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计算计算书

合集下载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1 设计资料1.1 板面数据1标志板A数据板面形状:矩形,宽度W=3.3m,高度h=2.2m,净空H=5.5m标志板材料:LF2-M铝;单位面积重量:8.10kg/m^22附着板A数据板面形状:圆形,直径D=1.2m,净空H=6.0m标志板材料:LF2-M铝;单位面积重量:8.10kg/m^2立柱重量:Gp=Lρg=8.20×91.874×9.80=7382.995N式中:L----立柱的总长度ρ----立柱单位长度重量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4上部结构总重量计算由标志上部永久荷载计算系数1.10,则上部结构总重量:G=KGb+Gh+Gp=1.10×666.075+3096.698+7382.995=12260.345N3.2 风荷载1标志板所受风荷载标志板A:Fwb1=γ0γQ1/2ρCV^2A1=1.0×1.4×0.5×1.2258×1.2×25.547^2×7.26=4878.826N附着板A:Fwb2=γ0γQ1/2ρCV^2A2=1.0×1.4×0.5×1.2258×1.2×25.547^2×1.131=760.031N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γ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ρ----空气密度,一般取1.2258NS^2m^-4C----标志板的风力系数,取值1.20V----风速,此处风速为25.547m/s^2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2横梁所迎风面所受风荷载:水平荷载:Fwbh=Fwb/n=4878.826/2=2439.413N4.1 强度验算横梁根部由重力引起的剪力为:QG=G4+ω1Lh = 345.779 + 339.147×4.91 = 2011.502N式中:Lh----横梁端部到根部的距离,扣除与立柱连接部分的长度由重力引起的弯矩:MG=ΣGbLb+ω1Lh^2/2= 288.149×3.362 + 339.147×4.91^2/2= 5059.212NM式中:Gb----每根横梁所承担的标志板重量Lb----标志板形心到横梁根部的间距横梁根部由风荷载引起的剪力:Qw= Fwbh+Fwh= 2439.413+116.549=2555.962N式中:Fwbh----单根横梁所承担的标志板所传来的风荷载Fwh----单根横梁直接承受的风荷载横梁根部由风荷载引起的弯矩:Mw= ΣFwbiLwbi + ΣFwhiLwhi= 2439.413×3.362 + 129.385×0.761= 8299.824NM横梁规格为φ152×8,截面面积A=3.619×10^-3m^2,截面惯性矩I=9.41×10^-6m^4,截面抗弯模量W=1.238×10^-4m^3/2=d== 2439.413×3.362^2×3×4.91-3.362/1.0×1.2×6×210.00×10^9×9.41×10^-6+ 68.097×1.712^3×3×4.91-1.712/1.0×1.2×6×210.00×10^9×9.41×10^-6= 22.347mm合成挠度:f= fx^2 + fy^2^1/2= 22.347^2 + 13.527^2^1/2= 26.122mmf/Lh = 0.026122/4.91= 0.0053 < 0.01,满足要求;5 立柱的设计计算立柱根部受到两个方向的力和三个方向的力矩的作用,竖直方向的重力、水平方向的风荷载、横梁和标志板重力引起的弯矩、风荷载引起的弯矩、横梁和标志板风荷载引起的扭矩;垂直荷载:N= γ0γGG= 1.00×1.20×12260.345= 14712.414N水平荷载:H= Fwb+Fwh+Fwp= 5638.857+233.098+1182.298= 7054.252N立柱根部由永久荷载引起的弯矩:MG= MGhn= 5059.212×2= 10118.424NM式中:MGh----横梁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弯矩n----横梁数目,这里为2由风荷载引起的弯矩:Mw= ΣFwbHb+ΣFwhHh+FwpHp/2= 37216.454 + 1538.445 + 4847.421= 43602.32Nm 合成弯矩M= MG^2+Mw^2^1/2= 10118.424^2+43602.32^2^1/2=44760.974Nm 由风荷载引起的扭矩:Mt= nMwh= 2×8299.824= 16599.647Nm×;根据第四强度理论:σ4= σ^2+3τ^2^1/2= 44.71^2+3×9.277^2^1/2= 47.51MPa < σd= 215MPa,满足要求;5.2 变形验算立柱顶部的变形包括,风荷载引起的纵向挠度、标志牌和横梁自重引起的横向挠度、扭矩引起的转角产生的位移;风荷载引起的纵向挠度:fp= Fwb1+Fwh1h1^23h-h1/γ0γQ6EI + Fwp1h^3/γ0γQ8EI= 5638.857+233.098×6.60^2×3×8.20-6.60/1.00×1.40×6×210×10^9×1.943×10^-4+ 1182.298×8.20^3/1.00×1.40×8×210×10^9×1.943×10^-4= 0.0149mfp/D= 