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97bbd86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6.png)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从传统
的无线广播和有限的电视媒介,逐渐转变为现代化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系统,拥有广泛的频
率资源和优秀的技术人才,成为了全球装备最先进、收视率最高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
首先,广播电视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前,中国广播电视设备落后,频率资
源稀缺。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同时加强本国技术研究和发展。
目前,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已经大幅提升,成为了
全球广播电视产业的佼佼者。
其次,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优秀
的电视节目,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电视文化。
同时,中国也开始制作一些高质量的电视
节目,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例如《舞动奇迹》、《中国好声音》等都成为了
国内外的热门节目。
此外,广播电视的可观性和普及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前,中国广播电视
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覆盖范围较窄。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通过网络、卫星等多种手段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扩大了,同时还推出了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节目,让广播电视更加贴近民生,促进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发展变化。
从技术到内容,从受众到普及率,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在提升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
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研究
![英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58fea002d276a200292e89.png)
英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研究摘要:英国是世界无线电事业的发源地,对世界的广播电视事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英国的广播电视向来以其公共服务传统和高质量的节目闻名于世,在当今英国仍然是世界上的传媒强国,其在媒介方面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也被众多西方国家效仿。
提到这,则不得不说英国广播电视的双轨制,这种公营和民营并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开创了广播电视的新模式。
研究英国广播电视的双轨制,有助于我们去了解英国乃至世界的广电事业的发展并以此为我们自己广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第一章:英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的发展变迁所谓双轨制,顾名思义,就是公营媒体和私营媒体双轨并行,同时存在。
公营的是以英国广播公司(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为代表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而私营的是以独立广播局(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thority,IBA)所管辖的一系列商业广播电视频道为代表的广播电视媒体。
双轨制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
随着收音机的诞生,无线电生产商们意识到无线广播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1922年,英国邮政总局收到了将近100份来自无线电制造商的有关于要求开办电台的申请。
为了使这方面需要得到控制,解决广播频率少于要求开办电台申请者多之间的矛盾,邮政大臣说服了互相竞争的制造商们,由他们共同投资一家规模不大的电台:英国广播公司(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BBC),约翰.瑞思被任命为总经理,至此,英国历史上第一家电台诞生了。
最初的BBC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成立的,然而在刚成立的时间里,它却深深的被烙上了约翰.瑞思个人的印记。
瑞思希望英国广播公司不要将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更不能为了利益违背道德,公司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并坚持BBC 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
这种理念对于BBC以后形成的公共服务的特点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234a7c214791711cc7917ff.png)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发表时间:2011-09-28T14:56:42.22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张会会[导读] 改革开发后,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走向了繁荣和发展。
张会会(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广播电视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播电视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b3cab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3.png)
