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导与学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对于化学的教学,你知道哪些好方法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化学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化学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
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
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
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
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导与学生学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导与学生学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落实。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他们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来体现。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中要多角度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他们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把知识结论变活,形成探究过程。
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系化学实验的魅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自主、主动、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教师导是为了学生学,学生学体现教师的导1、教师的导,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提问、探究式讨论、交流、互评等手段,达到启发引导、自主探究、促进发展的目的。
教师需精心创设探究环境,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在导学、导思中精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
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启发积极地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
当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旁点拨,对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通过点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探究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的参与,绝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
3、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到导与学的关系转变,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和自我总结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导学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的导超前或过快,学生思考时间不够。
个别教师在设计问题探究时,考虑不充分,对学生的认识不足,在放手让学生探究、合作时,存在放手后收手不及时或者收不回来,加之考虑到课时内容的完成情况,讨论不充分,有时候存在先于学生讲出探究的知识点,这样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
、
“ 学” 与“ 导” 的 内涵关 系
本 文 中的“ 学” 不是传 统 意义上 完全 受制 于教师 的被动 的学 , 而是学生 自主能
动 的学 习过 程 。 学 生 将 获 得 有 意 义 的价
值体 验 , 激活 自己的经 验储备 , 更 新 自己
对 学 习 的理 解 。 这 里 的 “ 学” 还 是 一 个 持
过分强调教 师的指导 , 无视学生作 为“ 人” 的存 在 , 是对 学生情感 的伤 害。但从总体
发展 趋势来说 , 学与导是教学 矛盾 的两个 方面 , 二 者共 同构 成一 个 完 整 的教 学 活 动, 其 根本 目标是 一致 的 , 都 是指 向学 生 的发展 。在 生本理念成为共识 的今天 , 无
乏知 识积 累而无 法搭 建知 识 间的必然 联
系, 学 生学 得 的知 识 是 生硬 的 、 孤立 的 。
交叉部 分 , 都 是对学生 的学 习进行不 同程
度 的指导和教导 。但 是 , “ 教” 的外延要 比 “ 导” 广泛 一些 , 涉及 对学 生 的教授 、 讲解 等方面 , 而“ 导” 更侧重 于“ 指 导” “ 引导” 的 含义 , 重在对学生 学习方 向的指 引和节点 性知识 的点拨。
径。
题, 逐渐形 成综合性知识 体系和综合 能力
的过程。
初 学新知后 , 知识并 没有很快地 被 内 化吸收 , 需要一个漫 长的“ 消化” 过程 以加 深对 新 知 识 的理 解 , 消 除 陌生 感 。可 以 说, 这一 阶段 的“ 学” 与“ 导” 并没有 明确 先 后顺 序 , 学 与导 在交替 进行 之 中 , 使得 知 识 的脉络变得 清晰 , 学 生的思维逐 渐活跃
高中化学知识导入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知识导入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理解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常识。
3. 知道化学学科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导入活动:
一、思维导引
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器材和实验说明书,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猜测这些器材可能会做什么实验。
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实验探究
1. 导入问题:你知道氢气和氯气可以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反应制取
什么物质?
2. 实验操作:教师向学生介绍氢气和氯气的性质,并示范氢气和氯气混合制备氯化氢气体
的实验过程。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氢气和氯气的化学反应特点和制备氯化氢气体的方法。
并引出下一个课题。
三、课堂讲解
1.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化学学科的分类有哪些?化学实验中的基
本操作技能有哪些?
2. 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分支,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入活动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组成的表示》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
在本节课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化学式和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为学习本节课做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已经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能力和归纳能力已初步形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化合价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理解其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意义。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学生能够根据化合价规则正确书写和读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进行简单计算: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如计算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了解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守恒的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对化学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含义和写法仍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写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巩固练习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初中化学课程导引方法教案
初中化学课程导引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常见化学实验的实施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2.结合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
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流程:
1.导入阶段: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阶段: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3.实验操作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4.讨论阶段: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
1.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反馈;
2.通过课堂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研究,检验学生实践能力。
六、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知识点的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
1.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化学学习环境。
初高中衔接化学导入教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导入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打好
化学学科的基础,为高中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初高中化学学科差异和联系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案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 讲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思考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第二步:学习
1. 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学习内容、深度、复杂程度等方面。
2. 讲解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学习中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的连贯性。
第三步:实践
1.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初高中化学实验的不同之处。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初高中化学学科
之间的联系和延伸。
第四步:总结
1. 讲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必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为以后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让学生整理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化学
实验进行实践。
参考资料:
1. 《高中化学教程》
2.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备注: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学科学习,让他们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兴趣。
如何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Word 文档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紧紧围绕“导什么?”“如何导”进行,并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导与学的关系才能和谐,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一、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是教学观念问题,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表现在教师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
1.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确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微观的眼光,更需要有宏观的观点。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能力、学习情趣、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而教师的“导”,与思维训练、创造训练、心理品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课堂上必须将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渗透到教学目标中,包括全面的认知体系,一般的学科能力,还有兴趣、态度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制定目标要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技能、打好文化基础,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等,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2.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
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一课内容,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理解内容、概括中心的基础上,教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捕捉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上每一堂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自练,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练中挖掘难点,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3.师生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心理要素:情感要素和认知要素。
