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范文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状并不是这样的 李稻葵 1992 认为 公有制可能是社会主义经济比资本主义经济更容易受预算软 约束的原因 在他的模型中 公有制意味着再融资的决策是由银行和企业共同做出的 而在私有制下 银行可以单方面决定 李稻葵论证了在共有制下 只要银行或者企业一 方有此偏好 再融资就会发生 李稻葵 1992 显然无法解释在非公有制中存在的预算 软约束 李稻葵 1998 强调内部人的控制权是产生预算软约束的原因 内部人拥有企业控 制权 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权利为自己谋私利 另一方面 当企业面临困难时 内部人 由于对企业控制权和相关利益的重视 会想尽办法寻求政府的支援 或者通过利用私人 关系进行融资等手段来挽救垂危的企业 正是内部人对企业控制权的重视 使得企业遇 到困境时容易形成预算软约束 白崇恩和王一江 Bai & Wang,1998a,1998b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 把中央与政府官 员的工资内生化 研究对预算软约束的影响 白和王认为资本所有权的集中化 以及随 之而来的代理人监督资本的问题导致了预算软约束 林毅夫和谭国富 1999 认为预算软约束根源于国家或政府的责任归属问题 传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政策性负担 事后有效 信息不对称
一 预算软约束现象描述
预算软约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科尔奈在 1980 年提出的 科尔奈在他的 短缺经济
学 一书中深入研究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并首创性地提出了预算软约束的 概念 科尔奈所定义的预算软约束的本意 是指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 当企业入 不敷出 发生亏损或者面临破产时 政府将会给予救援的现象 然而预算软约束并不仅 存于计划经济之中 在许多转型经济中 在国有企业被私有化以后 仍然存在着预算软 约束的现象 东欧各国实现了私有化之后 仍然不能保证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经营 即使 是在市场经济中 政府对企业仍然可能存在软的预算约束 韩国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 说明 挽救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有着较多的实证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的国有企 业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袁钢明主持的课题组于 1996-1997 年对吉林 四 川 湖南 江苏四省的 800 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数据及问卷调查 这里我们摘录其中两个 调查表 1997 年韩国现代 起亚等几家大企业破产的时候 韩国政府就曾进行干预试图
不对称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对效率的影响 他们强调沉没成本在预算软约束 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指出在原先的资产已沉没于未完成的慢项目的前提下 软预算约束 会得到长远的好处 即会产生一种 事后有效 ex post efficiency 而这种 事后有
效 是内在地依赖于集中的金融体制的 该模型的改进在于把科尔奈的软约束量化为一 个条件概率 即一期结束后知道项目效果不好的情况下还要给企业再贷款的概率 该概 率越高 预算约束就越软 Dewatripont 和 Maskin 的贡献在于提出 事后有效”的概念 把预算软约束问题与中央集权制下的金融体制所包含的信息 利益结构联系起来 构造 了一种内生化的预算软约束理论 但是如果直接套用 Dewatripont 和 Maskin 的模型来解 释中国国企的预算软约束现象 也是不行的 因为 D-M 模型中 政府之所以继续投资 仅是因为政府付出了沉没成本 事实上企业还会因为承担了政策性负担而要挟政府 另 外在 D-M 模型中 如果政府追加第二期投资 企业生产最终是会有一部分收益的 而
统的斯大林经济模式中 政府为了战略性目的 而扶持不具有自生能力的国企 所以政 府要对国企的经营失败负责 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 绝大多数国企仍然承担着许多政策 性负担 这些负担内生于转轨前的制度之中 因为政府对企业源于政策性负担的损失负 有责任 企业亏损时 政府同样有责任给予补贴 预算软约束现象就继续存在 林和谭
建立了一个博弈论模型
主义的政府不能向企业做出可置信的承诺 即它不能让企业相信 当企业破产时 它不 会设法拯救 由于企业无法完全获知政府是软弱的 具有父爱主义倾向 还是严厉的 不 具有父爱主义倾向 誉 Shleifer 和 Vishny 1994 认为政治家有非经济目标 政治家会热衷于通过增加就 业量来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 当政治家直接控制着企业或者可以有效地同企业进行谈判 时 企业的营利能力就会受到政治家追逐非经济目标的影响而减弱 作为回报 政治家 会向企业提供补贴 从而形成了预算软约束 把预算软约束的形成看作是一种外生性变量引起 他在 1998 年的讨论中承认 对预算软约 这使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实施硬预算约束来建立严厉政府这一声
上述文献的共同不足之处在于 的经济后果
科尔奈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束的解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 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父爱主义 国家追求就业目标 或领 导人追求政治支持等都属于外生性解释
18
C C E R
Dewatripont 和 Maskin 1995


