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docx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FN〉G,失重:FN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力力定艾: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E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Sl: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二mg说明:①在地球表而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I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导言: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帮助,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相关实例和应用。
一、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我们通过牛顿定律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合成成一个力;力的分解则是把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合力和分解力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其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在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应用。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力都有一个等大小、反向的相互作用力。
这一定律解释了物体互相作用的现象。
三、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对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定量描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向心力的概念来描述曲线运动。
3.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运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影响,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影响而做垂直向下运动。
4.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引力的性质,解释了行星运动、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四、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功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
我们可以通过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来研究物体的能量变化。
2.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冲量则是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是动量变化的量度。
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理为我们分析碰撞等问题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高一物理沪教版知识点全部

高一物理沪教版知识点全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涉及到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习高一物理沪教版,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一物理沪教版中的全部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的开端。
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沪教版中,力学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牛顿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摩擦力、重力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解释各种力的作用以及应用。
【第二章】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学科。
在高一物理沪教版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内容。
通过学习光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光的色散现象。
【第三章】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等电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物理沪教版中,电学是必修的一部分。
它包括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阻、电路等内容。
通过学习电学知识,我们能够了解电荷的性质,掌握电流的规律,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电器的使用和维修。
【第四章】磁学磁学是研究磁场、磁性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物理沪教版中,磁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包括磁场与磁力、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等内容。
通过学习磁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磁场的性质,掌握磁力的作用规律,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应用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能量与能源能量与能源是一个涵盖面广的知识领域,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高一物理沪教版中,能量与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包括能量守恒定律、功与机械能、能量转化与能量损耗等内容。
通过学习能量与能源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理解能量损耗的机理,掌握合理利用能源的方法。
【第六章】波动与振动波动与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声波、光波等波动的现象。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知识点是高一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上物理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一)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高一物理沪教版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沪教版知识点梳理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掌握并理解物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对高一物理学习中的沪教版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部分:1. 物理量与测量物理量的分类与测量方法,国际单位制。
2. 运动的描写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为合力,力的分解。
5. 弹力弹性力、弹簧伸长的规律与胡克定律。
6.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及其应用。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物体的热平衡与热传递。
2. 物质的凝固与熔化熔化与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熔化热与凝固热。
3. 物质的沸腾与凝结沸腾与凝结过程的温度变化,沸腾热与凝结热。
4. 热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辐射与热的对流。
5. 长度、面积与体积的热膨胀杨氏模量,线膨胀系数,面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2. 光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成像规律。
3. 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电场的概念与电场强度。
2. 电场与电势差均匀电场中的电势差,电势能与电势差,电容器的电势差。
3. 电阻与电路电阻的概念与电阻定律,电路图的绘制与电路中电流的分布。
4. 恒定电流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5.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电流产生的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总结:通过对高一物理学习中的沪教版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为学习高一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取得优异的成绩!。
上海高一高二物理知识点

上海高一高二物理知识点导读在上海的高一高二学习物理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奠定了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物理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高一和高二物理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并分别从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力学部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
在高一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很多力学方面的内容,比如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质点运动等。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它包括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定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作用力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功和能量是力学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和碰撞过程。
光学部分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的学科。
在高一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本原理,它描述了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规律。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规律,能够计算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程差等相关参数。
