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doc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教案

高中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3.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分析、归纳.2.数学化表示日常问题.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等价和化归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维方式.2.个体与集体之间,小集体构成大社会的依存关系.3.发展学生抽象、归纳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的理解.教具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胶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地图,先看江苏省区域在什么地方?再看一看中国的区域.请问:江苏省的区域与中国的区域有何关系?生:江苏省的区域在中国区域的内部.师:如果我们把江苏省的区域用集合A来表示,中国的区域用集合B来表示,则会发现集合A在集合B内,即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B内.再看一看下面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投影胶片,胶片上可以用一组人群表示)A={x|x为江苏人},B={x|x为中国人},生:江苏人是中国人.师:我说的是从集合的角度看是什么关系?生: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师:说得对,再来看一看下面给出的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1)A={1,2,3},B={1,2,3,4,5};(2)设A为启东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生:均有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由此引出子集的概念.二、讲解新课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 ⊇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其数学语言的表示形式为:若对任意的x∈A,有x∈B,则A⊆B.——为判别A是B的子集的方法之一.很明显:N⊆Z,N⊆Q,R⊇Z,R⊇Q.若A不是B的子集,则记作A B(或B A).读作“A不包含于B”(或“B不包含A”).例如,A={2,4},B={3,5,7},则A B.2.图示法表示集合(1)Venn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必要时还可以用小写字母分别定出集合中的某些元素).由此,A⊆B的图形语言如下图.AB(2)数轴在数学中,表示实数取值范围的集合,我们往往借助于数轴直观地表示.例如{x |x >3}可表示为 0 1 2 3 4 5x 又如{x |x ≤2}可表示为 0 -11 2 3 x 还比如{x |-1≤x <3=可表示为 0 -2-11 2 3 x 3.集合相等对于C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 ={x |x 是等腰三角形},由于“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 、D 都是由所有等腰三角形组成的集合,即集合C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 中的元素.同时,集合D 中任何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C 中的元素.这样,集合D 的元素与集合C 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子集概念对两个集合的相等作进一步的数学描述.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事实上,A ⊆B ,B ⊆A ⇔A =B .上述结论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且b ≥a ,则a =b ”相类比,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4.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例如,A ={1,2},B ={1,2,3},则有AB.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就在于“A B ”允许A =B 或A B ,而“AB ”是不允许“A =B ”的,所以若“A ⊆B ”,则“AB ”不一定成立.5.空集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例如{x |x 2+1=0,x ∈R },{边长为3,5,9的三角形}等都是空集.可以让同学们列举多个生活中空集的例子.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若A ≠∅,则∅A .6.子集的有关性质 (1)A ⊆A ;(2)A ⊆B ,B ⊆C ⇒A ⊆C ;A B ,BC ⇒A C.7.例题讲解【例1】 写出集合{a ,b }的子集. 解:∅,{a },{b },{a ,b }.方法引导:写子集时先写零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即∅,然后写出一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再写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依此类推.师:请写出{a ,b ,c }的所有子集.生:∅,{a },{b },{c },{a ,b },{a ,c }{b ,c },{a ,b ,c }. 师:写出{a }的子集. 生:∅,{a }. 师:∅的子集是什么? 生:∅.师: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板演),先猜一猜4个元素集合的子集个数是多少?集 合集合元素个数集合子集个数∅0 1 {a } 1 2 {a ,b } 2 4 {a ,b ,c } 3 8 {a ,b ,c ,d }4 …… ……n 个元素生:16个.师:从上面写出的集合子集我们可以看出集合的子集个数与集合的元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换句话:你能否猜想n个元素集合的子集共有多少个子集?生:2n个.师:猜得很好.因为我们所学知识还不能证明这个结论,要等到高二学过排列、组合知识后就可以证明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学.【例2】写出不等式x-3>2的解集并进行化简(即化成直接表明未知数本身的取值范围的解集).解: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x-3>2}={x|x>5}.【例3】在以下六个写法中,错误写法的个数是①{0}∈{0,1}②∅{0}③{0,-1,1}⊆{-1,0,1}④0∈∅⑤Z={全体整数}⑥{(0,0)}={0}A.3B.4C.5D.6思路分析:①中是两个集合的关系,不能用“∈”;④表示空集,空集中无任何元素,所以应是0∉∅;⑤集合符号“{}”本身就表示全体元素之意,故此“全体”不应写;⑥等式左边集合的元素是平面上的原点,而右边集合的元素是数零,故不相等.只有②和③正确.故选B.【例4】已知A={x|x=8m+14n,m、n∈Z},B={x|x=2k,k∈Z},问:(1)数2与集合A的关系如何?(2)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如何?师:元素与集合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连接?生:元素与集合之间用“∈”或“∉”连接,集合与集合之间用“⊆”“”“=”或“”等连接.师:本问题的第(1)问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要判别2是否属于A,只需考虑2能否表示成8m+14n的形式,若能写成8m+14n的形式,则说明2∈A,否则2∉A.师:很好.现在的问题是2能否写成8m+14n的形式?生:能,并且可以有多种写法,比如:2=8×2+14×(-1),且2∈Z,-1∈Z,2=8×(-5)+14×3,且-5∈Z,3∈Z等.所以2∈A.师:我们从第(2)问中读到了什么?生:判定两个集合A、B的关系,应优先考察它们的包含关系.对于本题,我们的思考是A⊆B成立吗?B⊆A成立吗?如果两个方面都成立,则A=B;如果只有一个方面成立,则应考虑是否是真子集;如果两个方面都不成立,则两集合不具备包含关系.师:回答得很好,问题是如何判别A⊆B?生:用定义法.任取x∈A,只要能够证明x∈B,则A⊆B就成立了.师:好,现在我们一起解决问题(2).生:任取x0∈B,则x0=2k,k∈Z.∵2k=8×(-5k)+14×3k,且-5k∈Z,3k∈Z,∴2k∈A,即B ⊆A.任取y0∈A,则y0=8m+14n,m、n∈Z,∴y0=8m+14n=2(4m+7n),且4m+7n∈Z.∴8m+14n∈B,即A⊆B.由B ⊆A且A⊆B,∴A=B.师:对于本题我们能够得到A=B,现在的问题是在集合有关问题中如何证明两个集合相等?生1:欲证A=B,根据定义,只需证A⊆B,且B ⊆A即可.生2:如果A、B是元素较少的有限集合,也可用穷举法判别它们相等.师:很好,两位同学的方法加以组合,判别两个集合相等的方法就完美了.由此,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敢于探究,善于探究,我们一定能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使自己的学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十分有益.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8练习题2答案:(1)∈(2)∈(3)=(4)(5)(6)=四、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子集的性质.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归纳的思想、定义法、穷举法.五、布置作业1.满足条件{1,2}M⊆{1,2,3,4,5}的集合M的个数是A.3B.6C.7D.82.已知集合A ={x ,xy ,1-xy },B ={0,|x |,y },A =B ,求实数x 、y 的值.3.已知M ⊆{1,2,3,4,5},且a ∈M 时,也有6-a ∈M ,试求集合M 所有可能的结果.4.若a 、x ∈R ,A ={2,4,x 2-5x +9},B ={3,x 2+ax +a },C ={x 2+(a +1)x -3,1},求: (1)使A ={2,3,4}的x 的值; (2)使2∈B ,B A 的a 、x 的值; (3)使B =C 的a 、x 的值. 板书设计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 Venn 图 集合相等 真子集 空集 子集的性质 例1 例2 例3 例4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1)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1)

