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讲义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讲义
最快速度输入,已达到止血效果。一般1个治疗量输注速度为3040min. ③ 因故未能输注(患者高热),应常温下放置,每隔10 min左 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血浆
(一)品种 血浆有2种: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 1、FFP (1)特点: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全部凝血因子,特别
激发血栓形成的危险。 3、重症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或心肾功能不全
者、血容量正常的严重慢性贫血患者禁用或慎 用。
(五)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
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 针。 3、注意事项 ①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半黄色的半透明 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入。 ②融化后 的血浆应尽快应用,如未及时应用可放入4℃冰箱内 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 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
(二)适应证
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 血病、再障、淋巴瘤、恶性肿瘤大剂量花疗或 放疗后。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
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RCC)制备时去掉原血浆后 剩 下 的 红 细 胞 就 是 浓 缩 红 细 胞 , 1U ( 200ML 全 血 制 成 ) 浓 缩 红 细 胞 体 积 (120+-12)ML,比容0.70-0.80。特点: ①与全血具有同样携氧能力,而容量仅为全 血的一半,可减少循环超负荷危险;②减少 了血浆中钾、钠、氨、乳酸和构橼酸含量, 适用于心、肝、肾等疾病患者输用;③减少 了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等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血液制品的种类汇总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血液制品的种类汇总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血液制品的种类汇总在事业单位医疗护理考试中,输血中血液制品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很多考生对此比较陌生。

在这里,给大家统一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1.全血(1)新鲜血:基本保留了血液中原有的所有成分。

主要适用于血液病病人,可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2)库存血:指保存在4℃冰箱内,有效期2~3周的血液。

库存血仅保留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及血浆蛋白,且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出现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越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3)自体输血: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还可节省血源、防止输血反应。

方法有:术中失血回输;术前预存自体血。

2.成分血: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加工成各种高浓度的血液制品,再根据病人治疗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方法。

优点:纯度高,体积小,可节约血源,一血多用,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及运输。

常用的成分血有:(1)红细胞①浓缩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指新鲜全血分离血浆后剩余的部分,仍含有少量血浆。

适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补充红细胞的贫血病人。

②洗涤红细胞:指红细胞经0.9%氯化钠溶液三次洗涤后,再加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而成。

适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脏器移植术后、需反复输血的病人等。

③红细胞悬液:指全血经离心提取血浆后的红细胞加入等量红细胞保养液制成。

适用于战地急救和中、小手术病人。

(2)白细胞浓缩悬液:指新鲜全血经离心后所取的白膜层白细胞。

要求保存于4℃环境,48小时内有效。

适用于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的病人。

(3)血小板浓缩悬液:指新鲜全血经离心后所得。

要求保存于22℃环境,24小时内有效。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病人。

(4)血浆:血浆是指全血经分离后的液体部分。

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也无凝集原,且保存期较长。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血液制品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临床血液疾病的医疗药品。

它们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备而成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输注方法。

一、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血液氧运输能力。

它通常由新鲜献血提供,通过离心分离红细胞,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最后进行灭菌和保存。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确认病人的血型和配型是否匹配,以避免输注不合适的血型引发输血反应。

二、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血小板浓缩和血小板血浆分离而制备而成。

输注血小板悬液时,一般使用血浆呈黄色、透明的包装袋,注意避免剧烈摇晃,以防止血小板受损。

三、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并在冷冻保存后制备的一种血液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急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临床情况。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需要解冻,并在输注前进行冷沉淀清除。

为确保安全,输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四、凝血因子浓缩剂凝血因子浓缩剂是从血浆中提取并制备的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它可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在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前,需要明确病人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以确定使用的浓缩剂种类,并仔细检查过敏史和补充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五、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提取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制品,具有维持血容量、调节血浆渗透压和增加细胞外液等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烧伤、感染、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的血容量不足或血浆蛋白减少。

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需注意其浓度和输注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