0.0149/8.20= 0.002 < 0.01,满足要求;立柱顶部由扭矩标准值产生的扭转角为:θ=Mth/γ0γQGIp= 16599.647×8.20/1.00×1.40×79×10^9×3.885×10^-4= 0.0032rad 式中:G----切变模量,这里为79GPa该标志结构左上点处水平位移最大,由横梁水平位移、立柱水平位移及由于立柱扭转而使横梁产生的水平位移三部分组成;该点总的水平位移为:f= fx+fp+θl1= 0.022+0.0149+0.0032×5.20= 0.054m该点距路面高度为7.70mf/h= 0.054/7.70= 0.007 < 0.017,满足要求;由结构自重而产生的转角为:螺栓10:y10= 0.152/2 + 0.161×sin0.547+ 17×0.2618= -0.078m螺栓11:y11= 0.152/2 + 0.161×sin0.547+ 19×0.2618= -0.035m螺栓12:y12= 0.152/2 + 0.161×sin0.547+ 21×0.2618= 0.038m 螺栓3对旋转轴的距离最远,各螺栓拉力对旋转轴的力矩之和为:Mb=N3Σyi^2/y3其中:Σyi^2= 0.2093m^2Σyi= 1.1466m受压区对旋转轴产生的力矩为:Mc=∫σc2R^2-r^2^1/2y-rdy式中:σc----法兰受压区距中性轴y处压应力R----法兰半径,这里为0.211mr----横梁截面半径,这里为0.076m压应力合力绝对值:Nc=∫σc2R^2-r^2^1/2dy又σc/σcmax = y-r/R-r根据法兰的平衡条件:Mb+Mc=M, Nc=ΣNi,求解得:N3=8.66KNσcmax=1.607MPa6.1 螺栓强度验算Nv/Nv^2 + Nmax/Nt^2^1/2= 0.271/25.06^2 + 8.66/17.59^2^1/2= 0.492 < 1,满足要求;悬臂法兰盘的厚度是20mm,则单个螺栓的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地脚受到的外部荷载:铅垂力:G= γ0γGG=1.0×0.9×12260.345 = 11034.311N水平力:F=7054.252N式中: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此处取0.9合成弯矩:M=44760.974Nm扭矩:Mt= 16599.647Nm7.2 底板法兰受压区的长度Xn偏心距:e= M/G= 44760.974/11034.311= 4.057m法兰盘几何尺寸:L=1.20m;B=1.00m;Lt=0.04m地脚螺栓拟采用16M30规格,受拉侧地脚螺栓数目n=8,总的有效面积:Ae = 8×5.61 = 44.88cm^2受压区的长度Xn根据下式试算求解:Xn^3 + 3e-L/2Xn^2 - 6nAee+L/2-LtL-Lt-Xn = 0Xn^3 + 8.57Xn^2 + 0.995Xn - 1.154 = 0求解该方程,得最佳值:Xn = 0.309m7.3 底板法兰盘下的混凝土最大受压应力验算混凝土最大受压应力:σc= 2 G e + L/2 - Lt / B Xn L - Lt - Xn/3= 2×11034.311×4.057 + 1.20/2 -0.04 / 1.00×0.309×1.20 - 0.04 - 0.309/3Pa= 0.312MPa < βcfcc = 1.80×2.60 / 1.00×1.20^0.5×11.90MPa=23.501MPa,满足要求t = {6 Na Lai / D + Lai1 + Lai fb1} ^ 0.5= {6×4644.452×0.783/0.03+0.583+0.783×210×10^6}^0.5m = 8.6mm < 20mm, 满足要求;7.7 地脚螺栓支撑加劲肋由混凝土的分布反力得到的剪力:Vi = αri Lri σc = 0.313×0.22×312125.075N = 21.469KN > Ta/n= 37.156/8= 4.644KN, 满足要求;地脚螺栓支撑加劲肋的高度和厚度为:高度Hri = 0.40m, 厚度Tri = 0.02m剪应力为:τ= Vi/HriTri = 21469.061/0.40×0.02 = 2.684MPa < fv = 125.00MPa, 满足要求;加劲肋与标志立柱的竖向连接角焊缝尺寸Hf = 0.013mm, 焊缝长度Lw = 0.32mm角焊缝的抗剪强度:τ= Vi/2HfLw = 21469.061/2×0.013×0.32 = 2.621MPa < 160MPa, 满足要求;8 基础验算上层基础宽WF = 1.80m, 高HF = 2.40m, 长LF = 2.60m,下层基础宽WF = 2.20m, 高HF = 0.30m, 长LF = 3.00m基础的砼单位重量24.0KN/M^3,基底容许应力290.0KPa8.1 基底应力验算基底所受的外荷载为:竖向荷载:N = Gf + G = 317.088 + 12.26 = 329.348KN式中:G f----基础自重,Gf=24.0×13.212=317.088KN满。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书1、附着装置布置方案根据塔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附着距离一般为3~5 m,附着点跨距为7~8 m[1,2],塔机附着装置由附着框架和附着杆组成,附着框架多用钢板组焊成箱型结构,附着杆常采用角钢或无缝钢管组焊成格构式桁架结构,受力不大的附着杆也可用型钢或钢管制成。