( 季

) 他们试图讨论在信息
的研究对上述问题作了改进
的贡献在于提出了 问题
中国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政策性负担
19
这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转轨经济中不得不面对的 他们没有考虑到事后有效的作用
但是林和谭的理论同样也是不完备的
在随后的一些经济学文献中 许多学者以预算软约束为基本理论框架 引入新的经 济学理论和方法 对这一现象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扩展 钱颖一 Qian 1994 将社会 主义经济的物质短缺归因于时间非一致性引起的预算软约束 钱颖一认为 当银行无法 对不赢利的项目实施取消追加贷款的行动时 就会产生预算软约束 此时如果某种产品 既是消费品 又是工业原材料 面临预算软约束的企业就会得到更多的原材料 从而挤 占了民间消费 短缺现象便产生了 钱颖一的创新之处在于 有企业联系起来 释上 1 把消费品的短缺同国
2 把企业的需求同银行所施加的财物约束联系起来 在对短缺的解 认为存在一个市场出清的价格
钱颖一不同意科尔奈的价格完全无弹性的说法
黄海洲和许成钢 Huang & Xu,1998a 认为 经济中引入多个投资者参与投资 有 助于硬化项目的预算约束 多个投资者参与融资 会使得每个投资者不会轻易地对原先 投入的项目追加投资 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实质上只有一个投资者 所以形成预算软 约束的可能性很大 Huang & Xu,1998b 黄和许进一步研究了预算软约束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关系 他们认为 研发项目的风险越大 越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甄别
机制 以严格筛选项目 对差项目的追加投资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即使它是事后有效的 这种有效的甄别机制只有在多个投资者获得了不同的私人信息 产生利益冲突时 才能 发挥作用 而当一个投资者包揽全部投资时 由于不存在利益冲突 这种甄别机制就不 起作用 在计划经济中 实质上只有国家投资 因此开展研发比较困难 从 80
回答频率 (%) 不优先 9.5 11.9 15.5 17.5 20.7 31.9 25 不考虑 6.9 10.3 14.2 14.4 43.2 21 19.3
力争政府帮助减免债务 力争银行减免债务 寻找外国企业投资 寻找国内企业投资 对外发行股票 留成利润用于还贷 企业内发行职工股票
2000
重要 34.8 34 27 20.9 14.7 10.1
以新贷款替换旧贷款 允许税前还贷 允许挂帐停息 贷款转为投资 豁免还贷
资料来源 袁钢明
表2
如果企业还贷有困难 优先采取的形式 问卷中的问题 特别优先 55 40.2 27.6 20.6 16.5 16.2 14.4 优先 28.4 37.4Fra Baidu bibliotek 42.6 47.4 19.5 30.8 41.1
但当企业遇到财务困难时 国家会用减税 优惠贷款 财政拨款 承担亏损或允许价格 变动等方法帮助企业脱困 国家也会帮助不景气的甚至经营亏损的企业 使其得到发展 科尔奈认为因为程度 1 的父爱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 所以这是导致这些 国家预算软约束的直接原因 科尔奈的解释 虽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但是却属于外生 性范畴 现在看来 仅仅用父爱主义这一外生变量来解释预算软约束现象事实上是不足 的 Hillman 1987 少就业量 探讨了政府援助对于要素需求的后果 他们认为由于企业面临的
中国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17
二 关于预算软约束的文献综述
80 年代以后 经济学家们对预算软约束做了很多研究 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的起因 科尔奈 Kornai 1979 1980 认为 父爱主义是预算约束软化的直接原因 他用父 爱主义来概括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并把这种关系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 类比 科尔奈指出 国家和微观组织之间的父爱主义程度是一种体制的本质特征 他将 父爱主义分为五个等级 当父爱主义为程度 1 时 企业名义上 自负盈亏 独立核算
钱颖一和 Roland 1998 经济的责任
分析了财政分权与货币集权对预算软约束的影响
年代开始 中国经历权力从中央到地方下放的改革进程 地方政府逐渐担负起建设地方 中国经济体现了某些 联邦制 的特征 钱和 Roland 构造了一个三角动
态博弈模型 中央政府处在顶层 中间是一批地方政府 下面是众多的国有企业和非国 有企业 假定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三重序贯博弈 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流动资本 必然加 大对基础设施投资 而这将减少所辖区域国有企业的补贴 也就是说 由于存在流动性 资本的冲击 对国有企业实施预算软约束的机会成本加大了 如果继续对国有企业实行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可能失去流动性资本的青睐 由此可见 财政分权后 国有企业 的预算约束将得到硬化 董晓媛和 Putterman 2002 用预算软约束理论来解释国有企业的冗员现象 他们


