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的简介
物理学发展 及伟人简介
经典物理时期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 代物理学的诞生。到了十九世纪,物 理学获得了迅速和重要的发展,各个 自然领域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被普遍发 现,新数学方法被广泛引进物理学, 相继建立了波动光学、热力学和分子 运动论、经典电磁场理论等完整的、 解析式的理论体系,使经典物理学臻 于完善。
经典物理时期:
物理学发展及伟人简介
班 姓 学
级:物理学A班 名:刘跃强 号:114090028
指导老师:肖
潇
目录:
1 物理学萌芽时期
经典物理时期
3 现代物理时期 4 物理界伟人简介
1.物理学萌芽时期
在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80) 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的论述,并且对光的折射现象也作了一定 的研究。电磁学方面,发现了摩擦起电、 磁石吸铁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 南针。声学方面,由于音乐的发展和乐器 的创造,积累了不少乐律、共鸣方面的知 识。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 子论、元气论、阴阳五行说、以太等假 设。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原 籍安徽,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 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 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
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
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 究所所长,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 学院外籍院士。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 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非阿贝尔规范 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 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德布罗意简介
路易· 维克多·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 1987年3月19日)法国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 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 人之一。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 出生于迪耶普,1910年 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又获理学士学位, 192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 质波"概念。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任巴黎大 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87 年3月19日逝世。
德布罗意波与测不准关系
m
/
s
Vx
1.06 1028 m
1.06 1025 m
/
s
不确定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实际上 是不起作用的。
例如:一电子具有200m•s-1的速率,动量的不 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则该电子的位置不 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 电子的动量:
p mv 9.1 1031 200 1.8 1028kg m s1
x a X方向电子的位置不准确量为:
长时间积累后 出现衍射图样
x
x a
屏
电子束
a缝
2
px
X方向的分动量px的测不准量为:
p幕
py
px psin x sin (单缝衍射)
p x
p
pxx x x
h p
phh p
px x h
考虑到在两个一级极小值之外还有电子出现,所以:
px x h
置是完全确定的。其动量是否完全确定呢?
mvx
2 x
10 3 4 106
1028 kg m s1
mvx 2kg m s1
所以坐标及动量可以同时确定
G·P·
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
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
汤
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姆
逊
像
三、应用:
1 1D
电子显微镜:
0 D
电子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小10-310-5数量级, 从而可大大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我国已制成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1.44
0
A
,
能分辨大个分子。
电子显微镜示意图 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2meU
2d sin k h
德布罗意
德布罗意----------一页纸的诺贝尔奖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
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上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
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Broglie),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一个伯爵,并且正是一位当权的内阁部长。
这样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消耗精力的东西来磨蹭掉那些无聊的日子(其实象他这样的花花公子大约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德布罗意则找到了一个很酷的“事业”——研究中世纪史。
据说是因为中世纪史中有着很多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这位年轻人。
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动着的年代。
就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然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的量子论。
具体来说就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
这一观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朗克提出,而后被爱因斯坦用来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即便如此,也非常不常见于物理学界各大门派。
