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婚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俗

婚礼习俗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中国地域广博,历史悠久,因此,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俗习惯都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婚礼作为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庆典”,在演变中也往往被寄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观念思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民俗范畴。笔者的家乡(老家)位于山东省寿光市东北部的农村地区,由于与广饶东营一带相邻,风土民俗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合了邻近地区的一些特色,因此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结婚习俗在当地来说相对寿光其他地区更加规范和严格,讲究颇多,耳闻之余,我有幸在假期亲身体验了一场婚礼,也感叹于家乡人民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在此谨将我所见过的婚礼整理成文,略作解说。

(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极为复杂的,与传统的纳采,问名,纳吉,纳言,请期,亲迎之说多少还是有所一致的,结婚前夕的最后一道工序“请期”,由男方负责找“阴阳先生”选取黄道吉日将婚礼日期敲定,由男方家的大伯或是叔辈将婚期送至女方家中,称为“送婚程”,此行不能空手,往往要为女方带两身衣服,外加随意的点心礼品,若女方同意送来的婚期,要给男方回礼,按照当地习俗一般要为男方备好一条裤子,一双袜子,一件内衬衣,一条内衬裤。

(二)严格来说,婚礼是开始于所选吉日的前一晚,这一晚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中将女家配送的嫁妆和被褥(多多益善)一起拉回男方家里,当晚要由公婆和家中所有的儿女齐动手,将被褥全部铺在新床上,在褥子下洒满花生、栗子、大枣以及芝麻梗,抱来男方家的侄子要在床上来回翻滚数下,意谓两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夫妻恩爱,芝麻开花节节高,早生贵子,最好要生一男一女,也叫“花生”。当帮忙的客人散去之后,新床是不能就此空下的,要由男方的哥哥(“大伯bēi 哥”)睡在新床直到天亮,称为“压床”,此举按照当地的说法是有“阴阳”的,虽不可考,多认为是为了图吉利,避阴邪。

(三)迎娶新娘非常讲究“时神”,不能在随意的时间贸然前往,“时神”是根据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来定一个相配的时辰,卯时、辰时、巳时居多,新郎要严守这一时间规定。时神之前新郎就该来带岳父家门前了,但此时女方却是大门紧闭,门内有未来的“小姨子”“小舅子”把关,新郎要面对“喊门”的第一关,必须要对门内的“把关者”们尽其所能说些拉拢、甜蜜的话,否则一律不开门,当新郎被“折磨”得万般无奈时,也就只能用钱来收买这些“未来的亲戚”了。第二道“喊门”关则是来自“即将”的岳父岳母了,二老把好屋门,新郎则要在门外恭恭敬敬喊上数嗓子,“亲爹,亲娘,快开门,‘儿子’来娶媳妇啦,心疼心疼‘亲儿子’吧!”在此,新郎们完全要靠运气了,如果离时神还早,那你只能不幸的多喊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在时神来到之前,“舍不得女儿”的“亲爹”“亲娘”们才会把门打开,进屋后,新郎还有一项任务,女方的女伴们不舍得自己的好友出嫁,她们会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不让新郎带新娘走,新郎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藏在“天南海北”的两只鞋子找到,在摆脱女伴们不断纠缠的同时,背起新娘子赶紧上“花轿”,一番折腾之后,精疲力尽的新郎才能带走自己的新娘,上轿的时候新娘要踩着母亲亲自做好并用喜布包着的大锅饼上(直径约为四十厘米,米面料),意谓步步登高,人财两旺,在此,迎亲就算告一段落了。

