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5f29cd83c4bb4cf6ecd1f5.png)
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背景(1)建立起西周政权,统治疆域扩大;(2) 经历短暂的社会动荡,即“三监之乱”。
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分封对象:王族(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5.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特点:层层分授,等级森严。
7.评价:(1)积极作用(西周前期)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統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作用(西周后期)①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易分裂,最终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②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突出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其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内容(1)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⑶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1)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有利于凝聚宗族,“家”“国”结合,强化王权。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三、礼乐制度1.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作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f228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原创9: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原创9: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00c00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b.png)
4 宗法制的作用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 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血缘上的内在纽带。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 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 回王宫,自焚而亡,商亡。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2 分封制的目的
据载,武王死后,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周公辅政。管 叔、蔡叔、霍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殷商 的残余势力武庚乘机拉拢三叔,并联合原殷商盟友的东方 诸侯起兵反周。周公意识到没有经过战争征服的广大东部 地区,殷商的残余势力十分顽固。经过三年苦战,周公平 定叛乱。战后,周公在新征服的东部大举分封加强统治,这 就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周武王自称天子, 所有诸侯国都是由天子 授权分封的。武王死后, 周公旦发展了分封制。
3 分封制的对象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 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 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2 王位世袭制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 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 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 ·夏本纪》
臣民
部落首领(禹) 禅让制
公天下
国王(禹) 建立国家
国王(启)
世袭制
家天下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fdfc93c89eb172dec63b7f5.png)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大纲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王位世袭制、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增强对领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利用血缘关系推行分封,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盘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1) 确定: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辈。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益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占卜表现出王权与神权相联合。
2.初步成立行政管理制度(1) 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拥有了神奇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建立。
(3)地方:侯、伯等的建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按期向商王进贡,并受命讨伐。
[ 学思之窗 ]( 赐教材 P5) 从这段记录,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从资料能够看出,商朝的相,权益很大。
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益最高。
他不单辅助商王,还要对其教育、劝说,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朝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多数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盛时,听从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败时,就会与中央抗衡甚至反叛,与中央的关系特别不稳固。
知识点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
2.内容(1)对象: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辈。
(2)义务: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跟从作战、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益: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1)西周经过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5711f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1.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3)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848b209ec3d5bbfc0a7462.png)
材料三:早期国家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 王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据史载: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 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西周实行分封制, “尚有千八百国”。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 内享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当其羽翼丰满或王室 衰微时,他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王国维在 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 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族谱
黄氏大宗祠
张氏宗祠
上坟
清明节上坟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
龙纹扁足鼎 商晚期
青铜觥 商代晚期
齐侯匜 西周晚期
大克鼎 西周孝王
牛刀小试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 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 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 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定义 2、目的 3、内容:
4、评价:
对宗法制的评价: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 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 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宗法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结,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问题探讨:
观察夏商周时期所形成的世袭制、分封制 和宗法制等重要政治制度,分析归纳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 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 为“天子”;据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 表明,当时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 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由神意来 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联接天人意志 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 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6732c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png)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0424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5.png)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里
表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d654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义务,如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是其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了相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但皇帝政务繁多,后来设立了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多山多岛,城邦林立。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5e2e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一)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核心)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实行民主选举,选贤能之人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的是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没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左图为戴冠冕的夏禹
(二)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影响:A.“公天下”—“家天下”(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武王灭商
周武王(姬发)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bb27cd34eefdc8d376ee3206.png)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
2.政治制度:(1).王位继承制代替禅让制。
政治权利由“传贤”演化成传子,家天下制度从子开始。
(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二)商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2.政治制度:(1)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2)商王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二)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把姻亲、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诸侯国。
2、历史渊源:由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修改而来。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功臣姻亲以及先代贵族。
4、关系(1)权利:分封对象得到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
(2)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交贡赋;跟随周王作战。
5、作用(1)周王的势力范围扩大,疆域增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加强。
(3)形成了严密的等级序列6、崩溃: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最终导致分封制的彻底崩溃。
(三)宗法制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渊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方面的矛盾4.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被称为宗子,地位最尊贵(3)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4)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5)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6)适用于同姓范围5.作用(1)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的特权(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凝聚宗族,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大小宗的区分和长幼关系的确立,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四)礼乐制度1、定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族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重难突破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实施法则,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使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机密结合。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27f7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9.png)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 了“公天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 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生产力发展 诸侯的独立性
天子
士 庶
周公封邦建国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字是什么意思? 宗法制:
宗
嫡庶分明
法 制
的秩序
太庙
以血缘
关系为
神
纽带; 表明宗法制与血
主
政权与 缘和神权有关
神权的
结合
宗 嫡长子继承制 法 运行原则: 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禅让制:远古的美丽传说
尧
舜
禹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燕召公世家》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治理“家天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统治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分什么?分给谁?