反射和折射是光的基本现象,学生需要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能够用它们解释实际问题。
例如,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进而判断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电学部分电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和电荷运动的学科。
在高一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电场、电势和电流等电学基本概念。
电场是电学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电荷对周围空间产生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电场的强度和方向等相关参数。
电势是电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
学生需要了解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不同点的电势差和电势能等相关参数。
(完整word版)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docx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第一章直线运动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 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就是考虑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
质点模型就是一种 理想模型 。
2、 a) 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b) 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 标量)c) 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
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A .位移公式:s vt ,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 . s-t 图线是 过原点 、倾斜 的一条 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 s-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位移 。
SVt位移 St图 1-B-1图 1-B-2C .v-t 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 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速度 。
4、变速直线运动:*A .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的位移 s 跟发生 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用公式来表示 v =s,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 (或某一过程)t内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 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跟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 物理方法 : 比值定义 , 等效替代 )B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C.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av。
av v t v o。
(比值定tt t义)(1)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 v 的方向。
(2)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掌握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对沪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知识点总结1.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其中包括速度、加速度、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质点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研究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2.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状态的学科。
其中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学习静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如何保持物体平衡。
3. 动力学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与动力学相关的问题。
比如,车辆的碰撞问题、自由落体问题等。
了解动力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等现象。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理解光的反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镜子的成像原理。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了解光的折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游泳池底部的瓷砖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现象。
三、电学知识点总结1. 静电学学习静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荷、电场、电势等基本概念。
掌握静电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空气中的闪电现象。
2. 电路与电流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是学习电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内容,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3. 磁学学习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磁场、磁力等基本概念。
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现象。
四、能量与功知识点总结1. 功和能量了解功和能量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上海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在上海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高一上学期的物理知识点是学生建立起物理基础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
下面将从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四个方面对上海高一上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力学部分主要包括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动量和功等内容。
在运动规律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知识,以及抽象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牛顿定律又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要熟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运动问题。
此外,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与守恒、动量定理和功的计算等内容也是力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光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性质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此外,还需掌握成像公式和镜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光的性质,例如利用平面镜实现反射现象和通过棱镜分离出光谱。
电学部分主要是关于电荷、电场和电路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电荷的性质以及带电物体间的作用力。
在电场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电场的概念、电势和电场线等基本知识。
电路方面,学生要学会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功率等概念。
通过实际电路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
热学部分主要包括温度、热量和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标的转换。
热量和能量转移也是热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概念。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热力学定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时也需要掌握熵的基本概念。
总之,在上海高一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是主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例题来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
同时,也需要培养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并为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 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 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 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⑴ 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 ⑵ 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 ⑶ 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⑷ 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可以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刻间的间隔;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
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
