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指导教师在青岛地区使用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进行教学。
教案包含了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4. 建立学生对生命、物质、能量等科学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排,包含以下教学单元:1. 实验室里的实验2. 在餐桌上的变化3. 人体与健康4. 季节的变化5. 太阳、地球和月亮6. 认识动植物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1. 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和比较实物或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深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 故事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教师可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口头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科学现象,检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五四制青岛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植物的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的各部分;根据根的特点对根进行分类;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实验。
3、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促进合作习惯,培养合作能力;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发现自然之美,增强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植物根的分类和生理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具准备:菠菜、葱、萝卜、大蒜等植物的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你们能说出几种植物的名字吗?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的根。
(板书课题:植物的根)师: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的身体由哪儿部分构成码?植物和人体样都是有生命的,植物的“身体”由哪儿部分构成呢?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
2.教师出示带有花和果实的风仙花盆栽或风仙花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学生先自行观察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介绍。
5.教师总结:风仙花的“身体”是由根、基叶、花果实和种子6部分构成的。
教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连连凤仙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活动。
活动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新版(一起)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新青岛版六年制)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新青岛版是2017年开始从一年级起就开始科学课的学习,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处在一二年级玩中学的态度。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三年级课本的内容对比一二年级的难度有了很大跨度的提升,现在三年级教材的内容有不少是老教材四、五年级的内容,包括一些生字相对四五年级都是很难写的。
而三年级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学生转变期,学习纵向难度和横向跨度都有了不小的难度提升。
怎样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
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由“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物体的形态”、“地球上的水”以及“测量工具”六个单元组成。
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
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体现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核心,本册主要突出的事对生活环境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及怎样借助工具和方法来更加深入的认识世界,并兼顾了少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生命对环境的影响,生命的特征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道身边有哪些科学道理。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做什么游戏
(三)学习新课:
1、进行蒙眼游戏。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蒙眼游戏”。
布置场景:把课桌根据教室大小围成一个四边形或圆形,供学生游戏使用。
老师站在桌子中央,谁愿意到这里和老师共同做这个游戏?
你现在开始摸你周围的同学,看能不能摸到?
同学们知道了那么多动物,从天空、海洋到陆地动物无所不有,为了更好地认识她们,我们来给动物分类。
学生分类。
3、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每个动物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你还想知道有关动物的哪些秘密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
学生猜想。
教师: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图画)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
2、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
3、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它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三、教学准备:
纸张、水彩笔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它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较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固体和液体》《测量工具》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用途,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区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及用途。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和性质。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探究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理解土壤的成分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比较固体和液体的不同性质。
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
2. 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年级
三
学科
科学
教师
单元课名
第一单元第一课
总序号
1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
动植物图片,常见动植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2、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青岛版科学三上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设计日期:2020年9月◆适用年级: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8课时【课程目标】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喜爱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1.科学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猜想,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课程内容】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物体的形态》、《地球上的水》、《测量工具》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的形态及地球上的水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科学常识。
2.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中的常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实验器材、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放图片让学生识别、感受。
2.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就这个物品进行想象。
二、探究实验1.将本课实验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实验器材准备完备。
2.实验展开,学生观察、实验记录。
三、讲述探究的方法和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总结出实验的基本过程。
2.解释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四、运用科学常识1.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科学中的基本常识。
2.带领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科学常识。
五、实践运用1.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实践和讨论。