广播电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放松的重要渠道。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开展广播电视可行性研究,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广播电视现状分析1. 国内广播电视现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庞大发达,占据着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广播电视主要以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和广播电台为主,节目多样丰富。
但是,传统广播电视面临互联网的冲击,受众的选择趋向多元化,电视台播放率在逐年下降。
2. 国外广播电视现状: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市场相对成熟,媒体集中度高,广告效应显著。
但是,受众从传统电视向互联网视频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电视台受到竞争压力。
三、广播电视可行性研究内容1. 受众调查:通过调查受众对传统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频的使用习惯和偏好,分析受众观看电视的时间、频率和内容偏好。
2. 广告市场调研:调研广告主对传统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频的投放意愿和预算,分析广告主选择广告渠道的考虑因素和效果评估。
3. 新媒体趋势分析: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影响,探讨广播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和创新机会。
4. 节目内容研究:研究传统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频的节目内容特点和观众喜好,探讨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和内容创新。
5. 资源整合与创新: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源整合情况进行调研,探讨资源共享和创新合作的可能性,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四、广播电视可行性研究结论1. 传统广播电视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受众基数大,传播效果显著。
但需要创新节目内容,拓展优质节目资源,提高节目质量。
2. 互联网视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构成威胁,传统电视台需加强与互联网视频的合作,拓展多平台传播渠道。
3. 广告市场在传统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频之间存在转移,广告主需根据目标受众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广告渠道。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及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及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363df73783c4bb4cf7ecd19d.png)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
事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自由地出入市场,不能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企业管理意味着经济上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这种模糊的体制长期影响制约了广播电视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新的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与体制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的体制都是由其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的国体就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因此,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这也同时决定了宣传和引导舆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
经济上由政府全额拨款,以政治宣传为中心任务,发展规模、办台宗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决定。
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完全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片面强调广播电视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属性,忽视了广播电视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品属性。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
具体体现: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
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
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应转变其管理广播电视的职能和角色。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900c12c6294dd88d1d26b9f.png)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抗战期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斗争节节失败,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由于日寇逼近南京,1937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台停止播音,被迫迁往重庆。
1938年3月恢复了播音。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
欧美广播电视科技技术和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的影响
![欧美广播电视科技技术和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4ef855477232f60ddcca18e.png)
