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教学大纲讲解

合集下载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遗传学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已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

《遗传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也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作物育种学和有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首先需要说明学习遗传学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明确遗传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其次,需要注意保持遗传学学科的系统性,有分析地讲述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力求反映近代遗传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理论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意义。

第三,需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着重指出遗传理论应用于育种工作的成就和途径,以及应用于医学和人民保健方面的进展。

第四,需要加强实验课和习题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从事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以及提高分析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要求:(一)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上课时间安排为48学时、实验时间为32学时,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

第一部分(14学时):包括第一至第四章,是遗传学的基础内容,并与高中生物课知识相连接。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

下面将从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探讨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一、遗传学的基础知识1. 遗传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遗传学的历史背景,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开始,到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组成和结构,包括DNA序列、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调控基因等。

同时,介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3. 染色体与遗传物质:阐述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分类、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4. 遗传变异与突变:介绍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和基因重组等。

同时,讲解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遗传与进化:探讨遗传在进化中的作用,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和基因流动等。

同时,介绍进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二、遗传学的实验技术1. 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介绍遗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原则,包括杂交、选择和分离等。

同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2. 分子遗传学技术:讲解PCR、DNA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介绍分子标记在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3. 细胞遗传学技术:探讨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细胞遗传学实验等。

4. 生物信息学技术:介绍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三、遗传学的应用领域1. 农业遗传学:探讨农业遗传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遗传改良等。

2. 医学遗传学: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遗传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等。

3. 进化遗传学:讲解进化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物种起源、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进化等。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应用生物技术总学时:72学时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遗传学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遗传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

简言之,遗传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2.教学基本要求:根据《遗传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以交待清楚为宜,同时能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则效果更好。

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为了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遗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一般的遗传学现象和遗传学规律,对进一步学好《育种学》及相关学科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3.理论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遗传学》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要求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遗传学》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11308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

2.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本质。

主要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等,以及分子遗传学基础。

3.掌握遗传学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学等重要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章绪言理解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2. 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掌握3.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掌握4.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掌握5. 多对基因的遗传理解6.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了解7.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理解8.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理解9. 致死基因掌握10. 复等位基因掌握11.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体形态特征了解2.细胞的有丝分裂理解3.细胞的减数分裂掌握4.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了解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1.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理解2. 伴性遗传掌握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理解4. 人类的性别畸形了解5. 连锁与交换理解6 交换值及其测定掌握7.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掌握8.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了解9.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了解第五章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分析1. 细菌和噬菌体的突变型及其识别方法掌握2. 细菌的遗传分析掌握3.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掌握4. 转化与转导作图理解第六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1.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理解2.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了解3.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理解4. 易位染色体的鉴别及应用掌握第七章基因突变1. 基因突变的特征理解2. 基因突变的鉴定掌握3.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理解4. 基因突变的诱发了解第八章基因、基因表达1. 基因与DNA 理解3. 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理解4. 基因空间位置关系理解2. 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理解5.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掌握6.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理解7. 转座因子了解第九章核外遗传分析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掌握2. 母性遗传了解3. 叶绿体遗传理解4. 线粒体遗传理解5.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了解6.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掌握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分析1. 数量性状的特征理解2.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方法了解3.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理解第十一章遗传与进化1. 群体的遗传平衡理解2.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掌握3.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了解4. 物种的形成了解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讲授内容以多媒体讲授为主。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 3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遗传学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分子基础及应用。

2.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在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实践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

4.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

5.能够胜任中学生生物课中有关遗传学的讲授、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章第二节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章第二节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第二节病毒的遗传;第六章第三节细菌的遗传;第十章第三节细胞质遗传;第十一章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第十二章第一节基因突变;第十三章第二、三节群体遗传与进化;第十四章第二节数量遗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践性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撰写论文、自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实践环节1.名称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导;大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标本制备及观察;显微摄影;染色体组型分析;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质粒DNA的提取;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遗传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真核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染色体分带技术。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和规律。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遗传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言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格雷戈尔·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通过孟德尔的实验,我们了解到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

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如克隆技术的发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等。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里程碑,认识到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基础遗传学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型和表型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

2. 孟德尔遗传学详细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孟德尔定律的含义和遗传规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杂交实验,体验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

3. 分子遗传学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分子遗传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三、进阶遗传学1. 遗传变异和突变介绍遗传变异和突变的概念,讲解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突变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2. 遗传连锁和基因图谱详细介绍遗传连锁和基因图谱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构建基因图谱和解读遗传连锁。

