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面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第4章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优秀课件
y
x
S Fx = 0, S Fy = 0, S MO= 0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平 面 一 般 力 系 平 衡 方 程 的 其 他 形 式 :
S Fx = 0 ,
S MA= 0 , S MB= 0 。
S MA = 0,
S MB = 0 , S MC = 0。
C
B
B
A
x
A、B 连线不垂直
FCx= 2FP , FCy= FP , FA= -2FP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l
A lC
l FP B
第三种情形
FAy
FAx
l
l
FP
Ad
B
D
FBC
C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FAy
FAx
l
Ad
l B
FP D
FBC
C
第三种情形
SM A(F)=0: FBC d - FP 2l = 0 FBC=22FP
l
l
FP
A
B
D
第 二
l
种 情 形
C
FA
l
A
l
FP
B
D
l FCy
FCx
C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l FA
A
第 二
l FCy
种
情 形
FCx
C
l
FP
B
D
E
S MC ( F ) = 0 : -FA l - FP 2l = 0 S MA ( F ) = 0 : FCx l -FP 2l = 0 S ME ( F ) = 0 : -FCy 2l -FA l = 0
建筑力学-第4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平面固定端约束
=
=
≠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
FR 0 M O 0
合力
合力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FR 0 M O 0
合力
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M O
FR
其中
MO d FR
M o FRd
M o ( FR ) M O M O ( Fi )
FR FR FR
q 20 kN
求: 固定端A处约束力.
, l 1m; F 400kN, m
解: 取T型刚架,画受力图. 1 其中 F1 q 3l 30kN 2 Fx 0 FAx F1 F sin 600 0 解得 FAx 316.4kN
F Ay P F cos 60 0 Fy 0 解得 FAy 300kN
A
M
解得
0
12 FBy 10 P 6 P 1 4P 2 2 P 5F 0
FBy 77.5kN
iy
F
解得
0 FAy FBy 2 P P 1P 2 0
FAy 72.5kN
取吊车梁,画受力图.
M
解得
D
0
8FE' 4P 1 2P 2 0
Fx 0
Fy 0
FAx FB 0
FAy P 1P 2 0
M
解得
A
0
FB 5 1.5 P 1 3.5 P 2 0
FAy 50kN
FB 31kN
FAx 31kN
例4-4 已知: P, q, a, M pa; 求: 支座A、B处的约束力. 解:取AB梁,画受力图.
工程力学C-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l 2
q( x) xdx 2l h 3 q( x)dx
0 l 0
l
例 题7:
均匀分布载荷 q =4kN/m ,自由端B作用有集 中力F = 5kN,与铅垂线夹角α=25°,梁长 l = 3m。求固定端的反力。 解: 梁AB ——研究对象
x
M A (Fi ) 0 : M Q l F cos l 0 (Q ql 4 3 12kN) A
2
1 2 M A Fl cos ql 31.59kN m 转向如图 2
F
F
xi
0:
0:
FAx F sin 0
FAx F sin 2.113kN
FAy Q F cos 0
实际方向与图中相反
yi
FAy Q F cos 16.53kN 方向如图
n
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矩的代 数和也等于零。
例 1:
固定端约束
既不能移动,又不能转动的约束—— 固定端约束 固定约束的特点
利用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将端部的分布
力向端部的一点A点简化,得FA、MA。
FA MA
A
B
b
因此,P2必须满足:
Pe P l P (e b) 1 P2 ab a
FNA
FNB
例 题 6 细杆AB 搁置在两互相垂直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 示。已知:杆重为P,重心C 在杆AB的中心,两 斜面的几何关系如图。求:杆静止时与水平面的 夹角θ和支点 A、B 的反力。 解: 细杆AB —— 研究对象 设杆AB长 l ,取图示坐标系。
第四章 平面力系
平面力系
认识平面力系
§4-1 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简化
一 、 力线的平移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 F 的作用线可等效地 平移到任意一点 O ,但须附加一力偶,此附 加力偶等于原力对 O 点的矩。
F’ M O F
F”
d
逆过程:
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
