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肉类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2.2 蛋白质
肌肉中蛋白质约占20%,分为: 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40~60%) 肌浆中的蛋白质( 20~20%) 间质蛋白质(10%)
肌肉的构成
(1)肌浆蛋白质
是指肌细胞中环绕并渗透肌原纤维的液体 和悬浮于其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 亚细胞的细胞器如肌核、肌粒体、微粒体 等。 将磨碎的肌肉压榨可挤出肌浆。 包括肌溶蛋白、肌红蛋白、球蛋白X以及 肌粒中的蛋白质等。
Fra Baidu bibliotek85~90

10~15
85~90
≯10℃
10.5.3 原料的预煮
制备罐藏制品时,经常需要进行预煮。 目的: ①蛋白受热凝固→亲水胶体遭破坏失去持水能力 → 脱水作用→保证成品罐头的固形物含量 ②→肌肉组织紧密而具一定硬度→便于切块 ③→杀灭部分微生物 操作要点: 掌握好肉水比(1:1.5),控制好时间(30~60 min,以肉中心无血水为度)。

10.1.2.4 碳水化合物

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 在。 一般不足1%。 糖原在动物屠宰后的肌肉中进行无氧酵解, 生成乳酸,使肉的pH下降,促进肉的成熟, 对肉类的性质、加工贮藏都有重要的意义。
10.1.2.5 浸出物

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 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有机物包括:核苷酸、嘌呤碱、胍化合物、 氨基酸、肽、糖原、有机酸等。
PSE肉
充CO2的肉的比较(中间为PSE肉)
10.4 肉类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0.4.1 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1)色泽变化 硝酸盐
还原
亚硝酸盐→亚硝酸
分解
NO
Mb(肌红蛋白)+ NO → NO-Mb(亮红)
10.4.1 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2)持水性变化
食盐和聚合磷酸盐形成一定离子 强度的环境→使肌动球蛋白结构松弛 →提高肉的持水性。

肌苷酸是肉香的主要成分 肌酐——增强熟肉的风味
10.1.2.6 维生素

肉中主要为B族维生素,动物器官中含有 大量的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
10.1.2.7 矿物质
肌肉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尤以钾、磷最 多。 含量在0.8~1.2%。 肉中钙含量较低,从营养学观点看,肉不 是这一元素的主要来源。
肉类预煮时的失重(质量分数%)
名称 猪肉 牛肉 羊肉 水分 21.3 32.2 26.9 蛋白质 0.9 1.8 1.5 脂肪 2.1 0.6 6.3 其他 0.3 0.5 0.4 总量 24.6 35.1 35.1
10.6 清蒸类制品的生产工艺
10.6.1 产品特点 工艺较简单,最大限度地保持各种原 料肉的风味。原料经初步加工后直接装罐, 在加入食盐(或先将肉和食盐拌匀)、胡 椒、洋葱、月桂叶、猪皮胶等配料后,经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而制成。 产品有:清蒸原汁猪肉、清蒸牛肉、 白烧鸡等。
10.1.2.1 水分
不同组织水分含量差异很大(肌 肉、皮肤、骨骼的含水量分别为70%、 60%和12~15%)。 肉品中的水分含量及其持水性直 接关系到肉及肉制品的组织状态、品 质,甚至风味。
(1)肉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 由肌肉蛋白质亲水电荷所吸引的 水分子形成一紧密结合的水层,约占5%。 无溶剂特性,冰点很低(-40℃)。 不易流动水 存在于纤丝、肌原纤维及膜 之间的一部分水,占水分总量的80%。能 溶解盐及溶质,冰点:-1.5~0℃。 自由水 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能自由流动 的水,约占15%。
肉的概念

