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评估目的
为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的全面 康复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心肌梗死病人的营养
05
与饮食护理
营养需求与评估
1 2 3
能量需求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活动水平, 计算每日所需能量,以摄入优质蛋白质, 如鱼、瘦肉、豆类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 复。
依赖心理
疾病可能导致病人产生较强的 依赖心理,需要他人的照顾。
心理干预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 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改变不正确的 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深 呼吸等,帮助病人缓解
焦虑和紧张。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心 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
和陪伴。
控制食量、适度运动
03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度的体重,同时结合适量的运动,以增
强身体免疫力。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护理
心衰患者的饮食护理
对于心衰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避免饱食和过度饮水,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量,同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理异常情况。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常常会有剧烈的胸痛, 应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同时注意观 察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
心理护理
急性期病人可能会有紧张、焦虑等 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稳定情绪。
恢复期护理
饮食指导
恢复期病人需要特别注意饮食, 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 用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香蕉、海带等。
为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的全面 康复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心肌梗死病人的营养
05
与饮食护理
营养需求与评估
1 2 3
能量需求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活动水平, 计算每日所需能量,以摄入优质蛋白质, 如鱼、瘦肉、豆类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 复。
依赖心理
疾病可能导致病人产生较强的 依赖心理,需要他人的照顾。
心理干预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 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改变不正确的 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深 呼吸等,帮助病人缓解
焦虑和紧张。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心 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
和陪伴。
控制食量、适度运动
03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度的体重,同时结合适量的运动,以增
强身体免疫力。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护理
心衰患者的饮食护理
对于心衰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避免饱食和过度饮水,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量,同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理异常情况。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常常会有剧烈的胸痛, 应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同时注意观 察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
心理护理
急性期病人可能会有紧张、焦虑等 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稳定情绪。
恢复期护理
饮食指导
恢复期病人需要特别注意饮食, 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 用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香蕉、海带等。
心肌梗死-经典PPT课件

(六)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 协调所致。
-
8
三、体征
(一)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增大,心率增快,少数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 弱,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 律,起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心包炎所致。心尖区可 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 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可为完全性。 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 肌梗死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表明梗死范围广泛,情况严重。
(五)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
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nft,有烦躁不安,面色苍 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 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
21
三、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内
一、溶栓疗法 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 血备用。国内常用
尿激酶-30分钟内静脉滴注100万一150万U;或冠状动脉内注人4万 U,继以每分钟0.6万一2.4万U的速度注人,血管再通后用量减半, 继续注入30-60分钟,总童50万U左右。
链激酶-皮试阴性后-150万U静脉滴注,在60分钟内滴完;冠状动 脉内给药先给2万U,继以每分钟Q.2万一0.4万U注入共30分钟,总 量25万一40万U。治疗前半小时用异丙嗦25mg肌肉注射,并与少 量的地塞米松(2.5 - 5nig)同时滴注可防止其引起寒战、发热的副作 用。
无Q波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 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 协调所致。
-
8
三、体征
(一)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增大,心率增快,少数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 弱,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 律,起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心包炎所致。心尖区可 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 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可为完全性。 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 肌梗死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表明梗死范围广泛,情况严重。
(五)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
