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实践和总结,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发展学生的观察、实践、推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并总结数的成长规律。

2.掌握数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运用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位同学的身高,并思考如何用数来描述身高。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二、呈现(10分钟)1.呈现《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到数的成长规律吗?三、探究(20分钟)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随机分配几串数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各组观察到的数的变化规律,并汇报给全班。

3.班级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成长规律,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辅助学生理解数的倍数关系。

四、拓展(20分钟)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和规则。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思考,找到乘法口诀中的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五、运用(20分钟)1.提供一些数的成长序列或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2.学生自主检查,互相交流并纠正答案。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新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身边事物的数的成长规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

2.查找更多有关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的知识,并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辅助:1.《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

2.数字的成长序列,如2,4,6,8,10,12...3.乘法口诀表。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总结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观察的准确性和总结的逻辑性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三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重点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小华出生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计自己的脚印面积。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然后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不满一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面的估计值。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要让学生理解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一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面图,利用方格纸估算这幅平面图形的面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可以补充一些没有方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学生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时,首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一围,随后用尺量一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寸,并计算面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知: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退位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退位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退位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退位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退位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 讲解退位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退位减的计算步骤。

- 引导学生总结退位减的计算规律。

3. 练习巩固- 设计退位减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和指导。

- 设计退位减的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运用退位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退位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八、教学资源1. 课本和课后练习题。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教学视频和动画。

九、教学时间1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学生能够运用退位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练习巩固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下面将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成长的脚印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学期: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的理解。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吗?谁能来说一说?二、新课学习1. 讲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讲解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学会了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附:教学课件和教学模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为学生搭建起与新知识联系的桥梁。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成长脚印这一生活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代表分数的实物道具,如苹果、卡片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分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成长脚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脚印代表了什么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计算方法,如同分母分数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成长的过程和面临的困难。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发现成长的脚印。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成长的脚印,引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

2. 学习环节1.教师宣讲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明确探索方法和要点。

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调查、实践和记录等方式来探究成长的脚印。

3.整体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调查和探究成果,教师与学生研究整体结果。

3. 反思环节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体会,强化学生对于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四、课堂准备1.教师制作PPT和课件,准备实践教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纸笔等学习资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评价,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培养。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活动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和评价的结果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成长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也提高了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并增进了在学习中的互助合作、团队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也加深了对于学生的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15名是女生,那么女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案例,让学生解决。

例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0名是女生,女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练。

每个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再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他们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解决。

例如,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25名是女生,女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6.小结(5分钟)对整个节课进行小结,强调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主要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练习口算技巧,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练习口算技巧,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教学教案:练习口算技巧,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一、教学目标
1. 练习口算技巧,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2. 掌握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内容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habit
4.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

1. 《成长的脚印》的教学。

2. 学生口算技巧的练习。

3.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步骤。

三、教学过程
1. 课堂讲解
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要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

这其中包括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

2. 学生练习口算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口算技巧的能力,本课程将利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和一些将口算能力练习得更好的活动,来让学生们对口算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3.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步骤
在这个阶段内,老师将要介绍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步骤。

学生们将会通过对这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步骤掌握的加深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数学的运算方法会有更好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成长的脚印》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口算技巧得到了充分的练习和提高,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步骤和方法,提高了数学解题和
思维能力。

本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审课,勇于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的教案

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的教案

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的教案在新课标六班级下册的学习中课文《成长的脚印》是比较重要的一课,要想上好这一课就要有一份优秀的教案,下面是由第一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脚印的教案,盼望大家可以关心到大家!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脚印的教案(一)课时目标:1、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同学回忆美妙的学校生活,专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脚印,并以此为动力,连续前进。

2、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共性化汇报展现,使同学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育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过引导同学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共性化作文,培育同学处理、加工信息的力量和概括、表达力量。

4、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为了制作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大家都在乐观地活动开了。

