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3)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84a01ee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c.png)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设计理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教材选编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愿望,不断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情感、思维、动作多维度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设计思路如下:1、确立主题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的选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
高中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4411a8b0717fd5360cdcc6.png)
从蒙古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可分为 短调和长调两类: ①短调:音域较窄,节奏较规整,旋律欢快,结构短小,字 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 如《嘎达梅林》 ②长调:音乐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悠扬舒缓,起伏度 大且多用特有的颤音、倚音等唱法,气息宽广,感情深沉, 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 如《牧歌》
酒歌
思考:
1.说说酒歌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酒歌》的音乐风格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 藏族民歌. 歌曲清新、曲调质朴、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补充: 在西藏城乡,有一种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酒歌。这是亲朋 好友欢聚一堂、相互喝酒、敬酒时所唱的歌曲,可以伴随简单的舞蹈动 作,内容包括祈祷、庆贺、喜庆、爱情等。 这首歌又名《年轻的朋友》, 在我国广为流传。
你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吗?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我国56个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 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 自身存在的价值。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 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 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
辽阔的草原
问题: 1.听完这首歌,你知道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吗? 蒙古族民歌. 2.分析这首歌的音乐风格特点(节奏,旋律,速度). 表达了怎样一种情绪? 表现了一位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草 原上的泥沼 一样难以捉摸,因此它的旋律悠扬宽广、 深沉隽永,节奏自由舒展,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 气息。表达了一种婉转、悠扬的情绪。
问题: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跟
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地理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生活、风俗习惯 语言文化、民族性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欣赏
一杯酒 歌唱美丽的家乡
听辨连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7bd5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7.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cab9148d7c1c709a1450a.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几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特点。
2、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节奏、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聆听与模唱少数民族歌曲,感受其音乐情绪,初步懂得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因素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作品的风格。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片段,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问题:1、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民族音乐?2、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列举熟悉的少数民族名称。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
结合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情绪,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一、蒙古族的音乐1、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长调2、介绍蒙古族的舞蹈、马头琴3、讨论与交流: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二、藏族民间音乐藏族民歌—酒歌介绍藏族歌舞的特点。
介绍藏族的乐器。
三、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1、介绍十二木卡姆2、新疆民间乐器3.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4、欣赏《牡丹汗》四.活动与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1、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二)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推荐代表将本组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三)师生归纳、总结1、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
2、①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②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③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五.拓展延伸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歌舞,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历史文化等等,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绚丽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f49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8.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如藏族的锅庄舞、蒙古的长调、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等。
2. 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
3.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表演活动: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考察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少数民族音乐教研课题(3篇)
![少数民族音乐教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682b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c.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 探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3. 提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认知度,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分析(1)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
同时,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面临以下问题:①传承人匮乏:许多民族音乐品种后继无人,濒临失传;②传承方式单一:传统传承方式逐渐被现代传媒所取代,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受到冲击;③传承环境恶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民族音乐文化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研究(1)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发展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使民族音乐文化焕发生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创新发展途径①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新一代传承人;②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传媒手段,拓宽传承渠道;③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融合;④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制定相关政策法规;⑤开展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3.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856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5.png)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特点1.3.2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聆听、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2.2.2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2.2.3 蒙古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2.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3.2.2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3.2.3 藏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4.2.2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4.2.3 维吾尔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4.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
第五章:哈萨克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5.2.1 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5.2.2 哈萨克族音乐的代表作品5.2.3 哈萨克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5.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第六章:回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回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8c33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8.png)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及代表性乐器介绍。
三、教学准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课件、少数民族音乐乐器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提问:“你们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吗?有没有听过或看过相关的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地理分布情况。