2.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科学常识和运用科学方法。
六、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实验和探究进行总结和回顾。
2.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或者其他方式继续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运用科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创新、发现、思考和探究的乐趣。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们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能够共同思考和分享。
通过这样的多样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科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2.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第6课:动物的家3.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第7课:天气的变化第8课:四季的变化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9课:地球家园第10课: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世界。
2.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播放不同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学生分享自己听到过的自然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2.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学生用颜色词汇描述大自然中的物体,锻炼表达能力。
3.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自然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中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
三、学习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植物,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2.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动物,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习性。
3.第6课:动物的家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要有家。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家的认识,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学习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1.第7课:天气的变化教师通过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
学生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常识。
2.第8课:四季的变化教师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科学,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科学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三年级上册科学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 ---自主探究体验过程共25个课题,28课时。
(“研究与实践”任选其一)三、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科学在我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太阳与时间”“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等五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玩具里的科学课时1使用意见教学目的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适宜的方式加以描绘。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场,探究玩具里的科学。
〔板书课题〕2、玩玩具、说特点。
〔1〕老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兴趣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老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兴趣玩法和创新玩法?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理论,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考虑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如今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如今,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标题: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引言:本篇文章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为您呈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和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能够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
3. 学生分组合作,相互观察并描述各自携带的物体的特征。
4. 学生整理观察结果,与全班分享经验。
5.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绘制比较表格。
6.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7. 学生自主完成分类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8. 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二:探索磁铁的吸引力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磁铁与非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 能够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3. 能够正确使用磁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重点:1. 观察并描述磁铁与非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 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描述观察结果。
3.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与不同物体的相互作用。
4. 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并与全班分享经验。
5.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 引导学生讨论磁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 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 ---自主探究体验过程共25个课题,28课时。
(“研究与实践”任选其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
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玩具里的科学》--感官判断物体特征《我们周围的动物》--认识周围常见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认识周围常见植物《我在哪里》--定性描述物体位置《猜猜我是谁》--通过声音辨认物体《科学在我们身边》--找科学、做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观察与提问--最基本的技能和科学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青岛版小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备课设计注意: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目标)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科学知识目标)每一课教学目标都是最低目标教材说明活动准备(课前自主探究活动)一是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准备一些玩具玩一玩,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是教材中展示了气球、皮球、玩具汽车、毽子、滑板车、泡泡盒、机器人等玩具。
提示本课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
活动过程(课堂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们来玩一玩带来的玩具吧。
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玩玩具。
第二个环节是:说一说我们的玩具。
活动二:这些玩具真有趣,我想知道体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先根据玩玩具的生活经验来提问题,再有目的的玩,然后再提出问题)自由活动—自由选择和利用的课堂探究活动主题为:我们来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
教材中一位同学在用图画形式设计玩具,两位同学在对玩具进行改进。
设计意图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设计一件玩具,或者改进一件玩具,条件允许也可以先设计再亲自制作一件玩具。
学生可以合作进行活动,也可以独自进行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设计或改进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评价教材设计了一个星级评价表。
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
三个等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两颗星表示两星级;一颗星表示一星级。
