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附答案)阅读一母亲的眼泪母亲很贤淑,且性格坚毅。

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

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

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

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

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

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

母亲边折边流泪。

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

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

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1.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A.空间顺序B.观察的先后顺序C.时间顺序2.“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咸味”指的是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4.如何理解“眼泪也是爱。

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二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

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

蒋介石非常恨他,就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

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32分)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9分)(1)等闲:__________ (2)浑: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2. 读诗句,完成练习。

(16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历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岩的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 )。

(3分)A. 送别诗B. 山水诗C. 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分)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18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8分)2. 画“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等词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项试题-课内阅读 测试卷(含答案)【精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项试题-课内阅读 测试卷(含答案)【精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课内阅读(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七律·长征(16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写的,你还知道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

(4分)2.诗中的“远征”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3.总括全诗的诗句是什么,用“____”在文中画出。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长征途中的两次重大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__________”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激动高兴的心情,“__________”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分)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诗告诉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

(1分)6.全诗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精神。

(4分)(二)狼牙山五壮士(节选)(22分)五位壮士(屹立耸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lòu lù)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感动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suì shuì)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__________,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__________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声音!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1.将文段补充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卷六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石灰吟》,完成练习。

(13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1)等闲: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_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8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石需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

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2分)二、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完成练习。

(17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分)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加点的“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等词语。

(10分)3.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

(填序号,3分)①戚继光②刘胡兰③雷锋④秦桧⑤李大钊⑥汪精卫三、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 课外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读文言文《王安期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50分)王安期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有改动)【注】①系:抓。

②致:达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0分)(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 下列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8分)A. 久而久之.B. 求之.不得C. 君将何之.D. 井底之.蛙3. 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0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寻人启事的写法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来写。

②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学生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学生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提升练习一、基础知识。

(4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4分)奥运赛场上,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排发扬不怕xī shēnɡ( )、qièér bù shě( )的精神勇夺冠军,为中国军团的奖牌榜又新增添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二)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1.爸爸用图钉.(dìnɡdīnɡ)把年画钉.(dìnɡdīnɡ)在了墙上。

2.小明屏.(bǐnɡpínɡ)息凝神地盯着电视屏.(bǐnɡpínɡ)幕,他完全沉浸在精彩的动画节目里了。

(三)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洪亮清脆拒绝司空见惯B.花圃伟度测量无独有偶C.机遇灵感促使见危知著(四)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走.马观花(奔跑)B.不以为然.(正确)C.赴汤.蹈火(热水)D.过犹不及.(及格)(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4分)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连接成一句话。

(4分)地球停止转动。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8分)(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玛琪好奇地问:“人怎么能当老师呢?”(改为转述句)(4分)4.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8分)(1)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 , 。

”面对困难和牺牲,要像于谦在《石灰吟》中所说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 。

”(2)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 , 。

”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上要做到“青,取之于而青于。

”(六)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4分)1.《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古文都选自《列子·汤问》。

( )2.“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学弈》,完成练习。

(23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 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B. 思援弓缴而射之.(指鸿鹄)C. 弗若..之矣(不如)D. 为.是其智弗若与(为了)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A.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B.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C.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D.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9分)4.学完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在学习上会怎么做?(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29分)【文段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文段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附答案

专题四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插说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搅拌——()好奇——()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十五夜: .尽: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个句子中的“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文中有一处使用了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B.引用C.强调D.讽刺和嘲讽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A.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农业发达。

B.通过腊八粥体现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C.突出腊八粥使用的粮食很丰富的特点。

D.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美食文化。

4.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老北京的一些新年习俗。

B.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粥。

C.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蒜。

D.介绍老北京在腊八时要煮腊八粥和吃腊八蒜这两个习俗。

(二)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

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皮肤,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

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甚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半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断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详细指甚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

.。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一)长征中的炊事班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dān dàn)呢?我没同意。

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

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

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

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

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

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

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B.“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一句表现了吉鸿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C.“‘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一句写出了特务的慌张和胆怯神色。

D.文章是以倒叙写法行文的。

5.标题“死也不倒下”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睡眠最少的人(节选)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基础测试卷(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基础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第一单元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等级得分一、基础知识。

(4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yuán dàn()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

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chí()舀了一点儿chén cù()倒在碟子里当作料。

我用kuài zi()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二)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分)A.万象更新张灯结采残灯末庙B.能歌善舞行善积得身无分文C.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牛郎织女(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这棵树粗壮极了,我双臂合拢才把它抱住。

()3.春节是老北京人最闲在的时候。

()4.藏戏与其他戏剧的特点截然不同。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2分)1.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10分)(1)比喻句:(2)拟人句: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4分)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都是纱灯,有的3.用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2分)这不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粥,而是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2分)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4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五)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分)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2.《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3.《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2020年统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2020年统编版)

