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七章 图的基本概念 讲稿

《离散数学》第七章 图的基本概念 讲稿

7.1 无向图及有向图一、本节主要内容无向图与有向图顶点的度数握手定理简单图完全图子图补图二、教学内容无序对: 两个元素组成的二元组(没有顺序),即无论a,b是否相同,(a,b )=(b, a )无序积: A与B 为两个集合,A&B={(x,y) |x∈A∧y∈B}例A={a1, a2}, B={b1, b2}A&B={(a1 , b1 ), (a1 , b2 ) ,(a2 , b1 ) ,(a2 , b2 )}A&A={(a1 , a1 ), (a1 , a2 ) ,(a2 , a2 )}多重集合: 元素可以重复出现的集合无向图与有向图定义无向图G=<V,E>, 其中(1) V∅≠为顶点集,元素称为顶点(2) E为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无向边,简称边.例如, G=<V,E>如图所示,其中V={v1, v2, …,v5},E={(v1,v1), (v1,v2), (v2,v3), (v2,v3), (v2,v5), (v1,v5), (v4,v5)}定义无向图G=<V,E>, 其中(1) V≠∅为顶点集,元素称为顶点(2) E为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无向边,简称边.例如, G=<V,E>如图所示,其中V={v1, v2, …,v5},E={(v1,v1), (v1,v2), (v2,v3), (v2,v3), (v2,v5), (v1,v5), (v4,v5)} 无向图与有向图(续)定义有向图D=<V,E>, 其中(1) V同无向图的顶点集, 元素也称为顶点(2) E为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有向边,简称边.用无向边代替D的所有有向边所得到的无向图称作D的基图右图是有向图,试写出它的V和E无向图与有向图(续)通常用G表示无向图, D表示有向图,也常用G泛指无向图和有向图,用ek表示无向边或有向边.V(G), E(G), V(D), E(D): G和D的顶点集, 边集.n 阶图: n个顶点的图有限图: V, E都是有穷集合的图零图: E=∅平凡图: 1 阶零图顶点和边的关联与相邻定义设ek=(vi, vj)是无向图G=<V,E>的一条边, 称vi, vj为ek的端点, ek与vi ( vj)关联.若vi ≠ vj, 则称ek与vi ( vj)的关联次数为1;若vi = vj, 则称ek为环, 此时称ek与vi 的关联次数为2;若vi不是ek端点, 则称ek与vi 的关联次数为0.无边关联的顶点称作孤立点.定义设无向图G=<V,E>, vi,vj∈V,ek,el∈E,若(vi,vj) ∈E, 则称vi,vj相邻;若ek,el至少有一个公共端点, 则称ek,el相邻.对有向图有类似定义. 设ek=〈vi,vj〉是有向图的一条边, vi,vj是ek端点,又称vi是ek的始点, vj是ek的终点,vi邻接到vj, vj邻接于vi.邻域和关联集设无向图G , v ∈V(G)v 的邻域 N(v)={u|u ∈V(G)∧(u,v)∈E(G)∧u ≠v} v 的闭邻域 = N(v)∪{v} v 的关联集 I(v)={e|e ∈E(G)∧e 与v 关联} 设有向图D, v ∈V(D)v 的后继元集 ={u|u ∈V(D)∧<v,u>∈E(G)∧u ≠v}v 的先驱元集 ={u|u ∈V(D)∧<u,v>∈E(G)∧u ≠v}v 的邻域v 的闭邻域顶点的度数设G=<V ,E>为无向图, v ∈V,v 的度数(度) d(v): v 作为边的端点的次数之和 悬挂顶点: 度数为1的顶点 悬挂边: 与悬挂顶点关联的边 G 的最大度∆(G)=max{d(v)| v ∈V} G 的最小度δ(G)=min{d(v)| v ∈V} 例如 d(v5)=3, d(v2)=4, d(v1)=4, ∆(G)=4, δ(G)=1,v4是悬挂顶点, e7是悬挂边, e1是环顶点的度数(续)设D=<V ,E>为有向图, v ∈V,v 的出度d+(v): v 作为边的始点的次数之和 v 的入度d -(v): v 作为边的终点的次数之和 v 的度数(度) d(v): v 作为边的端点次数之和 d(v)= d+(v)+ d-(v)D 的最大出度∆+(D), 最小出度δ+(D) 最大入度∆-(D), 最小入度δ-(D) 最大度∆(D), 最小度δ(D) 例如 d+(a)=4, d-(a)=1, d(a)=5, d+(b)=0, d-(b)=3, d(b)=3,∆+(D)=4, δ+(D)=0, ∆-(D)=3, δ-(D)=1, ∆(D)=5, δ(D)=3. 图论基本定理——握手定理定理 任意无向图和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度数之和都等于边数的2倍, 并且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于出度之和等于边数.)(v N )(v D +Γ)(v D -Γ)()()(v v v N D D D -+ΓΓ= }{)()(v v N v N D D =证 G 中每条边(包括环)均有两个端点,所以在计算G 中各顶点度数之和时,每条边均提供2度,m 条边共提供2m 度.有向图的每条边提供一个入度和一个出度, 故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于出度之和等于边数. 握手定理(续)推论 在任何无向图和有向图中,度为奇数的顶点个数必为偶数. 证 设G=<V,E>为任意图,令 V1={v | v ∈V ∧d(v)为奇数} V2={v | v ∈V ∧d(v)为偶数}则V1∪V2=V, V1∩V2=∅,由握手定理可知∑∑∑∈∈∈+==21)()()(2V v V v Vv v d v d v d m由于2m,∑∈2)(V v v d 均为偶数,所以 ∑∈1)(V v v d 也为偶数, 但因为V1中顶点度数都为奇数,所以|V1|必为偶数.图的度数列设无向图G 的顶点集V={v1, v2, …, vn} G 的度数序列: d(v1), d(v2), …, d(vn) 如右图度数序列:4,4,2,1,3设有向图D 的顶点集V={v1, v2, …, vn} D 的度数序列: d(v1), d(v2), …, d(vn) D 的出度序列: d+(v1), d+(v2), …, d+(vn) D 的入度序列: d -(v1), d -(v2), …, d -(vn) 如右图度数序列:5,3,3,3出度序列:4,0,2,1 入度序列:1,3,1,2 握手定理的应用例1 (3,3,3,4), (2,3,4,6,8)能成为图的度数序列吗? 解 不可能. 它们都有奇数个奇数.例2 已知图G 有10条边, 4个3度顶点, 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等于2, 问G 至少有多少个顶点? 解 设G 有n 个顶点. 由握手定理, 4⨯3+2⨯(n-4)≥2⨯10 解得 n ≥8握手定理的应用(续)例3 给定下列各序列,哪组可以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序列 (2,2,2,2,2) (1,1,2,2,3) (1,1,2,2,2) (1,3,4,4,5)多重图与简单图定义(1) 在无向图中,如果有2条或2条以上的边关联同一对顶点, 则称这些边为平行边, 平行边的条数称为重数.(2)在有向图中,如果有2条或2条以上的边具有相同的始点和终点, 则称这些边为有向平行边, 简称平行边, 平行边的条数称为重数.(3) 含平行边的图称为多重图.(4) 既无平行边也无环的图称为简单图.注意:简单图是极其重要的概念多重图与简单图(续)例如e5和e6 是平行边重数为2不是简单图e2和e3 是平行边,重数为2 e6和e7不是平行边不是简单图图的同构定义设G1=<V1,E1>, G2=<V2,E2>为两个无向图(有向图), 若存在双射函数f: V1→V2, 使得对于任意的vi,vj∈V1,(vi,vj)∈E1(<vi,vj>∈E1)当且仅当(f(vi),f(vj))∈E2(<f(vi),f(vj)>∈E2),并且,(vi,vj)(<vi,vj>)与(f(vi),f(vj))(<f(vi),f(vj)>)的重数相同,则称G1与G2是同构的,记作G1≅G2.图的同构(续)几点说明:图之间的同构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能找到多条同构的必要条件, 但它们都不是充分条件:①边数相同,顶点数相同②度数列相同(不计度数的顺序)③对应顶点的关联集及邻域的元素个数相同,等等若破坏必要条件,则两图不同构图的同构(续)例1 试画出4阶3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例2 判断下述每一对图是否同构:(1)度数列不同不同构例2 (续)(2)不同构入(出)度列不同度数列相同但不同构为什么?完全图与正则图n阶无向完全图Kn: 每个顶点都与其余顶点相邻的n阶无向简单图.简单性质: 边数m=n(n-1)/2, ∆=δ=n-1n阶有向完全图: 每对顶点之间均有两条方向相反的有向边的n阶有向简单图.简单性质: 边数m=n(n-1), ∆=δ=2(n-1),∆+=δ+=∆-=δ-=n-1n阶k正则图: ∆=δ=k 的n阶无向简单图简单性质: 边数m=nk/2完全图与正则图(续)(1) 为5阶无向完全图K5(2) 为3阶有向完全图(3) 为彼得森图, 它是3 正则图子图定义设G=<V,E>, G '=<V ',E '>是2个图(1) 若V '⊆V且E '⊆E, 则称G '为G的子图, G为G '的母图, 记作G '⊆G(2)若G '⊆G且G '≠ G(即V '⊂V 或E '⊂E),称G '为G的真子图(3) 若G '⊆G 且V '=V,则称G '为G的生成子图(4) 设V '⊆V 且V '≠∅, 以V '为顶点集, 以两端点都在V '中的所有边为边集的G的子图称作V '的导出子图,记作G[V '](5) 设E '⊆E且E '≠∅, 以E '为边集, 以E '中边关联的所有顶点为顶点集的G的子图称作E '的导出子图, 记作G[E ']子图(续)例画出K4的所有非同构的生成子图补图定义设G=<V,E>为n阶无向简单图,以V为顶点集,所有使G成为完全图Kn的添加边组成的集合为边集的图,称为G的补图,记作G≅G.若G ≅ G , 则称G 是自补图.例 画出5阶7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首先,画出5阶3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 然后,画出各自的补图7.2 通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一、本节主要内容简单通(回)路, 初级通(回)路, 复杂通(回)路 无向连通图, 连通分支弱连通图, 单向连通图, 强连通图 点割集与割点边割集与割边(桥) 二、教学内容 通路与回路定义 给定图G=<V ,E>(无向或有向的),设G 中顶点与边的交替序列Γ=v0e1v1e2…elvl ,(1) 若∀i(1≤i ≤l), vi -1 和 vi 是ei 的端点(对于有向图, 要求vi -1是始点, vi 是终点), 则称Γ为通路, v0是通路的起点, vl 是通路的终点, l 为通路的长度. 又若v0=vl ,则称Γ为回路. (2) 若通路(回路)中所有顶点(对于回路, 除v0=vl)各异,则称为初级通路(初级回路).初级通路又称作路径, 初级回路又称作圈.