德布罗意倒并不见得对这一观点的物理思想有多了解,也许他的理解也仅仅就是理解到这个观点是在说“波就是粒子”。
或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因为年轻而摆酷,德布罗意来到了一派宗师朗之万门下读研究生。
从此,德布罗意走出了一道足以让任何传奇都黯然失色的人生轨迹。
白驹过隙般的五年转眼就过去了,德布罗意开始要为他的博士论文发愁了。
其实德布罗意大约只是明白普朗克、爱因斯坦那帮家伙一直在说什么波就是粒子(事实上对于普朗克大约不能用“一直”二字,此时的普朗克已经完全抛弃自己当初的量子假设,又回到了经典的旧框架。
),而真正其中包含的物理,他能理解多少大约只有上帝清楚。
五年的尽头,也就是在1924,德布罗意终于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他的博士论文只有一页纸多一点,不过可以猜想这一页多一点的一份论文大约已经让德布罗意很头疼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枪手可以雇来帮忙写博士论文。
德布罗意的简介
伟大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的简介班级:09050342学号:0905034225姓名:马琳生平简介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下塞纳,1910年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又获理学士学位,192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
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87年3月19日逝世。
德布罗意家族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迪耶普,是法国一贵族家庭的次子。
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数百年来在战场上和外交上为法国各朝国王服务。
1740年路易十四封德布罗意家族为世袭公爵,封号由一家之长承袭,第一代公爵的儿子曾在七年战争中为奥地利王族出力作战,获得王子封号,赐于家族中每一个成员。
德布罗意家族祖父J·V·A·德布罗意(1821~1901)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1871年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下院议员,同年担任法国驻英国大使,后来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
当德布罗意的长兄、实验物理学家莫里斯(Mauriee)死后,他在1960年就成为法国公爵兼德国王子,但他一生中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把毕生献给了科学事业。
选择物理学德布罗意父母早逝,从就酷爱读书。
中学时代显示出文学才华,从18岁开始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历史,并且于1910年获得历史学位。
1911年,他听到作为第一届索尔维物理讨论会秘书的莫里斯谈到关于光、辐射、量子性质等问题的讨论后,激起了强烈兴趣,特别是他读了庞加莱的《科学的价值》等书,他转向研究理论物理学。
为博士论文头疼的德布罗意
为博士论文头疼的德布罗意作者:王建军来源:《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2008年第09期在所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中,德布罗意可以说是最令人羡慕的一个。
仅仅凭一篇博士论文就能把“巨奖”揽于怀中的实在不多,更何况他那篇论文据说是“史上最短的博士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在内,都没有写满两页纸,通篇就两个连现在的中学生都会写的公式。
然而所有的这些,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科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级人物——他是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892年8月15日,德布罗意出生在法国塞纳河畔的一个贵族家庭。
德布罗意家族历史悠久,先后出了许多的大人物,将军、元帅、部长等等,并且有着最高世袭身份的头衔:公爵。
德布罗意的祖父就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
他老爸是内阁大臣,也算官位显赫。
德布罗意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吃饱了没事干。
对于这样一个每天为如何打发时间发愁的人而言,找点什么费神的事来磨蹭掉那些无聊日子显然很迫切,于是德布罗意打起了中世纪史的主意。
实际上,他从小就对历史颇有兴致,只不过把精神集中到中世纪史上来之后,才算是有了份“事业”。
在年轻的德布罗意看来,这是一份很酷的事业,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然而,在历史研究上,他毫无建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的年代。
当时,因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人对量子说的研究,物理学突然又热门起来。
1919年,正处于青春期里精神最旺盛阶段的德布罗意终于耐不住寂寞和平淡,决定放弃枯燥的历史研究,赶时髦似的、转而投身于当时最流行的量子说热潮中,准确地说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
学物理就学物理吧,老爸很无奈地说,不过好歹得找个好“老板”,于是把德布罗意推荐到了一派宗师朗之万门下读博士。
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没人知道他在物理上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转眼五年过去,一事无成的德布罗意开始为博士论文发愁。
狄拉克方程
张淼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
内容提要
1.背景知识回顾: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非相对论的)
2.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相对论的
3.狄拉克方程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1. 物质波
德布罗意,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 玻恩统计解释
电子源
感 光 屏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提出了几率波的概 念: 在数学上,用一函数表示描写粒子的波,这个 函数叫波函数。波函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波 函数模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 这样描写粒子的波叫几率波。
请举例验证
1.
狄拉克方程的解(负能量):
i (c P mc 2 ) t
如果动量为零(假设):
i mc 2 t
1 0
0 1
1 0
0 1
2 i mc t
2 2
11c Px Px 22c Py Py 33c Pz Pz m c
2 2 2 2
2 4
12c2 Px Py 13c2 Px Pz 1Px mc3
21c2 Py Px 23c2 Py Pz 2 Py mc3
31c2 Pz Px 32c2 Pz Py 3Pz mc3
i A mc 2 A t i B mc 2 B t
Dirac
K-G
自旋为零
E m c
2
2
2
0
量子力学
E c p m c E c p m c
2 2 2 4
2 4
相对论
2.
