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环境,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应用科学避免不了这种趋势,与环境相关的这类科学的传统目的是帮助人类适应所处之环境,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帮助人类去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栖息之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绿地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在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格式塔、透镜论、攻击论等。环境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浅谈一下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研究对象概述

重庆文理学院现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二、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而且有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这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规划蓝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在此中的应用使校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高校周围的环境。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使用规律简单明确,组成元素完整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行为场景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指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它是刺激在场或间接刺激之后发生的,会持续一段时间,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信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复杂”。

意象空间结构

(1)方向

校园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导,南北向为辅。这主要是因

为教学区相对于学校宿舍为

东西向分布。

(2)核心与层次

校园公共意向范围中有

一个核心——以星湖广场为

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和生活

区辐射形成层次。

(3)架构模式

校园通过香樟路和各支

路交叉,形成三大组团——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区。另外还有小的分区如娱乐购物区,健身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

星湖广场将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明显的区分开来。整个学校背靠黄瓜山,面临卫星湖,边界明显。

四、领域性、控制感原理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

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对其加以人格化和

防卫的行为模式。对领域的人格化,能增强归属

感。而外部空间形成的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

的领域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控制感。两者的强化则能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满意度,并自觉的满意度,并自觉的加入到对环境的维护中,使得环境丰富多彩,自身也得到教化。

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创造良好的校园意象,丰富的环境体验。根据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复杂性会增加环境的不定性,提高唤醒水平,易识别性则利于对复杂环境的组织和理解,减少不定性,降低唤醒水平。只有当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才能让人们既不失去控制又维持兴趣,并被认为是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这样中等尺度的环境中,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

同时也希望体验到校园丰富的内涵,两者不排斥,而是实现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补。这种需求应该得到兼顾而不能偏废。一方面,校园内集中了教学,生活,交往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相互空间关系应清晰明了,易于定向、定位、找路和寻址,使师生更好的熟悉和解读空

间,产生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另一方面校园落脚于“园”

字,可游可赏,体现丰富的

校园文化生活,以丰富多样

和新颖独特的体验对师生的

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积极的

作用,加强认同感、归属感

和场地感,加强师生爱校的

精神力量。校园意象的组成

元素为建筑、场所、道路和

标志。其中

(1)建筑最容易被师生记住并再认,是易识别环境创造的重要元素。星湖校区的主要建筑有第二、第三教学楼,图书馆等。这些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构造都尽量讲求气派,追求一种永恒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风格。集中式教学楼布局无论是在教学组织、人际交往还是资源共享方面都能较好的满足现代教学组织、人际交往还是资源共享都能较好的满足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要丰富校园环境的体验要利用这些元素,加以组合和再创造。

师生是真正的使用者,弄清楚他们的需要。首先要研究使用者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即人在环境中的社会活动与其所形成的社会空间关系,然后按照行为模式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