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nft,有烦躁不安,面色苍 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 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
21
三、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内
一、溶栓疗法 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 血备用。国内常用
尿激酶-30分钟内静脉滴注100万一150万U;或冠状动脉内注人4万 U,继以每分钟0.6万一2.4万U的速度注人,血管再通后用量减半, 继续注入30-60分钟,总童50万U左右。
链激酶-皮试阴性后-150万U静脉滴注,在60分钟内滴完;冠状动 脉内给药先给2万U,继以每分钟Q.2万一0.4万U注入共30分钟,总 量25万一40万U。治疗前半小时用异丙嗦25mg肌肉注射,并与少 量的地塞米松(2.5 - 5nig)同时滴注可防止其引起寒战、发热的副作 用。
无Q波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 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心肌梗死课件 PPT

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8
三、病理
心脏血液供应
9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 冠状A有广泛的粥样硬化病变,常见的血管闭塞处
和相应的心肌梗死部位依次为:
10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1.左冠状A左前降支闭塞: ❖ 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
尖瓣前乳头肌梗死。
11
三、病理
3.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下壁心梗时 多见,重者可发生呃逆。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和组织灌注不 足有关。
26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4.心律失常:多见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起病1-2W内, 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可 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27
五、临床表现
24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1.疼痛(胸痛) 不典型者: (1)无疼痛,为少数患者,多见糖尿病 (2)疼痛部位:上腹部 (3)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牙周痛
25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2.全身症状:由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
(1)发热:发病后24-48h出现,T 38℃左右,持续约1周。 (2)心动过速、WBC↑、ESR↑等。
3
一、定义
❖ 临床特点(1)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 (2)WBC↑,血清心肌酶↑。 (3)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4)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衰。
4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基本病因: 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少数为:冠状A栓塞、炎症、 先天畸形、痉挛、 冠状动脉阻塞
5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制:由于上述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管腔严重 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又未能充分建立。
8
三、病理
心脏血液供应
9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 冠状A有广泛的粥样硬化病变,常见的血管闭塞处
和相应的心肌梗死部位依次为:
10
三、病理
(一)冠状动脉病变: 1.左冠状A左前降支闭塞: ❖ 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
尖瓣前乳头肌梗死。
11
三、病理
3.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下壁心梗时 多见,重者可发生呃逆。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和组织灌注不 足有关。
26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4.心律失常:多见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起病1-2W内, 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可 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27
五、临床表现
24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1.疼痛(胸痛) 不典型者: (1)无疼痛,为少数患者,多见糖尿病 (2)疼痛部位:上腹部 (3)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牙周痛
25
五、临床表现
(二)症状: 2.全身症状:由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
(1)发热:发病后24-48h出现,T 38℃左右,持续约1周。 (2)心动过速、WBC↑、ESR↑等。
3
一、定义
❖ 临床特点(1)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 (2)WBC↑,血清心肌酶↑。 (3)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4)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衰。
4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基本病因: 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少数为:冠状A栓塞、炎症、 先天畸形、痉挛、 冠状动脉阻塞
5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制:由于上述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管腔严重 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又未能充分建立。
心肌梗死PPT课件

激光消融术:通过导管将激光光纤送入阻塞的冠状动脉, 利用激光能量消融血栓,恢复血流。
外科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通过移植血管 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增加血流供应。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R ):通过激光消融心肌组织 ,改善心肌血运,增加血流 供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通过导管将支架 植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扩张血管,增加血流供应。
06
钙通道阻滞剂: 如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等
定期体检与监测
01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02
监测血压、血脂、血 糖等指标,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及时发现心肌梗死的
征兆
04
定期进行运动锻炼, 增强心肺功能,预防
心肌梗死的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心脏移植:将健康心脏移植 到患者体内,替代病变心脏, 恢复心脏功能。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吸烟是心肌 梗死的重要危险因 素,戒烟可以降低 心肌梗死的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是 心肌梗死的危险因 素之一,控制体重 可以降低心肌梗死
的风险。
健康饮食:饮食中 应多摄入蔬菜、水 果、全谷类、低脂 肪奶制品等,减少 盐、糖、饱和脂肪
04
出汗:冷汗、 全身湿冷
02
呼吸困难:呼 吸急促、气喘
05
头晕、晕厥: 头晕、晕厥、 意识丧失
03
恶心、呕吐: 胃部不适、恶 心、呕吐
06
心律失常:心 悸、心律不齐、 心房颤动
不典型症状与体征
1
胸闷、胸痛: 持续时间较长, 可能伴有呼吸
困难