3. 遗传学与人类健康讲解遗传学在人类健康中的应用,如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四、前沿遗传学1. 基因组学介绍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发展,讲解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组学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 表观遗传学讲解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解释表观遗传调控的机制。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表观遗传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介绍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1118B中文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生物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上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遗传传递规律、生物变异机制等;在思想上从遗传物质的水平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及生物进化理论,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能力上具有对性状遗传的基本分析能力;进行杂交试验的基本设计能力;对连锁基因定位的分析计算能力;对人类遗传病与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的解释能力,对群体中某基因频率的预测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需要先修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课程。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方式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2、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3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理解核型分析;生物的染色体周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染色体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2、教学难点: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教学内容】2.1染色体2.1.1染色体化学组成和结构2.1.2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2.1.3核型分析2.2染色体传递——减数分裂2.2.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掌握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因素
3.掌握两种单基因伴随遗传
【授课内容】
1.单基因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单基因遗传病的基本遗传方式
3.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几个因素
4.两种单基因伴随遗传问题
第四章染色体相关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种类及畸变机理
2.掌握染色体病致病机理及核型
3.掌握性染色体病致病机理及核型
【授课内容】
1.核型
2.染色体畸变
3.染色体异常的后果和染色体病
第五章线粒体遗传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线粒体DNA遗传特征
2.了解线粒体DNA结构特点及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授课内容】
1.线粒体DNA结构和遗传特征
2.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线粒体基因病
第六章表观遗传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表观遗传的概念
实习二:小鼠DNA的制备与分析
实习三: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
科研技能实践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及识别
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
三、基因组DNA的提取和鉴别
考核成绩评定标准:
第十一章基因的定位、克隆与敲除
【目的要求】
1.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2.掌握基因克隆、基因敲除的方法
【授课内容】
1.连锁分析在基因定位中的作用
2.原位杂交及荧光原位杂交
3.基因克隆
4.基因敲除(Knock-out)
5.基因敲低(RNAi)
第十二章遗传病的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基因治疗的方法
2.了解基因治疗的前景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Genetics)【课程编号】G0000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数/课内实验数】40/8【周学时数】3【总学分数】2.5【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生物一、课程简介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传承和遗传变异的原理以及其在物种进化、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的机制,熟悉基因的遗传定律和遗传性状的规律,理解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本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强调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以及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连锁遗传等。

2. 掌握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应该具备丰富的遗传学知识,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遗传变异等方面,并能够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遗传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3. 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学生应该了解遗传学在进化、发育、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科学推理和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创新意识,为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5. 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意识到遗传学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自己在遗传学领域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进一步从事遗传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遗传学教学大纲(参考).doc