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楼面顶板标高,按照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需设4道附着装置,以满足工程建设最大高度100 m 的要求。

附着装置布置方案如图2 所示。

图1塔吊简图与计算简图塔吊基本参数附着类型类型1 最大扭矩270.00 kN·m最大倾覆力矩1350.00 kN·m 附着表面特征槽钢塔吊高度110 m 槽钢型号18A塔身宽度1645*1645*2800 mm风荷载设计值(福州地区)0.41附着框宽度 3.00 m 尺寸参数附着节点数 4 附着点1到塔吊的竖向距离 3.00 m第I层附着附着高度附着点1到塔吊的横向距离 3.00 m第8层23.45 m 附着点1到附着点2的距离9.00 m第16层46.65 m 独立起升高度40 m第24层70.85 m 附着起升高度151.2 m第31层95.95 m图2塔吊附着简图三、第一道附着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第一道附着的装置的负荷以第四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计算,第一道附着高度计划在第8层楼层标高为23.45米。

(一)、支座力计算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取值:Q = 0.41kN;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105.3733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TC6010塔吊附着施工方案

TC6010塔吊附着施工方案

塔吊附着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延吉百利城一期工程结构型式:框剪结构建筑物最高高度:地上50.8m,地下19米。

二、塔机情况生产厂家: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型号:TC6010型塔式起重机出厂编号:2012TC01300701编制依据:(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修正)国务院令第549号)(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3)《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除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8)《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79-2009(10)TC6010-6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本工程1台塔吊型号均为QTZ80(TC6010-6)型,为基础固定、外墙附着式,独立式起升高度为40.5米,附着式时起升高度可达220米;标准节最大起重量为6t,额定起重力矩为800KN·m,可根据不同施工场地情况,最大工作幅度60m,最小工作幅度2.5m。

本工程均采用60m臂长。

三、人员分工安全领导小组:宋景福副组长:胡建军,徐忠友四、附着位置根据TC6010塔吊的使用说明书规定,附着高度配置如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设置四道附着,尺寸如下(结构层顶标高为75米):第一道附着高度:21m第二道附着高度:37.5m第三道附着高度:48.5m2.预埋铁件附墙拉杆与建筑物固定点的预埋板预埋,预埋件选用待预埋点位置的砼硬度达到70%以上后方可进行塔吊附着安装。

预埋件选用δ22、460×350×30钢板,M36×330螺栓12套,基座上两个耳栓采用30厚钢板两块,如下图所示:塔机附墙杆连接示意图连接铁板图3.锚固附着杆附着件主要由环梁及附着杆组成。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

塔吊附墙验算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本文的计算依据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T187-2019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2017.一、塔机附着杆参数塔机型号为QTZ63(TC5610)-中塔身桁架结构类型,计算高度为98m,起重臂长度为56m,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为1.06m。

塔身宽度为1.6m,平衡臂长度为12.9m。

工作状态时扭矩标准值Tk1为269.3kN·m,包含风荷载。

非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940kN·m(反向),工作状态下不平衡自重引起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k为1720kN·m。

附着杆数为四杆附着,附墙杆截面类型为格构柱,附墙杆类型为Ⅰ类,塔身锚固环边长为1.8m。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着次数为2,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5m,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为2.2m。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2kN/m,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为0.35.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2m,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4.8m,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为3.2m。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为0.35kN/m。

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风压等效高、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附着点高度、附着点净高、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荷载等参数均有具体数值,这里不再赘述。

285.472kN时,支座6处附墙杆内力计算如下: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6处的附墙杆承担,因此需要计算支座6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根据扭矩组合标准值T kTk1269.3kN·m,可得到T的值。

同时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需要将水平内力Nw计算出来。

根据计算简图和塔机附着示意图、平面图,可以得到α和β的值,并用力法计算各杆件轴力。

最终得到支座6处附墙杆的水平内力Nw20.5RE285.472kN。

塔吊附着方案(计算书参考版本,不同塔吊是不同的)

塔吊附着方案(计算书参考版本,不同塔吊是不同的)

一、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32层)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第2次附着40 15 0.832 1.95 1.95 1.763 1.801 0.308 0.471 第3次附着55 15 0.922 1.95 1.95 1.755 1.792 0.339 0.52 第4次附着70 15 1.008 1.95 1.95 1.733 1.766 0.366 0.56 第5次附着85 15 1.087 1.95 1.95 1.708 1.746 0.389 0.597 第6次附着100 15 1.16 1.95 1.95 1.699 1.734 0.413 0.633 悬臂端121 21 1.254 1.95 1.95 1.686 1.728 0.443 0.681 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86×1.254×1.95×0.2×0.35×1.06=0.245kN/m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45×562-1/2×0.245×12.92=363.775kN·m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69.3+363.775)=569.76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146.645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7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塔式起重机附墙架施工方案

