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1林学
病生态学:环境条件和疫情流 行规律
探讨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和光照等。研究疫情在森林中的传 播规律,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解剖学:病变特征和病程 发展分析
通过病理解剖学观察和分析,揭示病害对林木的病变特征和发展过程。了解 病理变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病害综合治理:防控措施和应 急处理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森林植物疾病的科学,涵盖了病原学、病生态学、病理解 剖学和病害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
林木病理学的定义和概述
林木病理学研究森林植物的病害,包括病原体、病害类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了解病害对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影响。
病原学:病原体和病害类型
研究林木病害的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了解病 害类型,如根部病害、叶片病害和干腐病害等。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进行病害防控。探讨应急处理方法,最大限 度地减少病害对森林资源的损害。
案例分享:近年来林木病害调查与研究 实践
分享近年来的林木病害调查和研究实践案例,探讨病害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展示对森林健康和生态总结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目前的挑战和面临的机遇。展望未来,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发展议 题。
《林木病理学》课件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林木病害防治的效率和精准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林木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林木产业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或黑色的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并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死。
枝干表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周围略隆起,中间凹陷,后期病斑可连接成条状。
溃疡病
枝干受病菌侵害后,木质部腐朽,树皮易剥落,严重时整株死亡。
腐朽病
枝条上出现变色病斑,随后枝条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
枝条枯萎病
枝干上流出胶状物质,病部常呈褐色或黑褐色。
04
林木病理学的诊断与防治
通过肉眼观察林木的症状,如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等,初步判断病害的存在。
直接观察法
显微镜检查法
生理生化测定法
分子检测技术
采集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的形态和结构,如菌丝、孢子等,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通过测定林木的生理生化指标,如酶活性、营养元素含量等,判断林木的健康状况和病害程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林木病理学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研究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此外,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病理学
第1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中,由于遭受病原物的侵害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产生的不正常现象。
如林木生长不良,林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林木死亡等。
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二、林木病害的三个要素1、病原:引起林木生病的直接原因。
(1)侵染性病原:以林木为营养来源的寄生(生)物。
包括菌物、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等。
✓又称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有传染性,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
✓主要为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大气因素的不适宜。
✓非侵染性病原不具传染性,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常为侵染性病害的诱因。
2、寄主:病原物寄生(侵染)的对象。
✓对侵染病害而言,称为寄主。
✓对非侵染性病害而言,称为感病植株。
3、环境条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的空间。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
✓可人为改变环境,使环境有利于目标树种,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感病林木的病理变化生理上组织解剖上外部形态上四、林木病害的症状1、何谓症状?◆症状:即指外部形态上所表现的异常特征。
◆病症(病征):指病原物在林木体表表现的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的特征,如真菌病中产生于病部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1)变色(褪绿):指叶绿素的形成不正常而导致的病部的色泽不正常。
✓多出现在叶部,也可出现在果实上。
✓常见的有:褪绿、白化、黄化、紫化、花叶。
(黄化,李黄化病)(紫化,杉苗和松苗紫化病)(花叶,桃花叶病)(花叶,杨树、苹果花叶病)(花叶,黄杨“花叶病”)(花叶,洒金榕“花叶病”)(2)坏死:指植物细胞或组织出现死亡。
✓可出现在干、枝条、叶和果实上。
(斑点、核桃叶斑病)(斑点、枇杷圆斑病)(斑点、杨树褐斑病)(斑点、梨树黑斑病)桃细菌性叶斑病(溃疡、苹果干腐病)(溃疡)(溃疡和腐烂)(腐烂、苹果腐烂病)(3)畸形:寄主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或受抑制而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各种怪异的形状,如产生丛生、变形(肿大、皱缩)、肿瘤等现象。
【实验教学大纲】《树木病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树木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树木病理学》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树木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研究树木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实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树木病害。
课程目标
- 掌握树木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熟悉常见树木病害的识别和病因分析方法
- 研究使用实验技巧进行树木病害的诊断和治疗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授课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授课将介绍树木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树木病害的诊断和治疗。
实验内容