(3) 若通路(回路)中所有边各异, 则称为简单通路(简单回路), 否则称为复杂通路(复杂回路). 通路与回路(续) 说明:在无向图中,环是长度为1的圈, 两条平行边构成长度为2的圈. 在有向图中,环是长度为1的圈, 两条方向相反边构成长度为2的圈. 在无向简单图中, 所有圈的长度≥3; 在有向简单图中, 所有圈的长度≥2. 通路与回路(续)定理 在n 阶图G 中,若从顶点vi 到vj (vi ≠vj )存在通 路,则从vi 到vj 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 -1的通路.推论 在n 阶图G 中,若从顶点vi 到vj (vi ≠vj )存在通121212G G G G G G ≅≅例设与均为无向简单图,当且仅当路,则从vi到vj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1的初级通路.定理在一个n阶图G中,若存在vi到自身的回路,则一定存在vi到自身长度小于等于n的回路.推论在一个n阶图G中,若存在vi到自身的简单回路,则一定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的初级回路.无向图的连通性设无向图G=<V,E>,u与v连通: 若u与v之间有通路. 规定u与自身总连通.连通关系R={<u,v>| u,v ∈V且u~v}是V上的等价关系连通图: 平凡图, 或者任意两点都连通的图连通分支: V关于R的等价类的导出子图设V/R={V1,V2,…,Vk}, G[V1], G[V2], …,G[Vk]是G的连通分支, 其个数记作p(G)=k.G是连通图⇔ p(G)=1短程线与距离u与v之间的短程线: u与v之间长度最短的通路(u与v连通)u与v之间的距离d(u,v): u与v之间短程线的长度若u与v不连通, 规定d(u,v)=∞.性质:d(u,v)≥0, 且d(u,v)=0 ⇔ u=vd(u,v)=d(v,u)(对称性)d(u,v)+d(v,w)≥d(u,w) (三角不等式)点割集记G-v: 从G中删除v及关联的边G-V': 从G中删除V'中所有的顶点及关联的边G-e : 从G中删除eG-E': 从G中删除E'中所有边定义设无向图G=<V,E>, 如果存在顶点子集V'⊂V, 使p(G-V')>p(G),而且删除V'的任何真子集V''后(∀ V''⊂V'),p(G-V'')=p(G), 则称V'为G的点割集. 若{v}为点割集, 则称v为割点.点割集(续)例{v1,v4}, {v6}是点割集, v6是割点.{v2,v5}是点割集吗?边割集定义设无向图G=<V,E>, E'⊆E, 若p(G-E')>p(G)且∀E''⊂E',p(G-E'')=p(G), 则称E'为G的边割集. 若{e}为边割集, 则称e为割边或桥.在上一页的图中,{e1,e2},{e1,e3,e5,e6},{e8}等是边割集,e8是桥,{e7,e9,e5,e6}是边割集吗?几点说明:Kn无点割集n阶零图既无点割集,也无边割集.若G连通,E'为边割集,则p(G-E')=2若G连通,V'为点割集,则p(G-V')≥2有向图的连通性设有向图D=<V,E>u可达v: u到v有通路. 规定u到自身总是可达的.可达具有自反性和传递性D弱连通(连通): 基图为无向连通图D单向连通: ∀u,v∈V,u可达v 或v可达uD强连通: ∀u,v∈V,u与v相互可达强连通⇒单向连通⇒弱连通有向图的连通性(续)例下图(1)强连通, (2)单连通, (3) 弱连通有向图的短程线与距离u到v的短程线: u到v长度最短的通路(u可达v)u与v之间的距离d<u,v>: u到v的短程线的长度若u不可达v, 规定d<u,v>=∞.性质:d<u,v>≥0, 且d<u,v>=0 ⇔ u=vd<u,v>+d<v,w> ≥d<u,w>注意: 没有对称性7.3 图的矩阵表示一、本节主要内容无向图的关联矩阵有向图的关联矩阵有向图的邻接矩阵有向图的可达矩阵二、教学内容无向图的关联矩阵定义设无向图G=<V,E>, V={v1, v2, …, vn}, E={e1, e2, …, em}, 令mij为vi与ej的关联次数,称(mij)n⨯m为G的关联矩阵,记为M(G).定义设无向图G=<V,E>, V={v1, v2, …, vn}, E={e1, e2, …, em}, 令mij为vi与ej的关联次数,称(mij)n⨯m为G的关联矩阵,记为M(G).性质关联次数为可能取值为0,1,2有向图的关联矩阵定义 设无环有向图D=<V ,E>, V={v1, v2, …, vn}, E={e1, e2, …, em}, 令则称(mij)n ⨯m 为D 的关联矩阵,记为M(D). 性质: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定义 设有向图D=<V ,E>, V={v1, v2, …, vn}, E={e1, e2, …, em}, 令 )1(ij a 为顶点vi 邻接到顶点vj 边的条数,称()1(ij a )n ⨯n 为D 的邻接矩阵, 记作A(D), 简记为A. 1110001110()1001200000M G ⎡⎤⎢⎥⎢⎥=⎢⎥⎢⎥⎣⎦1100010111()0000101110M D -⎡⎤⎢⎥--⎢⎥=⎢⎥-⎢⎥-⎣⎦平行边的列相同)4(2)3(),...,2,1()()2(),...,2,1(2)1(,11mm n i v d m m j m ji ijimj ijni ij =====∑∑∑==(1)1(1)1(1)(),1,2,...,(2)(),1,2,...,nij i j n ij ji a d vi n a d v j n+=-=====∑∑性质D 中的通路及回路数定理 设A 为n 阶有向图D 的邻接矩阵, 则Al(l ≥1)中 元素)(l ij a 为D 中vi 到vj 长度为 l 的通路数, )(l ii a 为vi 到自身长度为 l 的回路数,∑∑==n i nj l ija11)( 为D 中长度为 l 的通路总数,∑=ni l iia1)( 为D 中长度为 l 的回路总数.D 中的通路及回路数(续)推论 设Bl=A+A2+…+Al(l ≥1), 则Bl 中元素为D 中长度小于或等于l 的通路数, 为D 中长度小于或等于l 的回路数. 例 有向图D 如图所示, 求A, A2, A3, A4, 并回答问题:(1) D 中长度为1, 2, 3, 4的通路各有多 少条?其中回路分别为多少条? (2) D 中长度小于或等于4的通路为多 少条?其中有多少条回路?12100010()00010010A D ⎡⎤⎢⎥⎢⎥=⎢⎥⎢⎥⎣⎦有向图的可达矩阵定义 设D=<V ,E>为有向图, V={v1, v2, …, vn}, 令称(pij)n ⨯n 为D 的可达矩阵, 记作P(D), 简记为P. 性质:P(D)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1.D 强连通当且仅当P(D)的元素全为1. 有向图的可达矩阵(续)例 右图所示的有向图D 的可达矩阵为7.4 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一、本节主要内容 最短路 关键路线二、教学内容对于有向图或无向图G 的每条边,附加一个实数w(e),则称w(e)为边e 上的权. G 连同附加在各边上的实数,称为带权图.设带权图G=<V,E,W>,G 中每条边的权都大于等于0.u,v 为G 中任意两个顶点,从u 到v 的所有通⎥⎥⎥⎥⎦⎤⎢⎢⎢⎢⎣⎡=1101110111110001P路中带权最小的通路称为u 到v 的最短路径.求给定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称为最短路径问题. 算法:Dijkstra(标号法){}()*()*1()*()()1()*1.2./5.i r r i i i i ir i r r j j j j j r i r v l v v v l v r p l l v v v l v r l v v p r T V r ∞==-j ij r r 如果顶点与v 不相邻,则w =为顶点到顶点最短路径的权,如果顶点获得了标号,则称顶点在第步获得了标号(永久性标号)3.为顶点到顶点最短路径的权的上界,如果顶点获得了标号,则称顶点在第步获得了t 标号(临时性标号)4.P 已经获得标号为第步通过集P 为第步未通过集例:求图中v0与v5的最短路径(0)*000(0)0(1)*(0)(1)*1010100,{},T {},1,2,3,4,5{},min {},T T {}(2)T j jj i j i v T l P l w j l l l P P t ∈=======⋃=-0012345j i i i i 第步(r=0):v 获得p 标号v v ,v ,v ,v ,v ,v 获得t 标号第1步(r=1):(1)求下一个p 标号的顶点,将标在顶点v 处,表明顶点v 获得p 标号.修改通过集和未通过集:v v 修改中各顶点的标1(1)(0)(1)*(2)*(1)(2)*2121(2)(1)(2)*2min{,}{},min {},T T {}(2)T min{,}j jj iij i j iv T j j iij ll lw l l l P P t l l l w ∈=+==⋃=-=+i i i i 号:第2步(r=2):(1)求下一个p 标号的顶点,将标在顶点v 处,表明顶点v 获得p 标号.修改通过集和未通过集:v v 修改中各顶点的标号:2.关键路径问题,(){/,}(){/,}D D D V E v V v x x V v x E v v x x V x v E v +=<>∈Γ=∈∧<>∈Γ=∈∧<>∈-设为一个有向图,,则为的后继元集为的先继元集定义:PERT 图设D=<V ,E,W>是n 阶有向带权图1. D 是简单图2. D 中无环路3. 有一个顶点出度为0,称为发点;有一个顶点入度为0,称为收点4. 记边<vi, vj>的权为wij,它常常表示时间1. 最早完成时间:自发点v1开始,沿最长路径(权)到达vi 所需时间,称为vi 的最早完成时间,记为TE (vi ) ,i=1,2,…,nj 1i i j ij v ()234567TE(v )=0,v (1)TE(v )={(v )+w },1,2,,max TE(v )=max{0+1}=1;TE(v )=max{0+2,1+0}=2;TE(v )=max{0+3,2+2}=4;TE(v )=max{1+3,4+4}=8;TE(v )=max{2+4,8+1}=9;TE(v )=max{1+4,2+D i v i TE i n-∈Γ≠=显然的最早完成时间按如下公式计算:813784}=6;TE(v )=max{6+6,9+1}=12;v v v v 关键路径:从发点到收点的一条最长路径,2. 最晚完成时间:在保证收点vn 的最早完成时间不增加的条件下,自发点v1最迟到达vi 所需时间,称为vi 的最晚完成时间,记为TL (vi ).j n n i i j ij v ()876543TL(v )=TL(v ),v ()TL(v )={(v )-w },1,2,,min TL(v )=12;TL(v )=min{12-6}=6;TL(v )=min{12-1}=11;TL(v )=min{11-1}=10;TL(v )=min{10-4}=6;TL(v )=min{6-2,11-4,6-4}=2;TL(D i v i n TL i n∈Γ≠=+显然的最晚完成时间按如下公式计算:21v )=min{2-0,10-3,6-4}=2;TL(v )=min{2-1,2-2,6-3}=0;3. 缓冲时间:TS(vi)=TL(vi)- TE(vi) TS(v1)= TS(v3)= TS(v7)= TS(v8)=0 TS(v2)=2-1=1; TS(v4)=6-4=2; TS(v5)=10-8=2; TS(v6)=11-9=2。