狄拉克方程 (自旋):
物理史话之兄弟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物理史话之兄弟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数学史上,有家族型的数学家,比如伯努利家族。
在物理学史上同样有家族型的物理学家,比如居里家族(包括居里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女婿,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如过两天会讲到的汤姆逊家族(父子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今天要讲的是一对兄弟,法国物理学家莫里斯·德布罗意和他的弟弟路易斯·德布罗斯。
虽然在物理学上莫里斯的成就不如弟弟路易斯,但是他却是弟弟进入物理学的领路人,毕竟弟弟一开始是研究历史和法律的。
德布罗意兄弟(右二是哥哥莫里斯,右三是弟弟路易斯)莫里斯·德布罗意于1875年出生在法国巴黎。
德布罗意家族祖上曾以军功在法国显赫一时,从17世纪开始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都颇有盛名,是法国的世袭公爵。
莫里斯是家中的长子,作为家族传统,莫里斯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继承家族传统,献身于法兰西的外交、政治和军事事业。
但是很明显的,莫里斯并不愿意从事政治生活,而选择了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
1895年,莫里斯从海军学校完成学业后,被派往地中海海军中队。
在那里,他为法国舰船安装了第一台无线电装置,以此来改善海军舰船装备。
与此同时,莫里斯继续着他的学业,他先后在土伦学校和马赛大学学习,并于1900年获得科学学士学位。
1898年,莫里斯向家庭提出要从事科学事业,但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他的祖父甚至训斥他:对德布罗意家族来说,科学不能是一个事业。
双方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采取一个折衷的方法:莫里斯可以在家里的一套房子中进行科学实验,但是不能退出海军。
莫里斯在无线电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总算没给家族蒙羞,也正因为他的贡献,从1904年开始,他获得了不定期休假的优厚待遇。
这样,莫里斯就可以有足够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他先在梅敦的天文台研究光谱学,后来又在法兰西学院学习。
莫里斯的学位论文是关于离子迁移率的研究,这里的离子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带电烟尘粒子。
这一研究涉及到当时物理学的两个中心研究课题--离子的作用过程和布朗运动的测量。
德布罗意万物皆波
1892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 意诞生于法国一个贵族家庭。他属于 那种特别幸运、在西方被称为“含着 银汤匙出生”的人。在法国,德布罗 意家族声名赫赫,他出生前200多年 就已开始为各朝国王效力,在战场和 政坛屡立奇功,拥有亲王和公爵两个 爵位。
德布罗意自幼好学,很有文学才 华,后来攻读历史,18岁获巴黎索邦 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出生在这样的家 庭,又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他应该 像先辈那样进入军界或政坛,然后平 步青云,继续家族的丰功伟业。但他 内心深处却另有所爱,对自然奥秘的 好奇驱使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人生坦 途,弃文从理,去学习德布罗意家族 毫无建树的物理。“一战”期间,他 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线电报站服
爱因斯坦看完德布罗意的论文后,异常惊喜。
运。在朗之万寄出的博士论文中,有 一份来到了维也纳大学。
1926年初,当时在维也纳大学 主持物理学术活动的教授是德拜,他 收到这份博士论文后,将它交给了他 的组里一位已经年过中年的讲师。这 位讲师接到的任务是,在两周后学术 例会上将该博士论文讲一下。这位老 讲师早已适应了日常平庸而平静的生 活——已经不惑之年而仍然只在讲师 的位置,其学术前途自然是朦胧而晦 暗的。而德拜将任务交给这位讲师时 的理由正是“你现在研究的问题不很 重要,不如给我们讲讲德布罗意的论 文 吧 ” 。 这 位 讲 师 的 名 字 叫 作 ——薛 定谔(Schrodinger)。
两周以后,薛定谔再次在学术例 会上讲解德布罗意的论文,并且为德 布罗意的“波”找了一个波动方程。 这个方程就是“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最伟大的成就便是形成 了波动力学概念,并建立起了薛定谔 方程。而这些成就的灵感,正是来源 于德布罗意的假说。薛定谔于1926 年4月23日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就这样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2
氦原子,氢分子。
VIII. 散射:散射过程的一般描述,散射截面,分波法,玻恩 近似,方形势阱与势垒所产生的散射。
参考材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3.L. I. 希夫,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A. 梅西亚,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钱伯初、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 。
1900年的4月27日,伦敦 阿尔伯马尔街皇家研究所(Royal Institution, Albemarle Street) 开尔文:《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乌云》。当时 已经76岁. 白发苍苍的他用那特有的爱尔兰口音开始了发言,他 的第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 “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 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 黯然失色了……”(‘The beauty and clearness of the dynamical theory, which asserts heat and light to be modes of motion, is at present obscured by two clouds.’)
