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教案
第二章地区可连续发展(1)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北民大附中地理组曹烨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剖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课程标准解读:不一样地区应作为学习地区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地区为实例,由认识该地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下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举措睁开学习;人地矛盾是因为环境自己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分讨取造成的,在不一样地域的表现不一样,如:表此刻黄土高原地域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地地域则是沙漠化问题等;教课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事例引述问题,经过剖析产生原由、对地区发展的危害及治理举措,显现剖析地区环境问题的方法;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经常与该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亲密有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丛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定联系。
所以,不可以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叙述,而要帮助学生经过剖析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进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学情剖析(1)已贮备的知识及优势:必修1和必修2中介绍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论和可连续发展理论;经过对必修3第一章的学习,对地区的观点和实现地区可连续发展思路有了必定的认识。
优势在于我校学生来自于宁夏各个市县,对其当地地理环境有亲身领会,特别是宁南地域学生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感同身受,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
(2)可能存在的问题:初中地理基础不一,部分地域在初中时其实不重视地理学习,使有些同学辨别地图的能力较弱,读图剖析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忱很高,可是发散思想不足,剖析问题能力有待提升。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原由和治理举措;过程与方法:经过让学生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及治理举措,培育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剖析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实现可连续发展的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连续发展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背景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
由于此地区的环境特殊,土壤质地较差,且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
二、管控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 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调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地治理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耕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手段,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质量。
4.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将居民定居在水土流失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田行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控,加强对于未经许可的采矿、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和环境。
三、治理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采取了植树造林、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治理工程、生态移民等手段。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开始逐渐崛起。
四、总结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缓解土地流失问题的目的。
当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一、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中国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区,也是全球著名的水土流失地带。
黄土高原的土地肥沃但也十分缺水,加之长期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压力,导致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有大量的荒漠化地区。
据统计,黄土高原区域总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其中已有25%以上丧失了原有生产能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直接损失了农作物和草地,在经济上也对黄土高原所处的区域带来了严重损失。
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造成的。
首先,自然因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干旱气候和强风等导致土壤经常暴露在外,从而引发水土流失。
其次,农作物种植和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的破坏和土壤的贫瘠,进而引起水土流失。
最后,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过于集中,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农业用水过度,这些都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以下是一些治理方法:1. 林草混合种植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很难支持单一的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其他的生产方式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林草混合种植是一种在当前条件下经济、可行的农业生产方式。
多种植物混合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多样经济效益。
2. 梯田治理黄土高原大多数地区都比较崎岖不平,梯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水土流失。
梯田治理需要在山地上开凿出平坦的土地,以便农民种植谷物。
在梯田处,农民不会过度放牧,从而减少黄沙袭击和土壤流失。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建设水库、引河、替代灌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现象。
4. 不断完善政策水土流失治理是需要长期实施的工程,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才能够持久地推进治理工作。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质学案(6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我知道了吗?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祸屡次的自然原由。
我清楚了吗?(二)能力目标1、经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学会描绘黄土高原的范围,培育读图、剖析图的能力。
2、经过读图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进一步培育训练读图剖析及概括整理能力。
二、学习要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与治理举措。
三、学习过程复习引入新课:1、可连续发展的观点:2、可连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连续发展的关系:3、水土流失的定义:一、黄土高原的范围1、认识黄土高原的范围读图 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描绘一个地域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绘:__________以西、 __________以东、 __________以南、 __________以北主要包含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省区。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的差别3、高考题:例 1读图回答1-3题。
1)整幅等高线地图中,表示的地形可能是()A .平原B.高原C.山地 D.盆地2)该地形可能散布在()A .河套平原B.柴达木盆地C.太行山脉D.黄土高原6、影响水土流失的要素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1、自然原由:天气:地形:植被:。
土壤:2、人为原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水带走了什么?这样会对耕地造成如何的影响?2、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黄河下游为何会形成“地上河”?3、“地上河”有什么危害?练习: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A上游B中上游C下游D中下游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假如()A 一年三熟B 一年一熟C 随时播种,四时都有收获D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4、黄土高原是当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A 黑龙江B安徽C河南D山西5、相关黄土高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世界最大的黄土聚积区B 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C 黄土高原的“风成说”获得了宽泛支持D 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6、黄土高原独到的民居是()A四合院B窑洞 C 骑楼D竹楼7、黄土高原地域生态环境柔弱的原由是()1 地形破裂2 天气干旱3 水土流失严重4 自然灾祸屡次发生A 1、2B 2、3C 3、4D 1、2、3、4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良环境的有效举措是()A 植树种草B 斜坡地建梯田C 所有发展耕种业D 所有发展畜牧业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A 秦岭B太行山C巫山 D 大兴安岭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是()A 冰川侵害B 地壳运动C 流水侵害D 风力堆积11、惹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由是()A 毁林开荒,过分垦殖B 开挖煤矿,破坏丛林C 黄土松散,多暴雨D 经济落伍,伐林为薪12、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体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惹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2.详细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等,使学生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5.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与启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提交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1.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气候条件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学习进行巩固。
2.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措施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加以提高。
3.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其运用GIS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土保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高二地理上学期《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一课时教学案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1、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等——易于侵蚀。