前两节课,我们就"同学情深'"集体荣誉'两个栏目进行了沟通争论,这两天大家又进行"师恩难忘'材料的搜集活动。

今日我们就一起商议商议怎样把这个栏目制作得更好,让我们连续踏着成长的脚印,去感受浓浓的师恩吧![评语]任务驱动的学习。

本节课围绕制作班级纪念册这个任务绽开。

二、师恩难忘,活动载情1、"教导深深'(评语组)①沟通活动方案,介绍活动过程生:大家好!我们是TL小组(teachers love),由于阅读材料中的《作文上的红批注(双圈)》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我们就想: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用他们的心血为我们写了多少的评语呀!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评语大搜寻。

大家看,我们小组就是按这份活动方案行动的(出示活动方案,并简要介绍)。

评语小组活动方案调查搜集途径调查内容人员分工教育处;《学校生进展性评价成长记录册》期末评语同学保留的作业作业批语(家庭作业上激励的话);作文批语同学珍藏的礼物老师所赠送的礼物、奖品上的话新课标级语文下册成长脚印的教案(二)预设:生1:我们小组搜集到的评语挺多的,为了便利和同学们沟通,我们用数码相机把它们都拍下来了,大家看!(生展现材料)生2(深情叙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这则评语给我的关心(鼓舞、触动)最大③寻求关心,分类筛选。

2023年成长脚印教学设计

2023年成长脚印教学设计

2023年成长脚印教学设计2023年成长脚印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的第一个主题。

学生从入学到现在,即将顺利地完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任务。

在这两年里,他们有了很多变化与进步:不仅是身体、身高等身体素质的变化,还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变化。

本课的编排,及时地让学生回顾、发现自己的成长,为成长而兴奋,以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迎接中年级的学习;并让他们体会到自身成长离不开很多人的关爱,懂得要做个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

他们活动能力强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也宽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二年级学生总结自身生活经验的能力较弱,教师如何帮助他们系统地回忆、交流、展示,则显得很重要。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立足品德课的活动性与生活性,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作背景、铺垫,逐层深入:从成长概念的直观引入,到从学习、品德方面发现成长;从“展示自己的本领”进一步体验“成长快乐多又多”到“对家长说句话”懂得感恩,强化学生“长大”的体验,最后再顺势引导他们体会长辈、他人的爱,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感悟成长。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人,特别是父母、老师对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的爱,培养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知道长大的含义。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善于欣赏和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展示作品、诉说心里话等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到成长,体验成长的乐趣。

教学重点:深入挖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脚印”,使他们为成长感到快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一)认知目标: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能力目标: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三)情感目标: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教学内容《成长的脚印》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中的第一部分的内容。

教材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其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体育节上学生照片,让学生看,并说出长片中是谁?2.出示班上一名同学3岁时的照片,猜猜他是谁?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

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我长大了出示学生照片。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信心。

活动二:我懂事多了。

出示开展的“我是小能手”、劳动节活动图片。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应用什么实际行动来回报无时无刻都关心自己的父母师长,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们,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活动三:我们班级也进步了。

出示班级获得的奖状、集体的作品、奖品,让学生回忆集体成绩的得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班级获得过的荣誉,回忆起获得这些荣誉背后付出的努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四:制作成长袋。

出示成长档案袋整理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成长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体会自己成长中的艰辛并感到快乐。

四、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2 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过程中的努力、收获和快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理和能力的提升。

同时,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认知,他们能够通过图片和情境理解成长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反思成长的意义。

但是,他们对于成长的深层次含义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引导和情境体验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理和能力的提升。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成长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深化对成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体验法、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

情境体验法通过图片和情境让学生感受成长的过程;引导法通过教师的问题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成长的含义;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成长。

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情境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的成长脚印图片,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过程。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和挑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成长的过程和意义。

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巩固对成长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5.拓展(5分钟)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和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成长的脚印游戏教案