2.受封者享有什么权利, 要履行什么义务?
巩固统治 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
第1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c92316026fff705cd170a64.png)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背景:西周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2、分封制 3、宗法制 4、礼乐制度 (1)目的
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确立的政治秩序 (2)作用
维护政治稳定,保证社会和谐 (3)结果:
春秋战国崩溃
12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牢固的血缘关系 浓厚的专制色彩 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孟子·告子》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 务?
缴纳贡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
7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 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2)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什么?
2、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对象:
义务:
权力:
主要封国:
(3)特点:
(4)影响:
积极:加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 诸候势力扩大,削弱王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瓦解:
(6)废除:
6
材料一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 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 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 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 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
1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夏、商、西周的政 治制度》 讲义
![《夏、商、西周的政 治制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1d8d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1.png)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义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在夏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其政治制度还较为简单。
商朝取代夏朝后,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内服与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控制着内服地区,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则相对有限。
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较大的自主权,但需要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二)神权色彩商朝的政治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占卜是商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商王几乎每事必卜,以此来决定国家大事。
(三)行政管理商朝在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参与商王决策。
地方上的封侯和伯,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后,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完善。
(一)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影响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了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二)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dc002ead51f01dc381f1b7.png)
关系是相对的;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3)作用①保与证团了结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
②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4.周礼: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重要工具。
h
4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23
真题感悟 本讲近年高考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命题,集中考查分封制、 宗法制和郡县制。备考复习时应特别注重分封制与郡县 制的比较和宗法制的影响。
h
24
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广州亚运岭南文化是主题
2010 年 11 月第 16 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广州的海 运历史、岭南文化为主题,以色彩绚丽的烟火开场,融 声光电和海陆空于一体,把历史与现代巧妙相连,将文 化与体育完美相接的表演,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岭南特色。
()
h
31
A.形成以县统郡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B.世袭的郡守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C.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在分封制基础上建立起中央政权组织
解析 图中所示是“以郡统县”,A 不正确;秦代郡守、 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且官位不得世袭,B 不正确;秦代 推行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D 也不正确。 答案 C
响上看,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2)异: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
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
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国统治集团经过精心的谋划与筹备,于公元前 221 年消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c2111667ec102de2bd89c4.png)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原因: (一)生产力的发展 (二)私有制产生与发展 (三)阶级对立的发展 (四)原始部落时代的宗法血缘观念 (五)禹的个人因素 二、表现: (一)原始社会: 禅让制 (二)夏商时期:
1、王位世袭制度: (1)含义: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位通过世袭 产生与继承 (2)时间: 夏朝 (3)创立者: 禹 (4)结束: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5)方式: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6)余波: A袁世凯复辟 B张勋复辟 C伪满洲国建立 (7)影响:
(5)权利: A政治:设置官员 B经济:征派赋役 建立武装 C军事: (6)义务: A政治: 服从命令,朝觐述职 B经济:交纳贡赋 C军事: 镇守疆土,派兵作战 (7)作用: A巩固了统治 B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C成为百年强国 (8)来自限性: 地方独立性强,存在割据隐患