离散数学导论第七章基数

离散数学导论第七章基数

02
有限集合的基数
定义
基数
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称为该集合的基数。
01
符号表示
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 元素,例如集合A的基数表示为|A|。
02
03
空集的基数
空集的基数为0。
性质
01
非空有限集合的基数大于0。
02
单元素集合的基数为1。
03
有限集合的子集的基数小于等于原集合的 基数。
04
05
应用与实例
计数问题
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涉及到从n个不同元 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不同方式 的数量,基数为C(n, k) = n!
/ (k!(n-k)!)。
排列问题
排列问题涉及到从n个不同元 素中选取k个元素并按照一定
顺序排列的不同方式的数量 ,基数为P(n, k) = n! / ((n-
k)!)。
鸽巢原理
一一对应
两个集合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意味着每个集合中的元素都可以与另一个集合中的 元素一一对应。
性质
可数集合的子集也是可数的
如果一个可数集合存在一一对应的自然数集合,那么该可 数集合的任何子集也与自然数集合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限集合的并集是可数的
如果有限个可数集合的并集存在,那么这个并集也是可数 的。
鸽巢原理是计数原理的一种应 用,它表明如果n个物体要放 入m个容器中,且n > m,则 至少有一个容器包含两个或以 上的物体。
概率论中的基数问题
概率空间
概率空间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之 一,它由样本空间和概率函数组 成。样本空间的基数表示所有可 能结果的个数。
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概 率的函数,其基数表示随机变量 取值的个数。

离散数学第7章

离散数学第7章

1 v2e4v4e3v3e2v2
初级回路(圈)
2 v2e5v5e6v4e3v3e2v2
初级回路(圈)
3 v2e4v4e3v3e2v2e5v5e6v4e3v3e2v2 复杂回路
…………
5、图中最短的回路。 如图:
6、性质。
定理:在一个
n
阶图中,若从顶点vi

v
存在
j
通路(vi vj ) ,则从 vi 到 vj 存在长度小于等于
n 1的通路。
推论:在一个
n
阶图中,若从顶点vi

v
存在
j
通路(vi vj ) ,则从 vi 到 vj 存在长度小于等于
n 1的初级通路。
6、性质。
定理:在一个 n 阶图中,若vi 到自身存在回路, 则从 vi 到自身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 的回路。 推论:在一个 n 阶图中,若vi 到自身存在一个 简单回路,则从vi到自身存在长度小于等于 n
如例1的(1)中,
v1
v5
e1与 v1, v2 关联的次数均为1, e1
e6
e2 与 v2 关联的次数为2, e2 v2 e4 e5
v4
边 e1, e4, e5, e6都是相邻的, v5 为孤立点,v4 为悬挂点,
e3 v3
e6 为悬挂边,e2 为环,e4, e5 为平行边,重数2,
G 为多重图。
孤立点——无边关联的点。
环——一条边关联的两个顶点重合,称此边
为环 (即两顶点重合的边)。
3、相关概念。 (2) 悬挂点——只有一条边与其关联的点,所
对应的边叫悬挂边。 (3) 平行边——关联于同一对顶点的若干条边
称为平行边。平行边的条数称为重数。 多重图——含有平行边的图。 简单图——不含平行边和环的图。

