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教学设计典型案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顶点、边和角等基本要素。

能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动手操作(如用小棒摆三角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

2.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依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启一场奇妙的几何之旅。

咱们先来看一个小短片。

”(播放一段包含各种三角形建筑、物品的短视频,像埃及金字塔、晾衣架等)2. 老师:“看完这个短片,大家发现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形状,是什么呀?”学生回答:“三角形。

”3. 老师:“哈哈,没错,三角形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

今天咱们就好好来认识认识这个神奇的三角形。

”(二)新授(20分钟)1. 三角形的概念。

老师拿出三根小棒,问学生:“如果我把这三根小棒像这样首尾相连(演示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三角形。

”老师:“对啦,像这样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咱们来看看三角形都有哪些部分呢。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标记出顶点、边和角)老师:“这个尖尖的地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这里有三个顶点呢。

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而这里面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

大家看,三角形就像一个小小的家族,顶点、边和角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体育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典型教学设计案例教学主题: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教学教学目标:1. 学习乒乓球的基本规则和术语;2. 熟练掌握乒乓球的正手发球、正手挥拍和接发球动作;3. 练习乒乓球的正手正拍和接发球技巧;4. 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

教学步骤:1. 上课前准备:a. 准备乒乓球拍、球网和乒乓球;b. 准备乒乓球场地并标记好发球线、边线和中线。

2. 导入:(5分钟)a. 让学生观看一段乒乓球比赛视频,了解乒乓球的竞技性和技巧性;b. 提问学生关于乒乓球的基本规则和术语,例如:比赛中的发球、接发球动作等。

3. 正手发球教学:(15分钟)a. 教师介绍正手发球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b. 学生们跟随教师示范进行正手发球动作的练习;c. 学生两两搭档进行互相练习并互相观察纠正。

4. 正手挥拍教学:(15分钟)a. 教师介绍正手挥拍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流程;b. 学生们跟随教师示范进行正手挥拍动作的练习;c. 学生两两搭档进行互相练习并互相观察纠正。

5. 接发球教学:(20分钟)a. 教师介绍接发球的基本姿势和注意事项;b. 学生两两搭档进行接发球练习,一方发球,另一方接球;c. 学生们进行小组轮流练习,增加练习的机会。

6. 游戏练习:(10分钟)a. 设计乒乓球比赛项目,如先10分者胜出;b. 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技术进行比赛;c. 教师观察学生的发球、挥拍和接球技巧,给予指导和评价。

7. 总结与评价:(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习的乒乓球技术;b. 学生对本节课的乒乓球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c.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乒乓球技巧提高任务。

备注: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动作正确性,并给予适当指导和纠正。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5篇)优秀教学设计万能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直接板书课题,读题目、②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二,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课件:我会读2、指名小组读3、全班齐读4、指名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汇报展示1、我最佩服的绝招……因为……我想读一读。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从以下几个问题指导汇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并且指导朗读:a、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b、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c、他练习了什么绝招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

d、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e、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2、如果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会……3、阅读了这一篇故事,我的启发是……三,拓展练习,增加智慧1、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你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称得上是绝招,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优秀教学设计万能2教学目标: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

2、了解作者: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

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

教师教学设计(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5篇)教师教学设计1《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________,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1、引入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2、编制口诀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1)汇报,并上黑板写(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二、记忆口诀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

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

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一、引言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课程思政中,典型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

本文将围绕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展开探讨。

二、典型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典型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的、真实的案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形成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

典型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够真实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的思政问题和挑战。

2. 复杂性原则:案例中应该存在多种可能性和解决方案,以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参与性原则: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交流来促进思政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三、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的步骤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案例选取: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选择与该课程相关的真实案例。

案例可以来源于历史事件、社会问题、文化现象等领域。

2. 案例分析: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案例。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借助指导问题展开思考,分析案例中存在的思政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3. 学生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政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4. 教师讲解: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讲解,深入分析案例中的思政问题,引导学生以思政理论为指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5. 案例总结:通过案例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作用,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思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挑战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情境为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典型语文课例教学设计方案

典型语文课例教学设计方案

典型语文课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语文课程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课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设计,通过典型的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次课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经典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对红楼梦的基本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方式本课例选择《红楼梦》中的经典文章《冬季观雪》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知识、主要情节和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和互动的形式。

首先,教师通过讲解,引入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然后,教师将整篇文章分段解读,讲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最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续作,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用图片或文字呈现冬天的景象,引起学生对冬天的感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冬天的印象。

2. 引入《红楼梦》(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并呈现一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红楼梦》。

3. 解读《冬季观雪》(30分钟)教师将《冬季观雪》分段进行解读,介绍文章的主题、情节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会拓展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4. 学生互动(2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互相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和电影等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合作活动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创编部分图谱,迁移使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依据歌曲旋律仿编歌词。

