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有效可行安全性好

合集下载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雷替曲塞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奥沙利铂和表柔比星也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近期的研究表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治疗的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对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探讨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安全性评价。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分析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评估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总体疗效,包括肿瘤的缩小情况、生存期延长等;分析不同患者群体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差异,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总结并分析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更多临床实践经验,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从而评价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

2.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数量和特征。

3. 治疗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的介入治疗,剂量和频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周期为预定周期。

4. 数据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实验检查结果,包括疗效评价指标和不良反应记录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雷替曲塞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雷替曲塞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雷替曲塞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8-09-07T11:42:54.2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作者:彭钦钟妮曹慧邹勇斌[导读] 目的:就雷替曲塞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与分析。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就雷替曲塞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与分析。

方法:选取90例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至本院治疗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

第1d,A组予以静脉注射3mg/m2的雷替曲塞,治疗时间15min;静脉滴注130mg/m2的奥沙利铂,时间为3h;每3周重复1次以上治疗。

B组予以XELOX治疗方案:即第1~14d,给予患者1000mg/m2的卡培他滨,每日口服2次;第1d,静脉滴注130mg/m2的奥沙利铂,时间为3h,每3周重复1次。

结果:A、B两组分别有44例和43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分别为50.0%和4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8.2个月与7.9个月,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A组发生疲乏转氨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明显高于B组(P<0.05);但A组发生恶心、呕吐以及手足综合征的例数则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上的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小,且具有用药方便、安全性好等优势。

关键词:雷替曲塞;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晚期结直肠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近些年,老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较易合并其他病症,对高强度化疗的耐受性也比较差,因此合理选择化疗方式成为了医学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点。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药物与临床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王洪伟,安萃萃,刘超,海青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微创科,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中雷替曲塞联合顺铂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确诊为PLC接受TACE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单独使用顺铂栓塞化疗,研究组32例选择雷替曲塞+顺铂栓塞化疗。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肝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用药安全性及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1年内存活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1,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LC接受雷替曲塞联合顺铂TACE治疗总体效果理想,不但能够一定程度改善肝功能,还能够提升肿瘤控制效果,延长患者存活期,用药安全性上有保障,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雷替曲塞;顺铂;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存活率[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0(a)-0060-04Application Value of Raltitrexe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in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WANG Hongwei, AN Cuicui, LIU Chao, LI HaiqingDepar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Oncology, Tai'an Central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27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atitrexe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in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2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C who received TACE treatment in Tai 'an Central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isplatin embolization chemotherapy alone, while 32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ratitrexide plus cisplatin embolization chemotherap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on liver function, serum tumor markers, drug safety and patient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fetoprotein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7.5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3.3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31,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overall effect of PLC treatment with ratitrexe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TACE is ideal,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liver func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also improve tumor control effect, prolong pa‐tient survival, and guarantee drug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Rhatitrexed; Cisplatin; Primary liver canc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Survival rate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28.060[作者简介] 王洪伟(1983-),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介入化疗。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井小会【摘要】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28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P <005);观察组1 a 生存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

观察组疾病进展时间为为(84±0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4)个月(P <005)。

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156±06)月,略高于对照组的(148±09)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05)。

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为2组的主要毒副反应。

结论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术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

【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3页(P417-419)【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栓塞;灌注【作者】井小会【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R73058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以肝转移常见。

统计显示,约有20%~50%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能存在肝转移。

目前多认为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处理可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阻止肿瘤进展[1]。

也有研究表示,配合灌注术可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优化治疗效果[2]。

基于此,为探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的有效方案,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结直肠肝转移患者展开了对照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5-22T09:15:28.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7期供稿作者:郑向东鲍官明王俊王兵张长武[导读] 我国的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郑向东鲍官明王俊王兵张长武(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安徽桐城 231400)【摘要】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

方法对32例经过手术或一线化疗后出现复发和进展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24例结直肠癌,4例胃癌,4例食管癌)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

