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2
x y 2 a 0 2
x y x y 2
x y
2
) x
2
2
例题1: 已知:单元体各侧面应力 x=60MPa,
求: (1) = - 450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应力和主平面
dA
y

x y
2
sin 2 xy cos2
y
yx
应力圆
y
1 R 2

x
y

2
4 2 xy
x
yx xy x
y
R c

x y
2
2
x
xy

dA
yx

y
x y 1 2 2 2

40

x y
2 0.431MPa
sin( 80 ) xy cos(80 )

C
C

C
例题3:已知梁上的M、Q,试用单元体表示截面上1、2、
3、4点的应力状态。
1
2 0
2
1点 2点
1 2 0 3
3Q = 2A
M x Wz
2 xy
x y
2 20.6 0.69 60 0
17.2
x y
2 (
6.4MPa
2 34.4
max(min)
x
17.20
x y
2
) xy
2
2
x
66.4MPa
60 0 60 0 2 ( ) 20.6 2 2 2 66.4(6.4) MPa

7应力分析 强度理论

7应力分析 强度理论
由此得到计算剪应力最大最小值所在平面的公式
y x y x cos 2 xy sin 2 2 2 y x sin 2 xy cos 2 2
(a) (b)
x y tan 21 2 xy 2 x y max 2 xy 此式确定两个平面: 1 和 1 。 2 2 min 3.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其中一个是 max 所在平面;另一个 是 min所在平面。
2 xy
此式确定两个平面: 0 和 0
x y


2 1.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其中一个是 max所在平面;另一个 是 min所在平面。
比较 (b) 和 (a)发现:在 0和 0

2.这两个平面是主平面,那么 max和 min就是主应力;也可 以说主应力就是最大最小正应力。
x y 2 2 x y 2 2 ( ) ( ) xy 2 2
应力状态/应力圆
x y 2 2 x y 2 2 ( ) ( ) xy 2 2

x y 2 2 ( ) xy 2
R C
对于铸铁材料,抗压强度远大 于抗剪强度。故沿45°面破坏, 是一种剪切破坏。
例7-5:用解析法求图示单元体的 (1)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2)主应力值及主方向,并画在单元体上; (3)最大切应力值。
解: y

x
80 MPa,

y
40 MPa
xy
60 MPa, = 30 °
0
y

yx
xy
x
OC CD cos 2 0 cos 2 CD sin 2 0 sin 2 cos 2 sin 2

工程力学c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c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为了找 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受力构件内一点处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 受力构件内一点处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时, 应力状态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时,往往围绕该点取一个无限小 的正六面体—单元体来研究。 单元体来研究 的正六面体 单元体来研究。
σ2
σ2
σ1
σ1
σ
σ
σ3
三向应力状态
双向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 简单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主应力符号按代数值的大小规定: 主应力符号按代数值的大小规定:
σ1 ≥ σ 2 ≥ σ 3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解析法 §7−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解析法
图(a)所示平面应力单元体常用平面图形(b)来表示。现欲求 )所示平面应力单元体常用平面图形( )来表示。现欲求 垂直于平面xy的任意斜截面 上的应力 垂直于平面 的任意斜截面ef上的应力。 的任意斜截面 上的应力。
二、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τα =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dσ α =0 dα
σ x −σ y
2
sin 2α +τ x cos2α = 0
可见在 τ α
=0

材料力学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7–5 广义虎克定律
y
一、单拉下旳应力--应变关系
x
x
E
y
E
x
ij 0 (i,j x,y,z)
二、纯剪旳应力--应变关系
z
E
x
z
y
xy
xy
G
i 0 (i x,y,z)
z
yz zx 0
x
x
xy
x
三、复杂状态下旳应力 --- 应变关系
y
y
x
y x
z
xy
z
x
依叠加原理,得:
x
1
(MPa)
解法2—解析法: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
45 25 3
95
60°
i j
x
2
y

x
2
y
)2
2 xy
y
1
25 3 y 45MPa
° 5
0
Ox
6095MPa 6025 3MPa
yx 25 3MPa xy
x ?
x
y
2
sin 2
xy cos 2
25 3 x 45 sin 120o 25 3 cos120o
y
z
z
y
证明: 单元体平衡 M z 0
xy x
x
( xydydz)dx( yxdzdx)dy0
xy yx
五、取单元体: 例1 画出下图中旳A、B、C点旳已知单元体。
F
A
y
F x
x
A
B
C z
x B x
zx
xz
F
Mex
yx
C
xy
FP