1 )这段话主要写了野生蘑菇中也有会捉虫子的种类。


2 )有一种淡黄色的蘑菇,蚊子对它有“喜好” 。


3 )当蚊子飞到蘑菇的伞盖上时,就会被黏液黏住,并被消化吸收掉。 (

4 )一个蘑菇 12 小时内可捉蚊子上百只。 5 )有的蘑菇能分泌臭黏液。




五、修改病句 15.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 今年,最为热门的科技领域当属智能可穿戴设备,众多此类产品纷纷亮相:智能眼镜、智能手 表、 智能手环等。普通配饰变身为科技神器,引来众多媒体、报纸和杂志的关注。 16.下面语段中画 线的三个句子存在语病,请改正。 前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确定芜湖为示范区核 心城市。这是芜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1) 通过各种渠 道加大宣传效果。电视台在重要时段播出专题片,报社组织刊发评论员文章, (2) 营造全市上 下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 (3) 这些宣传报道在我市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大市民欢欣鼓舞。 改正 : 17.修改病句。 1、在同学们地帮助下,使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编辑 排练 演出 庆贺 建筑 民居 土家族民居 吊脚楼
22. 元宵 端午 中秋 重阳 除夕 编剧 排练 演 出 谢幕 庆贺
23. 安静 平静 宁静
24. 宵 消 霄 宵 绊 拌 拌 伴 饺 绞 饺 皎
25. “空”和“忽”。诗人看到花木繁荫的景象,想到家家寒食,感受到节日的氛 围,但自己
(3) 轩然大波 改成 极大反响 17.去掉“使”。 “想”改为“响”;“热情”改为“热烈” 。
去掉“暴雨”。
去掉
“内容和”;去掉“都”。 “就”改为“才”。

2020部编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附答案)

2020部编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附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附答案)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选自写的《》。

2.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最能突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3.画“”的句子是()句,句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4.文中画虚线的句子,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二、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五位壮士(矗立屹立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遥望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热烈热情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选择正确的词语,用“”画出。

2.文中“惊天动地”是表示声音______的词语,“气壮山河”写出了五壮士的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

4.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三、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项测试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项测试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项测试卷(二)阅读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jiā jiá)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zhòng chóng)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àn piá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阎振三摇了摇头。

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居然——(_______)粗心——(_______)3.在文中找出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画上“”。

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画上“﹏﹏﹏”。

4.“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

“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与积累运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与积累运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六下第三单元积累运用及课内阅读专项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一、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20分)(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_______。

文章紧扣“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

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但是由于家务繁忙,一次次爽约,最后没有去成的事。

在那个星期天,“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___________、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_______、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__________,到最后等待结束,_____________的心理过程。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6分)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句话中作者不用“二十四年”,却说“八千多日子”,是为了突出时间多,表达内心的空虚。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中作者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3.“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中“罢了”的意思是“仅此而已”。

()4.课文《那个星期天》按照一天从早晨到黄昏的变化表现了“我”由满怀希望到因希望落空而失望的心理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操劳家务的辛劳。

()5.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 )6.《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凸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 )7.《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水洗澡”两件事,赞扬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 )8.写作时,人物的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表达。

( )三、积累(共24分)1.仿照例子写成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测试卷(附答案)(2020年统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测试卷(附答案)(2020年统编版)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检测卷(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1.“笛弄晚风三四声”中“弄”的意思是()A .做;干B .逗弄C .耍;玩耍 2.下列诗句不是表达送别之情的一句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之”意思是“去”或“到去”,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意思相同。

B.词的前两句的意思是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就像美人的愁眉攒聚,形容山水之美。

C.“眉眼盈盈处”是鲍浩然所往之地,即浙东一带。

“眉眼”借指山水;“盈盈”形容丰满众多,与《古诗》中“盈盈楼上女”中的“盈盈”意思相同。

D .下片中的“才始送”、“又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友人的留恋和“春归”、“君归”的感叹。

“千万和春住”是诗人对友人的要求和愿望,意思是要留住春天。

4.“采薇”中“薇”指的是()。

学校姓名装订线内班级 座位号不要答题A.一种游戏 B.一种乐器 C.一种食物 D.薇菜,植物名5.下列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放 / 歌/ 须纵酒B.小/ 扣柴扉/ 久不开 C.谁道 / 人生/ 无再少D.若/ 有人/ 知春/ 去处 6.下面哪组是意思相反的词?()A.安静 平静B.寒冷炎热C.答应 同意D.准备打算7.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表达的感情不相同的诗句是()A.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填空题8.解释句中带点的字。