子集、全集、补集教学目标: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课 型:新授课教学手段:讲、议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合而言,类似的关系就是“包含”与“相等”关系 二、活动尝试 1.回答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32{|220}x x x x --+= {-1,1,2}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14,23,32,41,50}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111{1,,,,}2345 *1{|,5}x x n N n n =∈≤且4.用列举法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2|3}x Z x ∈-=={-1,5}5.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共性)(1)A={-1,1},B={-1,0,1,2}(2)A=N ,B=R(3)A={x x 为北京人},B= {x x 为中国人}(4)A =∅,B ={0}(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三、师生探究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1)集合A 的元素-1,1同时是集合B 的元素.(2)集合A 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3)集合A 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4)A 中没有元素,而B 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 中“元素”也是B 中元素.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A 都是集合B 的一部分.从而有下述结论.四、数学理论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R Q Z N 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这应理解为:若A ⊆B ,且存在b ∈B ,但b ∉A ,称A 是B 的真子集.注意: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3.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 ).如:A ={2,4},B ={3,5,7},则A B.4.说明(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 A 若A ≠Φ,则Φ A(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4)易混符号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1,1R N N N ⊆∉-∈Φ⊆R ,{1}⊆{1,2,3}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如 Φ⊆{0}不能写成Φ={0},Φ∈{0}五、巩固运用例1(1) 写出N ,Z ,Q ,R 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2)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Φ⊆A ②Φ A ③A A ⊆ ④A A解(1):N ⊂Z ⊂Q ⊂R(2)①正确;②错误,因为A 可能是空集;③正确;④错误;思考1:A B ⊆与B A ⊆能否同时成立?结论:如果A ⊆B ,同时B ⊆A ,那么A =B.如:{a ,b ,c ,d}与{b ,c ,d ,a}相等;{2,3,4}与{3,4,2}相等;{2,3}与{3,2}相等. 问:A ={x |x =2m +1,m ∈Z},B ={x |x =2n -1,n ∈Z}.(A=B )稍微复杂的式子特别是用描述法给出的要认真分辨.思考2:若A B ,B C ,则A C ?真子集关系也具有传递性若A B ,B C ,则A C.例2写出{a 、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分析:寻求子集、真子集主要依据是定义.解:依定义:{a ,b}的所有子集是∅、{a}、{b}、{a ,b},其中真子集有∅、{a}、{b}. 变式: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解:Φ、{1}、{2}、{3}、{1,2}、{1,3}、{2,3}、{1,2,3}猜想:(1)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1624=)(2)集合{}n a a a ,,21Λ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n 2)注: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有n 个,那么这个集合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六、回顾反思1.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2.性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 A (A ≠Φ)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4)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n 2;非空子集数为12-n ;真子集数为12-n ;非空真子集数为22-n七、课外练习1.下列各题中,指出关系式A ⊆B 、A ⊇B 、A B 、A B 、A =B 中哪些成立:(1)A ={1,3,5,7},B ={3,5,7}.解:因B 中每一个元素都是A 的元素,而A 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是B 的元素,故A ⊇B 及A B 成立.(2)A ={1,2,4,8},B ={x |x 是8的约数}.解:因x 是8的约数,则x :1,2,4,8那么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集合B 的元素也都是集合A 的元素,故A =B. 式子A ⊆B 、A ⊇B 、A =B 成立.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x |x ≤10} 解:不正确.因数2不是集合,也就不会是{x |x ≤10}的子集.(2)2∈{x |x ≤10} 解:正确.因数2是集合{x |x ≤10}中数.故可用“∈”.(3){2}{x |x ≤10}解:正确.因{2}是{x |x ≤10}的真子集.(4) ∅∈{x |x ≤10}解:不正确.因为∅是集合,不是集合{x |x ≤10}的元素.(5) ∅{x |x ≤10}解:不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6) ∅{x |x ≤10}解: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7){4,5,6,7}{2,3,5,7,11}解:正确.因为{4,5,6,7}中4,6不是{2,3,5,7,11}的元素.(8){4,5,6,7}{2,3,5,7,11}解:正确.因为{4,5,6,7}中不含{2,3,5,7,11}中的2,3,11.3.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正方形},试用Venn 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2. 掌握如何求解子集、全集和补集;3. 能够运用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与求解方法;2. 运用子集、全集和补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子集、全集和补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PPT、教学实例、练习题;学生:课本、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个集合和两个子集的实例引出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Step 2: 学习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子集、全集和补集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求解方法。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梳理求解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步骤。

