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焦虑障碍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发生率的比较
焦虑障碍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发生率的比较焦虑障碍和抑郁症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它们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焦虑障碍和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因为很多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焦虑障碍和抑郁症都与自杀风险密切相关,但焦虑障碍患者自杀的风险是否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相比有所不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焦虑障碍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我们需要了解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过度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常常伴有身体不适的症状,例如头痛、胸闷、恶心、呼吸困难等。
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情绪障碍,患者会出现持续的失落、沮丧情绪,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乐趣。
许多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有大量的研究显示两者的共病率很高,估计在50%以上。
即使没有被诊断出抑郁症,很多焦虑障碍患者仍会出现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
焦虑障碍和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必定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了解焦虑障碍患者和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发生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自杀的比例正在增加,自杀已经成为了导致15至29岁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焦虑障碍和抑郁症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与一般人口相比要高出3至5倍,尤其是女性患者自杀的可能性更大。
而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更是比一般患者更高。
研究还表明,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仅患焦虑障碍的患者,并且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也高于仅患抑郁症的患者。
这表明,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会更高?这可能与抑郁症状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关。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抑郁症总患病人数为3.5亿,占世界人口4.4%。
老年焦虑症患病率为28%,抑郁症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第二大致残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目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等。
尽管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部分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共病比例高,常存在多重用药,很多老年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烦躁等,并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
心理干预的不良反应少,但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较低,同时,心理干预疗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
因此,老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不充分。
目前仅有1/3的老年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锻炼的老年患者比不锻炼者患焦虑抑郁症的概率要低,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此类人群中也更为明显。
运动锻炼作为改善老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运动疗法干预老年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活动,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运动的全球健康协议声明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 d以上的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监测心率来划分,低强度为心率低于55%最大心率(HRmax),中等强度为心率范围55%~74%HRmax,高强度为心率范围75%~90%HRmax,极高强度为心率大于90%HRmax。
其中HRmax =220-年龄(岁)。
抑郁症与心理疾病共病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与处理
抑郁症与心理疾病共病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心理疾病共病: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与处理心理健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抑郁症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与其他心理疾病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联,并阐述相关处理方法。
一、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焦虑障碍是常见且相互关联的心理疾病。
研究发现,大约50%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伴有焦虑症状,而且两者常常共同出现。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之间存在相似的症状,如焦虑、烦躁、睡眠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处理这种共病情况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结合使用,以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与处理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和躁狂两个极端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大约40%的抑郁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体验到躁狂发作,这被认为是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共病现象。
治疗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抑郁期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而躁狂期则需要使用情感稳定剂进行控制。
三、抑郁症与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酒精或药物滥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滥用酒精或药物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两倍。
酒精或药物的滥用往往是抑郁症加重或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处理这种共病情况时,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的酒精或药物滥用问题进行干预,并提供相关的康复支持。
四、抑郁症与食欲失调的关联与处理抑郁症与食欲失调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中大约有30%患有食欲减退或暴食症状。
食欲失调进一步加剧了抑郁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处理这种共病情况时,需要进行营养监测和管理,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恢复患者的正常饮食习惯和提升心理健康。
总结:抑郁症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共病情况较为常见,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心理治疗通常是共病情况下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则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
体 或 部 分 上 是 抑 郁 的 一 部 分 。英 国 Ne cs e 派 的 R t 把两 w at 学 l o h也 组 症 状 群 之 间 的 联 系 看 做 是 情 感 障 碍 分 类 的 核 , 分 。 后 来 i f部 N w ad e c e学 派 对 住 院 病 人 和 门 诊 病 人 的 一 系列 研 究 得 出 抑 郁 和 s 焦 虑应 清 楚 地 区 分 开 。 这 一 观 点 也得 到 r美 国 许 多 干 似研 究 的证 f j 实 。 目前 抑 郁 障 碍 和 焦 虑 障 碍 的 分 界 已 被 国 际 所 接 受 , 它 也 是
A bs r t: t ac Thi ap r r vewe h elton h p b t en a x et d d r s i n,c r e tsat s o p de olg ,e il g ,te me fc — sp e e i d t e r a i s i e we n i y an ep e so u r n t u fe i mi o y to o y r at nto o mo bi nxet d d r s in, sgnfc nc nd ifu nc a t f c mor i t es a c s r d a i y an ep e so i ii a e a n e e f coro o l bdiy r e r he . K e w or y ds: ep e so a i t io d r c m o b d t d r s i n; nx e y d s r e ; o r i iy