欧美广播电视科技技术和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的影响新闻传播系编导郑丹华要研究欧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和对中国广播电视的影响,必须要对中国特色做出深入的分析。
下面我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入手,对欧美广播电视科技技术和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解读。
一、政治环境:党和政府的管理,法律法规和媒介政策。
电视业具有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这是所有国家都存在的一般规律,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从政治功能的变迁的现实表现看,闲的更为突出和明显。
构成了中国电视产业最重要的特征。
各国电视媒体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西方国家虽然标榜新闻自由,但是政府和各种利益集团还是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电视媒体的价值取向,使其功能能够最好的进行干预的方法包括才去国有化政策、行政法规管理,经济体制利益引导等等,各种方法的目的均在于使用电视媒介能后反应统治集团的意志,帮助统治集团题干行政能力。
我国的嗲是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其政治功能首先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媒体通过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主义猪旋律,抑制社会分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通过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宣传中央精神,反应人民心声,时刻把电视媒体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绝不能为了谋取个人或者小团体的经济利益去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杜绝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现象。
二、从政治变迁看中国的电视业的政治属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这种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中国制造而形成的。
而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还远远不能够与经济影响力相比。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文化软实力在增和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要有效的抵御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尽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并且通过文化的国际传播,进一步提升王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国内外知名电视台基本情况
![国内外知名电视台基本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51b02cd6b14e852458fb5761.png)
国内外电视台基本情况1.电视台发展概况1.1.电视媒体的优势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媒体具有以下优势:信息传播及时传播画面直观易懂,形象生动。
传播覆盖面广,受众不受文化层次限制。
互动性强,观众可参与到节目中来。
1.2.广播电视的体制模式商业广播电视:私人所有,本身是一种企业实体,以盈利为目标,受政府控制相对宽松,由相关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主要功能为公众提供信息消费和文化娱乐的商品;收入来源主要有:广告收入、节目出售收入、客户挂牌节目、有线广播的收视费等;美国ABC,NBC,CBS,FOX,日本NTV,TBS,香港TVB,ATV。
公营广播电视:国家所有,但对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由独立机构代管,为文化公共事业,以服务公众利益为最高目标,体现公众言论自由的民主权利;收入来源主要有执照费、国家财政拨款、少量广告收入;英国BBC,日本NHK。
国营广播电视:国家垄断经营,代表官方立场,作为执政党的宣传工具,负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受众等责任,接受政府相关机构管理;经费主要有财政拨款和广告收益;我国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依照这一模式。
我国在总体上形成了四纵三横的媒介格局,横向是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纵向是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媒体网络,同时在各类各级媒体系统内部已开始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在中国,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到目前为止,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
1.3.电视节目分类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据应用范围最广的媒介市场研究机构。
该公司在进行电视节目市场分析和评估的时候,把我国的电视节目分成了15总类,83分类。
节目总类:15类新闻/时事类、专题类、综艺类、体育类、教学类、外语类、少儿节目类、音乐类、戏剧类、电视剧类、电影类、财经类、生活服务类、法制类、其它类。
节目分类:83类综合新闻、纪实报道、新闻/时事其它、专题片类、科普类、竞赛、谈话类、军事类、农业、专题其它、综艺晚会类、单项艺术类、互动/现场娱乐节目、综艺娱乐报道、综艺其他、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台球、棋牌类、拳击、赛车、体育专题类节目、赛事特别报道、体育教学、体育新闻、体育其它、课堂讲座、教学其它、外语新闻、外语教学、外语其他、动画类、儿童专题节目、少儿演出类、少儿其它、演唱会、音乐会、音乐其它、地方戏、舞台剧、戏曲晚会、戏曲专题节目、戏剧其它、内地电视剧、港澳台电视剧、亚洲国家电视剧、其它国家电视剧、电视剧其它、内地电影、港澳台电影、亚洲国家电影、其它国家电影、电影其它、财经类专题、实时股市行情、财经新闻、其它、电视导购/广告杂志、美容/服饰、家居/房产、旅游、饮食、汽车、健康类、天气预报、生活服务其它、再见类、电视讲话、欣赏类、电视开奖、电视台包装、导视、其它、法治新闻、法治专题、法治其它。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六)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六)](https://img.taocdn.com/s3/m/a30d721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c.png)