Step 3: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由学生分组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

教师点名几组学生上台解答,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4: 拓展运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答题和讨论。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强调运用子集、全集和补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Step 6: 练习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小题目,供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资源:PPT、教学实例、练习题。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的过程,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课后的小测验和作业的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1.子集、全集、补集-苏教版必修1教案

1.子集、全集、补集-苏教版必修1教案

1.子集、全集、补集-苏教版必修1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和全集的概念2.能够画出Venn图并表示出子集、全集和补集3.能够正确地使用数学符号表示子集和补集4.掌握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性质教学重点1.子集和全集的概念2.Venn图的绘制和解析3.使用符号表示子集和补集教学难点1.补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子集和补集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课堂演示2.课堂讲解3.练习题教学内容子集和全集的概念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子集的概念。

一个集合的子集是指一个或多个元素被选取出来组成的集合。

例如,集合A={1,2,3,4,5},如果我们从中选择出{1,2}或{1,4,5},那么这些都是A的子集。

然后,我们介绍全集的概念。

全集是指特定范畴中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通常表示为U。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U表示这个班级能够存在的所有学生,而A表示班级中的男生,那么A是U的一个子集。

Venn图的绘制和解析在介绍完子集和全集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Venn图的例子。

这些图表现了两个或三个不同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一个Venn图中,圆内部表示一个集合,而圆外部表示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下的Venn图来解析子集和全集:在这个图中,U是所有可能元素的全集,而A是其中的一个子集,B也是另一个子集。

图中的部分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通常称为交集,记作A∩B。

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向学生展示关于Venn图的例子,并要求他们找到交集、并集等。

使用符号表示子集和补集在学生能够正确解析Venn图之后,教师可以向他们介绍如何使用符号表示子集和补集。

通常,我们使用≤或者⊆符号表示子集。

其中A≤B表示A是B的子集,而A⊆B则表示A是B的一个真子集,即A可以等于B或者全包含于B。

然后,我们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补集。

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给定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通常,我们使用A的补集表示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记作A’。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子集补集全集教案教案章节:一、子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子集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理解补集的概念,能够求出一个集合的补集。

教学内容:1. 子集的定义: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补集的定义:如果一个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它属于这个集合的补集。

教学步骤:1. 引入子集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子集的定义。

3. 引入补集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补集的定义。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子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补集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二、子集与补集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子集与补集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 能够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教学内容:1. 子集的性质:a. 任何集合都是它自己的子集。

b.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c. 如果A是B的子集,A的任意子集也是B的子集。

2. 补集的性质:a. 一个集合的补集与它本身是互斥的。

b. 任何集合的补集都是它超集的子集。

教学步骤:1. 通过举例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子集与补集的性质。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子集与补集性质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判断真子集的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三、子集与补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子集与补集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子集与补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集合的包含关系、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等。

教学步骤:1. 通过举例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子集与补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子集与补集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子集与补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四、子集与补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综合运用子集与补集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内容:1. 子集与补集的综合应用,如解决集合的包含关系、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等问题。

子集、全集、补集(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子集、全集、补集(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子集、全集、补集(1)教案苏教版必修1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2 子集、全集、补集(1)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掌握子集的概念;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3.了解两个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能准确地判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教学重点:子集含义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子集关系的判定.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情境.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用列举法表示:A={x|x2≤0},B={x|x=n+n+1,nÎZ};c={x|x2-x-2=0},D={x|-1≤x≤2,xÎZ} 2.问题.集合A与B有什么关系?集合c与D有什么关系?二、学生活动.列举出与c与D之间具有相类似关系的两个集合;2.总结出子集的定义;3.分析、概括两集合相等和真包含的关系的判定.三、数学建构.子集的含义: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任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若a∈A则a∈B),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B或B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用数学符号表示为:若a∈A都有a∈B,则有AB 或BA.(1)注意子集的符号与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的区别: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包含于.(2)注意关于子集的一个规定: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理解规定的合理性.(3)思考:AB和BA能否同时成立?(4)集合A与A之间是否有子集关系?2.真子集的定义:(1)AB包含两层含义:即A=B或A是B的真子集.(2)真子集的wenn图表示(3)A=B的判定(4)A是B的真子集的判定四、数学运用例1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2)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1,3}{1,2,3},{3}{1,2,3},小结:对于一个有限集而言,写出它的子集时,每一个元素都有且只有两种可能:取到或没取到.故当集合的元素为n个时,子集的个数为2n.例2 写出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例3 设集合A={-1,1},集合B={x|x2-2ax+b =0},若B≠,BA,求a,b的值.小结:集合中的分类讨论.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_{a};(2)d_{a,b,c};(3){a}_{a,b,c};(4){a,b}_{b,a};(5){3,5}_{1,3,5,7};(6){2,4,6,8}_{2,8};(7)Æ_{1,2,3},(8){x|-1<x<4}__{x|x-5<0}2.写出满足条件{a}m{a,b,c,d}的集合m.3.已知集合P={x|x2+x-6=0},集合Q={x|ax+1=0},满足QP,求a所取的一切值.4.已知集合A={x|x=k+,kZ},集合B={x|x=+1,kZ},集合c={x|x=,kZ},试判断集合A、B、c的关系.五、回顾小结.子集、真子集及对概念的理解;2.会用Venn图示及数轴来解决集合问题.六、作业教材P10习题1,2,5.。