星星表示等级,星越多,等级就越高,说明表现就越出色。
可以用星级、画卡通图、随机评价等。
拓展活动—课后活动(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延伸)我们来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教材展现的画面中,有两位同学在玩玩具。
启发学生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玩具并且玩一玩。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构成部分。
2.能正确讲述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小朋友浇树的场景。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围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了解它们的特点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卜和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6.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7.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教师出示灌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猜想。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教师出示海豚、变色龙、鸭子、河马和北极熊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这些动物皮肤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怎样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动物四肢形态结构功能,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
难点
观察实验认识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
准备
毛巾 橡皮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展示几幅图片:猎豹追逐羚羊、小狗奔跑、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怎样借助四肢运动。
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查气球是否完好?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演示给气球吹气的过程,检查气球完好后给气球注入适量水。
学生以小组完成气球的检查后给气球注水。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将洗洁精涂抹在气球的表面,再摸一摸气球,与之前的感觉对比。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总结: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帮助鱼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运动的速度。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
教学
难点
翅膀构造为了感知并适应环境
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4冬眠与迁徙》教学设计
- 鼓励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博物馆等地,实地观察冬眠和迁徙动物的生活状态,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 提供有关冬眠与迁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 如果有实验操作,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如实验台、水池等,以及相应的安全设施。
- 在教室四周悬挂与课程相关的图表、海报,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冬眠与迁徙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动物会冬眠?”和“动物迁徙的意义是什么?”,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冬眠与迁徙的原理做好准备。
2. 辅助材料:
- 收集并整理与冬眠和候鸟迁徙的图片。
- 制作或下载图表,展示冬眠动物的心率、体温变化,以及迁徙动物的方向识别和能量消耗。
- 搜集相关视频资料,如动物冬眠的纪录片、迁徙过程中动物的行为特点等,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 准备故事或案例,以增加学生对冬眠与迁徙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和了解。
解决方法:引入实际案例,如燕子利用地磁场进行迁徙,以及动物如何通过休息、觅食等方式补充能量。
(3)区分冬眠与迁徙的适应策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不同动物会选择不同的适应策略。
解决方法: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需求等方面分析原因,帮助理解不同适应策略的适应性。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我国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实例:学生对身边的动物适应策略了解不足,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 列举三种动物的迁徙行为,并说明它们迁徙的原因。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青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
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
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一、单元分析:《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科学在我们身边》。
本单元内容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2、表达与交流: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3、猜想与假设: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猜想2、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科学新产品、新事物科学知识:1、物质世界: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等特征2、生命世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3、理解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等特征难点:。
1、理解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2、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四、教学方法: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8.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获取有关资料。
五、课时安排:1 《玩具里的科学》 1课时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1课时3 《科学在我们身边》 1课时课题《1、玩具里的科学》年级:三年级课题《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年级:三年级课题《3、科学在我们身边》年级:三年级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一、单元分析:本单元共六课时,分别是《怎样认识物体》、《给文具分类》、《哪杯水热》、《水温的变化》、《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倒翁》本单元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册备课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 ---自主探究体验过程共25个课题,28课时。
(“研究与实践”任选其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
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玩具里的科学》--感官判断物体特征《我们周围的动物》--认识周围常见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认识周围常见植物《我在哪里》--定性描述物体位置《猜猜我是谁》--通过声音辨认物体《科学在我们身边》--找科学、做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观察与提问--最基本的技能和科学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观察、爱提问≠会观察、会提问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录问题,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规律:由表面现象到内容和结构、由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由体验感知到归纳反思。
提问:定向提问、发散提问、问题的记录与整理、问题的处理。
定向提问: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针对某一对象或现象展开提问。
发散提问: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独特性。
发现事物的联系、关系、特征。
问题的记录与整理:便于继续研究、交流。
可以用文字、图画、符号、数据、图表等多种方式进行。
问题的处理: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从书籍、网络、杂志等寻找途径。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目标)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科学知识目标)每一课教学目标都是最低目标教材说明活动准备(课前自主探究活动)一是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准备一些玩具玩一玩,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是教材中展示了气球、皮球、玩具汽车、毽子、滑板车、泡泡盒、机器人等玩具。
提示本课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
活动过程(课堂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们来玩一玩带来的玩具吧。