教师要尽可能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努力挖掘情感教育点。
另外,教师还应重视自身的情感表现,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亲切的教学态度、和蔼的语言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看法,就要因材施教。
化学课的五种导入方法
化学课的五种导入方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
因此,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情景导入,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1. 魔术式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魔术能起到让学生产生惊讶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始动机,使学生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在复习燃烧内容时,我表演了一个“水生火”的魔术: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学生看到这个魔术表演异常兴奋,他们对这一奇特现象产生了种种猜想,并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想] 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 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 探究一: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探究二: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在教学中通过适时运用魔术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导入,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
二、嫁接式导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络点,寻找“学生的临近发展区”,这种引入方法最常用。
例如,小明和小刚在学习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后,知道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还原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2Fe2O3+3C 4Fe+3CO2↑;②Fe2O3+3C 2Fe+3CO↑他们打算验证自已的看法,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 木炭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可能:(1)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
(2)产物是铁和一氧化碳。
(3)产物是______ 。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中来,通过自主发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问题导向式教学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或者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与实践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培养出科学分析和判断能力。
5.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间合作和交流思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实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6.巧妙设计复习与检测在课堂教学过后,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通过小测试、游戏等方式进行复习,既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深度,也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7.全程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结构总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采用多种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进行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导课教案
初中化学导课教案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基本术语和表达方式。
3. 能够简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化学中常见的基本术语和表达方式。
3. 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1. 化学中的抽象概念理解。
2.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化学》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这门学科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简单介绍今天课程内容。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中的基础知识。
2. 教师讲解化学中常见的基本术语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概念框架。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过程,并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简单分析反应过程,并得出结论。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初步建立了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
化学导课发言稿
化学导课发言稿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化学课的老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场关于化学的导课活动,希望能够在这个活动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化学的魅力与奥秘。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到的一些基础知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所使用的洗涤剂、沐浴露、洗发水等日用品,都是由化学物质制成的。
而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化学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工厂生产的化学过程控制着我们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所以说,化学不仅仅是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化学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
在化学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奇妙现象。
比如,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可以目睹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甚至是火花的飞溅。
这些现象都是化学所带给我们的笑与泪,是我们对于自然界奥妙的探索。
不仅如此,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生活。
比如,在医学上,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制备药物、治疗疾病;在环保方面,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废水、净化空气,保护我们的环境。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相信每一位同学对于化学都应该抱有一种敬畏与热爱之心。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将一起来讨论一些热门的化学问题,比如“为什么烧烤食物会产生焦糖味道?”、“为什么在下雨天,墙面会变得湿润?”、“为什么我们吃酸的食物后,会感到口水增多?”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并且涉及到了化学的知识。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我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学领域的知识。
现在,我将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醋来进行清洁,比如清洁厨房的台面,清洁餐具等等,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醋会有这样的清洁作用吗?醋是一种含有乙酸的液体,它具有一种很强的腐蚀性。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共5篇)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共5篇)第1篇: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
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
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
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
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情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这要求教师必须扬弃“传道、授业、解惑”教法,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立足课堂研究,成为“研究者教师”。
教师要研究课程、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学情境,努力达到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完美融合,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贵在“导”。
在新课标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贵在改变自己传授知识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能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从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使师生在互相倾听、彼此接受、共同分享中实现促进彼此进步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我校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式教学,即把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主要操作如下:第一步教师让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自学目标进行自学;第二步让学生在教师巡视下进行组内交流;第三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全班交流;第四步让学生接受教师分层次布置的作业达标练习;第五步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点拨。
我校备课模式为目标引导、探究巡导、交流示导、达标训导和拓展疏导,其教学模式及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导”。
正是教师的“导”,积极鼓励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带着愉快心情,自愿地学习知识,有效提高了进课堂效益。
二、学生贵在“学”。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方式。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指导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指导一、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化学高一新生应该如何学好高中化学,下面是学习化学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参考I、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化学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根底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
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因为它能进步学习的思维才能。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表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在全面看的根底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看书时要积极考虑,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打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究,整体理解。
II、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考虑相结合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响前→反响中→反响后”的顺序,分别进展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考虑,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
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
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渐渐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与活动、教学评价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学生在知识和理解化学概念、原理以及科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技能目标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和学习资源,设计合适的内容和学习任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化学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育游戏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与活动:化学教学过程应设有导入、展示、讲解、实验、讨论、巩固和拓展等环节。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法进行知识传授;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
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定量和定性的反馈和评定。
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学绩评价。