世界⼴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政治分野:各国⼴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虽然各国社会发展⽔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经济发展、满⾜本国⼈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差异。
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播电视机构本⾝⽽⾔,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指全国⼴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法律和⾏政管理的⽅式。
⽬前主要⼏种体制类型: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
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公共⼴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
⽐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的教化功能。
商业⼴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
谋求商业利润。
管理:对⼴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政化的。
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节 美国⼴播电视业美国和世界⼴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2⽇正式播⾳。
全国⼴播公司命名为红⾊⼴播和蓝⾊⼴播。
哥伦⽐亚⼴播公司:16家电台联合组成。
三⾜⿍⽴的局⾯: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播事业成长的黄⾦时代。
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化、⼩型化,数量继续增长。
商业电台⼀直是美国⼴播业的主体。
美国⼴播电视长期实⾏私有私营体制,通过《联邦通信法》。
⽬前美国的全国性商业⼴播电视: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福克斯⼴播公司。
它们都有直属台(直接经营);附属台(签订合同)。
全国⼴播公司(NBC):1926年建⽴,⼀直在⼴播电视⽅⾯居于地位。
日本广电事业史
![日本广电事业史](https://img.taocdn.com/s3/m/ad0513cece2f0066f5332218.png)
(二)日本广电视网NNN
晚间新闻—11PM是软派新闻的代表 体育节目较强---职业棒球巨人队属读卖集团
90年代以来获年度“三冠王”--1994
黄金时段、主要时间段、全天时间段收视率最高 对外部优秀人才采取中途采用制
、加强节目编排
最大股东—读卖新闻社
26
(三)富士电视台--CX
4
日本广播电台的英雄神话:
“空战结束后,日本的飞机以三、四架小编队飞回机场。一
个大尉在最先回来的一批之中。他从自己的飞机下来后,站 在地上,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天空。当他的部下返回时,他 一架一架的数着,脸色有些苍白,但却十分镇定。看到最后 一架飞机返回,他写了报告,向司令部走去。到了司令部, 向司令官作了汇报。然而,刚汇报完,他就倒在地上。在场 的军官们急忙跑上去帮忙,但他已经断气。经过检查,发现 躯体已经冰凉,他的胸口上有致命的弹伤。一个刚断气的人 身体不可能是冰凉的。而大尉的身体却凉得像冰块一样。大 尉肯定是早就死了,是他的精神支持他作了这次汇报。可以 肯定,是已逝的大尉的强烈责任感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摘自《菊与刀》
22
游戏/益智节目
智力型、益智+体力型、体力竞技型 代表TBS的《关口宏的东京友好公园》
旅行娱乐节目
电波少年、雷波少年
男女交往节目
深夜,TBS的恋爱旅行社、富士的同行、东京 的爱的圆弧
喜剧/闹剧/体验节目
SMAP× SMAP—富士黄金时段小喜剧集 最受欢迎的是其中的烹饪节目 当红明星作招牌
15
①客观公正
(2) NHK值得信赖的原因
采访尽可能不含主观成分的客观报道原
则—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 努力保持客观的态度—对名人等娱乐圈新 闻报道不像商业台那样抢新闻 及时报道灾难、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2016388b01f69e3142329409.png)
四、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电气专家弗 兰克·康拉德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 正式播音,呼号KDKA,发射功率100瓦。 这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 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 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五、广播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国际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跨越国界的优势、 以国外听众为传播对象、使用国际通用语 和受众国语言进行国际性传播的广播,所 以也被称作对外广播。
三、广播新闻:从报纸的有声版到自己走路
报纸时代的广播新闻 广播的黄金时代 电视时代的广播新闻
第四节 世界电视技术的发展
电视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从黑白到 彩色、从地下到天上无不与电视技术息息 相关。本节着重介绍电视的发明与电视采 录技术、传送技术的发展。
无线广播的发明专利属于世界,因为许多 国家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参与了无线电的发 明并创办过实验性广播电台。正式广播电 台在美国的诞生加快了其他国家广播事业 建设的步伐。
第三节 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广播传播技术的发展
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 收音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 数字音频广播