在进行输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血型配型、过敏史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和速度。

最新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处理、使用和管理的指南(新)

最新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处理、使用和管理的指南(新)

血袋处理
血液输注完毕,废血袋按照相关规定用黄色医疗垃 圾袋包装在24小时内送输血科统一保存7天后销毁。
取血箱消毒
取血箱内部用75%酒精每周擦拭消毒一次,填写记录
临床输血申请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 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 双方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名。无家属签名的无自 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备案,并记入病历。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 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栓弹力图 MA≤50mm,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 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
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纤维 蛋白原<0.8g/L或血栓弹力图K≥3min或者Angel≤53° ,可以输注。
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 的患者。低血容量患 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 输。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 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 (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 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
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 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 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 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血液制品简介介绍

血液制品简介介绍

CHAPTER 03
常见血液制品介绍
常见血液制品介绍
• 血液制品是从人类血液中提取、加工并制成的各种医疗产品 。这些制品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治疗、预防 疾病,以及用于医学研究和诊断。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制 品。
CHAPTER 04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注 意事项
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
病毒筛查
血液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经过严格 的病毒筛查程序,以确保产品不会传 播病毒性疾病,如乙肝、丙肝、HIV 等。
灭活和去除病毒
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如热处理、溶 剂处理、纳米过滤等,有效灭活和去 除病毒,进一步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 性。
血液制品的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评估
血液制品中的免疫原性成分可能引发受者的免疫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对免疫 原性进行评估,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血液制品的分类
根据制备工艺和用途,血液制品可分为 以下几类
4. 免疫球蛋白制品:如静脉注射用人免 疫球蛋白,可用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治疗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 血小板制品:如单采血小板、血小板 浓缩物等,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 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1. 红细胞制品:如浓缩红细胞、洗涤红 细胞等,主要用于补充贫血患者体内红 细胞的数量,改善氧运输能力。
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
免疫球蛋白制品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 建议,选择合适的制品和剂量。
血液制品的输注反应
急性输注反应
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 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停止输注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迟发性输注反应
可能在输注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 现,表现为皮疹、瘙痒、关节肿 痛等,需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及 时处理。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一、血液制品的分类及特点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全血、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品等。

全血包含了血液中的所有成分,但由于其保存和使用的限制,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红细胞制品常用于纠正贫血,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常见的有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等。

浓缩红细胞具有较高的血细胞比容,适用于血容量正常但血红蛋白低的患者;悬浮红细胞则在保存和输注方面更具优势。

血小板制品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有手工分离血小板和机器单采血小板之分,机器单采血小板纯度更高,效果更好。

血浆制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普通冰冻血浆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但在补充血浆蛋白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凝血因子制品如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用于治疗特定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疾病,如血友病等。

二、临床使用的适应症(一)红细胞制品1、急性失血导致血红蛋白低于 70g/L 或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 且伴有明显症状者。

2、手术患者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前血红蛋白低于 100g/L 者。

(二)血小板制品1、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⁹/L 并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⁹/L ,需要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者。

(三)血浆制品1、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

(四)凝血因子制品1、血友病 A 患者缺乏凝血因子Ⅷ时。

2、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且经维生素 K 治疗无效者。

三、使用前的评估与准备在使用血液制品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血液制品或血浆蛋白的过敏情况。

2、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其能够耐受输血治疗。

1-12-2输血法

1-12-2输血法

第十二章第二节静脉输液一、目的略二、血液制品的种类包括全血和成分血。

全血分为新鲜血、库存血等,成分血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等。

成分血缺那样补那样,不浪费,故90%以上都是输成分血,极少输全血。

三、静脉输血法(一)输血前准备1.输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必须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入血浆前须作血型鉴定,不用交叉配血。