(四)喜轿中除了坐新娘新郎,必不可少的人物还有男方找来“压车”的十岁以内男童,这一习俗多少带些封建遗传,希望新人婚后能儿孙满堂,传递香火。

迎亲队伍到婆家之后新娘是不能自己下车的,在此之前男方要选好“架媳妇”的女子,该女子要与新娘的生辰属相相配,不能冲了新娘的喜气,并且架媳妇的程序也要经过“专业培训”,包括“花轿”停稳后多久为新娘开车门,新娘下车的时候要从哪个方位,怎样去扶,下车时新娘应该面向哪个方向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男方家根据本家的“阴阳”而定的,各家并不一样。新娘下车之后要由新郎抱至家中,进门之后男方之亲要在门头檐顶“压红砖”,所谓红砖就是用红纸将方砖裹上,两块并排,红砖要顶几日无考,其由来却是久远的,大概是与趋吉避邪压住邪气的想法有关。农家人的婚礼是在“天井”(庭院)里举行的,新娘进门后脚不沾土,因此要在地上铺草席,结婚典礼的程序与我们所熟悉的“三拜”是基本一致的,有所不同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思想的日益开放,农村人的观念改变不少,婚礼请的“司仪”在主持完这些庄严的程序之后,不忘娱乐一下,往往就加上了一些逗乐的程序,要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历,长辈们说一些祝福的话,新娘子要给“高堂”上的婆家亲属一一喂喜糖,喜糖剥开送到嘴里,还要甜甜的喊上一声,问糖甜不甜,乐得合不拢嘴的亲属来不及回答,司仪“暗示”糖不够甜,没吃够,只好再塞……一番热闹之后,新郎终于可以在众亲属的簇拥之下将自己的新娘抱回洞房了。接下来要抢喜糖,多是小孩子参与其中,没有固定的约束,在此不多谈。

中午,一番闹腾之后,亲友可以入宴席了,不过婚礼上遇到的可是难得的“大席”,是婚礼中极为重视和讲究的环节。男女宾分桌而坐,每桌都要有一位男方的本家亲做“陪客”(方言péi kei更显其味儿),座位的讲究最严格,大席上女方随来送媳妇的家人(包括堂兄弟,舅亲以及女眷)都是上上客,从主客的位置按照辈分依次下排,坐北向南的厅屋里正北的位置是主客的位子,如果是两旁侧开的厢房,主客的位置都是面向门开得方向的,两种情况下“陪客”都是坐在主宾的对面或是斜对,劝酒劝食。整套大席是由六道程序组成的,一道点心,二道大鸡,三道大鱼,四道青菜,五道鸡鱼齐上,六道馒头。每道菜都有讲究,点心四盘,附加糖块,除了桃酥之外还有当地流行的“麻花”(炸果gǖa子);大鸡两大碗,是流行于寿光东北部的炖“虎头鸡”;清炖淡水鲫鱼一盘(一条),鲫鱼上桌尤要注意,主客坐北,鲫鱼头东尾西,主客坐东,鲫鱼头南尾北,以此类推;青菜四盘,多是时鲜蔬菜;鸡鱼齐上规矩同前;馒头则是当地农家自制的大饽饽,酒宴吃饽饽是不能一拿一整个的,一般情况下,一个饽饽要几个人分,不够再拿,此说由来多是因为以前生活困难,饽饽也是稀罕物,有人吃不了却拿着一整个,既不雅观又浪费,而农村又不时兴所谓的“小馒头”,所以久而久之这就成了酒席上不成文的礼貌规定了。六道菜并不是一串下来上完为止的,前三道菜还基本上能满足宾客们的要求,到第四道菜开始,耐心就成了吃“大席”首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了,正午开始的喜筵在严格意义上恪守完这六大规之后,太阳就该西沉了,宾客们都要出于礼貌吃完最后一席,这确实是不容易的。此外席间新人要轮番向各个酒桌敬酒道谢,来吃席的宾客们多是带来“磕头钱”的,新人敬酒之后要给长辈们磕头,磕头要至诚至敬,“五体投地”,磕得好,长辈满意,一对新人往往是能得到数量不菲的“磕头钱”的。

酒席过后是新娘的戏了。新娘子要“下油盆”,就是要洗盘洗碗,有的婆家为了检验媳妇是否勤劳能干,故意端出漂着一层厚厚油腻的深口油盆让新娘子来刷,所以叫做“下油盆”。干完活,男方的小伙子们该上场了,精彩的节目叫做“填枕头”,也叫“拉簸箩”,在一个边长一米多的大方形簸箩里事先放好了麦秸梗,几个壮小伙拖着簸箩围着一张桌子转,新娘子要追着他们把手中的空枕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