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tie11

合集下载

日本铁路发展

日本铁路发展

原因:???
日本各种运输方式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民间项目投资,主要 以政府的财政投资为主,其中又以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和提供 财政投资贷款两种类型为主。财政预算拨款来自两部分:一是 国家一般税收收入中用于交通运输建设的部分;二是与交通运 输有关的特定税种收入的部分。
日本高速铁路的建设资金则主要来源于各种贷款、自有或 自筹资金,在国家财政投资贷款、发行债券及其它资金融通方
பைடு நூலகம்
?
寻找出路----改革 日本国铁1987年正式实施改革,从酝酿到1993年首家JR股票公开上市,经
历了10年多的时间
? 通过改革,成效显著
?
(一)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了
本铁路公司改革后各公司总的运营效益从1985年亏损83亿美元变为1992年盈 利69亿美元
(二)效率显著提高了 日本国铁实行铁路私有化后,竞争力逐渐增强。突出表现是冗员减少,效 率提高。
(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 1.政府管制方式的改变。
? 日本原国铁受《国有铁道法》、《国有铁道运费法》和《铁道建设法》规范, 年度预算由国会议决,对外投资、重要的施工建设、营业线路的取消等业务须 上报,经运输大臣认可或批准。
? 2.投融资体制改革。
? 国铁时代根据《铁路建设法》,新线由国铁以及日本铁道建设公团建设,完工 后由国铁运营。新线的建设资金由国家融资,或采取利息补贴,或投入补助金
? 虽然起步不如欧洲国家早,但是日本铁 路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视~~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日本于1964年建成并运营世界上第一 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至新大 阪,全长515.4公里) ,这标志着日本是世 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
虽然日本的高铁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 是在七八十年代却仍然面临巨大的为危机 与挑战。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编者按: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近45年0死亡率的运行记录,来自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并贯穿始终的"安全第一"管理理念,强烈的预防灾害意识,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但不一味地追求最先进的指导思想,贯彻一整套的法制程序和严格的技术"认证"体系,具有准确无误的行车指挥系统和严密的检修体系与检测和维修制度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总结和介绍日本铁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俞展猷Yu Zhanyou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刊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TRANSIT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U2 关键词:。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高速铁路以其快速、安全和环保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现代交通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高速铁路技术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经济、环境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阐述。

第二章: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2.1 第一代高速铁路技术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次引入了以气垫为支撑方式的磁悬浮技术,实现了高速和平稳的列车运行,世界首次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由此打开了高速铁路技术的新篇章。

2.2 第二代高速铁路技术的突破随着磁悬浮和轨道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二代高速铁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例如法国的TGV、德国的ICE和中国的动车组等。

这些技术在速度、智能化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3 第三代高速铁路技术的创新第三代高速铁路技术将继续发扬前两代技术的优点,并加强在节能环保、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改进,并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如超级磁悬浮列车、新型轨道系统和智能交通控制等。

第三章: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领域3.1 城际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城际交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快速的运行速度和高效的运输能力,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穿梭于不同城市之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3.2 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能够加速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产业和人口的流动,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3 高速铁路与运输物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运输工具,对物流行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运力,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改善货物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高速铁路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4.1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推进技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高速铁路全球化的发展目标。

4.2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大规模的交通工具,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日本新干线高铁动车组基本构造及技术