成长的脚印游戏教案

成长的脚印游戏教案教案标题:成长的脚印游戏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成长的概念,并能够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白板2. 成长的脚印游戏卡片(包括各种成长经历的图片和描述)3. 小组活动工作表4. 讨论指导问题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呈现一个关于成长的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成长的思考和兴趣。

讨论成长经历:2.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a. 你认为成长是什么意思?b. 你有什么成长经历?可以是学习、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

c. 这些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介绍成长的脚印游戏:3. 向学生介绍成长的脚印游戏,并解释游戏规则: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成长的脚印游戏卡片。

b. 每张卡片上都有一张图片和一段描述,描述了一个成长的经历。

c. 小组成员需要一起讨论并决定这个成长经历属于哪个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d. 小组需要合作完成所有卡片的分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小组活动:4. 学生开始进行小组活动,根据游戏卡片上的图片和描述,讨论并分类成长经历。

5. 教师在小组活动进行中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和分类依据。

展示和讨论:6.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7. 教师引导全班讨论每个成长经历的分类是否合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总结和反思: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思考他们对成长的理解是否有所改变。

9. 学生个体或小组内部进行反思,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和贡献。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使用日记、绘画或摄影等形式。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对成长概念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3. 检查学生对成长经历的分类是否合理,并能够解释分类依据。

成长的脚印小学品德教案

成长的脚印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活动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1、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

〔看电影片段〕2、学生讨论并交流3、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某学生三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包括从小到大的脚印〕,让学生猜。

师:你们看,这一行行脚印有什么变化?这一行行渐渐变大的脚印,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

1、提醒课题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1课,成长的脚印。

活动二、搜集资料,体验长大1、师:脚印变大说明我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得是看不见的,那还有哪些变化能证明我们在长大。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活动三、体会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1、师:从小到大在我们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记得一些片段。

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对呀,是一片树林。

树林里种着一棵棵的成长树,每一棵成长树就代表着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看,这儿有一棵成长树特别漂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为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2、小朋友听后谈谈感想3、师:小朋友能安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出示儿歌: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4、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颗爱心,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之心。

有了他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如此安康的长大。

看看书中插图,说说图意5、结合自身,说说你家人对你的关爱〔找好伙伴说一说〕6、出示儿歌: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7、学生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8、出示儿歌:我对爸妈说心里话: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活动四、诵读儿歌,加深体验1、齐读儿歌2、全班齐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3、总结我们每个人的安康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

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1.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1.成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2.学生将学会用自己声音的大小与时间单位进行对照,并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的时间计量单位;3.学生将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掌握用分、秒、小时等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完成;2.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以及用分、秒和小时进行计算。

3.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切实的实践体验来感受不同时间单位的计量方式,并学会将它们转换成其他时间单位。

4. 教学准备1.时间计量器(如秒表、时钟等);2.画纸和油画笔;3.课件和PPT。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活动首先,老师将以“是什么让我们成长?”为主题,让学生自由思考,找出影响我们成长的各种因素,如父母、老师、朋友、环境、学习等。

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这些因素,并梳理出成长的要素和特点。

5.2. 实践探索1.首先,老师将向学生介绍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和小时;2.老师将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借助时间计量器进行实际实践,以感受不同时间单位的计量方式;3.接下来,老师将让学生以1秒钟呼吸、3秒钟说出自己名字、5秒钟做5个俯卧撑为例,让学生思考不同时间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并总结出具体的换算方法;4.学生将根据老师提供的举例进行小组讨论,以自己的方式将其换算成其他时间单位;5.最后,老师将邀请学生一起合作,将不同的时间计量方式和换算方法汇总起来,形成一张“成长的脚印”画像。

5.3.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将邀请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自计算一下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延伸1.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升复杂度,让学生尝试将时间单位换算为毫秒或者周、月等更大的时间单位;2.对于时间计量和换算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采用分组辅导、个别指导、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补充所需知识,消除相关疑虑。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

