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摄影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胸部X线检查技术(胸廓、心脏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胸部X线检查技术(胸廓、心脏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屏气方式: 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 2.中心线 向头端倾斜10°~15°角,经剑突与 脐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 像显示胸部 膈下肋骨正 位影像,肋 骨清晰可见, 对比良好。
膈肌 肋骨 第12胸椎 第1腰椎
膈下肋骨正位
肋骨斜位
• 目的 : • 观察腋中线附近肋骨的影像。 • 照射野选择: • 12×15或14×17英寸,探测器置于摄影架
• 3、膈上及膈下肋骨摄影最好分别曝光, 膈下肋骨应采用滤线器摄影;
• 4、胸廓摄影应在摄影时注意屏气; • 5、尽量使病变部位贴近胶片。
(七)胸骨正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骨正位的骨质影像。
照射野选择: 8×10英寸或8×10英寸,探测器直放于
摄影床上,下方垫高5㎝。 摄影距离:
焦—皮距,45—50㎝。
主动脉压迹
左主支气管压迹
左心房压迹
主动脉段 肺动脉段 心室段
(四)心脏Leabharlann 前斜位摄影目的 用于观察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及胸部主动脉 的形态。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2×15英寸,探测器直放于摄影架 上。
1.体位设计 被检者斜面向摄影架前站立。左侧胸壁紧贴
摄影架,躯体冠状面与摄影架呈60~65°角。 右臂上举,屈肘环抱头部,左臂内旋伸向后下 ,手背置髋后。摄影架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 包括第12胸椎,探测器左右两侧缘包括右前及 左后胸壁。
体厚与入射点、中心线倾斜角的关系
胸廓前后径(㎝) 入射点距胸椎棘突距离(㎝)
15
6.0
16.5
6.3
18
6.5
19.5
6.7
21
6.8
22.5
6.8
24
6.9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心前间隙 肺门 心前缘 心后缘
上部




中部

中纵隔 隔
下部
正常情况
下,心脏居中 线右侧占1/3 ,左侧占2/3 。心脏大血管 与肺的交界面 连续。
小 儿 胸 腺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 或两侧增宽形成三角形致密影或帆形影, 不要当成病变。
升主动脉及 上腔静脉复 合投影
右心缘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心缘 心尖
气管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 占据的位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胸椎下缘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下纵隔。
上部


纵 隔

中 纵


下部
纵隔分区:(胸部侧位上分)九分区法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占 据的位 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及第八胸椎下缘分别 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中、下纵隔。
上叶
下叶
中叶 斜裂
上叶
斜裂
下叶
水平裂(横裂):在正位和侧位胸片上均可显示, 正位片上表现为从右肺外缘至肺门角外侧略呈水平 走行的线状高密度影,侧位片上表现为自斜裂中部 略呈水平向前延伸。
水平裂
水 平 裂
斜裂:正常情况下只能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斜 裂下端位于距前肋膈角2-3cm处,斜行向后上方 延伸止于第四胸椎上下。
左肺 上叶: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右上叶:尖段 后段 前段 右中叶:外侧段 内侧段
右下叶: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医学影像学胸部(课堂PPT)