外科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通过移植血管 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增加血流供应。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R ):通过激光消融心肌组织 ,改善心肌血运,增加血流 供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通过导管将支架 植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扩张血管,增加血流供应。
06
钙通道阻滞剂: 如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等
定期体检与监测
01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02
监测血压、血脂、血 糖等指标,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及时发现心肌梗死的
征兆
04
定期进行运动锻炼, 增强心肺功能,预防
心肌梗死的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心脏移植:将健康心脏移植 到患者体内,替代病变心脏, 恢复心脏功能。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吸烟是心肌 梗死的重要危险因 素,戒烟可以降低 心肌梗死的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是 心肌梗死的危险因 素之一,控制体重 可以降低心肌梗死
的风险。
健康饮食:饮食中 应多摄入蔬菜、水 果、全谷类、低脂 肪奶制品等,减少 盐、糖、饱和脂肪
04
出汗:冷汗、 全身湿冷
02
呼吸困难:呼 吸急促、气喘
05
头晕、晕厥: 头晕、晕厥、 意识丧失
03
恶心、呕吐: 胃部不适、恶 心、呕吐
06
心律失常:心 悸、心律不齐、 心房颤动
不典型症状与体征
1
胸闷、胸痛: 持续时间较长, 可能伴有呼吸
困难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心肌梗死时,由于心功能下降,患者可能 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恶心、呕吐
其他症状
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和坏死,可能 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 等症状。
心肌梗死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相应症状。
心电图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征性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可能会出现特征 性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这是心肌 梗死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心力衰竭的预防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心力衰竭的关 键在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也有助于预防心 力衰竭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处理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以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 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
知水平。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对方式教育
指导患者掌握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复 发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能力。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氧合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 损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入血,因此肌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 肌梗死的早期指标。
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肌钙蛋白会释放入血,因此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的 特异性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酶,当心肌细胞受损 时,肌酸激酶同工酶会释放入血,因此肌酸激酶同工酶是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指标。
《心肌梗死健康宣教》幻灯片PPT精选全文

冠状动脉 闭塞的位置
粥样硬化斑块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血管闭塞的首要原因
▪ 管腔变得狭窄 ▪ 血栓形成
LDL-C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 年龄: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 冠心病家族史
可以改变的因素
冠心病表现有哪些? 最早,最突出病症
➢ 心绞痛
部位——胸骨后,偏左或偏右;相对固定 范围——手掌大小:向左肩臂手指内侧放射 性质——紧缩、压迫感 时间——3-5分钟,<15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其他病症: 发热,胃肠道反响,心律失常等等。
急救措施-介入治疗
闭塞的血管
球囊成形术--扩张血管
支架术--放入支架
❖在心肌梗死发生的6小时内进展-搭桥手术
建议的锻炼方式:
步行、慢跑、游泳、扭 秧歌、跳健身舞、爬山、 骑自行车、跳绳、老年 门球,太极拳等
❖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 ❖ 遇事不要冲动,不要和家人、邻居争吵。 ❖ 懂得享受生活,丰富业余爱好以淡薄心境。
注意控制不良情绪
当精神紧张、冲动或愤怒时,会诱发心绞痛、 心肌梗死或中风,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三原那么 ❖ --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
❖ 合理饮食是降低胆固醇的根底,可以使胆固醇降低2-8%
桃仁粥
山楂粥
粗粮细粮搭配吃 少吃甜食如蛋糕 低胆固醇要选择 颐养天年乐呵呵
最好的运动方式:步行
❖ 可按照一、三、五、七进展锻炼 ❖ “一〞是每天至少锻炼一次 ❖ “三〞是每次要锻炼30分钟以上 ❖ “五〞是每星期要锻炼5次 ❖ “七〞是每次运动的〔心率+年龄=170〕
一定要注死的危险 ❖使血液中血凝块更易形成 ❖产生血压一过性增高 ❖使“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粥样硬化斑块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血管闭塞的首要原因
▪ 管腔变得狭窄 ▪ 血栓形成
LDL-C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 年龄: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 冠心病家族史
可以改变的因素
冠心病表现有哪些? 最早,最突出病症
➢ 心绞痛
部位——胸骨后,偏左或偏右;相对固定 范围——手掌大小:向左肩臂手指内侧放射 性质——紧缩、压迫感 时间——3-5分钟,<15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其他病症: 发热,胃肠道反响,心律失常等等。
急救措施-介入治疗
闭塞的血管
球囊成形术--扩张血管
支架术--放入支架
❖在心肌梗死发生的6小时内进展-搭桥手术
建议的锻炼方式:
步行、慢跑、游泳、扭 秧歌、跳健身舞、爬山、 骑自行车、跳绳、老年 门球,太极拳等
❖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 ❖ 遇事不要冲动,不要和家人、邻居争吵。 ❖ 懂得享受生活,丰富业余爱好以淡薄心境。
注意控制不良情绪
当精神紧张、冲动或愤怒时,会诱发心绞痛、 心肌梗死或中风,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三原那么 ❖ --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
❖ 合理饮食是降低胆固醇的根底,可以使胆固醇降低2-8%
桃仁粥
山楂粥
粗粮细粮搭配吃 少吃甜食如蛋糕 低胆固醇要选择 颐养天年乐呵呵
最好的运动方式:步行
❖ 可按照一、三、五、七进展锻炼 ❖ “一〞是每天至少锻炼一次 ❖ “三〞是每次要锻炼30分钟以上 ❖ “五〞是每星期要锻炼5次 ❖ “七〞是每次运动的〔心率+年龄=170〕
一定要注死的危险 ❖使血液中血凝块更易形成 ❖产生血压一过性增高 ❖使“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演示)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PPT演示)
介绍心肌梗死,其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康复治疗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心肌梗死?