从商品学观点,把肉理解为胴体,即家畜 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尾、毛(或皮)、 内脏的肉尸,俗称白条肉。
热鲜肉:刚屠宰后不久体温还没完全散失的肉。 冷却肉: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加工,使肉保持低 温而不冻结的状态时,称为冷却肉。 冷冻肉:呈冻结状态时。 分割肉: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出售叫分割肉。 肉品(肉类)和肉制品。
(3)解僵期
僵直期形成的乳酸、磷酸积聚到一定 程度→组织蛋白酶活化→肌肉纤维酸性溶 解→分解成氨基酸等呈味浸出物。 肌肉间的结缔组织 酸作用 膨胀、软化 →肉的持水性逐渐回升。
肉的成熟和pH、持水性的变化
10.3.2 加速成熟的方法
(1)抑制宰后僵直发展的方法 通过宰前给予胰岛素、肾上腺素等,减 少体内糖原含量。 (2)加速宰后僵直发展的方法 用高频电或电刺激,可在短时间内达到 极限pH和最大乳酸生成量,从而加速肉的 成熟。 (60Hz,550~700V/5A)
10.4.2 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风味变化 加热导致肉中的水溶性成分和脂肪发 生变化。 (2)色泽变化
肉中的色素蛋白肌红蛋白(Mb)的变化, 及焦糖化和美拉德反应等引起色泽变化。
10.4.2 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3)肌肉蛋白质变化 肌纤维蛋白 加热 变性凝固→汁液分离、 肉体积缩小。 (4)浸出物变化 汁液中含有的浸出物溶于水,易分解, 赋予煮熟肉特征口味。 煮制形成肉鲜味的主要物质:谷氨酸 和肌苷酸。
10.4.2 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5)脂肪的变化 部分脂肪 加热 熔化→挥发性物质释放→补充香气 氧化 (6)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变化 除VC 、VD受氧化影响外,其他维生素都 不受影响。 水煮过程,矿物质损失较多。
牛肉加热时持水性和pH的变化
10. 5 原料的预处理

10.5.1 原料的解冻
10.6.2 生产工艺及品质控制
10.6.2.1 原汁猪肉罐头的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解冻→处理(剔骨、去皮、整理、分 段)→复验→拌料→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 ↑
→揩罐入库
猪皮胶熬制
10.6.2.2 工艺要点
猪皮胶或猪皮粒的制备 猪皮胶熬制:洗净的新鲜猪皮→加水煮沸 15min→冷却→刮除皮下脂肪层及污垢、 拔毛→温水洗→切条→(皮水比1∶2.5)微 沸熬煮至可溶性固形物达15%。 猪皮粒制备:洗净的新鲜猪皮→加水煮沸 10min→冷水冷却→刮除皮下脂肪层及污 垢、拔毛→切长条(5~7cm宽)→在-2℃~5℃冻结2h→绞碎(φ2~3cm)→冷藏备用。
10.1.1 肉的形态结构

脂肪组织 重要性:仅次于肌肉组织,对提高食用价 值,改善肉的风味有直接影响。 构造单位:脂肪细胞。 脂肪滴:脂肪和水构成的胶体物质。 组成成分:脂肪,89-92%,水分,6-12%、 蛋白质1.3-1.8%,及其它。
10.1.1 肉的形态结构
骨骼组织 骨的构造: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的化学成分:水分约占40-50%、胶原 蛋白20-30%、无机质20%。 用途:骨粉、骨油、骨胶、骨泥。
肉 体 僵 硬
解 僵 软 化
自 体 酶 解
腐 败 变 质
10.3 肉的成熟
10.3.1 肉的成熟过程 畜禽宰杀后,原有的生化平衡被破坏,在 体内组织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可分为 三个阶段: 僵直前期、僵直期和解僵期。
(1)僵直前期
肌肉组织柔软,但因糖原通过糖原无 氧酵解生成乳酸,pH由刚屠宰时的正常生 理值7.0~7.4降低到屠宰后的酸性极限值 5.4 ~ 5.6。 ATP(糖酵解成乳酸产生3个ATP)只能在不断

10.1 原料的形态学和加工特性
10.1.2 肉的化学组成
一般来说,家畜(猪、牛、羊)的分割肉 块含水量55~70%,粗蛋白15~20%,脂肪 10~30%。家禽肉含水73%左右,胸肉脂肪少
约为1~2%,而腿肉在6%左右,前者粗蛋白约
为3%,后者18~19%。
10.1.2 肉的化学组成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浸出物 维生素 矿物质
10.5.2 原料的分割、剔骨与整理
10.5.3 原料的预煮
猪的屠宰工艺流程
牛的屠宰工艺流程
推 牛 机
牵 牛 机
翻板箱 (击昏)
刺杀 放血
预剥
扯皮机
分离 内脏
洗整过磅 入库
10.5.1 原料的解冻
季节 解冻室温 ℃ 解冻时间 /h 相对湿度 % 解冻程度 (肉中心温 度) ≯7℃

16~20
猪、羊肉 12~16, 牛肉<30 猪、羊肉 18~22, 牛肉<40
10. 肉类制品
10. 肉类制品
原料的加工特性 清蒸类制品的生产工艺 腌制、烟熏类制品的生产工艺 西式肉制品概述