雷替曲塞3mg/m2,d1,静脉滴注15min,奥沙利铂130mg/m2,d1,静脉滴注3h,每3周重复1次,每次计为一治疗周期。

结果 32例患者中,CR0例,PR9例,SD16例,PD7例,RR 28%,DCR 78%,2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CR0例,PR8例,SD13例,PD3例,RR 33.3%,DCR 87.5%,8例胃癌食道癌患者中,CR0例,PR1例,SD3例,PD4例,RR 12.5%,DCR 50%,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为轻中度。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关键词】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消化道肿瘤二线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55-02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中均占据前列,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尤以结直肠癌,食道癌,胃癌发病率居高。

我国的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近年来,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二线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胰腺癌等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结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科近年来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胃癌,食道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近年来,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新方案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近期临床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和造血系统毒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该治疗方案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临床注意事项和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肝癌、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表柔比星、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应用前景、注意事项、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据统计,肝癌已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肝癌患者带来福音。

通过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表现,为未来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肝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肩部要求和格式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分析其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全面评估该治疗方案在肝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还将对近期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归纳,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指明方向,并总结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依据。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贾贵鎣,黄燕,黄河,段光友,但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0)[摘要]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

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率为19.3%~71.2%,HAIC治疗过程中近64.6%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TACE和HAIC引起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栓塞剂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局部肝组织肿胀、肝组织被膜压力增高或肿块包膜被牵拉、栓塞剂与抗肿瘤药物对肝动脉的化学刺激、邻近正常脏器的误栓及肠管缺血所致的内脏痛觉敏化有关。

疼痛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干预措施;另一种是腕踝针、中药汤剂等其他干预措施,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本文就肝癌TACE及HAIC治疗所致疼痛情况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疼痛;肝癌[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3-03-07Treatment progress of pains caused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A Gui-ying,HUANG Yan,HUANG He,DUAN Guang-you,DAN L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Abstract: Conversion therapy such a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and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to transform unresectable advanced liver cancer into resectable liver cancer,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but also provide pati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However, pain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of TACE and HAIC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and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pain after TACE is from 19.3% to 71.2%, and nearly 64.6% of pati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ain during HAIC,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shortens their survival time.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pains caused by TACE and HAIC is not clear, and it may be related to local liver tissue swelling after embolic agents block the tumor blood supply artery, increased pressure in the liver tissue envelope or traction of the mass capsule,chemical stimul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by embolic agents and antineoplastic drugs,thrombosis adjacent to the normal organs, and visceral pain sensitization caused by intestinal ischemia. There are two main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pain, one of which is lidocaine, opioid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glucocorticoids, and the other is wrist and ankle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but their treatment effects are uneve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atus and treatment of pain caused by TACE and HAIC therapies for liver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pain; liver cancer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病死率居第3位[1]。

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人性动脉灌注对胃癌术后腹腔转移致恶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人性动脉灌注对胃癌术后腹腔转移致恶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人性动脉灌注对胃癌术后腹腔转移致恶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04-14T06:20:36.23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吕伟[导读] 目的:详述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入性动脉面对胃癌治疗术后出现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发生的治疗效果。

方法:实验时间段选取于在营期间2019.06——2020.03阶段,从中选取实验对象共110名患者作为实验者且经诊断为胃癌吕伟江阴市人民医院 214400摘要:目的:详述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入性动脉面对胃癌治疗术后出现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发生的治疗效果。

方法:实验时间段选取于在营期间2019.06——2020.03阶段,从中选取实验对象共110名患者作为实验者且经诊断为胃癌。

接受手术后出现腹腔转移的恶性肠梗阻症状,针对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在治疗中经肠系膜上、下动脉或增用腹腔动脉做临床插管工作,将小剂量化疗药物灌注,药物选择雷替曲塞、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共计4w为一周期。