全集、补集学案(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1).doc

全集、补集学案(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1).doc

3.全集、补集【本课重点】补集的概念。

【预习导引】1、已知S={高一(2)班同学}, A={高一(2)班参加校运动会的同学},则CsA=.2、已知全集U=(|-l<x<9},0 CuA=(x|-l<x<a},贝U a 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U={0,l,2},CuA={2},则A的真子集共有个.4、已知S={二角形},B={锐角二角形},则CsB=;已知全集U=乙则CuN=,Cu © =.【典例综讲】1.(1)设全集U={小于10的自然数}, A={小于10的正偶数},B={小于10的质数},求CuA, CuB, Cu(CuA).(2)若集合A=(x|-l<x<2),当全集U分别取下列集合时,求CuA(1)U=R;(2)U=(x|x<3};(3)U=(x|-2<x<2);1、已知全集U={2,3,a2+2a-3), A={|a+7|,2}, CuA={5},求实数a 的值.2、已知集合A=(x|x<5}, B={x|l<xWa}, C R A C 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备选题)已知全集U={x|x<6且xeN*}, A={x|x2-5x+p=0 ,xe R),求实数p的值及相应的CuA.【随堂反馈】1、设全集U ={1,2/2-2}, A={l,x},则CuA=.设集合M={0,l,2,3}, CsM=(-l,-3,4,5},, C S B={1,-1,2),则B=.【课*则】1、下列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D) 4 (A) 0C CyM (B) CuUF (C) Cu(CuM)=M (D) <2抻邮2、已知全集17=2,集合 M={x|x=2k,ke Z ),P={x| x=2k+l,ke Z ),则有下列关系式:①M Q P ;②CuM=CuP;③CuM=P ;④CuP=M 。

其中正确的有(A) 1 个 (B) 2 个 (C) 3 个3、 已知全集 U={X |-K X <3),M={X |-1<X <3),P={X |X 2-2X -3=0},S={X |-K X <3),则有() (A) QjM=P (B) CuP=S (C) S cCuM (D) MoP4、 已知全集 U=(x| X 2-3X +2=0),A={X | x 2-px+2=0, C V A=^>,则实数 p 的值为5、 已知全集U={x|x 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A=(x|x 是平行四边形},则CuA=6、已知全集U={ 1 ,3,X 3+3X 2+2X },A={ 1 ,|2X - 11},是否存在实数x,使CuA={0},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7、已知全集11=11,集合A={x|x>3或xW-2},集合B= (x|2m-1 <x<m+1},且BjCuA,求m 的取值范围.(选做题)定义 A-B={x|xeA 且 x£B},若 M={1,2,3,4,5},P={2,4,6,8},求 P-M, P-(P-M).【本谦重点】交集、并集的概念与性质【预习导引】5、 已知集合A={x|x 是等腰三角形}, B={x|x 是直角三角形}, C={x|x 是锐角三角形},贝 U A n B ,B n c=L6、 已知A={x|x<5,xe N), B={x|l<x<9, xe N),则A QB 的非空了集共有 个,的真了集个数为7、 {锐角三角形} U {钝角三角形}= ; {平行四边形} U {矩形}=:8、 已知全集 U={0,l,2,3,4},M={0,l,2,3},P={2,3,4},则(C D M) U(CuP)=C u (M c P) = ___________________5、在图中将APB, AUB 用阴影表示出来 【三■讨】【蜘1练讲】1、⑴设A={x|-2〈x〈3}, B={x|xW 1 或x〉2},求Al~lB, AUB(2)设A= {(x, y) |x+y=2}, B= {(x, y) | x-y=4},求AHB2,(1)设全集U=R, A={ x|-5<x<5}, B={ x|0<x<7}.试求AUB, AHB, (QjA) U(C D B), (CuA) A (CuB), C LI (AAB), C v (AUB),山此,你能获得什么结论?(2)设全集U=(x|x<10, xeN},AnB={2},(CuA)nB= {4,6,8},(CuA) A(CuB)={0,1,9}, 求集合A,B.3、已知集合A={x|x2+4x=0}.B={x|x2+2(a+l)x+a2-l=0, xe R), (1)若AAB=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 若Au B = B求实数a的值。

〖2021年整理〗《子集、全集、补集》教学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子集、全集、补集》教学优秀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由集合元素的多少对集合进行分类,由集合元素的有限、无限选取表示集合的方法。

故问题解决的关键主要在于寻求集合中的元素,进而判断其多少。

Ⅱ讲授新课[师]同学们从下面问题的特殊性,去寻找其一般规律。

幻灯片A:[生]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1集合A的元素1,2,3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2集合A中所有大于3的元素,也是集合B的元素;3集合A中所有正方形都是集合B的元素;4A中没有元素,而B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中“元素”也是B中元素;5所有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即A中元素都是B中元素;6集合A中元素A、B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师]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有下述结论。

