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技术 第六章 目标距离的测量21-22
雷达原理笔记之动目标检测及测速技术
1.1.3 二次杂波对消器
滤波器频率特性:
其中通常取接近2但小于2的常数。
目的同样是在保证尽可能多地滤除杂波的
同时,处在零多普勒点的运动目标不被抑制完全。
对比见下图:
二次杂波对消器是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杂波处理滤波器。
对于低速的杂波消除,频响特性可以向右平移一定的区间,平移的量是杂波运动速度对应的多普勒频移。
因此对于低速运动杂波对消的滤波特性为:
其中为杂波速度对应的多普勒频移。
利用二次杂波对消器处理杂波时,选取相参积累脉冲个数为。
1.2 多普勒滤波器组处理
一般,将MTI处理后输出的信号进行MTD处理,即窄带滤波处理,得到运动目标的速度信息。
1.2.1 窄带多普勒滤波器组实现
利用有N个输出的横向滤波器,经过各脉冲的加权求和实现。
频响幅度为:。
相位法测距
率成分为:
u1D
?
cos???2?fd t
?
4? f1R0
c
? ??
u2D
?
cos???2?fd t
?
4? f2 R0
c
? ??
相位差
? ? ? 4? ( f2 ? f1 )R0 ? 4?? fR0
c
c
2019/1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6
R0
?
c
4?? f
??
最大无模糊距离
Rmax
?
c 2? f
相位法测距
1、相位法测距原理 2、单频连续波相位法测距问题及其改进(双/多频) 3、相位调制连续波雷达 双相码:Barker码、组合式Barker码
最佳长度二进制序列 伪随机码(产生及分析方法) 多相码:Frank码 4、相位调制连续波雷达测距实现方法
相位法测距原理
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相位并与发射信号的相 位进行比较或运算实现测距。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32
三相Frank码序列(N=3,码长N2=9): 0,0,0,0,2π/3, 4π/3,0,4π/3,2π/3
四相Frank码序列(N=4,码长N2=16): 0,0,0,0,0,π/2,π,3π/2,0,π, 0,π,0,3π/2,π,π/2
目标回波的相位差:
??
?
?1
?? 2
?
?
0
2R c
相位计 相位法测距雷达方框图
R ? c? ? ? ? ? ? 4?f0 4?
?R
?
c
4?f0
?
?
?
? 4?
??
2019/12/26
雷达探测距离公式
雷达探测距离公式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设备。
它通过发射脉冲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雷达探测距离主要依靠雷达方程来计算,该方程是雷达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基础。
雷达探测距离公式是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和信号的速度来确定目标物体与雷达的距离。
具体而言,雷达探测距离公式可以表示为:距离 = 传播时间 × 速度其中,传播时间是指从雷达发送信号到接收到反射信号所经过的时间,速度是指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
对于雷达系统来说,传播时间是通过衡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来确定的。
当雷达发送一个脉冲信号时,它会等待信号被目标物体反射并返回。
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可以计算出传播时间。
在雷达系统中,速度通常指的是信号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
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然而,在不同介质中,信号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介质的特性来确定信号的实际传播速度。
雷达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是指雷达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
脉冲宽度越短,可以提供更高的距离分辨率,但同时也会减少雷达的探测距离。
这是因为脉冲宽度的减小会导致传播时间的减小,从而影响到距离的计算。
雷达探测距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信号的功率、目标物体的反射特性、地形和气候条件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信号的传播和接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雷达探测距离的计算。
雷达探测距离公式是通过计算传播时间和信号速度来确定目标物体与雷达的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脉冲宽度、信号功率、反射特性等,以获得准确的距离测量结果。
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得探测距离越来越远,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雷达气象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雷达气象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流雷暴中,容易产生强龙卷的是()参考答案:超级单体2.与龙卷无关的特殊回波是()参考答案:TBSS3.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天线大小影响()参考答案:高度分辨率_体积分辨率4.多普勒天气雷达不能探测到()速度参考答案:切向5.不属于天气雷达的波段是()参考答案:L6.天气雷达的最重要参数是()波长7.我国业务天气雷达的时间分辨率约为()分钟参考答案:68.瑞利散射的条件可以不包括()参考答案:粒子质量密度9.