1.寂.寞.无行路2.百啭.无人能解3.因.风.飞过蔷薇9.解释下列词语。

往来:但: 美:出没:风波:10.默写填空。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一组达标检测A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9分)一、选择题。

(单选,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A.徘徊.(huái) B.弓缴.(jiǎo) C.枯.(gū)萎D.渺.(miáo)小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A.专心致志B.语重心长C.座无虚席D.惊心动魂3.“摩”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同或相近?()A.糜B.靡C.磨D.麾4.“珢”(yín)的意思最可能与什么有关?()A.边界B.玉石C.王冠D.王位5.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园无此声无缘无故.B.通国之善.弈者也能歌善.舞C.送孟浩然之.广陵惊弓之.鸟D.孰为汝多知.乎明知.故犯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B.这几天电视里铺天盖地....都是某明星的新闻。

C.2018年就要过去了,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年啊!D.这花儿的香味很特别,我闻所未闻....。

7.适合用“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这句名言来勉励的情况是() A.当哥哥拿到自己的第一笔稿费时。

B.当强强演出取得成功而沾沾自喜时。

C.当红红穿上一件极漂亮的裙子时。

D.当玲玲因没能练好舞蹈而懊恼自责时。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孰/为汝多/知乎?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9.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②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③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④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A.比喻反问拟人引用B.比喻反问夸张拟人C.引用反问拟人夸张D.比喻反问拟人夸张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爸爸虽然很胖,但是行动很麻利。

B.书桌里陈设着同学们使用过的文具和书籍。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拼音芳草地。

(8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4分)屏.幕( ) 拆.开( ) 琼.浆( ) 闪烁.( ) 凸.出( ) 凹.陷( ) 蝎.子( ) 钵.子( ) 2.读拼音,写词语。

(4分)y í w èn hu ā p ǔ qi ū y ǐn l íng g ǎn( ) ( ) ( ) ( )q īng cu ì ch ǐ l ún w éi k ǒng b ō l í( ) ( ) ( ) ( )二、词语游艺厅。

(1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

(8分)(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3)虽与之俱.学( ) (4)弗若..之矣( ) (5)孔子东.游( ) (6)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7)及其日中如探汤.( ) (8)问其故.(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5分)(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2)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3)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 )(4)双方或多方对某一个问题各执一端,讨论不出最终的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

( )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5)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3.选词填空。

(3分)严肃严格严厉1.晚饭吃过了,屋里气氛(),谁也不开口说话。

2.爸爸对我要求很(),他经常()地对我说:“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位祖国做贡献。

”三、句子荟萃馆。

(13分)1.按要求写句子。

(4分)(1)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2)虫在草丛叫。

(改为拟人句)(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阅读专项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11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6分)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
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5分)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回答问题。

(14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
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
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
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
是。

(6分)
2.这个选段主要写。

(4分)
3.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6分)
三、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完成习题。

(16分)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很多,比如墨水。

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

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没有工具,干什么就困难重重。

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能举得起来。

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还要长很多。

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橇杠打。

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我”缺少的东西有哪些?(4分)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开展的吃力?()(可多选)(3分)
A.用很长的时间把树桩砍好削好。

B.搬运木桩需要很长时间。

C.打木桩很辛苦
3.对于这样的吃力的工作,“我”又是怎样想的?(4分)
4.从选文叙述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5分)
四、阅读《表里的生物》(节选),回答问题。

(17分)
表里的生物(节选)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抓住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增添)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容易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6分)
2.选文中画“______”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6分)
3.从“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不许小孩子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分)
五、阅读《匆匆》(节选),回答问题。

(17分)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8分)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3.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那些感慨?(5分)
六、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25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选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

(7分)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照应的句子是。

(4分)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

(4分)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6分)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5分)
参考答案
一、1.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

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2.示例:“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二、1.几百盏各形各色
2.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盛况
3.我喜欢北京的元宵节。

因为北京元宵节喜庆、热闹、祥和。

三、1.墨水、铲子、鹤嘴锄、铁锹、针线和内衣。

2.ABC
3.自己有的是时间,麻烦一点算不了什么。

另外,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4.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有毅力的人。

四、1. 拦住增加轻易
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表现“我”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

3.用儿童天真的逻辑推断表发出声音的原因,表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显得非常天真、可爱。

五、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是我因浪费很多时间而感到羞愧。

2.(1)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2)用巧妙的比喻告诉我们:流逝的时间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暗示自己没有什么作为!
3.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

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六、1.:“?”。

,。

?。

2.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3.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4.①父亲每天早出晚归。

②父亲有时候留在家里,埋头整理或烧毁文件。

烧掉重要文件。

③工友阎振三被抓走了。

5.反映了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