二、国际广播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一、贝尔电话的启发 二、空中传音试验 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登和李·德福雷斯特
这两位独立实验者首先成功地利用无线电 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
三、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
首先提出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人是美 国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收发报员戴维·萨尔 诺夫。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促进了广播的 普及。
一、电视的发明:几个发明机械电视系统 法恩斯沃斯:奠定电子电视的基础 杜蒙:让电视机进入家庭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
美国和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提供的
![美国和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提供的](https://img.taocdn.com/s3/m/282510e90242a8956bece41c.png)
美国和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 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公众委托模式
经营模式改革
电视频道专门化
美国广播电视 “公众委托模式”
至20世纪50年代,西方传播学界尤其是美国存在一 种相当流行的对大众传媒体制两极划分的看法,其以 美国商业传播体制为自由民主一极,而以英国为代表 的公共传播体制为集权一极,鼓吹商业广播电视才有 利于国家进步。事实上,美国虽然是商业电视主导, 但商业集团并不能完全支配广播电视,政府和社会对 之有相当大的约束力。在国内,甚至有学者简单地将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归结为私有制,这更是一种误读, 因为其混淆了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使用权与所有权。 事实上,美国广播电视采取的是公众委托模式(即规 定频谱资源为公共资源,政府委托广播机构以公共利 益为准绳代理使用无线电频道资源)广播电视运营者 是公共受托人,政府对广播机构实行直接的内容规制 和间接的结构规制。
此后的近80年,美国广播电 视业内出现的一次次论争、 一轮轮博弈,实际上都源自 该体制之下广播电视所有权、 转让权与使用权、收益权的 分离——所有权的公有决定 了广播电视机构的运营必须 以公共利益为准绳,不得将 其他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 而商业机构对自身利益的追 逐使得商业利益逐步膨胀并 背离公共利益。 如前所述,公共利益和商 业利益之间不可能出现自发 的过渡,存在更多的是冲突 与博弈,因此,在该体制之 下,当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 这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需要同 一主体来实现时,唯有有效 的政府规制才能平衡二者之 博弈,确保“公共利益至 上”。美国广播电视业“公 众委托模式”的要素与实质 如图2。
对于美国广播电视体制“公众委托模式” 的反思与启示
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https://img.taocdn.com/s3/m/9fc880d180eb6294dd886cd8.png)
(三)交换通讯社
1872年建立,总部在伦敦 性质:私人通讯社 业务内容:国内外消息、国会消息、股票 行情、商业消息、体育消息后转为专门提 供金融商业和体育消息。 特殊地位:惟一有权从伦敦证券交易所直 接向外发报的通讯社
三、广 播 电 视 事 业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独家垄断时期 (二)“双头垄断”时期 (三)竞争时期
(1)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2)洛克
(1)人的自然权利有四:生命、自由、财 产和惩罚权。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2)任何人都有任意使用各种词汇表达自 己思想的权利,且不可侵犯。 (3)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观点盲从于 他人,理性是惟一的向导。在不同的见解 中保持和平、履行人类的职责和培养友谊, 对所有人有益。
(1)北岩
原名艾尔费雷德·理查士·威廉·哈姆 斯沃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创始人, “舰队街拿破仑”。 主张:新闻写作要简练易懂,并应用地图、 照片注解报道新闻。制定了解释、简洁、 清晰的新闻原则。认为掀起社会和政治上 的运动是报纸的天职。 报业实践:购买并改革《新闻晚报》、创 办《每日邮报》、接办《泰晤士报》
(2) 《每日邮报》
1896,北岩,伦敦。第七版“每日杂志” 开英国报纸副刊的先河。 处理新闻的中心政策:精编、易读 成功原因:读者定位;新闻原则;有新型 记者和编辑;管理 地位:标志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
(3)报团
北岩报团: 最早的报团 比维布鲁克(“英国赫斯特”)报团 罗瑟米尔报团
2、两次大战之间的报业
3、第一国际时期报刊
《蜂房报》、《矿工和工人辩护士报》 (《工人辩护士报》)、《共和国报》
20世纪前期的报业 (五)20世纪前期的报业
1、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出现 2、两次大战之间的报业 3、二战中的新闻宣传
广播收听率调查的发展概况
![广播收听率调查的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264ce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3.png)
广播收听率调查的发展概况广播收听率调查的发展概况一、收听率调查的起源及发展沿革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电台在美国建立,当时由于报纸的排斥与挤压,广播在长达9年的时间后才真正焕发光芒。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大多数传播媒介都受到冲击,然而却为广播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广播通过娱乐功能给四处飘泊的人们带来了乐趣,并通过对“二战”中战事新闻的及时报道(新闻功能),树立其在媒介中的领袖地位。
然而自从60年代电视占据了媒介中心地位后,广播电台步入了低谷,不得不进行全新的调整,并在与电视的竞争中走上“窄播”道路。
近四十多年来,广播与电视、报纸等媒体一起,在受众、广告市场等方面你争我夺、短兵相接,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得到发展。