1900年
M.Plank
提出了量子化假说,
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问题。
1905年
A.Einstein 将量子化概念明确为光子
的概念,并解释了光电效应。 同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911年 1913年
E.Rutherfold 确定了原子核式结构 N.Bohr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化 理论(旧量子论)
1923年
6562.8Å 4861.3Å 4340.5Å 4101.7Å
Hα
Hβ
Hγ
Hδ
量子力学人物及理论介绍
2
3.代表人物:
泡 利
海森堡
玻尔
3
玻尔
索末菲
4
波 恩
泡玻 利尔
和
5
戴 维 森 G·P·汤姆逊
6
德布罗意 提出物质波
1923年,31岁
泡利
提出不相容原理
1924年
海森堡
提出矩阵力学
1925年,24岁
薛定谔
提出波动方程
1926年,39岁
狄拉克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 1926年,24岁
波恩 对波函数的物理诠释
20
4.狄拉克和泡利的工作 狄拉克在1925年11月发表的论文《量子力学的基
本方程》中,运用泊松括号和对应原理,很简单的把 经典力学方程改造为量子力学方程,并引进了狄拉克 符号,从而建立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同时为粒子物 理和量子电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狄拉克与薛定谔 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泡
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性量
子围栏,并观测量到了围栏内的同心圆柱状驻波,直接证实
了物质波的存在.
探针
中子衍射显示的苯结构
+ + + + ++ +
+
+
+ + + + +++
物质波被广泛用作探索手段.例核反应产生的中子(λ=0.1nm) 可作为晶体探测器.
14
二. 波动力学的建立
多晶 铝 箔
G.P.汤姆逊与 C.J.戴维森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3、约恩逊(1960)
电子的单缝、双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图象
物理学家简介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是: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理论和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
代表作品:《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规范场理论》。
语录:我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趣闻轶事:杨振宁认为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于是他决定做费米的研究生,先从实验入手。
但是他的特长并不在实验室。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杨振宁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不行的,当时他所在的实验室有一个笑话:“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发现电磁波:1885年他获得卡尔斯鲁厄大学正教授资格,并在那里发现电磁波。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美国誉为“原子弹之父”。
生平追求:奥本海默一生中所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对此做了精彩的阐述:……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能力,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的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高锟,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
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质量不为0高速运动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质量不为0高速运动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德布罗意波长(de Broglie wavelength)是物质粒子的一种波动特性,由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于1924年提出。
他认为,与电磁辐射一样,物质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以看作是粒子,又可以看作是波动。
德布罗意波长描述了这种波动特性,将粒子的动量与其波动特性相联系起来。
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动量为p的物质粒子(如电子、质子等),其德布罗意波长λ可以通过德布罗意-波尔兹曼关系来计算:λ = h / p其中λ为德布罗意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p为粒子的动量。
而对于高速运动的粒子,其动量也相应增大,因此其德布罗意波长也会变短。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当动量增大时,波长变小,相应地,当粒子的动量相对较小时,其波长会变得很长。
质量为0的高速运动粒子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常常用来描述光子,光子是一种传播电磁辐射能量的粒子,也被称为光量子。
光子是一种无质量的粒子,根据质能关系,其动量可以表示为光子的能量除以光速c:p = E / c其中p为光子的动量,E为光子的能量,c为光速。
由于光子的质量为零,其动量仅与能量有关。
代入上述德布罗意-波尔兹曼关系,可以得到光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 = h / (E / c) = hc / E这意味着光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能量成反比关系,光子的能量越大,德布罗意波长越短。
光子具有德布罗意波长,使得它在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中表现出与传统粒子不同的特性。
例如,当光通过一条狭缝时,它会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因为光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狭缝的尺寸相当。
这种波动特性使光通过狭缝时会产生衍射图案,从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动的粒子。
德布罗意波长不仅适用于光子,还适用于其他物质粒子,如电子、质子等。
对于这些有质量的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与动量成反比关系。
