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胺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胺和生物碱](https://img.taocdn.com/s3/m/de851b16f18583d0496459bf.png)
O
[
S O
NR H
]
-
Na+
S
O
O S O
+
R 2N H
S O
N R 2 N aOH
不溶解
Cl
+
R N
3
不反应
(三)与亚硝酸的反应 不同类型的胺与HNO2反应,生成不 同的产物。由于亚硝酸不稳定,在反应中 用NaNO2与 HCl(或H2SO4)作用产生。 1. 伯胺
芳香伯胺若在低温强酸性溶液与亚
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称为重氮化反应。
2-甲基-3-氨基戊烷
CH3 CH3CHCHNHCH3 CH3
2-甲基-3-甲氨基丁烷
4.季铵盐和季铵碱(命名同无机铵类化 合物) [(CH3)3NC2H5 ]+Br [(CH3)4N]+OH氢氧化四甲基铵
溴化三甲基乙基铵
必须注意“氨、胺、铵”字的用法, 氨用来表示气态氨(NH3)或基团,如氨
基(—NH2),亚氨基( NH);胺用来
2. 仲胺
脂肪仲胺与芳香仲胺与亚硝酸反应,
都是在氮上进行亚硝化,生成N-亚硝基
胺类化合物,强致癌物。
CH3CH2NHCH2CH3 + HNO2 CH3CH2 N CH2CH3 + H2O N O N-亚硝基二乙胺(黄色油状)
N=O NHCH3 + HNO2 N CH3 + H2O
N-甲基苯胺
N-甲基-N-亚硝基-苯胺
的性质。
1. 氧化反应 芳胺很容易被氧化,氧化的产物很复
杂,这取决于氧化剂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
NH2 MnO2 + H2SO4 O
O
对苯醌
2. 亲电取代反应 由于氨基使苯环活化,所以苯胺很 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1)
![有机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2790a760b307e87101f696d3.png)
46
37
4. 按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1) CH3CONH2、(2) PhNH2、(3) (CH3CH2)2NH、(4) NH3、 (5) CH3CH2NH2、(6)Ph2NH、(7)(CH3CH2)4N+OH-
(7)>(3)>(5)>(4)>(2)>(6)>(1)
5. 用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31
第九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
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 3-溴-苯甲酸
(6) 草酸二丙酯
(8) 苯甲酰胺
(9) 邻溴苯甲酰氯
32
2.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3)
33
4.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2) 乙酰乙酸、苯甲酸、水杨酸
FeCl3 加热
(—) CO2↑
( —) (—)
Na
(-)
(-) (-) FeCl3
H2↑ 紫色
H2↑ (-)
KMnO4 褪色
(4) 正戊醇 、 3-甲基-2-丁醇、2-甲基-2-丁醇
卢卡斯 试剂
室温下无混浊
10min-1h混浊
1min内混浊
25
8. 用指定原料完成下列转化:
(2)
(4)
26
第八章 醛 酮 醌
1. 命名下列化合物: (2) 2-甲基-3-戊酮 (3) (4)
(1) 1-溴-1-戊烯 3-溴-1-戊烯 4-溴-1-戊烯
AgNO3/醇 加热
(—) (—)
↓(AgBr)
(—) ↓(AgBr)
(2) 苄氯
对氯甲苯
1-苯基-2-氯乙烷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张凤秀主编)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张凤秀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f79e8d8c02d276a200292ebf.png)
第1章 习题答案1. 1.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1)均为sp 3 杂化。
(2)(3)(4)(5)(6)2. 指出下列分子或离子哪些是路易斯酸?哪些是路易斯碱?(1)路易斯碱; (2)路易斯酸; (3)路易斯碱; (4)路易斯碱; (5)路易斯碱; (6)路易斯酸; (7)路易斯碱; (8)路易斯酸; (9)路易斯酸; (10)路易斯酸; (11)路易斯碱; (12)路易斯酸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及所属化合物的类别:(1)卤素,卤代烃; (2)醚键,醚; (3)羟基,醇; (4)醛基,醛 (5)双键,烯烃; (6)氨基,胺; (7)羧基,羧酸; (8)酯基,酯 (9)酐键,酸酐; (10)酰胺基,酰胺 (11)三键,炔 (12)羟基,酚 4. 下列化合物哪些易溶于水?哪些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的有(1)、(3)、(4)、(5)、(6);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有:(1)、(2)、(3)、(4)、(5)。
5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该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H 2O ,分子式为C 2H 4O 2、第2章 饱和烃习题答案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甲基戊烷 (2)2,2,4-三甲基-3-乙基戊烷 (3)2,2-二甲基己烷 (4)2-甲基-5-乙基庚烷 (5)反-1-氯-2-溴环丁烷 (6)反-1,2-二甲基环戊烷 (7)9-甲基-2-乙基二环[3.3.1]壬烷 (8)3,5-二甲基螺[3.4]辛烷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CH 3CHCH 2CH 2CH 33CH 3CH 2CHCHCH 2CH 2CH 3CH 32H 5(1)(2)CH CH 3CH 3C CH CH 32H 5CH 3CH 3(3)(4)(5)HCH 3HC(CH 3)3(6)sp 2CH 2C 3O 232杂化3杂化sp 杂化杂化33杂化32杂化sp 332CH 2CH 3C CH (CH 2)3CH 33CH 3CH CH 2CH 3CH 3CH 3C CH CH 3CH 3(CH 2)4CH 33)2(7)(8)(9)(10)2H 53.写出分子式为C 6H 14 烷烃的各种异构体,并正确命名。
有机化学精品课件——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精品课件——杂环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c0d5b4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e.png)
05
有机化学与绿色化学
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新的合成方法