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玩玩具。
第二个环节是:说一说我们的玩具。
活动二:这些玩具真有趣,我想知道体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先根据玩玩具的生活经验来提问题,再有目的的玩,然后再提出问题)自由活动—自由选择和利用的课堂探究活动主题为:我们来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
教材中一位同学在用图画形式设计玩具,两位同学在对玩具进行改进。
设计意图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设计一件玩具,或者改进一件玩具,条件允许也可以先设计再亲自制作一件玩具。
学生可以合作进行活动,也可以独自进行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设计或改进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评价教材设计了一个星级评价表。
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
三个等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两颗星表示两星级;一颗星表示一星级。
星星表示等级,星越多,等级就越高,说明表现就越出色。
可以用星级、画卡通图、随机评价等。
拓展活动—课后活动(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延伸)我们来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教材展现的画面中,有两位同学在玩玩具。
启发学生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玩具并且玩一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可以对玩具进行拆分、组装等。
结合研究与实验进行。
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我们来观察周围的小动物,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小动物。
二是交流资料,认识更多的动物。
活动二:我们来给动物分类吧。
活动三:我想知道……《我们周围的动物》建议活动准备:(小动物不易带到课堂中来,课间无法管理,学校里又没有“小小动物园”)1、利用动物标本。
2、带一些不需要费时管理的小动物,如蚂蚁、鱼、蚯蚓等。
3、课前观察,画下动物的特征,课堂描述分析。
4、利用录像资料,展现动物的特征及生活。
5、搜集动物的彩色照片,借助照片观察动物。
第三课《我们周围的植物》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我们观察周围的植物,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活动二:我们来给植物分类。
活动三:我想知道……《我们周围的植物》建议1、利用植物标本。
2、带一些蔬菜类、草类植物。
3、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4、课前观察,画下植物的特征,课堂描述分析。
5、利用录像资料,展现植物的特征及生活。
6、搜集植物的彩色照片,借助照片观察植物。
前一课分类是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摸索出分类要有一个标准。
是从感性认识入手。
这一课是先确定标准再分类,从理性上入手。
第四课《我在哪里》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我在哪里?活动二:我们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有两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描述校园内景物的位置。
二是让学生描述学校周围景物的位置。
建议:本课主要探究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我的位置”要知道表示位置的方向及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2、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
可以利用玩具小汽车、积木等。
2、实际生活中确定位置。
以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五课《猜猜我是谁》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们来猜一猜。
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猜猜我是谁?”第二部分:“猜猜它是谁?”第三部分: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活动二:我想知道……建议:不要上成单纯研究声音的课,而是利用声音去辨别人和物体,锻练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形成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能力,体验善于利用声音认识物体的科学探究方法。
第六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活动二:我们来做小实验。
(包括三个实验)实验1: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实验2:看谁能吹灭蜡烛?实验3: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活动三:哪些地方还有科学?建议:三个科学小实验都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和趣味,感悟到实验之中有科学。
不应拘泥于这三个实验,也不一定就做此实验。
只要达到“身边有科学”的目标。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本单元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
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
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单元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共有四课,一课一“法”.《它是什么》——用“感官辨认物体”,意识到用感官辨认物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哪杯水更热》——用“仪器科学测量”,意识到利用工具比利用感官认识物体更准确。
《有趣的不倒翁》——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意识到从事物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纸的秘密》——用“对比”方法,意识到对比探究是区分事物必要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目标:游戏求乐、竞赛求知、设疑求趣、实践求效第七课《它是什么》一个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结合已有经验,了解常见物体的特征。
二是认识感官的作用。
三是交流“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学会了哪些认识物体的方法?”建议: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感官辨认物体的能力。
但也不否认学生能采用其他方法(如观察、实验)来认识物体。
第八课《哪杯水更热》活动一:比一比,哪杯水更热?一是运用感官判断;二是用温度计测量;三是正确使用温度计;四是对温度计的反复应用。
活动二:哪些办法能使热水的温度降得更快?建议:三杯水的争论。
用温度计测量(错误的与正确的)。
通过多次测量,熟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九课《有趣的不倒翁》活动一:我们玩一玩不倒翁。
活动二: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活动三: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不倒翁那样不容易倒?建议:重要做好活动二:首先,要保证探究的时间;其次,“解暗箱”前引导学生推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第十课《纸的秘密》活动一: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纸和纸制品。
活动二: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来研究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三:我们可以按纸的光滑程度给它们排队。
活动四:说说纸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建议:可以将活动一与活动四合二为一。
活动三与活动二实际是不相分隔的,活动三是活动二的整理与总结,重视活动三。
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本单元由《天气与生活》、《今天的天气》、《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筒》、《一周的天气》、《树叶落了》、《大雁南飞》七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天气对人、动物、植物所产生的影响,领悟观测天气的简单方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装集中探究并认识“研究天气方法”的惟一单元,虽然与前面进行的科学探究没密切的知识联系,但由于学生对天气有亲身体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做基础,所以进行了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
对于天气的研究又有长期性的特点,这恰好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探究提供了契机。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便能较好的掌握观察、研究天气的方法,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进一步研究天气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继续下去,从而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集中探究并认识“研究天气的方法”的惟一单元第三单元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天气与生活》感知到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激起兴趣;《今天的天气》探究认识天气的方法,为后几课的研究作辅垫;《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利用方便、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一周的天气》对前几课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信息;《树叶落了》及《大雁南飞》是由研究天气与人的关系拓展到研究天气与动物、植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