(5)权利: A政治:设置官员 B经济:征派赋役 建立武装 C军事: (6)义务: A政治: 服从命令,朝觐述职 B经济:交纳贡赋 C军事: 镇守疆土,派兵作战 (7)作用: A巩固了统治 B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C成为百年强国 (8)局限性: 地方独立性强,存在割据隐患
A开创性 B继承性 C家天下局面形成 2、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 王、相、卿士 (2)地方: 方国:侯国、伯国 3、内外服制度: 王畿之地。 (1)内服: (2)外服: 地方封国 4、特点: (1)血缘色彩 (2)神秘色彩
(二)夏商时期: 1、王位世袭制 2、分封制: (1)原因: 西周初年,政局不稳 (2)目的:巩固统治 (3)内容: A方法:裂土封疆,封邦建国 B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C分级立宗 D确立礼乐 (4)特点: A层层分封 B等级森严 C分层管理,就近管理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讲解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讲解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3f150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a.png)
高一历史下册课堂讲解习题(附答案解析)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全面认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的奴隶社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应从如下几点认识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维护西周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内容:主要是规定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诸侯的权利主要是获得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并有再次分封的权利。
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镇守疆土和朝觐述职,军事上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4)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其积极方面是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
消极方面则是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核心讲解:西周分封制有什么特点?这一制度能长期治国吗?为什么?答案: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相对广泛;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层层封授。
不能。
因为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凭血缘关系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例题1: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答案】D二、全面分析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西周的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采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1)前期。 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的_统__治__区__域__。 ②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借助分封制开拓 疆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的 融合,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周文化的传播。 (2)后期:是导致_诸__侯__分__裂__的重要根源。
【拓展】西周国家结构的特点 (1)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 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2)西 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 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用规定宗 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 中的地位。
(2)奴隶主贵族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和小宗来分配 国家权力,从而建立稳固的世袭统治。简而言之,宗法 关系就是大宗和小宗依据自己的身份等级,在各自范围 内,对直系和旁系亲属族人进行统治管辖,即“大宗能 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知识脉图】
考向一 分封制 【论从史出】 材料一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
孟子说
周公灭五十国。
《逸周书·世俘 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
解》说
服六百五十二国。
《中国通史》说
周公杀武庚,灭东方十七国,才实 行大封建。
【探究1】对周初灭小国、实行分封的历史叙述,能得 出哪些历史结论? 提示:(1)灭小国建较大诸侯国,降服小国使其遵守周朝 制度。 (2)周初大封建,对商朝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多少具有 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
(3)使商朝奴隶制小邦接受周朝“大封建”,也是一大进 步。
材料二 (2017·全国卷Ⅰ·T24改编)东方奄和蒲姑两
个大国,曾助武庚叛周。成王把奄国封给周公长子伯禽 做鲁侯(都曲阜),又封太公吕尚做齐侯。吕尚都营丘 (山东昌乐县),灭蒲姑国。齐鲁两大国代替奄和蒲姑, 商不能反叛了。召公的儿子封燕(故都在易,河北易 县。后迁都蓟,今北京),成王弟叔虞封唐(都唐,山西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2.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 属关系合一,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和稳定性,文明的传承,民族形成。
【拓展】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 (1)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 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 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2)日趋激烈的诸侯 国之间的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郡县制就是 适应中央集权需要而出现的,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 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大陆移民已经在台湾地区定居下来,开发宝岛。特别 是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后,台湾与大陆联系更为密切。 (3)两岸自古以来就是同根同源,台湾地区的开发,是中 华民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多个 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 落进行了拍摄记录。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 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 【探究2】结合材料二信息分析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个体家庭
史料来源 甲骨卜辞 西周金文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文献
【探究2】由以上材料能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1)“家”由宗族向个体家庭演变,说明宗法制度 逐渐走向衰落。 (2)史料与史论互证,是史学研究的关键。 (3)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包括多方面,其中,姓氏的确定、 家庭的构成及家庭观念影响至今。
2.实质: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将宗族组织和 国家组织融为一体,是周朝统治者维护奴隶社会政治秩 序的基础。