第七章+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第七章+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Chapter7 Analysis of Stress and Strain Failure Criteria
(Analysis of stress-state and strain-state)
§7-1 应力状态概述 (Introduction of stress-state)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Concepts of stresses-state)
σ1 ≥ σ 2 ≥ σ 3
(Analysis of stress-state and strain-state)
三、应力状态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resses-state)
1.空间应力状态(Triaxial stress-state or three-dimensional stress-state ) 三个主应力σ1 ,σ2 ,σ3 均不等于零 2.平面应力状态(Biaxial stress-state or plane stress-state) 三个主应力σ1 ,σ2 ,σ3 中有两个不等于零 3.单向应力状态(Uniaxial stress-state or simple stress-state) 三个主应力 σ1 ,σ2 ,σ3 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x
− 62.5
σ3
因为 σx < σy ,所以 α0= 27.5°与σmin对应
σx −σ y 2 ⎧σ max σ x + σ y ⎧ 26MPa 2 ) + τ xy = ⎨ = ± ( ⎨ 2 2 ⎩ − 96MPa ⎩σ min σ 1 = 26MPa , σ 2 = 0, σ 3 = −96MPa
1.求单元体上任一截面上的应力(Determine the stresses on any inclined plane by using stress-circle) 从应力圆的半径 CD 按方位角α的转向转动2α得到半径CE. 圆周上 E 点的坐标就依次为斜截面上的正应力σα 和切应力τα.

材料力学-应力分析、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应力分析、强度理论

点的研究常采用分析单元体的方法
Down Up
σy y
空间一般应力状态
y
σy
A
σx x
τxy
平面一般应力状态
τyz
τxz
σx
τxy
x
z σz
7
Down Up
主平面:若单元体上某个平面上的切应力为零,
则该平面称为主平面。
而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主单元体:所有面均为主平面的单元体。
σ3 σ2
σ1 σ2
例如:拉(压)杆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
P
P
k
σ
k
P
FN =σA
σ= FN/A
10
分析薄壁圆筒受内压时的应力状态
σ’’ m n
n
σ’
k σ’ p
Dp
p
σ’’ l
πD
2
m
(D
)
n
4
pD
4
n
2
plD (2l
)
dq
Oq
p
D
t
pD
2
直径平面
pD
2
1
3 p 0 11
例7.2 圆球形薄壁容器,壁厚为δ,内径为D,
切应力2个下标的意义:
第1个下标表示切应力所 τyx
< 0 σy
在的面;
σx
第2个下标表示切应力实际 沿那个坐标轴的方向。
x
τxy > 0
18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若图示单元体上的应力
y
σx、 σy 、τxy
ττyxxy
均为已知,
则由平衡方程可求得 σx 斜角为α的斜截面上

第七章 应力状态、应变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七章 应力状态、应变分析和强度理论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二、 正应力极值
1 1 ( x y ) ( x y ) cos 2 xy sin 2 2 2 d ( x y ) sin 2 2 xy cos 2 d
设α=α0 时,上式值为零,即
2
1 0, 2 0, 3 0
1 0, 2 0, 3 0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3、三向(空间)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均不等于零
2 1
3 1
3 2
1 0, 2 0, 3 0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仅在微体四侧面作用应力,且 应力作用线均平行于微体的不 受力表面-平面应力状态
1
1
1
1
3
3
1 0, 2 0, 3 0
1 0, 2 0, 3 0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2、二向(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中有两个不等于零
3 2 3 2
3
2
1
3
1
1
1
1 0, 2 0, 3 0
Ft 0
dA ( x dAcos )cos ( x dAcos )sin ( y dAsin )sin ( y dAsin )cos 0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一、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已知: x , y , x , y , dA 求: ,
sin 2 xy cos 2
2 xy 2 ( 50) tan 2 0 1 x y 40 60 2 0 45 135

y =60 MPa xy = -50MPa =-30°

应力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

应力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

ax in




m
ax
2

m in
极值切应力等于极值正应力差的一半。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三、极值切应力和主平面夹角
注意到 则 所以
tan
2 0