而常规组者开展内科姑息治疗,不给予化疗药物治疗。

结果:常规组对象的肠道功能性比实验组差,两项统计差异显著P<0.05;介入治疗的实验组其KPS、ECOG结果比常规组更优,同时对象生存时间比常规组更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包含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应用与胃癌术后发生腹腔转移的恶性肠梗阻疾病治疗中效果确切,肠道功能性维持正常时间长能延长其有效生存时间,应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小剂量化疗药;雷替曲塞;胃癌;肠梗阻胃癌手术治疗后会为患者争取五年的生存时间但是概率较低,所致原因即为术后的癌症复发和转移,腹腔转移恶性肠梗阻便是其中之一,因此雷替曲塞等的相关小剂量化疗药在治疗此病中能稳定转移症状带来的病理作用[1]。

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法相较以往的内科治疗副作用小起效快,因此本实验围绕此展开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时间段2019.06——2020.03设定此间实验对象为胃癌术后腹腔转移患恶性肠梗阻病人,共计110名按照治疗条件与需求分成两组使用不同治疗法。

替吉奥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替吉奥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替吉奥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比较【摘要】晚期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替吉奥、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本文对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和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治疗晚期结肠癌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了影响疗效的因素和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方案的考量。

研究表明,两种方案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强调了替吉奥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各有优劣,并提出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该研究可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晚期结肠癌、替吉奥、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效果比较、影响因素、个体化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晚期结肠癌的现状在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晚期结肠癌的现状。

晚期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也是导致肠道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被诊断患有结肠癌,其中大部分是晚期患者。

晚期结肠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治疗晚期结肠癌的重要课题。

结合替吉奥、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等药物的介绍,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探讨它们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1.2 替吉奥、雷替曲塞、奥沙利铂的简介晚期结肠癌是普通癌症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长,治疗难度也逐渐增加。

替吉奥(bevacizumab)、雷替曲塞(regorafenib)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它们在治疗晚期结肠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替吉奥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抗体药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降低肿瘤的供血和营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雷替曲塞是一种多靶点的激酶抑制剂,可以干扰肿瘤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贺红杰;宋磊;赵丹懿;吴杰;夏佩【摘要】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或临床诊断的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n=18,2013年3月-2014年4月),予雷替曲塞(3 mg/m2)联合奥沙利铂(85 mg/m2)、表柔比星10 mg行TACE治疗;对照组(n=35,2012年1月-2014年4月),予5-FU(600 mg/m2)联合DDP(40 mg/m2)、表柔比星10 mg行TACE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主要研究终点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次要终点是:①术后1个月的疗效评价;②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PFS分别为10.3个月、7.2个月(P=0.047),疾病有效率(RR)分别为77.8%、77.1% (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4.4%、97.1%(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骨髓抑制及转氨酶升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应用到TACE治疗中可显著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值得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1【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雷替曲塞;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无进展生存期【作者】贺红杰;宋磊;赵丹懿;吴杰;夏佩【作者单位】116027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116027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116027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116027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116027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using raltitrexed plus oxaliplatin in treating inoperable primaryhepatic carcinomas.MethodsA total of 53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proved or clinically-confirmed inoperable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were col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n=18),who were admitted to author's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rch 2013 to April 2014 and were treated with TACE using raltitrexed(3 mg/m2),oxaliplatin(85 mg/m2)and epirubicin 10 mg,and the control group(n=35),who were admitted to author's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2 to April 2014 and were treated with TACE using 5-FU(600 mg/m2),DDP(40 mg/m2)and epirubicin 10 mg.The end of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April 30,2015.The primary study endpoint was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time,and the secondary study endpoints were(1)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ne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and(2)the evalu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The median PFS value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0.3 months and 7.2 months respectively(P=0.047).Theresponse rate(RR)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77.8%and 77.1%respectively(P>0.05),and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4.4%and 97.1%respectively (P>0.05).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fever,nausea and/or vomiting,pain in the liver region,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elevation of transaminase,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 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ACE using raltitrexed plus oxaliplatin can significantly extend th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and this technique is worth to be further studied.(J Intervent Radio1,2016,25:40-43)【Key words】raltitrexed;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原发性肝癌(PHC)是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患者占世界发病的50%以上[1]。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治疗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41.94%。