些 障 碍 的病 程 和 预后 的 研 究 所 证 实 。 而 , 组 症 状 之 间 的 连 续性 然 两 从 来 没 有 被 忘 记 , 为 临 床 上 确 实 存 在 着 大 基中 间 状 态 , 抑 郁障 因 如 碍 伴 阈 下 焦 虑 ( a 、 合性 阈 下 焦 虑 抑 郁 障 碍 (d 、 虑 障 碍 伴 阚 D )混 a )焦 下 抑 郁 ( d 和 焦 虑 和抑 郁 障碍 共 病 ( D) A) A 。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研究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研究焦虑症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们在临床上经常同时出现,被称为共病现象。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现象给患者带来了更严重的痛苦和困扰,也给医生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疾病,但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惧,而抑郁症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自我评价下降。
然而,在实际临床中,许多患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这种共病现象被称为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
研究表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率很高。
一项对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约有50%的患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这种共病现象不仅使患者的痛苦加重,还会导致治疗的困难和复杂性。
因此,研究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神经生物学上存在一些共同的机制。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脑区活动存在一定的重叠,例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这些脑区在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活动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共同出现。
其次,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对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起到一定的影响。
焦虑症和抑郁症常常与个体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例如,长期的工作压力、亲密关系的问题或社交孤立等因素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同时出现。
此外,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现象也可能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关,如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等。
针对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现象,医生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研究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研究近年来,抑郁症与焦虑症成为心理健康领域的热门话题。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焦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两者常常同时出现,被称为共病现象。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助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一、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定义和表现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常常体验到丧失兴趣、情绪低落、悲伤、疲倦和自责等症状。
焦虑症则是一种持久而过度的恐惧或紧张,导致患者感到不安、害怕和紧张,还可能伴随着心悸、呼吸急促和恶心等身体症状。
二、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抑郁症与焦虑症往往同时出现,研究发现约有50%的抑郁症患者也同时患有焦虑症。
这两种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相辅相成。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望和沮丧,焦虑症患者则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这种情绪的交织使得两者更容易共病。
三、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原因1. 神经生物学因素:抑郁症和焦虑症都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例如,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水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神经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抑郁症和焦虑症更容易共病。
2.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焦虑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风险。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增加了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
3.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的压力、创伤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有密切关系。
这些因素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四、抑郁症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和心理教育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管理和克服抑郁症和焦虑症。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抗压能力。
3. 生活方式改变: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研究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研究焦虑症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出现,这种共病性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和痛苦。
本文将探讨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研究,从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的共病性已经被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病因上存在一定的关联。
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在家族史上有较高的重叠率,这表明遗传因素在两种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症状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过度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而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等。
然而,焦虑症的症状更多地与恐惧和不安有关,而抑郁症的症状则更多地与情绪低落和自卑有关。
尽管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症状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也存在重叠,这使得两种疾病往往难以区分。
在诊断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由于两种疾病的症状相似,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症状,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心理评估等手段,来确定患者是否同时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这也需要在诊断过程中予以考虑。
针对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其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也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研究表明,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研究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研究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这两种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焦虑症之间存在共病性。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研究,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讨论。
一、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定义与症状特征抑郁症是指个体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下降等心理状态的一种心境障碍。
