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对传统体育的意义
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传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74fdc07bb68a98271fefac4.png)
第 1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J o u mu l o fHe n gs h u i Ui i f v e r s i t y
Vo l 1 6 . No 1 F e b 2 O 1 4
2 0 1 4 年 2月
大 众传 媒 对 奥 林 匹克 运 动 文 化传 播 的影 响
奥 林 匹 克 运动 在 发 展 和传 播 中 ,大 众传 媒 是 最 佳 传 播途 径 ,人 们 是通 过 大 众 传 媒 了解 奥林 匹克 运动 文 化 的 .大 众传 媒 的传 播 特 性契 合 了 奥林 匹 克运 动文 化 的 发展 需 求 ;奥 林 匹克 运 动 多追 求感 官 刺激 ,这 也正 是 大众 传媒 的 视频 画 面所 能为 , 因此 二者 结 合 绝不 是 巧合 而 是顺 应 社会 、 时代 发 展 潮 流 ,理所 当 然 相辅 相 成 ,互 相依 存 .新 媒 体不 断 出现 改变 了奥 林 匹克 运动 文 化传 播 方 式 ,丰 富 了奥 林 匹克 运 动文 化 的新 色 彩 ,并 赋 予奥 林 匹克 文化 新 内涵 .起源 于 西 方 的奥 林 匹克 运动 ,造就 了西 方 的强 势 ,作 为 东方 的 中 华 民族 传 统 体 育没 有 占到 先 机 , 不过 我 们要 正 视 这种 不利 弊 端 ,在 看 清 西方 体 育文 化 是 如何 沉浮 发 展后 ,然 后 壮大 民族 传 统 体育 ,使我 们 的 民 族体 育 化作 符 号 ,从 容写 进 奥林 匹 克 运动 文化 美 妙 的章 节 中 ,从而 更 好地 发 扬 奥林 匹克 精 神 . 1 大 众传 媒 与奥 林 匹克 运 动文 化 的关 系 1 1 大众 是 奥林 匹克 运 动 文化 发展 和 大众传 媒 的 载体 现 代媒 体 对 奥林 匹 克运 动 的传 播 , 是一 种文 化 的广 泛 散 布 ,就 其现 实 性 而言 , 人们 需 要通 过 传 媒来 更详 细 地 了解 奥 林 匹 克 运动 , 这也 符 合 传 媒 的 基本 特 征 ,即 面 对大 众 、传 播 文 化 l l J .人 们 在观 看 奥 林 匹 克 运动 的 同 时 ,也 会通 过 传媒 不 同程 度 了解 该竞 技 项 目的 历史 、 特 点 、规则 等 . 另外 媒 体 的广泛 性 ,也会 带 来 奥林 匹 克运 动外 的 一些 体 育 运动 , 这也 体 现 了奥 林 匹克 运动 的广 泛 性 .同样 是 在传 播 奥 林 匹克精 神 ,也 是在 发 展文 化 、造 福人 类 、造 福 大众 .奥林 匹克 运动 作 为 一种 强有 力 的 文化 , 自然 拥 有腾 飞的 翅膀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 飞 出局 限 的狭 小 精英 圈子 并 飞入 寻常 百 姓家 .铺 平大 众 的界 限 , 从而 更有 机 会接 轨 大 众 .因 此 ,奥 林 匹克 运 动文 化 在发 展过 程 中需 要 大 众传 媒 来 接 轨 奥林 匹克 运 动 与大 众 的 距 离 . 从 另一 个 层 面 讲 ,大 众 传 媒 也拥 有 一 双 腾 飞 的翅 膀 ,突 破局 限, 飞 出广 阔 的天 地 , 飞 出国与 国 、地 域 与地 域 界 限 ,使彼 此 交 融 、相互 融 合 . 奥林 匹 克和 大 众传 媒都 拥 有双 重 翅膀 ,以大 众 为媒 介 , 比翼 双 飞无 疑是 最 好 的结 合 . 1 2 大众 传 媒 的特性 契合 了奥林 匹克 运动 文 化 的 内容 需 求 奥 林 匹克 运动 文 化像 一 棵 参天 古 树 具有 强大 的生命 力 和 活跃 性 , 这棵 古 树在 枝 叶茂 盛 间爬 满 生 命活 力 . 因 这棵 大 树 能为 大众 传 播 ,所 以不 断吸 引大 众 目光 ,并 发展 为 世界 上 最 负盛 名 的 体育盛 会 —— 并拥 有 了 自己屹立 的姿态 和 高贵的特 色 ,傲视 着芸 芸众生 .1 9 4 8年 伦敦 奥运 会开始 ,奥林 匹克 文化 意识 比赛被取 消 ,令人惋 惜口 1 .不 过之 后 奥林 匹克 运动 以更 多 的 方 式与 艺术 结 缘 . 比如 , 奥运 会开 闭幕 式 、奥 运会 吉祥 物 设 计 等 .艺 术不 断 为奥 林 匹克 运动 增 添光 色 , 使其 容 光焕 发 、 永葆 青春 .通 过传 媒 的传 播 , 使得 奥 林 匹克 运动 文 化 从 内容 上更 容 易快 速被 大 众 接 受 . 而且 大 众 传 媒 使 奥林 匹 克 运 动 具有 了通 俗 易懂 的特 点 , 供给 人们 短 暂 消 费 ,快 速 追 求 快感 更 迭 ,并 且 能将 一些 运 动 事物 演 绎 为经 典 .从 根本 上 讲 , 奥林 匹克 运 动文 化 通 过 国与 国之 间 的传 播 ,使奥 林 匹克 运动 文 化 的 内容更 加 丰 富 .
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b5c78fbceb19e8b8f6ba68.png)
体 育全球 化 的趋势 给 民族传 统体 育 的发展 带来 了巨大 的压力 和挑 战. 武术 作 为 中华 民族传 统体 育 的代 表项 目 , 在体 现 民族精 神 , 强人 民身 体健 康等 增
方 面起着 其他 活动 所 难 以替 代 的 作用 . 对 西方 竞 面
会 一般 受 众为对 象 而进行 的大规模 的信息 生产 和 传 播活 动. 在现代 社 会 , 众 传 媒 即 大 众传 播 媒 介 , 大 包 括报 纸 、 志 、 播 、 杂 广 电视 、 电影 、 籍 等 等 , 中 电 书 其
中的主要 营 造 者 . 0世 纪 8 2 0年 代 初 期 , 着 电影 随
“ 众传 播 ” 概 念 首 次 出 现 于 1 4 大 的 9 5年 1 1月 在 伦敦 发表 的联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的 宪 章 中 , 关 这 有
一
概念 的界定 很 多 , 名 的传 播 学 家 传 播 学 先 驱施 著
各方 面影 响传 播对 象 的一个 过程 ” . 从 大众 传 播 学角 度 看 , 众 传播 是 指 专 业 化 的 大
媒介 组织 运用 先进 的传 播 技术 和 产业 化 手 段 , 以社
特有 体育 文化 的重 要 运 动 项 目. 术 的 内 容 丰 富多 武 彩 , 式 多 样 , 格独 特 , 有 强 身 健体 、 形 风 具 防身 自卫 、
拉姆 认 为 “ 大众 传 播 是 指 职业 传 播 者使 用 机 械媒 介 广 泛 、 速 和连续 的传 播 信 息 , 期 在 大量 的 、 种 迅 以 各 各样 的传 播对 象 中 唤起 传 播 者 预 期 的意 念 , 图在 试
《 少林 寺 》的 播 映 , 林 武 术 热 在 中 国大 地 骤 然 兴 少 起, 由其所 带来 的民 族 自豪 感 激 发 了人 们 极 大 的武 术热 情. 武术作 为 中华 国粹 , 是昔 日保 家卫 国的 国防 战技 , 也是 民族 传 统体 育 的主流 , 更是 现代 塑造 中国
