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邢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方式,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注重小组合作的结果与反馈,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强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对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3.鼓励学生自主检查作业,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4.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购物找回零钱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数形结合教学:利用数轴直观地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法则,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有理数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上【一等奖】: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
小明家
超市 小彬家 小颖家
解:(1) -5
0
3 4.5
(2)3-(-5)=3+5=8(千米)
(3) ∣3∣+∣1.5∣+∣-9.5∣+ ∣5∣ = 3+1.5+9.5+5
=19(千米)
答: (2)小明家距小彬家8千米.(3)货车一共行驶了
19千米.
15
1. 准确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转化为加法运算. 2.在实践运算中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则. 3.准确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0)+(+3)+(+5)+(-7) =[(-20)+(-7)]+[(+5)+(+3)]
=(-27)+(+8) =-19
以上步骤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7
(1) ( 72) (37) (22) 17 ; (2) (16) (12) 24 (18); (3) 23 (76) 36 (105) ; (4) (32) (27) (72) 87. 解法指导:要先把减法化成加法,再依据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请将上述各式中的减法都化为加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
1
1.进一步熟练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 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
2
一架飞机作特 技表演, 起飞 后的高度变化 如右表:
高度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
-
2 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运用减法运算来计算购物金额。这样的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另外,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与减法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体数量的减少、身高体重的比较等。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索减法运算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巩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提高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讲解、示例、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知识和方法。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思考和探索减法运算的规律。例如,我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减法运算的规则是什么?”“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思维活性。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减法运算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减法运算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减法运算的规则。我会从简单的例子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减法运算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减法运算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有理数的减法》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新知体验一
例5 计算: (-20)+(+3)-(-5)-(+7)
【归纳一】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a b c a b (c).
1.将(-5)-(-10)+(-6)-(+4)写成加法的形式:
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为:
_(__-_5_)__+_(__+,10这)个+(式-子6)可+以(读-4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读作______________.
√
3.把(+9)-(-21)+(-7)-(+15)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是
()
A.9-21-7+15
B.-9+21+7-15
C.9+21+7-15
D.9+21-7-15
4.(2012·杭州中考)计算(2-3)+(-1)的结果是( )
5.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表示-7的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 .
-5+10-6-4
负5、正10、负6、负4的和
负5加10减6减4
新知体验二
(1)(-3)-(-7)+(-8)-(-5)
=(-3)+_____+(-8)+_____......有理数_____法则
=___+7_(_+_7+)5…………(+…5)………省略括号减和法加号
=_____+7+5………………………加法_____律
|a-b|
1.(打“√”或“×”) (1)-(-2)-(+18)+(+38)-(+12)=2-18+38+12.( ) (2)数轴上表示3与-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PPT课件
可以发现: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是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 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 是-155米,两者的高度相差多少米?
解: 根据题意可得
8848-(-155)
=8848+(+155) =9003
答:两者的高度相差9003米.
答:最高点为: -17.4米,最低点为: -119米最高 点比最低点高101.6(米)。
补充: 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 是-4, -1.5, -0.5, 1.5, 3, 回答下列问题:
A
BC
D
E
-5 -4 -3 -2 -1 0 1
2
3
4
(1)A与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2.5 (2)C与D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2 (3)D与E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1.5 (4)你能发现所得结果与相应两数的差有
=0+(+3) =3
5、(-5)-3 =(-5)+(-3) =-8
=(-9)_+( +7 ) 6、13-(-13)
=-2
=13+(+13)
=26
试一试
(1) 6 – 9 (2) ( +4 ) – ( – 7 )
(3) (– 5 ) + (– 8 ) (4) 0 – ( – 5 ) (5) ( – 2.5 ) – 5.9 (6) -1.9 - (– 0.6 )
3
0 - (-3)= 0+(+3)
2
(-1) - (-3)=(-1)+(+3) 1
(-5) - (-3)=(-5)+(+3) 0
-1
把4换成其他数字,用上面 -2
人教版七年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培养他们客观、公正评价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小华从家里出发去图书馆,先走了3公里,然后又返回了1公里,让学生思考:小华现在离家多远?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有理数加减法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稳定的有理数减法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有理数减法的学习中。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有理数减法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
3.通过有理数减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部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PPT课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 一题扣10分,问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解:20–(–10)=20+10=30 (分) 答: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相差30分.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已知|x|=3,|y|=5,且|x–y|=|x|+|y|,求x+y和x–y的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相反数.
变成相反数
不变
a–b= a + (–b)
减号变加号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1)(–3)–(–5);
(2)0–7;
解:(1) (–3)–(–5)= (–3)+5=2
(2) 0–7 = 0+(–7) = –7
(3) 7.2–(–4.8) = 7.2+4.8 = 12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3)7.2–(–4.8).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①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运算变 为加法运算;②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答案:(1)11; (2)0.1;(3)9;(4)–4; (5)–8.
课堂检测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数的和一定比加数大.( ×)
也可能小于加数或等于加数,例如–2+(–3)=–5,–3+0=–3.
(2)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比减数大.(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3.2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优质教案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温度计: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进一步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按照刚才观察到的结果,可知4-(-3)=7①,而4+(+3)=7②,∴由①②可知:4-(-3)=4+(+3)③,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回答.(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观察、探究、讨论: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三)类比探究,总结提高如果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先让学生直观观察,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计算(-1)-(-3)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与-3相加得-1,因为2与-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即(-1)-(-3)=2①,又因为(-1)+(+3)=2②,由①②有(-1)-(-3)=-1+(+3)③,即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试一试:如果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加上+3的结果相同吗?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结果又如何呢?计算9-8与9+(-8);15-7与15+(-7)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归纳:由上述实验可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a-b=a+(-b).(在上述实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四)例题分析,运用法则【例】计算:(1)(-3)-(-5);(2)0-7;(3)7.2-(-4.8);(4)-3-5.(五)总结巩固,初步应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创设一个购物场景,例如:“小明购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2元,之后他又购买了一支橡皮,价格为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利用已有知识: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有理数加法,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自然引入有理数减法。
3.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有理数减法是怎么计算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利用数轴解释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在数轴上,减去一个数,相当于向左移动相应的单位。例如,减去2,就相当于从原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
2.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从被减数出发,减去减数,得到差。例如,计算4减去2,可以想象成从4出发,向左移动2个单位,最终到达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中,我会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耐心解答,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减法,我会利用数轴等工具,直观地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通过数轴,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减法运算的步骤和结果,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示例,发现减法运算中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示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通过这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强调反馈:提醒学生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提高作业效果。
3.鼓励思考: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概念。
2.激发兴趣:设计有趣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假设你在商店买了一件商品,价格是3元,你给了店员5元,店员应该找你多少钱?”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设计》精品优秀完美获奖教案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运用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
2.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用彩色粉笔在3-(-3)与3十(+3)处画出着重号.引导学生观察3+(+3)=6与3-(-3)=6,从而提出猜想“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相等的”:
结论: 3-(-3)=3+(+3).
这时教师问: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问题2:如何计算4-(-3),
(-5)-(-5)呢?
问题3:计算9-8,9+(一8),15一7,15+(一7),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
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来简化计算)
教师巡回观祭,作适当稍导
(-20)+(3)一(-5)一(+7)
=(-20)+(+3)+(+5)+(-7)
=[(-20)+(-7)]+[(+3)+(+5)]
=(-27)+(+8)
=-19
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a+b-c=a+b+(-C)
省略加号.
教师引导:
式子(-20)+(+3)十(+5)+(一7)是-20,
+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鼓励学生使用第一种读法;并让学生体会两种读法的区别.再根据教科书,规范书写例6的运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