例如,定向合成、组合合成和高选择性催化等 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化学 的发展。
新的反应性和反应机制
例如,电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以及超分子和纳米 反应器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有机化学提供了新 的反应性和反应机制。
总结词
杂环化合物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多种生物学实验技术。
详细描述
杂环化合物可以作为药物分子、基因治疗剂、分子探针等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学实验技术包括细胞 培养、基因克隆和表达、蛋白质分离和分析等。这些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杂环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等特性。
杂环化合物的应用研究实验
合成方法
通过取代反应
杂环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合成,如卤代烃、醇、羧酸等 中的杂原子被其他原子取代。
通过成环反应
某些杂环化合物可以通过成环反应合成,如氨基酸、腺苷等 。
02
杂环化合物的种类与性质
含氮杂环化合物
吡啶
弱碱,碱性来自于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可参与多种有机反应。
咪唑
碱性较弱,作为配体参与有机反应。
抗疟活性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具有抗疟活性的重要杂环化合物,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细胞膜 结构和功能,导致疟原虫死亡。
04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总结词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中,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实验是掌握杂环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环节。
VS
详细描述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涉及到多种反应类 型,如缩合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试剂 和溶剂,如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 实验操作也有一定难度,需要掌握一定的 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85df4bf7ec4afe04a1df4c.png)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药用有机化学试题(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 附答案)
![药用有机化学试题(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d5fa6376baf1ffc4fadb5.png)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282.从焦油苯中除去噻吩的好方法是?[1分]A层析法B蒸馏法C硫酸洗涤法D溶剂提取法参考答案:C283.下列化合物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是?[1分]A苯B吡啶C3-硝基吡啶D3-甲基吡啶参考答案:D284.下列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活性最大的是?[1分] A呋喃B噻吩C吡咯D苯参考答案:C285.下列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1分]A2-甲基呋喃B2-羟基呋喃C2-硝基呋喃D2-呋喃甲醛参考答案:D286.吡咯和呋喃发生磺化反应常用的试剂是?[1分] A发烟硫酸B吡啶三氧化硫C浓硝酸D浓硫酸参考答案:B287.下列化合物水溶性最大的是?[1分]A呋喃B噻吩C吡咯D吡啶参考答案:D288.下列化合物不属于稠杂环化合物的是?[1分] A吲哚B吡嗪C嘌呤D喹啉参考答案:B289.六元杂环吡啶属于几元碱?[1分]A一元碱B二元碱C三元碱D四元碱参考答案:A290.下列化合物没有芳香性的是?[1分]A呋喃B吡啶C哌啶D吡咯参考答案:C291.下列化合物属于芳香杂环化合物的是?[1分] ABCD参考答案:B292.吡咯和吡啶都属于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
[1分]参考答案:F293.杂环化合物中常见的杂原子有氧、硫、氮原子。
[1分]参考答案:T294.呋喃、吡咯、噻吩的取代反应往往需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1分]参考答案:T295.在杂环中有不同的杂原子时,按O→N→S的顺序编号。
[1分]参考答案:F296.含有2个杂原子且至少有1个氮原子的五元杂化合物称为唑。
[1分] 参考答案:T297.喹啉和异喹啉属于位置异构体。
[1分]参考答案:T298.由于吡啶环中氮原子的存在,使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因此其取代反应比苯要难以进行。
[1分]参考答案:T299. 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
[每空1分]参考答案:4-吡啶甲酸甲酯|||γ-吡啶甲酸甲酯300. 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
[每空1分]参考答案:3-吲哚乙酸301. 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第三十一次课教案(杂环)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第三十一次课教案(杂环)](https://img.taocdn.com/s3/m/60c26e67ddccda38376bafed.png)
(一)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
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中最重要的吡咯.呋喃.噻吩都是芳香杂环,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有许多共同点。
(二)吡咯、呋喃和噻吩的性质(富л电子体系)
1.环的稳定性
[板书]与苯比较,将环的稳定性顺序排列如下:
苯>噻吩>吡咯>呋喃
吡咯、呋喃对氧化剂不稳定
吡咯、呋喃和噻吩对碱稳定
在这里,氮原子的作用类似于硝基苯中的硝基,即碳上电子云密度比苯低(间位处则近似)。所以这类芳杂环,又被称为“缺π”芳杂环。表现在性质上,亲电取代变难、氧化变难、还原变易。
由于氮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吡啶成为较强的永久偶极分子,极性较强。其偶极矩数值较大。