当粒子动量很小时,其波长会变得很长,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特性;而当粒子动量很大时,其波长会变得很短,逐渐趋近于零,表现出粒子特性。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外国名+简介)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 (1564年 - 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年 - 1662年)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发明和改进了许多科学仪器。
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ceptical Chemist》。
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
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
胡克 (Robert Hooke)(1635年 - 1703年) 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
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
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
物理学家简介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德布羅意解讀
德布罗意“解读”1.德布罗意的生平简介及主要贡献1.1生平简介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Broglie,1892-1987),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塞纳。
1909年,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
1910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11年,就读于巴黎大学物理科学院。
1913年又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应召入伍。
1921年,在巴黎大学攻读博士。
192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
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60年继承为第七代德布罗意公爵。
1987年3月19日,在巴黎逝世,享年95岁。
1.2主要贡献德布罗意出生于贵族家庭,他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想办法打发时间而已的年轻人。
1901年以前,仅仅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但命运的轨迹正在悄悄地改变。
1922年11月,发表《黑体辐射与光量子》,物质波诞生的先声。
1923年9月至10月间,德布罗意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接连发表了三篇论文:《辐射——波和量子》、《光学——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物理学——量子、气体分子与运动论和费马原理》;在这几篇短文中,提出了现在称为“德布罗意波”的思想。
同年,物质波彻底地公布于众。
1924年,在题为《量子理论研究》的博士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出的相波理论,并于同年11月27日在佩兰的主持下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由于德布罗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1929年,因为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彭加勒奖章 。
1932年,获摩纳哥阿尔伯特一世奖。
德布罗意于193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成为永久秘书;同年10月2日,荣膺法兰西学术院第一席位的院士。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外国名简介
近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外国名简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近代世界着名物理学家17世纪着名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 (1564年 - 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年 - 1662年)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发明和改进了许多科学仪器。
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着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ceptical Chemist》。
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着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
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
胡克 (Robert Hooke)(1635年 - 1703年) 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
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 海森堡曾在自传中说,1925年5月,他在哥廷根给马克斯伯尔恩当助手时,
•
•
•
开始酝酿他的理论。当时,这位23岁的年轻科学家正患枯草热,医生建议他 到赫尔戈兰岛休息两周,他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他说,那 时他根本就不想睡觉,每天用1/3的时间来计算量子力学、1/3的时间攀岩, 余下的时间背诵近东国家的诗集。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让旧理论完全让位 于新理论。除散步外,他一直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方式,几天后他终于搞 明白,在物理中所观察到的量应当起作用,它可取代传统理论中的量子条件。 海森堡的理论公布之后,曾遭到纳粹的猛烈批判。当时的德国结束了其 科学黄金时代,最为惨烈的是大批犹太科学家被迫害,致使德国的科学和文 化从一流下降到了五流水平,因此海森堡的理论也不断遭到攻击。纳粹把犹 太人赶出德国还不算,还要对付“白色犹太人”,即“精神犹太”和同情犹 太人的人,即像海森堡之流的名人。正如他的一名同事所说的,只要是他们 不懂的东西都是犹太的东西。“很遗憾,当时正是物理将要取得重大突破的 大好时机,可惜被政治断送了”。海森堡对此感到痛心。希特勒发动波兰战 争时,命令海森堡来柏林,并要他写出核裂变可利用报告。他花了半个月的 时间写了出来,但是,他本人虽然不公开反纳粹,却反对使用原子武器。二 战结束后,他积极促进和平利用核能。1957年,他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极力反 对德国装备核武器,受到了德国人的爱戴。 海森堡不仅对量子力学感兴趣,对艺术和音乐也十分在行。他的研究风 格与达· 芬奇作画时尽量利用素描、色彩和光线的明暗等手段相似,力求达到 客观与主观的协调一致。海森堡对音乐的解释是,音乐如同语言,极具个性 化;而物理研究也如同作曲,古典物理犹如巴赫的交响曲。 海森堡把物理当成了作曲。不同的是,作曲家使用的是音符,海森堡则 使用数学符号。他了解的是物理的自然法则,在其理论的声音里没有游离 “音”,在他的证明空间里发出的“音调”是原子法则,其目的是为了完善 原子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的简介班级:09050342学号:0905034225姓名:马琳生平简介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下塞纳,1910年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又获理学士学位,192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