力偶总可以等效地被同 平面内的一个力替换, 但作用线平移一段距离
3 1 N B P qa 4 2
NB ·4 a - M - P ·2 a - q ·2 a ·a = 0
∑X = 0 , ∑Y = 0 ,
XA = 0
YA - q ·2a - P + NB = 0
P 3 YA qa 4 2
∑X = 0, F F sin 60°-3lq/2 -XA=0 XA = 316.4 kN ∑Y = 0,Fcos 60 °-P + YA = 0 YA = -100 kN ∑MA( F ) = 0, M A -3 l 2 q / 2 - M + 3 l Fsin60°- F l sin 30°= 0 MA = -789.2 kNm
例3-2
A
, , 求该力系向
1m
F1 2 ( N)
1m
解:
1 X F1 2 F3 0 1 Y F2 F1 2 0
F1
F2
B
1m
D
3m C
M
F3
1m
即,主矢 R’= 0 , 这样可知主矩与简化中心 D 的位置无关,以 B 点为简化中心有: MD = MB = M - F3×1 = 1 N m ,主矩 MD = 1 N m
X
i 1 N
N
i
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常用版)
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第2章平面力系192.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19)2.2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24)2.3 力偶及其性质 (27)2.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30)2.5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32)2.6 物体系统的平衡 (40)*附录Ⅱ:机械应用实例 (49)第2章平面力系本章主要介绍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平面状态下物系平衡问题的解法。
按照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可将力系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
若各力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并汇交于一点,则此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我们先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规律。
2.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2.1.1 概述设刚体上作用有一个平面汇交力系F1、F2、…、F n,各力汇交于A点(图2-1a)。
根据力的可传性,可将这些力沿其作用线移到A点,从而得到一个平面共点力系(图2-1b)。
故平面汇交力系可简化为平面共点力系。
a )b )图2-1连续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将平面共点力系合成为一个力。
在图2-1b 中,先合成力F 1与F 2(图中未画出力平行四边形),可得力F R1,即 F R1=F 1+ F 2;再将F R1与F 3合成为力F R2,即F R2=F R1+ F 3;依此类推,最后可得F R =F 1+ F 2+…+ F n =∑F i (2-1)式中 F R 即是该力系的合力。
故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由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确定。
因合力与力系等效,故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2.1.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过F 两端向坐标轴引垂线(图2-2)得垂足a 、b 、a'、b'。
线段ab 和a'b'分别为F 在x 轴和y轴上投影的大小,投影的正负号规定为:从a 到b (或从a'到b')的指向与坐标轴正向相同为正,相反为负。
理论力学02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2.1力的合成与分解: 1.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④ R ≠0, MO ≠0,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简 化为一个合力 R 。
合力R 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R 的作用线到简化中心的距离
MO d R
结论: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①合力偶MO ; ②合力 合力矩定理:由于主矩 而合力对O点的矩
R
M O mO ( Fi )
主矩:
M O M O ( F ) 3F1 1.5P 1 3.9P 2 2355kN m
(2)求合力及其作用线位置:
d x 3.514m 0 0 cos 90 70.84
(3)求合力作用线方程:
MO MO
' ' FR x FRy y FRx x FRy y FRx
二、汇交力系的合成 由几何法知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R F Fn F i 1 F 2 F 3