塔式起重机附墙架施工方案

xx塔式起重机附墙架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南通清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日目录本工程地上由6栋单体工程组成,具体东区为1#、2#、3#楼工程;西区为1#、2#、3#楼工程。

东西区1#、2#楼为二十一层商办楼,建筑高度为99.80米,选用QTZ63塔吊4台座,安装高度按群塔规范要求分别为115米和122米。

东区1#楼工程在(1-17轴西300)与(1-F)轴线间设置QTZ63塔吊一台,在(1-17)轴与(1-A)轴之间设置SC200/200施工电梯一台;东区2#楼在(2-12轴东1500)与(2-D)轴线之间设置QTZ63塔吊一台,在(2-22)轴与(2-D)轴线间设置SC200/200施工电梯一台;西区1#楼工程在(1-8轴东3000)与(1-A)轴线间设置QTZ63塔吊一台,在(1-10)轴与(1-A)轴之间设置SC200/200施工电梯一台;西区2#楼在(2-10轴)轴与(2-C)轴线之间设置QTZ63塔吊一台,在(2-12)轴与(2-C)轴线间设置SC200/200施工电梯一台。

根据项目的工程量、结构形状、施工区域和流水段的划分、工期计划等因素,在东西区1#、2#、3#楼主体施工中投入塔吊和施工电梯,能够保证施工作业面主要材料的垂直、水平运输。

具体位置见下表:(详见平面布置图) (5)FS5510(QTZ63)塔式起重机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设计的新型建筑用塔式起重机。

该机为水平臂架,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式多用途塔机,其标准臂长为45米,加长臂可达50m、55m,最大起重量为6T,公称起重力距为630KN.m,最大起量力距可达789KN。

(6)张家港浮山QTZ63附着式塔式起重机的最大起升高度为180米,附着式塔式起重机的底架可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旁的混凝土基础上,为了减少塔身计算长度以保持其设计起重能力,最大高度时设有六套附着装置。

第一附着装置距基础面32米,第二附着装置距离第一附着装置是27米,第三附着装置距第二附着装置附着点24米,第四附着装置距第三附着点24米,第五附着装置距第四附装置附着点24米,第六附着装置距第五附着点21米,附着点的高度可允许现场根据楼层的高度做士1米的调整。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书

风压等效高 工作状态风 非工作状态
附着点高度 附着点净高
工作状态风 非工作状态 压等效均布 风压等效均
第N次附着 h1(m)
h01(m)
度变化系数 荷载体型系 风荷载体型
μz
数μs
系数μs'
振系数βz
风振系数βz' 线荷载标准 布线荷载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值qsk
准值qsk'
第1次附着 22.15
22.15
0.734
2、扭矩组合标准值T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k2 Tk2=1/2qkl12-1/2qkl22=1/2×0.164×562-1/2×0.164×11.52=246.308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k=0.9(Tk1+ Tk2)=0.9×(35+246.308)=253.177kN·m
附墙杆3长细比: λ3=L0/i=(a32+b32)0.5/i=(22052+37372)0.5/44.9=96.638≤[λ]=150,查规范表得: φ3=0.577 满足要求!
附墙杆1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1=N1/(φ1A)=249608/(0.546×3364.25)=135.887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附墙杆2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2=N2/(φ2A)=187217/(0.415×3364.25)=134.09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附墙杆3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3=N3/(φ3A)=133727/(0.577×3364.25)=68.8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1.76