1. 实验一:树木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 实验二:树木病害的病因分析方法
3. 实验三:树木病害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实验安全
-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个人安全和实验设备安全。
- 学生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剂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实验评分
学生的实验成绩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 实验操作技术
- 实验结果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表达能力
参考教材
1. 《树木病理学导论》,作者:XXX
2. 《树木病害识别与防治教程》,作者:XXX
以上是《树木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请学生们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研究和实验操作。
祝大家学业有成!。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复习林技0901班1、林木病害:林木对外界的环境变动和其他生物刺激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环境变动或刺激超出其适应范围时林木的正常生理活动便受到干扰破坏使其细胞和组织机能失调,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有害变化,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2、林木病害发病原因(1)病原: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植物发病的因素。
分类:非生物病原:环境中不利于林木正常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引起非侵染性病害。
生物病原: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
引起的病害具传染性,因此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
(2)寄主:受侵染的植物对寄生生物而言。
(3)环境因素:林木所接触到的温度、湿度、气候、大气等一切外界因素。
(4)人为因素3、症状类型:变色、坏死或腐烂、枯萎、畸形、具有典型病症(霉粉、蕈(xùn)菌、菌核、菌索)4、林木病害发生的基本特征:有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病程)。
植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失调,而后出现组织形态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表现,从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病害的基本特征与损伤概念的区别:损伤是外界对植物突然间造成的伤害。
如砍伤、啃伤、风折等。
5、症状:林木生病后外部形态所表现的不正常的特征。
它有两部分组成,即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和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的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病状:林木生病后自身外部形态上产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
6、非侵染性病害定义: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疾病。
病原:(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温度不适、恶劣气候、大气与土壤水分、土壤湿度的不适宜)(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肥料元素供应不适;大气与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林业栽培技术措施不当。
【教学大纲】《园林植物病理学》
《园林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病理学(英文):Ornamental 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14371075课程学分:2.5学分课程总学时:40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本课程面向园林、观赏园艺等专业,是上述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为园林植物栽培学。
园林植物病理学以植物病理学为基础,是以研究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它以园林植物植物为对象,研究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识别、发生规律、调查测报和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原物的致病性与园林植物的抗病性、园林植物的发生与流行和园林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园林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类及植原体、线虫及其他病原所致病害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危害性以及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种类、病害防治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正确识别我国及本地区最主要园林植物病害的种类,掌握常见、多发的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研究方法,能够独立设计病害控制方案,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功底,并具有比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要求学生具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言(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以引起经济或生态损失的园林植物病害事例,使学生意识到园林植物病害的危害性及防治的重要性,了解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特点,国内外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以及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的范围、性质和任务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林植物病害研究的范围、性质和任务。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园林植物病害的现象、本质及定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条件以及其相互关系。
林木病理学林学
苗木幼苗发病重
林木病理学林学
检验及鉴定
症状检验 检查根冠及根颈部的根瘤,表面粗糙、
龟裂 培养检验 用细菌培养基,取白色幼嫩的瘿瘤的
表皮组织2mm2的小块,用无菌水洗3次, 放入灭菌培养皿内,滴一滴无菌水, 压碎静止30分钟,用常规方法划线分 离
林木病理学林学
在转主寄主马先蒿(茶镳子)叶片上 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柱
林木病理学林学
病原Cronartium ribicola
红松疱锈病的病原与其它松树的 病原属名是相同的
都是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 柱锈菌属引起
林木病理学林学
侵染循环
冬孢子8-9月在转主寄主上茶镳子叶片 上产生―――萌发产生担子、担孢子――- 风传播到松针叶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 ―――菌丝蔓延到树干皮层―――2-3年后, 8-9月间在枝干皮层上产生性孢子器 ―――3-4年5-7月间产生锈孢子器,以后每 年都产生锈孢子器―――风传播到茶镳子、 马先蒿转主寄主上,气孔侵入―――6-8月 产生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12-1月产 生冬孢子