日本新干线高铁动车组基本构造及技术

19
19
以CaTiO3为例讨论其配位关系
结构描述 Ca2+ 位置 O2- 位置 Ti4+ 位置 CNCa2+ = 12 (O) CNO2- = 6 (4A+2B) CNTi4+ = 6 (O)
O2-
Ti4+
Ca2+
O2-和半径较大的Ca2+共同组成立方紧密堆积(面心结构),Ti4+填充在 位于体心的八面体间隙中。
• 代表西门子最先进的动车组技术;
• 可满足中国铁路高速客运需要。
17
CRH5
CHR5原型车 SM3 阿尔斯通 • 设计时速220公里; • 技术成熟、是欧洲广泛使用的
列车之一; • 适合高寒地区使用。
18
18
CRH5
CRH5主要配属 在北方地区,由8辆 车组成,5动3托, 定 员622人,首尾设司 机室,可双向驾驶, 运营时速200~250公 里。
23
电气主接线概述
牵引变电所内倒闸作用的安全操作步骤: ①明确主接线正常运行时两回电源的供电状况及主接线中各开关 的通断状况; ②停电时,先停负荷,后停电源;送电时,先送电源,后送负荷; ③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串联时,隔离开关应先合后分; ④隔离开关与断路器并联时,隔离开关应先分后合; ⑤隔离开关带接地闸刀时,送电时应先断接地闸刀,后合主闸刀。 停电时应先断主闸刀,后合接地刀。
高压侧(电源侧)接线方式
26
变配电所的主接线
AT所电气主接线
AT供电方式下,每隔 10~15km设置一个AT所,AT所的 位置有3种:供电臂首端,不单 独设置AT所,置于牵引变电所 内;供电臂之中,设置AT所, 或者设置AT开闭所;供电臂末 端,设置AT分区所。

日本发明了高铁英语作文

日本发明了高铁英语作文

日本发明了高铁英语作文In the realm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trains has been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Japan, a country known for it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efficien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vention and refinement of high-speed rail travel. This essay will delve into the history,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Japan's contribution to the high-speed train technology.The concept of high-speed rail was not unique to Japan, but it was the country's Shinkansen, or "bullet train," that set the standard for speed and reliability. The first Shinkansen line was inaugurated in 1964, connecting Tokyo and Osaka, and it revolutionized long-distance travel within the country. With speeds reaching over 200 kilometers per hour, the Shinkansen reduced travel times dramatically, fostering economic growth and facilita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success of the Shinkansen can be attributed to several factors. Firstly, the trains were designed with aerodynamics in mind, allowing them to cut through air resistance with minimal energy loss.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rail technology, such as the use of linear motors and magnetic levitation (Maglev), further increased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the trains. Additionally, the Japanese approach to punctuality and safety has made the Shinkansen a trusted mode of transport, with an impeccable safety record that isthe envy of the world.The impact of high-speed trains in Japan extends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country.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exported and adapted to other nations, such as China, France, and Spain, which have their own versions of high-speed rail networks.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Japan's invention is evident in the way it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people travel and perceive distance.Moreover,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high-speed trains cannot be understated. As a mode of transport, they offer a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air travel for medium to long distances. With increasing concerns about carbon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Shinkansen serves as a model for eco-friendly transportation.In conclusion, Japan's invention of the high-speed trai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It has not only improved intra-country conne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in Japan but also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systems worldwide. As the world continues to seek innovativesolutions for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travel, the legacy of Japan's Shinkansen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 and the pursuit of progress.。

日本高铁发展史

日本高铁发展史

日本高铁发展史内容提要: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这条凝聚着一代日本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并在运营的第二年达到了令世人艳羡的210公里时速。

东海道新干线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结成一个“4小时经济圈”,创造了沿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然而,任何一种新鲜事物诞生之初皆会遭受误解。

作为耗资巨大的国家基建工程,东海道新干线从筹备、建设到通车,一直饱受来自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质疑。

打开尘封的历史,半个世纪前围绕新干线展开的那场争议,对于现代的启示依旧深远。

落后国的追击日本的铁路网初建于明治时代,由于历史局限性,其轨道比国际通行的标准轨略窄。

此后数十年,在战争的影响下,修建较宽轨道的计划一再被搁置。

列车在窄轨上的运行速度严重受限,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铁路列车运行时速仍被限制在100公里以下。

而欧美国家普遍的火车时速已超过120公里,其中英国伦敦-爱丁堡间运行的特急列车“飞翔的苏格兰人”用蒸汽机车牵引,以16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德国国铁列车以15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美国铁路甚至达到了180公里/小时的高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特别是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着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

1957年,日本运输省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东海道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高铁网络连接全球主要城市