强调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3. 学习代表性乐器(30分钟)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以及少数民族的竹笛等。
利用录音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片段,通过观看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外形、发音原理、制作工艺以及在特定场合的演奏方式。
4. 音乐欣赏和体验(40分钟)分组: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例如马头琴、唐卡、竹笛等。
练习: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体验乐器的演奏,体验时间约为2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可以伴奏或鼓掌加油。
音乐欣赏:播放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回顾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性乐器,并鼓励学生在家中收集更多相关音乐,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音乐体验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版权及使用问题。
六、教学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进行研究,并在下节课上做分享。
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七、参考资料:1. 张东宝,《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49e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f.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文化和历
史背景、歌曲结构、乐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2.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3.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结构。
4.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使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利用讲授、讨论、分组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
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准备
学生调研一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民族身份、文化、
历史背景、歌曲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等。
第二步:介绍少数民族音乐基本概念
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民族身份、文化、历史背景、歌曲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等。
第三步:少数民族音乐实践
教师播放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音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活动聆听,探究乐曲编曲、音色及演奏技巧等,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
第四步:讨论分析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歌曲结构、乐器使用等,并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634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9.png)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参考教材: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
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生】欢乐美【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生】......【师】一切皆有可能。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f70a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7.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重要性;识别和区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内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定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特点。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特点;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分析蒙古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和演唱蒙古族音乐作品。
2.2 教学内容蒙古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风格;蒙古族音乐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示范法:播放蒙古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风格;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唱蒙古族音乐作品,增强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藏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分析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和演唱藏族音乐作品。
3.2 教学内容藏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藏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风格;藏族音乐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藏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示范法:播放藏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风格;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唱藏族音乐作品,增强对藏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分析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和演唱维吾尔族音乐作品。
4.2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维吾尔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风格;维吾尔族音乐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45f4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5.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一、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1、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
少数民族音乐指的是来自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音乐特点、音乐文化、及音乐传统。
这些音乐包含有多元文化的精髓,拥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时代性、历史性及宗教性。
2、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
社会歌曲,指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歌曲,这类歌曲普遍带有励志的和平主义色彩,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
宗教歌曲,指一些少数民族相信的宗教歌曲,有些少数民族的宗教歌曲会配合其中一种舞蹈形式,使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更加深刻。
节日歌曲,指当一些少数民族过节时会唱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赞美歌曲,指歌颂前辈、英雄烈士、村落和其他歌颂的歌曲,有些赞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儿童歌曲,指各种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娱乐歌曲,有的儿歌着重表现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有的歌曲让小朋友更加了解贯穿少数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2ec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1.png)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 少数民族乐器的介绍和使用4. 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背景和文化内涵5.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风格。
2. 示范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少数民族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3. 少数民族乐器实物或模型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4.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5. 讨论: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和研究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地区,亲身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与民俗的紧密联系。
3. 交流互动:邀请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家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促进学生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演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和理解程度。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1d22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6.png)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在高中音乐教育中,了解和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况、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指中国56个少数民族所创造并享用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器乐、舞曲等多种形式。
这些音乐在表达思想情感、反映民族风情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点1.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的曲调、节奏和音色,反映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
2.自然性:少数民族音乐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曲调和节奏都来自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和吸收。
3.民族气息:少数民族音乐鲜明地展示了各民族的历史、风俗和民情民意。
4.口传心授: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并没有书面记录,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
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1.《赛马》(蒙古族):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上奔驰的赛马场面,旋律激昂有力,充满爆发力。
2.《手拉手舞》(哈尼族):这是哈尼族的传统舞曲,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精神,节奏欢快有力。
3.《南乐》(侗族):这是侗族民歌,以丰收为主题,歌颂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喜悦,节奏欢快而飘逸。