第六章
(一)
干部病害及其防治
松瘤锈病是松树枝干上的病害 云南西北部个别云南松林分发病率达30% 个别植株上出现40多个木瘤 瘤上部分枝条枯死
林木病理学林学
症状
病状 松瘤锈病典型病状是干枝上形成近球形的
木瘤 病症 春季瘤表层裂缝处溢出黄色蜜滴,干后形
成桔黄色斑痕 次年再在瘤的表面出现浅黄色疱状的锈孢
检疫处理方法 严格检疫,禁止到疫区引种苗木种子,接
穗 必要从病区调苗时,除严格检验外 还需在萌芽前用2-5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
喷施
林木病理学林学
种子用福尔马林消毒30分钟 在疫区内要清除病株及病枝,并及时
《林木病理学》课件
总结词
掌握病原细菌的分类体系、鉴定技术和在林木病害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病原细菌是林木病害的又一重要病原,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与鉴定对于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分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的归类,而鉴定则是确定细菌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的过程。通过病原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SUMMARY
感谢观看
THANKS
SUMMARY
RESUME
02
林木病原学基础
总结词
了解病原真菌的分类标准、鉴定方法及其在林木病害中的作用。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病原真菌是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与鉴定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基础。分类是根据真菌的形态、分子生物学等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而鉴定则是确定真菌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的过程。通过分类与鉴定,可以了解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03
02
01
根据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选择合适的药剂
பைடு நூலகம்
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合理使用药剂
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确保药剂能够均匀覆盖在林木上,提高防治效果。
科学施药方法
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用于病害防治。
微生物资源的筛选
通过繁殖和剂型加工,提高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和稳定性。
总结词
林木病害的流行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生物会迅速繁殖传播,导致病害流行。因此,控制环境条件也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加强苗木检疫等措施也有助于防止病害的传播蔓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害的症状与识别
总结词
掌握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识别方法是诊断和防治林木病害的关 键。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症状是指林木发病后表现出的异常特征和现象, 包括病斑、变色、萎蔫、坏死等。识别林木病害症状需要了 解不同病害的特征和规律,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病害的 类型和严重程度。
林木病害的病原与传播
总结词
创新防治技术
林木病理学应积极探索和创新防治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病害防 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林木病理学应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如植物生理学、 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共同推动林木病理学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林木病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林木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林木病理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和机遇。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林木病理学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 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木病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
林木病理学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究病原菌与寄主植物 互作的分子机制,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了解林木病害的病原和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等微生物和线虫等。这些病原可以在土壤、病残体、种子等处越 冬,通过风雨、昆虫、鸟类等途径传播。了解病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 扩散和蔓延。
02
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 林木病理学概述 • 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 林木病害的案例分析 • 林木病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考试大纲森林保护学-初试813《林木病理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林木病理学》初试考试大纲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考试内容植物病害,病原,症状的基本概念。
考试要求掌握植物病害,病原,症状的基本概念。
了解症状的分类与识别。
二、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考试内容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病原病毒、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重要病原物引起的重要病害的种类。
考试要求1、掌握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重要植物病原菌物的生活史。
2、了解病原病毒、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三、植物病害的诊断考试内容植物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病害诊断和病原鉴定。
考试要求理解并掌握林木重要病害诊断和病原鉴定的方法。
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考试内容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植物病害发生的过程病害的侵染循环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考试要求1、掌握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和侵染循环的基本概念。
2、掌握植物病害发生的全过程。
3、了解致病机理、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植物病害预测的方法。