焦虑症则是指个体出现强烈的担忧、不安、紧张等情绪,常伴有恐惧和焦虑的一种心理障碍。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特征有所不同,但两者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都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过去的研究常常将抑郁症和焦虑症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心理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项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IMH)资助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中有60%以上同时伴有焦虑症状,而焦虑症患者中约有50%也同时有抑郁症状。
这一发现引发了更多关于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
一方面,有些研究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可能是由于共享的生物学机制。
例如,多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被发现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有关。
这些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认为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密切相关。
例如,应对能力不足、自我认知扭曲、环境压力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可能增加个体同时出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
同时,心理互动模型也提出了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性的解释。
根据这一模型,焦虑症的症状反过来增加了抑郁症的风险,相反,抑郁症的症状也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
三、共病性对治疗和临床实践的影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对治疗和临床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统上,抑郁症和焦虑症在临床上被分别对待,但共病性的研究使得医生意识到同一患者可能同时患有两种疾病。
这促使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更具针对性和综合性。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也对药物治疗产生了影响。
综合医院就诊患者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现状调查
A R S e to a u v y o h r v ln eo e e sv - n it io d r C O S s c i n ls r e f t e p e a e c f d pr s ie a x e y d s r e s a o e r lh s ia a in s m ng g ne a o p t lp te t
存 在 一 定 的差 异 , 正确 识别 和 治 疗 情 况 不 容 乐 观 。 但
关 键 词 抑 郁 ; 虑 ; 病 ; 合 医 院 焦 共 综
中图分类号 :792 R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9 6 (0 1 1—6—4 10 —7 0 2 1 ) 03 90
济 宁医学院学报 21 0 1年 1 第 3 O月 4卷第 5期
39 6
d i1 . 9 9 j is . 0 0 9 6 . 0 0 0 . 2 o : 0 3 6 /.s n 1 0 — 7 0 2 1 . 5 0 7焦虑障碍共病 的现状调查
刘传 新 段 明君 李 斌 。 谢 玲。 杨彦春。
( 宁 医 学 院 精 神 卫 生 学 院 , 东 济 宁 2 26 ; 都 市 第 四 人 民 医 院 , 济 山 70 7。成 四川 成 都 60 3 10 6
。四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精 神 卫 生 中 心 , 成都 6 0 4 ) 1 0 1
摘 要 目的 了解 综 合 性 医疗 机 构 中就 诊 患者 躯 体 疾 病 与 抑 郁 焦 虑 的 共 病 率 。方 法 采 用 多 中心 、 样 大 本 、 断 面 设计 , 查 2 4 横 调 0 4例 综合 医 院就 诊 患 者 。采 用 医 院 焦 虑 抑 郁 量 表 ( HAD ) 患 者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表 , S和 阳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性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病性。
共病性是指两种或更多精神障碍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的现象。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性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焦虑症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共病性。
研究发现,大约有5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
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症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困难等。
这使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性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其次,焦虑症与强迫症之间也存在较高的共病性。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
研究表明,约有3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强迫症。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病性可能与两者都与恐惧和不安有关。
焦虑症患者往往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强迫症患者则通过强迫行为来减轻自己的不安。
治疗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关键是找到患者的核心恐惧和焦虑,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抑郁症和强迫症,焦虑症还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存在共病性。
例如,焦虑症和恐慌症的共病性较高。
恐慌症是一种突发性的、反复发作的强烈恐惧的症状。
研究发现,约有20%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恐慌症。
焦虑症和恐慌症的共病性可能与两者都与恐惧和不安有关。
治疗焦虑症和恐慌症的关键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恐惧。
此外,焦虑症还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恐惧症等存在一定的共病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导致的持久性焦虑和恐惧的症状。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的症状。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社交恐惧症。
治疗焦虑症和这些共病障碍的关键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恐惧。
总之,焦虑症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病性。
这种共病性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治疗焦虑症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并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症状和治疗的研究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症状和治疗的研究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被称为“共病现象”。
这种共病现象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以及相应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抑郁症和焦虑症作为两种独立的心理障碍,它们在症状和表现上有一定的区别。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减退、自我价值观的贬低、睡眠障碍等,而焦虑症则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不安定等症状。
然而,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焦虑症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且有相似和重叠的症状。
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理机制虽然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其病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可能共享同一种神经生物学基础。
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两种神经递质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研究还发现了与基因相关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中的作用。
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针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药物治疗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被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达到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四、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研究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仍面临许多挑战。
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病理机制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分子机制、遗传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到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