2 xy x
y
tan
21


x 2 xy
y
tan
20

第7章 应力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7.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7.4 三向应力状态简介 §7.5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变分析 §7.6 广义胡克定律 §7.7 强度理论概述 §7.8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7.9 莫尔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2.3 极值切应力及其作用面 一、极值切应力方位角
d 0 d
( x y ) cos 2 2 xy sin 2 0

tan
21


x 2 xy
y
二、最大、最小切应力

m m
ax in




x

2
y
2

2 xy

m m
主应力通常用1、 2 和 3 表示,它们的顺序按代 数值大小排列,即 1 2 3 。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C 机械工业出版社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7.1.4 应力状态的分类 1. 单向应力状态 (简单应力状态 ) 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2. 二向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 有两个应力不等于零 3. 三向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 三个主应力都不等于零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六版最新课件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六版最新课件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不相同,此即应力的点的概念。
5
7-1 应力状态的概述
直杆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
k
F
{ F
p cos cos2
k
F
k p
k
p sin cos sin sin 2
2
直杆拉伸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即 使同一点不同方向面上的应力也是各
不相同的,此即应力的面的概念。
6
7-1 应力状态的概述
点的应力状态:
虚线:主压应力迹线 实线:主拉应力迹线
思考:在钢筋混泥土梁中,钢筋怎么放置最佳。 30
内容小结:
(1)根据已知点的应力状态求任意截面的应力。 (2)根据已知点的应力状态求主应力、主平面。 (3)结合前五章内容,掌握梁在拉、压、剪、扭、弯 等状态下,求某点的应力,并计算主应力和主平面。
31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58.3MPa 22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2)主应力、主平面
y xy
max
x
y
2
(
x
y
)2
2 xy
2
68.3MPa
x
min
x
y
2
(
x
y
)2
2 xy
2
48.3MPa
1 68.3MPa, 2 0, 3 48.3MPa
23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y
主平面的方位:
2
2sin cos sin2
并注意到 yx xy (切应力互等)
化简得出:
1 2
( x
y)
1 2
(
x
y ) cos 2
xy
sin
2

材料力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研究应力状态的目的:找出一点处沿不同方向应力的变化
规律,确定出最大应力,从而全面考虑构件破坏的原因,建 立适当的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
3、一点的应力状态的描述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可对一个 包围该点的微小正六面体——单 元体进行分析
在单元体各面上标上应力 各边边长 dx , dy , dz
——应力单元体
三、几个对应关系
点面对应——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标值对应着单元体某一截面
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y
σy
n
τ
H (σα ,τα )
τ yxHτ xy来自αxσx
(σy ,Dτyx)
2α A (σx ,τxy)
c
σ
σx +σ y
2
转向对应——半径旋转方向与截面法线的旋转方向一致; 二倍角对应——半径转过的角度是截面法线旋转角度的两倍。
α =α0
=
−2⎢⎡σ x

−σ y
2
sin 2α0
+τ xy
cos

0
⎤ ⎥

=0
=
−2τ α 0
τα0 = 0
tg
2α 0
=
− 2τ xy σx −σ y
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主平面,分别为
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主平面的方位
(α0 ; α0′ = α0 ± 900 )
主应力的大小
材料力学
四、在应力圆上标出极值应力
τ
τ max
x
R
O σ min
2α12α0A(σx ,τxy)
c
σ
σ
max
(σy ,τyx) D