幻灯片B: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A⊆B(或B⊇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

[师]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

[师]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

如:A={2,4},B={3,5,7},则A B。

[师]依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子集。

请填空:∅_____AA为任何集合。

[生]∅⊆A[师]由A={正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三角形},则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生]由题可知应有A⊆B,B⊆C。

这是因为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那么正三角形也一定是三角形,故A⊆C。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知识要点]1.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那么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或,.还可以用Venn图表示.我们规定:.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根据子集的定义,容易得到:⑴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⑵子集具有传递性,即若且,则.2.真子集:如果且,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 B⑵定: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⑵如果A B, B,那么3.两个集合相等:如果与同时成立,那么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即.4.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作一个全集(Universal set),全集通常记作U.5.补集:设,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作:(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补集的Venn图表示:[简单练习]1.判断以下关系是否正确:⑴;⑵;⑶;⑷;⑸;⑹;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①0∈{0},②Φ{0},③{0,1}{(0,1)},④{(a,b)}={(b,a)}A)1 (B)2 (C)3 (D)43.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16 (B)15 (C)14 (D) 13a B∈BA⊆AB⊇BA⊆A∅⊆A A⊆BA⊆B C⊆A C⊆BA⊆A B≠C A CBA⊆B A⊆,A B A B=A S⊆Að{,}.SA x x S x A=∈∉且ð{}{}a a⊆{}{}1,2,33,2,1={}0∅⊆{}00∈{}0∅∈{}0∅=⊆{}8,6,4,24.集合,,,,则下面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 (B) (C) (D)5.已知M={x| -2≤x ≤5}, N={x| a+1≤x ≤2a -1}. (Ⅰ)若M 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Ⅱ)若M 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6.设,写出的所有子集.[巩固提高]1.四个关系式:①;②0;③;④.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①,③C . ①,④D . ②,④2.若U={x ∣x 是三角形},P={ x ∣x 是直角三角形},则( )A .{x ∣x 是直角三角形}B .{x ∣x 是锐角三角形}C .{x ∣x 是钝角三角形}D .{x ∣x 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3.下列四个命题:①;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4.满足关系 的集合A的个数是( ) A.5 B.6 C.7 D.8{}正方形=A {}矩形=B {}平行四边形=C {}梯形=D B A ⊆C B ⊆D C ⊆C A ⊆⊆⊇{}13,A x x x Z =-<<∈A ∅}0{⊂}0{∈}0{∈∅}0{=∅=P CU{}0∅={}1,2A ⊆{}1,2,3,4,55.设A=,B={x ∣1< x <6,x ,则 .6.U={x ∣,则U 的所有子集是 .7.已知集合,≥,且满足,求实数的取值范围.8.设全集,,,求实数的值.9.已知,. (1)若,求的取值范围; (2),求的取值范围;(3) ,求的取值范围.10.已知M={x ∣x },N={x ∣x } (1)若M ,求得取值范围; (2)若M ,求得取值范围; (3)若,求得取值范围.{}5,x x x N ≤∈}N ∈=B CA},01582R x x x ∈=+-}5|{<<=x a x A x x B |{=}2B A ⊆a {}22,3,23U a a =+-{}21,2A a =-{}5U C A =a {}3A x x =<{}B x x a =<B A ⊆a A B ⊆a RC A R C B a ,0>R x ∈,a >R x ∈N ⊆a N ⊇a M CRN CRa。

高一数学教案:子集与补集

高一数学教案:子集与补集

1.2子集、全集、补集[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关系的意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书进行汇总,说明子集、真子集、补集意义,并将集合不同形式表示进行渗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集合间不同形式的转换,培养学生联系变化的观点[重点]子集、补集的意义及应用[难点]子集、补集的应用[过程]一、复习与引入:集合的特性是什么?集合如何表示?在学习实数运算时,有了数后表示,其后是两个实数之间的运算,同理,有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来看看集合间的运算如何,先从最简单的集合运算着手。

板书:子集、全集、补集四、典型例题例1,若数集{0,1,x+2}中有3个元素,x不能取值的集合记作A,写出A 的所有子集解:A={-2,-1},子集有:∅,{-2},{-1},{-2,-1}说明:书写子集时,按素个数分别写出,但不要忘了空集练习:已知集合A满足{1,2}⊆A⊆{1,2,3,4},写出满足条件的集合A解答:A={1,2},{1,2,3},{1,2,4},{1,2,3,4}例2,填表,并回答问题123n集?解: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说明:子集个数这个猜测的结论是正确的,虽然暂时不能证明,请先记住例3,已知集合A={x|x<3},B={x|x<a},求下列条件下a范围⑴B⊆A; ⑵A⊆B; ⑶R A R B解:⑴画图知a≤3;⑵a≥3;⑶a<3说明:集合不熟练时,经常通过画图等手段变为自己熟悉的表示方法加以解决A及q的值例4,设全集U={1,2,3,4,5},A={x|x∈U且x2-5x+q=0}求CU25解:当A=∅时,U A=U,此时△=25-4q<0即q>4当A ≠∅时,设x 2-5x+q=0的解为x 1,x 2,则x 1+x 2=5而x 1,x 2∈U,故A={1,4}或{2,3} A={1,4}时U A={2,3,5},q=x 1x 2=4;A={2,3}时,U A={1,4,5},q=6说明:涉及补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集是谁。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一、教学目标1.了解子集、全集、补集的基本概念;2.掌握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3.理解如何求集合的补集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子集2.全集3.补集三、教学重点1.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2.如何求集合的补集。