吡啶的碱性比苯胺(pKa=4.70)强,比氨(pKa=9.24)、脂肪胺(pKa一般在9-11之间)、哌啶(pKa=11.2)的碱性弱。
(三)吡啶及其衍生物
1、烟酸和烟酰胺
2、维生素B6
3、维生素B1
四、复习小结新课7’
按板书顺序进行小结并复习。
五、指导预习3’
下节课学习稠环芳香烃、非苯芳烃
六、布置作业3’
课后习题
参考
资料
1.有机化学(第二版)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陈光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鉴别:吲哚使浸有盐酸的松木片显红色。(松木片反应)
引导学生学习5-羟色胺(人脑组织中存在)
(二)嘌呤及其衍生物
教师重点讲述:尿酸(核蛋白的代谢产物)的分子互变异构现象,引出痛风的病例
五、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一)呋喃及其衍生物
鉴别:呋喃使浸有盐酸的松木片显绿色。(松木片反应)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https://img.taocdn.com/s3/m/92c1de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1.png)
结构特点与性质
结构特点
生物碱通常具有复杂的环 状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 苯环和杂环。
物理性质
生物碱多为固体,具有旋 光性,部分生物碱具有荧 光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碱具有碱性,可与酸 成盐,也可与金属离子络 合。
提取方法与分离技术
提取方法
生物碱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离 子交换法、沉淀法等。
VS
分离技术
合成方法与途径的创新研究
探索新的合成方法
研究新的合成方法,提高杂环化合物和生物 碱的合成效率和纯度。
寻找更环保的合成途径
采用更环保的合成途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开发高通量合成技术
利用高通量合成技术,快速筛选和优化杂环 化合物和生物碱的合成方法。
药物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进展
01
深入了解药物作用 机制
02
例如,一些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可以借鉴生物碱的合成方法,反之 亦然。
03
在合成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共同的反应步骤和中间体,使得合成过 程更加高效和经济。
04
同时,对于一些难以合成的杂环化合物或生物碱,可以借鉴对方的合 成方法来寻找新的合成策略。
04
杂环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 的应用
抗肿瘤药物
嘧啶类抗肿瘤药物
蒿甲醚
蒿甲醚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疾活性,对多种疟原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镇痛药物
可待因
可待因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生物碱,可以 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吗啡
吗啡是一种具有强镇痛作用的生物碱,可以 有效缓解重至极度的疼痛。但长期使用会产
生依赖性和成瘾性,需谨慎使用。
06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的未 来发展前景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医学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
![医学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2fbae2a2af90242a895e5f8.png)
O N N N H
鸟嘌呤(G)(2-氨基-6-羟基嘌呤)
2、尿酸
O HN O N H N H NH O HO N N H N OH N OH
尿酸
2,6,8-三羟基嘌呤
尿酸难溶于水。正常人血浆中含尿酸 2~6mg%。每天由尿中排出0.5~1g。
第十四章
要点
1、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式的写法
2、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化学性质
4-甲 基 嘧 啶
2-羟 基 噻 唑
2-氨 基 咪 唑
5 6 7 8
4 3 N 1 2
CH3
1N
6
NH2
5 3 9 4 7
பைடு நூலகம்
N N H
N
3-甲基异喹啉
6-氨基嘌呤
2、当侧链为羧基、磺酸基、醛基等时:一般把杂环作取代基。
C OOH
C HO O
N
2-呋喃甲醛(糠醛)
3-吡啶甲酸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一、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
NO2 N H
O
C H3
N
2-甲基呋喃
α-甲基呋喃
4-丙基吡啶
γ-丙基吡啶
4 3
3-硝基吡咯
β -硝基吡咯
5 6 7 8
C H3
2
3-甲基异喹啉
N
1
②含多个杂原子时:按 O,S,NH,N 的顺序使杂原子的 编号最小。有固定编号的例外。
CH3 4 5 6 N 1 N 3 2
4 5 S 1 N 3 2 OH 4 5 N1 H N3 2 NH2
4.8
8.8
N HC l 或
9.4
+
13.6
N HC l
吡啶盐酸盐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有机化学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有机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180a72f46527d3240ce0fe.png)
溶解1份吡咯、呋喃及噻吩,分别需要17、 35、700份的水。 当五元杂环上连有羟基时,溶解度增大。
如: O
H3C O OH
S
S
OH
(1:35)
(1:20)
(1:700)
(1:16)
3. 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 应
N H O S
HNO3
I2 NaOH
吡咯、呋喃、噻吩 α位取代
I
第四节 稠杂环化合物
稠杂环化合物是指苯环与杂环稠合或杂环与杂环稠合在一起的化 合物。常见的有喹啉、吲哚和嘌呤。
泳衣品牌
3 2 d ★ c
N
a b
N
1
N
★ b 2 a 3
N1
S
N
吡啶并[2,3-d]嘧啶
咪唑并[2,1-b] 噻唑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五元杂环化合物包括含有1个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和含2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 一、含1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1.结构