注:血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内含白蛋白、凝血因子等)。

2.然后去库房取血: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进行“三查八对”。

3.取血后:因为库存血是在4度下保存太凉,不可立即输注,要在常温(自然温度)下复温15-20分钟。

要避免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和煮鸡蛋的道理一样)变性而导致输血反应。

避免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冰冻血浆在37度温水中融化。

(二)直接输血法(三)间接输血法(1)输血前后和输两袋血液之间都要输入少量的0.9%氯化钠溶液,输血前后是为了避免浪费血液,在两袋之间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

(2)调节输血速度,开始10分钟要慢,应少于20滴/分;观察15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调节滴速至40~60滴/分(与输液相同),老人及儿童酌减。

(四)注意事项:不能随意加入其他药物,以防止血制品变质,出现血液凝集或溶解。

输血后血袋不可立即弃去,要保留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时核查。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和输液反应相同。

(二)过敏反应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注:过敏性休克:过敏部位血管明显扩张,血过多分布到了那里,还有部分渗出到了血管外(称水肿),导致重要器官血量降低。

2.护理措施(1)过敏反应预防:①让供血者在献血前不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少量清淡饮食。

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可在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

(2)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可减慢滴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血液制品的常识

血液制品的常识

血液制品的常识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们是从血液或血液成分中提取和加工而成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血液制品的常识,包括其分类、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

一、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主要分为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和血浆制品三大类。

1. 红细胞制品红细胞制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红细胞,常用于治疗贫血、失血以及手术中的血液输注等。

红细胞制品通常存储在冰箱中,使用前需要经过特定的操作以确保安全。

2.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的血小板,广泛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以及恶性肿瘤化疗等治疗过程中。

血小板制品的保存时间较短,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

3. 血浆制品血浆制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血浆,包括血浆蛋白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浆制品在临床上可用于替代性补充、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等。

二、血液制品的应用血液制品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和病情。

1. 急诊治疗血液制品在急诊情况下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迅速增加患者血液成分,满足治疗需要,挽救病患生命。

2. 手术过程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因出血过多而引发失血性休克,需要进行血液输注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 血液系统疾病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需要定期输注血液制品来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4. 免疫系统疾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输注免疫球蛋白等血浆制品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三、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输血安全输血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血型配对在进行血液输注前,应进行血型的配对,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3. 贮存和保存条件不同的血液制品在储存和保存条件上有所差异,医务人员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守相应的保存和使用要求。

各类血制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类血制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类血制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血制品是由人体血液或血浆制成的药品,常用于医疗治疗、手术手段以及一些病症的辅助治疗,如大面积烧伤、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血制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应根据不同的血制品种类进行操作,下面将对常见的血制品进行介绍。

1.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血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制剂,主要用于大量出血、严重贫血等情况下的输血。

使用方法如下:(1)确认病人身份和血型,排除不适宜输血的禁忌症;(2)准备输血所需的输液器具,确保无漏气,消毒器具;(3)将输血包装上写有抗凝剂和红细胞悬液标识的管路与输液器具相连;(4)再将输血包装上写有患者姓名、血型、血液制品名称、配血记录员签字等信息的标签粘贴在器具上;(5)通过输血装置中的通气口排除空气,调整滴速;(6)开始输血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输注速度,并做好记录;(7)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静脉输液速度及输血器具是否完好,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输血安全;(2)输血前要进行严密的配血,以确保输血血型的适应性;(3)严格按照规范的器具和输血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4)输血期间要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确保及时调整输血速率和停止输血。

2.血小板浓缩液:血小板浓缩液是体外制备的富集血小板的悬液,主要用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使用方法如下:(1)确认病人身份,并遵循血型配对原则;(2)准备输血所需的输液器具,确保无漏气,消毒器具;(3)将输血包装上写有抗凝剂和血小板浓缩液标识的管路与输液器具相连;(4)再将输血包装上写有患者姓名、血型、血液制品名称、配血记录员签字等信息的标签粘贴在器具上;(5)通过输血装置中的通气口排除空气,调整滴速;(6)开始输血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输注速度,并做好记录;(7)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静脉输液速度及输血器具是否完好,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注意事项:(1)血小板浓缩液需采用ABO血型和Rh配对;(2)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3)输小板浓缩液时要注意防止漏气和感染风险。