斜道计算书

斜道计算书

计算书一、基本参数二、荷载参数搭设示意图:平面图立面图三、横向水平杆验算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横向水平杆在上 纵向水平杆上横向水平杆根数m 2 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 4) 1219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 2)206000横杆截面抵抗矩W(mm 3)5080计算简图如下:水平杆布置方式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q=1.2×(0.038 +G kjb×(l a/cosθ )/(m+1))+1.4×G kq×(l a/cosθ)/(m+1)=1.2×(0.038+0.35×(1.5/0.986)/(2+1))+1.4×3×(1.5/0.986)/(2+1) =2.388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0.038 +G kjb×(l a/cosθ )/(m+1))+G kq×(l a/cosθ)/(m+1)=(0.038+0.35×(1.5/0.986)/(2+1))+3×(1.5/0.986)/(2+1) =1.737kN/m 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M max=ql b2/8= 2.388×12/8=0.298kN·mσ=M max/W=0.298*106/5080 = 58.661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 5q'l b4/(384EI)= 5×1.737×10004/(384×206000×121900)=0.901mm≤[ν] =min[l b/150,10]= min[1000/150,10]=6.666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 ql b/2=2.388×1/2=1.194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 q'l b/2=1.737×1/2=0.868kN四、纵向水平杆验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1.194×0.986=1.177kNq=1.2×0.038×cosθ=1.2×0.038×0.986=0.045 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0.868×0.986=0.856kNq'=0.038×cosθ=0.038×0.986=0.037 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σ=M max/W=0.485×106/5080 = 95.472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3.191mm≤[ν] = min[l a/cosθ/150,10]= min[1521.29817444219/150,10]=10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 2.74kN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横向水平杆:R max=1.194KN≤Rc =0.8×8=6.4kN纵向水平杆:R max=1.194/0.986/2=0.605KN≤Rc =0.8×8=6.4kN满足要求!六、荷载计算立杆静荷载计算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 G1k双立杆:N GS1k=(g k+0.038+(l a/cosθ+l b×m/2)×0.038/H )×H1=(0.35+0.038+(1.5/0.986+1×2/2)×0.038/5)×5=2. 036 kN/m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 G2k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5×(1.5/0.986)×1/2+0.14×(1.5/0.986)]/5=0.096k N/m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5×(1.5/0.986)×1/2+0.14×(1.5/0.986)]/5=0.096k N/m双立杆:N GS2k =g k2'×H1=0.096×5=0.48KN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N Q1k=[G kq×(l a/cosθ)×l b/2]×n j=[3×(1.5/0.986)×1/2]×2 =4.564 kN七、立杆稳定性验算1、立杆长细比验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8=2.7m长细比λ= l0/i =2700/15.8=170.886≤210满足要求!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8=3.118m长细比λ= l0/i =3118/15.8=197.342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1862、立杆稳定性验算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立杆:N S=1.2×(N GS1k+ N GS2k)+ 1.4×N Q1k=1.2×(2.036+ 0.48)+ 1.4×4.564=9.409KN σ= (K S×N S)/(φA) =(0.6×9409)/(0.186×489)=62.069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立杆:N S=1.2×(N GS1k+ N GS2k)+ 0.9×1.4×N Q1k=1.2×(2.036+ 0.48)+0.9×1.4×4.564=8.77KNM w=0.9×1.4M wk=0.9×1.4w k l a h2/10=0.9×1.4×0.26×1.5×1.82/10=0.159 kN·mσ=K S×N S/(φA)+M w/W=0.6×8770/(0.186×489)+0.159×106/5080=89.153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八、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土类型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g(kPa) 160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 c0.4 垫板底面积A(m2) 0.25 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立杆:N S=(N GS1k+ N GS2k)+ N Q1k=(2.036+ 0.48)+ 4.564=7.08KN立杆底垫板平均压力P=N s/(k c A)=7.08/(0.4×0.25)=70.8kPa≤f g=160kPa满足要求!。

附着计算书

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 参数信息二. 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1. 风荷载计算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W k=0.8×1.59×1.95×1.39×0.2=0.69kN/m2q sk=1.2×0.69×0.35×1.8=0.52kN/m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30kN/m2)W k=0.8×1.62×1.95×1.39×0.30=1.05kN/m2q sk=1.2×1.05×0.35×1.80=0.80kN/m2. 塔机的倾覆力矩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356.86+843.7=486.84kN.m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356.86kN.m3. 力 Nw 计算工作状态下: N w=148.039kN非工作状态下: N w=97.012kN三. 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其中:四.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工作状态下,Nw=148.04kN, 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329.45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42.2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8.93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29.45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42.2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8.93 kN五.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Nw=97.01kN, 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2.21×1.92×1.95×0.2×0.35×0.9=0.417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417×472-1/2×0.417×12.82=426.416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110+426.416)=482.774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83.222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3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3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3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17.694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41.634°α2=arctan(b2/a2)=37.913°α3=arctan(b3/a3)=39.116°α4=arctan(b4/a4)=44.822°β1=arctan((b1-c/2)/(a1+c/2))=34.177°β2=arctan((b2+c/2)/(a2+c/2))=38.881°β3=arctan((b3+c/2)/(a3+c/2))=39.954°β4=arctan((b4-c/2)/(a4+c/2))=36.845°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本计算运用软件为:品茗安控信息技术生产。

本工程为珠江御景花园工程;工程建设地点位于省市。

由中建四局建设。

建筑物为10#楼,地上33层,预计110米高,故设计塔机计算高度为140米,塔机型号为QTZ80(TC5710),省建设机械集团制造。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有5道附墙。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注意:所设置附墙撑杆类型、尺寸、安装高度等应严格按照此计算书中给出的相应数据制造,安装。

如有改动,此计算书作废,必须重新进行计算、验算。

附墙因不按此计算书制造、安装而产生的安全事故,本验算单位概不负责。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2.21×1.92×1.95×0.2×0.35×1.06=0.491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491×572-1/2×0.491×12.92=756.776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70+756.776)=924.09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106.756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6处锚固环截面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施工升降机附着计算书

施工升降机附着计算书

施工升降机附着计算书施工升降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其实它就是工地上那种能把人和材料从地面送到高空的“飞天小能手”。