4 5 1N 3 2
4 5 3 2 4 5 3 2
OH
2.亲电取代反应
Cl2, AlCl 3 100 ℃ Br2, 浮石催化 300 ℃ 气相
Cl
3 氯吡啶
N
Br
3 溴吡啶
N
NO2
N
浓 H2SO4 HgSO4 催化, ℃ 220 混酸 300 ℃
3 硝基吡啶
N
SO3H
吡啶 3 磺酸
N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COOH N β 吡啶甲酸(烟酸) HNO 3 N COOH N α 吡啶甲酸
由于吡啶环的N上在环外有一孤对电子,故吡啶环上的电荷分布不均。
用学有机课件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
![用学有机课件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37cd721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9.png)
有机化学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碳原子和其它非碳原子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 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O
N
❖非碳原子叫做杂原子,常见的有氮、氧、硫。
有机化学
❖环醚、内酯、交酯、环状酸酐、内酰胺等与相应 的开链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容易开环,所以不属于 杂环化合物。 ❖已知的天然产物中,杂环化合物超过半数,分布 极广。如:叶绿素、血红素、核酸和许多药物,均 含有杂环结构。 ❖本章主要讨论那些环系比较稳定,并且有不同程 度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即芳杂环化合物。
(一)酸碱性
吡咯具有一定的弱酸性
N +KOH
N
H
K+
吡啶具有弱碱性(pKb=8.8)
+H2O
+ HCl
N
N Cl
H
碱性:吡咯<苯胺<吡啶<氨<脂肪有胺机化学
(二)亲电取代反应
❖ 吡咯: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 位的电子云密度比β位大,亲电取代优先发生位
+ I2 + NaOH
N H
I
I
+ NaI + H2O
INI H
有机化学
❖ 吡啶:比苯难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在强烈条件下才能进行,取代基主要进入β 位。
+ HNO3 H2SO4
N
300℃
NO 2
N
+ HNO3
H2SO4 50-60℃
NO 2
❖亲电取代活性顺序:吡咯>苯>吡啶
有机化学
(三)氧化和还原反应
❖ 氧化:吡啶不易被氧化,但侧链易被氧化
CH3
KMnO4
N H
NH2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https://img.taocdn.com/s3/m/64ae6242c850ad02de804112.png)
(2)噻唑 ( thiazole ) 分子式:C3H3NS
噻唑含有一个硫和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分子式C3H3NS。唑字由外文字 尾azole译音而来,意为含氮的五元杂环, 除吡咯外都称为某唑。硫和氮占1,3两位 的称为噻唑;硫和氮占1,2两位的,称为异 噻唑。噻唑和异噻唑在自然界不存在 。噻唑为淡黄色具有腐败臭味的液体,沸点 116.8℃,相对 密度1.998(17/4℃)。噻唑与吡啶类似,具有弱碱性;可与苦味 酸和盐酸等形成盐,与许多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金等)形成 络合物,并具有一定的熔点。噻唑的环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也表现出一定的芳香性。它与吡啶在化学性质上相似,例 如,2位上的氢具有活性;也可以与氨基钠作用,生成2-氨基噻 唑;其氨基也可重氮化(见重氮化反应)。噻唑一般不能还原 为二氢和四氢化合物。
吡咯可用1,4 -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反应制取,工业上 吡咯由丁炔二醇与氨通过催化作用制备。吡咯与苯 并联的化合物称为吲哚,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有 些吡咯的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叶绿 素、血红素都是由4个吡咯环形成的卟啉环系的衍生 物。四氢吡咯是一个重要的试剂,它与酮反应失水 形成烯胺,即氨基旁有一个碳 -碳双键。例如环己酮 与四氢吡咯形成的烯胺在有机合成中有多种用途。 一般而言,用吡咯为原料进行实验之前,要重新蒸 馏后再使用,因为吡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聚合 生成聚吡咯(黑色固体)。 3. 酸碱性 酸性比较:乙酸>苯酚> 吡咯 >环己醇
2、呋喃和噻吩
(1)呋喃
呋喃,是最简单的含氧五 节杂环化合物。无色液体。 有特殊的气味。有麻醉和弱 刺激作用,极度易燃。吸入 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 呼吸衰竭。呋喃环具芳环性 质,可发生卤化、硝化、磺 化等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用 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P
有机化学思考题详解(1-5章)
![有机化学思考题详解(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8ec048d7d4d8d15abf234e1c.png)
普通大专《有机化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1、以生活中常见物质为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答: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如食用油和食盐它们的基本特性是:2、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答:有机化学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共价键发生异裂时,成键电子集中在一个碎片上,产生正负离子,再由正负离子与进攻试剂之间进行的反应。
像亲核取代、碳负离子反应,都是离子型反应。
反应中的正负离子不能稳定存在。
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有机物的极性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而产生离子型中间体,再进一步完成反应;而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由阴阳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这里的阴阳离子可以稳定存在。
其反应历程与无机物瞬间完成的离子反应不同。
3、将共价键C-H 、N-H 、F-H 、O-H 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答:几种共价键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 —H>O —H>N —H>C —H4、将下列化合物由键线式改写成结构简式,并指出含有哪种官能团。