1 简介
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液供应 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 病变。
2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肥胖、缺乏体 育锻炼等都是心肌梗死的 危险因素。
3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 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诊断心肌梗死的状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和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1
药物
肝素、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纾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2
冠状动脉再通术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溶解剂治疗(TNK),可以减少死亡率 和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和针对心脏症状的治疗。
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强烈胸痛
胸骨或心前区的疼痛感会非常 强烈,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呼吸困难
心脏承担不了正常的心脏工作,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汗等 症状。
恶心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 血清热蛋白 冠状造影
能迅速了解心肌是否发生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位置 和程度
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热蛋白浓度波动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病。
戒烟和少饮酒
烟和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的锻炼
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损伤, 恢复身体基本功能。
健康饮食
低脂低油、多维生素、含纤维素 和蛋白质等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定期就医
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挖掘任何可 能存在的健康证券问题。
介绍心肌梗死,其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康复治疗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心肌梗死?
1 简介
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液供应 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 病变。
2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肥胖、缺乏体 育锻炼等都是心肌梗死的 危险因素。
3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 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诊断心肌梗死的状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和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1
药物
肝素、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纾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2
冠状动脉再通术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溶解剂治疗(TNK),可以减少死亡率 和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和针对心脏症状的治疗。
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强烈胸痛
胸骨或心前区的疼痛感会非常 强烈,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呼吸困难
心脏承担不了正常的心脏工作,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汗等 症状。
恶心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 血清热蛋白 冠状造影
能迅速了解心肌是否发生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位置 和程度
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热蛋白浓度波动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病。
戒烟和少饮酒
烟和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的锻炼
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损伤, 恢复身体基本功能。
健康饮食
低脂低油、多维生素、含纤维素 和蛋白质等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定期就医
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挖掘任何可 能存在的健康证券问题。
心肌梗死的护理(共10张PPT)

左主干闭塞少见,若闭塞引起 左心室广泛梗死。
③左回旋支
左室高侧壁及心底 部左室后壁梗死。
①左前降支
最好发部位,主要引起 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 心尖部梗死。
第3页,共10页。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 疼痛: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