血液制品的应用与输注操作流程

血液制品的应用与输注操作流程

免疫球蛋白制品:如免疫球 蛋白G、免疫球蛋白M等
血液制品的适应症
凝血功能障碍:如肝病、 DIC等,需要输注血液制品 以改善凝血功能
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时, 需要输注血液制品以补充血 容量
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缺陷 病、恶性肿瘤等,需要输注
血液制品以增强免疫功能
营养不良:如严重营养不良、 消化吸收障碍等,需要输注
血液制品以补充营养物质
血液制品的禁忌症
过敏体质:对血液制品过 敏的人不宜使用
严重感染:患有严重感染 的人不宜使用血液制品
凝血功能障碍:患有凝血 功能障碍的人不宜使用血
液制品
肝肾功能不全:患有肝肾 功能不全的人不宜使用血
液制品
血液制品的注意事项
血液制品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保 质量安全
血液制品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应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核对患者信息, 确保输注血液制 品与患者信息相 符
检查血液制品的 质量,确保血液 制品无变质、无 污染
严格按照输注速 度进行输注,避 免输注过快导致 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输 注过程中的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及 时处理
输注后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输注后的 反应:如过敏、 发热、寒战等
监测生命体征: 如血压、心率、
血液制品的应用与输注操作流程
汇报人:XX
目录
01.
血液制品的 应用
02.
输注操作流 程
血液制品的应用
1
血液制品的种类
白细胞制品:如白细胞悬液、 白细胞浓缩物等
血小板制品:如血小板悬浮 液、血小板浓缩物等
红细胞制品:如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等
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等

输血及输血反应

输血及输血反应

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
全 血:新鲜血、库存血
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我国发明血液长期保存新技术
红细胞的存活率是血液保存期的衡量指标。 深低温 -80℃或液氨 能将细胞保存数十年,费用昂贵, 主要用来保存脐带血。 冷冻干燥 低温 真空 干燥,将细胞内外水分抽走。干 4℃或室温 此种方法不需要大型设备,贮存方便、成本 低、易运输、复水迅速,成为深低温保存之后的一个新 的研究热点。”
( 一 ) 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
20℃ 1年。 保存要求:防止凝固、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延长体外的寿命、保证功能。
2.症状 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有发冷或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 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
概念:交叉相容配血实验
1%肾上腺素~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保存期,温度:全血和红细胞:4±2℃ 我国发明血液长期保存新技术
加之库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和活性均减低,凝血因子不足,均可导致出血。
35天;血小板 特制
(3)皮下或肌肉注射0.
溶(血四性 )反大应量:快它速是输袋输血血可内中能最引严起2重的2的并±一发种症2反℃应。并不断振荡,5天;新鲜冰冻血浆 -
(4)快速输入低温的库存血。
体。 记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观察尿色。
(2)将未输完的库血和病人的血标本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出血。 加之库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和活性均减低,凝血因子不足,均可导致出血。 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针对原因予以相应处理。
备血: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一起送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 叉配血实验。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1.红细胞悬液(PRBC):红细胞悬液是从新鲜血液中分离出的富含红细胞的制品。

它主要用于治疗失血性贫血、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等情况。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或者输血。

2.血浆制品:血浆制品是从全血中分离出的无细胞部分,包括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

常用的血浆制品有新鲜冷冻血浆(FFP)、新鲜血浆(FP),以及一些特定凝血因子的血浆制品如凝血因子VIII、纤维蛋白原等。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

3.白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白细胞的制品。

它主要用于治疗粒细胞性减少引起的感染或细胞免疫缺陷。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

4.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制品是从全血中提取和富集的血小板的制品。

它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手术后出血等情况。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或者输血。