四、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全集;2.如何确定两个集合是否有交集。

五、教学方法1.举例法;2.归纳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建议1. 子集子集是指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可以说前者包含于后者。

符号表示为 $A \\subseteq B$,读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教学建议】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子集的概念:例1:设 $A = \\{1, 2, 3, 4\\}$,$B = \\{2, 3, 4\\}$,判断B是否为A的子集?解:由题目可知,B中的元素2,3,4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因此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

例2:设 $C = \\{2, 3, 4, 5\\}$,$D = \\{5, 6\\}$,判断D是否为C的子集?解:由题目可知,集合D中的元素5是集合C中的元素,但集合D中还有一个元素6是集合C中没有的,因此集合D不是集合C的子集。

2. 全集全集是指研究对象中所有个体组成的集合,可以理解为研究范围。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默认集合的全集是指所有实数或所有自然数的集合。

【教学建议】通过图示说明全集的概念:全集如图所示,A是一个集合,u表示全集。

可以发现,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全集u中的元素。

3. 补集补集是指与某个集合的交集为空集的集合,称为该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为A c或 $\\complement_A$,其中A表示集合,A c或 $\\complement_A$ 表示A的补集。

【教学建议】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例3:设 $E = \\{1, 2, 3\\}$,$F = \\{3, 4, 5\\}$,求E在F中的补集。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doc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doc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全集的意义.2.理解补集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渗透相对的观点.•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补集的有关运算.•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对实例的分析,发现寻找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律.•教具准备第一张:(记作§ 1. 2. 2 A)看下面例子A={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B={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S= {全班同学}那么& A, 3三集合关系如何?第二张:(记作§ 1. 2. 2 B)1.补集一般地,设£是一个集合,,是£的一个子集(即A^S),由£中所有不属于U/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集合/的补集(或余集).记^ ^>sA={x | S且x^A}第三张:(记作§ 1.2. 2 C)举例,请填充(1)若£= {2, 3, 4), A= {4,:匚,则sA=.⑵若£= {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刃贝U S B=.⑶若£= {1, 2, 4, 8), ^=0,p则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U= {1, 3, a= + 2a+l ), A= { 1, [ }, L-A= {5},则a=.(5)已知A= {0, £ 4 ), t-A= {[-I, 1}, uB= { — 1, 0, 2 ),求B=•c(6)设全集〃={2, 3, 〃“ + 2〃一3},,= { I 〃+l I , 2}, W= {5},求in.(7)设全集〃=(1, 2, 3, 4), A= {x | Y —5x+/»=0, 求M、m.•教学过程I .复习回顾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其个数分别是多少?2.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II.讲授新课[师]事物都是相对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请同学们由下面的例子回答问题:投影片:(§1. 2. 2 A)看下面例子A= {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B= {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S= {全班同学}那么S、A、3三集合关系如何?[生]集合刀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之后余下来的集合.即为如图阴影部分由此借助上图总结规律如下:投影片:(§1. 2. 2 B)OF1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是£的一个子集(即由£中所有不属于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申集合刀的补集(或余集).记昨L,,即Cs,= {x |S且x^A}上图中阴影部分即表示/在s中补集c/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记作U.[师]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把实数集看作全集U,那么有理数集Q 的补集C *就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举例如下:请同学们思考其结果.投影片:(§1. 2. 2 C)举例,请填充⑴若£= {2, 3, 4), A= {4,则S A=.⑵若£= {三角形}, B= {锐角三角那},贝U sB=.⑶若£= {1, 2, 4, 8), 4=叱,贝U 逆=.(4)若U= { 1, 3, + 2a+1}, A= { 1. 3 温={ 5 },则a=(5)已知A= {0, 2, 4), { —1, 1}, uB= p— 1, 0, 2},求B=(6)设全集〃={2, 3, iff + 2/»—3), A= { I ffl+1 I , 2), (A= {5},求in.(7)设全集〃=(1, 2, 3, 4), A= {x | x' —5x+〃=0, 求匚』、m.师生共同完成上述题目,解题的依据是定义’例(1)解:{2}评述:主要是比较/及S的区别.例(2)解:C^= {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评述:注意三角形分类.例⑶解:。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子集、全集、真子集、空集、补集等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掌握求解集合的并、交、差、对称差等操作及其运算规律;3.能够用Venn图表示集合关系,读懂文本或图示中的集合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重点1.子集、全集、真子集、空集等集合概念的区分与应用;2.集合并、交、差、对称差的概念及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1.子集、真子集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布尔代数与集合运算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程序1.集合概念引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并解释集合的形式化定义;–引入子集、全集、真子集和空集等概念。

2.集合的运算及其规律(20分钟)–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运算,如集合的并、交、差、对称差,并详细解释每种运算;–利用生活实例和平面图形进行集合运算练习;–讨论每种集合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规律。

3.集合概念实例演示与分组活动(25分钟)–引导学生参与实例分析,通过文本或图示分析集合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利用分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集合的分类识别,并进行交、并、补集等运算。

4.Venn图表示集合关系(2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Venn图的原理及其应用;–利用Venn图分析实际问题,探究Venn图的意义,并讨论如何利用Venn图进行简单逻辑推理;–利用Venn图的组合表示运用集合关系的复合逻辑推理。

5.练习巩固(20分钟)–针对所学知识设计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本课以集合、子集、全集、补集等概念为主线,通过讲解运算法则、举例分析、Venn图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本课采用分组活动和Venn图演示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进行关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高中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

2. 能够确定一个集合的子集、全集和补集。

3. 能够运用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子集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全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补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子集和全集的运用。