五、路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位移:矢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 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t=0.02s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实验 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1. 限位孔竖直向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电路;2. 纸带与重锤相连,穿过限位孔,竖直上提纸带,拉直并让重物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3.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 单位(/m s ) 转换:11//3.6km h m s =1.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 与时间t 的比值,它的方向为物体位移方向,矢量,/v S t =;2.平均速率:路程S 路与时间t 的比值,标量,/v S t=率路;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沪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质:构成自然界的一切有形有质量的东西。
规律:科学实验或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或事实。
物理量:可用数量表示的物理实体。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尺度:用来衡量物理现象大小的依据。
第二章运动学运动:物体相对于某一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
位移:物体从A点到B点的位移为B点位置减去A点位置得到的值。
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的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加速度: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等。
等速圆周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角位移相等。
第三章力学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
质量:物体所固有的抵抗加速度改变的性质。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而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必须保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反向。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摩擦力:由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弹力: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恢复原状的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第四章动量动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为零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碰撞后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第五章能量能量: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运动而具有的做事能力。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
功:力在物体上做的力的方向移到的位移的乘积。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

⾼⼀下物理知识点⼩结 ⼀、匀速圆周运动 ①.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匀速(率)圆周运动。
②.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线速度】,计算公式或。
线速度⽅向时刻在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般变速运动。
【⾓速度】定义式:(Φ⼀定要⽤弧度⽤单位)。
计算公式:或ω=v/r 或。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周所⽤的时间,T=1/n 。
③.在处理不打滑的⽪带传问题时,要从“两个相等”⼊⼿。
⽪带相连的两轮缘上各点的__________相等;同⼀轮上各点的________相等。
⼆、机械振动 【回复⼒】回复⼒是按⼒的________(性质、作⽤效果)命名的; 【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振动位移⼤⼩成_____,⽅向总是指向________的回复⼒作⽤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即:F回=-Kx.) “振动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移”是指从____位置指向___________位置的有向线段,振动位移X的⽅向与振动物体在该点的速度⽅向_______(有关、⽆关) 【简谐运动的规律】 10.简谐振动的加速度a=________.a总与X___(指向______位置).当振动物体向着平衡位置运动时,a与V___向,物体做加速度逐渐____的__速运动,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能(机械能守恒);当振动体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时,a与V___向,物体做加速度逐渐______的__速运动,__能转化为__能(机械能守恒).20.在位移⼤⼩相等的位置处(即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有⼤⼩相等的回复⼒、速率、加速度、动能、势能,即具有对称性.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0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即位移的值.是标量,是表⽰振动范围或_____的物理量.对简谐振动,振幅不随时间⽽变. 20周期(T):完成⼀次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是表⽰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完成⼀次全振动”是指振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和⽅向经历⼀定时间后⼜重复地回到了原来的值. 30频率(f):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也是表⽰振动快慢的物理量.f=1/T,单位:1Hz=1/秒. 固有周期:简谐运动的周期与_________⽆关,只由振动系统本⾝决定的 40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__________. 4、简谐振动的图象 ①.简谐振动的图象X-t是⼀条正弦(余弦)曲线.它表⽰振动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②.由振动图象可求: 10任⼀时刻振动的位移X(t);20振幅A; 30周期T(频率f); 40任⼀时刻振动的速度⽅向及⼤⼩变化的趋势. 50任⼀时刻振动的加速度⽅向及⼤⼩变化的趋势. 三、机械波 1.定义:_________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注意】①机械波向外传播_______,介质本⾝并不_______迁移. ②产⽣机械波的必要条件是:10产⽣_______的波源;20有传播_______的介质 ③【横波与纵波】: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____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最凸起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在___________的波叫纵波.有明显的质点分布最密集处(叫密部)和质点分布最疏处(叫疏部). 2.波长(λ)、波速(ν)和波的频率(f) ①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______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在⼀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____波长.故有:v=S/t=_____.或v=______. ②波速:即 “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速度.(不是质点的振动速度)它由传播波的____决定,在同⼀均匀介质中波速恒定,____________随f和λ变化 ③频率:就是_________的振动频率.同⼀列波从⼀种介质进⼊另⼀种介质,________保持不变. 3.波的图象 ①定义:⽤横坐标(X)表⽰在波的传播⽅向上介质各质点的___位置,纵坐标(Y)表⽰________各质点偏离____位置的位移.简谐波的波形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②波形、某质点的振动⽅向、波的传播⽅向三者间的关系是:某质点的振动⽅向和波的传播⽅向位于波形图线的同⼀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一、第一章直线运动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 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就是考虑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
质点模型就是一种 理想模型 。
2、 a) 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b) 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 标量)c) 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
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A .位移公式:s vt ,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 . s-t 图线是 过原点 、倾斜 的一条 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从 s-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位移 。
SVt位移 St图 1-B-1图 1-B-2C .v-t 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 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 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 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速度 。
4、变速直线运动:*A .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平均速度等于运动物体的位移 s 跟发生 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用公式来表示 v =s,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 (或某一过程)t内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 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跟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 物理方法 : 比值定义 , 等效替代 )B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C.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av。