高铁网络连接全球主要城市

20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建设高速铁路网络 20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开始建设高速铁路 21世纪初: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成为全球高铁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0年代:全球高铁网络逐渐形成,连接各大洲的主要城市
起步阶段:2004 年,中国第一条 高速铁路京津城 际铁路开通运营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Part One
1964年,日本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 1978年,法国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TGV 1991年,德国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ICE 2008年,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
高铁与自驾车 的互补:探讨 在高铁无法到 达的地区,自 驾车如何成为
出行的选择
高铁与货运铁 路的整合:如 何实现高铁与 货运铁路的整 合,提高物流
效率
高铁将改变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城 市群发展
高铁将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增强城 市软实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铁将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提 高城市竞争力
高铁网络的建设, 也带动了相关产业 的发展,如房地产、 餐饮等,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质量。
Part Four
更高速度:研发更高速度的高铁技 术,如磁悬浮列车等
更环保:采用更环保的能源和材料, 如太阳能、复合材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更安全:提高高铁的安全性能,如 自动驾驶、智能监控等
更智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提高高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 质量
预计到2030年,全球高铁网络将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 高铁网络将连接全球主要城市,实现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 高铁网络将促进国际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 高铁网络将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微课)日本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微课)日本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
第七页,共七页。
日本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
日本高速铁路采用独立运营模式,总里程25784 公里。新干线每天开行高速列车750列,顶峰期单向 列车追踪时间为4min,日均客运量约80万人。
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较高,但运行图标尺单一,多 数区段客车密度较大,运输距离较短,最长为 1069m。
新干线车站设置最大可能地方便旅客集结、疏散和 换乘,配备周密的旅客引导设施和换乘条件。
东日本新干线调度中心列车调度区段划分
仙台台 开行119列
车站3个 管辖170m
上越台 开行93列 车站9个
北陆台 开行56列 车站6个
盛冈台 开行68列 车站11个
管辖130m
大宫台
开行131列
车站5个
管辖198m
东京台
开行298列 车站2个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日本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新干线每天开行高速列车750列,顶峰期单向列车追踪时间为4min ,日均客运量约80万人。新干线车站设置最大可能地方便旅客集结、疏散和换乘,配备周密的旅客 引导设施和换乘条件。4〕列车种类较多,但速度等级少,速差小。东日本新干线调度中心每班调度 人员配置情况。车站6个。东日本新干线调度中心列车调度区段划分
第一页,共七页。
运输组织特点
1〕规格化运输组织方式 2〕以旅客换乘方式为主的运输 3〕高密度,追踪时间短 4〕列车种类较多,但速度等级少,速差小 5〕车站站线利用率高,列车立折时间短
第二页,共七页。
调度指挥管理组织结构
总调度长
运输调度长
旅客调度长 运用调度长
设施调度长
电力调度长 信息系统调度长
运输调度员
旅客调度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负责列车业务) (负责旅客业务)

高铁发展简史

高铁发展简史

高铁发展简史近几十年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那么,高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将为您介绍高铁的发展简史。

一、开创者——日本高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

当时,日本经济蓬勃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铁路运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此,日本国家铁道公司(JR)开始研发新一代的高速铁路技术。

1964年,日本首条高铁——东京奥运会专用线(今天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

这条高铁线路采用了世界上首创的新干线技术,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

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不仅彻底改变了日本的交通格局,也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迅速发展——法国、德国受到日本新干线的启发,法国和德国也相继开始了高铁的研发和建设。

1981年,法国TGV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时速可达260公里。

TGV 高速列车凭借其高速、稳定的运行速度,成为了法国国内和国际间的主要交通方式。

此后,法国不断扩展高铁网络,将高铁延伸至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德国也开始了自己的高铁建设。

1991年,德国的ICE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80公里。

德国的高铁网络不仅连接了国内各大城市,还与周边国家的高铁网络相连,形成了欧洲高铁网。

三、快速崛起——中国中国的高铁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迅猛的。

2007年,中国正式投入运营自己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并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国家。

