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检测历史解析版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中原名校12-1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b卷(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12-1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b卷(附答案)

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命题:淮阳中学历史组责任老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中学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道,乙—墨,丙一法,丁—儒B.甲—儒,乙—法,丙—墨,丁—道C.甲—儒,乙—墨,丙—法,丁—道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2.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

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

这说明()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3.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_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_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第I卷24. 面对西周大军兵临城下的危局,商纣王却镇定地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是何能为!”西周初年,统治者明确提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表明A.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敬天尊祖制B.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人事重于天命C.商朝统治者不认可传统的天命观D.西周统治者接受了儒家民本思想25.《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武帝时期,没收各地商人的土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汉武帝实行商业专卖政策B.商业资本大量流向了土地C.各地的商人违法行为严重D.政府因财政闲难与民争利26.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

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人统治阵营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7.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下列各项中,该思想家最为赞成的是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C.心即理也,发明本心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28.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B.实景描写是否突出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D.是否寄托画家情感29. 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右图中的告谕。

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A.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 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C. 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D. 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30.1911年底,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即素轻侮中国之法国巴黎朝报亦力言北京政府为世界所恶,而以民军为能尽其国民之天职。

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12秋期高三期末历史参考答案1——6 ABBCBA 7——12 CCABAD 13——18 BCDBDA 19——24 CBDBDB25(1)主要动机:掠夺黄金和贵重商品。

(2分)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4分)(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分)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各2分)(3)观点: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一过程中掺杂着罪恶;与文明的成果相比,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文明的成果与罪恶相比成果是主要的,罪恶是次要的)。

论据:新航路开辟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新航路开辟后的罪恶主要是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从而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

(观点3分,论据共6分)26(1)首先明确“英国模式”是普遍性的模式还是具有特殊性或者唯一的模式。

(2)角度一:“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

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

换言之,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都必须遵循这些规律。

例如: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国的工业革命;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方面也同样适用。

中国真正的近代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后期,表现为外国近代工业在中国的示范作用,中国的洋务运动从外国输入机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促使中国经济转型。

因此,英国模式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转型,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3)角度二:“英国模式”具有特殊性。

英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

新航路开辟,英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海外殖民掠夺中注重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占有日益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广阔,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和科技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以及本国工业革命所需的燃料——煤的蕴藏丰富,在所有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英国模式”,法国、荷兰的煤蕴藏贫乏,因此无法率先实现经济变革。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答案解析选择题一、1.【答案】B【解析】结合图片中的文字提示“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和“圆明园”,可以判断这是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的形势图,英法联军在北京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其中包括火烧圆明园等行为。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2.【答案】C【解析】左宗棠收——复新疆,谭嗣同——维新变法,詹天佑——京张铁路,邓世昌——甲午海战。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3.【答案】A【解析】依据以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题中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所以选A。

【考点】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4.【答案】B【解析】观察年代尺的第一个时间是1919年,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答案】D【解析】从“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可知事件的地点、方式、解决等,四个选项中A是为了打倒北洋军阀,B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是为了抗日战争后国内的和平与民主。

故选D。

【考点】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6.【答案】B【解析】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涉及到的事件为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到的事件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时间在这首诗作之后,故选B。

【考点】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1948年10月”“锦州”等关键信息主要阐述了首攻锦州的原因,据此可判断题目中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辽沈战役的相关史实8.【答案】D【解析】西藏的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洛阳市第一次大练习历史学科试题分析一.试题特点与期中考试试题相比,一练试题的特点可有归纳为“三项不变和两大调整”。

“三个不变”是指:第一,命题理念不变,即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和史学观念,面向现实,贴近生活,坚持能力立意,正面引导。

第二,试题风格不变,即创设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三,考查方向不变,即结合一练具有的诊断、检测、反馈、导向四大功能,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两大调整”是指:第一,试题难度稍有降低。

目前高考历史试题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是成人化、学术化、细节化、边缘化,一练试题有意避免这些因素造成难度加大。