服硝酸甘油等不易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等。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T波倒置. 询问患者有无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心肺复苏,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等。
第4页,共10页。
心肌梗死的治疗
• 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 给予药物止痛:吗啡、硝酸甘油、杜冷丁、可待因、丹参
等。
• 再灌注心肌:
(1)溶解血栓疗法:尿激酶、链激酶、rt-PA(重组组 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酶剂)
• 饮食:发作时应禁食,2日内宜进流质饮食,之后逐渐
半流,软食,少量多餐,以低热量,低脂肪,少产气的食 物为宜。 • 按医嘱给予吸氧。 • 疼痛: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及伴随 症状,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第6页,共10页。
心肌梗死的护理
• 保持大便通畅,协助病人床上排便,避免用力,必要时 给予缓泻剂。
心肌梗死的护理
第1页,共10页。
• 定义:心肌梗死是心肌 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 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 或中断,使之相应的心 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 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定义
第2页,共10页。
②右冠状动脉
左室隔面,后壁室间
隔后1/3及右室梗死。
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
④左主干冠状动脉
(2)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 消除心律失常,控制心源性休克,治疗
③左回旋支
左室高侧壁及心底 部左室后壁梗死。
①左前降支
最好发部位,主要引起 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 心尖部梗死。
第3页,共10页。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 疼痛: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
服硝酸甘油等不易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等。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T波倒置. 询问患者有无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心肺复苏,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等。
第4页,共10页。
心肌梗死的治疗
• 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 给予药物止痛:吗啡、硝酸甘油、杜冷丁、可待因、丹参
等。
• 再灌注心肌:
(1)溶解血栓疗法:尿激酶、链激酶、rt-PA(重组组 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酶剂)
• 饮食:发作时应禁食,2日内宜进流质饮食,之后逐渐
半流,软食,少量多餐,以低热量,低脂肪,少产气的食 物为宜。 • 按医嘱给予吸氧。 • 疼痛: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及伴随 症状,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第6页,共10页。
心肌梗死的护理
• 保持大便通畅,协助病人床上排便,避免用力,必要时 给予缓泻剂。
心肌梗死的护理
第1页,共10页。
• 定义:心肌梗死是心肌 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 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 或中断,使之相应的心 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 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定义
第2页,共10页。
②右冠状动脉
左室隔面,后壁室间
隔后1/3及右室梗死。
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
④左主干冠状动脉
(2)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 消除心律失常,控制心源性休克,治疗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然减少或中断,持续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 AMI: 1 管腔内血栓形成 2 斑块破裂、出血 3 冠脉痉挛
病因 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1.发病危险时间:早6~12时,交感神经↑
血压第一高峰,冠脉张力↑,PC凝聚性↑ 2.饱餐后,尤其高脂肪餐
3 .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活动、激动、 BP↑↑、大便用力等。 4.心排血量骤降: 休克、脱水、大出血、 严重心律失常、手术等。
梗死部位
前间壁
前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右室
V1~V3
导联
V1~V4波及V5
Ⅰ、aVL、V1~V6
Ⅰ、aVL Ⅱ、Ⅲ、aVF
V7~V9 V3R~V5R
14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WBC↑,ESR↑,CRP↑ 2.心肌坏死标记物↑:①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3~4h↑