4.《望庐山瀑布》(壮族):这是壮族古乐章的名曲之一,通过演奏器乐再现了庐山瀑布水势喧天的景象,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五、音乐教学实施方案1.了解音乐背景知识: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况、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初步认识。
2.欣赏音乐作品: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3.学习演奏技巧: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器乐曲目,引导学生学习演奏技巧,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4.合作创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新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新](https://img.taocdn.com/s3/m/8ede00190b4e767f5acfcea7.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一、课型:常规课二、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三、课时:第一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分辨出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资料能了解一到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3、情感目标:学生参与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进一步激发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归纳体现民族风格的特点,能够分辨音乐作品民族;2、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七、教具多媒体、CD机八、教学过程1、通过“旅游大巴”情境导入师: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55个少数民族,那么,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一起坐上旅游大巴去寻觅和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讨论民族风俗,鉴赏其音乐作品师: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牛羊成群的内蒙古草原上,在这儿居住的是哪个民族呢?生:、、、、、、师:那大家对蒙古族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播放幻灯片)师: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什么呢?生:、、、、、、、(出示幻灯片)师:对蒙古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接下来一起聆听一首蒙古的长调音乐《辽阔的草原》。
(播放《辽阔的草原》)师:请大家想一想蒙古族有短调音乐吗?生:、、、、、师:播放短调音乐《黑缎子坎肩》(出示幻灯片:长、短调音乐的特点,请学生起来读)师:刚才我们对蒙古族的音乐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探讨,接下来请大家继续坐上旅游大巴向下一站进军。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出示图片)师:相信大家早已知晓,我们来到的是、、、、、、?生:、、、、、、师: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首藏族民歌《酒歌》(播放酒歌并回答问题)生:、、、、、、师:总结《酒歌》的特点并播放藏族歌舞视频。
师:刚才我们对藏族的音乐以及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游戏规则如下(出示图片)3、小结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各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1)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2)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3)、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九、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6cc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代表性乐器和音乐作品;欣赏和分析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学习基本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和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民族音乐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谱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歌谱、乐器(如葫芦丝、马头琴、手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2)学习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分析各民族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和音乐元素。
3. 实践环节:(1)教唱彝族歌曲《小河淌水》,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2)分组进行民族乐器演奏练习,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3)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特点;(2)练习演奏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乐器;(3)分组讨论: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分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2. 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乐器:葫芦丝、马头琴、手鼓等代表作品:《小河淌水》、《青藏高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2)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特点;(3)谈谈你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感受。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4ef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f.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课型:欣赏课二、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三、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六、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七、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2636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2.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鉴赏》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联系;欣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藏族音乐《青藏高原》,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发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3. 案例分析:以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民族的音乐为例,分析其音乐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4.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分析藏族音乐作品《天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
6. 随堂练习:播放苗族音乐《苗岭飞歌》,让学生现场分析其音乐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2. 内容:(1)少数民族音乐特点(2)各民族代表性作品(3)民族音乐与民俗文化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喜欢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阐述其音乐特点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2. 答案示例:以蒙古族音乐《天堂》为例,分析其悠扬、辽阔的音乐特点,以及与草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341e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a.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艺术。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分类1.3.2 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1.3.3 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课程背景蒙古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其高亢、激昂、粗犷的风格闻名于世。
本章将重点介绍蒙古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能欣赏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2.3 教学内容2.3.1 蒙古族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3.3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三章:藏族音乐3.1 课程背景藏族音乐以其神秘的宗教色彩、独特的音阶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著称。
本章将带领学生走进藏族音乐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藏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藏族音乐的特点,并能欣赏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3.3 教学内容3.3.1 藏族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3.3.2 藏族音乐的特点3.3.3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课程背景维吾尔族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和独特的乐器而闻名。
本章将重点介绍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代表作品和音乐家。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并能欣赏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4.3 教学内容4.3.1 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4.3.3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第五章:壮族音乐5.1 课程背景壮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著称。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f29ec2a8114431b80dd8d3.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备课人:薛娟
2016年10月20日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增加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2、掌握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及朝鲜族的音乐特点。
3、能分辨本课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并从作品背后了解民族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欣赏能够产生对作品特征的把握。
2、探讨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速度等要素与音乐作品风格的关系。
3、通过聆听、演唱切身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2、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掌握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
四、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