以第25题为例,期中考试考查的是宋代经济,细节化的要点较多,考生作答有一定的难度;一练试题考查的是近代前夕清朝的宏观了解,考生相对更容易着手。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试题的常规化趋势非常明显,第3题出自是2012年山东卷;第4题出自2010广东卷;第7、11、12、14、16、18、20、23题的材料也是常见的,第27题中的材料有些甚至是教材中有的。

与期中考试相比,本次试题选择题平均分27分左右,材料解析题31分左右分左右历史二本线,平均分应该在58分左右,期中考试平均分在50分左右;一练二本线67分,而期中考试二本线是62分。

第二,基础考查稍有加强。

这一个调整实际上还是根源于降低难度,加强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刻意要降低难度。

以均田制的考查为例,期中考试依托唐宋变革论的学术底蕴,考查的是均田制的崩溃对中国古代土地、经营、赋税制度的重大影响,这些教材没有明言需要考生运用严谨的历史素养推断的知识,难度较大;一练试题第4题中关于均田制的考查是直接以均田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切入,考生相当熟悉,就简单多了。

二.试卷分析1.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确答案】D正答率43.15%。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

这一弊病根源于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2.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

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

这一现象说明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3.1780年,英国学者们“不再回避肮脏和臭气冲天的作坊,也不再为工人的头脑简单而鄙视他们……是去访问他们的作坊,与他们讨论如何改进和采用何种方法改进他们的工作”。

这反映了A.科学家具有吃苦耐劳精神B.科学技术逐步与工业相结合C.工业化带来生态环境恶化D.工人运动推动工作条件改善4.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市场上流通有法币、伪币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日本侵略者借伪币掠夺中国财富B.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彻底失败C.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D.抗日民主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认同5.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答案解析选择题一、1.【答案】B【解析】结合图片中的文字提示“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和“圆明园”,可以判断这是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的形势图,英法联军在北京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其中包括火烧圆明园等行为。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2.【答案】C【解析】左宗棠收——复新疆,谭嗣同——维新变法,詹天佑——京张铁路,邓世昌——甲午海战。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3.【答案】A【解析】依据以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题中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所以选A。

【考点】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4.【答案】B【解析】观察年代尺的第一个时间是1919年,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答案】D【解析】从“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可知事件的地点、方式、解决等,四个选项中A是为了打倒北洋军阀,B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是为了抗日战争后国内的和平与民主。

故选D。

【考点】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6.【答案】B【解析】根据诗句的意思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涉及到的事件为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到的事件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时间在这首诗作之后,故选B。

【考点】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1948年10月”“锦州”等关键信息主要阐述了首攻锦州的原因,据此可判断题目中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辽沈战役的相关史实8.【答案】D【解析】西藏的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析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析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析作者: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4年第04期一、命题指导思想、理念及学科要求(一)命题指导思想与理念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在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意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程鉴古知今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渗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充分彰显开卷考试的特点,发挥开卷考试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命题依据命题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而不以任何版本的教材为依据。

(三)命题内容与要求命题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部分内容)、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

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基础性、探究性;保持试卷结构的稳定,在此基础之上求新求活;题目设置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整体难易适中,主观性试题答案开放。

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试题语言表述精练准确,背景材料设置科学合理,设问指向巧妙具体;注重考查学生的读题、审题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既体现中考选拔的性质,又有利于引导初中历史教学。

二、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开卷、笔试,学生可自带参考资料。

2.考试时间:50分钟。

3.总分值:50分。

4.整卷阅读量:约3800字。

(含题干及提示语)5.试题题型、数量及分值分配:6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侧重科技文化史的内容)10%;中国近现代史52%;世界近现代史38%。

在考查内容上,中国史部分的内容占60%,世界史部分占40%,考查重点是近现代史内容。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统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统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

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

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5.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明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

'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材料反映明朝A.皇权空前强化B.内阁参与决策C.内阁统领六部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答案】B26.王夫之认为:“子曰,奢则不孙(通“逊”).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