中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自2008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四纵四横”高铁网规划,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总里程达到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

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已经建成了超过3.7万公里的铁路,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方式,也为世界高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全球扩散——高铁的普及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进和建设高铁。

第一篇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tie11

第一篇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tie11

第一篇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的发展日本高速铁路早在1946年就酝酿修建,但战后迫于百废待兴,无力顾及。

19 58年12月19日日本政府正式批准修建东海道准轨新干线,于是东海道新干线全面开工,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全长515.4km正式开通。

此后山阳新干线东段、西段分别于1972年、1975 年开通,全长553.7km;东北新干线(496.5km)、上越新干线(269.5km) 又分别于1982年6月与11月开通、北陆(长野)新干线(117.4km)又于1997年10月开通,东北新干线盛冈—八户段(96.6km)于2002年12月1日开通,目前新干线全部营业里程已达2049.1km。

加上山形小型新干线1992年开通至山形,87.1 km;1999年底开通至新庄,全长1 48.6 km、秋田小型新干线1997年开通至秋田,全长127.3km,是在既有线上增设第三轨、拓宽了轨距,使新干线列车能直通运行到更多城市。

至2002年日本新干线运送旅客已约65.78亿人次,日均约80万人次,每天有750列高速列车运行,全年客运量达3亿人次,约是日本国内航空客运量的4倍。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及既有铁路在全国的分布图见图1—1—1所示。

图1—1—1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及既有铁路的分布图1.1 东海道新干线的发展沿革1.1.1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设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在复兴后得到高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急剧增长。

在当时并不十分发达的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条件下,大量的客流集中涌入铁路运输,使日本既有铁路的客运能力和客流量之间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作为日本本州岛上东西方向的铁路大动脉——东海道本线(东京至大阪)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量的24%和货运量的23%,运输能力极为紧张,其乘车难、购票难在全国尤为突出。

当时东京—横滨单方向每天发车达210列,已达到了超饱和状态。

世界首条载客营运高铁系统——日本新干线

世界首条载客营运高铁系统——日本新干线

世界首条载客营运高铁系统——日本新干线
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

新干线于东京奥运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

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系统。

新干线的轨距属于标准轨(1435mm)。

除了迷你新干线的路段外,列车运行车速可达到每小时270或300公里,但在进行高速测试时,则曾创下每小时443公里的最高纪录(由955系(300X)在1996年时所创下)。

奔驰在富士山脚下的新干线
新干线的稳定运行全靠日本的良好电力技术,列车可以缩短至5分钟的班距运行,是唯一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

除此之外由于全面采用动力分布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反观法国同类的TGV高速列车,由于采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机车驱动的动力集中式设计,摇晃较大、加减速较慢,而无法以仅有5分钟的班距运行。

日本新干线
于2007年2月1日开始营运的台湾高速铁路即采用新干线系统作为基础,也是新干线技术首次向海外输出。

2007年初,以E2系1000番台新干线列车为基础的和谐号CRH2型电车于中国大陆开始营运,并作出部分技术转移,使中国大陆车厂有能力自行生产,修改新干线列车。

2010年5月11日,日本新干线在东京以西100公里的都留市铁路线上进行试运营。

在这次试运营中,新干线在普通铁路上的时速为275英里(约合443公里),在磁悬浮铁路上的时速为361英里(约合580公里)。

第1章 高速铁路概况

第1章 高速铁路概况

第1章高速铁路简介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高速铁路一般定义为最高速度200 km/h及以上的铁路运输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铁路联盟(UIC)1996年在互通运营指导文件进行了更确切的定义,适度提高了新建线的标准,规定“新建线路达到250 km/h及以上,既有线改造达到200 km/h及以上的铁路”为高速铁路。

后虽又有研讨对标准进行调整,但最终决议还是维持不变。

我国目前沿用了此标准,但在我国高速铁路相关建设及运用维护工作中,综合考虑了技术管理特别是核心设备换代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与普速部分划分标准主要按200km/h进行划分。