对照组31例,总有效率22.58%。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结肠癌直肠癌雷替曲塞奥沙利铂【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38-02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

在我国,结直肠癌已经成为第3大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2]。

2009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其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女22例,男40例,年龄42~76岁,平均62.4±2.3岁。

62例中直肠癌13例,结肠癌49例,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

并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证为晚期癌症。

复发42例,初始发病20例,其中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16例,肺转移5例,腹膜转移14例,盆腔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基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化疗前30 min,全部患者常规给予盐酸托烷司琼预防呕吐,治疗组患者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具体用法:雷替曲塞3mg/m2,静注15分钟,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3周重复。

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应用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疗效。

方法: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雷替曲塞3 mg/m2,静注15分钟,第1天;3周重复。

结果: 16例均可评价不良反应,1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

疾病控制率为60.7%,中位PFS为3个月,不良反应易耐受,主要为1-2级血液学毒性。

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应用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疗效总有效率为33.3%(2/6),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病人耐受性好,但疗效有限,需进一步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晚期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81-01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3.1/10万-10.7/10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有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仅上海在20年间发病率就增加了2-3倍[1],全球年累及人数超过100万,死亡数超过50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已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现将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16例应用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疗效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肿瘤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1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6-67岁(中位51岁)。

治疗前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彩超、心电图、胸片、CT等检查,排除有严重基础疾病和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病人。

16例病人卡氏评分均≧60分,无明显化疗禁忌;均有客观可测量病灶,1个月内未接受过化疗,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同意化疗。

16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中直肠癌6例,结肠癌10例;初治10例,复治6例;低、中、高分化腺癌分别为8例、3例、3例,未分化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6例未行手术治疗,10例为术后复发;伴有肝、肺、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6例、3例、2例、10例,腹腔和腹膜后、盆腔转移8例;既往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顺铂等。

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分析

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分析

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分析【摘要】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术后局部复发仍是一个临床难题。

腹腔灌注化疗成为一种治疗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替曲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

我们选取XX 例患者进行研究,介绍了手术方法和腹腔灌注化疗方案。

接着对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监测了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雷替曲塞在此治疗方案中安全可行,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部分对雷替曲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本研究的重要性。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性评估、并发症监测、患者选取、手术方法、化疗方案、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背景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即使通过腹腔镜手术移除了肿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仍然较高。

为了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腹腔灌注化疗来进一步清除术后残留的癌细胞。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雷替曲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的选取、手术方法、腹腔灌注化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研究也旨在促进对雷替曲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进一步探讨和推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临床实践的进步和创新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雷替曲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的康复。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0例疗效观察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0例疗效观察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0例疗效观察丁平【摘要】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01-2014-12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5.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癌胚抗原水平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癌胚抗原水平更趋于正常,组间比较,P<().05;观察组骨髓抑制、腹泻、皮肤黏膜损害、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且均可耐受,无中止治疗病例出现.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发挥了双重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治疗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较明显,有效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3页(P307-309)【关键词】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化疗;晚期;结直肠癌【作者】丁平【作者单位】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癌是我国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已由20世纪70年代位于所有肿瘤的第6位上升至20世纪90年代的第3位[2]。

我国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便秘、腹泻、血便、脓血便、消瘦等症状。

针对该病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延长生存时间、提高局部控制率、最大限度保留肛门括约肌、维持排尿功能等。

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研究目的观察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2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化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化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中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脱发、转氨酶异常、腹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疲劳、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优于标准方案,且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应用。