浅谈大众传媒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大众传媒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9504c23453610661ed9f485.png)
受教 育者 获 取体 育学 信息 的需 求 。体 育教 师 也要 借 助更 先进 的媒 介 才能 更好 地 完成 教育 目标 。利用 电
1 . 1 大 众 传 媒 是 体 育 教 育 得 以 实 现 的 途 径 和 手 段 视 、 互联 网等大众 传 播媒 介 , 可 以用 丰 富体育 课 的 内
补 充
生理 解体 育课 堂 内所 提供 的体育 信息 。还 要 教会 学
生理解 由大众 传媒 带来 的体育 信 息 , 取其精 华 , 去 其
2 1世纪 是 信息 化 的世 纪 。信 息 化 使得 新 知 识 、
识更 新 频 繁 ,在 这 种形 势 下 ,如何 培养 终 身体 育 意
寄托 在 大众 传媒 上 .体 育教 师 与学生 之 间 面对 面的 糟 粕 , 使体 育信 息产 生最 佳 的效 果 。 1 . 2 大 众 传媒 是 普 通 高校 体 育 教 育 有 益 且 必 要 的 新 事物 随 时随地 都在 大量 地涌 现 。 信 息 瞬息万 变 , 知
之一
容, 还可 以提 高大 学生 体育 文化 素养 。
当然 , 我们 还必 须清 醒地 看 到 , 从 社会 发 展 的需
处 于信息 社 会 中的人 们 ,利 用大 众传 媒来 获 取
作者简介 : 谢月芹 ( 1 9 7 8 一 ) 女, 江苏赣榆人 , 讲师 , 硕士 , 研究 方 向 : 体 育运 动 与社 会 发 展
识, 要 真 正做 到与 时俱 进 . 必须在教学方法 、 教 学 内容 、 培养 目标 等 方 面 进 行 革 新 。
关键 词 : 大众 传 媒 ; 普通 高校 ; 体 育 教 学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中 国进 入 了一 个 大众 传 体 育 信息 是最 快捷 、 最 方便 、 最 有效 的途径 。大众传 媒 时代 。教 育 呈现 出现 代化 的特 征 和 发展 趋 势 , 首 媒如 电视 、 网络 等 以其特 有 的传播 特 征 , 决定 了它 们
体育新闻媒介传播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体育新闻媒介传播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508589e011ca300a7c39035.png)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体育新闻媒介传播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李坤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在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与自媒体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影响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
因此,体育教师应结合新闻媒介传播机制,完善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通过新闻媒介的互动性、娱乐性、广泛性等优势,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本文结合新闻媒介对学生的影响,探析新闻媒介对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新闻媒介;大学生;体育参与根据相关研究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频率日渐提升,对新媒体及自媒体的使用力度逐渐增大。
同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与行为层面上发生着深刻的转变。
尤其是新闻媒介传播机制,对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学习思想的影响最为突出。
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新闻媒介的传播机制,探析其对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影响,以此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体系。
一、新闻媒介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在新时代发展视域下,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逐渐取代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国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信息获取方式。
在数字时代,社会大众能够通过网络媒介开展社交、学习、工作等活动,转变了传统新闻媒介的局限性,使新闻覆盖面、信息传播规模及传播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所有互联网用户的74%。
而从年龄分布与职业分布的层面来分析,网络用户的主体是高校学生,并且对我国互联网各领域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德国行为学家哈茉莉根据网络新闻与学生行为特征,对体育项目参与度进行了调查,指出新闻媒介对学生能否有效参与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联系。
我国学者程科根据哈茉莉的研究成果,以篮球新闻与大学生体育运动类别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研究发现,新闻曝光率高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大众传媒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de28d2c50e2524de4187ef7.png)
学园研究大众传媒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于明(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 110004)摘要:当前大众传媒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电视、广播、网络、自媒体等。
大众传媒可以为新闻传播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从而促进新闻传播效率不断提升。