1.1高速铁路的定义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作以下划分:普通铁路100~160km/h快速铁路160~200km/h高速铁路>200km/h(既有线改造)>250km/h(新建线)1.2高速铁路的特点高速铁路具有其他交通运输系统难以比拟的多项优势,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2.1旅客需求方面1.安全性安全性是旅客最为关切的核心因素。

铁路因行车事故造成的旅客伤亡人数大大低于公路和民航运输。

铁路的高安全性是由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决定的,以列车的自动导向为例,极大规避了人工参与导向次生的误操作问题、酒后驾车等各类安全风险。

高速公路车祸频繁,据统计美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约为 5.5万人,受伤人数多达200万左右,德国、法国和日本每年死亡人数也在万人以上,并有近10万人因伤致残;而民航失事也时有发生。

尽管各个国家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都反映了铁路运输的安全优越性。

高速铁路安全性更优于普通铁路,日本近40年,法国10多年基本未发生过列车颠覆和旅客死亡事故。

2.旅行总时耗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适用的范围不同。

据统计分析,目前高速铁路在100~1000km范围内,与公路和航空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旅行总时耗优势,而此范围能涵盖大部分旅行需求。

高铁简史作文

高铁简史作文

高铁简史作文高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进行了第一次高铁研究,即由美国主导的实验性研究项目“地理航行”(GeoTrain)。

该项目旨在研究如何使用超过30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使列车在地面行驶而不偏离轨道。

此外,在欧洲,英国西方铁路(Western Railway)和德国汉堡至慕尼黑铁路(Hamburg-Munich Railway)也在1958年开始了早期的高铁研究。

随后,1971年,日本开始研发高铁。

在日本,它被称为“新干线”(Shinkansen),新干线发射了第一枚日本高铁,它可以在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下行驶,在未来几十年中它的速度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每小时320英里的最高速度。

日本的成功促进了世界其他地方的高铁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球多个国家都开始发展自己的高铁系统。

例如,2007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条高铁,即沪渝高铁(Shanghai-ChongqingHigh-Speed Railway)。

该高铁把上海和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连接起来,最高时速为219公里/小时。

此外,德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也兴建了各自的高铁系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的高铁速度显著提高,如西班牙的超高速铁路,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还有中国的京沪高铁,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249公里。

尽管高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使用,它们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高铁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其次,高铁的修建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它会导致噪音和气候变化等现象。

总之,高铁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实现高速运输的重要力量。

它们建立在自动化、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快速舒适的旅行体验,比传统的火车运输更快。

因此,高铁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在国内外的出行效率,还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推动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高速铁路网络完善推动区域间交通便利与经济联通

高速铁路网络完善推动区域间交通便利与经济联通

1964年,日本 开通第一条高 速铁路:新干
线
1981年,法国 开通第一条高 速铁路:TGV
1991年,德国 开通第一条高 速铁路:ICE
2008年,中国 开通第一条高 速铁路:京津
城际铁路
2021年,全球 高速铁路总里 程超过50000 公里,遍布五
大洲
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使得区 域间的人员流动 更加便捷,促进 了区域一体化进 程
高速铁路带动了 沿线城市的经济 发展,提升了区 域整体竞争力
高速铁路促进了 区域间的文化交 流和旅游发展, 增强了区域间的 联系和合作
高速铁路的建 设促进了沿线 地区的产业集 聚和分工协作
高速铁路的开 通使得沿线地 区的物流成本 降低,提高了 企业的竞争力
欧洲:欧洲高 速铁路网络已 经实现互联互 通,如欧洲之
星、TGV等
亚洲:中国、 日本、韩国等 国家正在积极 推进高速铁路 网络的建设与
互联互通
美洲:美国、 加拿大等国家 也在逐步推进 高速铁路网络 的建设与互联
互通
非洲:非洲国 家也在逐步推 进高速铁路网 络的建设与互 联互通,如肯 尼亚、尼日利
亚等
高速铁路的建 设带动了沿线 地区的旅游业 发展,促进了 相关产业的发