课堂评价可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学绩评价可通过考试、测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和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设计,可以使教学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修正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024年度(5篇)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024年度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全国范围内正兴起一场学习新课程标准、探索新型教学理念的热潮。
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是否使用课改实验教材,都应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之中。
课堂作为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领域,必须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新思想、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入学习和反思的问题。
以下,结合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应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新型试题虽是能力考查的一种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构建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
新理念为课改提供了强大动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讲解过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空间受限。
因此,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尊重并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勇于质疑,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学习和成长。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被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教学中要将科学探究与其他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体验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总之,教师应使用新教材,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贴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优秀导教案
初中化学优秀导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能够区分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 学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起源;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3.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起源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学习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示例讲解;
4. 梳理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辅助手段
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PPT;
3. 示范实验。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资料,整理化学发展历程。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导论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导论教案设计1. 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 化学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和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
3. 化学研究内容: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取和应用等。
4.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涉及到食品、药品、日用品、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
5. 化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
6. 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化学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如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日用品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举例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单导学”中导与学的关系
“活动单导学”中导与学的关系“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个概念确定了教师学生的关系――“导”与“学”。
以“导”引“学”,以“导”助“学”,以“导”督“学”,以“学”促“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始终要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为“学”服务,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
一.以“导”引“学”这里的“导”侧重于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引导。
这必然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趣味活动调动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读。
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果给文题加标点,你会用什么符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后发表出以下几个看法:“我们组认为可在‘男子汉’三个字上加双引号,因为文中介绍的这个男子汉实际上是个男孩子,用双引号以示强调。
”“我们组认为可在句末加感叹号,因为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或谈论这个孩子时充盈内心的是一种喜爱和自豪之情。
”教师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文章到底写的是男孩子呢还是男子汉?请大家通过读文章来完成这样一个活动,我认为他是一个男子汉(男孩子),理由是”。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出来,怎可能不投入到对文本的研读、学习、把握上去!二.以“导”助“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难免生疑,如何解决?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面对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见解高悬起来,揣着明白装糊涂,诱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去解决。
如在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时,要求同学们说说“中国环境标志”的构图创意,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了山、水、太阳这些对象,对周围的“环”要么忽视了,要么表述不清,笼统写成周围有白色的环,图与文明显不符。
如果教师这时急于赶时间,草草了事把答案一说,学生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怎么办?不如再反过来做,让学生把所写的内容转化为图。
各组确定一名画画较好的同学,一名同学读自己所写的构图创意,其他同学看有没有画错或画少了哪些对象,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学生们在自我学习中发现了图标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了图文转换的注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导与学
发表时间:2013-01-18T09:55:37.8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王岩[导读] 综上所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王岩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076450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落实。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他们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来体现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他们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把知识结论变活,形成探究过程。
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系化学实验的魅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自主、主动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当“听众”和“观众”,不是让他们只能在课后“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他们知道怎么“渔”,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素质。
一、教师导是为了学生学,学生学要体现教师的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1.教师的导,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提问、探究式讨论、交流、互评等手段,达到启发引导、自主探究、促进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绝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
3.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到导与学的关系转变,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和自我总结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导学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导超前或过快,学生思考时间不够。
个别教师在设计问题探究时,考虑不充分,对学生的认识不足,在放手让学生探究、合作时,存在放手后收手不及时或者收不回来的现象,加之考虑到课时内容的完成情况,讨论不充分,有时候会先于学生讲出探究的知识点,这样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2.教师的导过多、过细,将知识“桥梁”都搭建好了,学生只需“通过”,包办太多。
在教学中教师包揽太多,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知识内容空间太窄。
3.学生学的过程中,自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或主体意识淡薄,加上家庭教育的关系,个别学生喜欢被家长或者老师安排,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认为老师教什么我才学什么。
4.在探究和团队合作过程中,有同学存在滥竽充数的嫌疑,个别思维发散大的同学可能牵扯出与讨论问题较远的话题。
5.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思想观念在更新,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学生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导和学生学的合作还需要不断地磨合。
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和学生学均需要做好准备,教师的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服务,起好画龙点睛的作用,简洁总结和点评。
1.教师要精心准备,学生也要认真准备新课内容,落实好预习。
要对学生地摸底调查,特别是知识的基础和学习的习惯、小组成员的整体情况怎么样、教学目标的定位、目标分解情况、制定教学程序如何落实分解的目标;还有情境设置、活动探究、分组讨论等环节,均需要精心准备和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必须在课前安排好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并安排好检查预习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式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问题。
2.给学生介绍知识探索的方法、多鼓励学生尝试自学的同时,要鼓励他们发现探索出新问题。
预习也是自学,按照教师的要求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初步的个体认识和学习。
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学习、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用途等方面知识的自学,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3.课堂导入要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精心创设一种良好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和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比如在乙酸的教学过程中,介绍“醋”的由来,了解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点明本课时的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教学评价其实不仅仅是试卷的考查和作业的评价,其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及时评价和鼓励,能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教师好的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能够为老师的导提出较好的反馈意见和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顺利成长。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在彼此配合、逐渐磨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了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增添了一笔浓浓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