2. 补集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材、课件、黑板、白板、笔。

2. 学生提前准备好的练习题和范例。

学生准备:1. 学生预习教材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子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

例子:假设全班同学的集合为A,小明同学的集合为B,现在小明同学的集合是A的子集吗?为什么?解答:根据集合的定义,B是A的子集,即B包含在A中。

因为小明是全班学生的一员,所以小明的集合B必然是A的子集。

Step 2: 子集的概念和判断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来解释子集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解释:- 如果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包含在集合B中,则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可以表示为:A⊆B。

示意图:教师可以用Venn图或者集合的包含关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子集的概念。

例子:假设集合A={1, 2, 3},集合B={1, 2, 3, 4, 5},判断集合A是不是集合B的子集。

解答:集合A中的元素(1, 2, 3)都包含在集合B中,因此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Step 3: 全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0分钟)教师介绍全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解释:- 全集是指研究的对象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 全集通常用U表示。

例子:假设全班同学的集合为A,全班同学的人数是20人,请问全班同学的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是多少?解答:全班同学的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是20个。

Step 4: 补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补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 如果集合A是全集U的子集,那么A在U之外的部分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

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高一数学教案子集全集补集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子集、全集、补集教学目的1.在进一步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的根底上,理解补集的概念.2.结合补集的概念,理解全集的意义。

3.熟记、掌握补集的求法,并能用文图表示.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补集的求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复习子集的概念.说出A B和A=B的意义.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Ф_{0}〔2〕0_N〔3〕Ф__{Ф}〔4〕{1,2}__{(x,y)|y=x+1}3.说出集合{1,2,3}的子集和真子集.4.看一个例子,设集合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动会的同学的集合,而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的同学的集合,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留下来的集合.二、新课1.补集〔余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 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者者余集〕,记作,即={x|x∈S,但x A}.可在上图中用文图表示.实例S={1,2,3,4,5,6},A={1,3,5},={2,4,6}.2.全集假设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在研究数集时,一般定义全集为R,在研究图形集合时,以所有图形构成的集合为全集.假设我们把实数集R看作全集U,那么,有理数Q的补集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到底以什么为全集,是可以根据情况任意确定的,但要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元素.3.性质〔1〕()=A,〔2〕=Φ,〔3〕=U.4.补充例题例1.设U={梯形},A={等腰梯形},求.解:={不等腰梯形}.例2.U=R,A={x|},求.解:={x|x≤-2,或者者x≥-1}.例3.集合U={〔x,y〕|x∈{1,2},y∈{1,2}},A={〔x,y〕|x∈N*,y∈N*,x+y=3},求.解:={〔1,1〕,〔2,2〕}.例4.〔选择题〕设全集U〔UΦ〕,集合M,N,P,且M=,N=,那么M与P的关系是〔〕〔A〕M=,〔B〕M=P,〔C〕M P,〔D〕M P.解:选B.例5.设全集U={2,3,},A={b,2},={b,2},务实数a和b的值.(a=2、-4,b=3)例6.某班举行数理化竞赛,每人至少参加一科,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25人,参加化学竞赛的有27人,其中参加数学、物理两科的有10人,参加物理、化学两科的有7人,参加数学、化学两科的有11人,而参加数、理、化三科的有4人,画出集合关系图,并求出全班人数.(55人)三.课内练习课本练习(1)四.小结1.正确理解全集、补集的定义,={x|x∈U,但x A}.2.注意:中,A U,否那么就没有意义;没有U谈CA便失去意义,但在U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写成CA.3.利用文图掌握补集的性质.五.作业课本习题(4,5)。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习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略命习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习题;(4)能识别复合命习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略命习题;(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习题的真假;(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略推理的技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判断复合命习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中学以后,所学的教学比重点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人不知;鬼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重点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月朔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习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习题的例子.(板书:命习题.)(从重点初中接触过的“命习题”入手,提出问习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老师发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习题? (3)(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老师发问:什么是命习题?(学生进行回顾、思考.)概念总结归纳: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习题.(老师肯定了同学的答复,并作板书.)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习题有真假之分,命习题(1)、(2)是真命习题,而(3)是假命习题.(老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习题.)例1 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习题,若是,判断其真假:命习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习题.重点初中所学的命习题概念波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重点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2.讲授新课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汇总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习题?(片刻后请同学举手答复,一共讲了四个问习题.师生一道汇总如下.)(1)什么叫做命习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习题.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习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习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 x2-5x+6=0中含有变量,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2)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命习题可分为简略命习题和复合命习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习题叫做简略命习题.简略命习题是不含其他命习题作为其组成局部(在构造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习题)的命习题.由简略命习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习题叫做复合命习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略命习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逻辑联结词“且”构成的复合命习题.(4)命习题的表示:用p ,q ,r ,s ,……来表示.(老师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习题的概念作出剖析和展开.)我们接触的复合命习题一般有“p 或q ”“p且q ”、“非p ”、“若p 则q ”等形式.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习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略命习题和弄清它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略命习题,写出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习题.对于给出“若p 则q ”形式的复合命习题,应能找到条件p 和结论q .在判断一个命习题是简略命习题还是复合命习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习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此命习题字面上无“且”;命习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习题.3.稳固新课例2 判断下列命习题,哪些是简略命习题,哪些是复合命习题.如果是复合命习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略命习题.(1)12>5 ;(2)0.5非整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5)平行线不相交;(6)若ab=0 ,则a=0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若给定语为等于大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一个至多有n个其否定语分别为剖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是”的否定语是“不是”;“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至多有n 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n+1 个”.(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5.课外作业:第29页题1.6 1,2.。