第七章 应力与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

第七章 应力与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4

2 x
29.8MPa 3.72 MPa
(单位 MPa)
1 29.28MPa, 2 3.72MPa, 3 0
1 29.28MPa < 30MPa
某结构上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中σ= 116.7MPa,τ=46.3MPa。材料为钢,许用应力[σ]= 160MPa。试校核此结构是否安全。
3)强度理论:
材料的破坏与上述因素有关(某一方面),在长期的实践 中,对材料失效的原因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形成各种不 同的判断准则,统称为强度理论(关于构件失效的假说) 4)意义: 找出失效原因 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强度理论
用简单的试验模拟
四、介绍四种强度理论
1、关于断裂失效的强度理论 ------适用于脆性材料 1)最大拉应力理论 十七世纪(1638年)由伽利略提出来的关于强度判断 的理论,亦称第一强度理论 认为: 材料失效的原因是由于材料内部的最大拉应力引 起的,无论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拉应力达到某一 限值,材料断裂。 模拟: 用简单的试验模拟,如单向拉伸。
2 50MPa
max 1 3
2
3 50MPa
65MPa
例2 已知如图所示过一点两个平
面上的应力。试求:
(1)该点的主应力及主平面;
(2)两平面的夹角。
1.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表达式分 为 、 、 、 。 2.当矩形截面钢拉伸试样的轴向拉力F = 20 kN时,
三向拉应力, 1 2 3>0且相差不大时,发生脆 性破坏,尽管材料可能是塑性的。选择第一、二强度 理论。 三向压应力, 1 2 3<0 且相差不大时,发生 塑性破坏,尽管材料可能是脆性的。选择第三、四强 度理论。

材料力学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l
y
S平面
SF
a
1
T
4
z
x
2
T
Fa
M
Fl
1
T
Wt
σ
Mz Wz
3 Mz 3
T
Wt
σ
Mz Wz
目录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一、单元体的取法
S平面
F
S平面
F
5
2
4
l/2
l/2
3
Mz
Fl 4
2 1
1 1
2
2
2
3 3
10
二、单元体的特征
2 3
1、单元体特征 单元体的尺寸无限小,
1
1
每个面上应力均匀分布
3
任意一对平行平面上的应力相等
x = -40MPa
大小
y =60 MPa
max min
x
2
y
(
x
2
y
)2
2 x
80.7MPa 60.7MPa
x = -50MPa =-30°
1 80.7MPa 2 0 3 60.7MPa
方位
tan 20
2 xy x
y
2 (50) 40 60
1
20
45 135
0
22.5 67.5
三个主应力1 、2 、3 均不等于零
三个主应力1 、2 、3 中有两个不等于零
3、单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 1 、2 、3 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2 3
2
1
1
1
1
1
3 2
2
1
7-2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工程力学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

工程力学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
2
1
30MPa 3 30MPa
max
1 3
2
80MPa
二、 广义胡克定律
纵向应变:


E


横向应变:


E
下面计算沿 1方向的应变:
1 1 引起的应变为 1 E 2 、 3 引起的应变为 2 1 E 3 1 E 当三个主应力同时作用时: 1 1 1 ( 2 3 ) E
2
1
3

E
( 1 2 )
§7-4~5材料破坏的形式强度理论
max [ ] max [ ]
材料破坏的形式主要有两类:
流动(屈服)破坏 断裂破坏
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材料破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流动、断裂 相应地,强度理论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关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 另一类是关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
(3)最大剪应力值。 单位:MPa
解:
x 80MPa, x 60MPa, x y

y 40MPa = 30 x y
cos 2 x sin 2
2 2 102 MPa x y sin 2 x cos 2 2 22.0MPa
2
1 3
广义胡克定律:
1 1 1 ( 2 3 ) E 1 2 2 ( 3 1 ) E 1 3 3 ( 1 2 ) E
Hale Waihona Puke 对于二向应力状态:1 1 ( 1 2 ) E 1 2 ( 2 1 ) E
1 ( 2 3 ) b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取三角形单元建立静力平衡方程
n 0
dA ( xdA cos ) sin ( xdA cos ) cos ( y dA sin ) cos ( y dA sin ) sin 0
t 0
dA ( xdA cos ) cos ( xdA cos ) sin ( y dA sin ) sin ( y dA sin ) cos 0
2 2