本文对大众传媒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以及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应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众传媒;体育新闻;传播;影响;策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各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而且大众传媒传播的各种信息也更加形象生动,使得当前时代下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网络、手机等媒体。
一、大众传媒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在大众传媒背景下,各种信息的传递时不受时空的限制,为人们的交流、信息获取提供了便捷的环境。
大众传媒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传媒形式的拓展使得体育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改变尽管当前电视和报纸依旧是一种主流媒体形式,但是各种新的传媒形式的出现,使得大众传媒的传播途径更加丰富,新型的大众传媒形式承载的是快餐文化,大众传媒的应用加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体的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比如在有网络的地方可以通过手机播放一些体育视频、观看各种体育新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体育新闻的内容有一定创新由于现代化社会中的人们空余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喜欢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观看一些要点类信息以及一些比较精简的内容,因此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体育新闻内容以及报道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一种更加简洁的方式对体育新闻消息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在观看时更加便捷,这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改革发展是一种重要的促进。
(三)大众传媒使得体育新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大众传媒本身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以及立体性,而且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当前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使用网络,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也正好切合市场的开放性。
大众传播对武术传承的意义——以初中生为受众群体的探讨
![大众传播对武术传承的意义——以初中生为受众群体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673f56c9b6648d7c1c746a9.png)
2n o 年第l 1 期 67
化 … 。 8U 部 分 武 术 影 视 作 品 以 玄 幻 7之 J 化 、 秘化 以及 过 于 渲 染 血腥 暴力 等 不 良 神
“ 自我诉 求 ”, 主动 寻 求 “ 文化 认 同 ” 而 。 初 中 生 在 武 术 传 播 的 过 程 中将 会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同 时也 将 起 到 相 当重要 的作 用 。
感上来看 , 中生 富于激情 , 初 但情绪波 动
较 大 。 据 心 理 发 展 的 阶 段 特 征 , 中 生 根 初
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 向 “ 高层次认 知发展 阶段” 渡 , 过 这个 阶段所接 收的信
息对 形 成 正 确 的认 知 具 有 重要 意义 。
德・ 梅杰 ( e de ) TdMagr 针锋相对的质疑② ,
信息时代 , 世界范围内的传媒 已不可避免
地置身于跨文化表达之中。 根据媒介理论 家詹姆斯 ・ 凯利 (a e W・ ey 关 w・ Jm s・ K l ) l 于传播 和现实之 间联系 的理解 ——传播 是一个符号程序 , 现实在这个程序中被创 造、 被维持 、 被修复 、 被改 变( 从这种 意义上来说 , 传播就是文化的基础。 因而 ,
②单 波 、 义彬 : 跨 文 化 传播 新论 石
[】 武汉 : M. 武汉 大学 出版社 , 05 2 0 ③张凤 霞, 当代武术 的责任与价值 《 审视 ) J ,( 击》, 0 5 ( ) )[】 ( 搏 2 0 : 2 ④许 晓琴 : 中央 电视 台对 中国武术
传 播 边缘 化 的 研 究 》[] 苏 州 : 苏 州 大 D. 学, 07 2 0 ⑤李 琪 ,《 论 大 众 传媒 对 武 术 运 动 ( 试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307615c281e53a5802ff6f.png)
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2.社区体育概念: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3.职工体育: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资源形式,它不仅可以增加劳动的数量,还可以提高劳动的质量。
4.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5.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6.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7.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8.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
9.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点小群体。
10.体育社团:简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11.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12.社会化: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3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
14.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的一种基础教育。
15.大众传播媒介是传送视听信息的非个体性传播工具。