五、综合治疗的意义面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综合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推崇。
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综合治疗通过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能够在多个层面上提高治疗的效果。
成人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2024)
成人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2024)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都是很普遍的疾病,经常共存。
与仅有其中一种障碍的患者相比,同时有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患者通常功能受损更为严重、生活质量下降更多且治疗结局更差。
关于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程、评估和诊断,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抑郁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 r, G AD)。
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复杂,因为存在混合性焦虑与心境状态,并且这两种障碍的躯体和清绪症状存在大量重叠。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DSM-5将焦虑痛苦归为重性抑郁的亚型。
本专题将介绍焦虑与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与诊断。
流行病学人群样本焦虑与抑郁障碍在人群样本中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据报道,美国成年人中焦虑障碍与重性抑郁的终生患病率分别是28.8%与16.6%。
3项国际研究发现,抑郁与每一种焦虑障碍都显著相关,其中与GAD患者的相关性最高,与广场恐淇症及特定恐怖症的相关性最低。
一般人群中焦虑与抑郁共病的终生患病率非常高。
例如一项纳入1783例个体的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的焦虑障碍终生发生率为75%焦虑障碍患者的重性抑郁终生发生率为79%。
一项研究纳入了来自24个国家的74,045例成人,发现DSM-IV/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平均终生患病率为11.2%;其中45.7%的个体—生中还有—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项研究纳入20,013例单相MDD美国成年患者,发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的终生患病率为0.77%,除SAD 外其他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3.71%。
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的12个月患病率(3.5%)比单纯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即,不合并焦虑障碍、进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心境障碍,3.1%)更高,但低千单纯焦虑障碍(7.7%)。
焦虑与抑郁的共病性研究
焦虑与抑郁的共病性研究焦虑与抑郁是两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们常在许多人身上共存,从而导致了共病性的问题。
过去的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但是这种共病性的机制和影响依然不够清晰。
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通过对焦虑和抑郁患者的认知和神经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助于理解这两种疾病共病性的因素。
首先,大脑中与情绪调节有关的区域对焦虑和抑郁都起着重要作用。
前扣带回皮质、杏仁核和海马等脑区的功能异常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出现相关联。
这些区域的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和认知能力的下降。
其次,焦虑和抑郁患者在认知和情绪处理上存在共同的缺陷。
例如,他们可能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和注意,在情绪记忆和情绪调节方面也表现出困难。
这些认知和情绪处理方面的问题可能使他们更容易陷入负性的情绪循环,加重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生物学性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焦虑与抑郁的共病性起到影响。
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并且两者之间的共病性也更为常见。
一些研究还发现了特定基因的变异与焦虑和抑郁的共病性相关,但是这些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
同时,不良的环境因素,例如童年时的虐待和亲身经历的创伤,也与焦虑和抑郁的共病性显著相关。
理解焦虑与抑郁的共病性对于治疗和预防这两种心理疾病至关重要。
针对共病性的治疗可能更有效,因为它能够同时解决焦虑和抑郁这两个问题。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效果因人而异。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正视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改善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则可以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减轻症状。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人们对焦虑和抑郁的认知和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识别并寻求帮助。
同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睡眠、饮食和锻炼习惯,也可以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识别和治疗的挑战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识别和治疗的挑战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们往往共同存在于患者身上,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识别共病性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识别以及治疗的挑战。
一、共病性的识别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常常相似,包括情绪低落、恐惧、烦躁不安等。
因此,准确地识别两者的共病性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来进行诊断。
此外,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也是识别共病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二、共病性识别的难点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具有相似的症状,但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地识别共病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患者往往在一开始只表现出一种症状,导致医生错过了识别共病性的良机。
其次,患者对其症状的描述有时是模糊的,使得医生难以判断是否存在共病性。
此外,抑郁症和焦虑症常常伴随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恶心、失眠等,进一步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三、共病性治疗的挑战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性的挑战在于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提供单一治疗方法并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综合治疗方法成为共病性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例如,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同时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心理支持和家庭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在共病性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共病性治疗的进展与挑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性治疗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目前,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如神经调节疗法和心理社会干预正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这些新方法在治疗共病性中呈现出潜力,然而,其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等。
总结: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识别和治疗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准确识别共病性,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提高治疗效果。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研究
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研究引言: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其中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研究表明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共病性,这为我们深入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共病性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而且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有约50%同时伴有抑郁症状,而抑郁症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存在焦虑症状。