收听率调查源于概率统计学科的日臻成熟与广播业的发展需求。
统计学的创立及日臻成熟是大规模收听率调查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为只有运用概率抽样,收听率调查才能以较少的样本较准确地推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听众的收听行为;才能由最初简单、粗糙、不规范走向信息量丰富、调查程序精致、操作过程规范的阶段。
随着广播行业的发展,广播电台迫切需要了解哪些人在收听广播、收听哪些频率、什么节目,以便及时调整节目编排,最大程度地吸引听众,提高收听率,这就需要对听众的收听行为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调查分析。
美国是世界收听率调查的发源地,自AC尼尔森公司的创始人亚瑟?C?尼尔森首次于1923年在美国建立了第一家市场调查公司,并于193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试验采用一种被称为“收听测量仪”的机械测量装置来进行广播收听率调查以来,收听率调查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引自王锡苓《视听率调查之七十年历史纵横》]。
收听率调查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这个行业带来一次深刻的革命,根据调查技术的发展,收听率调查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面访问和电话访问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广播的普及与发展,电台与广告公司亟待了解听众的收听行为,收听率调查出现第一次高峰。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运营体制名词解释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运营体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f5c3a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e.png)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运营体制名词解释一、概念解析1.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指通过电波传播声音和图像信息的传媒形式,广播电视行业包括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等。
2. 运营体制:运营体制是指一个行业内运营管理和组织运作结构的体制。
3.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运营体制:指广播电视行业内常见的三种主要运营管理体制,包括公共广播电视、商业广播电视和公共与商业混合广播电视。
二、公共广播电视1. 公共广播电视的特点:公共广播电视依托政府或政府支持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它通常被赋予推广公共价值观、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保护文化遗产等使命。
公共广播电视瓶道大多数为非盈利性质,由政府拨款或征收电视费来维持运营。
2. 公共广播电视的代表性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公共广播电视的代表性机构包括英国的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澳大利亚的ABC(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等。
这些机构在各自国家的广播电视行业中拥有重要地位,其节目内容涵盖新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商业广播电视1. 商业广播电视的特点:商业广播电视的运营模式主要依靠市场化运作,其节目内容主要以吸引广告商和观众为目的,以盈利为导向。
商业广播电视台通常通过广告投放、赞助、收费服务等方式获取收入,其节目内容更加趋向于娱乐和流行文化,以吸引大众观众。
2. 商业广播电视的代表性机构:全球范围内,商业广播电视的代表性机构有美国的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我国的湖南卫视等。
这些机构通过市场竞争,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引广告商和观众,从而获得商业成功。
四、公共与商业混合广播电视1. 公共与商业混合广播电视的特点:公共与商业混合广播电视是指同时具有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特点的运营体制。
这种运营体制下的广播电视节目既要满足公共价值观的传播,又要具备商业效益的考量,节目内容通常呈现公共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3ff75c7240c844769eaeeaa.png)
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摘要: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悠久长远,并且正在持续不断发展中。
关键词:英国广播电视发展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国家之一,而且广播电视发展得既早又快。
一.英国广播电视的历史1. 总述英国广播电视的历史英国是世界无线电事业的发源地。
自从1897年马可尼在英国创办无线电公司以后,无线电通信在军事和航海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1920年起,马可尼公司又积极进行无线电广播的实验。
1922年12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揭开了英国广播事业的历史。
英国于1926年就开始电视研究和实验。
1929年起,英国广播公司和科学家贝尔德合作,多次进行过实验性电视播送。
1936年BBC建立了电视台,11月在全世界率先定时播放电视节目,每周播放13小时,扫描行数已达240行。
1937年进行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用405行的扫描技术,播映了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
1939年,电视播映时间增至每周24小时,当时全国约有电视机2万架。
2.三个阶段英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独家垄断阶段,分营垄断阶段,竞争发展阶段。
BBC正是处于独家垄断阶段。
在1927年此后的三十年间,英国广播电视一直是公营的BBC的独家天下。
BBC曾是一家民营公司,但英国议会鉴于广播事业的重大影响,决定采用公共企业的形式来经营,使之既不为私人所占有,又不为政府所控制。