《传》曰,俭,德之共也。

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

”材料表明王夫之的消费理念是A.俭奢有度B.崇尚节俭C.量入为出D.自给自足27.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解析版)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理)

(解析版)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理)

(解析版)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U是实数集R,集合M={x|x2>2x},N={x|log2(x -则(CUM)∩N=( ) 1)≤0},A.{x|1<x<2} B.{x|1≤x≤2} C.{x|1<x<≤2} D.{x|1<x<2}2.对任意复数z=a+bi(a,b ∈R),i为虚数单位,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z-=2a B.=|z|2 C.2=1 D.z≥0z3.双曲线x-4y=4的离心率为( ) ABC22D4.某学生在一门功课的22次考试中,所得分数如下茎叶图所示,则此学生该门功课考试分数的极差与中位数之和为()5.在△ABC中,M是AB边所在直线上任意一点,若CM=-2CA+λCB,则λ=( ) A.1 B.2 C.3 D.46.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前21项的和等于前8项的和.若a8+ak=0,则k=( ) A.20 B.21 C.22 D.23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7.设函数f(x)=A.在区间(1x-lnx,则y=f(x)( ) 31,1),(1,e)内均有零点e1B.在区间(,1),(1,e)内均无零点e1C.在区间(,1)内有零点,在区间(1,e)内无零点e1D.在区间(,1)内无零点,在区间(1,e)内有零点e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9.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则函数y=f(|x-1|)-1的图象可能是( )10.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a2+b2=2022年c2,则2tanA tanB的值为( )tanC(tanA+tanB)A.0 B.1 C.2022年D.2022年11.若(2x 1)2022年=a0+a1x+a2x2+。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上学期高三中考试历史(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上学期高三中考试历史(附答案)

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替,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2.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儒家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基本信条。

这一制度较之西方所进行的依靠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 B.官僚政治C.中央集权制度 D.科举制度3.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

嫡妻之长子为嫡子。

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

‘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4.“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河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十所示范性高中联考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十所示范性高中联考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参考答案:观点:中英关系的变化、西方与中国关系的变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国的衰落、西方的崛起等等。

基本史实:康乾盛世、工业革命、中英关系、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中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不同等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7.(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

(6分)(2)理由: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抑配”将造成拖欠、逃亡和累及担保人等弊端,造成地方混乱。

(3分)看法:司马光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变法派在用人和具体措施实施上的失当,使变法确实存在一些扰民的弊端。

王安石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推行青苗法,在一定范围内是行之有效的,应予肯定;司马光指出青苗法存在的弊端是符合实际的,但借反对青苗法而否定变法的必要性则是错误的。

(6分)28.(15分)(1)相同点:模仿日本体制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仿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了《宪法大纲》;对于“公民”应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是作为君主对“臣民”的恩赐;不同点:清朝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比日本的范围更窄;议会的权利减弱,由“事后”否决权变成协议权;君主权力增大。

(7分)(2)模仿的原因:中日两国的历史境况较接近;清政府出于既可仿行宪政又不使君权受损的政治需要;日本宪政思想的大量传入;中日文化同性的本质感应。

保留的原因:受满汉民族复杂关系的影响;统治集团重重矛盾的牵制;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8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9.(1)变化:由承认中国收回台湾行使主权到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

原因:二战中,美国要联合中国抗击日本,所以承认中国对台湾收回主权。

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问题成为美国远东太平洋战略的重要内容,美国对台湾政策随之发生变化。

(8分)(2)变化: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3届上学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3届上学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填写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2.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平民 B诸侯 C官僚 D贵族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种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查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的削弱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的权利 B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5.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1.(1分)如图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分)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A.谭嗣同B.詹天佑C.左宗棠D.邓世昌3.(1分)“l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l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l914年有l69家,l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1分)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5.(1分)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6.(1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力这首诗写于l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C.飞夺泸定桥D.巧渡金沙江7.(1分)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8.(1分)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9.(1分)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1分)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1.(1分)l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2.(1分)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13.(1分)某法律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由此可知该文件()A.结束了英王的君主身份B.受到了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影响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D.保留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4.(1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降到:“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在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15.(1分)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风车又必须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风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是()A.更广的销售市场B.更多的工业原料C.更好的机器动力D.更大的生产场地16.(1分)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河南省中原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平顶山市一中历史组责任老师:张国峰安新爱(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替,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工”有三种解释:①各种工匠,②百官,③古代负责营建制造等事务的官员。