5.白蛋白制品:白蛋白制品是从血浆中制备的纯度高的白蛋白制品。

它主要用于治疗血浆蛋白减少引起的水肿、脱水等情况。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

6.全血及其制品:全血是指整个血液的制品,包括红细胞、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

全血制品可用于替代大量失血或多因子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或者输血。

7.免疫球蛋白制品:免疫球蛋白制品是从血浆中提取和制备的抗体类制品。

它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感染等情况。

输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

这些血液制品均需注意合理的输血指征,并遵循相应的输血操作规范。

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注方法。

医生应根据临床情况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注血液制品,并评估输血的风险和益处,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三、用于易感人群的预防
▪ 预防特殊情况下的乙肝病毒感染:乙肝易感者在某 种场合意外地遇到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时,可以单 独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例如医生、护士和检验人 员等在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作治疗、护理或取血 检验过程中,不慎手指被针尖刺破,或被手术刀割 伤,病人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皮肤创伤 进入上述人员的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12小 时之内) 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1个 月后再重复注射一次,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 HTIG吸收快,在人体内存留时间长,作用比TAT高 数倍已上。实验证实,250IU的HTIG的中和作用相 当于1500IU的TAT。注射HTIG后7日内在体内达高 峰时,约有45%~55%注射剂量在循环血液中。IgG 分子小易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靶组织中和游离毒 素。一次注射250IU的HTIG可使血清中抗体维持在 有效的保护水平28天,而且可以反复使用。
▪ HTIG能够穿过胎盘,给孕妇注射,可以使胎儿得到 免疫。从而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
功能与主治:
▪ 适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免疫排异治疗。用于人的同 种异体移植有明显疗效,特别是对肾脏移植的病人。 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对急性排异期有效,对 体液免疫所致的超急性排异无效。与硫唑嘌呤、泼 尼松合用可提高脏器移植的成功率。骨髓移植时, 供者与受者双方在术前均给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有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作用。
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旧称“肌丙”,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称为 人免疫球蛋白。
它是从大量混合的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备出来的。有液体 和冻干两种剂型,仅供肌内注射。
制剂中主要含IgG,也有一定量的IgA和IgM。 200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这类制品的蛋白浓度为10 %,其中IgG的纯度在90%以上,抗乙肝表面抗原(抗- HBs)的效价应不低于6.0IU/g蛋白质。抗白喉杆菌抗体则 须在3.0HAU/g蛋白质以上 。该制剂主要用来预防一些病 毒性感染,如甲肝、丙肝、麻疹等。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临床上使用的常见血液制品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液、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子制剂等。

这些血液制品在治疗许多疾病和医疗紧急情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这些血液制品及其输注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红细胞悬液(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红细胞悬液是由新鲜血液经过离心分离得到的红细胞成分,在治疗贫血、失血引起的缺氧症状以及手术后补充失血等情况中常用。

输注前需要进行兼容性试验,以确保不会发生输血反应。

输注方法:常见的输注方法包括静脉输注和高压输注。

静脉输注是通过在静脉中插入针头或导管,并通过缓慢推注的方式将红细胞悬液输注给患者。

高压输注是利用压力袋或泵将红细胞悬液以较快的速度输注进静脉中。

2. 血小板浓缩液(Platelet Concentrate)血小板浓缩液是由新鲜采集的全血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液制品。

它主要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如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输注方法:血小板浓缩液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方式给予患者。

输注前需要检查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和血液凝固指标等,以确定输注剂量。

3.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新鲜冰冻血浆是通过将新鲜采集的全血进行离心并冷冻保存得到的血浆制品。

它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物质,在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过量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大面积烧伤和大量出血等情况中常用。

输注方法:新鲜冰冻血浆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方式输给患者。

输注前需要检查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以确定输注剂量。

4. 凝血因子制剂(Coagulation Factor Preparations)凝血因子制剂是由血浆、人工培养的细胞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含有特定凝血因子的制剂。