3、在演唱歌曲中,体验相互挂念,相互体谅的幸福感。

活动准备:1、图谱《小雨的梦〉2、水彩笔。

活动过程:1、幼儿赏识音乐,并用手为音乐伴奏。

2、老师用故事引出歌曲,帮忙幼儿理解歌词。

(1)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2)老师叙述故事一遍。

提问:你觉得小鱼幸福吗?(3)老师范唱歌曲《小鱼的梦》,幼儿倾听歌词。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这里有一幅图,你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和我们唱的歌词有什么关系?(2)老师放慢速度,边指图谱边唱歌曲。

刚才老师在唱歌的时候,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谁乐意来试试把空白处变完整?(3)个别幼儿添画图谱,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边看图谱边唱歌曲。

(4)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依据歌曲的旋律仿编歌词。

(1)小鱼做的是那么甜蜜的梦,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做梦呢?(2)带领幼儿演唱新编的歌曲。

5、让幼儿为歌曲起名字。

6、跟着音乐做边动作边演唱歌曲走出活动室。

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情况,包含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同学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认得其进展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进步的紧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育同学察看历史文物图,找寻图中较为明显的、重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重要的历史结论的本领。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本身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加强同学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历代先人的尊敬之情。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教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的异同。

教学设计: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与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一熟读感悟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

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1、齐背2、点名背诵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1、齐读2、点名读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

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背诵《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

学习目标:1. 了解近年“仿写句子”题的命题思路、题型特点。

2. 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3.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

对象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仿写句子”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数学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数学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数学导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则是指基于典型的数学问题或应用情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三个典型课例为例,介绍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1. 课例一:应用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假设学生们需要为一场足球比赛准备食物,现有一个团队有20人,需要准备500个饭团和1000瓶饮料,请问每人需要准备多少个饭团和饮料?2) 分析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他们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来解决。

3) 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答案:每人需要准备25个饭团和50瓶饮料。

4) 实践应用:将问题延伸,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实际问题并解决。

2. 课例二:模型的构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假设学生们需要制作一个长方形花坛,要求面积为30平方米,其中一条边长为5米,请问另一条边多长?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他们运用代数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3) 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答案:另一条边长为6米。

4) 模型拓展:让学生们思考,如果面积和一条边长是已知的,另一条边长如何确定?3. 课例三:实际问题的建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假设学生们要设计一个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要求这个花坛占地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请问这个花坛的最大半径是多少?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建模。

3) 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答案:花坛的最大半径是5米。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理念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1.激情导入,出示课题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1)丁侃: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俞康康(2)叶凯航: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3)王政达: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18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18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18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篇1【方案一】〖教学角度〗说读──以多角度的“说”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1、播放配乐朗读,凝神、静听、感受。

用概括性语言说感受。

2、自由诵读:教师导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画。

用描述性语言说画面。

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暴风雨孕育图、暴风雨迫近图、暴风雨来临图。

3、教师提出“我为课文配插图”的创意。

学生分组给三幅图配画。

4、展示优秀插图:用解说性语言说“图”。

解说中,教师设疑探讨,如不画海鸥、海鸭、企鹅怎样?画面色彩、比例调配有何特点?三幅图主体与背景有何变化等,以领悟画意,探讨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义。

5、在理解内容、把握形象、明确手法基础上诵读回味。

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海燕的赞颂之情。

【方案二】〖教学角度〗写读──独立感知课文材料,将个性化阅读体验用“写”进行表达。

〖主要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朗读兴趣。

2、自由朗读。

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和诗味。

3、组织“写”的层进训练。

分块操作:⑴引导对朗读技巧、语言妙要、手法运用作“赏析式”评写:①读评重点字词句段,就重音、语速、停顿、层次、情感作标注,写朗读要领提示。

②选读喜爱的语句,揣摩品味,写“一句话的品评”。

③研讨对比、烘托、象征手法的妙用。

写“一段话的手法评析”。

⑵就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写”:①给本文拟写副标题;②写一句话的海燕素描;③发表一则“海燕的宣言”;④抒写海燕(或其他海鸟)启示录。

4、写作,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篇2学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幼儿园音乐20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幼儿园音乐20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幼儿园音乐20典型案例教学设计1.《小星星》音乐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播放《小星星》音乐,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星星的动作,同时一起哼唱歌曲。

2.编排民族舞蹈目标:让幼儿了解民族舞蹈的特色,并培养幼儿的舞蹈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选取一首民族舞蹈音乐,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舞蹈动作,并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

3.音乐启蒙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步骤:通过听音乐、拍手等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并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4.制作乐器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的乐器,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通过使用废旧物品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盘鼓、瓶子吹响等,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并体验乐器的音色。