与第一种含义一致的是()A.“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B.“百工歌于朝,庶民颂乎野”C.“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D.“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2.“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3.“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淹没在尘土之中。

”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A.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B.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工具C.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D.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4.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

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word版文综历史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word版文综历史

绝密★启用前2013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较为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表 (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

据此完成1 ~2题。

24. 面对西周大军兵临城下的危局,商纣王却镇定地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是何能为!”西周初年,统治者明确提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表明A.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敬天尊祖制B.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人事重于天命C.商朝统治者不认可传统的天命观D.西周统治者接受了儒家民本思想25.《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武帝时期,没收各地商人的土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汉武帝实行商业专卖政策B.商业资本大量流向了土地C.各地的商人违法行为严重D.政府因财政闲难与民争利26.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

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人统治阵营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7.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下列各项中,该思想家最为赞成的是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C.心即理也,发明本心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28. 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B.实景描写是否突出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D.是否寄托画家情感29. 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右图中的告谕。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题文综历史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题文综历史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24.《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续汉志》云:“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

”材料反映出A.秦朝开始设立博士制度B.博士参与政议,辅助决策C.博士的职责仅是教育子弟D.汉朝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25.孟子曰:“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这段话反映出孟子对商业的主张是A.加强对商业的管理B.政府应大力发展商业C.严格限制商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26.陈衡恪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绘画风格时讲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下列四幅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绘画风格的是27.梁启超评价康有为,认为他是“孔教之马丁·路德”。

这主要是因为A.康有为改革儒学理论完善改革主张B.康有为融合孔子儒学、西学进行改革C.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原有宗教制度D.康有为把西方的宗教理论用于改革28.1911年12月7日,美国宣布在中国发生的内战中保持中立,在美国民众和舆论的影响下,1912年2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威廉·苏尔泽的提案,“对中国人民实行代议制制度及其理想的努力深表同情”,“对其执掌自治政府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表示祝贺”。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美国政府支持中国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B.美国参众两院对正义事业表现出正义的立场C.中国辛亥革命以及民国的建立获得国际承认D.美国政府对华的立场依据自身利益做出调整29.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末民初时期,昌明、东兴、民生等多家火柴厂设计印制的火花摒弃了昔日“洋火”的帝国标志和王妃头像,以“中国”、“中华”、“舞龙”、“昌明”等醒目的汉字为内容。

中国近代“火花”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民族经济已经走向了独立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外对抗C.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D.中国近代国家政权的变更30.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9月29日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河南省部分名校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1.C2.A3.D4.D5.B6.B7.A8.D9.C 10.A 11.B 12.C 13.C 14.B 15.D 16.B 17.C 18.D 19.C 20.B 21.A 22.C 23.A 24.D 25.C26.(1)问题: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

(2分)看法:官员人数大大增加,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滋生腐败现象;应精简机构,裁撤冗员。

(4分)(2)变化:宋朝的中央官办学校入学资格降低,太学与四门学几乎没有资格限制,招生范围扩大。

(3分)影响:进一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分)27.(1)原因:经济或文明基础不同,农耕文明(经济)与海洋文明(经济)的根本不同;政治文明程度不同,西方政治文明具有民主和法治特色,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及官僚体系日趋稳定;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农耕文明强调防守、和平,而海洋文明注重冒险、进取;统治思想特点不同,古代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及科举制度选官用官理念实现了统治者统治“有序”状态,而古代西方强调文明超越边界。

(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依据:是意大利和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为文艺复兴的成功作出贡献,并因此改变了整个欧洲的面貌。

(5分)28.信息1: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或从加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说明: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等方面展开说明。

如:从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到经济快速发展;从引进苏联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从被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封锁到打破封锁并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等。

河南中原名校12-1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b卷).