肉用畜禽的种类
肉类制品工业生产原料的来源主要是
家畜和家禽,简称肉用畜禽。 包括:猪、牛、羊、马、骡、驴、骆 驼、家兔、鸡、鸭、鹅、火鸡等 (狗、 鼠)。 优质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料来保证。
10.3.2 加速成熟的方法
(3)加速肌肉蛋白质分解的方法 宰前静脉注射蛋白酶→使肌肉中胶原 蛋白和弹性蛋白分解→使肉嫩化 (4)机械嫩化法 机器上锋利的刀板或尖针压过肉片或 牛排。组织较老的部位,提高20-50%。
10.3.3 PSE肉(pale soft exudative)



特征:肉色苍白,质地柔软、几乎软塌、表面渗 水等。 原因:糖原消耗迅速,宰杀后肉酸度迅速提高。 当胴体温度超过30℃时,就使沉积在肌原纤维 蛋白上的肌浆蛋白变质,从而降低其所带电荷及 持水性。 缺点:在蒸煮和熏烤过程中失重迅速,加工产量 下降。质量损失一般是正常肉的2倍,且表面潮 湿,细菌繁殖快。

10.2 肉的物理性质
肉的颜色、密度、比热容、气味、持水性、 冰点和导热性。 与肉类的形态结构、种类、年龄、性别、 肥瘦及屠宰前的状态有关,被用于识别动 物肉质的好坏。 重点关注颜色、风味(气味和滋味)、肉 的持水性、肉的质构、嫩度和弹性。

10.3 肉的成熟
尸僵期
成熟期 腐败期
热 鲜 肉
10.1.1 肉的形态结构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细胞:成纤维细胞,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纤维:三种。 胶原纤维,性状柔软,牵引力较强但缺乏弹性。 在加水加热后出现胶状(明胶)。 弹性纤维,构造坚硬,耐酸碱及加热能力。 网状纤维,构造疏松,不会出现胶状。 基质:粘多糖和粘蛋白。


10.1 原料的形态学和加工特性
10.1.1 肉的形态结构 肉(胴体)的组成 肌肉组织 50-60% 脂肪组织 20-30% 骨骼组织 15-20% 结缔组织 9-11% 组织部位影响产品的加工特性。

10.1.1 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 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 用于食用和肉制品加工的主要是横纹肌,占动物机 体的30-40%。 肌细胞,是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长的圆柱状,又 称肌纤维。 肌束,30-40根肌纤维组成一级肌束。 构成肌纤维的基本结构:肌膜、肌浆、肌原纤维和 肌核。

(1)肌浆蛋白质

易溶解于水或低离子强度的中性盐溶液中, 是肉中最易提取的蛋白质,且提取液粘度 很低,故常称为肌肉的可溶性蛋白质。
(2)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
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的收缩单位,由细丝状 的蛋白质凝胶组成,这些细丝平行排列成 束,直接参与收缩过程,去掉之后,肌纤 维的形状和组织遭到破坏,故常称之为肌 肉的结构蛋白质或肌肉的不溶性蛋白质。 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动球蛋白等。
减少,所以反应是不可逆的,这种收缩是永久性 的,这就是屠宰后僵直的原因。
(1)僵直前期
影响pH下降速度的因素:动物的种 类、个体差别、肌肉部位、屠宰前的状 况、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pH下降越快。
(1)僵直前期
(2)僵直期
肌肉pH下降至肌原纤维主要蛋白质 肌球蛋白的等电点时,因酸变性而凝固, 导致肌肉硬度增加,且变僵硬。 僵直期肉的持水性差,风味低劣;僵 直期的长短与动物种类、宰前状态等因素 相关。

(3)肌质蛋白质

又称基质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 属于硬蛋白类。 包括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10.1.2.3 脂类
肌肉内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的多汁性和 嫩度,脂肪酸的组成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了肉的风味。 家畜的脂肪组织90%为中性脂肪,7~8% 为水分,蛋白质占3~4%,还有少量的磷 脂和固醇脂。 动物脂肪都是混合甘油酯。

(2)肉的持水性
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 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处理过程中, 对肉的水分以及添加到肉中的水分的 保持能力。 肉的持水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对不 易流动水的保持能力。
注水是那种水?
(3)影响不易流动水量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 蛋白质凝胶网状结构间隙中所 封闭的水。 化学因素 蛋白质分子所具有的引力。 决定持水性的因素是凝胶结构和蛋白 质所带净电荷的数量。 净电荷是蛋白质分子吸引水的强有力 的中心→蛋白质分子间具有静电斥力→分 子结构松弛 →持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