说起这个家伙,咱们不得不聊聊它的附着计算。

嘿,别以为这只是个无聊的工程术语,实际上,这可是个关乎安全的大事儿呢!先说说什么是附着。

你想啊,施工升降机在高空中工作,像是在走钢丝,稳不稳关键在于附着的设计。

好比你爬树,得找个结实的树枝,才能放心大胆地往上爬。

附着的强度,关系着升降机的稳定性,影响到每一个在上面工作的人的安全。

没错,安全第一,咱们可不想在工地上上演“飞天遁地”的戏码。

计算这东西,可不是随便一算了事,得认真对待。

首先得考虑建筑物的高度、风速和载荷。

简单来说,就是多高的楼,风刮得多大,以及要搬运多少重的东西。

你想,万一风大得像是要把升降机吹飞,那可就麻烦了,甚至会有“失重”的感觉。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设计师们可是要认真地计算每一个细节,确保升降机的附着力能承受住这些外部压力。

真是不能马虎啊!然后呢,还得考虑材料的强度。

别小看这些铁铁的升降机,材料的选择可有讲究。

钢材、混凝土,各种材质各有千秋,就像挑选食材一样,得挑最适合的。

有时候设计师还得做点儿实验,看看这些材料在高空中是个什么表现。

就像我们在做菜时,得试试味道,不能让吃的人失望。

计算附着力也是在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施工升降机的结构设计也很重要。

这就像搭积木,基础越稳,越高也越安全。

设计师们在纸上画出各种形状,然后计算每一根支撑杆的受力情况。

很多时候,这些设计图纸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品,简直令人赞叹。

看着那些高耸的升降机,就像看着一座座坚固的城堡,内心总是涌起一阵自豪感。

说到这里,得提提工地上的小伙伴们。

操作升降机的师傅们,个个都是“飞天战士”。

他们可得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作业。

操作这玩意儿可不是开玩笑,稍不留神,后果可不堪设想。

每次升降,师傅们都得认真检查升降机的各项指标,确保万无一失。

有些师傅甚至在工作时还会唱歌,活跃气氛,工作起来既安全又开心,真是太棒了!最后呢,咱们不能忽视的是,施工升降机的日常维护。

斜道计算书

斜道计算书

斜道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5、《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一、基本参数二、荷载参数平面图立面图三、纵向水平杆验算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 2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219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5080水平杆布置方式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q=γ0×[(1.3×(0.038+G kjb×l b/(m+1))+1.5×γL×G kq×l b/(m+1))×cosθ]=1×[(1.3×(0.038+0.35×1/(2+1))+1.5×0.9×3×1/(2+1))×0.949]=1.472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0.038+G kjb×l b/(m+1))+G kq×l b/(m+1))×cosθ=((0.038+0.35×1/(2+1))+3×1/(2+1))×0.9 49=1.096kN/m计算简图如下:M max=0.1q(l a/cosθ)2=0.1×1.472×(1.5/0.949)2=0.368kN·mσ=M max/W=0.368×106/5080 = 72.441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0.677q'(l a/cosθ)4/(100EI)=0.677×1.096×(1500/0.949)4/(100×206000×121900)=1.844mm ≤[ν] = min[l a/cosθ/150,10]= min[1500/0.949/150,10]=10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472×1.5/0.949=2.559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096×1.5/0.949=1.906kN四、横向水平杆验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2.559/0.949=2.697kNq=γ0×1.3×0.038=0.049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1.906/0.949=2.008kNq'=0.038kN/m计算简图如下:σ=M max/W=0.904×106/5080 = 177.953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2.856mm≤[ν] = min[l b/150,10]= min[1000/150,10]=6.667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2.721kN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单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max c纵向水平杆:R max=2.559/0.949/2=1.348kN≤R c=0.8×8=6.4kN满足要求!