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致橡树》公开课

合集下载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掌握诗歌的写作 技巧和修辞手法
学习诗歌的朗诵 技巧和情感表达
理解诗歌中的象 征意义和深层含 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体会诗歌中的思想内涵
PRT FIV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激发思考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 方式传授知识
PRT SIX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通过提问、故事、视频等方 式引入主题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诗歌朗诵、 写作练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内容、背 景、诗人情感等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强调重点, 布置作业
讲授新课
导入:通过提问、故事、视频 等方式引入新课题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 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结构 等
归纳小结
诗歌主题: 爱情、独 立、平等
诗歌结构: 四节,每 节四行
诗歌语言: 优美、深 情、富有 哲理
诗歌意象: 橡树、木 棉、小鸟、 清风等
诗歌情感: 深沉、真 挚、坚定
诗歌意义: 倡导爱情 中的独立 和平等, 表达对爱 情的执着 追求和坚 定信念。
PRT FOUR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主题 和情感
致橡树公开课 教案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教学过程
P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RT TW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十七、《致橡树》公开课教案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十五日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讲授人:刘焕泉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三、课型:公开课(配乐朗诵)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

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致橡树》,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板书):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完整word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完整word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致橡树》教案授课人授课日期2017.9.8 教学对象课题致橡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多媒体;朗读讨论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情。

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中思考心中的爱情观以爱情观导入课文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等一下我们找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二、作者及朦胧诗介绍1.作者介绍齐读了解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了解朦胧诗派2. 朦胧诗介绍齐读见多媒体三、朗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2.听录音3.齐读课文(配乐)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你”,另一个是“我”,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明确:“你”指“橡树”,“我”指“木棉”。

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教学过程路是什么?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发作者的爱情观。

分界线是“不,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明确:凌霄花 :借高枝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了解内容找出回答明确诗题思考回答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齐读第一部分迅速提取信息找出意象根据诗句分析意象把握意象特点特点教学过程儿:方造的阴重复的歌曲,是极力攀附和只知依附的方痴恋。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教课设计讲课人讲课日期教课对象课题致橡树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手段与方法教课过程1.找出意象,并剖析意象特色。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3.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4.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找出意象,并剖析意象特色。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找出意象,并剖析意象特色。

多媒体;朗诵议论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一、导入文学作品有一个永久的主题,那就是爱情。

不一样的人对爱情有不一样的理解。

请同学们思虑一下你心中思虑心中的爱情观以爱情观导入课文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等一下我们找几位同学来沟通一下。

二、作者及模糊诗介绍1.作者介绍齐读认识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

中国今世模糊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鼻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认识模糊诗派2.模糊诗介绍齐读见多媒体三、朗诵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诵2.听录音3.齐读课文(配乐)四、初读课文,沟通领会1.大家在朗诵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详细指什么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你”,另一个是“我”,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明确:“你”指“橡树”,“我”指“木棉”。

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同。

3.本文的构造和作者的思教课过程路是什么明确:先破后立,先否认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发生者的爱情观。

分界限是“不,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剖析意象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来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色明确:凌霄花 :借高枝夸耀自己,为了追求尊贵的地位,不管全部地向上爬,完全置自己的人品尊严于不顾;朗诵课文掌握诗歌内容认识内容找出回答明确诗题思虑回答掌握先破后立的构造齐读第一部分快速提守信息找出意象依据诗句剖析意象掌握意象特色特色教课过程儿:方造的阴重复的歌曲,是全力依附和只知依赖的方痴恋。

来源:年送来清冷的安慰峰:增添你的高度,托你的威。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时间: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五日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讲授人:刘焕泉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三、课型:公开课(配乐朗诵)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爱情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舒婷的《致橡树》,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

2、作者介绍:舒婷是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极力攀附”的爱情和“痴情”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为了那些反复单调歌唱的鸟儿,木棉树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在这篇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只是单方面地痴恋,只知道为对方歌唱,但忘记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道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意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意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因此,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接下来,诗人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树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们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2 致橡树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并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并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目标2和3。

指导法、激趣法、练习法、实习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

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

古诗如此,新诗亦然。

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舒婷,当代女诗人。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

《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品。

(2)背景链接《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2.生难字词(1)字音炫耀..(wèi jiè)..(xuàn yào)慰藉霹雳..(pī lì) 流岚.(lán)虹霓..(hóng ní) 雾霭.(ǎi)(2)词义【炫耀】夸耀,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