4、掌握植物病害计量方法。
五、林木病害的防治考试内容林木病害防治的原理与方法,我国重要林木病害的防治策略。
考试要求1、了解森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方法。
3、理解化学防治的优点与缺点。
六、主要林木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考试内容林木土传病害果树病害经济林病害用材林病害考试要求1、了解主要林木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2、掌握主要林木病害的防治技术和方法试卷结构(一)题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内容比例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约10%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约20%植物病害的诊断约10%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约10%植物病害的防治约10%主要林木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 40%(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简答题与论述题约50%主要参考书目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标准书号:97870402727582.《林木病理学》,叶建仁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ot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O。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 (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H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林木病理学林学
预防和控制林木病害的措施
1
病害监测
定期巡视林地,观察和记录林木病症,及时发现和预警病害的发生。
2
病害防治
采取合理的病害控制措施,如及时修剪受害树枝、合理施肥和喷洒农药等。
3
害虫管理
控制与林木病害相关的害虫,如喷洒杀虫剂、引入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 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研究者对林木病理学领域的理解 不断深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病原体的演化机制、抗病基因的挖掘和研究、 以及病木的遗传改良等。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森林中树木疾病的学科,涉及疾病的定义、病理、病原体和病害的预 防与治疗。
2 展望
未来,林木病理学将继续发展,为森林健康和生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木病理学林学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森林中树木疾病的科学。本节讲述林木病理学的定义、背 景和研究内容与方法。
常见的林木病害类型和病原体
叶斑病
疾病名称:"叶斑病",病原体是 真菌,通过叶子上的圆形斑点和 黑褐色边缘表现出来。
树皮病
疾病名称:"树皮病",病原体可 以是真菌或细菌,病害表现为树 干上的溃疡、斑点和腐烂。
枯萎病
疾病名称:"枯萎病",病原体可 以是真菌或细菌,导致树木叶子 变黄、干枯和枝条死亡。
林木病理学在林学中的应用
病害防控
通过研究林木病理学,我们 可以了解不同病害的发生机 制和防治方法,保护森林资 源。
种植管理
通过研究病害防治技术,改 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木 的抗病性和适应能力。
生态恢复
通过预防和控制病害,促进 受害林木的康复和林地的生 态恢复,维护生态平衡。
【实验教学大纲】《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林木病理学(英文):Forest Pathology课程编号:14351036课程学分:0.6课程总学时:18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名称:《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自编)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属于《林木病理学》。
实验课内容有:识别常见林木病害的症状;了解各类病原物的基本形态、解剖学特征和所致林木病害的特点;以及各类林木病害的主要诊断技术,学会分析病害发生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等,并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设计科学可行的防治措施。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为使学生今后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以下主要内容:了解林木病害症状的特征和主要类型,正确区分病状与病症;了解各类病原物的基本形态、解剖学特征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熟悉安徽主要林木病害的症状要点和识别特征;熟悉林木病害的诊断技术,并能自行设计诊断方案;5.掌握1—2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调查研究并设计出综合治理方案。
实验要求:1.掌握《林木病理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
2.了解林木病害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掌握林木病害的诊断方法、症状描述、病原形态的绘制。
3.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做好充分的预习。
四、学时分配《林木病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林木病害的症状类型观察 2 验证性实验林木病原菌物基本形态观察 2 验证性实验其他病原物及其所致的林木病害 2 验证性实验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 2 综合性实验林木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2 综合性实验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鉴定 2 验证性实验叶片、果实病害的诊断 2 综合性实验枝干、根部病害的诊断 2 综合性实验1-2种重要病害综合治理方案的设计 2 设计性实验合计 18注:《林木病理学》课程总计0.6学分,安排18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44.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55.6%。
《林木病理学》课件 (2)
根腐病
研究引起根腐病的真菌、土壤湿 度和气候等因素,预防和治理根 腐病对林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林木病理学的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
利用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昆虫、动物和微生物等进行防治。
2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但需注意剂量和施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物理防治
通过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实地观察
通过对病木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疾病的症状和病征,为后续的病理分析提供依据。
2
病理分析
对患病树木的病理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确定病因和病理变化。
3Leabharlann 病原鉴定通过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引起疾病的具体病原菌或病毒。
林木病理学的重要性