我国天气雷达的脉冲宽度是1.57微秒,对应的距离分辨率大约是()参考答案:250m10.不是双偏振雷达base data的是()参考答案:Kdp11.判别地物回波的最好回波参量是()参考答案:CC12.我国业务天气雷达的天线波束宽度约为()1度13.Zdr数值最大的是()参考答案:蜻蜓14.用波长为10cm的S波段雷达探测降雨时,某小雨区的雷达反射率是100mm2/m3,用波长5cm的C波段雷达探测,该小雨区的雷达反射率是多少mm2/m3?(注意:不是雷达反射率因子Z)(a)100 (b)200 (c)400 (d)1600请在空内填写A或B或C或D参考答案:D##%_YZPRLFH_%##d15.我国目前的主流业务天气雷达是()参考答案: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16.探测台风天气时,探测性能最好的雷达波段可能是()参考答案:S17.哲学课本中的天体“红移”与雷达气象学中相对应的知识是()参考答案:多普勒效应18.对流降水的回波特点包括()参考答案:回波高度高_回波强度的一致性差_回波中心的强度大19.降雪回波具有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回波范围大_回波差异小20.降雨回波强度的上、下限大约是()参考答案:55dBZ_10dBZ21.根据大气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出现多种雷达电磁波的折射情况,其中对天气雷达影响最大的折射是()参考答案:大气波导22.S波段雷达估测降雨时,最主要的误差可能来自()参考答案:雨滴谱变化23.双偏振雷达回波参数中,不受衰减影响的有()参考答案:Фdp_Vr24.不能充分体现双偏振雷达探测优势的降水是()参考答案:小雨25.雷达气象方程反映的是:雷达探测的是目标的()参考答案:雷达反射率因子_回波功率26.影响雷达照射体积的参数有()参考答案:目标距离_波束宽度_脉冲宽度27.VCP21和VCP31的探测差别主要有()参考答案:脉冲宽度_探测目标_扫描仰角_时间分辨率28.我国业务天气雷达使用的波段是()参考答案:S_C29.我国业务天气雷达的脉冲宽度约1.67微秒(实际为1.57微秒),230km处的照射体积约为()立方公里(a)2 (b)3 (c)4 (d)其它请在空内填写A 或B或C或D参考答案:B##%_YZPRLFH_%##b30.目标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具有()参考答案:和雷达波长无关_和复折射指数项大小无关_和距离远近无关31.雷达电磁波衰减的原因包括()参考答案:介质的吸收_介质的散射32.雷达电磁波折射对雷达探测的影响是()参考答案:目标高度有误差_地物杂波增多_目标距离有误差33.容易发生超折射的气象条件包括()参考答案:暴雨过后_逆温_大气层“上层干、下层湿”34.谱宽最大和最小的目标分别是()参考答案:地物_降雹35.超级单体引起的灾害可能有()参考答案:滑坡或泥石流_龙卷风36.降雪回波功率较小的原因有()参考答案:雪花数量密度小_雪花复折射指数项小_雪花等效直径小37.与真实回波相比,迟到回波(The second-trip echo)的变化包括()参考答案:回波距离_回波高度_回波强度_回波面积38.调整雷达的PRF,可能影响()参考答案:Vmax_Rmax_回波面积_回波强度39.雨滴在降落过程中的破碎,对雷达探测和估测的影响有()参考答案:估测的降雨强度_估测的降雨量_回波强度40.地物回波和降水回波的差异有()参考答案:回波的水平分布_回波的垂直分布_回波的时间分布_径向速度分布41.与冰雹特征回波密切相关的有()参考答案:很强的Z_TBSS_V-形衰减缺口42.与雷暴下沉气流密切相关的有()参考答案:RFD_阵风锋43.与上升气流密切相关的特征回波有()参考答案:BWER_WER44.能够产生龙卷的雷暴类型有()参考答案:飑线_多单体雷暴_超级单体45.回波强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参考答案:冰雹_降雪(干雪)46.能用于判别冰雹的双偏振雷达参量有()参考答案:Ldr_Zdr_kdp47.和雨滴数密度密切相关的参量有()参考答案:Фdp_Z48.Zdr在0dB附近的目标有()参考答案:小雨_北方降雪_冰雹49.冰雹特殊回波TBSS的长短主要受()的影响。
雷达试题及答案
1、当波源和观测者做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受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不同,其(频率变化量)和(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这种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
2、判断大冰雹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强回波(>45dBZ)能否发展到(0°C),特别是(-20 ° C)等温线高度以上。
5、新一代天气雷达近距离目标物的探测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是(静锥区)的存在。
6、天气雷达主要雷达参数有(雷达波长)、(脉冲重复频率PRF)、脉冲持续时间(T)和脉冲宽度(h)、(峰值功率)、(波束宽度)。
9、电磁波在降水粒子上的散射,是(天气雷达探测降水)的基础。
11、超级单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一个(深厚持久的中气旋)。
12、在层状云或混合云降水反射率因子回波中,出现了(反射率因子较高的环形)区域,称之为零度层亮带。
13、可能导致谱宽增加的非气象条件有(天线转速)(距离)(雷达的信噪比)15、产生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回波的多普勒速度特征是(强的风切变)、(强的辐合和形变)、(深厚的积云对流)、(旋转环流)21、在径向速度图中,气流中的小尺度气旋(或反气旋)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但两个极值中心的连线和雷达的射线(相垂直)。
23、边界层辐合线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现为(窄带回波),强度从几个dBZ到十几个dB乙24、在比较大的环境垂直风切变条件下,产生地面直线型大风的系统有多单体风暴、飑线和超级单体风暴,它们的一个共同预警指标是(中层气流辐合)。