2、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3、地质构造:
4、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开垦陡波、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山羊吃草根、吃树皮,是破坏植被的罪魁祸首。所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畜牧大国都不养山羊。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沙漠面积的扩大也与山羊的过度放牧、不注重养林养草有一定关系,甚至有环保专家提出了要山羊还是要北京的疑问。
(2)从河流的流向,可以推知黄土高原的总地势是———高,———低。
(3)黄土高原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自然灾害有———等多种类型。
作业布置
备注
教(学)后反思
D.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是充分利用土地
6.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
A.夏季暴雨山洪B.修筑水平梯田C.开挖煤矿D.黄土覆盖深厚
拓展提升
备注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注出A、B、C、D、E、F名称省区的简称。其中属于黄土高原范围的省区主要有———、———、———等。(写出省区简称)。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有几十千克,所以粮食产量只占全国28%左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2.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甘肃西峰的南小河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应向黄土高原的所有地区推广
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
(课题2)新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背景介绍)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4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4000万亩,造成经济损失4000亿元(每年平均造成经济损失100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精品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1、学生应知道水土流失的概念,黄土高原的区域概括。
2、教材内容是“抛砖引玉”,要注重水土流失分析方法的培养而不是只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从而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教师自己分析,更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学法指导:结合生活感受,注重对资料(图、表)的分析。
[教学设计]复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在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从而引出新课: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该走怎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合生活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一种普遍而且容易理解的现象,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土壤地表倒一盆水,水对地表有冲刷、破坏和搬运作用,这其实就是水土流失。
)给出5种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域,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小结。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问题设置:(图见PPT)思考:读下图:A、B、C、D、E 五地何处水土流失最严重?为什么?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相对于砾质地面而言,泥沙质土地,土质更疏松、土壤颗粒更小,更易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的四大因素:气候因素――降水强度、地貌形态(地形、地形坡度)、地表物质构成(土壤)、地表植被状况师生共同回顾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抛出问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教师给出有黄土高原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引导学生用水土流失的分析思路去分析。
(注意要在此过程中传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合理的应用)知识点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水土流失的气候因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2、水土流失的土壤因素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粉沙颗粒为主,无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参考教案(第1课时)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参考教案(第1课时)课程标准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忆复习: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师: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呢?生:发言(水土流失)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师:(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
(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doc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北民大附屮地理组曹炸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彖、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2)人地才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女口: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十.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4)区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屮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來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学情分析(1)己储备的知识及优势:必修1和必修2中介绍了地理坏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对必修3第一章的学习,对区域的概念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
优势在于我校学生來口于宁夏各个市县,对其当地地理环境有切身体会,特别是宁南地区学生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感同身受,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
(2)可能存在的问题:初小地理基础不一,部分地区在初小时并不重视地理学习,使有些同学辨识地图的能力较弱,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发散思维不足, 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原因和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的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止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歌诀法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条件很特殊,地表破碎遭侵蚀;直立干燥抗蚀差,遇到急雨易崩塌。
构造运动较剧烈,谷坡陡峭滑坡易;植被稀少缺保护,削减雨水能力低。
人类活动是诱因,开荒伐林过牧齐;采矿修路挖窑洞,水土流失不为奇。
2.概括法记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但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工程措施包括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2)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水土流失的原因(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①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森林和草原被毁,使地表的抗侵蚀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恶性循环,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林木、开矿和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图表解读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信息获取](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 1 000~2 000m。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降水有何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影响?提示: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问题探究“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刘禹锡《浪淘沙》思考探究: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你知道黄河中的泥沙来源于哪里吗?提示: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知识升华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黄土、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掌握黄土高原的基本地形特征及其气候特点。
(3)分析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带来哪些危害。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黄土高原流失原因。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分析一下不同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
(3)结合中国地形图,试着比较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的地形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试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及其治理措施。
(2)反思我们生活和生产对水土流失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地形特征及其气候特点,水土流失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的剖面图的解读及其水平梯田的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图表演示课程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高原,其中就包括黄土高原,学习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及其气候特征,知道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讲授新课在讲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之前,我们先回想我们以前所学知识。
在中国地形图里,黄土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点。
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省和陕、甘、宁的一部分。
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
2,特征——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我们都知道,我国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
其中,环境是基础,经济是条件,社会是目的。
因此,环境问题是我们走可持持续发展道路所必需解决的前提。
谈到环境,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今天我们着重讲解有关水土流失问题。
要了解水土流失有关问题,首先得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等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其水的损失。
高中地理 2.1.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3-中图版高二必修3地理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准备】课时1课时学情学法分析◆事实上,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黄土高原耳熟能详,初中地理也对其位置、地貌特征等作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其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学生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背景;但基本停留在“会描述现象”的层次上,缺少深刻的根源剖析和严谨完整的思维体系。