六、荷载计算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 G1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8×n/2/(n×H)=(1.5/0.949+(1.5/0.949)×2/2)×0.038×2/2/(2×6 )=0.01kN/m单内立杆:N G1k=(g k+ g k1')×(n×H-H1)=(0.35+0.01)×(2×6-5)=2.52kN双内立杆:N GS1k =(g k+ g k1'+0.038)×H1=(0.35+0.01+0.038)×5=1.99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8/H=(1.5/0.949+(1.5/0.949)×2/2)×0.038/6=0.02kN/m 单中间立杆:N G1k=(2×g k-0.038+g k1')×(n×H-H1)=(2×0.35-0.038+0.02)×(2×6-5)=4.774kN双中间立杆:N GS1k =(2×g k+ g k1')×H1=(2×0.35+0.02)×5=3.6kN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 G2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n/2)/(n×H)=[0.35×(1.5/0.949)×1/2+0.14×(1.5/0.9 49)]×(2/2)/(2×6)=0.041kN/m单内立杆:N G2k=g k2'×(n×H-H1)=0.041×(2×6-5)=0.287kN双内立杆:N GS2k =g k2'×H1=0.041×5=0.205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5×(1.5/0.949)×1/2+0.14×(1.5/0.949)]/6=0.0 83kN/m单中间立杆:N G2k=g k2'×(n×H-H1)=0.083×(2×6-5)=0.581kN双中间立杆:N GS2k =g k2'×H1=0.083×5=0.415kN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N Q1k=[G kq×(l a/cosθ)×l b/2]×n j=[3×(1.5/0.949)×1/2]×2=4.742kN七、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8=2.7m长细比λ= l0/i =2700/15.8=170.886≤210满足要求!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8=3.119m长细比λ= l0/i =3119/15.8=197.40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1862、立杆稳定性验算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γ0×[1.3×(N G1k+N G2k)+1.5×γL×N Q1k]=1×[1.3×(2.52+0.287)+1.5×0.9×4.742]=10.051k N单中间立杆:N2=γ0×[1.3×(N G1k+N G2k)+1.5×γL×N Q1k]=1×[1.3×(4.774+0.581)+1.5×0.9×4.742]=13.363 kNN=max{N1,N2}=13.363kNσ= N/(φA) =13363/(0.186×489)=146.92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γ0×1.3×(N GS1k+N GS2k)+N1=1×1.3×(1.99+0.205)+10.051=12.905kN 双中间立杆:N S2=γ0×1.3×(N GS1k+N GS2k)+N2=1×1.3×(3.6+0.415)+13.363=18.582kN N=max{N s1,N s2}=18.582kNσ= (K S×N S)/(φA) =(0.6×18582)/(0.186×489)=122.581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γ0×[1.3×(N G1k+N G2k)+1.5×γL×N Q1k]=1×[1.3×(2.52+0.287)+1.5×0.9×4.742]=10.051k N单中间立杆:N2=γ0×[1.3×(N G1k+N G2k)+1.5×γL×N Q1k]=1×[1.3×(4.774+0.581)+1.5×0.9×4.742]=13.363 kNN=max{N1,N2}=13.363kNM w=γ0×γL×φc×1.5×M wk=1×0.9×0.9×1.5×ωk l a h2/10=1×0.9×0.9×1.5×0.22×1.5×1.82/10=0. 13kN·mσ=N/(φA)+M w/W=13363/(0.186×489)+0.13×106/5080=172.511N/mm2≤[f]=205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γ0×1.3×(N GS1k+N GS2k)+N1=1×1.3×(1.99+0.205)+10.051=12.905kN双中间立杆:N S2=γ0×1.3×(N GS1k+N GS2k)+N2=1×1.3×(3.6+0.415)+13.363=18.582kN N=max{N s1,N s2}=18.582kNM w=γ0×γL×φc×1.5×M wk=1×0.9×0.9×1.5×ωk l a h2/10=1×0.9×0.9×1.5×0.22×1.5×1.82/10=0. 13kN·mσ=K S×N S/(φA)+M w/W=0.6×18582/(0.186×489)+0.13×106/5080=148.171N/mm2≤[f]=20 5 N/mm2满足要求!八、连墙件承载力验算lw k a长细比λ=l0/i=600/15.8=37.97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896(N lw+N0)/(φAc)=(5.346+2)×103/(0.896×489)=16.766N/mm2≤0.85 ×[f]=0.85×205N/mm2=174.25N/mm2满足要求!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N lw+N0=5.346+2=7.346kN≤0.8×12=9.6kN满足要求!九、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单内立杆:N1=(N G1k+N G2k)+N Q1k=(2.52+0.287)+4.742=7.549kN单中间立杆:N2=(N G1k+N G2k)+N Q1k=(4.774+0.581)+4.742=10.097kN双立杆的轴心压力标准值:双内立杆:N S1=(N GS1k+N GS2k)+N1=(1.99+0.205)+7.549=9.744kN双中间立杆:N S2=(N GS1k+N GS2k)+N2=(3.6+0.415)+10.097=14.112kNN=max{N1,N2,N s1,N s2}=14.112kN立杆底垫板平均压力P=N s/(k c A)=14.112/(0.4×0.25)=141.12kPa≤f g=160kPa 满足要求!。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1设计资料1.1板面数据1)标志板A数据板面形状:矩形,宽度W=3.3(m),高度h=2.2(m),净空H=5.5(m)标志板材料:LF2-M铝。