28、单位体积中云雨粒子后向散射截面的总和,称为气象目标的(反射率)。
29、对于相同的脉冲重复频率,C波段雷达的测速范围大约是S波段雷达测速范围的(1/2 )。
31、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顶高产品中的回波顶高度(小于云顶高度)。
33、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寸分析(高低空急流、垂直风切变、热力平流类型)是有用的。
34、中气旋是风暴尺度环流,它能由(切变尺度、持续时间尺度、垂直方向伸展厚度)来衡量。
雷达测距原理和脉冲法测距资料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15
现代级:136-139 中华现代:168-169 中华神盾:170-171
俄制MINERAL-ME 目标指示/射控雷达 (Bandstand音乐台)
——利用大气波导
2019/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16
雷达测距的实现方法
物理解释:
一般地说单载频的连续波雷达没有测距能力,这与其发射信号带宽 太窄有关。若必须测量距离,则需要在连续波发射信号上加上某些定时 标志以识别发射的时间和回波时间。标志越尖锐、鲜明,则传输时间的 测量越准确。由傅立叶变换知:定时标志越尖锐,则发射信号的频谱越 宽。因此为了测量传输时间或距离,则必须扩展单载频连续波的频谱。
Tr
峰值功率Pt与平均功率Pav —— P av
Pt Tr
典型中程防空雷达参数: 1s, Tr 1ms, Pt 1MW, 则占空比为1 1000,P av 1KW
2019/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22
1、距离分辨力:距离分辨力是指同一方向上两个大小相等点目标之间最小可区分 距离,它取决于雷达信号波形。
2019/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25
2、测距范围:包括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单值测距范围。
最小可测距离——指雷达能测量的最近目标的距离。脉冲雷达收发共用天线,在 发射脉冲宽度时间内,接收机和天线馈线系统间是断开的,不能正常接收目标 回波。发射脉冲过去后天线收发开关恢复到接收状态,也需要一段时间t0。在上述 这段时间内,由于不能正常接收回波信号,雷达是很难进行测距的。因此,雷达 的最小可测距离为:
2019/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14
4、微波超视距雷达
利用海面蒸发形成的大气波导(大气超折射和对流层非均匀散射)传播 效应是此系统在微波段实现超视距探测的基础,分别对应主动、被动工作 方式。 详细分析:见《电磁波传播特性》章节。
雷达知识点汇总
88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暴洪)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雨滴、雪花、冰雹等)时,大部分会继续前进,而一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西面八方散射,其中(后向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根据雷达接收的降水系统的(回波)特征可以判别降水系统的特性(降水强弱)(有无冰雹)(龙卷和大风等)。
2.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装备先进的新一代 S 波段(10cm)和 C 波段(5cm)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
沿海地区设(S 波段)雷达,内陆地区设(C 波段)雷达。
3.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它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性能要求: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km)。
对(雹云)、(中气旋)等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大于(150km)。
雷达探测能力在50km处可探测到的最小回波强度应不大于(-7dBZ s波段)或(-3dBZ c波段)。
5、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 (风场信息)(改善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初值场)6.新一代天气雷达采用(全相干)体制,共有(7)种型号,其中 S 波段有(3) 种型号,称为SA、SB、SC ,C 波段有(4)种型号,分别为CINRAD-CB、CC、CCJ、CD。
7.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主要部分:(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和(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线路)。
RDA 和 RPG 由一条(宽带)通讯线路连接,RPG 和 PUP 由一条(窄带)通讯线路连接。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
工作波长越短,天线水平波束宽度越窄,方位分辨率和测方位进 度越高
4 抗杂波干扰能力的关系
工作波长越短,雨雪海浪等对雷达波德反射越强,干扰越大
29
5.2 脉冲宽度对使用性能影响
1 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脉冲宽度越大,能量越大,作用距离越大
2 对最小作用距离的关系
固定距标圈 荧光屏边缘
10
1.4 雷达的测距与测向原理
1. 雷达测距原理 Δ t: 往返于天线与目标的时间, C: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速度3×108m/s。
R
=
1 C
×Δ
t
2
2. 雷达测向原理 借助于定向天线 - 扫描.
11
2 雷达基本组成
微波传输线 发射脉冲
发射机
天线
回波 T/R
触发器
接收机
电源
测 (2)
无视线限制
测量目标参数 距离,方位,速度,航向...