又 由于
Fi X ii Yi j Zi k Fxii Fyi j Fzi k
代入上式得 R
F i F
xi
yi
j Fzi k
根据合矢量投影定理得合力在坐标轴的投影
平面任意力系
F4 F1 F2
F3
O
x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系 中所有各力的代数和等于零,以及各力对平面内任 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n
{∑
i =1 n i =1
∑Y
i
=0
M O ( Fi ) = 0
二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
{∑
i =1 n i =1
∑M
n
A
( Fi ) = 0
M B ( Fi ) = 0
则
′ FR = (∑ X ) 2 + (∑ Y ) 2
′ FRy ∑Y θ = arctg = arctg ′ FRx ∑X
• 固定端约束 物体的一部分固嵌于另一物体的约束称为固 定端约束。 固定端约束的特点是既限制物体的移动又限 制物体的转动。
在外载荷的作用下,物体在固嵌部分所受的作 用力为一任意力系。 将此力系向连接处物体横截面的形心A简化,得 到一个力FA和一个力偶MA。 对于平面固定端约束,可用两个正交分力和一个 力偶矩表示。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 ∑ ∑
n n
n
X
i =1
i
= 0
i =1
Yi = 0 M
O
i =1
(Fi) = 0
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也等于零。
平衡方程的其它形式:
• 二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
∑ ∑ ∑
n n
n
M M X
i =1
A
(Fi) = 0 (Fi) = 0 = 0
F
600
y
l l
M
B
D P
3l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 理论基础: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 • 解题思路: 整体—部分;部分—整体;部分—部分 • 注意: (1)选择适当的投影轴。 (2)选择适当的取矩中心。 (3)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4)选取正确的分离体。
• 例题4-7:由折杆AC和BC铰接组成的厂 房刚架结构如下图所示。求固定铰支座B 的约束力。 F
q A 1.5 l B l q FAx FAy A B FBy
解: (1)研究整体,取分离体,作受力图。
q A B 1.5 l
l
q FAx FAy A B FBy
解:
(2)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q如何处理?)
X 0 Y 0 M A 0
ql FAx 0
思路:
q
A a C B 0.5 0.5 a a a
将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 结合起来,B支座约束力可 以在整体受力分析中出现, 还可以在折杆BC的受力分析 中出现,因此首先绘制它们 的受力分析图。
• 例题4-7:求固定铰支座B的约束力。
F q FAx FAy A a C B a FBx FCx FCy B FBx FBy C F
0.5 0.5 FBy a a
பைடு நூலகம்
解:(1)研究整体,画受力分析如图 列平衡方程:
M
A
0
FBy 2a F 1.5a qa 0.5a 0
FBy 0.25qa 0.75F
(2)研究杆BC,画受力分析图,列平衡方程
F
思考:图中几个未知力?全部都 要求出吗?列什么平衡方程可以 避免求解不必要的未知力?
F 'R F ' F ' n M O ( Fi ) 0
工程力学第四章2
FAy
A
P
P
B 6m 6m
6m
FBx
FBy
CF Cx
取[左]受力分析
∑MC=0
FAx·6–FAy·6+3P=0
P
FAx
FAy
A
F Cy
F Ax
P = 2
FBx
P = 2
[左] 左
上固定销子C,可在杆 的光滑直槽中滑动, 例:图示杆BE上固定销子 可在杆 的光滑直槽中滑动,已知: 图示杆 上固定销子 可在杆AD的光滑直槽中滑动 已知: L=0.2m,M1=200N·m,α = 300,求:结构平衡时 2。 结构平衡时M , ,
iy
ix iy
=0 =0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设各力线都 // y轴): 轴
∑F = 0 ∑ m (F ) = 0
o i
5
例:图示导轨式汽车提升机构,已知提升的汽车重P=20kN, 图示导轨式汽车提升机构,已知提升的汽车重 , 求:导轨对A、B轮的约束反力(不计摩擦)。 导轨对 轮的约束反力(不计摩擦)。 轮的约束反力
∑MC=0, –F·a–3a · FD=0 ∑Fiy=0, –F+ FD+FC=0 FD=F/3, FC=2F/3, 3a C FC 3a A E D FD B FEX FAY FEY D [AD] FD FC [CB] E
FEY’ FCX
B
取[AD]
3 ∑ M A = 0, 3aFD − a ⋅ 2 FEx = 0 2 2 FEx = F, A 3
F
60cm
F FA P P
A
400cm
FB B
力偶仅 能被力 偶平衡
i FA·400–P·60=0; 解: ∑Mi=0: ; 得:FA=3kN FB=FA ∑Fx=0; F= P ∑Fy=0;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刚体上的全部力在y轴上的投影代数和等于0
刚体上的全部力对任意点的力矩代数和等于0
X 0, Y 0, mo ( F ) 0.
