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1.投票选举。
(1)老师让每位同学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写在纸条上,然后让收集好纸条,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他们各自的方法记录下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明确投票规则及要求.)
(2)投影展示班上同学记录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3)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说说理由。(讨论后交流:喜欢画“正”字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快捷,一个“正”字代表5票。)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1.结合具体的情况,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将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会。











1、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完成第1题。
8÷4=2 15÷5=3
18÷3=6 16÷8=2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6、7、8、9题。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除法1(例4)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导学案导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二年级下册数学相关知识点;2.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复习前述数的读法,巩固数字的认识;2.通过画图等方式,复习数的比较大小;3.通过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二、几何图形与分数1.回顾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命名;2.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分数的概念与运算。

三、时间与计算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时、分、秒的认识;2.锻炼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培养日常中的时间管理能力;3.通过计算不同时刻的时间间隔,巩固加减法运算。

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搜集有关学生喜欢的运动、食物等数据;2.指导学生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3.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

五、问题解决与探究1.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发散思维;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1.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内容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路,共同解决问题;3.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的理解。

学习评价方式:1.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解答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根据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学生呈现的作品、思维导图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探究能力。

请学生们根据导学目标和内容,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完善导学案中的问题解答,并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本次导学,相信你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收获和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目录一、除法……………………二、方向与位置……………………三、生活中的大数……………………四、测量………………………五、加与减……………………六、认识图形……………………七、时、分、秒……………………八、调查与记录……………………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一)班级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困生情况:班级中有几位学困生,其中化家康、张德鹏、刘忠奥等同学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反应缓慢,在课余要多花点时间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方向和位置、测量、认识图形”。

除此之外,还有“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第一单元“除法”、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五单元“加和减”、第七单元“时、分、秒”。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了加减、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课型 :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3)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4.2及以下
4.3~4.6
4.7~4.9
5.0及以上
一年级(1 )班
2
5
11
29
四年级(2 )班
(2)()最少,()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辆。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组
舞蹈组
绘画组
篮球组
围棋组
人数
15人
8人
12人
9人
13人
20人
7人
(1)我最喜欢()小组。
(2)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多。
1、填空题。
1、9和7相乘的积是( ),再减60得( )。
2、35加19的和是( ),再减去40得( )。
3、100减去70的差是( ),再加上30得( )。
2、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人数,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项目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处理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旳基础上编排旳。

本单元旳重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几种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处理问题。

2.例题旳展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规定: 1.结合现实生活中旳详细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基本含义, 学生用两步计算旳措施处理问题,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独立思索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旳使用。

2、综合算式旳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第一课时处理问题教学内容: 书本第4页例1 讲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旳:1.使学生能从详细旳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掌握处理问题旳环节和措施, 懂得可以用不一样旳措施处理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3.通过处理详细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旳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旳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含义,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过程, 会用所学旳数学知识处理简朴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旳亲密联络。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会在处理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激发爱好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问: “我们看看图中旳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旳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测画面, 提出问题。

教师合适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一、课时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数字的认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二、课前导学
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入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迅速回忆起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点。

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或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整理
1. 数字的认识
•整数的认识:介绍正整数、负整数及零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

•数字的组成:复习各位数字的含义及位值,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 数的加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回顾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减法运算: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借位运算的基本步骤。

3. 数的比较
•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利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四、练习环节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应用题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馈
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进行一些小测验或问答环节,让学生进行课程的回顾和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学习内容的疑问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巩固了前期所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整理所学内容,做到掌握牢固,为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2019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 李玲玲审定人: 肖咸清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 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 方法二22+13=35(人)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 学习例1, 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 走了()人, 就先减去()人, 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 就再加上()人, 算式是;2、原来有()人, 来了()人, 就先加上()人, 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 就再减去()人, 算式是;合作探究二: 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 ;不同的数有: ;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 70—15=55 86—26=60 60+13=73综合算式是: 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生有22人, 女生有27人, 有16人参加接力赛, 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 到站后下车18人, 又上来14人, 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 并解答出来。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知识点1. 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当被减数的末位为零时,在减法中需要进位,此时我们需要采用“退位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260−40,我们可以使用退位减法,将260中的十位数退位到个位,得到450-30=420,最终结果即可得到220。