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87年3月19日逝世。
德布罗意家族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迪耶普,是法国一贵族家庭的次子。
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数百年来在战场上和外交上为法国各朝国王服务。
1740年路易十四封德布罗意家族为世袭公爵,封号由一家之长承袭,第一代公爵的儿子曾在七年战争中为奥地利王族出力作战,获得王子封号,赐于家族中每一个成员。
德布罗意家族祖父J·V·A·德布罗意(1821~1901)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1871年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下院议员,同年担任法国驻英国大使,后来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
当德布罗意的长兄、实验物理学家莫里斯(Mauriee)死后,他在1960年就成为法国公爵兼德国王子,但他一生中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把毕生献给了科学事业。
选择物理学德布罗意父母早逝,从就酷爱读书。
中学时代显示出文学才华,从18岁开始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历史,并且于1910年获得历史学位。
1911年,他听到作为第一届索尔维物理讨论会秘书的莫里斯谈到关于光、辐射、量子性质等问题的讨论后,激起了强烈兴趣,特别是他读了庞加莱的《科学的价值》等书,他转向研究理论物理学。
1913年,他获理学学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线电报站服役六年,熟悉了有关无线电波的知识。
他的哥哥(M·德布罗意)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是X射线方面的专家,拥有设备精良的私人实验室。
从他哥哥那里德布罗意了解到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引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兴趣。
经过一翻思想斗争之后,德布罗意终于放弃了已决定的研究法国历史的计划,选择了物理学的研究道路,并且希望通过物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物质波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布罗意在军队服役,被分配到无线电台工作,中断了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1919年,德布罗意重新回到他哥哥的实验室研究X射线,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许多原子结构的知识,而且接触到X射线时而象波、时而象粒子的奇特性质。
光的波动和粒子两重性被发现后,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感到困扰。
年轻的德布罗意却由此得到启发,大胆地把这两重性推广到物质客体上去。
德布罗意曾经与其兄就X射线的性质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他对其兄及其同事们的实验工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对这些现象做出理论解释,1920年,德布罗意重新开始研究理论物理,特别是关于量子问题,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可喜成果。
他在1923年9~10月间,连续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发表三篇关于物质波的短文:《辐射──波和量子》、《光学──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物理学──量子、气体动理论及费马原理》,创立了物质波理论,之后,他投人博士论文的写作,1924年11月他以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论文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在这篇论文中,包括了德布罗意近两年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物质波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德布罗意波(相波)理论。
这一理论以后为薛定愕接受而导致了波动力学的建立。
并且把爱因斯坦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并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他写道:“整个世纪(19世纪)以来,在光学上,与波动方面的研究相比,忽略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是不是我们把粒子方面图像想得太多,而忽略了波的图像?”于是,他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他认为实物粒子如电子也具有物质周期过程的频率,伴随物体的运动也有由相位来定义的相波即德布罗意波,后来薛定愕解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时称为“物质波”。
德布罗意的新理论在物理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种在并无实验证据的条件下提出的新理论使得人们很难接受。
就连德布罗意的导师朗之万也根本不相信这种观念,只不过觉得这篇论文写得很有才华,才让他得到博士学位。
192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戴维孙(C.J.Davisson,1881~1958)、革未(L.H.Ger -mer,1896、1971)及英国的汤姆孙(G.P.Thomson,1892~1975)通过电子衍射实验,都证实了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
至此,德布罗意的理论作为大胆假设而成功的例子获得了普遍的赞赏,他荣获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期研究德布罗意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留在索邦大学主要从事的仍是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他又发表了有关波动力学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担任教学任务。
德布罗意他还始终对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感兴趣,喜欢将理论物理学、科学史和自然哲学结合起来考虑,写过一些有关的论文。
德布罗意在学院担任了两年义务讲座后,1928年被聘为新建立的巴黎大学享利·彭加勒学院理论物理教授,他担任这一职务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1962年退休。