单位面积重量:8.10(kg/m^2)2)附着板A数据板面形状:圆形,直径D=1.2(m),净空H=6.0(m)标志板材料:LF2-M铝。

单位面积重量:8.10(kg/m^2)1.2横梁数据横梁的总长度:5.48(m),外径:152(mm),壁厚:8(mm),横梁数目:2,间距:1.45(m)1.3立柱数据立柱的总高度:8.2(m),立柱外径:377(mm),立柱壁厚:10(mm)2计算简图见Dwg图纸3荷载计算3.1永久荷载1)标志版重量计算标志板A重量:G1=A*ρ*g=7.26×8.10×9.80=576.299(N)附着板A重量:G1=A*ρ*g=1.131×8.10×9.80=89.777(N)式中:A----标志板面积ρ----标志板单位面积重量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则标志板总重量:Gb=ΣGi=666.075(N)2)横梁重量计算横梁数目2,总长度为 5.48(m),使用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单位长度重量:28.839(kg/m)横梁总重量:Gh=L*ρ*g*n=5.48×28.839×9.80×2=3096.698(N)式中:L----横梁的总长度ρ----横梁单位长度重量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3)立柱重量计算立柱总长度为8.20(m),使用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单位长度重量:91.874(kg/m)立柱重量:Gp=L*ρ*g=8.20×91.874×9.80=7382.995(N)式中:L----立柱的总长度ρ----立柱单位长度重量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4)上部结构总重量计算由标志上部永久荷载计算系数 1.10,则上部结构总重量:G=K*(Gb+Gh+Gp)=1.10×(666.075+3096.698+7382.995)=12260.345(N)3.2风荷载1)标志板所受风荷载标志板A:Fwb1=γ0*γQ*[(1/2*ρ*C*V^2)*A1]=1.0×1.4×[(0.5×1.2258×1.2×25.547^2)×7.26]=4878.826(N)附着板A:Fwb2=γ0*γQ*[(1/2*ρ*C*V^2)*A2]=1.0×1.4×[(0.5×1.2258×1.2×25.547^2)×1.131]=760.031(N)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 1.0γ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 1.4ρ----空气密度,一般取1.2258(N*S^2*m^-4)C----标志板的风力系数,取值1.20V----风速,此处风速为25.547(m/s^2)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2)横梁所迎风面所受风荷载:Fwh=γ0*γQ**(1/2*ρ*C*V^2)*W*H+=1.0×1.4×*(0.5×1.2258×0.80×25.547^2)×0.152×1.711+=116.54 9(N)式中:C----立柱的风力系数,圆管型取值0.80W----横梁迎风面宽度,即横梁的外径H----横梁迎风面长度,应扣除被标志板遮挡部分3)立柱迎风面所受风荷载:Fwp=γ0*γQ**(1/2*ρ*C*V^2)*W*H+=1.0×1.4×*(0.5×0.180.2258×25×.547^2)×0.377×7.00]=1182.29 8(N)式中:C----立柱的风力系数,圆管型立柱取值0.80W----立柱迎风面宽度,即立柱的外径H----立柱迎风面高度4横梁的设计计算由于两根横梁材料、规格相同,根据基本假设,可认为每根横梁所受的荷载为总荷载的一半。

附着计算

附着计算

附着计算工程名称:高家梁煤矿选煤厂末煤仓;结构类型:剪力墙;建筑高度:58.30m;标准层层高:3.60m ;总建筑面积:16956.00m2;总工期:360天;施工单位:中天建设集团;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取值:Q = 0.18kN;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500.00kN;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76.3515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其中: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86.44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14.09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70.63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84.10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18.12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77.09 kN;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35.27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64.77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1.64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35.27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364.77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1.64 kN;三、附着杆强度验算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验算公式:σ= N / A n≤f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518.12 kN;A 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0号工字钢;查表可知 A n =1430.00 m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着计算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ωk=ω0×μz×μs×βz= 0.390×1.170×1.450×0.700 =0.463 kN/m2;
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 = 0.390 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450 ;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 k×B×K s = 0.463×1.600×0.200 = 0.148 kN/m;
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 0.463 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
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 0.200;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148 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090.000 kN·m;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 w = 60.8891kN ;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ΣF x=0
T1cosα1+T2cosα2-T3cosα3=-N w cosθ
ΣF y=0
T1sinα1+T2sinα2+T3sinα3=-N w sinθ
ΣM0=0
T1[(b1+c/2)cosα1-(α1+c/2)sinα1]+T2[(b1+c/2)cosα2-(α1+c/2)sinα2]+T3[-(b1+c/2)cosα3+ (α2-α1-c/2)sinα3]=M w
其中:
α1=arctan[b1/a1] α2=arctan[b1/(a1+c)] α3=arctan[b1/(a2- a1-c)]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00.69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1.4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94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7.33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71.18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3.82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8.63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0.90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3.82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8.63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0.90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σ= N / A n≤f
其中σ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71.178 kN;
A 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6号槽钢;
查表可知 A n =2515.00 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σ=71177.827/2515.00 =28.301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σ=N / φA n≤f
其中σ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 取N =100.694kN;
杆2: 取N =8.634kN;
杆3: 取N =60.900kN;
A 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6号槽钢;
查表可知 A n = 2515.00 mm2。

λ --杆件长细比,杆1:取λ=82,杆2:取λ=100,杆3:取λ=82
φ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
杆1: 取φ=0.675,杆2: 取φ=0.555,杆3: 取φ=0.675;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σ=59.315 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 215N/mm2,满足要求。

四、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

预埋螺栓的规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
0.75nπdlf=N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凝土粘接强度(C20为1.5N/mm2,C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

五、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
重内墙上;
4.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