河南中原名校12-1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b卷).

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命题:淮阳中学历史组责任老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中学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道,乙—墨,丙一法,丁—儒B.甲—儒,乙—法,丙—墨,丁—道C.甲—儒,乙—墨,丙—法,丁—道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2.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

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

这说明()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3.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历史解析版24.《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续汉志》云:“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

”材料反映出A.秦朝开始设立博士制度B.博士参与政议,辅助决策C.博士的职责仅是教育子弟D.汉朝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解析:“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

“禾”与“失”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

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博士”一词最早则是源于先秦文官的名称。

作为官职,博士早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一、博士的起源《汉书·百官公卿表序》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汉代开始设置博士,确实是沿袭秦代官制,但博士并非起于秦代。

从能查到的史料看,六国时不少国家都有博士: “公仪休,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史记·循吏列传)}) “龟来见梦于宋元王”,“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褚少孙捕《史记·龟策列传》)。

“郑同北见赵王(惠文王),赵王日:…子,南方之博士也‟。

”(((战国策。

赵策三))) 贾山“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博士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秦朝政治实际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展演变,对秦朝及后世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官。

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当时只是学者的泛称。

但至战国末期,为适应统一战争日益加剧的社会局面,各国不得不礼贤下士以确保统治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齐、魏等国都设置了博士官,使学识渊博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确定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参与政议,辅助决策。

因此,《续汉志》云:“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

”秦朝的博士制度承沿战国传统,其职掌主要是,参加国家大政的商讨会议。

王静安先生早先指出:“秦博士亦议典礼政事,与汉制同矣。

”[2]《汉表》所言“掌通古今”,亦即指此。

25.孟子曰:“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这段话反映出孟子对商业的主张是A.加强对商业的管理B.政府应大力发展商业C.严格限制商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解析:孟子反对向商人课税,对商税的产生作了新的解释。

他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孟子.公孙丑下》)。

在他看来,最初向商人征税不是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是为了制止卑贱的商人垄断取利,以维护集市贸易的正常发展,、。

翻译:这正如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

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

别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

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重视商业发展!孟子对齐宣王谈"王政"时,盛赞周文王时"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的做法。

他还说:"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19]所谓御暴,即设关置吏是为了察防盗贼奸人;所谓为暴,指设关征税,他认为向经商者征税是以赋敛为暴也。

孟子还对公孙丑说:"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20]。

可知孟子极力主张政府对关卡和市场只派官吏加以监管,而不征收商贾通行和贸易之税,以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总之,孟子都是从正面谈论经商致富之事,都重视商业之利。

一、垄断的语源在中文里,“垄断”一词源自“龙断”。

据《辞源》解释,“垄断”是指断而高的岗龙 ,即土岗高处。

据学者考证 ,孟子是最早使用“龙断”这一名词以表示实施某种经济行为的人。

《孟子·公孙丑》云:“古之为市也 ,以其所有 ,易其所无者 ,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 ,必求垄断而登之 ,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可见孟子所称的垄断 ,是指有些贪利的“贱人”占据土岗高处 ,窥测和操纵市场的动态而牟取高利的行为。

孟子认为,商品只有在流通交换中才能实行其商品价值,这与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是相一致的。

孟子认为,对贩运中的商品不必征收关税,“去关市之征”[19],而对欺行霸市的奸商行为,则必须征之关税,“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焉。

”[20]这个主张除了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外,同时也减轻了对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的征税,维护了他们最基本的权益。

(9)龙断:即“垄断”。

原意是名词,指高而不相连属的土墩子,后逐渐引申为把持、独占。

(10)丈夫;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26.陈衡恪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绘画风格时讲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下列四幅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绘画风格的是C解析: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27.梁启超评价康有为,认为他是“孔教之马丁·路德”。