5.唱游童谣目标:让幼儿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引导幼儿一起唱儿歌,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6.节奏打击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教学步骤:引导幼儿用手拍击不同的节奏,如单拍、双拍等,并让幼儿跟随老师的指挥进行合奏。

7.欣赏音乐剧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剧的鉴赏能力,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学步骤:选择一部适合幼儿观看的音乐剧,在观看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剧中的音乐元素,并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音乐剧。

8.感受自然音乐目标:让幼儿欣赏自然界的音乐,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带领幼儿到校园内的花园等地方,一起聆听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并与幼儿一起创作自然音乐。

9.听音乐画画目标:通过音乐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来表达音乐的感觉和情绪。

10.探索声音11.音乐拼图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并巩固幼儿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教学步骤:制作音乐拼图,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拆分成小片段,让幼儿将其拼凑在一起,还原成完整的音乐作品。

12.舞蹈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优秀教学设计万能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宋史》,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

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二、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

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

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

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

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生回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刻苦读书与推荐人才。

四、重点字词句及全文的翻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异义、固定句式(“九阴真经”:增、删、留、换、移、固、意、直和定)五、细读课文,思索:1、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

“阖户启箧取书”、“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六、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刻苦学习。

七、作业:1、背诵课文。

2、重点字词句的练习。

3、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教学设计模板篇二教学目的:1、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2、进一点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3、可用学过的各种方法作画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2、多种方法的运用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教学过程:一、听歌谣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来来往往,是朋友们的车般——这才是我理想的。

教案模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模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模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教案模板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脱、袄、寻、羞、姑、遮、掩、探、嫩、符、解、触、杜、鹃”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冲、寻、姑、娘、吐、柳、荡、桃、杏”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感受春光的美好,愿意去观察、发现,愿意投身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又是一年春来到,小朋友们心欢笑。

春天在哪里?它来到了小朋友的眼睛里。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自由朗读课文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语境识字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你看到的内容吗?生:我看到图片上的孩子,我找到的句子是: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师:你说话真有条理。

词语从句子中走出来,你还会读吗?指生读。

齐读。

生:我看到图中小姑娘在弯腰寻找什么,我找到的句子是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师:你吐字真清晰。

句子中的词语你会读吗?指生读。

男生读。

女生读。

白板出示:脱掉棉袄寻找白板出示: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生:我看到了石头边上有小草和野花,我找到的句子是: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师:一起读词语。

生:我看到了树木发芽,我找到的句子是: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指生读。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一、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4、师生交流、小结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B自我评析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

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

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

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2、学生按要求预习3、讨论以上问题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读第一段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理解词语:取乐显然因而放肆(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②讨论回答3、讲读第4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甲板上的水手怎样?4、讲读5-6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五、总结全文六、作业: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1、按学习小组朗读2、总结提问: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3、学生书面造句三、作业1、抄写生词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典型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典型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准确地提取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在案例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思维局限,培养他们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将分析结果有效地表达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分析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或小故事引出典型案例分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讲述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寻找解决办法。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典型案例分析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案例分析。

(2)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案例的选择、阅读、信息提取、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出和评估等。

(3)介绍案例分析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如 SWOT 分析、PEST 分析、鱼骨图等。

3、案例展示与小组讨论(20 分钟)(1)展示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和思考。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绕案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材说明:这是一首儿歌。

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

儿歌以拟人的手段写成,语言亲切生动。

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鲜艳,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

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词和练习朗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点。

2.认识11个新单词,会写七、八、九什么也不会。

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四部首:月、雨、口、纹。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哪里是秋天?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

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

(新型生生关系)3、反馈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三、学习生字、新词四季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①指名说、带读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篇一:教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

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

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

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

例 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

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例 3.是量纸条的长度。

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

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本课的设计上。

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

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

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

创设一系列的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

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

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获得成功的体验。

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科别科学年级七年级设计者陈遵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怎样假说的建立和和假说的意义,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

学生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

另外,学生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去深刻认识和理解,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为了加深认识,所以着重重建了魏格纳的发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以及证据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提出的背景,阐述其主要观点;
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3.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带领学生重新历经一遍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整个过程。

2.通过小活动、小实验进行模拟板块的张裂和碰撞,加深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的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证据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倡追求实证的精神。



本节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


课前准备好相关的素材、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1、展示地球仪,简单说明地球仪的用途及缺点(携带不方便)
2、展示世界地图(2张),一张从大西洋展开,另一张从太平洋展开。

问:从世界地图你有看到奇怪的地方吗?
3、展示南美洲与非洲局部图,并讲述:这个现象在1620年时,英国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就有提出过,但当时只当是一件趣事一揭而过。