高速铁路的开 通使得沿线地 区的人才流动 更加便利,有 利于创新和创
业的发展
高速铁路缩短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 高速铁路带动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速铁路促进了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高速铁路推动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增强了地区的软实力
澳大利亚:澳 大利亚也在逐 步推进高速铁 路网络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1年1月18日,日本内阁又批准了东北新干线和上越新干线的规 划,并于同年10月14日批 准了施工计划。 1.2.2 东北新干线
正是在上述形势下,日本新干线铁道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 代。其标志是1970年5月18 日通过的全国新干线铁道整备法。
新干线铁道整备法,明确提出了高速运输体系的形成对国土的综合
开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谋求以新干线铁道联结全国中心城市形成新 干线铁路网,更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干线铁路整备法还明确了新干线的审批和确认实施的法律过程手续, 以及实施主体(营业法主体和建设主体)的法律地位,并对新干线建设 财政资金筹措进行了 规定。新干线铁道整备法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 了新干线铁道的发展。 1.2.1 山阳新干线
东海道新干线从1964年10月以210km/h最高速度开通运行, 经过近10年的运 营,到19 74年7月前后,新干线的故障急剧增加,主 要表现在钢轨损伤、路基翻浆冒泥,由此而导致 列车运行晚点、堵塞 事故剧增。1974年的晚点堵塞事故就由1973年的20起增至43起。同时, 列车运行对数也由开业时的30对/d增长到1976年的137.5对/d,在日 益增长的运输量和大 量发生的晚点堵塞事故的尖锐矛盾中,不得不对 东海道新干线进行所谓“开业十周年的大修 ”工作。
上述3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在决定采用哪种方案时的争论也十分激 烈。一开始支持第一方案 和第二方案的势力占了绝对上风,这两种方 案技术成熟,而且与既有铁路联网十分便利。而 支持第三方案的人最 少。在当时的国铁内部,赞成并支持第三方案的人也占少数,但是在极 力推进第三方案的在任国铁总裁十河信二的领导下,成立了东海道线增 强调查委员会(后更 名为日本国有铁道干线调查委员会),极力推荐修 建标准轨距新干线的第三方案。因为前两 个方案虽然可以增加东海道 通道的输送能力,但从东京至大阪列车运行时间仍然要7h 左右,不 能减少旅客的旅途时间,因而从长远上讲与航空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该委员 会成功地宣传“在1964年10月10日至24日召开的第十八届 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完成一 个划时代的东京—大阪时速210km的 标准轨距新干线铁道是日本新时代的一个伟 大代表作 ”,也对该方案 的最终被采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最后该委员会对修建东海道新干线 的可 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进行了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等方面 的技术准备,终于排除了各 种阻力,使新干线方案得到确认。195 8年12月19日日本内阁会议终于批准了东海道新干 线的建设计划。
东海道新干线大规模开工之首期工程为1958年底开工的鸭宫试验区 段。区段全长37km ,至19 62年完成铺轨,同时成立了新干线试验段管 理区及相应机构,包括电务、设备、运转、总务 等部门,进行了 200km/h走行安全性、高速铁路构造和设备最佳化的改进、养护维 修和 运营 体制的建立等试验,为东海道新干线全线的建设、维修、设备改 进、系统协调、可靠度等提 供了保证。
日本内阁交通阁僚会议上作出了东海道新干线全线从1959年4 月20 日正式开工(部分隧道工 程于1958年底开工)的决定,并要求用5年时 间于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之 前正式开通。