医学影像学胸部(课堂PPT)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胸部透视:对胸部摄片起辅助诊断作用。 胸部摄影:体检及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首选。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支气管造影,较少用, 多为CT取代。
1
透视
透视是呼吸系统疾病最简单的检查 方法。透视可以随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肺部病变,但由于透视影像的空间分辨 率及密度分 辨率均较低,在显示胸部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8
CT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 对胸部进行CT扫描。
用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与血管的 鉴别、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及肺内结节 病灶的鉴别诊断等。
9
三、MRI检查
主要用于纵隔和大血管病变的检查。 不需使用对比剂即能将纵隔内实性病变与 大血管和脂肪影鉴别。
能直接三维和任意角度成像,定位准确。 对肺内病变显示不如CT清晰
X线可无异常发现,当胸膜增厚时CT 纵隔窗能显示增厚的胸膜呈弧线较高密 度影。
65
结核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 机体对结核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时发生,
胸腔内有液体积聚。临床上可有发热、胸 痛,积液量多时可出现气急,呼吸音减弱 及消失。
胸腔积液量少时X线不易发现或见肋隔 角变钝,CT见沿后胸壁弧形均匀致密影。 积液量大时下部或一侧胸腔呈致密影,CT 呈半月形。
62
63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菌进入胸腔后,由于机体胸膜对于 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而引起胸 膜炎症。胸膜发生炎症时产生胸膜充血,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性及浆液性渗出等。 临床分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 两种。
64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胸膜炎: 机体对结核菌的敏感性较低时发生,
即胸膜仅有少量纤维素渗出而无明显渗 液。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及胸部剧烈 疼痛,深呼吸及咳嗽时胸痛加重,听诊 可闻胸膜摩擦音。

X线胸片影像诊断课件

X线胸片影像诊断课件
Βιβλιοθήκη 3X线胸片影像诊断实践操作
阅片技巧
04
03
01
观察整体:先观察胸片的整体结构,了解胸腔、肺、心脏等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定位诊断:根据异常阴影的位置,判断可能的疾病
识别异常:注意观察胸片中的异常阴影、密度变化等
综合分析: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02
诊断流程
患者信息收集: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利用X线与不同组织结构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形态的影像
利用X线与不同组织功能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动态的影像
胸片影像诊断方法
综合分析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胸片影像诊断结果
04
对比分析法:将胸片与正常胸片进行对比,找出病变部位
03
测量法:测量胸片上病变的大小、位置、密度等参数
02
直接观察法:观察胸片上各种影像特征,如大小、形状、密度等
01
胸片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正确摆放患者体位
确保X线照射剂量合适
观察影像中的异常阴影和密度变化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03
04
05
01
02
2
X线胸片影像诊断常见疾病
肺部疾病
肺炎:肺部出现炎症,表现为肺部阴影和密度变化
拍摄X线胸片:选择合适的体位和角度
影像分析:观察胸片上的影像特征,如密度、形状、边缘等
诊断结果:根据影像特征和临床症状,判断可能的疾病
报告撰写:详细记录诊断过程和结果,提出治疗建议
诊断报告撰写
0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02
检查方法:X线胸片检查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目录
• 胸部X线解剖基础 • 肺部正常X线解剖 • 纵隔正常X线解剖 • 心脏正常X线解剖 • 胸膜腔正常X线解剖
01
胸部X线解剖基础
X线成像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留下影像。
02
X线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对 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对比度 差异来呈现人体内部结构。
肺部的正常形态
01
02
03
两肺形态对称
人体有两个肺,左右两侧 形态对称,呈圆锥形,底 面向上,尖端向下。
肺野广阔
肺野是充满空气的肺部区 域,在X线片上表现为高 透亮、低密度的影像,占 据胸腔的大部分空间。
肺门结构清晰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和淋 巴管等结构进出肺部的开 口,在X线片上表现为结 构清晰的影像。
纵隔的正常形态
纵隔的正常形态可分为前、中、后三 个部分。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中纵 隔位于心脏和大血管的周围,后纵隔 则位于胸椎前方。
在前后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 方的三角形透明区,中纵隔则呈现出 心脏和大血管的形状和位置,而后纵 隔则与胸椎影像重叠。
在侧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方 的一条浅沟,中纵隔则呈现出心脏和 大血管的轮廓,而后纵隔则表现为胸 椎前方的致密影。
了解这些血管和器官的位置和形 态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具有
重要的意义。
谢谢观看
心脏的血管和心腔
主动脉发自左心室,向右前上至 主动脉弓转折为升主动脉,经肺 动脉起始部至肺动脉分叉处为左、
右肺动脉。肺静脉自肺门Fra bibliotek心房汇入左、右 心房。
腔静脉窦位于右心房的后部,接 受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心。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5. 肺摄影的曝光时间短,心测量用片要求曝
光时间不超过0.1秒,使心影清晰。
6. 两侧肺部密度相比悬殊的患者,可用高kV 技术摄影。
7. 明确摄影目的,肺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 实质影像。心片主要观察心血管形态。
8. 成像野大小12×15英寸或14×17英寸,小儿 视具体情况酌减。
二、透视操作技术
一般取站立位,先从正位开始,先观察胸部全貌,然后 按顺序逐一观察,对所发现的病变作重点观察。
1.平静呼吸时,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对称;两侧肺 野、肺纹理及透光度;肺门的大小、密度和位置。 两侧肋膈角是否锐利;两侧横膈形态、位置及运动 情况;纵隔的轮廓及位置有无改变;心脏大血管有 无异常。 2.深呼吸时,观察肺通气有无障碍,纵隔有无移 动及横膈运动等情况。
·
3.标准影像显示
胸部侧位影像,肺 部、膈肌及前后胸壁 ,胸骨及胸椎呈侧位 像。膈肌前高后低, 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 ,能连续追踪到气管 影像。
(六)站立胸部前凸(前弓)位
摄影目的 为胸部正、侧位的补充位置,主要用于显示肺
尖、锁骨下区及右肺中叶的病变。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4×17英寸 摄影距离
标准影像显示 为胸部正位影像,两胸锁 关节对称,上部四个胸椎 清晰可见,肩胛骨投影于 肺野之外,肺门阴影结构 可辨,肺纹理清晰可见, 乳腺和左心影内可见肺纹 理,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 清晰,肋膈角锐利,心脏 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肺尖 上腔静脉
肺门
乳头 横膈
胸部后前位
主动脉弓 肺动脉
左心室 心尖
(二)仰卧胸部前后位
体外金属物体对影像的影 响
(一)站立胸部后前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