导航 (1) 避碰
(2) 定位
7
雷达/ARPA, ECDIS, GPS/DGPS和自动舵构成的自动 船桥系统是未来主要的导航系统
8
1.3雷达考核内容
雷达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雷达影像失真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影响雷达正常观测的诸要素 雷达测距/测方位 雷达定位与导航 雷达航标
28
5.1 工作波长对使用性能影响
1 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正常天气观测较小的物标时,3cm雷达的rmax要比10cm的大 雨雪天,则10cm雷达的rmax要比3cm雷达的大得多
2 对距离分辨率和测距精度的关系
工作波长越短,脉冲前沿越短,测距精度高;脉冲前沿越短,有 利于缩短脉冲宽度,提高距离分辨率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作原理 雷达即⽤⽆线电的发现⽬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那么你对雷达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雷达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雷达的起源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种能探测空中⾦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动⽕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
雷达的探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标进⾏扫描,并对⼲扰误差进⾏⾃动修正,⽽且⼤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动⽬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限度地发挥作⽤,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
雷达的组成 各种雷达的具体⽤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
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扰设备等辅助设备。
雷达的⼯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和眼睛和⽿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向,处在此⽅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接收设备进⾏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标物体⾄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位、⾼度等)。
LTD-2100探地雷达使用手册
L TD-2100探地雷达用户手册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二○○九年五月本手册的信息受到版权保护,本手册的任何部分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事先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印或复印。
本手册的内容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对本手册负有说明和解释的权利和义务,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但对于因用户误解而造成的损失恕不负责。
本手册提及的其它产品和公司名称均可能是各自所有者的商标。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周到地服务:登陆网站进行实时交流或留言;服务热线:4008-110511;联系电话:*************;发邮件至:********************目录前言第一部分LTD-2100探地雷达仪器操作手册第一章初识LTD-2100探地雷达§1.1 LTD-2100型探地雷达简介 (01)§1.2 LTD-2100探地雷达挂接天线 (02)§1.3 LTD-2100探地雷达的性能指标 (04)§1.4 LTD-2100探地雷达的应用范围 (05)第二章使用LTD-2100前的准备工作§2.1 现场探测计划的制订 (06)§2.2 完成常规探测所需的基本设备 (06)§2.3 相关资料收集 (07)第三章数据采集过程§3.1 探地雷达主机面板的功能键说明 (08)§3.2 探地雷达仪器的联接和启动 (09)§3.3 LTD-2100探地雷达采集软件的启动 (11)§3.4 雷达采集参数的动态调试 (12)§3.5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过程 (17)§3.6 LTD探地雷达探测数据回放 (20)第二部分LTD数据处理软件IDSP5.0用户手册第四章初识事后处理软件IDSP5.0§4.1 LTD雷达数据处理软件IDSP5.0 (21)§4.2 LTD雷达数据处理软件IDSP5.0的工具栏说明 (22)§4.3 LTD雷达数据处理软件IDSP5.0的状态栏说明 (22)第五章软件IDSP5.0的安装和执行§5.1 IDSP5.0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安装 (23)§5.2 IDSP5.0软件的执行 (23)第六章LTD探地雷达数据预处理过程 (24)第七章LTD探地雷达数据处理过程 (27)第八章LTD用于公路检测时的工程评价 (29)第九章LTD雷达剖面的编辑和打印输出 (32)附录A 新型配套低频天线使用操作说明 (34)附录B LTD雷达使用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37)附录C LTD产品的售后服务条款 (48)前言随着世界经济建设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对地下非金属类目标探测技术的需求变得愈来愈迫切,国内外兴起了利用探地雷达进行地下目标无损探测的研究和应用热潮,探地雷达在城建、交通、地质、考古、国防、公安等部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雷达对抗侦察距离的计算方法
雷达对抗侦察距离的计算方法左洪浩【摘要】雷达对抗侦察距离经验公式简单实用,但在使用中存在一些误区.通过对公式推导过程的分析,明确了该公式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在诸如山地、丘陵等一般复杂地形条件下,不能简单应用该公式时的情况时,因此,提出了利用遮蔽角概念进行最大侦察距离计算的方法.首先给出了针对地球曲率补偿的基本遮蔽角算法;接着在已知障碍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条件下,给出了最大侦察距离的计算公式及证明过程;当探测方向存在多个障碍时,给出了确定真正的遮挡障碍的方法;最后提供了完整的最大侦察距离计算流程.这对传统的参谋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计算机辅助作业提供了坚实的计算基础.【期刊名称】《指挥控制与仿真》【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雷达对抗侦察;侦察距离;遮蔽角【作者】左洪浩【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合肥23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74;E917在雷达对抗领域内,雷达对抗侦察站的侦察范围(以下简称为侦察范围)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它是确定侦察站部署位置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简单地说,侦察范围是雷达对抗侦察站各个方向上对目标的最大侦察距离轨迹所围成的区域。
从这个意义出发,侦察范围的确定可等价地转换为在指定方向上最大侦察距离的确定。
通常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接收机的灵敏度为依据,忽略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的大气衰减、地面海平面的反射以及接收机系统损耗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简单侦察方程,计算确定出最大侦察距离,如文献[1]、[2]中所述:(1)式中,Pt为雷达发射功率;Gt为雷达发射天线增益;Gr为侦察天线增益;Prmin为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λ为波长。
二是利用直达波传播视线距离计算的经验公式,如文献[3]所述:(2)该公式在超短波通信、雷达探测等直达波领域内同样适用。
实际的侦察距离为D=min(D1,D2)(3)通常D1>D2,所以下文主要针对公式(2)在应用中所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LD14激光雷达传感器开发手册说明书
目录1.产品描述 (3)2.通讯接口 (4)3.通讯协议 (5)3.1.数据包格式 (5)3.2.测量数据解析 (8)3.3.参考示例 (9)4.坐标系 (10)5.开发套件使用说明 (11)5.1.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 (11)5.1.1.硬件线材连接及说明 (11)5.1.2.windows下驱动程序安装 (12)5.1.3.windows下评估上位机软件ld_desktop使用 (14)5.2.产品3D模型文件 (15)5.3.Linux下基于ROS的使用操作 (15)5.3.1.ROS环境介绍与安装 (15)5.3.2.获取功能包源码 (15)5.3.3.设置设备权限 (16)5.3.4.编译与环境设置 (17)5.3.5.运行程序 (17)5.3.6.Rviz显示雷达点云 (18)5.4.Linux下基于ROS2的使用操作 (19)5.4.1.ROS2环境介绍与安装 (19)5.4.2.获取功能包源码 (19)5.4.3.设置设备权限 (20)5.4.4.编译与环境设置 (21)5.4.5.运行程序 (21)5.4.6.Rviz2显示雷达点云 (21)5.5.Linux下SDK使用说明 (23)5.5.1.获取SDK源码 (23)5.5.2.设置设备权限 (23)5.5.3.编译源码 (24)5.5.4.运行程序 (24)6.修订记录 (25)1.产品描述LD14主要由激光测距核心,无线传电单元,无线通讯单元,角度测量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机械外壳组成。
LD14测距核心采用三角测量法技术,可进行每秒2300次的测距。
每次测距时,LD14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发射出红外激光,激光遇到目标物体后被反射到接收单元。
通过激光、目标物体、接收单元形成的三角关系,从而解算出距离。
获取到距离数据后,LD14会融合角度测量单元测量到的角度值组成点云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讯将点云数据发送到外部接口。
同时电机驱动单元会驱动电机,通过PID算法闭环控制到指定的转速。
工程雷达检测技术
50MH z
100MHz
1000M
200MHz
300MHz
.