【慰藉】安慰。

【霹雳】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

响声很大。

【流岚】山里的雾气。

【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虹霓】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录音,正音,标出朗读节奏。

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语气,读出感情。

《致橡树》公开课使用课件

《致橡树》公开课使用课件
妙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 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
匆匆地解开 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 只觉得心在狂跳 烦闷 欣喜 苦恼 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
致橡树
舒婷
教师:王丽
教学目标:
• 了解舒婷及朦胧诗。 •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向内涵, 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 培养学生欣赏、品读诗歌语言的能力,理 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 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人 生观。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 2、完成导学案上的训练案。 3、以诗歌形式完成一篇读后感《致木棉》。
课外朦胧诗欣赏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 顾城《一代人》
课外朦胧诗欣赏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作者简介
• 舒婷:原名龚佩瑜,主要作品有诗 集《双桅船》、《始祖鸟》,散文
集《心烟》《真水无香》等。她是
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 表作《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零年全国优秀
诗歌奖。
•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 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3、作者在否定上述爱情观之后,提出了自己 的爱情宣言。那么,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 该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文章分析。 参考: 平等独立、心心相印、 同甘共苦、相知相依。
《致橡树》主旨的多义性解读
• 爱情宣言诗? • 对“人”的一种关切? • 女权主义乃至“人权”?
拓展延伸:
欣赏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品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专题第3课课时一-致橡树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第一专题第3课课时一-致橡树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妙喻连珠法 [写法领悟] 《致橡树》中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 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 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思考。也 正是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 咀嚼,令人回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元xiāo宵 节 慰jiè 藉
(3)
户jí 籍
雾ǎi霭
(2)
和ǎi 蔼
结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三)用准词语
1.常年vs长年
课本 原句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 送来清凉的慰藉。
“长年”指一年到头,整年。“常 辨析
年”,指终年,长期;指平常的年份。
即境
尽管这里长年 积雪,但是他仍然常年 坚
结束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两句诗体 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明确: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息息相 通,相互成为知己。
3.“你有你的铜枝铁干”一句中的“铜枝铁干”象征 什么?
明确: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 有阳刚气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4.“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一句中“红硕的花朵”象征 什么?
结束
第3课
致橡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旋舞 课时一 致橡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
生平 经历
于福建龙海,从小随父母定居厦门,1969年下乡插 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现在为中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致橡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导语:《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以橡树向恋人传达爱意为主题。

本节课将通过诗歌赏析、情感交流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诗歌赏析1. 热身活动:教师放映《致橡树》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听诗,感受诗歌的魅力,并自主进行联想、想象。

2. 诗歌解读: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结合诗歌文字与情感,教师简要解读《致橡树》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手法,以及诗人借由橡树向恋人传递爱情的真挚之情。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或段落进行解读,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句的含义。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想碰撞,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二、情感交流1. 观看微电影:播放与《致橡树》相呼应的微电影,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影片中所传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用词语、形象等多种方式表达观影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重新回到小组,用五至八分钟分享他们对微电影的感受和情绪。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共同的感受呈现给全班。

3. 班级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对同一影片的不同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包容心态。

三、创作实践1. 素材收集: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并收集与所钟爱事物相关的词语、形象等素材。

鼓励学生多采集真实而有感情的素材。

2. 创作指导:以《致橡树》为模板,指导学生将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作为创作对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

教师提供创作模板和创作技巧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点。

3. 作品展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创作,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

鼓励学生主动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对《致橡树》的情感表达和寓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创作实践,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2024《致橡树》PPT课件优质课

2024《致橡树》PPT课件优质课

目录•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与评价•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挖掘•跨学科视角解读《致橡树》•教育意义及课堂应用建议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及创作环境01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学氛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界开始摆脱文革时期的束缚,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趋势。

02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作家开始以更加独立、自主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

03舒婷的创作环境舒婷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广泛关注。

舒婷生平与主要成就舒婷的生平经历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的主要成就舒婷的诗歌作品以深沉、细腻、抒情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她曾获得过多项文学奖项,包括全国优秀诗歌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舒婷的创作特点舒婷的诗歌创作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她的作品常常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来探讨爱情、人生等主题。

《致橡树》创作动机及影响《致橡树》的创作动机舒婷在创作《致橡树》时,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她以橡树为象征,寄托了自己对于坚贞不屈、独立自主的爱情观的向往和追求。

《致橡树》的影响自发表以来,《致橡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广泛赞誉和关注。

它不仅成为了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也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这首诗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诗集中,成为了广大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主题思想阐述诗歌通过描绘橡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独立、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诗歌分段与节奏全诗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整体结构与主题思想细腻描绘与意象运用橡树形象描绘诗人通过对橡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等特征的描绘,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