16.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体,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
![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0eb74f7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9.png)
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形式,还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递。
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影响和意义。
一、传统媒体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一直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通过电视转播体育比赛,观众可以亲眼目睹比赛的精彩瞬间,增加了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兴趣。
广播和报纸则通过文字和声音的传递,及时报道体育赛事和运动员的动态,让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到体育运动的最新资讯。
传统媒体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大众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来源。
二、新媒体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如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和体育App等正逐渐成为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让用户可以分享和传播自己对体育运动的观点和互动,拉近了观众与运动员、俱乐部之间的距离。
视频分享平台则提供了大量的体育赛事回放和花絮,让观众可以随时重温和分享体育运动的经典瞬间。
体育App则提供了定制化的体育资讯和赛程信息,让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
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三、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体育运动的传播可以激发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其次,体育运动的传播可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道德,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再次,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加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国际间的友谊和和平。
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多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体对现代体育影响论文
![大众传播媒体对现代体育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f46586daef5ef7ba0d3c19.png)
大众传播媒体对现代体育影响论文摘要: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人类社会所有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无孔不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重要成员,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
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体育才得以在人类心中像今天这样富有魅力,在人类社会中有如此深刻之影响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它对今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大众传播媒介给体育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加以认真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1.引言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大众传播媒介锁定的重要传播内容。
一旦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二者便发现了对方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于是二者便紧密结合。
体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吸引社会注意力,刺激体育消费,大众传播媒介则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加快了体育活动传播速度,加大了体育活动传播的社会覆盖面,扩大了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体育的各种社会功能[1]。
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影响重大,现代体育在媒介化状态中生存。
2.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综合归纳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3.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与特点3.1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社会力量的源泉,它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三“密码”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建构社会和引导社会[2]。
当下大众传播媒介正以惊人的速度介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但我们必须谨慎的、科学的、合理的去利用它,否则它将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它是一把社会发展中的双刃剑,有利亦有弊。