影像检查技术-胸部摄影ppt课件

影像检查技术-胸部摄影ppt课件

胸部前弓位
【体位】 (1)患者背靠摄影架,取前后位,人体 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 (2)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手背放于 髋部,肘部弯曲并尽量向前。 (3)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后仰,使 上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 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15°~20°角。 (4)暗盒上缘超出肩部约7cm。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为 150~180cm。 (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胸骨中点, 垂直射入暗盒中。
(2)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 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2.5cm。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4)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对准剑突与耻骨 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
膀胱区平片 (AP Bladder)
【体位】 (1)患者仰卧摄影台上,两 臂放于身旁,身体正中矢状 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 合。 (2)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 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暗盒中心垂 直射入。
胶片上缘包括横膈
骨性胸廓:前部 是胸骨,上部是两块锁 骨,连接胸骨和两块肩 胛骨,12对肋骨包绕 着胸廓,后方是12块 胸椎。
呼吸系统和心脏摄影
胸部后前位 (PA Chest)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 暗盒,两足稍分开,使身体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头 稍后仰,将下颌搁于胸片架上方。 (3)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 量向前。两肩放松放平内转,并紧贴 暗盒。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 离为150~180cm。(观察心脏时, 摄影距离为180~200cm) (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二次屏气)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6 ~ 7 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胸部X线诊断PPT演示课件

