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一)基本内容。
(1) 隋朝创立科举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土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即分科取士之意。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
(2)唐朝的科举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考帖经能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土难。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授官。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取人极少,在科举中不占重要地位。武周时,还创立了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
(二)历史作用。隋唐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科举制的产生,打破了数百年来世族]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能由此走上仕途。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
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上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
(2)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3)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基础,有利于选拔出才能精干之士,加强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参考资料]
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