av v t v o。
(比值定tt t义)(1)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 v 的方向。
(2)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同样,物体速度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大。
可能很小,甚至等于零(匀速飞行时)。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如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 。
5、匀 速直 运 :在相等的 内,速度 化量都相等的直 运 ,叫做匀 速直 运 。
vv-t 是一条直 ,从 v-t 上能得到 点在任一刻的速度。
直 在 ( v )上截距表示 点的初速度,直 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 和t成初速度 v 0α的面 (如 1-F-1 阴影部分)表示 内的位移 s位移, t 上方的面 表示 点向正方向位移,tt图 1-F-1下方的面 表示 点向 方向位移。
初速度 零的匀加速直 运的 律:( 1)速度公式: v t at⋯⋯⋯⋯⋯⋯⋯⋯⋯⋯⋯⋯⋯⋯⋯⋯⋯⋯ [1] (2)位移公式: s1 at2 ⋯⋯⋯⋯⋯⋯⋯⋯⋯⋯⋯⋯⋯⋯⋯⋯⋯[2]2( 3)推 公式: v t 22as⋯⋯⋯⋯⋯⋯⋯⋯ [3]( 4)平均速度公式: vs v t / 2v 0vt⋯ [4]t2匀 速直 运 的平均速度等于中 刻的瞬 速度。
( 5 ) * 在 任 意 两 个的 相 等 的T 内 , 生 的 位 移 是s n 、 s n + 1 ,:asn 1s n⋯⋯⋯⋯⋯⋯⋯⋯⋯⋯⋯⋯⋯⋯⋯⋯[5]T 2( 6) * 几个重要的比例关系:①初速度 零的匀加速直 运 在 1s 、2s 、3s ⋯末速度之比 v 1:v 2:v 3⋯ =1:2:3: ⋯ [6] ②初速度 零的匀加速直 运 在1s 、 2s 、3s ⋯内位移之比s 1: s 2: s 3: ⋯ =1:4:9: ⋯[7]③初速度 零的匀加速直 运 在第1s 、第 2s 、第 3s ⋯内位移之比 s Ⅰ :s Ⅱ :s Ⅲ:⋯=1:3:5: ⋯⋯ [8]④初速度 零的匀加速直 运 在第一个1m 、第二个 1m 、第三个 1m ⋯内所需之比 t Ⅰ :t Ⅱ :t Ⅲ⋯ =1 : (2 1 ) : ( 32 ):⋯ [9]6、自由落体运 :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 ,叫做自由落体运 。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 得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其数 g =9.8m/s 2, 方向 直向下。
不同物体自由下落 ,其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自由落体运 的 律:自由落体运 是初速度v 0 =0, 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运。
速度公式:v t=gt⋯⋯[1]1 gt 2⋯⋯[2]位移公式: h2推公式:v t22gh⋯⋯[3]伽利略的点:重物与物下落得一快。
伽利略的斜面,了自由落体运是匀加速直运。
(与推理合)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1、力是物体物体的作用。
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力是矢量。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物体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的形状生改;(2)使物体的运状生改。
在力学中,按力的性来分,有三种不同性的力:重力、力、摩擦力。
2、由于地球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量分布有关,量均匀分布、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不物体用挂法决定重心。
重力的大小G=mg。
量重力最的方法可根据力的平衡原理,用簧秤或力可以直接量重力的大小。
3、力生性形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使它生形的物体施加的力称力。
( 受力物体受到力 , 施力物体形 )生力的条件是 : ( 1)物体要直接接触,( 2)物体接触面生性形。
接触而不生性形的物体不存在力。
力的方向是跟物体形的方向相反,跟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且与接触面垂直。
拉力,推力,力,支持力和的力,本上都是力。
N 支持力4、力的示:用有方向的段来表示力。
段的短表示力的大小、O箭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通常用箭尾表示作用点。
5、力的合成A 物体同受几个力作用,若几个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上,或者O几个力然不作用在物体同一点上,但是它的作用相交于一点,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N 压力B 合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于图 2-A-1物体上生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个力等效替代那几个力,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C分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生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几个力等效替那个力,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
D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运算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形法。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可以用表示两个力的段作平行四形,用两个力的作用的交点的角来表示合力。
就是力的平行四形定。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1 F 2,其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力角的增大而减小,可合力的大小在两分力的和与差的范内化| F-F|≤F≤|F+F|,同方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
合力的大小大于、等于和小于分力的情况都是有可能,7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角线一定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有无限多个,即一个力的分力可以有无数组。
因此力的分解只有在知道了附加条件,才能获得确定的解。
能得到唯一确定的解的附加条件有以下两种情况:(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进行力的分解时,一般须按力的作用效果去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替代)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说明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纠正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图 3-A-1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表明: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事实上,自然界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得合力为零。
因此,一切物体保持其不变的运动状态是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的状态。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作用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可用数学表达式 F=kma表示。
k 为比例系数, k 值决定于国际单位制中,取 m、 kg、 s 为基本单位。
即 1N=1kg· m/s 2。
这样比例系数 k=1,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就可写成 F=ma。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⑵公式 F=ma,物体加速度 a 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 F 的方向始终相同。
但是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无关。
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有瞬时对应关系。
对某一物体物体来说,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就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合外力恒定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恒定不变,物体就作匀变速运动;合外力随时间改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随时间改变,但每一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总是跟该时刻的合外力成正比。
⑷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由牛顿第二定律a F F 一定,m越大的物体,得,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的力ma 越小,或说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即惯性越大;m 越小的物体, a 越大,或说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即惯性越小;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速度无关,与受力情况无关。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然存在与其对应的反作用力。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如下特点:⑴ 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⑵ 性质相同;⑶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1.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可以抵消2.一定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或消失2.一个力的变化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的变化3.必定是同种性质的力3.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4. 效果不能抵消 4. 效果可以抵消力学中基本物理量有 3 个,即:长度、质量、时间。
基本单位 3 个:米(长度单位)、千克(质量单位)、秒(时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