No7 离散数学

No7 离散数学

返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子图 (定义7-1.7 ) 设图G=<V,E>,如果有图G‟=<V‟,E‟>,且E‟E,V‟V,
则称G‟为G的子图。
例如: 下图中(b),(c)都是(a)的子图。
(a)
(b)
(c)
返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图G相对于完全图的补图 (定义7-1.6 ) 给定一个图G,由G中所有结点和所有能使G称为完全
二、无向图的通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路的性质1(定理7-2.1) 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图中,如果从结点vj到结点vk存在一 条路,则从结点vj到vk必存在一条不多与n-1条边的路。 证明: 如果从结点vj到结点vk存在一条路,该路上的结点序列是 vj…vi…vk ,如果在这条路上有L条边,则序列上必有L+1个结点, 若L>n-1,则必有结点vs ,它在序列上不止出现一次,即必有结点 序列vj…vs… vs… vk ,在路中去掉从vs到 vs的这些边(保留结点 vs),仍是vj到vk的一条路,但此路比原来的路边数要少,如此重 复进行下去,必可得到一条从结点vj到vk必存在一条不多与n-1条边 的路。 路的性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二、无向图的连通性
1、连通、连通分支、连通图
2、点割集、割点、点连通度 3、边割集、割边、边连通度 4、k(G)、λ(G)、δ(G) 三者之间的关系 5、结点为割点的充要条件 7-2 路与回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连通、连通分支、连通图 连通(定义7-2.2)---在无向图中,结点u和v之间若存在一条路,
第七章 图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绪论 7-1 图的基本概念
7-5 平面图
7-2 路与回路

离散数学7-树

离散数学7-树

(b)
(a)
V5
2
1
V7
8
9
V2
V4
2
3
V8
5
V1
V1
V4
V5
1
3
V7
V6
8
V4
2
V8
5
6
V1
1
V5
6
V7
V6
8
3
V8
5
6
V7
9
V3
(e)
V3
(f)
(g)
22
V2
V3
(h)
五.应用举例——求最小生成树
例3 用管梅谷算法求下图的最小生成树。
23
五.应用举例——求最小生成树
例3 用管梅谷算法求下图的最小生成树。
成圈。
首先证明T无简单回路。对n作归纳证明。
(i) n=1时,m=n-1=0,显然无简单回路;
(ii)假设顶点数为n-1时无简单回路,现考察顶点数是n的情况:此时至少有一
个顶点v其次数d(v)=1。因为若n个顶点的次数都大于等于2,则不少于n条边,但这与
m=n-1矛盾。
删去v及其关联边得到新图T’,根据归纳假设T’无简单回路,再加回v及其关联
边又得到图T,则T也无简单回路。
再由图的连通性可知,加入任何一边后就会形成圈,且只有一个圈,否则原图
中会含圈。
9
二. 基本定理——证明
证明(4):(3)(4),即证一个无圈图若加入任一边就形成圈,
则该图连通,且其任何一边都是桥。
若图不连通,则存在两个顶点vi和vj,在vi和vj之间没有路,若
加边(vi,vj)不会产生简单回路,但这与假设矛盾。由于T无简单回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特 殊 图 类习题7.11.解 因 m=n-1,这里m=6,所以n=6+1=7.2.解 不正确。

与平凡图构成的非连通图中有4个结点3条边,但是它不是树。

3K 3.证明 必要性。

因为G 中有n 个结点,边数m=n-1,又因为G 是连通的,由本节定理1可知,G 为树,因而G 中无回路。

再证充分性。

因为G 中无回路,又因为边数m=n-1,由本节定理1,可知G 为树,所以G 是连通的。

4.解 因 m=n-r,这里n=15,r=3,所以m=15-3=12,即G 有12条边。

5.解6个结点的所有不同构的树如图7-1所示。

图7-16.证明 由定理1,在任意的树中,边数),(m n 1−=n m;所以,由握手定理得)1(22)(1−==∑=n m v d ni i①⑴若T 没有树叶,则由于T 是连通图,所以T 中任一结点均有,从而2)(≥i v d n v d ni i2)(1≥∑= ②则①与②矛盾。

⑵若树T 仅有1片树叶,则其余1−n个结点的度数不小于2,于是121)1(2)(1−=+−≥∑=n n v d ni i③从而①、③相矛盾。

综合⑴,⑵得知T 中至少有两片树叶。

7.解 图7-2⑴中共有两棵非同构的生成树(如图7-3⑴,⑵)。

图7-2⑵中共有3棵非同构的生成树(如图7-3⑶,⑷,⑸)。

⑵⑴⑶⑷ ⑸图7-38.解 在图7-4中共有8棵生成树,如图7-5⑴~⑻所示,第i 生成树用表示。

,,,)8,,2,1( =iT i 7)(8=T W 8)()(61==T W T W 6)()(52==T W T W )()(73==T W T W 9)(4=T W 。

其中T 2,T 5是图中的最小生成树。

9.解 最小生成树T 如图7-7所示,W (T )=18。

a bc da b cda ba bcdabc d⑴⑵⑶⑷⑸⑹⑺ ⑻图7-5图7-4图7-6图7-7习题7.21.解 不一定是。

如图7-8就不是根树.2.解 五个结点可形成3棵非同构的无向树,如图7-9⑴,⑵,⑶所示。

离散数学 第七章 图论

离散数学 第七章 图论
10
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的图称有向图。
G′=<V′,E′>=<{v1′,v2′,v3′, v4′,v5′},{<v1′,v2′>,<v2′, v3′>,<v3′,v4′>,<v2′,v4′>}>
如果在图中一些边是有向 边,另一些边是无向边, 则称这个图是混合图。
G″=<V″,E″>=<{ v1″,v2″,v3″,
v4″,},{( v1″,v4″),(v2″,v4″),<v1″,
v3″>,<v3″,v4″>}>
11
在一个图中,若两个节点由一条有向 边或一条无向边相关联,则这两个节点 称为邻接点。
在一个图中不与任何节点相邻接的节 点,称为孤立节点。仅由孤立节点组成 的图称为零图,仅由一个孤立节点组成 的图称为平凡图。
证明 在Kn中,任意两点间都有边相连, n 个结点 中任取两点的组合数为:
Cn2

1 2
n(n
1)
故Kn的边数为 |E| = n(n-1)/2 。
21
注意:
如果在Kn中,对每条边任意确定一个方 向,就称该图为 n 个结点的有向完全图。 显然,它的边数也为 n(n-1)/2 。
给定任意一个含有 n 个结点的图 G ,总 可以把它补成一个具有同样结点的完全 图,方法是把那些没有联上的边添加上 去。
且E E ,V V ,则称 G 为 G 的子图。
例:如图 7-1.7 中 (b) 和 (c) 都是 (a) 的子图。
24
如果 G 的子图包含 G 的所有结点,则 称该子图为 G 的生成子图。 如图 7-1.8 中 (b) 和 (c) 都是 (a) 的生成子图。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7章格和布尔代数和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7章格和布尔代数和
第七章 格和布尔代数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7章格和布尔代 数和
第七章 格和布尔代数
7.1 格 与 子 格
本章将讨论另外两种代数系统——格与布尔代数, 它 们与群、 环、 域的基本不同之处是: 格与布尔代数的基集 都是一个偏序集。 这一序关系的建立及其与代数运算之间 的关系是介绍的要点。 格是具有两个二元运算的代数系统, 它是一个特殊的偏序集, 而布尔代数则是一个 特殊的格。
于是, 我们有下列对偶原理。
第七章 格和布尔代数
定理7.1.2 如果命题P在任意格〈L, 〉上成立, 则
将L中符号∨, ∧,
∧, ∨,
P*在任意格〈L, 〉上也成立, 这里P*称为P的对偶式。
在上述对偶原理中, “如果命题P在任意格〈L, 〉
上成立”的含义是指当命题P中的变量取值于L中, 且上确
界运算为∨, 下确界运算为∧, 则P对于它们也成立。
第七章 格和布尔代数
再设a=a∧b, 则a∨b=(a∧b)∨b=b(由吸收律), 即
a∨b=b。
最后, 设b=a∨b, 则由a a∨b可得a b。
因此, (1)中3个命题的等价性得证。
(2) 因为 a a∨b, a a∨c, 故a (a∨b)∧(a∨c)。 又
因为
b∧c b a∨b b∧c c a∨c
条件是b a, 则〈L, 也是偏序集。 我们把偏序集〈L, 和〈L, 称为是相互对偶的。 并且它们所对应的哈
斯图是互为颠倒的。 关于格我们有同样的性质。 定理7.1.1 若〈L, 是一个格, 则〈L, 也是一
个格, 且它的并、 交运算∨r, ∧r对任意a, b∈L满足 a∨rb=a∧b,a∧rb=a∨b
证明 先证幂等性成立。 由吸收律知 a∧a=a∧(a∨(a∧b))=a a∨a=a∨(a∧(a∨b))=a