( 季

) 回答频率 % 不重要 10.1 10.9 17.1 17.3 13.1 11.7 没有 14.8 19.5 38.2 47.1 55.7 63.8
企业还贷有困难时从银行得到的帮助 问卷中的问题 推迟还贷期 很重要 39.6 34.7 16.5 13.3 15.2 13.1
产出价格是不确定的 如果企业定价较低 则政府可能会给予救援 否则企业将被迫减 而政府将承担由此造成的失业成本 建立了一套预算软约束模型 试图解释亏损企业所获
Goldfeld 和 Quandt 1988 增加了企业对资源的需求 Schaffer 1989
补贴的多少 部分取决于企业进行院外活动的资源投入量 他们指出预算软约束的存在 并进而导致社会主义的短缺问题 他认为预算软约束的产生是因为有父爱
CCER 学 刊 季刊
2002 年 9 月 第 3 期 总第 13 期 增刊
中国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 范文辉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100871
摘 要 目前中国仍存在着预算软约束现象 然而相关的研究文献似乎
并不能对中国的这一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 本文认为 由于国有企业历史性地 承担了政策性负担 而政府对由此而造成的亏损出于事后有效的考虑 将会不 得不对国有企业实行软的预算约束
资料来源 袁钢明 2000
表 1 列出了企业还贷有困难时从银行得到的帮助情况 其实也就是企业从政府得到 的帮助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约有 70% 很重要 和 重要 两项相加 的样本企业 从银行给予的推迟还贷期 以新贷款替换旧贷款的措施中获得了帮助 政府还出台了让 企业税前还贷 挂帐停息 贷款转为投资和豁免还贷等措施来帮助高负债的企业 说明 国家确实对企业采取了预算软约束的措施 表 2 列出样本企业在还贷遇到困难时的行为选择 企业优先力争政府减免债务和银 行减免债务的优先频率达到 80%左右 量化的概念 特别优先 和 优先 两项相加 这说明企 业在遇到困难时将寻求预算软约束作为一个主要手段 虽然预算软约束是一个很难精确 但是我们从上面的表中还是可以看出这一现象的存在性

本文写作的每个阶段都得到易纲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作者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林毅夫教授提 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同时感谢我的同学郭凯 聂凌云 陈勇 李菁 王苏波 王鹏飞 李 丽等的宝贵意见和热情帮助 当然文责自负 作者联系方式: ccerfan@yahoo.com.cn
16
C C E R
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