标签: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老年;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近年由于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且发病率呈现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但术后也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而且临床约30%的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成为该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方案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1],而雷替曲塞是近年研制的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相对于氟尿嘧啶,雷替曲塞疗效相当,但毒副反应较轻,且给药方便[2],另外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两者合用毒性叠加作用较弱。

本文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并与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比较,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3例,入组标准:均经临床证实为结直肠癌晚期(Ⅲ~Ⅳ期),局部晚期或存在复发转移;预计生存期>3个月;均存在可测量的病灶;复治患者距末次化疗结束1个月以上,距上次应用奥沙利铂6个月以上;血液、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对比

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对比

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对比目的:对比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3例,发展7例,有效率为45.9%(17例),疾病控制率为81.1%(3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为6例,稳定为15例,发展为15例,有效率为16.7%(6例),疾病控制率为58.3%(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标签:雷替曲塞;大肠癌;氟尿嘧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逐渐向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转变,这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1]。

大肠癌恶性程度高,初期发现者多行手术治疗,但该病预后较差,容易复发,对于术后复发患者传统多采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氟尿嘧啶缺点为副反应较多,且治疗效果不佳[2]。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收治的孩子进行分组研究,对比雷替曲塞、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术后复发晚期大肠癌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4.7±3.2)岁,其中复发后初治患者27例,复治患者10例,转移情况:肝转移11例,肺转移9例,腹腔转移6例,盆腔转移4例,腹膜后转移7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53.9±4.2)岁,其中复发后初治患者25例,复治患者11例,转移情况:肝转移10例,肺转移10例,腹腔转移7例,盆腔转移5例,腹膜后转移4例。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
医学信息 2020 年 12 月第 33 卷
Medical Information Dec. 2020 Vol等固有免疫实现。而人的呼 吸道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有免疫,包括黏膜屏障和乳铁蛋 白、蛋白酶抑制剂等,如果人的固有免疫功能损伤,且病原体 的侵袭能力强,便会导致人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查干等[4]指出 COPD 发生中参与的固有免疫较多,包括溶菌酶、表面活性蛋 白 D 和分泌型 IgA 以及 Clara 细胞分泌蛋白 16。Clara 细胞分 泌蛋白 16 属于一种蛋白质,它是呼吸道中的 Clara 细胞所分 泌,能起到抗氧化和抗炎、抗肿瘤等效果,这种蛋白质能抑制 肺核因子 kB 炎症通路被激活,从而起到抑制香烟烟雾的诱 导作用,避免人的气道和肺组织遭受损伤。而 Clara 细胞分泌 蛋白 16 水平降低时,吸烟人群发生肺气肿的几率明显增加。 表面活性蛋白 D 一般能起到免疫和抗炎、抗氧化的效果,通 过肺泡细胞分泌的固有免疫细胞,该指标升高时通常表示患 者的病情加重,对 COPD 患者的病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溶 菌酶属于蛋白多肽的一种,杀菌和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显 著,COPD 患者发病期间,其痰液中的溶菌酶明显降低,这也 说明患者的气道免疫力降低,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大。 3 免疫失衡参与 COPD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癌症种类之一,随着我 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 无暇顾及身体与饮食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与 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在临床当中前期并无特异性的表现, 在诊断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中后期,而在该期间内,肝脏是最 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同时在进行结直肠癌手术之后,如果 出现复发的情况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肝脏发生了转移[1]。为了 控制肝脏转移的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雷 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前和2个月后癌胚抗原血清水平
灌注前
灌注3个周期后CT扫描结果
灌注6个周期后CT 扫描结果
结果
•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为10.5月。 • 中位生存期为27.5 月。
PFS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月)
结 论
• 毒性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7%,血小板减少17%,2级腹
痛47%。 • 结论:对既往使用过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的结直肠癌患者出现单 纯肝转移,使用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有效、 可行。
雷替曲塞的作用机理图
叶酸酸
TS酶 TTP 核酸的生物合成
药代动力学特点
5-Fu 代谢途径 作用方式 半衰期 持续用药时 间 细胞外代谢 作用于DNA/RNA 5-10分钟 110-120小时 雷替曲塞 细胞内代谢 作用于DNA 198小时 15分钟
1996 JAN.2001
英国,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菲律宾,捷克,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波兰,俄国,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MAR.2001
FEB.2002 2002 2003 2008 2009
土耳其,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拉脱维亚,保加利亚,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墨西哥,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加拿大,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雷替曲塞的特点总结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和表柔比星治疗进展期胃癌和肝胆 肿瘤,安全有效。 对既往使用过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的结直肠癌患者出 现单纯肝转移,使用雷替曲塞和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 化疗治疗有效、可行。 安全性好:消化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较轻。 15分钟静脉滴注,用药方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耐 受性更好。
22
雷替曲塞的临床应用
消化道肿瘤 • 结直肠癌 • 胃癌 • 食管癌 • 胰腺癌 • 肝胆肿瘤 胸部肿瘤 • 非小细胞 肺癌 • 胸膜间皮 瘤 • 乳腺癌 其他 • 头颈部癌 • 白血病 • 等等
雷替曲塞的用法用量
成人推荐给药剂量为每次3 mg/㎡。 用50至250 ml 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后静脉 滴注15 min以上,每3周重复给药1次。 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输注。
雷替曲塞在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应用
南京正大天晴 孙可佳
雷 替 曲 塞