cos 2 x sin 2
2 x y 2 x y ( ) ( cos 2 x sin 2 )2
2
2

x y
sin 2 x cos 2
( 0) (
x y
2
2
sin 2 x cos 2 )
max x y x y 2 x 2 2 min
2
max
1 3
2
例7-2 试求例7-1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1)求主应力的值
x 10MPa, y 30MPa, x 20MPa max x y x y 2 2 x min 2
复杂应力状态下(只就主应力状态说明) 有三个主应力
1 , 2 , 3
1
E
由 1引起的线段 1应变 1
由 2引起的线段 1应变 1
2
由 3引起的线段1应变 1
3
E
E
沿主应力1的方向的总应变为:
1 1 1 1
1 42.4 1 3 2 0 MPa 由 max 3 2.4 2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4 主应力及应力状态的分类
主应力和主平面
切应力全为零时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主应力所在的平面称为主平面;
主平面的外法线方向称为主方向。
主应力用1 , 2 , 3 表示 (1 2 3 ) 。
应力状态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
11
应力状态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 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
三向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
D点
由 y 40, yx 60
D'点
画出应力圆
52
圆心坐标
OC x y 80 (40)
2
2
20
半径
R
x
2
y
2
2 xy
80 (40) 2
(60)2
84.85 85
2
53
圆心坐标 OC 20
半径
R 85
1 OA1 OC R
E
105 MPa
3 OC R
65 MPa
D (x ,xy)
x y
2
R 1 2
x y
2
4
2 xy
38
3 应力圆上的点与单元体面上的应力的对应关系 (1) 点面对应
应力圆上某一点 的坐标值对应着 单元体某一方向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39
(1) 点面对应
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 标 值对应着单元体某 一方向面上的正应力 和切应力。
D点对应的面与E点 对应的面的关系
主应力。
从半径CD转到CA1 的角度即为从x轴转
到主平面的角度的
两倍。
44
主应力 即为A1, B1处的正应力。
max min
x
y
2
x
2

材料力学第七章__应力和应变分析__强度理论(2).ppt

材料力学第七章__应力和应变分析__强度理论(2).ppt

所以
m Wtt
d 3
16Biblioteka 1E45o
例 边长为10mm的铝质方块,紧密无隙 地嵌入一个深度和宽度都是10mm的钢槽 中,如图所示。当铝块受到P=60MPa的
• 在小变形及线弹性范围内,线应变 只与正应力有关,而与剪应力无关;
• 剪应变只与剪应力有关,而与正应 力无关,满足应用叠加原理的条件。
• 所以,我们利用单向应力状态和纯 剪切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分别求 出各应力分量相对应的应变,
• 然后,再进行叠加。
正应力分量在不同方向对应的应变
sx
s y
sz
s 1
(s 2
s 3 )
2
1 E
s 2
(s 3
s 1 )
3
1 E
s 3
(s 1
s 2 )
二、体积应变及应力的关系 1.体积应变
变形前单元体的体积为
V dxdydz
变形后,三个棱边的长度变为
dx 1dx (1 1)dx dy 2dy (1 2 )dy dz 3dz (1 3 )dz
x
y
xy
x
y
sin 2
xy
cos 2
22
2
二、应变圆
x
y
x
y cos2 xy sin 2
2
2
2
x
y
sin 2
xy
cos 2
22
2
(
x
y
)2
(
)2
x
y
sin
2
(
xy
)
2
22
2
t x'y'
R 1 2
sx s y

材料力学-07-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07-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