常见的凝血因子制剂包括凝血因子Ⅶ、Ⅸ、Ⅹ和纯化的人体凝血酶等。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等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问题。

临床常用血液成分及各类输血指南

临床常用血液成分及各类输血指南

临床常用血液成分及各类输血指南英文回答:Blood transfusion is a common procedur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at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blood or blood components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It is used to treat various medical conditions such as anemia, bleeding disorders, and surgical emergencie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commonly used blood components in transfusion and the guidelines for their administration.1. Red Blood Cells (RBCs):Red blood cells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transfused blood component. They contain hemoglobin, which carries oxygen to the body's tissues. RBC transfusion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anemia, acute blood loss, or chronic conditions that cause decreased RBC production. The guidelines for RBC transfusion vary depending on the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 hemoglobin level, andsymptoms.2. Platelets:Platelets are small cell fragments that help inclotting and preventing bleeding.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commonly done in patients with low platelet counts due to conditions such as chemotherapy, bone marrow disorders, or liver disease. The guidelines for platelet transfusion depend on the patient's platelet count, bleeding risk, and clinical condition.3. Fresh Frozen Plasma (FFP):FFP is a blood component that contains various clotting factors and proteins. It is used to replace clotting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disorders or to reverse the effects of anticoagulant medications. The guidelinesfor FFP transfusion depend on the patient's coagulation profile, bleeding risk, and specific indications.4. Cryoprecipitate:Cryoprecipitate is a blood product derived from FFP. It contain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lotting factors, including fibrinogen, factor VIII,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Cryoprecipitate transfusion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specific clotting factor deficiencies or to control bleeding during surgery or trauma. The guidelines for cryoprecipitate transfusion depend on the patient'sspecific clotting factor levels and clinical condition.5. Albumin:Albumin is a protein found in plasma that helps maintain blood volume and pressure. Albumin transfusion is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hypoalbuminemia, severe burns, or hypovolemic shock. The guidelines for albumin transfusion depend on the patient's albumin levels, fluid status, and clinical condition.In summary, blood transfusion involves the administration of various blood components to treatspecific medical conditions. The guidelines for transfusiondepend on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 laboratory values, and specific ind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follow these guidelines to ensure safe and effective transfusion therapy.中文回答:血液输血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涉及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模板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模板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5、大输血(输血量相当于本身血容量)或大 输液使血小板稀释性减少,当血小板计数< 50*10 9/L时。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下列情 况者应输注:①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 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②脾切除治疗 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治疗与护理 保护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受血者反应,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各一次,反应较重者应立 即停止输血,将剩余血送输血科或检验科进行 检验,排除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 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用地塞米松或服 用其他镇静药,严重寒战者可静脉给予10%葡 萄糖酸钙注射液。 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血小板
(一)保存 1、保存温度 22+-2度震荡保存,震荡频率20-30次 /min。 2、有效期 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5d,手工血小板1d, 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 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



(二)适应证


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 血病、再障、淋巴瘤、恶性肿瘤大剂量花疗或 放疗后。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
红细胞