27
LTD车载系统
主机放入车内
天线小车
测距装置
检测用天线 (900M、500M 、300M可用)
LTD-2000车载公路检测仪
(车载系统探测速度可达到60km/h,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外
同类产品,可用于公路面基层厚度和基. 层下存在缺陷检测)
• 探空雷达目标体一般为金属体,目标回波能量大,工 程雷达目标体大多为非金属体,与周围介质差异小, 回波能量小。
• 工程雷达与通用探地雷达也有所区别,要求探测深度
相对较浅、精度和分辨率相对较高,探测目标一类为
金属体(钢筋、管线等);一类为非金属体(工程介
质分层厚度及隐患)
.
3
相对于工程中常用的其它无损检测方法, 具独特的技术特点:
• 依据地震反射理论,对离散的反射界面,根据瑞雷标 准定义的分辨率的极限是 λ/4,怀特定义分辨率极限 则为λ/8;对无限延展的平面层,极限分辨率为λ/30。
• 在雷达天线的设 计中,一般选择天线的中心频率fp等
于天线的通频带△f,即 fp/ △f =l。
• 因此,平面层在λ/20左右;离散目标的雷达的分辨率
• 意大利IDS, RIS系列
• 中国电子部22所,LTD系列;北京康科 瑞公司与中科院电子所,KON-LD
.
20
加拿大EKKO 系列
EKKO 100增强型
.
E K K O 1 0 0 0 型
Noggin 250型
21
美国SIR 系列
匹配天线
SIR3000型
.
22
Radarteam定制的天线 Subecho 70型
雷达技术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15-20
Rmax
PG t t Gr 3 (4 ) kT B F D 0 n n 0
2 1/4
1/4
, D0
1/4
Pd 50%, Pfa 106 , D01 11dB Rmax1 1 D02 , Rmax 2 2 D01 Pd 90%, Pfa 1012 , D02 15.5dB Rmax1 300km, 1 2, 2 40,
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
5.1 雷达方程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5.3 脉冲积累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5.4 目标截面积及其起伏特性
5.5 系统损耗
5.6 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5.7 雷达方程的几种形式
1
研究雷达作用距离的实际意义
1.雷达方程能表示当雷达参数或环境特性发生
变化时对雷达作用距离变化的规律;
N
tK T
K 1 TK K 1 N K
1 B
(tK )平均 1 (TK )平均 T fa B
TK+ 1 tK+ 1
1 T fa lim N N
大or小?