森林保护
通过研究林木疾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方式,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 的稳定。
经济影响
林木病害严重影响木材和林产品的生产,研究林木病理学有助于减轻经济损失。
生命科学研究
通过研究林木病害机制,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科学中的免疫防御机制、代谢和适应机制等。
常见的林木病理学问题
树干病害
了解不同病原菌引发的树干病害 特征和发展过程,为及时采取防 治措施提供依据。
叶片病害
研究叶片病害的病原菌或病毒, 探讨其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制 定防治策略。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林木病理学则专注 于研究树木的疾病和它们的防治措施。本课件将介绍林木病理学的概述以及 研究方法,探讨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林木病理学(英文):Forest Pathology课程编号:14351035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林木病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林木生态系中乔、灌木树种发病的原因、症状,生态环境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林木病害防治的理论。
除林木外,林木苗圃、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木及一些主要经济林的病害, 以及林木主要产品——木材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和防治措施也属于林木病理学的研究范畴。
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总论和各论。
总论部分——绪论、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林木病害的病原、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林木病害防治等。
各论部分——林木种子和苗木病害、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林木枝干病害、林木根部病害、立木和木材腐朽、果树病害等。
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特点,病原、林木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林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林木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具体任务有:1、了解林木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历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理解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侵染性及非侵染性病原。
3、理解菌物、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以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
4、理解病害的病程、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和预测方法。
5、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机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6、掌握林木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从不同种生物感病的例子引出林木病害,通过图片展示国际上典型的林木病害,使学生对林木病害有直观概念并了解林木病害的危害性。
了解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林木病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木病害的重要性;林木病理学内容、任务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作业与思考题1)林木病害发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2)简述世界和中国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历史。
3)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4)简述林木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林木病害的现象、本质及定义;林木病害发生的特点、发生条件以及相互关系。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症状在林木病害诊断上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木病害的定义,发生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林木病害(1.5学时)林木病害的现象和本质,病原的定义及其分类。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定义。
病原、感病林木、环境条件三者之间在病害发生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病害与损伤之间的区别。
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1.5学时)林木病害症状、病状和病症的定义。
感病林木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其解剖病变类型。
症状在林木病害诊断上的重要性。
林木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白粉、锈粉、煤污、粉霉、蕈体、萎蔫、变色、斑点、腐烂、溃疡、变形、丛生、瘿瘤、流胶流脂等。
作业与思考题1)什么叫林木病害?林木病害与一般的林木损伤有何区别?2)何谓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林木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3)病原、寄主、环境条件三者与林木病害发生的关系是什么?4)林木病害有哪些症状类型?5)林木病害的诊断依据有哪些?6)林木病害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1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的种类,各类侵染性病原的形态、性状、症状及诊断特点(特别是菌物),各类非侵染性病原的症状特点。
使学生了解菌物及其他侵染性病原的一般性状,掌握不同病原物病害的症状、诊断、侵染循环及防治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菌物的基本特征,林木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细菌及病毒等侵染性病原的主要类群;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原种类及所致病害的典型症状。
难点——病原菌物的形态、分类及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第一节林木病原菌物(6学时)什么叫菌物?菌物的基本形态(营养体和繁殖体),菌物的生活史的概念、菌物的生物学特征、菌物的分类、林木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菌物病害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措施。
第二节林木病原原核生物(2学时)林木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形态、繁殖、遗传和变异),林木病原细菌的分类,林木病原细菌的致病特点(侵染来源、侵入途径、症状特点)。
林木细菌病害的防治途径。
第三节林木病原病毒(1学时)林木病毒的一般性状(形态、化学成分、繁殖)。
林木病原病毒的传染方式和传染来源、林木病毒病害的症状及其诊断、林木病毒病害的防治途径。
第四节寄生性种子植物(0.5学时)一般概念。
桑寄生科的寄生植物,菟丝子科的寄生植物。