3、左边平衡方程是从平衡条件直接推 出的,是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称为“一矩式”
4、二力矩方程
X 0 (或 Y 0) , m A ( F ) 0, mB ( F ) 0.
主矩:
M0
M 0 ( Fi )
F1 1 F3 3 M F3 sin 30 2 2kNm
3.4 d 2
M 0 2kNm d 0.59m FR 3.4kN
例、 三角形分布载荷.计算其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关于载荷(主动力)分类
集中力:当载荷分布面积较小, 近似认为载荷作用与一个“点”, 这种力称为“集中力” 单位是:N, kN 分布力:当载荷分布面积较大,而不能 简化为集中力,就称分布力 分布力又分为“面分布力”和“线分布 力” 面分布力:分布在一定面积上, 又有均匀和不均匀分布 单位:
M (F ) 0 F y 0,
A
Q(6 2) P 2 W (12 2) FB 4 0
Q P W FA FB 0
解得:
FA 210 kN, FB 870 kN
FA FB
33
(2)当P1=0.5P1时,求轨道A、B给起重机轮子的反力?
所以:
M M O ( F1 ) M O ( F2 ) M O ( Fi )
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雨搭
车刀
固定端约束限制了物体的移动和转动。因而完全被固定
12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的约束反力:
理论力学4 平面一般力系
力F ′+ 力偶( F , F ′′)
3
说明: 说明 力线平移定理揭示了力与力偶的关系: ①力线平移定理揭示了力与力偶的关系:力 (例断丝锥) 例断丝锥)
力+力偶 力偶
有关, ②力平移的条件是附加一个力偶m,且m与d有关,m=F•d 力平移的条件是附加一个力偶 , 与 有关 ③力线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力线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Fx = 0, FAx − FT cos 30 0 = 0 ∑
Fy = 0, FAy + FT sin300 − P −Q = 0 ∑
1 ∑ M A = 0, FT 2 ⋅ 6a − P ⋅ 3a − Q ⋅ 4a = 0 F T = 17 . 33 kN 解得: F Ax = 15 . 01 kN 解得: F 22 Ay = 5 . 33 kN
a a 两力作用线过x1 = 和x2 = 3 2
17
§3-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r ′ 即 FR = 0
Mo = 0
FR′ = (∑ Fx )2 + (∑ Fy )2
MO = ∑MO (Fi )
∑ F = 0, F = 0 ∑ Fy = 0, FAy + FBy − P − q ⋅ 2a = 0
9
固定端(插入端)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说明 ① 认为Fi这群力在同一平面内; 雨搭 ② 将Fi向A点简化得一力和一力偶; ③ FA方向不定可用正交分力FAX, FAY 表示; ④ FAX, FAY, MA为固定端约束反力;
FR FYA FXA
4-5-6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d
M A 22.64 0.539m FR 42.01
MA = 1×25 + 2 × 20sin60O - 3 × 18sin30O-10 = 22.64kN.m
20
新简化中心K点在A点右侧
第二节
[例题6]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求图示力系合成的最终结果。已知
F1 100N,F2 100 2N,F3 50N,M 500N.m
2.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合力为零。 平衡方程:
Fi Biblioteka 1nxi0
F
i 1
n
yi
0
3. 力偶的两个性质。 1、力偶没有合力;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2、力偶使物体绕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转动效果,是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的,这个效果完全由力偶矩来确定。 n Mi 4. 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M 5.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y F2 450 (-3,2) (2,1) 5 β 12 sinβ=5/13 F1 cosβ=12/13
O
M
解: 求力系的主矢
x
F3
(0,- 4)
F/Rx = FiX = F1 cosβ - F2 cos45o + F3 = 70N F/Ry= Fiy= F1sinβ + F2sin45o = 150N