成长的脚印教案教案标题:成长的脚印教案目标:1. 了解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探索不同因素对个体成长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4. 提供实际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并与他们分享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索(15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可能影响个体成长的不同因素,例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交圈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展示他们的发现。

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阶段中发挥作用。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描述不同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成长的机会。

自我认知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关于成长的重要教训。

总结(5分钟):1. 强调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寻求成长的机会。

教学资源:1. PPT或白板;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3. 实际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表现;2. 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3. 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写作。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2. 邀请专业人士或成长经历丰富的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训;3.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 、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 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 、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一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欢的图片及简单的文字展示了学生入学两年来成长中的各种变化与收获,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范例与方式。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度阶段, 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而, 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收获与变化, 让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并初步学会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 让其体会成长中的快乐。

课前准备:1 课前收集反映自己成长变化的相片、获奖证书、作业本等, 并整理好成长袋。

教学反思:《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体会, 看到自己成长与变化, 积极地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特点, 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而感到高兴, 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形成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认识过渡, 能真正体会到我要成为一名中年级小学生了。

在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我介绍、父母介绍、老师介绍、朋友介绍、特长展示、课件等活动, 从不同方面找到了自己许多的成长变化, 同时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之间的互相了解, 互相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孩子们的成长自信心。

“听听身边人的介绍”, 引导孩子反思, 走向更高目标的生活实践。

“成长剧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与生活的舞台, 巧送“班级成长树”, 是课后拓展延伸的活动,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以让孩子们把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成长的点点滴滴的收获与变化, 记录到“成长树”上, 与班级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实效性的活动, 使学生们比较容易的认识到: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成长变化,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到快乐。

五年级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

五年级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

学校:XXX小学教师:XXX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时:2课时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含义;(2)学会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3)掌握成长的脚印的图形特征,如对称性、形状等。

2.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图形特征。

2.难点: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成长的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学习成长的脚印(15分钟):(1)讲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含义。

(2)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成长的脚印的特征,如对称性、形状等。

(3)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用纸板模拟成长的脚印的形状。

3.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坐标平面,了解横纵坐标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画出成长的脚印的形状。

4.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坐标表示成长的脚印。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成长的脚印的特征和用坐标表示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成长的脚印这个生活中常见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略显仓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课题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节。

本节课是一节探索实践活动课。

教材编排分为三部分,教材通过对淘气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估计,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增长有密切关系的。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估计自己脚印面积的大小,在课堂上拓印脚印有点困难,因此改为估计手印面积。

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前面所学的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观。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会用转化成基本图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学习内容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过程,并能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都将成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面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难以直接运用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有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学会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利用学过图形的面积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旧知1.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每格代表1cm2)2.先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用公式算一算,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揭示:用数方格的方法算每个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整格数+半格数÷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脚印的教学设计
张巧艳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准备:图形,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两张。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大小是多少?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
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
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总结以上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
进行估计的。

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
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 cm2。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到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挖土的梯形,上底2厘米
下底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 cm2)。

师:回顾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一个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的图形进行计算。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自学,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计算树叶的面积
师:每人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同桌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

能不能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呢?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生汇报:(1)放在格子上数数。

(2)可以把外轮廓在网格纸上画出来,再数。

(3)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结果,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2、计算手掌的面积
师:现在四人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计算一下一人手掌的面积,看哪组合作最快最准。

学生合作计算,交流汇报。

(1)我们先描手掌的轮廓,然后大家一起计算,×××的手掌面积大约是86平方厘米。

(2)我们一人描手掌的轮廓,1人数整格,1人数半格,一人计算,×××的手掌面积大约是93平方厘米。

……
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师:我们在认识1平方分米的时候,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实践活动
1、用附页3的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2、在学校的周围找一棵树叶比较多的树。

(1)估测一片树叶的面积。

(2)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c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发现了什么?
阅读(762)|评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