(1) (2) OH(3)Cl O(4) O(5)OO(6)解:(1)CH 3CH=CHCHCH 2CH 33(2)CH 3CH(CH 3)-CH 2-C(CH 3)2-CH(CH 3)-OH官能团:碳碳双键 官能团:羟基(3)CH 2ClCH 2CCH 2CH 3O(4)CH 3CH 2CH 2-O-官能团:羰基、卤原子 官能团:醚键、碳碳双键(5)CH 3CH 2-C-O-CH 2CH 3(6)CH 3CH 2CCCH 2CH 3官能团:酯基 官能团:碳碳叁键5、甲醚(CH 3-O-CH 3)分子中,两个O-C 键的夹角为110043/。
甲醚是否为极性分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答:甲醚是极性分子。
用偶极矩表示如下:6、计算:(1)C 5H 12 (2)C 4H 10O 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
解:(1)12*5%100%12*512C =*+=% 12%*100%16.7%12*512H ==+ (2)12*4%*100%64.9%12*41016C ==++ 10%*100%13.5%12*41016H ==++16%*100%21.6%12*41016O ==++7、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88,含碳%、含氢%、含氧%。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含氮化合物之杂环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含氮化合物之杂环](https://img.taocdn.com/s3/m/c9180e1055270722192ef720.png)
5C、1N共面,都是sp2 杂化,6个p轨道侧面交 叠形成闭合大p键;孤电 子对在sp2杂化轨道上。
1.40Å 1.39Å = 1.17D
N H
N 1.34Å
=2.20D
共轭效应和诱导效 应都是吸电子的
结构特征:吡啶环具有芳香性;N是sp2杂化,孤电子对不参与共轭。 化学反应: N上的孤电子对呈现较强碱性; N电负性使环不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但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环上N起间位定位基的作用;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时,环上N起邻对位定位基的作用; 邻对位的侧链a-H有酸性; 比苯难氧化,但易还原。
N
S Thiophene 噻吩
N S Thiazole 噻唑
N
五元环
含两个杂原子
Oxazole 噁唑
N
O
Isoxazole 异噁唑
N H Pyrazole 吡唑
S
Isothiazole 异噻唑
含一个杂原子:
N Pyridine
吡啶
O Pyran
吡喃
六元环
N N
含两个杂原子:
N
N
N Pyrimidine
N 卤代 O + Br2 N 0OC Br O 80% BF3. Et2O 0OC CF3 O O 72~92% NO2 硝化 S
-+ + CH3COO-+NO2
酰化 O
+ (CF3CO)2O
硝酸乙酸酯
0OC -10OC
S 60% 70% HCl
NO2 +
S 10% 5%
磺化 N H
+
N. SO3
100OC
X
X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https://img.taocdn.com/s3/m/561430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0.png)
化学合成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手 段人工合成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以满足药物研发的需求。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和作 用机制
1 生物活性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炎等多种作用。
2 作用机制
它们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靶标结合,干扰生理过程或改变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其作用。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合理设计原则
2
分类
生物碱根据骨架结构和生物来源可分为多个类别,如喹啉生物碱和阿片类生物碱等。
3
应用
生物碱在药物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抗癌药物和神经传递物质等。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研发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作为药物研 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发 现新型药物和治疗疾病。
天然产物研究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从天然产物 中提取,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理 活性和生物活性化合物。
挑战
药物的研发过程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合成难度、抗药性的产生等。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氮杂环化合物
氮杂环化合物可通过N原子上的 亲电或亲核取代反应、环加成 反应等方法合成。
氧杂环化合物
氧杂环化合物可通过醚键的形 成和断裂、环加成反应等方法 合成。
硫杂环化合物
硫杂环化合物可通过S原子上的 亲电或亲核取代反应、环加成 反应等方法合成。
生物碱的来源和分类
1
来源
生物碱可以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也可通过有机合成得到。
1 结构活性关系
合理设计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结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活性和选择性。
2 毒性评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毒性评估,以确保化合物在应用中的安全性。
3 可供性和可合成性
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b5bd8b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f.png)
+ (C5H8O4)n
H2O
稀 H2SO4 加热
n C5H10O5 戊醛糖
HO CH CH OH H CH CH CHO OH OH
稀 H2SO4 -3 H2O
O CHO 糠醛
显色反应
下面的显色反应可用来定性检验糠醛:
NH2
+2
O CHO 糠醛
CH3COOH
- H2O
CHCHC OH来自NH CHCH N
..
.
.