d MA 0.435 a =yK FR
19
(3)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新的简化中心点 K 位置坐标(0,0.435a)
第二节
[例题5]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图示力系有合力,试求合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线到A点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实例:
厂房吊车梁实例:
平面任意力系:
本章任务:
(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 和主矩 (2)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方程 (3)掌握物系的平衡问题(包括了解考虑摩 擦的物系平衡问题的处理)
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中心O点)简化: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 象,作受力图如图;
(2)列平衡方程, 求解未知力。 ∑X=0,XA +qL =0 XA A
1.5L
q
B
NB
L
X
∑Y=0,YA +NB
=0
YA
∑ mA(Fi)=0 1.5LNB -0.5L×qL =0
XA =-qL(←)
NB =qL/3
YA = -qL/3(↓)
[例4-4]十字交叉梁用三个链杆支座固定,如图所示。求在 水平力P的作用下各支座的约束反力。
[例4-1] 在边长为a=1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作用有 F1、 F2 、 F3 、F4等四个力,如图所示。已知F1=40N,F2=60N, F3=60N,F4=80N。试求该力系向A点简化的结果。
解:R′x=40cos45°+60cos45°+60cos60°-80sin30°=60.7N R′y=40sin45°-60sin45°-60sin60°- 80cos30°=-106.1N R′=√(R′ x)2+(R′ y)2=122.4N cos=60.7/122.4 , =60.27°
1.若R´=0,Mo=0,原力 系为平衡力系,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平衡
2.若 R´=0,Mo≠0, 原力系与一力偶等效, 其力偶矩就是原力系 的 主矩。并且简化结 果与 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Y MO≠0 O X
合力偶
Y
R´≠0
合力
O X
3.若 R´≠0, Mo=0,原力系 简化为一合力, 合力通过简化中 心。主矢R´即为 原力系的合力。
a/2
q
XA A YA
a YC Xc
a
B XB X
YB P
XB=(YB×a-P×a/2)/a
= qa/4+P/4
∑X=0 XC=XB=qa/4+P/4 ∑Y=0 YC=P-YB=P/4-qa/4
Xc′ Yc′
XA
q
YA
YB XB
a
六、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静摩擦系数 P56 表4-1
求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ˋˊ
MO
R´
A C
Fn
B
Fi
F2
O mn Fn ´
m2 mi Fi O
O
X
Mo= Rd= Rd=mo(R) Mo =∑mo (Fi)
d
R=Rˊ
d=MO/R′
Mo(R) =∑mo (Fi)
合 力
三、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 平衡方程
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与必要的条件是: R′=0, Mo=0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 象,作受力图如图; (2)二矩式平衡方程: ∑mL(Fi)=0 ∑mB(Fi)=0 y NA
30°
P
x a
A K
a
NB
Pa-NC a+2aNAcos30°=0
∑Y=0,
NC L C a
NB-NAcos30°=0
NA=-1.62P(↖) NB=-1.40P(↓) NC=-1.81P(→)
y F4
60° F3
30°
cos= -106.1/122.4, =29.9°
MA=∑Mo(Fi)=(-60cos45 °-60×cos60 ° A -60sin60 +80sin30 °) ×1 R MA =-84.4 N· m
F1
x
F2
二、平面力系简化结果讨论
Y R′=0 MO=0 O X
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一般式: ∑X=0, ∑Y=0, ∑ Mo(Fi)=0
(4-9)
(2)二矩式:
∑X=0, ∑mA(Fi)=0 ∑mB(Fi)=0
(4-10)
限制条件:X轴不能与A点和B点的连线垂直。
Y
R´≠0
B O
A X
若不满足限制条件,不能保证为 平衡力系,方程组线性相关。
(3)三矩式:
MO
Rˊ O