二、学习目标1.掌握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2.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意义;3.能够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你们知道“退位减法”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2.介绍知识点:当被减数的末位为零时,在减法中需要进位,此时我们需要采用“退位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260−40,我们可以使用退位减法,将260中的十位数退位到个位,得到450-30=420,最终结果即可得到220。

3.列示例: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例题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如:365−60,我们可以将365中的十位数退位到个位,得到375-50=325,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305。

4.示范操作:老师通过板书和黑板报告演示如何进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示范完毕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5.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6.总结归纳:经过练习后,让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

提问学生:“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是什么?在退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中有关退位减法的习题;2.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技巧;3.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尝试设计自己的减法题目,并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问答、讲解、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退位减法得概念后能够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但在进行实际计算时容易出错。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东南西北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东南西北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东南西北——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认识。

2. 方向的辨别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辨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向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方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方向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辨别方向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2. 新课讲解- 讲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让学生初步了解。

- 利用教具或图片,直观展示方向的辨别方法。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进行方向游戏,如:指方向、走迷宫等,巩固所学知识。

-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4. 总结提升-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方向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建筑物或景物,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描述。

2. 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讨论,方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正确辨别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方向的相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七、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和辨别方向,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和方向关系。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对方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向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环节学案探究新知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完成表格并填空。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熊猫的比喜欢小狗的多(或少)( )人。

自主2.下面是二年级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的情况。

学习(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共有( )人参加课外小组。

(4)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知识点:认识并分析简单的统计表下面是某市2015 年7 月天气情况统计表。

质疑探究(1)该市2015 年7 月的和一共有( )天。

(2)该市2015 年7 月的比多( )天。

(3)2015 年7 月一共有( )天。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一、随堂练习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填空。

(1)早餐最喜欢吃( )的最多,最喜欢吃( )的最少。

(2)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比最喜欢吃包子的人多(或少)( )人。

(3)一共调查了( )个人。

(4)全校学生早餐最喜欢吃( )的人可能最多。

二、拓展练习实践下表是二(2)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应用(1)根据上面的表格信息,完成表格所缺的内容。

(2)男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女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

(3)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有( )人。

(4)二(2)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一共有( )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自我总结我的问题是:第2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环节学案一、复习旧知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的统计表。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漫画书的有( )人。

(3)算一算,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自主二、探究新知学习下面是小红在超市调查小朋友最喜欢的食品的统计表。

(1)最喜欢吃冰淇淋的人数比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数多( )人。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第一课: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 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 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教学重点:
-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 减法的口算技巧
教学过程:
1. 引入加法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更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

2. 加法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垂直加法与进位加法。

3. 加法技巧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提高口算水平。

4. 引入减法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的运算。

5. 减法的基本原理: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退位减法与借位减法。

6. 减法技巧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口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提高口算水平。

教学评价:
-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

- 学生口算练的准确性和速度。

-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提供反馈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
- 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相关的口算题目或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例如在
购物或做家务时计算物品的数量和价格。

以上为《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导学案》第一课的教
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认识角(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认识角(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 认识角(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内容,即“认识角(二)”。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度量、分类以及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测量角的大小。

2. 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角,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和度量方法。

2. 教学重点:角的分类和角的大小比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带有角的物品,并试着指出它们的角度。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角的度量方法,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有两个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请问哪个角更大?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答案。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角的分类和大小比较。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观察并测量其角的大小。

2. 每组汇报测量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角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在一个三角形上标出三个角,并注明它们的名称。

答案:锐角、直角、钝角。

2. 量一量下面的角,并写出它们的度数。

答案:30°、60°、90°。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导学案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导学案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回顾掌握上一节课的知识点;
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2.导入乘法的概念;
3.同学之间结对练习。

三、导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知识
1.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
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乘法?有哪些实际应用场景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通过示例和图表介绍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法则。

第三部分:结对练习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对进行乘法练习,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老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导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学生在结对练习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3.对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做出调整或补充?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
力和合作意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2.1.1 数据收集整理(一)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课外小组。

课外小组计算机篮球舞蹈乒乓球人数(1)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少。

(2)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3)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2.班里举行联欢会.要买下面的几种水果.统计我们班同学最爱吃的哪种水果。

填入下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果苹果香蕉梨橙子人数(1)能看出我们班有多少人吗?(2)如果你去买水果.()要多买些.()要少买一些。

别的班开联欢会.也这样买行不行?为什么?【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1.2 数据收集整理(二)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2.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1)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2)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1.3 数据收集整理的练习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 下面是某班同学出生的季节的统计表。