商品名:赛维健 通用名:注射用雷替曲塞 英文名:Raltitrexed Injection 规格:2mg/支
O
HN H N N CH3 H3C N
O OH
S
O
O
OH
被列入《国家级化学医药新产品开发指南》 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重磅炸弹新药之一
和自限性。
6
雷替曲塞在肝胆肿瘤的临床应用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和表柔比 星治疗进展期胃和肝胆肿瘤
1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
2
脉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研 究 方 法
研究患者:进展期胃癌和肝胆肿瘤患者
患者特征:
N=32例, 中位年龄63岁(28-76岁);
胃癌20例,肝癌5例,胆道系统肿瘤7例 局部进展者8例,转移者24例 研究方案(每3周重复一次): 表柔比星60 mg/m2,顺铂60 mg/m2,d1; 雷替曲塞1mg/m2,d1、d8。
结 论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和表柔比星治疗进展期
胃癌、肝胆肿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
研究。
Ferrari VD,et al.Am J Clin Oncolcer.2004,27(5):445-448.
11
雷替曲塞在肝胆肿瘤的临床应用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和表柔比 星治疗进展期胃和肝胆肿瘤
1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
中国,雷替曲塞上市(大肠癌)
雷替曲塞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系统:
包括恶心(58%)、呕吐(37%)、腹泻(38%)和食欲不振
(28%),通常为轻度(WHO1/2级)。
造血系统:
包括白细胞减少(22%)、贫血(18%)和血小板减少(5%),通 常为轻到中度(WHO1/2)。
肝脏:
常见AST和ALT的可逆性升高(16%和14%),通常表现为无症状
24


mTTP:6.8月 mOS:9.0月
Ferrari VD,et al.Am J Clin Oncolcer.2004,27(5):445-448.
不 良 反 应
不良反应轻微,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
Ferrari VD,et al.Am J Clin Oncolcer.2004,27(5):445-448.
2
脉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 癌:一项回顾性研究
研究目的
• 研究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化
疗治疗单纯肝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 入组患者:17例全身系统二线化疗(包括奥沙利铂 、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失败,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 患者入组。
入组和排除的标准
患者情况
试验方法
• 方案: • 雷替曲塞3 mg/m2,1小时以上;
• 随后奥沙利铂130 mg/m2,2小时以上,肝动脉灌注化疗;
• 每3周一次。
• 完成周期数:平均进行6个周期(范围1-15周期)。
结果
• 在可评价患者中,3例 CR,8例PR • 总有效率为 65%,( 95% CI, 44.3-8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