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至1964年10月1日,东京至新大阪全长 515.4km 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 开通运营(见图1—1—1),全线工程 费约3 800亿日元。全线共设车站15个(从东京至大 阪分别 为东京、 新横滨、小田原、热海、三岛、新富士、静冈、挂川、浜松、丰桥、三 河安城、名 古屋、岐阜羽岛、米原、京都、新大阪站等,其中三岛和 新富士、挂川、三河安城分别是19 69年和1988年新开通的车站),平 均站间距离36.8km,最大、最小站间距分别为 68.1km和15.9km。
随之而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资金筹措问题。当时日本国民经 济实力并不十分雄厚 ,国家财政和国有铁道对新干线的投资有很大的 顾虑。因而当初设计东海道新干线时采用了 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虽 然如此,资金缺口仍然十分巨大。最后通过各种努力,争取到了国 家 担保的部分世界银行贷款,相当于对国家投资施加了一定压力,才保证 了东海道新干线的 顺利开工。
1967年3月16日开工的全长160.9km的山阳新干线新大阪—冈山段 (工程费约2 20 0亿日元)于1972年3月5日开业;全长392.8km的山阳 新干线冈山—博多段1970年2月10 日开工,19 75年3月10日开业,工程 费约6 900亿日元。山阳新干线从新大阪至博多全长553.7km ,全线除 新大阪外共有17个车站(分别为新神户、西明石,姬路、相生、冈山、 新仓敷、福山、新尾 道、三原、东广岛、广岛、新岩国、德山、小 郡、新下关、小仓、博多等),平均站间距 32.6km,最大、最小站间 距分别为55.9km和10.6km。
的运输能力,投资见效快。 (2)修建新的窄轨复线通道进行分流——与既有铁路轨距保持一
致,沿东海道本线东 京 —大阪通道修建新的复线铁路以分流东海道本 线的运输量。其特点是线路标准与既有路网干 线保持一致,机车车辆 不必发展新的型号就可实现全国铁路混跑,运输模式也与既有铁路保 持一致。
(3)建设标准轨距的高速新干线——采用与日本既有路网轨距 (窄轨)不同的国际上通用 标 准轨距(1 435mm)的线路,使车辆的 宽度较现有干线增大,随之列车定员也增加 ,并采用新 技术提高列车 的运行速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输能力。但建设标准轨距的新干线铁 路, 其投资巨大且不说,它的新技术含量也相当高,当时国际上铁路 运输的最高速度还没有超 过200km/h的先例,因而风险性也较大。并且 由于轨距不同,新干线与既有路网干 线不能接轨,因而机车、车辆的 运用受到限制,行车及指挥等必须自成一体。
大修的主要实施内容虽有车辆方面、电气方面,但主要在土木基础 设施方面。从1975年至19 82年,投资400亿日元主要进行了用60kg/m钢 轨替换50kg/m钢轨、消除钢 轨铝热焊接头病害 、整治路基翻浆冒泥现 象、加强路基边坡整治、更换全部道岔、强化养路基地等工作内容。 其间还同时进行长钢轨更换、接触网改成重链形悬挂、修缮桥梁支座等 工作,全线实行了44 次半天停运的运行图,由东京出发的下行列车 12:36开始发车,新大阪出发的上行列车12: 38 开始发车。在此之 后,由于东海道新干线路基设计、施工诸方面采用了较低的标准,使得 路 基病害整治、道床更换等工作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运营中十分头 痛但又不得不投入大量人 力、物力、财力的维修养护工作难题。到目 前为止,东海道新干线3/4以上的道碴被更换 ( 有的地方甚至已更 换过两次),同时还在进行路基表面铺设合成土工布等防止翻浆一定的强化。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在世界铁路高速化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它是世界高速铁 路发展行列中名副其实的“先驱者”,对世 界铁路产业的复兴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建成通车后取得非常好的效益,开始营业前预 计第一年平均每天载客4 万 人,但实际上却是平均每天载客超过6万 人,开始营业第一个周末就出现了客满停止售票的 盛况。它成为一项 支持日本经济起飞的重要基础设施,日本人誉之为“经济起飞的脊 梁”。 据有关资料分析,日本在1964~1970年短短的6年时间内,国内 国民生产总值由约800亿 美元增加到近2 0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 年平均增长率为16%(人均产值由824美元增 加到 1 887美元)。产业 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3%上升到47%。由此也可 见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1.1.3 东海道新干线的大修