4、少白细胞红细胞 5、年轻红细胞 6、去白细胞红细胞 7、冰冻红细胞 8、辐照红细胞 9、保存温度2-6度 10、有效期35d
(二)适应证

临床医学常见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ppt

临床医学常见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ppt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四)其他不良输血反应
1、细菌污染反应 2、循环超负荷 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4、肺微循环栓塞 5、输血后紫癜 6、血小板输注无效 7、输血后血色素沉着症
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 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
(二)适应证
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 血病、再障、淋巴瘤、恶性肿瘤大剂量花疗或 放疗后。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
2、有效期 FFP为1年,1年后可转为FP;FP 为4输血伴出血倾向者 3、肝衰竭伴出血者 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出血者 5、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禁忌证
1、对血浆蛋白过敏者禁止输注血浆。 2、DIC未得到控制者大量输注血浆有进一步
(三)禁忌证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3、受血者体内已产生免疫性抗体时 如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输血后紫癜(PTP)、免疫性血小班减少性紫癜(NAITP)等。
4、脓毒败血症、脾亢时 但脾切除时有严重出血者除外。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1、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出血时。如鼻出血、牙 齦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头痛、 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其他交明显出血。剂量: 2U/10kg体重,一般用量8-16U血小板(或1-2个机采 血小板治疗量),每周2-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发生中途或 输血完后。
轻度: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中度:除荨麻疹外还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 腹泻、腹痛等。
重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胸 痛、发绀、肺部有哮鸣音、皮肤潮红、出汗、血压下 降,可能发生窒息,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神志不 清。
(三)适应证
1、甲型血友病轻、中、重型患者都可输注冷 沉淀。
2、血管性血友病。 3、冷沉淀常用于阻止DIC继续发展,重建凝
血机制。 4、大量输入库存血后,易引起凝血因子稀释
性减少。 5、大出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输冷沉淀
可以补充凝血因子。
(四)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 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 针。
3、注意事项 ① 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完,而 且要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② 因故无能及时应用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在冰冻,易丧失活性。