离散数学第七章__环

离散数学第七章__环
规定:
n na a a a (n)a (na), 0a 0
则有:
ma na (m n)a m na mn a
0a a 0 0(0为R中零元)
n(a b) na nb
定义 一个集合(R,+,。)叫做环,假如
(a)(b) ab
a(b1 b2 bn ) ab1 ab2 abn
a b
ibn amb1 ambn
(na) b a(nb) n(ab)
规定:
n n a aa a
a0 和
ab ac ab ac 0 a(b c) 0

b c 0 即 b c 消去律成立。
反之,假设消去律成立,因为
ab 0 ab a 0
所以由消去律知若 a
0则 b0
所以环R没有零因子。
推论: 一个环若有一个消去律成立,则另一个消去律 也成立。
a0 1
定义(含单位元的环):(R,。)是单元半 群 常见的环:整数环,有理数环,实数环。 推论:(R,。)不可能构成群。 (因为0元无逆元)
运算规则:
(a b)c ac bc c(a b) ca cb
0a a 0 0 (0为R中零元)
(a)b a(b) ab
则对任何整数都有
a a a
m n
mn
(a ) a
m n
mn
定义:若在一个环R里
a 0, b 0 但 ab 0
则称a是环R的一个左零因子,b是环R的一个右零因子。
例 R={所有模n的剩余类}规定R中的加法和乘法如 下:
[a] [b] [a b] [a][b] [ab]

《离散数学》课件-第七章 图的基本概念

《离散数学》课件-第七章 图的基本概念
• 〔u,v〕∈E1〔f(u),f(v)〕∈E2 • (或<u,v>∈E1 <f(u),f(v)>∈E2) • 且重数相同,则称G1同构于G2,记为
• G1 G2。
• 显然,两图的同构是相互的,即G1同构 于G2,G2同构于G1。
• 由同构的定义可知,不仅结点之间要具 有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要求这种对应关 系保持结点间的邻接关系。对于有向图 的同构还要求保持边的方向。
V={a,b,c,d},E={e1,e2,e3,e4,e5,e6}
e1=(a,b), e2=(a,c), e3=(b,d), e4=(b,c), e5=(d,c), e6=(a,d).
它的图形如下图(a)或(b)所示:
a
a
b
d
b
d
c
c
(a)
(b)
如果有些边是有向边,另一些边是无向边, 图G称为混合图。
第七章 图的基本概念
– 7.1 无向图及有向图 – 7.2 通路、回路、图的连通性 – 7.3 图的矩阵表示 – 7.4 最短路径及关健路径
7.1 无向图和有向图
• 什么是图?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图是用 点和线来刻划离散事物集合中的每对事 物间以某种方式相联系的数学模型。
Konigsberg(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为偶数.
定理7.2 在任何有向图中,所有结点的入度之 和必等于它们的出度之和.
证明:因为有向图中的每一条有向边都恰好对应 一个出度和一个入度.故所有结点的出度之 和恰好等于有向边的总数.同样地, 所有结 点的入度之和恰好也等于有向边的总数.因 此它们相等.
设V={v1,…,vn}为G的顶点集,则称{d(v1),…d(vn)} 为G的度数序列。
• 如果G2无孤立结点,且由E2所唯一确定,即 以E2为边集,以E2中边关联的结点全体为顶 点集,则称G2是边集E2的导出子图。

离散数学 第七章的课件

离散数学 第七章的课件
第七章 二元关系
主要内容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 二元关系的定义与表示法 关系的运算 关系的性质 关系的闭包 等价关系与划分 偏序关系
1
7.1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
定义7.1 由两个元素 x 和 y(允许x = 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 二元组称为有序对或序偶,记作<x,y>. 其中,x是它的第一个元素,y是它的第二个元素。
0 1 0 0
0 1 0 0
13
题目 A={a, b, c, d}, R={<a, a>,<a, b>,<a, c>,<b, a>,<d, b>}, R的关系矩阵 MR 和关系图 GR 如下:
1 1 MR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9
实例
例如, A={1, 2}, 则 EA = {<1,1>,<1,2>,<2,1>,<2,2>} IA = {<1,1>,<2,2>}
例如 A = {1, 2, 3}, B={a, b}, 则 LA = {<1,1>,<1,2>,<1,3>,<2,2>,<2,3>,<3,3>} DA = {<1,1>,<1,2>,<1,3>,<2,2>,<3,3>}
c
d
14
7.3 关系的运算
关系的基本运算(7种) 定义7.6 设R是二元关系。 (1)R中所有的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R的定义域,记作 domR,形式化表示为 domR = { x | y (<x,y>R) } (2)R中所有的有序对的第二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 R的值域,记作ranR, 形式化表示为 ranR = { y | x (<x,y>R) } (3)R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称为R的域,记作fldR,形式化表示为 fldR = domR ranR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的基本概念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的基本概念