T
K 1
N
K
虚警数
tK+ 2
噪声电压的包络
tK UT 门限电压
门限
n f 1 Pfa
噪声电压 平 均 值 时间
识别系数,目标检测
Si min kT0 Bn Fn D0
S 检测因子 D0 N o
p fa , pd
16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多数现代雷达利用统计判决方法来实现信号检测,此时, 检 测目标信号所需的最小输出信噪比称之为检测因子 (Detectability Factor)Do, 即
雷达校准方法
雷达校准方法雷达校准方法有许多种,以下列举了50种雷达校准方法,并对其中一些方法进行了详细展开描述:1. 静态标定法2. 动态标定法3. 地面标定法4. 空中标定法5. 单目标标定法6. 多目标标定法7. 信号处理法8. 反演法9. 外推法10. 内插法11. 多波束信号处理法12. 多基地雷达校准法13. 合成孔径雷达校准法14. 移动目标雷达校准法15. 无源被动雷达校准法16. 主动雷达校准法17. 雷达天线校准法18. 雷达频率校准法19. 雷达波束校准法20. 雷达扫描校准法21. 雷达功率校准法23. 多传感器融合雷达校准法24. 红外雷达校准法25. 激光雷达校准法26. 雷达天线旁瓣校准法27. 雷达目标回波信号校准法28. 碰撞预测雷达校准法29. 跟踪误差校准法30. 自适应滤波雷达校准法31. 数字信号处理雷达校准法32. 模拟信号处理雷达校准法33. 零点校准法34. 漂移校准法35. 振荡校准法36. 保真度校准法37. 反射校准法38. 校准参考标准法39. 传感器互测校准法40. 环境影响校准法41. 系统一致性校准法42. 计算机模拟校准法43. 模型仿真校准法44. 频率稳定性校准法45. 相位同步校准法46. 无源校准法48. 能量校准法49. 相关性校准法50. 隐身性校准法其中比较常见的雷达校准方法包括静态标定法和动态标定法。
静态标定法主要通过测量雷达回波信号与实际目标的距离和位置关系,来调整雷达系统的参数和增益,以确保雷达能够准确探测目标。
动态标定法则是在实际运动状态下进行雷达校准,通过检测雷达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校准雷达系统的参数。
雷达校准方法中的信号处理法和反演法,是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和反演分析,以达到校准雷达系统的效果。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目标探测能力而进行的校准手段。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达处观察频谱,在有单峰波形时存下此时时域数据,另一名同学视频记录下显示屏上的速度,
共计测量五次,由得到的三种速度各自取中值。
表 2.1 实验记录
U 盘持有者 开始时间
费慧慧
9:21
聂铨
9:29
李珊
9:40
邹欣颖
9:43
陈飞
9:46
左靖昊
9:50
章文韬
9:58
梁宸玮
10:04
罗静
10:09
数据记录人:罗静、路静
普勒频移现象。根据运动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移 fd 推算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1 人在 4~14m 之间匀速来回走动,雷达根据多普勒频移计算其径向速度。
fd
(Hz)
2vr (m / s) (m)
2.3.2 实验方法
0 0
vr 0,目标接近 vr 0,目标背离
连接雷达、电源、示波器。开电源,4m、9m、14m 处各 1 人定标、计时 1 人在 4~14m 之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第1页
1 实验概述
本实验用毫米波测速雷达进行雷达的户外实验,围绕单目标多目标测速,波束宽度的 测量和雷达方程展开一系列的实验。
1.1 基本信息
本实验用的毫米波测速雷达,单点频连续波(正弦波),中心频率 35GHz(波长 8mm),有 效距离 0~15m(人体目标),天线增益 28dBi 。 1.1.1 实验名称
间匀速来回走动,1 人计算速度 1 人操作示波器,截取一段数据同时高声喊停 1 人立即高声
读出雷达显示数值,另 2 人记录示波器操作人用 U 盘拷贝截取数据和显示,Matlab 画波形并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速度比较显示速度、定标速度、计算速度。
预报员竞赛-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黄金考点21-22
预报员竞赛-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黄金考点21-22第三章对流风暴的分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三十四道选择题1.兰金组合涡旋可以用来描述(ABCD )A 锋面气旋B 热带气旋C Y中尺度涡旋D 中气旋2.中国中气旋的半径大约是(C )A 5.0kmB 6.0kmC 6.2kmD 6.5km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EF )A 中气旋单位为10-2 m/sB 整个中气旋的强度按照垂直方向平均来确定C 为了更好识别中气旋,消除移动性风暴移动速度导致的不对称中气旋,可在雷达产品中使用SRM或SRR产品,其中SRM产品比SRR好用D 超过150km无法识别中气旋E 近距离下部无法识别中气旋(远距离)F 超级单体龙卷出现在中气旋中心4.中气旋探测算法的步骤按先后顺序为(A )构成( B )并经过垂直相关后得到(D ),其中至少2个( C )称为中气旋,否则为(F )。