胸部X线诊断PPT演示课件
气胸的X线表现
气胸的X线表现为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肺 纹理消失,纵隔向患侧移位。
肺癌的X线表现
肺癌的X线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形态不 规则,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或消 失,积液量多时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
X线图像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X线图像分析的方法
医生在分析胸部X线图像时,应先观 察整体图像,再局部观察,注意观察 胸廓、肺野、纵隔等部位的异常表现。
03
胸部X线图像分析
胸部X线图像的特点与识别
胸部X线图像的特点
胸部X线图像可以显示胸部的骨骼、软组织、肺和心脏等结构 ,是诊断肺部和胸膜疾病的重要手段。
胸部X线图像的识别
通过观察胸部X线图像,医生可以识别出肺部炎症、肿瘤、气 胸、胸腔积液等异常表现。
常见胸部疾病的X线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 云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肺结核
X线可见肺部斑点状、条 索状或结节状病灶,常伴 有钙化,部分患者有胸腔 积液。
肺癌
X线可见肺部结节或肿块 影,边缘毛糙,有时可见 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
胸膜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腔积液
X线表现为胸腔内液体聚集,导致 患侧肋膈角消失或胸腔体积增大 。
胸膜肿瘤
X线可见胸膜结节或肿块影,有时 伴有胸腔积液。
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动态X线技术
动态X线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器官 的运动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早期
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
分子影像技术能够揭示疾病的分 子机制,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
学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在胸部X线诊断中的应用
图像识别与分类

胸部X线摄影PPT

胸部X线摄影PPT

胸部摄影注意事项
• 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 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浅呼 吸的方式下曝光,以获得自体断层的效果。
• 肋骨为弓形骨,二维平面的X线像不能使其全部展 开,应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尽可能使病变贴近胶片 的体位进行摄影,肋骨左右成对,常规用正位显 示,不摄侧位片,必要时摄斜位片、切线位片。
向); • 膈上肋骨前后位 • 肋骨斜位; • 肋骨切线位
• 胸部侧卧后前位 • 胸部前凸位(前后
向) • 胸锁关节后前位; • 膈下肋骨前后位; • 胸部点片;
胸部常用摄影体位选择表
感谢观看
后方。
胸部侧位照片
胸部右前斜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面向暗盒站立,右前胸壁紧贴暗盒,身 体冠状面与暗盒呈45°~55°角。
②左臂上举,屈肘抱头,右手背放在髋部,右臂 内旋。
③暗盒上缘超出锁骨6cm,下缘达第12胸椎,左 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
④中心线水平投射,经第6胸椎高度与腋后线交界 处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胸骨侧位摄影要点
• ①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身体矢状面与暗盒 平行。
• ②下颌颏部略抬起,两臂放于后背,两手相握, 肩部尽量向后,胸部前挺。
• ③暗盒上缘包括胸锁关节,下缘包括剑突,前 胸壁位于暗盒前中1/3处。
• ④中心线水平投射,经胸骨中点距前胸壁后约 4cm处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胸骨侧位摄影体位图
胸骨侧位照片
• ①显示胸骨侧位影像,全 部胸骨不与肺组织或肋骨 影像重叠。
• ②胸骨前后缘骨皮质及骨 纹理显示清晰。
• ③胸锁关节重叠,胸前壁 软组织清晰可见。
肋骨前后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面向X线管站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约 30cm,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且对准暗盒 中线。