1945年以后,他还担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
1930年到1950年间,德布罗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波动力学的推广,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大量评论和论文。
1951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德布罗意研究粒子和波之间的关系,目的是通过研究用经典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对波动力学作出因果解释。
此时重新研究他于1927年提出的引导波理论,但不久他就放弃这方面的工作,回到了以前的研究领域,探索微观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决定论的科学哲学观点,用波动力学的观点探讨热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德布罗意一生的研究成果颇丰,他的著作就达25本之多。
荣誉由于德布罗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1929年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彭加勒奖章,同年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获摩纳哥阿尔伯特一世奖。
于1933 年,德布罗意成为法国科学院的院士,也是科学院从1942 年开始的永久秘书。
于1933 年10 月12 日,他荣膺法兰西学术院第一席位的院士。
那时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占领法国期间,很多院士或者过世,或被俘虏,学术院无法达到选举所必需的最少二十位人数。
但因这是特别时期,在参与的十七位院士都一致投赞成票的状况之下,学术院接受了这选举结果。
已于1934 年就被遴选为院士的哥哥摩里斯,在学术院历史中,尚无前例地代表全院,欢迎路易成为新院士。
1942年以后任数学科学常务秘书。
1938 年,因为很少出国旅游在理论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德国物理学会颁给他最高荣誉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52 年,由于德布罗意热心教导民众科学知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授予他一级卡琳加奖(Kalinga Prize) 。
1953 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
1956年获法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金质奖章。
1961 年,又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
他还是华沙大学、雅典大学等六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是欧、美、印度等18个科学院院士。
简朴的生活1960 年,路易的哥哥摩里斯过世,路易继承为第七代布罗意公爵(7th duc de Broglie) 。
路易从未结婚,一辈子单身,有两位忠心耿耿的随从。
他喜欢过平俗简朴的生活,卖掉了贵族世袭的豪华巨宅,选择住在平民小屋。
他深居简出,从来不放假,是个标准的工作狂。
上班通勤,他喜欢步行,或搭巴士,不曾拥有私人汽车。
对人彬彬有礼,他绝不发脾气,是一位贵族绅士。
1987 年3 月19 日,德布罗意过世,高龄九十五岁。
主要著作《波动力学导论》(1929),《物质和光:新物理学》(1939),《物理学中的革命》(1953),《海森伯不确定关系和波动力学的概率诠释》(1982)等。
编辑本段德布罗意波的研究物质波物理学中,物质波(即德布罗意波)系指所有物质的波(见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是一种几率波,德布罗意说明了波长和动量成反比;频率和总能成正比之关系,是路易·德布罗意于1923年在他的博士论文提出的。
德布罗意之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局限于两种基本的物质类型:实物和场。
前者由原子、电子等粒子构成,磁场、引力场则属于后者。
但是,许多实验结果之间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矛盾。
物理学家们相信,这些表面上的矛盾,势必有其深刻的根源。
1923年,德布罗意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大胆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建立起来的两个关系式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
如果成立的话,实物粒子也同样具有波动性。
为了证实这一设想,1923年,德布罗意又提出了作电子衍射实验的设想。
1924年,又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不久,G.P.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此后,人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
德布罗意的设想最终都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这些实物所具有的波动称为德布罗意波,即物质波。
物质波理论的形成德布罗意开始研究物理学时,适逢现代物理学发生深刻革命的时期。
1900年,普朗克研究黑体辐射时假定谐振子取分立的能量,提出量子的概念,由此出发,他推导出能够描述黑体辐射规律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能量子的重要性,只把能量子看作仅仅是在支配物质和辐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合适的,频率为V的物质振子仅仅以hV的倍数发射或吸收能量。
直到1905年,量子概念才发生了重要发展。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的论文,文中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和论证,得到并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并用它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这一工作的意义之一在于,光量子的概念是在分析和研究黑体辐射基础上得到的,表明量子概念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密度小的单色辐射,从其热现象方面的行为看,仿佛是由一些独立的能量所组成。
本世纪初期,人们通过对X射线的研究认识到,X射线具有时而象波、时而象粒子的奇特性质。
1913年,玻尔提出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的量子化条件,原子中的电子只有可能进行某些运动,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没有理论基础,是人为规定的。
1919-1922年,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提出了一个解释玻尔基于化条件的理论。
布里渊把电子和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设想在原子核周围存在着一层以太,电子在其中运动掀起波,这些波相互干涉在原子核周围形成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