所以根据议会决定,1927年元旦英王颁发了“皇家特许证书”,将已建的民营公司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并授予了它在全国经营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英国政府通过两项条约完全控制着BBC公司的行政和财政大权。
一项是“皇家约章”,另一项是该公司与内政大臣之间达成的营业“执照协定”。
BBC改为公营后,积极在国内各地建立地方台,很快形成了完备的国内广播网,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争的临近,陆续增加语种,扩展播送范围。
俄罗斯RT电视台的发展及启示
![俄罗斯RT电视台的发展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181870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1.png)
2020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俄罗斯RT 电视台是俄罗斯唯一一家用外语播出节目的电视台。
它成立于2005年,使用英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播出,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报道俄罗斯和全球新闻。
它的受众是生活在俄罗斯的外国人以及对俄罗斯感兴趣的外国人。
十五年来,RT 电视台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语言电视新闻网,与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全球电视巨头展开了竞争。
一、RT 电视台成立的背景自苏联解体以来,进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掌握着世界话语权时代,俄罗斯的声音往往都淹没在西方的指责之中。
因此,2005年,总统普京亲自下令成立一个与西方对抗的平台,这就是今天的RT 电视台的来由。
对于RT 电视台的宗旨,该电视台总编西蒙尼扬曾表示,当今世界缺乏对外传播渠道,就像没有国防部一样,90%俄罗斯人的看法在西方仅得到10%的报道,而10%人的看法却得到90%的报道。
因此,RT 的目标就是反映俄罗斯的真实面貌,向世界呈现一个“没有偏见的俄罗斯国家形象”,并发表俄罗斯对世界的看法,用俄罗斯的观点报道全球新闻。
二、RT 电视台的发展2005年俄罗斯政府拨款3000美元在俄新社视频频道的基础上成立“Russia Today ”电视台,后来改为RT 电视台。
当年6月6日宣布正式成立,9月14日开始试播,12月10日开始正式运行。
据RT 电视台总编西蒙尼扬介绍,前几年的预算一半左右用于信号传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RT 的预算也在逐渐增加。
据俄罗斯《政治》杂志的报道,2011年至2013年的预算为2亿美元,2015年约为2.36亿美元,2016年约为2.6亿美元,2017年约为3亿美元,2018年约为3.1亿美元。
(分别来源于《观点报》和RT 电视台官网,以及wikiznanie.ru 网站,由于卢布汇率不稳,数据不太稳定,但增长趋势明显)。
俄罗斯政府的巨额投入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第三节 英国的广播电视业
![第三节 英国的广播电视业](https://img.taocdn.com/s3/m/dcbcadeee009581b6ad9eb05.png)
第三节英国的广播电视业一、发展历史英国是世界无线电事业的发源地。
1897年马可尼在英国创办了无线电公司,积极推广无线电技术。
无线电技术先是在军事、航海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1922年马可尼公司又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揭开了英国广播事业的历史。
无线电企业成立BBC的目的是推销收音机。
1923年,英国广播公司增加了新闻节目。
1、英国广播公司独家垄断时期。
(1927—1973)几年之后,英国议会鉴于广播事业的重大影响,决定采用公共企业的形式来经营,使之既不为私人所有,又不为政府所控制。
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特许证书”,将英国广播公司由民营改组为公营,授予它在全国经营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此后50年,BBC一直垄断经营着英国的广播电视台。
BBC改成公营后,积极在国内各地建立地方台,因而很快就组建了完备的国内广播网,居民拥有收音机并领取使用执照的数字也逐年增加(到1937年已有830万台)。
1932年,BBC还开办了对外广播;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陆续增加了语种,扩展了播送范围。
1926年,英国开始电视研究与实验,1936年BBC建立了电视台,11月在全世界率先定时播出电视节目(每周播出13小时);1937年进行了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播映了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引起了轰动。
“二战”期间,英国实行了战时体制,BBC改归政府宣传部领导。
这一时期,英国国内外广播坚持进行,但电视播映中断。
战后,BBC恢复原有机制,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1955年开始有了调频广播,1967年兴起了地方电台;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行电视发展计划,在各主要城市建立电视发射台。
到1957年底,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电视网,也覆盖了全国90%的人口。
2、由“独家垄断”发展到“双头垄断”。
战后,英国各界对广播电视的独家垄断问题发生了争论。
在争论中,反对垄断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答题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d5a2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0.png)
工业革命对报业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是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大增,2、是教育普及形成了新的读者群,3、是邮电印刷交通的进步为报纸提供了便利条件,4、是广告数量增加提供了财源,5、是症治变革也改善了办报环境。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报业有了新发展。
简述《泰晤士报》发展和特色?1785年创办于伦敦,19世纪是黄金时代,目前仍然在出版,是世界著名报纸之一。
1908年北岩勋爵取得所有权,1922年归阿斯特家族,1966年归铴姆森,1981年转给默多克。
在报道上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实,重视言论。
有档案纪录报之称。
杰弗逊贡献是什么?杰弗逊1775年起草《独立宣言》,1789年它为首的民主力量经过斗争国会制定宪法修正案,弟一条就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