◆面对众多的学习素材,既有文字又有图表、既有源于教材的又有学案补充的,学生已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迁移水平是不同的。
◆学习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并结合实验模拟、学案导学等教学手段,以问题为载体,启发学生自主参与认知建构、师生互动、发现探究的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特色本节课从“水土流失实验”切入、层层推进,引发着学生不断认知、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变式迁移,使学生在实验中明知、在互动中解惑、在案例中提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了以下三点特色:◆自主建构、互动生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尝试“地理问题素材化”“案例素材区域化”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
◆引进实验、社会观察,给学生一种很强的生活感,变繁为简、深入浅出。
◆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变式迁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切入,体现了本节内容在本章的基础作用;从多个区域的多个环境问题进入,隐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概括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知原理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定量探究来验证日常感知的方法。
设计意图 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且更进一步意识到危害就在我们的身边。
此时教师的层层引领很重要,能够激发着学生步步为营,深入地理解其危害性。
地理必修三中图版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开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探究学习 ,了解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并分析其危害。
同时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掌握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类探究学习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各种形式的资料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自主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观 ,能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导致环境破坏 ,同时,也威胁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合理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什么是可持续开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开展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开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 ,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 ,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的开展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开展 ,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开展是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根底。
•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 ,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不合理开发〕。
环境污染的问题:大气、水、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开展必须因地制宜。
•本节课我们就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探讨。
•课件播放微课视频前一局部。
看看水土流失区的老百姓是怎么看待水土流失的。
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 ,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3)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材分析】本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案例。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这个生态问题。
并能把本节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类似的区域。
会分析生态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
高一时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其实是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由于学习时间久远,学生的一些知识遗忘,给本节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水平较低。
另水土流失中,工程措施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教学上要思考如何降低这个难度,方便学生接受和理解。
整节课的出发点还是要学生去动手,动脑,动笔,动嘴。
尽量达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程度。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初步掌握区域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教法、学法】画图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前一歌】《泪蛋蛋泡在沙蒿林里》【导入】黄河入海图片,提问:黄河水和海水的界线为什么明显?【板书】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欣赏《泪蛋蛋泡在沙蒿林里》歌曲。
感受黄土高原景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一首陕北民歌,创设情境。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好的开始。
探究概念【过渡】什么是水土流失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水土流失?【师生讨论】水把土冲走了观察下图,找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思考】如何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
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土流失。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设计: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②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③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的学习,从中学会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完成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②调查本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的措施。
且通过活动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②关心我国在水土流失方面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较抽象,学生运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读图分析、自主学习等可以比较容易理解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策略】1、自制多媒体课件。
采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大课堂容量。
2、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材料分析,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知识储备】1、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总1-12节第一节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教学构思】本节内容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内容涉及黄土高原区的气候、地貌、内外力作用、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景观图片、文字资料,从资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
讲授方法:读图指导法、引导探究法、启发分析法【教学准备】课前带领学生去野外观察流水地貌,分析流水作用的强弱与地表状况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介绍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气候、地貌、植被、人类活动等有直观了解,增强学习兴趣学生指图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和泾河、渭河的位置让学生熟悉黄土高原的位置,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泾渭分明”的原因——泾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很大,而渭河流经渭河平原含沙量小,两条河汇合处颜色非常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2: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思考二:试分析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其下游地区利弊影响
思考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物、工程措施矛盾吗?为什么?
当堂检测
备注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
2.造成乙地形区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破坏植被 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地形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C.荒漠化的防治 D.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
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 ,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 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 灾情
5、影响 合理和有效利用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主要是
2.工程措施:包括 、 、打坝淤地。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1)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 的沟道流域。
(2)小流域水土流失过程,从 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内完成
(30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工程措施与 紧密结合
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
B“理解类”
C“应用类”
D“能力提升类”
合作探究
备注
思考一:我国因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在哪里,试说明原因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作业布置
备注
完成《创新导学案》习题
教(学)后反思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
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之趋势
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在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排列成鱼鳞状,故名鱼鳞坑。读图完成5~6题。
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9~10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拓展提升
备注
1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6.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7.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8.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学会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