4.无向图的连通性
若无向图G中任何两顶点都连通,则称G是连通图.
对于任意的无向图G.设V1,V2,…,Vk是顶点之间连通关系的 等价类,则称他们的导出子图为G的连通分支.用p(G)表示G 的连通分支数.
V1 e1
e2 e3
V3
e4 V2
V4
a
de
h
i
b
c
f
g
5.有向图的连通性
若略去有向图D中各边的键头,所得无向图是无向连通图,则 称D是弱连通图(或称D是连通图).
(2) mij d (vi )(i 1,2,..., n)
j 1
mn
nm
n
(3) mij mij d(vi ) 2m
j1 i1
i1 j1
i 1
m
(4) mij 0 vi是孤立点 j 1
(5)若第j列与第k列相同, 则说明e j与ek为平行边.
2.有向图的关联矩阵
设有向图D=<V,E>,V={v1,v2,…,vn},E={e1,e2,…,em} 1, vi为ej的始点
e1,e2,e3},{e1,e2,
e2
e4},{e9}等边割集 ,e9是桥.
e3 V4
e5 e6
V5 e4
V6
e9
V7
7.3 图的矩阵表示
1.无向图的关联矩阵
设无向图G=<V,E>,V={v1,v2,…,vn},E={e1,e2,…,em}
令mij为顶点vi与ej的关联次数, 则称(mij)n×m为G的关联矩阵.记为M(G)
若Γ 满足:vi-1,vi为ei的端点(若G为有向图,vi-1是ei的始 点,vi是ei的终点)i=1,2,…,k,则称Γ 为G中通路,v0,vk分 别称为通路的始点和终点,Γ 中边的数目k称为通路长度.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图论部分第七章、图的基本概念7.1 无向图及有向图无向图与有向图多重集合: 元素可以重复出现的集合无序积: A&B={(x,y) | x∈A∧y∈B}定义无向图G=<V,E>, 其中(1) 顶点集V≠∅,元素称为顶点(2) 边集E为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无向边,简称边.例如, G=<V,E>如图所示, 其中V={v1, v2, …,v5}, E={(v1,v1), (v1,v2),(v2,v3), (v2,v3), (v2,v5), (v1,v5), (v4,v5)} ,定义有向图D=<V,E>, 其中(1) V同无向图的顶点集, 元素也称为顶点(2) 边集E为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有向边,简称边.用无向边代替D的所有有向边所得到的无向图称作D的基图,右图是有向图,试写出它的V和E注意:图的数学定义与图形表示,在同构(待叙)的意义下是一一对应的通常用G表示无向图, D表示有向图, 也常用G泛指无向图和有向图, 用e k表示无向边或有向边.V(G), E(G), V(D), E(D): G和D的顶点集, 边集.n 阶图: n个顶点的图有限图: V, E都是有穷集合的图零图: E=∅平凡图: 1 阶零图空图: V=∅顶点和边的关联与相邻:定义设e k=(v i,v j)是无向图G=<V,E>的一条边, 称v i ,vj为e k的端点, e k与v i (v j)关联. 若v i ≠v j, 则称e k与v i (v j)的关联次数为1;若v i = v j, 则称e k为环, 此时称e k与v i 的关联次数为2; 若v i不是e k端点,则称e k与v i 的关联次数为0. 无边关联的顶点称作孤立点.定义设无向图G=<V,E>, v i,v j∈V, e k,e l∈E,若(v i,v j) ∈E, 则称v i,v j相邻; 若e k,e l至少有一个公共端点, 则称e k,e l相邻.对有向图有类似定义. 设e k=〈v i,v j〉是有向图的一条边,又称v i是e k的始点, v j 是e k的终点, v i邻接到v j, v j邻接于v i.邻域和关联集顶点的度数设G=<V,E>为无向图, v∈V,v的度数(度) d(v): v作为边的端点次数之和悬挂顶点: 度数为1的顶点悬挂边: 与悬挂顶点关联的边G的最大度∆(G)=max{d(v)| v∈V}G的最小度δ(G)=min{d(v)| v∈V}例如d(v5)=3, d(v2)=4, d(v1)=4,∆(G)=4, δ(G)=1,v4是悬挂顶点, e7是悬挂边, e是环1设D=<V,E>为有向图, v∈V,v的出度d+(v): v作为边的始点次数之和v的入度d-(v): v作为边的终点次数之和v的度数(度) d(v): v作为边的端点次数之和d(v)= d+(v)+ d-(v)D的最大出度∆+(D), 最小出度δ+(D)最大入度∆-(D), 最小入度δ-(D)最大度∆(D), 最小度δ(D)例如d+(a)=4, d-(a)=1, d(a)=5,d+(b)=0, d-(b)=3, d(b)=3,∆+(D)=4, δ+(D)=0, ∆-(D)=3,δ-(D)=1,∆(D)=5, δ(D)=3.握手定理定理任意无向图和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度数之和都等于边数的2倍, 并且有向图的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于出度之和等于边数.证G中每条边(包括环)均有两个端点,所以在计算G中各顶点度数之和时,每条边均提供2度,m条边共提供2m度. 有向图的每条边提供一个入度和一个出度, 故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于出度之和等于边数.图的度数列设无向图G的顶点集V={v1, v2, …, v n}G的度数列: d(v), d(v2), …, d(v n)1如右图度数列:4,4,2,1,3设有向图D的顶点集V={v1, v2, …, v n}D的度数列: d(v), d(v2), …, d(v n)1D的出度列: d+(v), d+(v2), …, d+(v n)1D的入度列: d-(v), d-(v2), …, d-(v n)1如右图度数列:5,3,3,3出度列:4,0,2,1入度列:1,3,1,2例1 (3,3,3,4), (2,3,4,6,8)能成为图的度数列吗?解不可能. 它们都有奇数个奇数.例2 已知图G有10条边, 4个3度顶点, 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等于2, 问G 至少有多少个顶点?解设G有n个顶点. 由握手定理,4⨯3+2⨯(n-4)≥2⨯10解得n≥8例3 证明不存在具有奇数个面且每个面都具有奇数条棱的多面体.证用反证法. 假设存在这样的多面体,作无向图G=<V,E>, 其中V={v | v为多面体的面},E={(u,v) | u,v∈V∧u与v有公共的棱∧u≠v}.根据假设, |V|为奇数且∀v∈V, d(v)为奇数. 这与握手定理的推论矛盾. 多重图与简单图定义 (1) 在无向图中,如果有2条或2条以上的边关联同一对顶点, 则称这些边为平行边, 平行边的条数称为重数.(2)在有向图中,如果有2条或2条以上的边具有相同的始点和终点, 则称这些边为有向平行边, 简称平行边, 平行边的条数称为重数.(3) 含平行边的图称为多重图.(4) 既无平行边也无环的图称为简单图.注意:简单图是极其重要的概念图的同构定义设G1=<V1,E1>, G2=<V2,E2>为两个无向图(有向图), 若存在双射函数f: V1→V2, 使得对于任意的v,v j∈V1,i(v i,v j)∈E1(<v i,v j>∈E1)当且仅当(f(v i),f(v j))∈E2(<f(v i),f(v j)>∈E2),并且, (v i,v j)(<v i,v j>)与 (f(v i),f(v j))(<f(v i),f(v j)>)的重数相同,则称G1与G2是同构的,记作G1≅G2.几点说明:图之间的同构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能找到多条同构的必要条件, 但它们都不是充分条件:① 边数相同,顶点数相同② 度数列相同(不计度数的顺序)③ 对应顶点的关联集及邻域的元素个数相同,等等若破坏必要条件,则两图不同构至今没有找到判断两个图同构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完全图:n阶无向完全图K n: 每个顶点都与其余顶点相邻的n阶无向简单图.简单性质: 边数m=n(n-1)/2, ∆=δ=n-1n阶有向完全图: 每对顶点之间均有两条方向相反的有向边的n阶有向简单图.简单性质: 边数m=n(n-1), ∆=δ=2(n-1),∆+=δ+=∆-=δ-=n-1子图:定义设G=<V,E>, G '=<V ',E '>是两个图(1) 若V '⊆V且E '⊆E,则称G '为G的子图, G为G '的母图, 记作G '⊆G(2) 若G '⊆G 且V '=V,则称G '为G的生成子图(3) 若V '⊂V 或E '⊂E,称G '为G的真子图(4) 设V '⊆V 且V '≠∅, 以V '为顶点集, 以两端点都在V '中的所有边为边集的G的子图称作V '的导出子图,记作G[V '](5) 设E '⊆E且E '≠∅, 以E '为边集, 以E '中边关联的所有顶点为顶点集的G的子图称作E '的导出子图, 记作G[E ']补图:定义设G=<V,E>为n阶无向简单图,以V为顶点集,所有使G成为完全图K n的添加边组成的集合为边集的图,称为G的补图,记作 .若G≅ , 则称G是自补图.例对上一页K4的所有非同构子图, 指出互为补图的每一对子图, 并指出哪些是自补图.7.2 通路、回路、图的连通性简单通(回)路, 初级通(回)路, 复杂通(回)路定义给定图G=<V,E>(无向或有向的),G中顶点与边的交替序列Γ=v0e1v1e2…e l v l,(1) 若∀i(1≤i≤l), v i-1, v i是e i的端点(对于有向图, 要求v i-1是始点, v i是终点), 则称Γ为通路, v0是通路的起点, v l是通路的终点, l为通路的长度. 又若v=v l,则称Γ为回路.(2) 若通路(回路)中所有顶点(对于回路, 除v0=v l)各异,则称为初级通路(初级回路).初级通路又称作路径, 初级回路又称作圈.(3) 若通路(回路)中所有边各异, 则称为简单通路(简单回路), 否则称为复杂通路(复杂回路).说明:表示方法① 用顶点和边的交替序列(定义), 如Γ=v0e1v1e2…e l v l② 用边的序列, 如Γ=e1e2…e l③ 简单图中, 用顶点的序列, 如Γ=v0v1…v l④ 非简单图中,可用混合表示法,如Γ=v0v1e2v2e5v3v4v5环是长度为1的圈, 两条平行边构成长度为2的圈.在无向简单图中, 所有圈的长度≥3; 在有向简单图中, 所有圈的长度≥2.在两种意义下计算的圈个数① 定义意义下在无向图中, 一个长度为l(l≥3)的圈看作2l个不同的圈. 如v0v1v2v0 ,v 1v2vv1, v2v0v1v2, v0v2v1v0 , v1v0v2v1 , v2v1v0v2看作6个不同的圈. 在有向图中, 一个长度为l(l≥3)的圈看作l个不同的圈.② 同构意义下所有长度相同的圈都是同构的, 因而是1个圈.定理在n阶图G中,若从顶点v i到v j(v i≠v j)存在通路,则从v i到v j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1的通路.推论在n阶图G中,若从顶点v i到v j(v i≠v j)存在通路,则从v i到v j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1的初级通路.定理在一个n阶图G中,若存在v i到自身的回路,则一定存在v i到自身长度小于等于n的回路.推论在一个n阶图G中,若存在v i到自身的简单回路,则一定存在长度小于等于n的初级回路.无向图的连通性设无向图G=<V,E>,u与v连通: 若u与v之间有通路. 规定u与自身总连通.连通关系R={<u,v>| u,v∈V且u~v}是V上的等价关系连通图:任意两点都连通的图. 平凡图是连通图.连通分支: V关于连通关系R的等价类的导出子图设V/R={V1,V2,…,V k}, G[V1], G[V2], …,G[V k]是G的连通分支, 其个数记作p(G)=k.G是连通图⇔p(G)=1短程线与距离u与v之间的短程线: u与v之间长度最短的通路(u与v连通)u与v之间的距离d(u,v): u与v之间短程线的长度若u与v不连通, 规定d(u,v)=∞.性质:d(u,v)≥0, 且d(u,v)=0 ⇔u=vd(u,v)=d(v,u)d(u,v)+d(v,w)≥d(u,w)点割集与割点记G-v: 从G中删除v及关联的边G-V ': 从G中删除V '中所有的顶点及关联的边G-e : 从G中删除eG-E': 从G中删除E'中所有边定义设无向图G=<V,E>, V '⊂V, 若p(G-V ')>p(G)且∀V ''⊂V ', p(G-V '')=p(G), 则称V '为G的点割集. 若{v}为点割集, 则称v为割点.边割集与割边(桥)定义设无向图G=<V,E>, E '⊆E, 若p(G-E ')>p(G)且∀E ''⊂E ',p(G-E '')=p(G), 则称E '为G的边割集. 若{e}为边割集, 则称e为割边或桥.在上一页的图中,{e1,e2},{e1,e3,e5,e6},{e8}等是边割集,e是桥,{e7,e9,e5,e6}是边割集吗?8几点说明:K无点割集nn阶零图既无点割集,也无边割集.若G连通,E '为边割集,则p(G-E ')=2若G连通,V '为点割集,则p(G-V ')≥2有向图的连通性设有向图D=<V,E>u可达v: u到v有通路. 规定u到自身总是可达的.可达具有自反性和传递性D弱连通(连通): 基图为无向连通图D单向连通: ∀u,v∈V,u可达v或v可达uD强连通: ∀u,v∈V,u与v相互可达强连通⇒单向连通⇒弱连通定理(强连通判别法) D强连通当且仅当D中存在经过每个顶点至少一次的回路定理(单向连通判别法) D单向连通当且仅当D中存在经过每个顶点至少一次的通路有向图的短程线与距离u到v的短程线: u到v长度最短的通路 (u可达v)u与v之间的距离d<u,v>: u到v的短程线的长度若u不可达v, 规定d<u,v>=∞.性质:d<u,v>≥0, 且d<u,v>=0 ⇔u=vd<u,v>+d<v,w> ≥d<u,w>注意: 没有对称性7.3 图的矩阵表示无向图的关联矩阵定义设无向图G=<V,E>, V={v1, v2, …, v n}, E={e1, e2, …, e m},令m ij为v i 与e j的关联次数,称(m ij)n⨯m为G的关联矩阵,记为M(G).性质(1) 每一列恰好有两个1或一个2有向图的关联矩阵定义设无环有向图D=<V,E>, V={v1, v2, …, v n},E={e, e2, …, e m}, 令1性质(1) 每一列恰好有一个1和一个-1(2) 第i行1 的个数等于d+(v i), -1 的个数等于d-(v i)(3) 1的总个数等于-1的总个数, 且都等于m(4) 平行边对应的列相同有向图的邻接矩阵有向图的可达矩阵7.4 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带权图G=<V,E,w>, 其中w:E→R.∀e∈E, w(e)称作e的权. e=(v i,v j), 记w(e)=w ij . 若v i,v j不相邻, 记w ij =∞.设L是G中的一条路径, L的所有边的权之和称作L的权, 记作w(L).u和v之间的最短路径: u和v之间权最小的通路.标号法(E.W.Dijkstra, 1959)PERT图与关键路径PERT图(计划评审技术图)设有向图G=<V,E>, v∈Vv的后继元集Γ+(v)={x|x∈V∧<v,x>∈E}v的先驱元集Γ-(v)={x|x∈V∧<x,v>∈E}PERT图:满足下述条件的n阶有向带权图D=<V,E,w>,(1) D是简单图,(2) D中无回路,(3) 有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 称作始点; 有一个出度为0的顶点, 称作终点.通常边的权表示时间, 始点记作v1, 终点记作v n关键路径关键路径: PETR图中从始点到终点的最长路径v的最早完成时间TE(v i): 从始点v1沿最长路径到v ii所需的时间TE(v)=01TE(v)=max{TE(v j)+w ji|v j∈Γ-(v i)}, i=2,3,⋯,niv的最晚完成时间TL(v i): 在保证终点v n的最早完成i时间不增加的条件下, 从始点v1最迟到达v i的时间TL(v)=TE(v n)nTL(v)=min{TL(v j)-w ij|v j∈Γ+(v i)}, i=n-1,n-2,⋯,1iv的缓冲时间TS(v i)=TL(v i)-TE(v i), i=1,2,⋯,niv在关键路径上⇔TS(v i)=0i最晚完成时间TL(v)=128TL(v)=min{12-6}=67TL(v)=min{12-1}=116TL(v)=min{11-1}=105TL(v)=min{10-4}=64TL(v)=min{6-2,11-4,6-4}=23TL(v)=min{2-0,10-3,6-4}=22TL(v)=min{2-1,2-2,6-3}=01缓冲时间TS(v)=0-0=01TS(v)=2-1=12TS(v)=2-2=03TS(v)=6-4=24TS(v=10-8=25TS(v)=11-9=26TS(v)=6-6=07TS(v)=12-12=08关键路径: v1v3v7v8。