,cTnI 11~24↑↑,持续7~10d;cTnT24~48h↑↑, 持续10~14d。②肌红蛋白↑,2h↑,12h↑↑,持续 24~48h。③CK-MB:4h内↑,16~24↑↑,持续 3~4d 3. 其他心肌酶: 肌酸激酶(CK):6h内↑,24h↑↑, 持续3~4d。乳酸脱氢酶(LDH):8~10h↑,2~3d↑↑ ,持续1~2w。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临床表现
疼痛:程度重,时间长,不易缓解、伴烦躁、大汗、 濒死感。
全身症状:发热(38℃±,24h↑,持续1W)、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疼痛 心律失常(室早、VT、VF、AVB、LBBB等)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ECG 1 特征性改变:
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 T波倒置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1.发病危险时间:早6~12时,交感神经↑
血压第一高峰,冠脉张力↑,PC凝聚性↑ 2.饱餐后,尤其高脂肪餐
3 .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活动、激动、 BP↑↑、大便用力等。 4.心排血量骤降: 休克、脱水、大出血、 严重心律失常、手术等。
梗死部位
前间壁
前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右室
V1~V3
导联
V1~V4波及V5
Ⅰ、aVL、V1~V6
Ⅰ、aVL Ⅱ、Ⅲ、aVF
V7~V9 V3R~V5R
14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WBC↑,ESR↑,CRP↑ 2.心肌坏死标记物↑:①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3~4h↑
,cTnI 11~24↑↑,持续7~10d;cTnT24~48h↑↑, 持续10~14d。②肌红蛋白↑,2h↑,12h↑↑,持续 24~48h。③CK-MB:4h内↑,16~24↑↑,持续 3~4d 3. 其他心肌酶: 肌酸激酶(CK):6h内↑,24h↑↑, 持续3~4d。乳酸脱氢酶(LDH):8~10h↑,2~3d↑↑ ,持续1~2w。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临床表现
疼痛:程度重,时间长,不易缓解、伴烦躁、大汗、 濒死感。
全身症状:发热(38℃±,24h↑,持续1W)、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疼痛 心律失常(室早、VT、VF、AVB、LBBB等)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ECG 1 特征性改变:
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 T波倒置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真性室壁瘤
• 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年内出现,因梗死区心肌扩张变薄,心肌发生坏死及纤维化, 心室内压力过大而逐渐向外膨出所致,是梗死心肌在愈合过程中左心室重构的结果。80% 的室壁瘤位于左室前侧壁和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后易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体循环栓塞等后果。
• (5)瘤内可伴血栓形成。
• (5)收缩期左室腔变小而假腔常常增大。
20
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心尖部向外膨出,呈矛盾运动,形成室壁瘤,瘤颈较宽,室壁瘤
与正常心肌之间有明显界限
21
另一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收缩期心尖部向外膨出,呈矛盾运动,形成室壁
瘤,瘤颈较宽,室壁瘤与正常心肌之间有明显界限
22
短轴切面显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室壁变薄、可见矛盾运动,形成室壁瘤,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
生室壁瘤的几率较低
23
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部室壁瘤并附壁血栓(箭头处)
24
短轴切面可以单独显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表现为室壁变薄、无运动,此患者室壁瘤内合并高回
声的附壁血栓
25
心尖部室壁瘤并血栓,室壁瘤和正常室壁之间(白色箭头)有明显界限,血栓和室壁之间(绿色箭
检查。
28
病理改变
超声表现
• 梗死区心肌因缺血、坏死,在心腔血液冲 击下发生的游离壁心肌断裂即心脏破裂。 若破裂较大,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超声 很少有机会诊断;若破裂口较小,则可见 心包腔内少量积液,但患者预后仍然很差。
心脏破裂的超声表现
• 室间隔肌部(梗死部位)回声脱失,边缘 不规则,彩色多普勒可见收缩期左向右分 流或双向分流,频谱多普勒可见高速左向 右分流频谱或低速的双向分流频谱。
心肌梗死
主讲人:黄艳艳
1
左室心肌常用16段分段法
• 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时,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我们人为地将左室壁进行分段以便判 定心肌缺血或梗死部位与范围2来自345
6
7
8
9
10
11
心肌梗死超声综合特征
• 1. 室壁厚度:病变部位室壁边薄,局部略向外膨出。 • 2. 室壁运动:病变室壁明显减低或消失,甚至呈矛盾运动,正常室壁运动可代偿性增强。 • 3. 心肌回声:早期减低,以后逐渐增强。 • 4. 左室功能:心梗范围较大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 • 5. 右室梗死:右室游离壁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室间隔与左室可呈同向运动。 • 6. 部分患者可有心包积液。 • 7. 室壁运动明显减低,或无运动,矛盾运动,运动延迟, • 8. 彩色多普勒二尖瓣反流。
•
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肌梗死区心室壁变薄、膨隆,室壁各层结构存在,心室腔在收缩
期和舒张期均呈瘤状局部膨出,膨出室壁不运动或呈矛盾运动,瘤口较宽,大于瘤深。有
时可观察到瘤体内有血栓形成。
15
心尖部真性室壁瘤。心尖部室壁变薄,向外膨出, 左室下壁真性室壁瘤。左室下壁室壁变薄,向外
呈矛盾运动
膨出,运动消失。