1992年,随着300系列车的运行,东海道新干线上运行列车最高速 度从220~230km/h 提高到270km/h(小半径曲线地段限速通过),随之 而来的问题是环境保护—— 噪声问题。虽 然东海道 新干线采用有碴 轨道结构,但有许多钢桥(大部分为有碴道床结构,少量为明桥面)成 为突 出的噪声源。减轻振动和噪声一直到今天仍是东海道新干线维 修、整治的重点。1.2 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山阳、东北、 上越、长野新干线及山形、秋田小型新干线的建设 东海道新干线投 入运营后,其客运量不断上升。1964/1965年度东海道新干线日运送旅 客为1 .1 万人次,1974/1975年度日运送旅客达11.8万人次;并且列车 运行速度从开业初的210k m/h逐步 提高到220km/h、230k m/h,列车从大阪到东京的运行时间 (以“光”号列车为例 )从开 业的4h减少为3h10min,回声号亦从开业的5 h减少为4h;虽然 出现了列车 晚点堵塞现象,但运营10余年从没出现过旅客伤亡事 件。经过开通10周年大修后的1976 年和 1977年度,东海道新干线列 车运行晚点(晚点时间在10min以上)次数由最高峰 年度的43次 分 别降至36次和21次。这样,新干线运行速度高,输送旅客量大的特点越 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 同时新干线列车污染少,线路占地少,列车运行 安全正点,不受自然条件影响,逐渐成为中 短距离通勤、通学、旅游 旅客的首选交通工具。
第1篇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的发展 日本高速铁路早在1946年就酝酿修建,但战后迫于百废待兴,无力 顾及。19 58年12月19日日 本政府正式批准修建东海道准轨新干线,于 是东海道新干线全面开工,1964年10月1日东海 道新干线全长515.4km 正式开通。此后山阳新干线东段、西段分别于1972年、1975 年开通, 全长553.7km;东北新干线(496.5km)、上越新干线(269.5km) 又分别于 1982年6月与11月开通 、北陆(长野)新干线(117.4km)又于1997年10月 开通,东北新干线盛冈—八户段(96.6km)于2002年12月 1日开通,目前新干线全部营业里程已达2 049.1km。加上山形 小型新干线1992年开通 至山形,87.1 km;1999年底开通至新庄,全 长1 48.6 km、秋田小型新干线1997年开通至秋田,全长127.3km, 是在既有线上增设第三轨、拓宽 了轨距,使新干线列车能直通运行到 更多城市。至2002年日 本新干线 运送旅客已约65.78亿人次,日均约 80万人次,每天有750列高速列车运行,全 年客运量达3亿人次,约是 日本国内航空客运量的4倍。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及既有铁路在 全国 的分布图见图1—1—1所示。图1—1—1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及 既有铁路的分布图 1.1 东海道新干线的发展沿革 1.1.1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设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在复兴后得到高速发展,全国范 围内的旅客运输量和 货物运输量急剧增长。 在当时并不十分发达的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条件下,大量的客流集 中涌入铁路运 输,使日本 既有铁路的客运能力和客流量之间的供求矛 盾日益尖锐,作为日本本州岛上东西方向的铁路 大动脉——东海道本 线(东京至大阪)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量的24 % 和货运量的23%,运输能力极为紧张,其乘车难、购票难在全国 尤为突出。当时东京— 横 滨单方向每天发车达210列,已达到了超饱 和状态。预计东海道既有线运输能力全面饱和的 时期将发生在1962 年。在这种条件下,如任其继续下去将严重阻碍日本经济发展。修建新 的 东海道铁路运输通道、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成为迫在眉睫的决策问 题。 1.1.2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设方案 在当时,从日本国铁到社会运输各专业机构及决策机构均认为有3 种增强东海道铁路通道运 输能力的方案: (1)既有东海道本线(轨距为1 067mm的窄轨复线)四线化—— 从咽喉地段开始 ,逐步四线化加强通过能力。铺通一段即可提高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