离散数学第七章格与布尔代数

离散数学第七章格与布尔代数
离散数学第七章格 与布尔代数
contents
目录
• 格的概述 • 布尔代数 • 格与布尔代数的应用 • 格与布尔代数的关系 • 格与布尔代数的扩展知识
01
CATALOGUE
格的概述
格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格是一个有序的二元组(L,≤),其中L 是非空集合,≤是L上的二元关系, 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布尔代数性质
布尔代数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交换 律、结合律、吸收律等,这些性质使 得布尔代数成为逻辑推理和电路设计 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布尔代数的运算
逻辑与运算
逻辑与运算用符号"∧"表示,表示两个逻辑量同时 为真时结果才为真。
逻辑或运算
逻辑或运算用符号"∨"表示,表示两个逻辑量至少 有一个为真时结果才为真。
布尔代数的扩展运算
布尔函数的复合
01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布尔函数连接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布尔函
数。
布尔函数的展开
02
将一个复杂的布尔函数分解为简单的布尔函数,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分析。
布尔函数的化简
03
通过消除冗余的输入和输出,简化布尔函数的表示。
格与布尔代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
01
格与布尔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布尔代数用于描述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中的各种关系和运算,而格理论则用于描述集合论和集合运算。
格与布尔代数的理论框架为逻辑推理提供了数学基础,有助于深入研究和理解逻辑推理的本质和规律。
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计算机科学是离散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中格与布尔代数在 计算机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语言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论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论

5
离 例1、G1=<V,E>
散 数
V={v0, v1, v2,v3}
学 E={(v0,v2),(v0,v3),(v1,v2),(v1,v3),(v2,v3)}
v0
v3
v1



v2


4/24/2020 2:55 PM
G1
6
离 例2、
散 数 学
G2=<V,E> V={v0, v1, v2,v3}
中的所有边,称为删除E´ 。
(2)设vV,用G-v表示从G中去掉v及所关联的 一切边,称为删除结点v;又设V´ V,用G-V´ 表示从G中删除V´中所有结点,称为删除V´ 。
学 u,v之间存在路,则称u,v是连通的,记作uv 。
定义2.3 设无向图G是平凡图或G中任何两个结 点都是连通的,则称G为连通图,否则称G为非连 通图或分离图。