. .. N . 未共用电子对占据
sp2杂化轨道,与
环共平面,不能参
与环系的共轭
吡啶的结构
吡啶和吡咯的结构比较
孤对电子在 p轨道上
孤对电子在sp2 杂化轨道上
17.2.2 呋喃、噻吩和吡咯和吡啶的性质
呋喃是无色液体,沸点32℃,具有类似氯仿的气 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呋喃 能使盐酸浸过的松木片显绿色,此现象可检验呋喃的存 在。
物的英文读音,选用同音汉字,并以“口”字旁 表示杂环化合物。
O
S
N
H
呋喃 噻吩 吡咯 Furan thiophene pyrrole
N
吡啶 pyridine
N
N 喹啉 puinoline
S
噻唑 thiazole N
N H
咪唑 imidazole
N
吲哚 indole
环上有取代基的杂环化合物,命名时以杂环为
+ KOH (固 体)
N H
+ H2O
N K
吡啶环上的氮原子的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处于 sp2杂化轨道上,它并不参与环上的共轭体系,因 此能与质子结合,具有弱碱性。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https://img.taocdn.com/s3/m/acbea3a283d049649b6658d3.png)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一、学习要求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掌握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和稠杂环的结构和性质 3.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4.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提取方法及重要的生物碱二、本章要点(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杂环化合物的概念 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所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环中的非碳原子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有氧、硫、氮等。
2.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按环的数目不同,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大类。
单杂环按环的大小不同又可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
稠杂环通常由苯与单杂环或单杂环与单杂环稠合杂环化合物而成。
3.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目前我国常使用“音译法”,即按英文的读音,用同音汉字加上“口”字旁命名:O1234554321S54321N 54321N S 54321N NHH54321N NH呋喃 噻吩 吡咯 噻唑 吡唑 咪唑(furan ) (thiophene ) (pyrrole ) (thiazole ) (pyrazole ) (imidazole )654321O N N 123456N N 123456N N 123456654321N 吡啶 哒嗪 嘧啶 吡嗪 吡喃(pyridine ) (pyridazine) (pyrimidine) (pyrazine) (pyran)环上有取代基的杂环化合物的名称是以杂环为母体,并注明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
杂原子的编号,除个别稠杂环外,一般从杂原子开始编号,环上有不同不同杂原子时,按O 、S 、NH 和N 的顺序编号;某些杂环可能有互变异构体,为区别各异构体,需用大写斜体“H ”及其位置编号标明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所在的位置。
例如:2,4-二羟基嘧啶 2-氨基-6-氧嘌呤 4H -吡喃 2H -吡喃此外,还可以将杂环作为取代基,以官能团侧链为母体进行命名。
例如:N ,N-二乙基-3- 4-嘧啶甲酸 3-吲哚乙酸 2-呋喃甲醛吡啶甲酰胺(二)含氮六元杂环 1.吡啶的结构123456789NN N N H 2N OH N N OHOH123456O12345612345O6121CHOO CON(C 2H 5)2N23456COOH654321N N CH 2COOHN H1234567N..6987543211098763216587654321H N N N N N N 8765432N 74321H N 喹啉 异喹啉 吲哚 吖啶 嘌呤 ( quinoline) (isoquinoline) (indole) (acridine) (purine)吡啶为六原子六电子的闭关共轭体系,符合Hückel的4n+2规则,具有芳香性。
药用基础化学(下册)教学课件作者陈任宏王秀芳卫月琴主编11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课件
![药用基础化学(下册)教学课件作者陈任宏王秀芳卫月琴主编11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ed5550cc22bcd126ff0ce3.png)
N H 吡咯 pyrrole
N
吡啶 pyridine
非杂环化合物
O
O
O 丁二酸酐
O
O γ- 丁内酯
O
NH
O 丁二酰亚胺
药用基础化学(下册)
根据环中原子的数目和环的数目,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一)杂环母环的命名
根据杂环化合物英文名称的读音译成同音汉字,并加上“口” 字旁作为杂环母环的音译名称。
3H
891
7
2
6
3
5
N 10
4
药用基础化学(下册)
(二)取代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杂环连接—NH2、—OH、—R、—X、—NO2等取代基时, 以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命名。
Br N H
CH3O
N N
NH2
N
N
NN H
2-溴吡咯(α-溴吡咯) 4-甲氧基嘧啶
6-氨基嘌呤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上连接-CHO、-COOH、-CONH2等基团时,则以 醛、羧酸、酰胺作为母体。
F
ON H
5-氟尿嘧啶 (抗恶性肿瘤药)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定义
由碳原子和其他原子共同 组成骨架为环状结构的一类 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其 他原子是指C以外的O、S、 N等杂原子。
生物碱是指存在于生物 体内,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或生理活性,显碱性的含氮 有机化合物。
常见杂环化合物
O
呋喃 furan
2( α)
4 5 6
7
3 (β)
2 (α) N H