③ 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快速推入,
② 心血管患者及儿童患者速度应慢,以1ml/(kg.h)。 ③ 急性大失血患者速度宜快,50-100 ml/ min。 ④ 无论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 h内输完。
血小板
(一)保存 1、保存温度 22+-2度震荡保存,震荡频率20-30次
/min。 2、有效期 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5d,手工血小板1d,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治疗与护理 保护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受血者反应,每15-
30min测体温、血压各一次,反应较重者应立 即停止输血,将剩余血送输血科或检验科进行 检验,排除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 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用地塞米松或服 用其他镇静药,严重寒战者可静脉给予10%葡 萄糖酸钙注射液。 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少白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去白红 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 板,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冷沉 淀,人血白蛋白,人血免疫球蛋白 等。
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RCC)制备时去掉原血浆后 剩 下 的 红 细 胞 就 是 浓 缩 红 细 胞 , 1U ( 200ML 全 血 制 成 ) 浓 缩 红 细 胞 体 积 (120+-12)ML,比容0.70-0.80。特点: ①与全血具有同样携氧能力,而容量仅为全 血的一半,可减少循环超负荷危险;②减少 了血浆中钾、钠、氨、乳酸和构橼酸含量, 适用于心、肝、肾等疾病患者输用;③减少 了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等
红细胞
4、少白细胞红细胞 5、年轻红细胞 6、去白细胞红细胞 7、冰冻红细胞 8、辐照红细胞 9、保存温度2-6度 10、有效期35d
(二)适应证
1、慢性贫血 红细胞输注的目的是及时补充红 细胞数量,纠正缺氧状态。
2、急性贫血 如手术、创伤和其他出血性疾病 等。一般决定是否输血、输多少、输什么品种? 主要依据失血量决定,出血量在20%以下可以 不输血,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即可;出血量 20%-25%,除补晶体液和胶体液外,可输注 红细胞制品;出血量25%以上,除补晶体液和 胶体液和输注红细胞外,可根据病情输注新鲜 冰冻血浆、血小板或冷沉淀等。
2、有效期 FFP为1年,1年后可转为FP;FP 为4年。
(三)适应证
1、补充凝血因子 2、大量输血伴出血倾向者 3、肝衰竭伴出血者 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出血者 5、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禁忌证
1、对血浆蛋白过敏者禁止输注血浆。 2、DIC未得到控制者大量输注血浆有进一步
是V、VII因子。 (2)用途:主要用语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2、FP (1)特点:与FFP相比该血浆仅缺乏凝血V、VII因子。 (2)用途:常用于扩充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
浆蛋白等。
(二)保存
1、保存温度 FFP于-30度以下速冻保存;FP 于-20度以下保存。
激发血栓形成的危险。 3、重症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或心肾功能不全
者、血容量正常的严重慢性贫血患者禁用或慎 用。
(五)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
同型相输,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 针。 3、注意事项 ①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半黄色的半透明 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入。 ②融化后 的血浆应尽快应用,如未及时应用可放入4℃冰箱内 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红细胞
2、悬浮红细胞(CRCS)制备时抽出原血浆 后加入原血浆一半的悬浮液制成。特点:由于 血浆基本移去,减少了血浆的不良反应;由于 加入了晶体液,黏度降低,输注更流畅。
3、洗涤红细胞(WRBC)制备时去除血浆后 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3-6次制成。特点: 以除掉99%的血浆和8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 板,可减少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 生。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科
主讲人:张洁
目录
临床常见的血液品种 红细胞种类、适应症及输注要求 血小板保存、适应症、禁忌证及输注要求 血浆保存、适应证、禁忌证及输注要求 冷沉淀保存、适应证、禁忌证及输注要求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临床常见的血液品种有:
最快速度输入,已达到止血效果。一般1个治疗量输注速度为3040min. ③ 因故未能输注(患者高热),应常温下放置,每隔10 min左 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浆
(一)品种 血浆有2种: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 1、FFP (1)特点: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全部凝血因子,特别
冷沉淀
(一)品种 制备 将FFP于30度以下水浴中震荡融化成2-4
度经18-24h缓慢融化,于4度以下(最好0度, 即冰块未完全融化时)离心所得的20ml 左右 白色絮状物即为冷沉淀。 (二)保存 1、保存温度 -20度以下保存(-30度以下更 好)。 2、有效期 从采血之日起1年。
或快速滴入。两袋之间必须盐水冲管。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 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症状和体 征。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按免疫学分为免疫反应(发热反 应、过敏反应、免疫性溶血反应等)非免疫反 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空气栓塞、 出血倾向)。按发生时间分为即发反应(24小 时内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反应(24小 时后发生的慢性输血反应)。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开始15min至2h内出现
发热、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个 别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动过 速、头痛等,血压一般无变化,30min至2h后 症状逐渐缓解,7-8h体温恢复正常。受体者体 内HLA抗体效价高时,可在输入血液5min内及 出现上述症状,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在全麻状 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
3、血小板功能异常伴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尿 毒症、严重肝病、某些药物等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时。
4、大出血消耗了大量血小板时。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5、大输血(输血量相当于本身血容量)或大 输液使血小板稀释性减少,当血小板计数< 50*10 9/L时。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下列情 况者应输注:①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 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②脾切除治疗 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1、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出血时。如鼻出血、牙 齦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头痛、 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其他交明显出血。剂量: 2U/10kg体重,一般用量8-16U血小板(或1-2个机采 血小板治疗量),每周2-3次。
2、血小板计数<50*10 9/L伴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 效者。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四)其他不良输血反应
1、细菌污染反应 2、循环超负荷 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4、肺微循环栓塞 5、输血后紫癜 6、血小板输注无效 7、输血后血色素沉着症
(三)禁忌证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3、受血者体内已产生免疫性抗体时 如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输血后紫癜(PTP)、免疫性血小班减少性紫癜(NAITP)等。
4、脓毒败血症、脾亢时 但脾切除时有严重出血者除外。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 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
(二)适应证
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 血病、再障、淋巴瘤、恶性肿瘤大剂量花疗或 放疗后。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
(三)输注要求
(三)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ABO及 Rh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
(HIV USR 肝炎系列)。认真检查全血的外观,认真核对献血者 及患者姓名、性别、血袋条码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品 种和血量。血液从取出到输注不得超过30min,输血器材符合质 量标准,用7号以上头皮针。 3、输注速度 ① 一般成年人为200ml/h 1~3ml(k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