12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 在心肌梗死的超声诊断中,除常规判断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观察分析心脏基本形态 结构及功能改变外,更应注意诊断有无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如真性室壁瘤、假性室壁瘤、 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左室附壁血栓等,为临床及时制定治疗决策和评估 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13
一、室壁瘤
16
正常人左心室形似“子弹头”,基底部内径最大,愈靠近心尖愈小。如 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内径反而超过基底部,应考虑室壁瘤的诊断
17
2、假性室壁瘤
• 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肌梗死并发症。多由于心梗后心壁破裂、出血,局部心包和凝血块包裹 血液形成与左室腔相通的囊腔。假性室壁瘤较真性室壁瘤更凶险,瘤壁极不牢固,随时可 发生破裂,患者常因瘤壁破裂及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死亡。
•
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腔外一囊状无回声腔,瘤壁由心包和凝血块组成,瘤体通过一
个较细的瘤颈与左室腔相通,瘤口小于瘤深。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在破口处探及往返
于左室腔和瘤体之间的双期双向血流信号。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左室下壁基底部假性室壁瘤,形态不规则,瘤口小于瘤深
19
鉴别诊断
真性室壁瘤与假性室壁瘤的区别是:前者的瘤壁为心肌,后者的瘤壁为心包和血凝块;前者的瘤颈 较宽,后者的瘤颈较窄。
• 真性室壁瘤又称解剖性室壁瘤
• (1)多在透壁性心肌梗死基础上发生,坏 死心肌由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
• (2)瘤体壁薄,由心肌构成。分界清楚, 心内膜肌小梁消失的向外呈囊状、或不规 则的瘤样膨出,瘤壁可有钙化;
• (3)膨出的室壁运动可消失或反向运动;
• (4)瘤径宽,瘤颈与最大囊腔径比值大于 0.5(0.5-1);
•
超声心动图可见肌部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室间隔局部变薄,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彩
色多普勒可见室间隔中断处左向右分流血流信号,其血流动力学表现相当于室间隔缺损。
发生在左室下壁心肌梗死的后室间隔穿孔,于左室短轴切面可见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和心
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较小的室间隔穿孔及迂曲的穿孔容易漏诊,应结合彩色多普勒仔细
•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多发生于较大面积 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真性室壁瘤和假性室壁瘤。
• 心肌梗死后,局部室壁坏死、纤维化,室壁变薄,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收缩期向外膨 出,形成室壁瘤,因瘤内血流缓慢,易并发血栓形成。室壁瘤形成后,常出现左心室收缩 和舒张功能的减低,即左心衰。
• 假性室壁瘤心室游离壁破裂后由心包及血 栓包裹血液形成一个与左室腔相交通的囊 腔。特点如下:
• (1)室壁连续性突然中断;
• (2)心腔外囊状无回声区,瘤体为心包、 血栓等组织构成;
• (3)瘤径狭窄,瘤颈与最大囊腔径比值小 于0.5;
• (4)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在破口处往返于 心室腔与瘤腔之间;
头)也可见明显界限。此类情况易把心尖部血栓误认为心室壁而漏诊,需仔细辨别
26
另一例心尖部室壁瘤并血栓,室壁瘤和正常室壁之间有明显界限,血栓和室壁之间也可见明显界限
27
二、室间隔穿孔
• 室间隔穿孔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约占所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1%。室间隔穿孔常发生于左室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的室间隔近心尖 处。
1、真性室壁瘤
• 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年内出现,因梗死区心肌扩张变薄,心肌发生坏死及纤维化, 心室内压力过大而逐渐向外膨出所致,是梗死心肌在愈合过程中左心室重构的结果。80% 的室壁瘤位于左室前侧壁和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后易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体循环栓塞等后果。
• (5)瘤内可伴血栓形成。
• (5)收缩期左室腔变小而假腔常常增大。
20
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心尖部向外膨出,呈矛盾运动,形成室壁瘤,瘤颈较宽,室壁瘤
与正常心肌之间有明显界限
21
另一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收缩期心尖部向外膨出,呈矛盾运动,形成室壁
瘤,瘤颈较宽,室壁瘤与正常心肌之间有明显界限
22
短轴切面显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室壁变薄、可见矛盾运动,形成室壁瘤,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
生室壁瘤的几率较低
23
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部室壁瘤并附壁血栓(箭头处)
24
短轴切面可以单独显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表现为室壁变薄、无运动,此患者室壁瘤内合并高回
声的附壁血栓
25
心尖部室壁瘤并血栓,室壁瘤和正常室壁之间(白色箭头)有明显界限,血栓和室壁之间(绿色箭
检查。
28
病理改变
超声表现