OdR=Rˊ源自Rˊ≠0d=MO/R′
合 力
4.若 R´≠0, Mo≠0,原力系可 通过应用力的平移 定理进一步简化为 一合力。合力的作 用线不通过简化中 心O。
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平面内任意 一 点之矩等于力系中所有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Y
F1 F1 ´ m1 F2 ´
五、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例4-8]由折杆AC和BC铰接组成的厂房排架结构如图 所示。求固定支座A和B的约束反力。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y
∑X=0 XA + qL =XB ∑ mA(Fi)=0 YB=(qa2/2+P×3a/2)/(2a) = qa/4+3P/4 (2)取BC为研究对象: ∑ mc(Fi)=0 C P
(1)研究临界平衡状态,作受力图时,在有摩擦力的接触 面除了要画出法向反力FN之外,还要画出最大静滑动摩擦 力Fmax,力Fmax的指向与物体的运动趋势相反。 (2)列出平衡方程之后,还要写补充方程Fmax =fs·N。有 F 几个不光滑的接触面,就要写几个补充方程。 (3)由于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的解是有范围的,求解后要 分析解的范围,将问题的解用不等式表示。
(6+2)Qmin+2P-W(12-2)=0
Qmin=75kN (3)空载时临界平衡状态:W=0
Q
6m
12m
P W A 2m 2m B NA NB
起重机有绕A点向左产生翻倒的倾势。 补充方程:NB=0 ∑mA(Fi)=0,(6-2)Qmax-2P=0
Qmax=350kN (4)75kN ≤Q≤350kN
简化中心:O点称为简化中心。 主矢 R′: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和简化中心的位 置 无关。 主 矩 MO:平面力系中各力对于简化中心的矩的代数和 称为该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其一般随简化中心的位 置的改变而变化。 结 论: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任一点简化后,一般 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的力矢量等于力系中各 力的矢量和,即力系的主矢;力偶的矩等于各力对简化 中心之矩的代数和,即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
∑mA(F i)=0 ∑mB(Fi)=0 ∑mC(Fi)=0
(4-11)
限制条件:A、B、C三点不共线。
Y
R´≠0
B C
A X
若不满足限制条件,不能保证为 平衡力系,方程组线性相关。
[例4-3] 图示刚架AB受均匀分布的风荷载的作用,单位长度 上承受的风压为q(N/m),给定q和刚架的尺寸,求支座A 和B 约束反力。 y
公式: (1)主矢量R′:R′=F1+F2+…+Fn =∑Fi R′大小: R′=√(R’x)2+(R’y)2 = √(∑X)2+(∑Y)2
(4-4)
R′方向: cosα = —————
Rˊx
Rˊ Rˊy cosβ = ————— Rˊ
(4-5)
(2)主矩Mo: Mo=m1+m2+…+mn =∑mi=∑Mo(Fi) (4-2)
a
2Pa+2aNAcos30°- aNAsin30°=0
B
四、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q
合力Q=ql
合力Q=ql/2 q
L/2
L/2
2L/3
L/3
均布荷载
三角形分布荷载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Y轴为平行轴): (1)一矩式:∑Y=0, ∑Mo(F)=0
(4-12)
(2)二矩式:∑MA(F)=0 ,∑MB(F)=0 (4-13) 限制条件:A、B连线不与Y轴平行。
作业:4-1,4-2,4-3(a),4-5,4-6 (a),4-7,4-10,4-12,4-15,4-17, 4-19,4-23
[例4-7]塔式起重机如图所示。机架自重P=700kN,作用线通过塔 架轴线。最大起重量W=200kN,最大吊臂长为12m,平衡块重 为Q,它到塔架轴线的距离为6m。为保证起重机在满载和空载时 都不翻倒,试求平衡块重量Q应取值的范围。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图; (2)满载时临界平衡状态:起重机有绕B点向右翻倒的倾势。 补充方程:NA=0 ∑mB(Fi)=0
Y F1 A C B F2 mn F1´ m1 F2 ´
ˋˊ
MO
R´
O
m2 mi
O
X
Fn
Fi 将刚体上的所有 力平移至指定点
Fn ´
Fi
O:简化中心
F1´=F1 F2´=F2 Fi´=Fi Fn´=Fn
, mi= mi(Fi), i=1,2, ,n , R´=F1´+F2´+F3´++ Fn´=∑Fi , , MO=∑m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