遗传学教学大纲(参考).doc

遗传学教学大纲(参考)导言•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遗传、发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综合与统一•遗传学的任务第一篇遗传物质的传递第一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孟德尔第一、第二定律及其遗传分析•孟德尔学说的核心•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T. H. Morgan关于果蝇的伴性遗传研究其它动物(包括人)及植物的伴性遗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剂量补偿效应及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真核生物基因组,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真菌类的遗传分析顺序四分子与非顺序四分子及其遗传分析•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作图人类基因定位方法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作图与物理图谱的研究方法与进展第三章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基因概念及其发展•互补测验与顺反子•缺失作图及其原理与方法第四章病毒基因组及其遗传分析•噬菌体突变的互补测验•噬菌体突变的重组实验•X噬菌体基因组与X原噬菌体第五章细菌基因组及其遗传分析•大肠杆菌的突变及其遗传因子•大肠杆菌的性别一F因子与高频重组•中断杂交与重组作图•F'因子与性导•转化与转导作图第六章遗传重组•遗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基因转变与Holliday、Meselson-Radding模型•细菌同源重组的特点及机制•位点专一性重组•转座因子与异常重组•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转座机制与遗传学效应第二篇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第七章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E.coli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其它类型的操纵子•X噬菌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DNA重组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反义RNA在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作用第八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活化调节•转录水平的调控一一顺式、反式作用元件,激素调节•转录后水平的调控——RNA加工、内含子剪接•翻译水平的调控第九章发育的遗传学分析•发育遗传学概论•基因的细胞分化和细胞决定的作用•基因在胚胎极性生成中的作用一一果蝇前后轴极性生成中的基因作用•果蝇和哺乳动物的同源异形基因•性别决定——Y染色体的睾丸决定基因•基因差别表达及其研究方法第十章免疫遗传基本原理•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遗传•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遗传控制•与HLA相关的遗传疾病第十一章核外遗传•母性影响•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线粒体与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第十二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及其特征•数量性状的遗传率•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的理论第三篇遗传物质的进化第十三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第十四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二)一一因突变•概说•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生物体的修复系统•基因突变的检出第十五章群体遗传与进化•Hardy一Weinberg 定理•平衡群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自然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子进化与中性学说第四篇遗传学与人类第十六章基因工程导论•基因丁程中的载体•基因组克隆和cDNA文库•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第十七章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癌基因激活与肿瘤的遗传•遗传病及其基因诊断与治疗•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人类未来。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绪论1. 遗传学概述2.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3. 遗传学的历史发展二、遗传学基础知识1. 遗传信息的传递a. 孟德尔遗传规律b. 染色体与遗传物质c.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 遗传变异a. 突变与突变类型b. 染色体异常c. 基因型与表现型三、遗传学研究方法1. 遗传学实验方法a. 分离纯合子的方法b. 交配实验c. 遗传连锁实验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遗传学中的应用a. PCR技术b. 基因克隆c. 基因测序四、遗传性疾病1. 单基因遗传病a. 自显性遗传病b. 隐性遗传病2. 多基因遗传病a. 遗传性耳聋b. 先天性心脏病3. 遗传性肿瘤a. 白血病b. 乳腺癌五、遗传工程与基因编辑1. 转基因技术a. 转基因作物b. 转基因动物2. 基因编辑技术a. CRISPR-Cas9系统b. 基因编辑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六、遗传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1. 亲子鉴定a. 亲子关系的确定b. 法医遗传学应用2. 辅助生殖技术a. 试管婴儿技术b. 胚胎植入技术3. 遗传咨询a. 遗传疾病的预防b. 遗传咨询的意义及作用七、遗传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个性化医疗2. 基因大数据研究3. 各国遗传学研究重点及前沿领域结语遗传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学科,涉及到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和机制,对于人类个体的基因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编号:101B1001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开课学期:学时:72学分:4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同时它又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前沿动态,为作物育种学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奠定遗传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遗传物质的储存、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遗传功能的表达及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并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原理及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五、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1、遗传2、变异3、遗传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一、古代和近代的遗传学二、孟德尔规律的再发现及现代遗传学的发展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一、在生命科学及有关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二、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本章要求学生识记遗传、遗传学、变异等概念;了解遗传学发展历史与方向、遗传学在科学与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二、细胞质三、细胞核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二、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的组型第三节细胞的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过程三、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第四节细胞的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过程二、减数分裂意义第五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一、雌雄配子的形成二、受精三、直感现象四、无融合生殖第六节生活周期一、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本章要求学生识记有关概念如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着丝粒、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联会、二价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组型等;领会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及类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的类型等。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3学时)第一节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一、间接证据二、直接证据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结构一、DNA的分子结构二、R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染色体的分子结构一、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第四节DNA的复制一、DNA复制的一般特点二、原核生物DNA的合成三、真核生物DNA的合成特点第五节RNA的转录与加工一、三种RNA分子二、RNA合成的一般特点三、原核生物RNA的合成四、真核生物RNA的转录与加工第六节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一、遗传密码二、蛋白质的合成三、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本章要求学生识记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核小体、常染色体、异染色体、中心法则等概念;了解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了解DNA的分子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染色体的结构。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6学时)第一节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分离现象的解释三、表现性和基因型四、分离规律的验证五、分离规律的应用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一、两对性状的遗传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四、多对基因的遗传五、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第三节遗传数据的统计处理一、概率原理二、二项式展开三、卡平方测验第四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与发展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二、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三、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本章要求学生识记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分离规律的要点、独立分配规律的要点、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表现型和基因型、杂交、自交、测交、基因重组、基因互作等;了解一对、两对性状杂交实验;深刻理解孟德尔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验证方法及其细胞学基础,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6学时)第一节连锁遗传一、连锁二、交换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一、交换值二、交换值的测定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一、基因定位二、连锁遗传图第四节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第五节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第六节性连锁与性别决定一、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二、性连锁本章要求学生识记连锁基因、相引相与相斥相、连锁与交换、交换值及其计算、两点测验与三点测验、单交换与双交换、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伴性遗传和限性遗传;了解连锁遗传的表现,深刻理解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学会交换值的计算;掌握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绘制的方法;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8学时)第一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一、缺失1、缺失的类别2、缺失的鉴定3、缺失的遗传效应二、重复1、重复的类别2、重复的鉴定3、重复的遗传效应三、倒位1、倒位的类别2、倒位的鉴定3、倒位的遗传效应四、易位1、易位的类别2、易位的鉴定3、易位的遗传效应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一、基因定位二、果蝇CLB测定法三、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的双杂合保持系四、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应用第三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染色体倍数性变异1、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2、同源多倍体3、异源多倍体4、多倍体的应用二、非整倍体1、亚倍体2、超倍体3、非整倍体的应用本章要求学生识记缺失、假显性、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组、整倍体合非整倍体、同源多倍和体异源多倍体、单体、缺体、三体、四体、亚倍体与超倍体;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细胞学特征和主要遗传效应;理解多倍体的概念、整倍体及非整倍体变异的一般规律;了解染色体变异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5学时)第一节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一、细菌二、病毒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第二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一、噬菌体的结构1、T2噬菌体基因重组与作图2、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第三节细菌的遗传分析一、转化1、供体DNA与受体细胞间的接触与互作2、转化DNA的摄取与整合3、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二、接合1、F因子及F-向F+的转移2、Hfr细胞的形成及染色体的转移3、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连锁图4、重组作图三、性导四、转导1、普遍性转导2、特殊性转导本章要求学生识记转化、接合转导、性导、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F因子Hfr菌株等;了解细菌、病毒的结构、遗传特点;领会噬菌体的结构与重组作图,转化、接合、转导、性导的过程与应用。