A 型矢量B 二维特征C对称的二维特征垂直相关D三维特征E非相关切变F 3D切变5.以下关于中气旋探测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中气旋探测算法利用0.25km×1°的径向速度数据进行计算B 型矢量包括5个分量,必须经过三个检验分别是TLM、TLS和TPVC 每个2D特征包括的型矢量个数不低于THM个,且必须为对称的2D特征D 中气旋是至少2个垂直相关的对称2D特征6.以下关于中气旋算法的局限性(ACF )A 时间连续没有体现B 可以探测中反气旋C 基于速度退模糊时可能会产生虚假中气旋D 不能识别微型中气旋,可以识别低顶中气旋E 算法中的可调参数缺省值并非都适用F 把中尺度涡旋识别成中气旋7.中气旋产品的风暴属性表能获得(ABCE )A 风暴的标识号B 中气旋的尺度C 中气旋的底高和顶高D 中气旋的强度E 中气旋的方位和距离8.成熟阶段,低层中气旋为(AC ),中层中气旋为( C ),中高层中气旋为(BC ),风暴顶( B )A 辐合B 辐散C 气旋式旋转D 反气旋旋转9.以下说法正确(B )A 沿着超级单体前侧阵风锋也可能出现比较弱的非中气旋超级龙卷B 经典超级单体中中层中气旋强中心的位置在2~6km高度C BWER只能出现在超级单体中D 浮力项导致了超级单体的分裂和右移选择性加强10.强降水超级大体与经典超级单体、弱降水超级单体不同在于(BCDEF )A 与周围风暴绝缘B 倾向沿着已有的热/湿边界(如锋和干线等)移动C 上升气流的下风方向具有明显的降水D 积雨云底部具有明显的降水E 钩状回波位置为宽大的凸起F 回波表现出明显的螺旋状,具有FIN和RING 不存在强烈蒸发冷却的下沉气流以及相伴的灾害性雷暴大风11.各情况可能产生的天气灾害为:脉冲风暴为(ABD )、强降水超级单体(ABCD )、弱降水超级单体(AB )、低顶超级单体(BCD )、γ中尺度涡旋(BC )A 大冰雹B 雷暴大风C 龙卷D 短时强降水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超级单体的右移选择性主要起作用的是风切变矢量随高度顺时针方向旋转B 超级单体风暴向着风暴承载层的右侧移动C 超级单体风暴向着0-6km垂直风切变矢量的右侧移动D 中尺度对流系统可以在雷达上进行观测和识别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 飑线一定是强风暴B 塔状积云阶段回波不及地C 塔状积云阶段上升气流达到最大D 成熟阶段对流单体的中上部出现下沉气流14.风暴的传播运动受(ABCDE )因子影响A 动力强迫B 风暴引起的阵风锋辐合C 初始热力/湿边界D 风辐合线E 地形特征15.由雷暴线构成的飑线可以在(AB )形成和发展,飑线主轴方向可以(CDE )于冷锋A 冷锋B 暖区C 平行D 有很大交角E 垂直16.飑线系统的构成有(ABCD )A 飑锋B 云砧C 飑线对流连接的层状云降水D 冷池17.飑线形成方式中(D )是出现频率最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6.1 脉冲法测距
6.1.1 基本原理
lp l
R=CtR /2 R=0.15tR ,R(km) tR (us)
发射 脉冲
近区地 物回波
目标回波
0 10 20 30 40 50 60 70 km 机械距离刻度标 尺
思考问题:
用脉冲的哪里来作为 回波到达时刻? 有何区别? 回波前沿 回波中心
7
图6.2 显示器荧光屏画面
Δc为电波传播速度平均值的误差; ΔtR为测量目标回波延迟时间的误差。
11
6.1 脉冲法测距
(1)电波传播速度变化产生的误差 估算传播速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R c R c tR c 2
R
R
c
c
表6.1 电波传播速度
12
6.1 脉冲法测距
(2)时间差测量误差
R c R c tR c 2
25
6.1 脉冲法测距
?
用多重复频率测距
办法可以从我国的余数定理中找到
魔术师背对观众坐在一张椅子上,让某位观众心中 随意想定一个不超过500的数, 然后用7去除这个数并报出余数; 然后再用8去除原来想定的数并报出余数; 然后再用9去除并报出余数; 这样魔术师就知道到底这个观众心里想的数是多少。 -如余数分别为1,5,8,答案是多少? 197 -如余数分别为3,5,7,答案是多少? 493 26
31
6.2 调频法测距
当反射回波来自运动目标, 其距离为 R0而径向
速度为 v 时, 其回波频率 fr 为
4f fr f0 fd Tm 8f fb ft f r Tm c 8f fb f r ft Tm c
平均 频率差
2 R0 t c
t
目标距离最大 模糊数
图6.7
(b) “舍脉冲”法判模糊 (b )
添加标记,无模糊距离变为M倍
' MTr mmaxTr tR
27
6.2 调频法测距
6.2.1 调频连续波测距
测得 距离
收发分置
频率计
调 频 发射机 直接耦合信号
发射天线
r
目标
放 大 器 和限幅器
混频器 接收天线
频率差
接收机
图6.8 调频连续波雷达方框图
-4dB
S (t ) A cos(2 f 0t t 2 )
c 1 rc 2 B
B为线性调频信号的带宽
18
6.1 脉冲法测距
(2)测距精度:
包括最小可测距离、最大单值测距范围 最小可测距离:雷达能测量的最近目标的距离。 收发共用天线,发射脉冲宽度时间内,无法接收回波;
普遍应用于飞机高度表及微波引信等场合。
34
6.2 调频法测距
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主要缺点是:
(1) 难于同时测量多个目标。如欲测量多个目标, 必
须采用大量滤波器和频率计数器等 , 使装置复杂,从
而限制其应用范围。
(2) 收发间的完全隔离是所有连续波雷达的难题。发
射机泄漏功率将阻塞接收机 , 因而限制了发射功率的
第 6 章 目标距离的测量
6.1 脉冲法测距
6.2 调频法测距 6.3 距离跟踪原理 6.4 数字式自动测距器
1
第 6 章 目标距离的测量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解脉冲测距的基本原理; 理解调频法测距的基本原理; 了解距离跟踪原理;
2
雷达如何测距?
(1) 脉冲雷达 (2) 连续波雷达
B R
A
目标距离的测量
脉冲积累会改善检测性能 M
0.5
fr
0.5 1
Tr
20
6.1 脉冲法测距
存在m次距离模糊时,距离R如何计算?