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2)冬天出生的比夏天出生的少()人。

(3)这个班一共有()人。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2. 这是二年级一班参加运动会项目的情况。

(1)参加( )的人最多。

(2)参加( )的人最少。

(3)你能看出每个小格表示几人吗?(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2.1 平均分的认识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把6个草莓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谁分得对在括号里画☆。

3.想一想.填一填。

一共有()个萝卜.每()个萝卜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2.2 平均分----分配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把15个萝卜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2.(1)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2)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2.3 平均分----包含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7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有:1.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平均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袋糖果,说:“我有12颗糖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颗糖果呢?”2. 讲解除法概念:老师解释说,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2除以4等于3,所以每个同学可以分到3颗糖果。

3. 例题讲解:老师出示一道例题:“小明有18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橘子?”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解答,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

4. 随堂练习:老师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老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5. 实际问题解决:老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老师有24本书,想把它们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到几本书?”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 ÷ 4 = 318 ÷ 3 = 624 ÷ 6 = 4七、作业设计(1)妈妈有15个苹果,她想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到几个苹果?(2)小华有20个橙子,他想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橙子?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计算并解答,可以与父母或朋友分享你的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除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1铅笔有多长丨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1铅笔有多长丨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1铅笔有多长一、导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难点:准确描述物体长度,进行长度比较。

三、导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铅笔的长度,学会用眼睛估测长度。

2.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使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3. 对比法:让学生比较不同铅笔的长度,学会长度比较。

四、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铅笔,提出问题:“铅笔有多长?”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尺子测量是最准确的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强调尺子要放平,视线要与尺子垂直,读数时要准确。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5. 长度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铅笔的长度,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描述长度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长度概念,掌握测量方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

五、导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六、拓展延伸1. 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工具(如卷尺、软尺等)测量物体长度,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如房间大小、衣物尺寸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能进行长度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每小时租金 3 元,10 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问题,教师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独立列式 加以点拨。 解答。
学中做 交 1、完成练一练的 1、2 题。 流 解 2、完成练一练的 3 题。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惑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 想的 。 当 堂 达 标 1、练一练。 完成第 8 页的第 4、5 两题。 1、 先独立答 题 2、 组内交流 3、 师生交流 我的反思: 自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我 ,以后我会在 总 了 结 方面更加努力的。
组内交流
流 2、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重点强调竖式的书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1、 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 )< 48
我的评价 自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 总 以后我会在 结 力的。 , 方面更加努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分橘子 (有余数除法)
1、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 学 习 目 标 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 案 导 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并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 案 导 案 小熊购物 2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 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
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 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 讲给你的同 桌听。 (3) 议一议:为什么商是 6? 交 解 惑 2、完成第 3 页的森林医生 当 练一练。完成第 8 页的第 2 题。 堂 完成第 8 页的第 4、5 题。 达 标 我的反思: 自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我 ,以后我会在 总 了 结 方面更加努力的。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学中做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1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乐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导学案(№ 2)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乐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前准备:导学案(№ 3)课题:练习一乐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前准备:导学案(№ 4)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一)乐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并能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课前准备:小棒导学案(№5)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二)乐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叫平均分”。

课前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导学案(№ 6)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乐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初步了解除法的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课前准备:小棒导学案(№7)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乐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课前准备:导学案(№ 8)课题: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乐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导学案(№ 9 )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乐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课前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导学案(№ 10)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乐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导学案(№ 11)课题:整理和复习乐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卡片等导学案(№ 12 )课题:轴对称图形乐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2、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找图形的对称轴。

课前准备:导学案(№ 13 )课题:平移与旋转乐学目标:1、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导学案(№ 14 )课题:剪一剪乐学目标:1、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导学案(№ 15 )课题:练习七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导学案(№ 16 )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课前准备:导学案(№ 17 )课题:用 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课前准备:导学案(№ 18 )课题:解决问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会用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导学案(№ 19 )课题:练习九(第四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导学案(№ 20 )课题:整理和复习(第五课时)教学目标::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明白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课前准备:导学案(№ 21 )课题:练习十(第六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导学案(№ 22 )课题: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并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导学案(№ 23 )课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导学案(№ 24 )课题:练习十一教学目标:巩固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算式的运算定理。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导学案(№ 25 )课题: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列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课前准备:导学案(№26 )课题:练习十二教学目标: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