§7-2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解析法 平面应力状态 解析法: 解析法
1.斜截面上的应力 1.斜截面上的应力
y
σx
a
τ yx
τ xy
σx α
τa
n
τ xy
σa
dA
x
σy
n
τ yx
σy
t
t
∑F = 0
∑F =0
13
§7-2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解析法 平面应力状态 解析法: 解析法
tan 2α0 = − 2τ xy
σ x −σ y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分别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所以,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为: 所以,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为:
σmax = σ x +σ y
2 1 + 2 − 1 2
单元体
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 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是包围被研究点的 ——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 无限小的几何体。 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无限小的几何体。 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单元体的性质—— 平行面上,应力均布; 单元体的性质——1) 平行面上,应力均布; —— 2)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2 2
σy
τ xy
α
60 − 40 60 + 40 = + cos(−60o ) + 30 sin(−60o ) 2 2
σx
= 9.02 MPa
τα =
σ x −σ y
2 60 + 40 = sin(−60o ) − 30 cos(−60o ) 2

第七章: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第七章: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s
2 2
s
2 3
2 s1s 2
s 3s 2
s1s 3 )
1 t 2 0 (t )2 2 0 0 t (t ))
2E
s1
1 t 2
E
G
E
21
)
§7–6 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强度理论:是关于“材料发生强度破坏或失效”的假设
材料的破坏形式: ⑴ 脆性断裂 如铸铁在拉伸和扭转时的突然断裂 ⑵ 塑性屈服 如低碳钢在拉伸和扭转时明显的塑性变形
sx
t 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
y
txy
逆时针为正。
Ox
图1
s
sx
y
sy
ttxy
Ox 图2
设:斜截面面积为dA,由分离体平衡得:
Fn 0
n s dA (t xydAcos )sin (s xdAcos ) cos t (t yxdAsin ) cos (s ydAsin )sin 0
容器表面用电阻应变片测得环向应变 t =350×10-6,若已知容器平均 直径D=500 mm,壁厚=10 mm,容器材料的 E=210GPa,=0.25
试求:1.导出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正应力表达式; 2.计算容器所受的内压力。
s1 sm
p p
p
x
l
图a
D
y
xp
AO
B
解:容器的环向和纵向应力表达式 1、轴向应力:(longitudinal stress) 用横截面将容器截开,受力如图b所示,根据平衡方程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7–1 概述 §7–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主应力 §7–3 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7–4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点的应力状态
过一点不同方向面 上应力的集合,称 之为这一点的应力 状态。
就是研究一点处沿各个不同方位的截 面上的应力及其变化规律。
三、应力状态的研究方法-单元体
dx dy dz 0
dz
dy
dx
单元体:单元体——围绕被研究点截取一尺寸为无限小
的正六面体。
单元体的性质——a、各表面上应力均匀分布;
Iz
t
Fs
S
* z
IZb
s y σy
t
sx
sy
sy
sz
t
sx
四、主单元体、主应力和主平面
主单元体:各平面上切应力均为零的单元体。
z
sz
t zx t zy
s3
s2
t xz t yz
xsx
t
t
xy
yx
sy y
s1
单元体上没有切应力的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称为主应力,分别用 s1,s 2 ,s 3 表示,并且 s 1 s 2 s 3
F
F
s
s max
F A
s
t
s s cos2
同一点在斜截面上时:
t
s sin 2
2
表明:同一点在不同方位截面上,它的应
力是各不相同的,此即应力的面的概念。
Mz Fs
横截面上正应力分析和切应力分析 的结果表明:同一面上不同点的应力各
不相同,此即应力的点的概念。
应力
指明
哪一个面上