X线摄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胸部其他摄影体位检查

X线摄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胸部其他摄影体位检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胸部摄影检查 3.婴幼儿胸部后前位
婴幼儿胸部后前位照片影像图
第二节 胸部摄影检查 4.胸锁关节后前位
胸锁关节后前位体位图
胸锁关节后前位照片图
第四章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作者:李冰
单位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第二节
胸部摄影检查 胸部其他摄影体位
第二节 胸部摄影检查 1.胸部半坐前后位
胸部半坐前后位体位图
胸部半坐前后位照片影像图
第二节 胸部摄影检查 2.胸部仰卧侧位
胸部仰卧侧位体位图
第二节 胸部摄影检查 3.婴幼儿胸部后前位
婴幼儿胸部后前位摄影体位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由于胸廓两侧对称,一般不用侧位摄影,必 要时取斜位、切线位摄影。 12.胶片或IP尺寸:胸部整体片(14英寸×14英 寸)或(12英寸×15英寸)。 13.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 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胸骨侧位摄影体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 骨侧位影像;胸骨柄、 胸骨体、剑突骨质及前 后缘骨皮质显示清晰, 胸锁关节重叠。
【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 气曝光。
【用途】观察胸骨前后面 骨质情况。
胸骨侧位显示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胸部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认真阅读申请单。 2.胸部主要检查肺脏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
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斜位。 3.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
暗盒;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 直射入暗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 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7.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泡 内充气,吸收X线量少,所需摄影条件较小。
8.膈上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膈下肋骨与腹腔脏器重 叠,两者对X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摄影时应根据膈 上肋骨深吸气、膈下肋骨深呼气的技术选择曝光 条件分别进行摄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标准影像显示】常规 位置。
【呼吸方式】深吸气后 屏气曝光。
【用途】能观察纵隔、 心脏后方和后部横膈 上方的肺部情况,以 发现在后前位影像不 能显示的病灶。
4.胸部摄影焦―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 检查心脏200cm;卧位摄影时一般均用100cm。
5.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 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
6.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使用X线管容量允许 的最短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胸部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 立于摄影架前,两臂 上举,交叉抱头,使 两肩尽量不与肺部重 叠;暗盒或上缘平第7 颈椎,前胸壁及后背 部与暗盒边缘等距。
【中心线】水平投射, 平第5-6胸椎高度经侧 胸壁中点,垂直暗盒 射入。
胸部侧位摄影体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胸部后前位影体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标准影像显示】双肺 后前位影像。
【呼吸方式】深吸气后 屏曝光。
【用途】胸部后前位平 片是X线检查胸部的疾 患的初选位置。
胸部后前位显示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体位设计】被检者前胸 紧贴暗盒立于摄影架前, 头稍上仰,暗盒上缘超 出两肩峰3cm;两手 背放在髋部,双侧肘部 内旋,使两侧肩胛骨拉 出肺野。
【中心线】水平投射,经 第5-6胸椎高度垂直暗 盒射入。
9.若两侧肺部密度相差悬殊较大或欲观察肋骨、心 脏、锁骨等遮盖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肿瘤等影像, 可采用高千伏技术摄影,选用高栅比的滤线栅。
10.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 间、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 浅呼吸的方式下曝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胸骨后前位摄影体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胸骨 正位全貌影像,胸骨柄、 胸骨体及剑突边缘锐利, 背景模糊,从右后射入 时,胸骨左侧部与心脏 重叠,右侧与肺野重叠, 显示密度不均匀,右侧 对比度高于左侧,右侧 缘清晰度较高。
【呼吸方式】缓慢连续浅呼 吸曝光。
4.膈上肋骨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
状面垂直暗盒并对其中线;上臂上举抱头,肩部 内收,避免肩胛骨与肋骨重叠;暗盒上缘超出肩 部6cm,下缘超出剑突3cm。 【中心线】经过第7 颈椎垂直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膈上肋骨前后位影像。 【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5.膈下肋骨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
影架前,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暗盒,上臂上举置 于头旁,髋、膝屈曲,双足踏于床面;暗盒板置 于滤线器托盘中,其下缘对肋弓下3cm处,两侧 包括胸腹外缘。 【中心线】对准脐,向头侧倾斜10°~15°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第8~12肋骨正位影像,肋 骨纹理清晰可见。 【呼吸方式】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胸骨后前位显示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胸骨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立于摄 影架前,下颌颏部略抬起, 两臂放于后背,两手相握, 肩部尽量向后,胸部前挺; 暗盒上缘包括胸锁关节上 2cm,下缘包括剑突,前胸 壁位于暗盒前中1/3处。
【中心线】水平投射,对准胸 骨角距胸前壁后约4cm处垂 直暗盒射入。
三、胸部常用摄影体位
1.胸骨后前斜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身体矢状 面与床面长轴垂直;俯身使 颈部前伸,胸骨紧贴在垫高 约5cm暗盒上,两臂内旋置 于身旁;暗盒上缘达胸锁关 节上2cm ,下缘包括剑突。
【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 至左前方,对准肩胛骨内缘 与第4胸胸椎连线中点,经 胸骨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