1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2.当杂环中有2个杂原子时,按O、S、-NH-、-N=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本章介绍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性质及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生物碱的一般性质、提取方法和重要的生物碱。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中,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它原子,且这种环具有芳香结构,则这种环状化合物叫做杂环化合物。
组成杂环的原子,除碳以外的都叫做杂原子。
常见的杂原子有氧、硫、氮等。
前面学习过的环醚、内酯、内酐和内酰胺等都含有杂原子,但它们容易开环,性质上又与开链化合物相似,所以不把它们放在杂环化合物中讨论。
杂环化合物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杂环化合物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衰亡过程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生理作用的血红素、叶绿素、核酸的碱基、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等都是含氮杂环化合物。
一部分维生素、抗菌素、植物色素、许多人工合成的药物及合成染料也含有杂环。
杂环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医药、农药、染料、生物膜材料、超导材料、分子器件、贮能材料等,尤其在生物界,杂环化合物几乎随处可见。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为了研究方便,根据杂环母体中所含环的数目,将杂环化合物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大类。
最常见的单杂环有五元环和六元环。
稠杂环有芳环并杂环和杂环并杂环两种。
另外,可根据单杂环中杂原子的数目不同分为含一个杂原子的单杂环、含两个杂原子的单杂环等。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在我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译音命名法;另一种是系统命名法。
译音法是根据IUPAC 推荐的通用名,按外文名称的译音来命名,并用带“口”旁的同音汉字来表示环状化合物。
例如:呋喃 咪唑 吡啶 嘌呤furan imidazole pyridine purine杂环上有取代基时,以杂环为母体,将环编号以注明取代基的位次,编号一般从杂原子开始。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的单杂环编号时,把连有氢原子的杂原子编为1,并使其余杂原子的位次尽可能小;如果环上有多个不同杂原子时,按氧、硫、氮的顺序编号。
例如:ONN NN NNH N2,5-二甲基呋喃 4 –甲基咪唑 4,5–二甲基噻唑当只有1个杂原子时,也可用希腊字母编号,靠近杂原子的第一个位置是α-位,其次为β-位、γ-位等。
例如:α-呋喃甲醛 γ-甲基吡啶当环上连有不同取代基时,编号根据顺序规则及最低系列原则。
结构复杂的杂环化合物是将杂环当 做取代基来命名。
例如:2-甲基-5-乙基呋喃 4-吡啶甲酸 5-硝基-2-呋喃甲醛 2-乙酰基吡咯稠杂环的编号一般和稠环芳烃相同,但有少数稠杂环有特殊的编号顺序。
例如:吲哚 异喹啉 嘌呤 2,6,8-三羟基嘌呤系统命名法是根据相应的碳环为母体而命名,把杂环化合物看作相应碳环中的碳原子被杂原子取代后的产物。
命名时,化学介词为“杂”字,称为“某杂某”。
例如,五元杂αβγαβOCHO NCH 3OCH 3C 2H 5NCOOHOCHOO 2NN C CH 3O98798654321HN N NN 7H7654321N 8654321N 7654321HNN HOOHN N OHOH 3C CH 3N N HH 3CN S H 3C H 3C123455432154321环相应的碳环为 ,定名为“茂”,则 称为氧杂茂;茂中的“戊”表示五元环,草头表示具有芳香性。
系统命名法能反映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1.呋喃、噻吩、吡咯五元杂环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是呋喃、噻吩、吡咯及它们的衍生物。
呋喃 噻吩 吡咯从这三种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式上看,它们似乎应具有共轭二烯烃的性质,但实验表明,它们的许多化学性质类似于苯,不具有典型二烯烃的加成反应,而是易发生取代反应。
近代物理方法证明:组成呋喃、噻吩、吡咯环的5个原子共处在一个平面上,成环的4个碳原子和1个杂原子都是sp 2杂化。
环上每个碳原子的p 轨道中有1个电子,杂原子的p 轨道中有2个p 电子。
5个原子彼此间以sp 2杂化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σ键。
4个碳原子和1个杂原子未杂化的p 轨道都垂直于环的平面,p 轨道彼此平行,“肩并肩”重叠形成1个由5个原子所属的6个π电子组成的闭合共O S NH..........O轭体系。
如图所示。
由于π电子数符合休克尔(Hückel )规则(4n+2),因此呋喃、噻吩、吡咯表现出与苯相似的芳香性。
呋喃 噻吩 吡咯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在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由于杂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了共轭体系(6个π电子分布在由5个原子组成的分子轨道中),使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因此环中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大于苯中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所以此类杂环称为富电子芳杂环或多π电子芳杂环。
杂原子氧、硫、氮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不象苯环那样均匀,所以呋喃、噻吩、吡咯分子中各原子间的键长并不完全相等,因此芳香性比苯差。
由于杂原子的电负性强弱顺序是:氧>氮>硫,所以芳香性强弱顺序如下:苯>噻吩>吡咯>呋喃。
2.吡啶六元杂环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是吡啶。
吡啶的分子结构从形式上看与苯十分相似,可以看作是苯分子中的一个CH 基团被N 原子取代后的产物。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吡啶分子中5个碳原子和1个氮原子都是经过sp 2杂化而成键的,象苯分子一样,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与吡咯不同的是,氮原子的三个未成对电子,两个处于sp 2轨道中,与相邻碳原子形成σ键,另一个处在p 轨道中,与5个碳原子的p 轨道平行,侧面重叠形成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