直到1910
年的某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由于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

百无
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于是这个在哲学家眼中只
是奇怪的现象,在科学家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接下来,我们就以小小科学家的身份,重走一遍魏格纳当年的思想历程。

4、魏格纳的探究历程:
⑴提出问题:南美洲和非洲为什么会刚好拼合在一起呢?
⑵建立猜想:巧合?两块大陆原来是合在一起的,只是后来由于某种原
因分开了。

(适时展示两张完全重合但并不属于同一张的纸,证明单
从外形上看是有存在巧合的。

同时也引出下面我们要找的证据。


⑶设计方案:需要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呢?观看拼纸的小活动后,由学
生总结:岩层………;现存生物………;古生物化石………;山脉走
向………;气候现象的痕迹………
⑷获取证据:
①岩层:大洋两侧岩石的岩性构造都有惊人的相似
②生物: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③矿物:有能够随着地理界限拼合的连续的煤带等
④气候:就是两地的地貌特征有相同的气候产生的特征
⑤山系: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
山系相对应﹐都属早古生代造山带
⑥化石: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
的爬行类──中龙化石
利用学生已有的
认知基础,构建问
题。

再现情境
重历科学探究的
整个过程。

进行科学探究的
训练。

教学过程
⑸得出结论:南美洲与非洲在很早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由于某
种原因分开了。

问: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你们有新的想法吗?
其他的大陆是不是也是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呢。

(展示证据:地
理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丰富的煤矿。


⑹观点交流——1915年确立了“大陆漂移说”
展示“大陆漂移说”的演示模型。

问:你觉得这种新观念的提出能不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人们是怎么反驳“大陆漂移说”的?
(举例:你们觉得一个未打开的西瓜里面是什么颜色的?生:红;黄;
白;…师:里面是黑的。

你们信吗?)
说明“假说”的科学含义。

5、“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发现者:赫斯迪茨
发现现象: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

(用图形进行展示这句话的含
义,并放出洋底岩层年龄结构与陆地岩层年龄结构的区别图)。

主要观点:1、不仅陆地在移动,海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扩张。

2、从海底山岭向两侧扩张的速度各地不同,大约每隔二三亿海底就要更新一次。

(演示实验:矿泉水瓶,小橡皮,酒精灯。

加热时,两块放一起的橡皮会向两边
跑。


3、由于海洋底部地壳不断扩张、生长、消亡和更新,使它永远保持年轻,而地球
体积并不增大。

思考与讨论:“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
说”的什么问题?
6、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
人们在结合“大陆漂移说”与“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
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科学探究过程产
生新的问题,新的
想法时处理办法。

由人们不支持
“大陆漂移说”来
论述假说与理论的
不同。

通过演示实验加
深学生对洋底岩层
与陆地岩层不同的
理解。

通过思考把海底
扩张说和大陆漂移
说联系在一起。

教学过程
展示6大板块示意图
问:⑴数一数,地球表面被划分为几大板块?
⑵我们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地球表面板块的?
为什么人们要用这些作为划分的标准?
生长边界:张裂(学生活动:模拟板块张裂)
(海岭、裂谷)(图片展示海岭与海沟的形成与差异)
消亡边界:碰撞(学生活动:模拟板块碰撞)
(海沟、造山带)
⑷由上图并结合地球圈层结构知识可知,板块应包括哪些成分?
⑸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张裂和碰撞”,结果造成了什么现象?
7、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思考:展示6大板块分布图
⑴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⑵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能发现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⑶在遥远的将来,地中海和红海可能会怎么变化?为什么?
展示6大板块分
布图,然后通过问
题串逐层递进深刻
了解相关知识
通过学生活动,
切身感受板块的张
裂和碰撞造成的变
化。

对照图形完成练
习,使学生觉得学
习到科学知识是有
用的。

板书设计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方案
搜集证据
得出结论
观点交流: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说
提供动力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
为六大基本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
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
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
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
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本教学设计特点的概括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究中的思维变化过程,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新的问题——新的假设——……观点交流的一般过程。

在思维沉入的过程中体会到证据的重要性。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不被人们接受)从历史的还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这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新的发现。

同时也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这关系到你的想法能否被别人接受。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资料分析、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把自己代入到魏格纳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大陆漂移说”的整个出现过程。

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优势(及局限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教学设计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临近结尾的解释看似“巧合”的背后的原因,与开头的“问题”遥相呼应。

同时,也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与生活。

二、该教学设计将各个假说串连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教师建构的情境与平台给学生以当事人的感觉,不知不觉的跟随故事的发展参与其中,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该教学设计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深度思维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教学设计的不足在于:①该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较广的知识面以及比较活跃的思维。

②该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工作量也相对与传统教学要大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