如何判断?
c R mTr tr 2
m为正整数
回波时延
t0 tr Tr
tr为接收回波信号与最邻近的发射脉冲之间的延迟。
21
6.1 脉冲法测距
6.1 脉冲法测距
n1 n2 tR t1 t2 f r1 fr2
n1, n2分别为用 fr1和 fr2 测距时的模糊数。
选a=1,
f r1 N fr 2 N 1
当 n1=n2 时,
t1 f r1 t2 f r 2 tR f r1 f r 2
f r1 f r 2
图 6.2
6.1 脉冲法测距
门限
检测 发现、虚警 和支路
Σ
本振
差支路
匹 配 滤波器 包络 检波 微分 (d / dt) 过零点 检 测
t
t
图6.3 回波脉冲中心估计
8
6.1 脉冲法测距
9
6.1 脉冲法测距
6.1.2 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 误差种类: (1)系统误差 由于测量工具本身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本身 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 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特征:可知性、可补偿 (2)随机 误差 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这种理想情况下, 多次重复测量,仍会由于各种偶然的、无法预 测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 特征:随机性、难补偿
大小。发射机噪声的泄漏会直接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
35
6.2 调频法测距
6.2.2 调频脉冲测距
调制信号 产 生 器 T 调 频 振荡器 脉冲功率 放 大 器 τ um 脉 冲 调制器 混频器 收发开关
2R tR c R 1 ctR 2
3
雷达测距的实现方法
实现方法: 调幅——脉冲法测距 调频——频率法测距 调相——相位法测距
4
雷达测距的实现方法
连续波雷达
常规脉冲雷达是幅度调制的一个例子。 其发射波形是单载频的按一定重复周期工作的矩 形脉冲。发射的每个脉冲都相当于对电磁波打上 了标记,以测量回波时间,从而完成测距。
Tr NTr1 N a Tr 2
N和a为正整数, 常选a=1, 使N和N+a为互质数。
22
6.1 脉冲法测距
发 fr1 收 fr1 t1 发 fr2 t2 收 fr2 tR Tn0 tR tR
fr2频率小
fr1频率大
5:4
公约频率 目标回波
图6.7 (a)用双重复频率测距
23
(a )
5
雷达测距的实现方法
连续波雷达
测距物理解释: 一般来说,单载频的连续波雷达没有测距能 力,这与其无法适用基于脉冲回波时延的测距手 段,且发射信号带宽较窄有关。 若必须测量距离,需要在连续波发射信号上 加上某些定时标志,以识别发射的时间和回波时 间。标志越尖锐、鲜明,则传输时间的测量越准 确。 由傅里叶变换知:定时标志越尖锐,则发射 信号的频谱越宽。因此为了测量传输时延或距离 ,必须扩展单载频连续波的频谱。
测频的精度决定了测距的精度, 测频的分辨率决定了测距的分辨率。 例:若频率计的测量精度是 50Hz ,三角波调制周期为 40ms (正负各半),中心频率为 300MHz ,调频斜率为 2MHz/ms,目标距离50km,求:
cTm c (1)频率计的输出频率 fbav; f R0 fbav fbav 8f 2u (2)测距精度δR; -25~+25Hz
6.1.5 判距离模糊的方法 (1) 多种重复频率判模糊
c c Tr 2 2 fr
设重复频率分别为 fr1 和 fr2 , 它们都不能满足不模糊测距的要求。
Rmax
fr Tr Rmax
fr1和fr2具有公约频率fr 。
f r1 fr2 fr N N a
fr的选择应保证不模糊测距。
(3)分辨率∆R 。 ∆f =50Hz
33
6.2 调频法测距
连续波雷达的特点:
• •
•
发射频谱窄(减少了无线电干扰,使得相应滤
波和波形处理简化)。
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可比拟。
收发间难以完全隔离。
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优点是: • 最小可测距离小,且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 雷达线路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适用广。
调频率
接收频率 f r f 0
4f Tm
2 R0 t c
30
回波时延
6.2 调频法测距
正程发射频率 f t f 0 t ,
f Tm / 4
积分求得发射信号 S (t ) A cos(2 f t t 2 ) t 0 接收信号 S r (t ) kSt (t tr )
当 n1=n2+1时, t t1 f r1 t2 f r 2 1 R
24
6.1 脉冲法测距
双重频最大无模糊距离
Rmax c Tr1, Tr 2 的最小公倍数 2
例: Tr1 为3ms,Tr2 为4ms,
则此时双重频的最大无模糊距离对应12ms。
相当于增大了无模糊距离,并没有消除模糊距离。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六十一甲子。
收发切换时间t0内,无法接收回波。 最小可测距离: Rminc Nhomakorabeat0 2
19
6.1 脉冲法测距
最大单值可测距离:雷达可探测的最大无模糊距离
思考:最大无模糊距离由什么决定?
脉冲重复周期Tr
2 Tr Rmax c
c c Tr Rmax Tr Rmax Tr 2 2 Rmax 越大越好? Tr
R0 f d R0 f d
(前半周正向调频范围) 正程 (后半周负向调频范围) 逆程
fbav
fb fb 8f R0 求得 R0 cTm fb fb 2 Tm c 8f 2
32
6.2 调频法测距
cTm fb fb cTm R0 fbav 8f 2 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