第五节林木病原线虫及其他病原生物(0.5学时)病原线虫的一般形态、生活史。
林木的主要线虫种类,根结线虫致病特点及防治途径;松材线虫的致病特点及危害性。
螨类、藻类一般性状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第六节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原(2学时)林木非侵染性病原定义;致病的气象和土壤因素及所致的林木病害种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作业与思考题病原菌物1)什么是菌物?菌物主要包括哪几类微生物?2)菌物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3)简述菌物生活史的含义及生活史类型。
4)简述子囊菌门中与林木病害有关的重要属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5)简述担子菌门的形态特征。
6)简述担子菌门中与林木病害有关的重要目及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7)什么是无性型菌物?8)简述无性型菌物中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原核生物部分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何本质区别?原核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何谓革兰氏染色?它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有何作用?3)细菌的鞭毛有何功能?在分类学上有何重要性?4)林木病原细菌有哪些重要属?各有何特点,引起哪些病害?5)林木细菌性病害有哪些症状特点?6)林木细菌病害的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7)林木植原体病害的症状有何典型特征?8)简述林木植原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病毒部分1)病毒在形态、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征方面与细胞生物有何区别?2)林木病毒由哪些组分组成?3)林木病毒病害的症状有哪些类型?4)林木病毒病害有哪些传播方式?5)如何进行林木病毒病的诊断和鉴定?6)如何根据林木病毒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防治措施?高等寄生植物、植物寄生线虫、螨类、非侵染性病害部分1)何谓全寄生、半寄生?2)林木寄生线虫的生活史有何特点?3)林木非传染性病原有哪些?4)简述林木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和发生特点。
5)寄生性螨类和藻类引起病害的特点如何?6)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哪些?7)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如何区别?它们之间有无联系?8)简述不同缺素症所致的病害症状特征及防治措施。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循环(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林木病害发生过程,侵染循环的定义及包括的三个环节。
使同学理解每个环节在病害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侵染循环的三个基本环节。
难点——林木病害侵染循环及防治的关系。
第一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1学时)病害的侵染过程:概念、病原物与林木的接触、病原物的侵入、外界条件对侵入的影响、病原物在林木体内潜育扩展、外界条件对扩展的影响、侵染表面化及症状显现。
第二节侵染循环(1学时)什么叫侵染循环?侵染循环的三个基本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的来源及各场所的存活方式。
研究侵染循环对病害的防治意义。
作业与思考题1)典型的林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包括哪几个时期?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他们与病原物的寄生性存在着怎样的联系?3)决定病害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 什么叫侵染循环?它包括哪些重要环节?5) 侵染循环与病程之间是什么关系?6) 为什么说了解侵染循环是科学进行病害防治的基础?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病原物通过寄生性这一前提,对受害林木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或破坏性;而寄主林木也能通过自身的免疫、抗病、避病、阻止侵入等因素主动或被动抵抗病原物的为害。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致病性和抗病性的概念,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难点——垂直抗病与水平抗病性的概念。
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1.5学时)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的不同类型。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专化型、生理小种的概念;共生和抗生概念等。
第二节林木的抗病性(1.5学时)林木抗病性、感病性的概念;抗病寄主、感病寄主;垂直抗病、水平抗性;基因对基因假说。
林木的抗病机制与林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一些概念:保卫反应、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抗毒素(或植保素)、耐病、避病;环境因素与抗病的关系。
作业与思考题1) 根据异养生物寄生性的强弱,可以将他们区分为哪几类?它们与林木病害间有什么联系?2)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可循?3) 林木的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有哪些区别?4) 林木的抗病性机制有哪些?第五章林木病害流行与预测(1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林木病害的发生,无论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是爆发的还是延迟的,都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造成病害流行的因素,并能准确预测病害的发生发展。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病害的流行要素,寄主、病原、环境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如何利用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新技术、新理论准确预测病害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林木病害流行(0.5学时)什么是病害流行?病害流行的条件和主导因素;影响病害流行的寄主因素、病原因素、环境因素及病害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第二节病害流行预测(0.5学时)病害流行的预测预报的依据,长期和短期预测预报的方法。
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新技术、新理论在病害流行和预测中的应用。
作业与思考题1) 什么是林木病害流行?林木病害流行的条件有哪些?2) 有哪些因素经常导致一种病害在一个地区流行?3) 林木病害的预测意义何在?如何实现林木病害流行的精确预测?第六章林木病害防治(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如何利用人为措施对林木病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干预,以实现森林经营的目标。
了解防治的目标及病害防治的指导思想。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木病害综合防治的概念,林木病害的防治原则和林木病害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