第八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3学时)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1、经典遗传学中的基因概念2、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二、基因的微细结构1、互补作用2、顺式调控与反式调控3、基因的微细结构三、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达第二节基因的调控一、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1、转录水平的调控2、乳糖操纵元3、色氨酸操纵元二、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1、DNA的改变2、转录水平的调控三、翻译水平的调控1、蛋白质折叠2、蛋白酶切割3、蛋白质的化学修饰4、蛋白质内含子本章要求学生识记重组子、突变子、顺反子、重叠基因、跳跃基因、互补作用、正调控与负调控、转录子、强化子、激活子等;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作用的调控机制等。

第九章基因突变(4学时)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一、基因突变的时期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二、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第三节基因突变的鉴定一、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二、生化突变的鉴定三、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第四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一、突变的分子机制二、突变的修复第五节基因突变的诱发一、物理因素诱发二、化学因素诱发第六节转座子一、转座子的发现和鉴定二、转座子的结构三、转座子的应用本章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突变、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正突变和反突变、自交不亲和性、致死突变、译码突变等;领会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突变性状的表现、突变率测定的方法、诱发突变的种类及机制、转座子的结构等。

第十章细胞质遗传(4学时)第一节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第二节母性影响第三节叶绿体遗传一、叶绿体遗传的表现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四节线粒体遗传一、线粒体遗传的表现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五节其他细胞质遗传一、共生体的遗传二、质粒的遗传第六节植物的雄性不育遗传一、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二、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三、雄性不育遗传的利用本章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细胞质基因组、雄性不育、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等;领会细胞质遗传的一般特点、核不育型雄性不育的特点、质核型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及发生机理等。

第十一章数量遗传(4学时)第一节群体的变异第二节数量性状的特征第三节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第四节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一、方差分析法二、遗传力的估算及应用第五节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本章要求学生识记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微效基因、修饰基因、超亲遗传、遗传力、QTL等;领会微效基因和主基因的作用、遗传力的估算原理、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了解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十二章群体遗传与进化(3学时)第一节群体的遗传平衡一、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二、哈迪-魏伯格定律第二节改变群体平衡的因素一、突变二、选择三、遗传漂变四、迁移本章要求学生识记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漂变、迁移等;领会群体的概念,深刻理解群体的遗传平衡规律,了解改变群体平衡的因素。

六、课程主要教学环节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应向学生系统介绍遗传学有关知识,同时应有所侧重,对重点、难点应详细介绍;另外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补充一部分课外习题,一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深入浅出,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应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分工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生命科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上承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跨学科,下接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基因组学、生物工程等学科。

九、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包括期末考试成绩(70%)与实验考核成绩(30%)两部分构成。

十、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参考资料:1、使用教材:朱军.遗传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参考书目:1)宋运淳,余先觉.普通遗传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2)刘祖洞.遗传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3)李惟基.新编遗传学教程.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