氮原子尚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处在sp 2杂化轨道中与环共平面。
如图所示。
吡啶符合休克尔规则,所以吡啶具有芳香性。
吡啶的结构在吡啶分子中,由于氮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大,表现出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吡啶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相对降低,因此环中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小于苯中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所以此类杂环称为缺电子芳杂环或缺π电子芳杂环。
富电子芳杂环与缺电子芳杂环在化学性质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三、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呋喃、噻吩、吡咯都是富电子芳杂环,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不象苯那样均匀,因此,它们的芳香性不如苯,有时表现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由于杂原子的电负性不同,N ..它们表现的芳香性程度也不相同。
吡啶是缺电子芳杂环,其芳香性也不如苯典型。
1.亲电取代反应富电子芳杂环和缺电子芳杂环均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但是,富电子芳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电子云密度更为集中的α-位上,而且比苯容易;缺电子芳杂环如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的β-位上,而且比苯困难。
吡啶不易发生亲电取代,而易发生亲核取代,主要进入α-位,其反应与硝基苯类似。
(1)卤代反应 呋喃、噻吩、吡咯比苯活泼,一般不需催化剂就可直接卤代。
α-溴代呋喃α-溴代噻唑吡咯极易卤代,例如与碘-碘化钾溶液作用,生成的不是一元取代产物,而是四碘吡咯。
2,3,4,5-四碘吡咯OOBr1室4-室室室室++Br 2HBr4N IIII HKII 2H N4++HIH A cSSB r++Br 2HBr吡啶的卤代反应比苯难,不但需要催化剂,而且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β-溴代吡啶(2)硝化反应 在强酸作用下,呋喃与吡咯很容易开环形成聚合物,因此不能象苯那样用一般的方法进行硝化。
五元杂环的硝化,一般用比较温和的非质子硝化剂——乙酰基硝酸酯(CH 3COONO 2)和在低温度下进行,硝基主要进入α-位。
吡啶的硝化反应需在浓酸和高温下才能进行,硝基主要进β-位。
(3)磺化反应 呋喃、吡咯对酸很敏感,强酸能使它们开环聚合,因此常用温和的非质子磺化试剂,如用吡啶与三氧化硫的加合物作为磺化剂进行反应。
NBrN300室室H 2SO 4+HBr+Br 2+CH 3COONO 2CH 3COOH+SSNO 232+CH 3COONO 2CH 3COOH+N N NO 2NNNO 2H 2SO 4300℃浓++HNO 3H 2OCH 3COOH++CH 3COONO 2吡啶OONO 2α-呋喃磺酸α-吡咯磺酸噻吩对酸比较稳定,室温下可与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
α-噻吩磺酸吡啶在硫酸汞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磺化反应。
β-吡啶磺酸(4)傅-克反应 傅氏酰基化反应常采用较温和的催化剂如SnCl 4、BF 3等,对活性较大的吡咯可不用催化剂,直接用酸酐酰化。
吡啶一般不进行傅氏酰基化反应。
α-乙酰基呋喃α-乙酰基吡咯2.加成反应呋喃、噻吩、吡咯均可进行催化加氢反应,产物是失去芳香性的饱和杂环化合物。
呋喃、吡咯可用一般催化剂NN SO 3N N SO 3HH+-C 2H 4Cl 2++SSSO 3H25室+H 2OH 2SO 4+N NSO 3H4室室+H 2SO 4H 2O +OOCOCH 33CH 3COOH++(CH 3CO)2OHHN COCH 3N CH 3COOH(CH 3CO)2O +200。
c +OSO 3HONSO 3N+-C 2H 4Cl 2++还原。
噻吩中的硫能使催化剂中毒,不能用催化氢化的方法还原,需使用特殊催化剂。
吡啶比苯易还原,如金属钠和乙醇就可使其氢化。
四氢呋喃四氢噻吩四氢吡咯(吡咯烷)六氢吡啶喹啉催化加氢,氢加在杂环上,说明杂环比苯环易被还原。
四氢喹啉四氢呋喃在有机合成上是重要的溶剂。
四氢噻吩可氧化成砜或亚砜,四亚甲基砜是重要的溶剂。
四氢吡咯具有二级胺的性质。
呋喃的芳香性最弱,显示出共轭双烯的性质,与顺丁HHNNH 22Pd++22H 2SSNi2H 2OO+PtH 22H NN+HN N Na +C 2H 5OH烯二酸酐能发生双烯合成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产率较高。
3.氧化反应呋喃和吡咯对氧化剂很敏感,在空气中就能被氧化,环被破坏。
噻吩相对要稳定些。
吡啶对氧化剂相当稳定,比苯还难氧化。
例如,吡啶的烃基衍生物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只发生侧链氧化,生成吡啶甲酸,而不是苯甲酸。
γ-吡啶甲酸β-吡啶甲酸α,β- 吡啶二甲酸4.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强弱主要取决于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与H +的结合能力。
在吡咯分子中,由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环的共轭体系,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吸引H +的能力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p -π共轭效应使与氮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有离解成H +的可能,所以吡咯4NN COOHNCOOHN CH 2CH 3室HNO 3HNO 3NCOOHCOOHNOOOOOOO25室+不但不显碱性,反而呈弱酸性,可与碱金属、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盐。
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电子对不参与环共轭体系,能与H +结合成盐,所以吡啶显弱碱性,比苯胺碱性强,但比脂肪胺及氨的碱性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