这种共病性的存在可能是由于两种疾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等。
二、焦虑症与强迫症的共病性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而焦虑症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强迫症状。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强迫症在遗传学上存在一定的关联,这可能是导致两种疾病共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焦虑症和强迫症在神经生物学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功能异常等。
三、焦虑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遭受严重创伤事件后产生的持久性精神障碍,而焦虑症患者在遭受创伤后也容易出现类似的症状。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激活等。
此外,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心理因素上也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对创伤事件的恐惧和回避。
四、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的治疗策略对于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通常情况下,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病性,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而心理治疗则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等。
对于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病性,药物治疗主要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心理治疗则可以采用曝光与反应防止法(ERP)等。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及其临床意义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及其临床意义抑郁症与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共存于同一患者身上。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以及它们对患者的临床意义。
共病性的概念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是指两种心理障碍同时存在于一个患者身上的现象。
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症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经常同时发生,且互相影响,导致患者的症状更加复杂和严重。
共病性的表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倦和集中困难等。
同时,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担忧、不安、恐惧和无法控制的忧虑等症状。
这些共同的症状使得抑郁症和焦虑症在诊断上变得更加复杂。
共病性的原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学因素在两种疾病的共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也可能是共病性的原因之一。
此外,生活事件的负性影响以及慢性疾病的存在也可能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风险。
共病性的临床意义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对患者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这种共病性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增加了自杀风险。
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往往更难以治疗和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来达到缓解和康复。
治疗策略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的患者,综合性的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选择适合的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学习应对压力和负性情绪,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预防措施在预防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少患者面对压力时的不适应。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也能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结论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性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并且使得治疗变得复杂和困难。
通过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性的深入研究也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关键词】焦虑抑郁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据wHo和美国michingan大学流行病学调查,共病率达50%[1],c.lindsayDevane报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虑症状,58%的患者一生有焦虑症的诊断。
广泛性焦虑(gAD)在社区的患病率可高达60%~90%[2]。
国内报道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67.5%,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0%[3]。
由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症状易反复、多变,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低,诊断和医疗处理的难度增加。
因此,焦虑抑郁共病已成为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4、5],现将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1概述共病(comorbidity)是指一个患者符合>1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多个诊断。
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症状、体征和病程。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且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
2002年芬兰melartin等用Dsm-Ⅳ对269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
2001年Keufman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显示50%~60%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
倪俊芝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5(13)5
【摘要】目的了解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发病率及治疗。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焦虑和抑郁共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结果焦虑和抑郁共病的易患因素有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生化因素、免疫学、内分泌和神经电生理变化,临床上常采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联合应用的药物治疗,并辅以认知心理疗法的综合方案。
结论当前,对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研究,尚存在诊断一致性欠统一;对发病机制内在联系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治疗和诊断脱节等问题。
【总页数】3页(P388-390)
【作者】倪俊芝
【作者单位】中国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R749.72
【相关文献】
1.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2.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3.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4.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
5.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三种诊断分类标准中都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实体,但临床实际中两者共病很常见。
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相比,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有更为复杂及严重的疾病表现。
因此深刻认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对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就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關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
1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概念