• 梗死区心肌因缺血、坏死,在心腔血液冲 击下发生的游离壁心肌断裂即心脏破裂。 若破裂较大,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超声 很少有机会诊断;若破裂口较小,则可见 心包腔内少量积液,但患者预后仍然很差。
心脏破裂的超声表现
• 室间隔肌部(梗死部位)回声脱失,边缘 不规则,彩色多普勒可见收缩期左向右分 流或双向分流,频谱多普勒可见高速左向 右分流频谱或低速的双向分流频谱。
心肌梗死
主讲人:黄艳艳
1
左室心肌常用16段分段法
• 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时,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我们人为地将左室壁进行分段以便判 定心肌缺血或梗死部位与范围2来自345
6
7
8
9
10
11
心肌梗死超声综合特征
• 1. 室壁厚度:病变部位室壁边薄,局部略向外膨出。 • 2. 室壁运动:病变室壁明显减低或消失,甚至呈矛盾运动,正常室壁运动可代偿性增强。 • 3. 心肌回声:早期减低,以后逐渐增强。 • 4. 左室功能:心梗范围较大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 • 5. 右室梗死:右室游离壁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室间隔与左室可呈同向运动。 • 6. 部分患者可有心包积液。 • 7. 室壁运动明显减低,或无运动,矛盾运动,运动延迟, • 8. 彩色多普勒二尖瓣反流。
•
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肌梗死区心室壁变薄、膨隆,室壁各层结构存在,心室腔在收缩
期和舒张期均呈瘤状局部膨出,膨出室壁不运动或呈矛盾运动,瘤口较宽,大于瘤深。有
时可观察到瘤体内有血栓形成。
15
心尖部真性室壁瘤。心尖部室壁变薄,向外膨出, 左室下壁真性室壁瘤。左室下壁室壁变薄,向外
呈矛盾运动
膨出,运动消失。
12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 在心肌梗死的超声诊断中,除常规判断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观察分析心脏基本形态 结构及功能改变外,更应注意诊断有无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如真性室壁瘤、假性室壁瘤、 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左室附壁血栓等,为临床及时制定治疗决策和评估 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13
一、室壁瘤
16
正常人左心室形似“子弹头”,基底部内径最大,愈靠近心尖愈小。如 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内径反而超过基底部,应考虑室壁瘤的诊断
17
2、假性室壁瘤
• 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肌梗死并发症。多由于心梗后心壁破裂、出血,局部心包和凝血块包裹 血液形成与左室腔相通的囊腔。假性室壁瘤较真性室壁瘤更凶险,瘤壁极不牢固,随时可 发生破裂,患者常因瘤壁破裂及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死亡。
•
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室腔外一囊状无回声腔,瘤壁由心包和凝血块组成,瘤体通过一
个较细的瘤颈与左室腔相通,瘤口小于瘤深。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在破口处探及往返
于左室腔和瘤体之间的双期双向血流信号。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左室下壁基底部假性室壁瘤,形态不规则,瘤口小于瘤深
19
鉴别诊断
真性室壁瘤与假性室壁瘤的区别是:前者的瘤壁为心肌,后者的瘤壁为心包和血凝块;前者的瘤颈 较宽,后者的瘤颈较窄。
• 真性室壁瘤又称解剖性室壁瘤
• (1)多在透壁性心肌梗死基础上发生,坏 死心肌由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
• (2)瘤体壁薄,由心肌构成。分界清楚, 心内膜肌小梁消失的向外呈囊状、或不规 则的瘤样膨出,瘤壁可有钙化;
• (3)膨出的室壁运动可消失或反向运动;
• (4)瘤径宽,瘤颈与最大囊腔径比值大于 0.5(0.5-1);
•
超声心动图可见肌部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室间隔局部变薄,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彩
色多普勒可见室间隔中断处左向右分流血流信号,其血流动力学表现相当于室间隔缺损。
发生在左室下壁心肌梗死的后室间隔穿孔,于左室短轴切面可见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和心
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较小的室间隔穿孔及迂曲的穿孔容易漏诊,应结合彩色多普勒仔细
•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多发生于较大面积 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真性室壁瘤和假性室壁瘤。
• 心肌梗死后,局部室壁坏死、纤维化,室壁变薄,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收缩期向外膨 出,形成室壁瘤,因瘤内血流缓慢,易并发血栓形成。室壁瘤形成后,常出现左心室收缩 和舒张功能的减低,即左心衰。
• 假性室壁瘤心室游离壁破裂后由心包及血 栓包裹血液形成一个与左室腔相交通的囊 腔。特点如下:
• (1)室壁连续性突然中断;
• (2)心腔外囊状无回声区,瘤体为心包、 血栓等组织构成;
• (3)瘤径狭窄,瘤颈与最大囊腔径比值小 于0.5;
• (4)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在破口处往返于 心室腔与瘤腔之间;
头)也可见明显界限。此类情况易把心尖部血栓误认为心室壁而漏诊,需仔细辨别
26
另一例心尖部室壁瘤并血栓,室壁瘤和正常室壁之间有明显界限,血栓和室壁之间也可见明显界限
27
二、室间隔穿孔
• 室间隔穿孔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约占所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1%。室间隔穿孔常发生于左室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的室间隔近心尖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