这主要是因为A.康有为改革儒学理论完善改革主张B.康有为融合孔子儒学、西学进行改革C.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原有宗教制度D.康有为把西方的宗教理论用于改革解析:在中国近代,最早对儒学进行自觉改造的是康有为。

这一工作几乎贯穿康有为学术生涯的始终,并在当时有过重大影响,它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本文拟对康氏所从事的这一理论工作的宗旨、方法、背景、意义作一些新的评析,以求教于方家。

在中国近代,最早对儒学进行自觉改造,试图使之超越传统形态,并继续在新的时代保持其主导地位的是康有为。

他堪称是中国近代欲建立新儒学的第一人。

可是,“五四”后的现代新儒家却不承认康是自己的先驱,甚至对康的学说主张取轻蔑态度。

这是为什么?稍加梳理可以看出,康对儒学的改造与现代新儒家所作的工作,在一些方面是相同的。

比如,他们都认为儒学具有有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存在对人类文化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

因此,他们都以弘扬儒学为己任,都欲通过融会中西实现儒学的转型。

在方法上,他们都是六经注我。

此外,他们也都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

但同是改造儒学,两者在理路、侧重、方法上又明显不同。

正因为此,现代新儒家并不承认康是自己的先驱。

20世纪初,梁启超在给康有为作传时曾说,康乃是中国“孔教之马丁路德”。

在戊戌前后,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正是采用了当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手法,即利用传统的原始权威而赋予新的内容,再以这改塑后的原始权威去打垮、否定现实的权威。

概言之,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不是标榜创新而是标榜“复原”,是以恢复孔子学说的真相、揭示孔学“真精神”的名义进行的。

这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孔教复原”。

康有为极力主张儒学宗教化,并将它定为中国国教。

其目的是,既欲使儒学发挥基督教在西方显现的那种社会功能,又要以中国的本土宗教与东传的基督教抗衡,抵销其影响。

28.1911年12月7日,美国宣布在中国发生的内战中保持中立,在美国民众和舆论的影响下,1912年2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威廉·苏尔泽的提案,“对中国人民实行代议制制度及其理想的努力深表同情”,“对其执掌自治政府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表示祝贺”。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美国政府支持中国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B.美国参众两院对正义事业表现出正义的立场C.中国辛亥革命以及民国的建立获得国际承认D.美国政府对华的立场依据自身利益做出调整29.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末民初时期,昌明、东兴、民生等多家火柴厂设计印制的火花摒弃了昔日“洋火”的帝国标志和王妃头像,以“中国”、“中华”、“舞龙”、“昌明”等醒目的汉字为内容。

中国近代“火花”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民族经济已经走向了独立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外对抗C.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D.中国近代国家政权的变更30.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9月29日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翌年1月,两国互设大使馆。

1978年8月12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

此时的中日关系A.最终实现了正常化B.得到了法律形式的保障C.体现了一致的战略利益D.确立了共同发展的原则31.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

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据此,亚里士多德A.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B.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C.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D.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解析:A、D错,亚里士多德多数人民主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C错,材料中没有表达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32.奥地利史学家西德尔曾说:"18世纪期间的兰开夏地区,处处都是从事棉花加工的家庭工业。

只是随着工业过程的深入,家庭工业才逐渐为新的组织形式所取代。

”材料中的“新的组织形式”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改良蒸汽机的研制C.不利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D.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兴起解析:A、C错,亚里士多德多数人民主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C错,材料中没有表达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33.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写道:“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

”这里,卢梭的本意是A.文明社会必须由经济的发展奠基B.文明社会破坏了人类的善的本性C.文明社会的奠基者必须推行愚民D.英国圈地运动加快文明社会到来解析:A错,文明社会必须由生产力的发展奠基。

话表明,卢梭把私有制的出现看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自然状态的终结和文明社会的诞生。

以此来看,卢梭已经认识到文明社会的诞生不可避免地要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

34.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

”下列最能够全面体现美国这一安全战略的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组建北约C.参加亚太经合组织D.组织并参加联合国解析:A、B错误,他们是冷战的表现,不利于建立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