二、宗法制的历史影响 1.政治影响: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对祖宗的崇 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 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 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
考向二 宗法制 【论从史出】 材料一 (2016·全国卷Ⅱ·T27改编)福建各地族谱中 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 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探究1】材料反映出清代宗法关系的哪些现象? 提示:(1)明清时期,移民及人口流动比以往更加频繁, 这与商品经济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有很大关系。
提示:(1)对个人修养:忠孝勤俭廉等良好品性是个人修 养的必备,有利于提高个人品性。 (2)对民族:仁义礼智信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 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 (3)对国家统一: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缘纽带是推动祖 国完全统一的保障。
【史论点睛】 一、宗法制的内容及实质 1.内容:(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立嫡以长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封国自 主权较大,天子对诸侯领地并无实际统治权;但中央与 地方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周的文化及习俗在不断传播和 影响着诸侯国。
4.贵族政治特征明显:世卿世禄制下,官僚都是贵 族,贵族有封地但无薪俸。诸侯国内的劳动者不对国家 承担赋税等义务,只对诸侯履行义务。
【拓展延伸】嫡长子继承制 宗族关系在夏朝就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西周在 完善宗法制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相对完 善的政治制度使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 多年、周朝存在了800多年。从这些史实我们可以推断 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相对的 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概况: (1)对象:周王把_土__地__和__人__民__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 代帝王后代。
(2)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_镇__守__疆__土__、随 从作战、_交__纳__贡__赋__和朝觐述职。 (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 分封,并有设置官员、_建__立__武__装__、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 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 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 人唯亲等现象。
考向三 先秦三代文明的传承 【论从史出】 材料一 (2016·全国卷Ⅲ·T24改编)周代青铜器上的 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 保用。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_土__地__继__承__上的矛盾。 2.含义:用_父__系__血__缘__关__系__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宗族内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 服从大宗;_周__王__是天下的大宗。 4.特点:_嫡__长__子__继__承__制__,余子分封制;家国合一,家国同 构,血缘关系(兄弟)与政治关系(君臣)结合。
二、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1.后世分封: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 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等, 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
2.姓氏地名: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 分封;中国姓氏起源中的宋、鲁、郑、陈等多数源自西 周封国;中国地名简称中鲁、晋等源于此。
5.影响: (1)当时。 ①保证了各级_贵__族__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于_统__治__集__团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为分封制提供了推行的理论依据,为世卿世禄选官任 职制度准备了实施的组织条件,从而为周代社会政治新 格局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
(2)后世。 ①积极:形成了认祖归宗、尊祖敬宗的思想,促成了中 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长幼有序、 恪守孝道等,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②消极: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形成传 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及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阻 碍了社会进步。
【拓展】西周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1)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以维护宗法制的 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 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2)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 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探究1】以上历史现象反映出哪些实质? 提示:(1)文字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传承文明的载体, 周代铭文比商代更加规范,记载也更加详细,说明文明又 前进了一步。 (2)用更加规范的文字记载下来的功勋,希望后世传颂, 说明这是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材料二 下表是关于“家”字的字义解读
阶段 一 二
三
主要含义 氏族宗庙 氏族(宗族)
【史论点睛】 一、分封制的概念及与宗法制的关系 1.基本概念:古籍多称“封建(即“封藩建卫”的
简称)之制”,为了与作为社会形态的“封建社会”概 念相区别,中国大陆学者采用了这一习惯性称谓。
2.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同为支撑周代 政权的两大支柱,在《诗经·大雅·板》中有明确表 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把经由分封制而建立的 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这就是周人心目中对分封制的 定位。分封制确实为巩固、维持周王室的统治,发挥过 至关重要的作用。
4.民族观念: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 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
5.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 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结合史实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者以天意自居,通 过垄断神权来加强王权;国事以占卜方式决定。 2.浓厚的部族色彩:由于是从父系氏族演变而来, 三代的政治、法律及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史论点睛】 一、夏商周三代文பைடு நூலகம்传承的表现 1.文字沿革: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