任意一个连通无向图的任两个不同结
七 点都存在一条通路。



4/24/2020 2:55 PM
38

非连通图G可分为几个不相连通的子图,
七 章
边,构成一个无向重图,问题化为图论中简单道路
的问题。


4/24/2020 2:55 PM
3
离 一、图的基本概念
散 数 学
旧金山
丹佛
洛杉矶
第 七 章


4/24/2020 2:55 PM
底特律
芝加哥
纽约 华盛顿
4

散 设A、B是两个集合,称


A&B={{a,b}|aA, bB}

第7章离散数学

第7章离散数学
根据逻辑蕴涵关系,命题公式: P Q R
应为永真公式,也即在任何解释下,公式的取 值为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此时,当P取“1”,Q取“1”,R取“0”时,
PQR 0
也就是说,命题公式P Q R不是永真公式,
即 P,Q R不能成立。所以用命题逻辑已无
法正确地描述上述情况,这就显示了命题逻辑
定义76指导变元约束变元自由变元3536?例79指出各公式的指导变元辖域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指出各公式的指导变元辖域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1yxyqxpx??37?1?2yxyqxpx??yxyqxxp???解?1公式中的个体变元x与y是约束变元的辖域是的辖域是约束变元的辖域是的辖域x?yxyqxp?y?38是
符号化为:x(N(x) R(x))。
23
例7.8符号化下列命题: (1)有些学生要参加《离散数学》的期末
考试; (2)有的自然数是素数;
24
解:
(1)设Y (x):x参加《离散数学》期末考试,R(x): x是学生,则命题符号化为:x(R(x) Y(x)) 。
(2)设 N(x) :x是自然数,P(x) :x是素数,则命 题符号化为:x(N(x) P(x)) 。
2
例子:苏格拉底三段论
前提: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显然,上述三个命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两
个命题为真时,第三个命题必定是真。 换言之,在命题逻辑中,
设P: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Q:苏格拉底是人; R: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3
则苏格拉底三段论符号化为: P,Q R
A(x)
16
17
定义7.4命题函数
7.1.2 量词
19
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1,2,3知R是等价关系。■
2013-8-4
10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从例7.2.2可以看出
关系R将集合A分成了如下的12个子集:
{1, 13},
{6, 18},
{2,14}, {3,15}, {4,16}, {5,17}, {12,24}。
{7,19}, {8,20}, {9,21}, {10,22},
2013-8-4
20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5(续)
设A={0,1,2,4,5,8,10},R是A上的以4为模的同余 关系。求 (1)R的所有等价类;(2)画出R的关系图。 解: (1)[1]R={1,5,9}=[5]R=[9]R;[2]R={2}; [4]R={0,4,8}=[0]R=[8]R。
2013-8-4
15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4
试给出非空集合A上2个不同的划分 解(1)在A中设定一个非空子集A1,令A2=A-A1,则根 据集合划分的定义,{A1,A2}就构成了集合A的一个 划分,见图 (a); (2)在A中设定两个不相交非空子集A1和A2,令A3=A(A1∪A2),则根据集合划分的定义,{A1,A2,A3}就 构成了集合A的一个划分,见图 (b)。
由定义7.2.1知: (1)关系R是等价关系当且仅当R同时具备自反 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2)关系R不是等价关系当且仅当R不具备自反 性或对称性或传递性。
2013-8-4
6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1
判定下列关系是否是等价关系? 不具有对称性 1. 幂集上定义的“”关系; 2. 整数集上定义的“<”关系; 不具有对称性,自反性
3. 全体中国人所组成的集合上定义的“同性别”
关系。 是等价关系
2013-8-4
7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2
在时钟集合A={1,„,24}上定义整除关系:R= {<x,y>|{x,yA)∧((x-y)被12所整除)}。 (1)写出R中的所有元素; (2)画出R的关系图; (3)证明R是一个等价关系。
{11,23},
这12个A的子集具有如下特点: 1、在同一个子集中的元素之间都有关系R; 2、不同子集的元素之间无关系R。
2013-8-4
11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3
证明 (1) 对xZ,有n|(x-x),所以<x,x>R, 设n为正整数,考虑整数集合Z上的整除关系如下: 即R是自反的。 R={<x,y>|{x,y∈Z}∧(n|(x-y))} (2) 对x,yZ,若<x,y>R,即n|(x-y),所以 证明R是一个等价关系。 m|(y-x),所以,<y,x>R,即R是对称的。 (3) 对x,y,zZ,若<x,y>R且<y,z>R,有 n|(x-y)且n|(y-z),所以由(x-z)=(x-y)+(y-z) 得n|(x-z), 所以,<x,z>R,即R是传递的。 由(1)、(2)、(3)知,R是Z上的等价关系。 ■
2
1 拟序、全序 和良序关系的 定义; 2拟序与偏序关 的联系 3 拟序、全序、 良序的联系。
和良序关系的
相关性质。
4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判定下列关系具有哪些性质
1、在全体中国人所组成的集合上定义的“同姓”关系; 2、对任何非空集合A,A上的全关系; 3、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全等关系”; 4、直线的“平行关系”; 5、“朋友”关系; 等价 关系
2013-8-4
23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定理7.2.1的证明(续)
(2) 若y[x]R,设[x]R∩[y]R≠Φ,则存在z∈[x]R∩[y}R。 即z∈[x]R,z∈[y]R,则有:<x,z>∈R,<y,z>∈R,由R 的对称性,<z,y>∈R。由R的传递性有:<x,y>∈R,即 y∈[x]R,矛盾。所以[x]R∩[y]R=Φ。■ 3)因为对任意x∈A,[x]R A,所以 x R A。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离散数学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示 范 性 软 件 学 院
2013年8月4日星期日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篇 二元关系
第7章 特殊关系
2013-8-4
2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7.0 内容提要
1 2 3 4 4
2013-8-4
25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7
设集合A={1,2,3,4,5,8},R为A上以3为模的同余关 系。求A/R。 解 根据例7.2.3知,A上以3为模的同余关系R是等 价关系。 因为[1]R={1,4}=[4]R,[2]R=[5]R=[8]R={2,5,8}, [3]R={3}, 所以根据商集的定义, A/R={[1]R,[2]R,[3]R}={{1,4},{2,5,8},{3}}。
2013-8-4
集合的概念 等价关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 拟序关系 偏序关系 全序关系
良序关系
3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7.1本章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
1 几个特殊关 系的概念 2 等价和偏序 关系的证明 3 等价类和商 集的计算 4 8个特殊元
2013-8-4
一般掌握
了解 3 1 拟序、全序
1 1 2 5
2013-8-4
9
5 图7.2.3
9
21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定理7.2.1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有下面的结论成立: 1)对xA,[x]R≠Φ; 2)对x,y∈A, a)如果y∈[x]R,则有[x]R=[y]R, b)如果y R,则有[x]R∩[y]R=Φ。 [x] 3) x R=A;
xA
2013-8-4
22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定理7.2.1的证明
证明:1)对任意x∈A,因为R是等价关系,所以R是 自反的,因此<x,x>∈R,即x∈[x]R,故[x]R≠Φ 。 2) 对任意x,y∈A,若y∈[x]R,则<x,y>∈R。 a) 对z∈[x]R,则有:<x,z>∈R,又<x,y>∈R, b) 对z∈[y]R,则有:<y,z>∈R,又<x,y>∈R, 由R的对称性有:<y,x>∈R,由R的传递性有: 由R的传递性有:<x,z>∈R。所以,z∈[x]R,即: <y,z>∈R。所以z∈[y]R,即:[x]R[y]R。 [y]R[x]R。 所以,由a)和b)知:[x]R=[y]R。
<8,8>,<9,9>,<0,4>,<4,0>,<4,8>,<8,4>,<0,8>,
<8,0>,<1,5>,<5,1>,<1,9>,<9,1>,<5,9>,<9,5>}. 显然,R是A的一个等价关系。
2013-8-4
17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例7.2.5 解
2、与元素1有关系R的所有元素所作成的集合{1,5,9}; 与元素2有关系R的所有元素所作成的集合{2};
xA
对任意x∈A,因R是自反的,所以<x,x>∈R,即x∈[x]R。
所以x∈ xR ,即A xR 。故 xR =A。
xA xA xA
2013-8-4
24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定义7.2.4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由R 确定的一切等价类的集合,称为集合A上关于R的 商集(QuotientSet),记为A/R,即 A/R={[x]R|(x∈A)} 例7.2.6 设集合A={0,1,2,4,5,8,10},R为A上以4 为模的同余关系。求A/R。 解 根据例7.2.5,商集 A/R={[0]R,[1]R,[2]R}={{0,4,8},{1,5,9},{2}}。
解:1,2,3都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4 具有反自反,对称和传递性,不具有自反性; 5 具有自反和对称性,不具有传递性。
2013-8-4
5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7.2 等价关系
定义7.2.1设R是定义在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 果R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 价关系。
[x]R={y|y∈A∧<x,y>∈R}
为x关于R的等价类(equivalence class),或叫作 由x生成的一个R等价类,其中x称为[x]R的生成元 (或叫代表元,或典型元)(generator) 。
2013-8-4
19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由定义7.2.3可以看出:
(1)等价类产生的前提是A上的关系R必须是等价 关系; (2)A中所有与x有关系R的元素y构成了[x]R; (3)A中任意一个元素一定对应一个由它生成的等 价类; (4)R具有自反性意味着对x∈A,[x]R≠Φ; (5)R具有对称性意味着对任意x,y∈A,若有 y∈[x]R,则一定有x∈[y]R。
3
……
12
013-8-4
9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国家精品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