哪一点?
哪一点 哪个方向面?
s z b、平行平面上应力相等。
t zx t zy
z 0 x
sy
y
t t t yx
t
t xy s x
xz
t xz t xy
t yz s x
zx
t zy
t yz
sy
yx
sz
应力状态的分类
轴向拉伸
σ
σ
σ
σ
s FN
A
扭转
τ τ
τ τ
t T
Ip
弯曲变形
τ
σ
τσ
σy τ y
σx
τx σx
σ
τσ
sx
s MZy
第七章 应力与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 §7-8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关系
——(广义胡克定律) §7-9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7-10 强度理论概述
§7-11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一、引言
§7-1 应力状态的概述
1、铸铁与低碳钢的拉、压、扭试验现象是怎样的?
P 铸铁拉伸
铸铁压缩
M
P
低碳钢 扭转
铸铁扭转 P
低碳钢拉伸试验
铸铁拉伸试验
低碳钢扭转试验
铸铁 扭 转 试 验
2、复杂应力状态怎样建立强度条件?
M
ss
s
Fs
t t
简单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s max [s ]; t max [t ]
s
t
强度条件如何建立? P
M 弯扭组合变形 强度条件如何建立?
t
dA s
x
dA
cos
t
sin
t
sx
x dsAycossin
2
cos 2
t y dAsin sin
t x cos 2
s
y
dAsin
cos
0
符号规定:
α角
由x正向逆时针转到n正向
者为正;反之为负。
n x
正应力 sy
sx
sx
拉应力为正
压应力为负
t 切 应 力
t
tx
使单元体或其局部顺时 针方向转动为正;反之为
s 300 s 600 s x s y 40MPa
在二向应力状态下,任意两个垂直面上,其σ的和为一常数。
分析轴向拉伸杆件的最大切应力的作用面,说明低碳钢 拉伸时发生屈服的主要原因。
低碳钢拉伸时,其上任意一点都是单向应力状态。
450
s
sx s y
2
s x s y cos 2
2
t x sin 2
二. 主应力和主平面
确定正应力极值
s
1 2
(s
x
s y)
1 2
(s
x
s y ) cos 2
t xy
sin
2
求导
ds d
(s x s y ) sin 2 2t xy cos 2
设α=α0
时,
ds d
0
,即
(s x s y ) sin 20 2t xy cos 20 0
2(σx
σy 2
30 2300
1012032030
1c0os3012c0os062000si2n0sin1260000
2
422..3322Ms x s y sin 2
2
t x cos 2
t 600 t30100213002si3n0s1in2060002200ccooss60102010.33M1.3P3aMPa
负。
ty
某单元体应力如图所示,其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各平面 上的应力已知,互相垂直的二斜面ab和bc的外法线分别与x 轴成300和-600角,试求此二斜面ab和bc上的应力。
a
3 20MPa
c
30MPa
n1
s
sx s y
2
s x s y cos 2
2
t x sin 2
s 600
10MPa
10
s
一、斜截面应力:
a
n Fn 0 Ft 0
a sx
sy
tx ty c
sx
tx
b
sy
s
t
c
ty t
cos2 1 cos 2
2
sin 2 1 cos 2
2
tx ty
s dAs x dAcsoscossx 2tsx dyAcossxs2insyctoysd2Asin tcxossin 2sy dAsin sin 0
) si
n
2
α0
τx
yc
os
2
α0
2τα0
0
即α=α0 时,切应力为零,正应力为极值
(s x s y ) sin 20 2t xy cos 20 0
tan
2 0
s
2t xy x s
y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分别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该单元体称为主单元体。
s3
s1
s2






力 状
特例
力 状


单向应力状态
σ
σ
纯剪应力状态
τ τ
§7–2 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实例
sA = sp Dt=P
s
=
pD 4t
s =?
2N=pDl
N = stl
s =
pD 2t
s
s
s 二向应力状态
s
三向压缩
§7-3 平面(二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解析法
sx
s
sx
2
sy
2
cos 2
t
s x s y sin 2
2
t x cos 2
t
sx
2
sin
2
s 450
sx
2
t 450
sx
2
t max
低碳钢试样拉伸至屈服时表面沿450出现 滑移线,是由最大切应力引起的。
分析圆轴扭转时最大切应力的作用面,说明铸铁圆试样 扭转破坏的主要原因。
s min
t
s
sx s y
2
s x s y cos 2
2
t x sin 2
s t sin 2
t s max
s x s y sin 2
2
t x cos 2
t t cos 2
450
s 450
s
max
t
s 450
s
max
t
t 450 0
铸铁圆试样扭转试验时,正是沿着最大拉 应力作用面(即450螺旋面)断开的。因此, 可以认为这种脆性破坏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