1980年DSM-Ⅲ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为近年来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对两组疾病分别诊断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1-2]:①基于两种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睡眠障碍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的一元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②基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如抑郁障碍易早醒而焦虑障碍易入睡困难、基本心境不同等的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
③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共同反应。
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呈现的临床特征常不典型、症状较重且易反复,是否设立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给予此类患者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2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998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将共病研究推向高潮,研究报道39%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与焦虑症时点共病率达56.8%,33.3%的惊恐障碍患者一生中共患重性抑郁症[3]。
2001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4]。
2002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结果进一步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终身共患率为59.2%,12个月时点共患率达57.5%[5]。
同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认识是焦虑和抑郁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
国内缺乏大样本具有前瞻性的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资料,能查阅到的多中心合作是施慎邈、孙明园等搜集的508例抑郁症患者其中350例共病焦虑障碍,共病率高达68.9%[6,13-14]。
其他研究者多着眼于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药物治疗研究。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两者共患率之高很难用偶然并存因素解释,很多学者认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3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特征[3,7-9]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导致了患者更多的功能损害,查阅文献其临床表现综述以下几点:①患者的主诉较多多集中于各种躯体不适。
患者如若合并某些躯体疾
病如COPD、哮喘等,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将影响其躯体疾病的病程及疗效。
袁勇贵等研究还发现,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血浆NE浓度增高,存在着严重的血脂异常;②共病患者起病年龄较单纯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晚;患者症状间的临床关系错综复杂致使医师间诊断一致性不高;③部分共病患者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提示疾病的严重性及治疗的紧迫性;④患者主观感觉痛苦,其自评症状严重程度明显于临床实际不符;⑤自杀、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快感消失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社交回避、社会功能受损、自罪自责等症状较严重;患者在悲观、消沉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焦躁不安、恐惧;⑥患者如不经规范化治疗病情极易复发或加重,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⑦患者在心理门诊就诊前常奔波于综合医院的临床各个科室,心理负担较重;多科服药增加了合并用药的机会易产生药物间的相互干扰;⑧患者常表现治疗依从性较差,医师需反复增强其可治愈的信心。
4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治疗
因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比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症状重病程长及社会功能损害严重,故在其治疗方面理应有所不同。
综合既往相关文献发现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是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一线药物。
相较于传统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三环类抗抑郁剂,SSRIs类药物疗效确定、毒副作用小及安全性好。
代表药有氟西汀、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等。
其中文拉法辛对抑郁症共病惊恐障碍、抑郁症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皆有肯定的疗效。
抑郁和焦虑障碍联合用药治疗的报道较多,虽起效慢且疗程长但积极治疗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使用最多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
在治疗早期因SSRIs类药物起效较慢(需两到三周)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改善共病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但还应考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耐受性、成瘾性等药理学特性,应选择半衰期较短、不良反应小、不会引起蓄积的药物如劳拉西泮等,老年人推荐剂量更低。
其他的联合用药还包括碳酸锂、德巴金和丁螺环酮等。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治疗药物常是第一选择,但还应重视心理治疗,尤其当共病患者有明显的个性缺陷、近期发生了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以及家庭问题突出等[9-12],心理治疗也是必要的。
常用的经验性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联合SSRIs类药物对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治疗疗效肯定但近期预后并不理想,寻找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袁勇贵,张心保,吴爱琴.焦虑和抑郁三种理论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55-56.
[2]张朝晖,宋景责.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2):126-129.
[3]Stein DJ. Comorbidity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impact and implications,JClin Psychiatry,2001,62(suppl 11):29-34.
[4]Kessler RC,Berglund P. The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NCS-R)[J].JAMA,2003,289(23):3095-3105.[5]Angsl J. Depression and anxiety:implication for nosology,course,and treatment[J].J Clin Psychiatry,1997,58(Suppl 8):3-5.
[6]施慎邈,孫明园,吴文源,等.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4).
[7]孙海霞,杨蕴萍.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3):166-169.
[8]张朝晖,宋景责.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2):126-127.
[9]陆峥.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46-248.
[10]Stordal E,Morken G,Mykletun A ,et al. Monthlyvariationinprevalencerates of comorbid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t 63-65 degrees North:the HUNT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2008
[11]Sokero TP,Melartin TK,Rysala HJ,et al. Suicide ideation andattempts among psychotic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2003
[12]Gaudiano BA,Dalrymple KL,Zimmerman M. Prevalence and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tic versus nonpsychotic major depression in ageneral psychiatric outpatient clinic. Depression and Anxiety . 2009
[13]Sartorius N,Ustun T B,Lecrubier Y,et al. Depression comorbid with anxiety:results from the WHO study o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primary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 1996
[14]Kessler RC,McGonagle KA,Zhao S,et al. Lifetime and 12 - month prevalence of DSM-III 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