3.1.1大众传播媒介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涉猎的范围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各个领域。
它逐渐融合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研究
![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cd9b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f.png)
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研究一、概览在当今社会,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与职业体育的蓬勃发展相比,大众传媒在职业体育领域的作用似乎显得相对较弱。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发展,本文将从概览的角度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基本概念。
职业体育是指以体育竞技为核心的体育活动,其参与者主要是职业运动员。
而大众传媒则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向广大受众传播体育信息的信息传播系统。
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早期的电视转播,到后来的网络直播,再到现在的社交媒体传播,两者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职业体育的普及和发展,也为大众传媒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大众传媒对于职业体育的报道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民众对职业体育的了解不够充分。
职业体育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赛制不完善、运动员待遇问题等,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大众传媒对职业体育的报道效果。
本文将对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
我们将分析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还将展望未来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概览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进行深入探讨,为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兴起引起了广泛关注。
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兴起,引起了广泛关注。
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体育社会学》考研考博复习资料
![《体育社会学》考研考博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e83c66998fcc22bdd10d53.png)
《体育社会学》考研考博复习资料绪论一、体育社会学概念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体育社会现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1)在大众体育领域(2)在竞技体育领域(3)在职业体育领域三、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p5)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学科的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年)(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年)(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五、中国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一)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三)关于休闲娱乐的研究(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媒的研究(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1.社会体育(1)体育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2)社区体育的研究(3)职工体育(4)妇女体育2.竞技体育(1)竞技体育功能的开发性研究(2)对竞技体育异化的研究(3)对运动员、运动队的社会学研究(4)对运动训练的社会学研究3.学校体育(1)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
(2)学生体育群体的研究4.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六、国际体育社会学进展(一)对新型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1.对健康威胁的研究2.对越轨行为的研究3.对城市化和社会化的研究4.对大型国际运动会的研究5.对国际体育政策的研究(二)国外体育社会学理论进展1.体育的“认同”2.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1)性别不平等(2)阶层不平等(3)种族歧视3.身体社会学4.全球化和商业化5公共政策(1)对教育政策的反思(2)对健康政策的反思(3)福利政策的反思七、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不同流派的社会学理论虽各有主张,但共同点是,体育运动的内涵绝不止于身体的活动和休闲。
大众传媒对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12d040db52acfc789ebc9fd.png)
大众 传 媒 内容 体 育 类 信 息 排 第三 位 . 民族 传 统 的 体 育 活 动 主
要 依 赖 于杂 志 和 图 书获 取 . 网络 媒 介 对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宣传 不