高一数学 子集全集补集精品教案集

高一数学 子集全集补集精品教案集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精品教案集A 版 教学目的:⒈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⒊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会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会求一个简单集合的补集。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针对2021年雅典奥运会分析以下集合间的关系:1、A={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B={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发动}C={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发动}2、D={奥运会的比赛工程}E={中国运发动参加的比赛工程}F={中国运发动获得奖牌的比赛工程} 3、G={奥运会奖牌}H={奥运会金牌}I={奥运会银牌}M={奥运会铜牌}二、学生活动:用韦恩图把上面集合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三、建构数学:假设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假设x∈A 那么x∈B〕,那么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

记为:A B ,或者者B A ,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者者“集合B 包含集合A 〞 由子集的定义可知,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ΦAAB C 中国运发动获得中国运发动参D E F M HI G假设A B 且B A ,那么我们就说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假设A B 且A≠B,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B 或者者B A ,读作“集合A 真包含于集合B 〞或者者“集合B 真包含集合A 〞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

记为:SA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SA ={x|x∈S 且x A} 容易由补集的定义得到:UU =Φ,UΦ=U ,U 〔UA 〕=A四、教学运用:1、说出上面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C B ,C A ,B A F E ,F D ,E D H G ,I G ,M G2、A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M ={我校高一年级的男生},W ={我校高一年级的女生},A1={我班的学生},M1={我班的男生},W1={我班的女生}用韦恩图把上面五个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并用符号说明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AM =N =N3、写出集合{1,2}的所有子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子集、全集、补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关系的意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看书进行汇总,说明子集、真子集、补集意义,并将集合不同形式表示进行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集合间不同形式的转换,培养学生联系变化的观点
[重点]子集、补集的意义及应用
[难点]子集、补集的应用
[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集合的特性是什么?集合如何表示?
在学习实数运算时,有了数后表示,其后是两个实数之间的运算,同理,有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来看看集合间的运算如何,先从最简单的集合运算着手。

板书:子集、全集、补集
四、典型例题
例1,若数集{0,1,x+2}中有3个元素,x不能取值的集合记作A,写出A 的所有子集
解:A={-2,-1},子集有:∅,{-2},{-1},{-2,-1}
说明:书写子集时,按素个数分别写出,但不要忘了空集
练习:已知集合A满足{1,2}⊆A⊆{1,2,3,4},写出满足条件的集合A
解答:A={1,2},{1,2,3},{1,2,4},{1,2,3,4}
123n 集?
说明:子集个数这个猜测的结论是正确的,虽然暂时不能证明,请先记住 例3,已知集合A={x|x<3},B={x|x<a},求下列条件下a 范围
⑴B ⊆A; ⑵A ⊆B; ⑶
R
A
R
B
解:⑴画图知a ≤3;⑵ a ≥3;⑶a<3
说明:集合不熟练时,经常通过画图等手段变为自己熟悉的表示方法加以解决
例4,设全集U={1,2,3,4,5},A={x|x ∈U 且x 2-5x+q=0}求C U A 及q 的值
解:当A=∅时,U A=U,此时△=25-4q<0即q>4
25
当A ≠∅时,设x 2
-5x+q=0的解为x 1,x 2,则x 1+x 2=5而x 1,x 2∈U,故A={1,4}或{2,3} A={1,4}时
U
A={2,3,5},q=x 1x 2=4;A={2,3}时,
U
A={1,4,5},q=6
说明:涉及补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集是谁。

五、总结,今天主要说明了子集、补集的集合运算
六、思考问题:1,任何一个集合是否为其本身的子集?∅与任意集合A 什么关系?
2,若A ⊆B,B ⊆C,则A 和C 的关系如何? 3,C U (C U A)=?
七、作业教材P10---1,2,3,4 补充作业 一、设全集U={(x,y)|x,y ∈R },M={(x,y)|y=|x|},N={(x,y)||y|=|x|},则下
列关系正确者是( )A,M ≠
⊂N B,M ⊆N C,
U
M ⊆N D,
U
M
U
N
二、设集合M={y|y=x 2-1,x ∈N *},N={y|y=x 2-4x+4,x ∈N },则有( ) A,M=N B,M ⊆N C,N ⊆M D, M
N
三、已知全集U={2,3,a 2-2a-3},A={2,|a-7|},U
A={5},则实数
a=_______________
四、已知集合A={0,1},B={x|x ∈A 且x ∈N },C={x|x ⊆A},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五、已知集合A={x,xy,x-y},B={0,|x|,y},若
A=B,

x=________,y=_____________
六、求集合{1,2,3,,……,n}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
七,已知集合P={x|x 2-3x+m=0,x ∈R },Q={x|(x+1)2(x 2+3x-4)=0,x ∈R },
R
P ⊇
R
Q,求实数m 的范围
*八、已知集合A={x|-1≤x ≤2},B={y|y=2x-a,a ∈R ,x ∈A},C={z|z=x 2,x ∈A},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
R
B ⊆
R
C,若存在,求出a 的范围;不存在说明理由。

补充习题参考解答 一A 二D 三、4
四、A=B ∈C 五、-1,-1
六、集合中每个元素在子集中共出现2n-1个,故和为(1+2+3+……+n)2n-1
七、分P 为空集和不空两种情况考虑,解答m>4
9
*八、B={y|-2-a ≤y ≤4-a},C={z|0≤z ≤4},C ⊆B,有⎩⎨⎧≥-≤--440
2a a ,-2≤a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