《致橡树》公开课讲课稿

《致橡树》公开课讲课稿

《致橡树》讲课稿一个女子在爱情当中应该追求完整的人格和尊严。

其实早在40年前就有一个年轻的女诗人提出了这个观点,她说她希望自己像一棵树一样独立,平等地站在爱人的身边,共享幸福,共担风雨,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舒婷的《致橡树》(板书:《致橡树》舒婷)。

这是中国当代诗坛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知人论世,走进诗人;品味意象,走进诗歌;精神感召,走出诗歌;拥抱诗歌,走向自我。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了解一下诗人和诗歌的相关知识。

舒婷,原名叫做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52年出生。

她20多岁就已经在中国诗坛崭露头角,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的诗歌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她对爱的感受,对人生苦难的体悟都充盈着浪漫主义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

她的诗歌《双桅船》、《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被选入中学课本。

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指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所以它非常地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下面大家欣赏一首典型的朦胧诗: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不是节选,就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只有两句话18个字,但是却句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发出了一代人的呐喊。

好的,介绍了这么多背景。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走进《致橡树》吧!第一个环节是“美读”,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用心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

第二个环节是“意象解读”,意象是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更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你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大家都找出来了,是“我”、“你”和“我们”——其中“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致橡树》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致橡树》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并理解《致橡树》这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爱情的理解和体验,促使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对《致橡树》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2. 发展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打印或复印《致橡树》的原文,每人一份。

2. 预备一些关于自然与爱情的图片或实物。

3. 准备一些相关的诗歌鉴赏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 自然与爱情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学习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致橡树》,清晰地阐述诗中的情节和情感。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含蓄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个人想象,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研读诗歌,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诗歌中的“橡树”指代什么?有何象征意义?b. 诗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为何用橡树喻示?c.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d. 诗歌给你的感触是什么?4.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爱情或对自然的感受,写下一段表达自己情感的文字。

5. 诗歌鉴赏学生分析并欣赏其他现代诗歌,与《致橡树》进行对比与感悟。

六、巩固与拓展1. 假设你是诗中的橡树,你是怎样感受到作者的爱情的?用一段话描述你的心理活动。

2. 阅读其他现代诗歌,选择一首与《致橡树》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与解读。

七、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致橡树》中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发表个人体会和观点。

八、作业布置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像我
像沉有
英重我
勇的红
的叹硕
火息的
炬,花


伟健 岸康 挺美 拔丽
坚富 强有 有内 力涵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爱的双方应该这样
生死相依 同甘共苦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学习目标
1.把握诗中出现的主要意象及象征 手法的运用。 2、领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 意境美。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爱情观。
示范朗读 整体感知
听示范朗读,要求注意字音并体会诗 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音乐美。
全文可以分为两层 以“不,这些都还不够 ”为分界线:
第一层 否定了世俗的爱情观。 第二层 表达了理想的爱情观。
探究阅读 分析诗歌
(一)1、诗人在第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 象? 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爱情?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凌霄花
极力攀附的爱情
痴情的鸟儿
单方痴恋的爱情
自 我 牺 牲
泉源、险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光、春雨
2、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对上述 意象的态度?
爱的双方应该这样:
相亲相爱 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相互依存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坚贞伟大的爱情不仅只 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 业,爱他生活的土地, 即爱他所爱。
橡树
木棉

想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的 爱
心 心
息 息




印通
平等、 独立
十七岁的爱情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 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考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 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 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 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十七岁的爱情
1、背诵全诗。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 生早恋这一问题的看法,要实话 实说,分析其表现及心理、危害 等(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1)绝不像 (2)绝不学 (3)也不止,都还不够
凌霄花 极力攀附



鸟儿 单方依恋

情 观
泉源 险峰 一味奉献 日光 春雨 自我牺牲
(二)
爱的前提 爱的形象 同甘共苦 相互依存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拓展迁移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爱 情观?怎样看待现代的中学生的 早恋问题?
教师寄语
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 的。十七八岁的年龄思想尚未定型, 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过早 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 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蒙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轻轻的 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的 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的 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的 挂着
致 橡 树舒

作者以及朦胧诗
舒婷:原名龚佩瑜,她 是中国当 代朦胧诗派的代 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 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主要作品有: 诗集《双桅船》《舒婷 顾城抒情诗选 》 散文集《心烟》
舒婷
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 初,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给 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 的审美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