多, 对 全 国运 动会 省级 民运 会 赛 事 的 播 放 和 报 道 更 加 少 见 。 关键词 : 大 学 生 体 育 生 活 大众 传 媒 随 着 现 代 社 会 体 育 运 动 的飞 速 发 展 . 媒 体 给 体 育 信 息 的 位置非常多 , 对吉林省大学生来 说 , 传媒 的多样性 、 跨 领 域 等 特点 , 使 他们 能 够 更 加 透 彻 、 更 加 全 面 地 了解 体 育 信 息 . 给 视 觉、 听觉、 感 知方 面都带 来 了空 前 冲击 , 使 体 育 成 为 人 们 沟 通、 精 神 交 流 的 另 一 个 好 途 径 。 吉 林 省 大 学 生 不 仅 可 以感 受 到竞 技体 育的观 赏性 、 激烈 性 、 竞争性, 以 及 带 来 的 独 特 感 受, 还可感 受到休 闲体育 的娱乐性 、 休闲性 、 开放性 . 并 在 接 触面上有所扩大 , 那 么 他 们 对 媒 介 的 正 确 认 知 是 什 么 样 的 状 况?本文通过对大众传 媒体育信 息情况进行 调查 . 试 图 分 析
大 众 传 媒 对 吉 林 省 大 学 生 体 育 生 活 的 影 响
李 4 0 0 2 )
摘 要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吉林 省 大 学 生 接 受 体 育信 息 主 要 依 赖 于 电视 、 广播 、 报 纸 和 网络 。 吉林 省 大 学 生 在 选 择 其 接 触
化生活 , 调 节 紧张 的 心情 从 而放 松 自己 。 4 . 吉林 省 大 学 生 接 触 大 众 传 媒 与体 育 生 活 的关 系研 究 吉 林 省 大学 生通 过参 与媒 介 等 动 性 活 动 .不 仅 丰 富 了精 神世界 , 还 对 大 众 传播 活动 发展 起 到 了推 动 作 用 。 著 名 心 理 学 家认为 : “ 人 的人 格 和 心 理 情 景 一 起 决 定 了 人 们 的 行 为 。 ” 所 以 ,对 吉 林 省 大 学 生 接 触 大众 传 媒 情 况 的 分 析 对 体 育 生 活 起
我国民族体育大众传播价值分析
![我国民族体育大众传播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7752d050e2524de5187e71.png)
场 化 走 向与 其 分析 》 课题 研 究成 果 )
参考文献 :
家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报 纸 。 像 新 疆 经 济 但
但 也 不 是 一组 不 解 的难 题 。 去 因 为强 调 过 控 制 力 而 阻 碍 了媒 体 的 发 展 , 场 化 后 对 市
集 团化 改 制 的 必 然性 。 建 报 业 集 团 组
是 我 国传 媒 文 化 产 业 全 面 推 进 内部 资 源
参 与 一 部 分 经 营 职 能 . 长 远 发 展 角 度 考 从 虑 . 以 促 进 媒 体 的 竞 争 意 识 , 体 产 品 可 媒 能够 更 好 地 满 足 受众 的需 求 。 国外 对 公 从
至关重要 , 因此 不 断 增 强 广 大 青 少 年 对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的认 同 和 自信 .振 奋 民 族 精 神 , 聚 民 族 力 量 , 一 项 十 分 紧 迫 的 任 凝 是
文 化 的 百 年 冲 击 .O多 年 市 场 经 济 冲 击 3 的 是 最根 本 的生 存 方 式 和观 念 。
了原 来 的 味道 ,高 山》 非 山风 ,流 水 》 《 《 非
水 声 。 大 家都 感 叹 ‘ 零 的 国粹 ’ 在 飘 以及 海 外商 业 文化 的 冲击 下 , 华 国 粹 已 悄 然 沦 中
落 到一 种 尴 尬 的境 地 。 时 , 方 的 强 西
念 , 化 需 要 传 播 , 播 需 要 媒 介 。 民族 文 传
传 统 体 育 作 为 人 类 创 造 的 一 种 独 特 的身
2024体育社会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2024体育社会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0358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6.png)
体育社会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及试题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推动体育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一门。
4.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解释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5.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6. 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
从某种角度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7.社会结构:指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综合,包括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
8.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的过程和现象。
9.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不断的生存延续、变迁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体现在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流动。
10.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11.体育与社会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和制裁。
广义的控制不仅是片面的控制人的行为,而且还含有协调与积极引导人们行动的重要内涵12.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13.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14.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15.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和及其创造过程。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
![体育社会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c8a8b6fd0a79563c1e721d.png)
绪论一、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指尖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二、区分的几个概念P31、体育社会学: 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体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2、社会体育学,也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明显不同。