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指出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鉴督方面的作用。
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上述观点在新闻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普利策的办报特点是什么?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辅以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吸引读者。
2、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扩大影响。
3、重视社论,以支持新闻报道。
4、篇幅多,报价低。
5、广泛运用新闻图片。
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有哪些?1、报刊的宣传作用: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2、报刊的党性原则:报纸应当成为党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鉴督,应该为劳动人民、为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3、关于新闻自由: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只是让富人享有出版自由,全体公民也应当享有出版自由。
4、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把报刊主要报道症治新闻,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5、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鉴督:让工人都向报纸写稿或写信,反映生活意见和建议。
开展批评是报刊的重要任务。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促使小规模的新闻活动发展到大规模的新闻事业。
2、社会需要为两个方面: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社会分工发展,各地连成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自从收音机和电机机发明以后,广播电视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数量增长迅速,一些大的跨国集团公司通过“交并、联合、重组”、“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经营”、“传统媒体与网络的结盟”、“数字化、网络化”等方式,扩大服务领域,掌控资源,提供更多适合公众的广播电视节目,在满足公众精神需求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全球大的媒体集团,如美国时代华纳、新闻集团、维亚康姆以及日本、英国的媒体“跨国”巨头,越来越支配着广播电视业的节目制作市场。
在这些“跨国”巨头的引导下,全球50家媒体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传媒产业市场。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界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大公司垄断;美国还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
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广播电视打破了国界界限,成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服务的多频道化、跨国传播化趋势对节目内容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需求。
与此相适应,在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趋势的带动下,一些国家在新资源、新市场、新服务的开上也显示出雄厚的实力。
近年来,世界传媒业变革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使用户能以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
新闻集团、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等传媒集团占据着巨大的世界市场份额。
新闻集团:主营业务有电影娱乐、电视、有线网络节目、卫星直播电视、杂志、报纸、出版等,主要业务区域为美国、欧洲大陆、英国、澳大利亚、亚洲等地区。
截至2005年,该集团总资产为550亿美元,年收入约240亿美元,其中40%来找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
从业务来看,新闻集团旗下的电影、有线网络节目、报纸、出版、杂志等业务在2005年均有创收记录,这显著地提高了新闻集团的总体实力。
维亚康姆:旗下的产业涉及电影、电视、广播、出版等诸多领域,拥有众多传媒品牌。
2005年维亚康姆的收入和运营利润分别达240亿美元和54亿美元。
时代华纳:旗下企业包括时代公司(办有《时代周刊》、《财富》、《人物》杂志等)、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广播网、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特纳广播公司(办有CNN)、家庭影院频道、美国在线等。
其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有线电视、影视娱乐和出版业。
迪斯尼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包括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影音娱乐、公园和迪斯尼乐园、消费品等。
其多元化的业务覆盖美国、加拿大、欧洲、拉美以及亚太等地区。
今年来,迪斯尼在全球的业务发展稳中有长,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放则为迪斯尼集团拓展亚太特别是中国市场搭建了平台。
贝塔斯曼:主营业务包括书籍出版、音乐、杂志、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
目前,贝塔斯曼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商。
欧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杂志出版商,全球最大的音乐产品零售商。
贝塔斯曼集团通过参股从一些电视频道获得收益,如德国的卢森堡广播电视台等。
同时,该集团还独立运营广播电台,尽在欧洲就拥有2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