3、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三、体育专业考研的几个方向:体育学——a.体育教育训练 b.运动人体科学 c.体育人文社会学 d.民族传统体育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A、大众体育(Physical Recreation )-身体娱乐B、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教育C、竞技体育(Elite sports )-高水平体育本章思考题1、体育社会学研究基本对象:体育社会现象社会功能:P4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的社会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
二、二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的帕森斯、默顿(作用)2、冲突论—美国的科泽尔(竞争)3、交换理论—霍曼斯、劳布(平衡)4、符号相互作用论—布鲁默(信息)三、体育社会学的由来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专著《体育社会学》,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一战后作为独立学科出现。
媒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
![媒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4b6c7f3aef8941ea76e05bf.png)
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8月筇5经第R弼【民族传统体育】媒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蒋歌声I李秋兴2(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2.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浙江杭州311000)摘要:随着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体育全球化正呈现出一种媒介化的趋势。
西方体育依靠雄厚的资金、强大的媒介技术等因素的支撑牢牢地主导着世界媒介的话语权。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则因为自身的特点以及媒介开发程度的不够不断地被消解乃至同化。
研究认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应通过现代媒介积极融入媒介文化全球化的大潮;在理性继承的前提下,寻求创新与发展之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媒介“话语”体系;中国的媒介应该成为维系我们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力量,在争取全球媒体新秩序中的地位时应努力保持本民族的特色。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全球化媒介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8—0073—031媒介奇观——审视文化传播的新视界麦克卢汉曾说:“媒体会改变一切。
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消灭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
”媒介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历史。
特别是在2l世纪信息社会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媒介作为发声机的文化,将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文化。
现代传播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凭借声音、图像营造出的虚拟的世界,媒介统治着人们想象的领域,占据着人们的交流空间。
也因此,媒体的真实似乎远比客观的真实显得更为重要。
正如波德里亚所说:“媒介从根本上瓦解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主体。
媒介只不过是奇妙的工具,使现实与真实以及所有的历史或政治之真实全都失去稳定性,……我们沉迷于媒介,失去他们难以为继,……这一结果不是闲为我们渴求文化、交流和信息。
而是媒介的操作颠倒真伪,摧毁意义。
人们渴求做秀、表演,媒介将是一种新型文化植入日常生活的中心。
”当代高度发展的媒介,堪称现代社会一大奇观。
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
![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1166755804d2b160b4ec04c.png)
成普遍的信息声势。纵观我国武术学校从无到有, 直至今天的 蓬勃发展, 每一步的成长与壮大都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 随着电 影《 少林寺》 的播映, 武术热的兴起, 各地武术馆、 拳社、 辅导站 等社会武术组织的活动活跃起来,武术学校相继产生。宋江武 术学校因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舞台一夜之间为大江南 北的人们所熟知;塔沟武术学校在2 届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 8 精彩演出, 不仅通过电视直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采, 而且也使塔沟武术校扬名海内外。 前, 目 塔沟武术学校在校学生 已达一万五千余名, 而我国各类武馆校也达到一万余所, 在校学 生数量也逐年增加。武术学校的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 是其它任
在每个人的眼前, 使人们既能领略到武术独特的魅力, 又能方 便、 满足习武者的要求。大量新的武术信息的获取, 不断充实着 人们原有的 “ 知识库” 改变着人们原有的观念, , 也影响着人的
武术行为, 使更为广泛的人群对武术由不知到知,由 关注到了 解, 进而加人到武术的行列中, 有效地推动了 武术运动的普及和 发展。在当今时代, 传播媒介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充分了解和利用它, 对于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进 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 2 为武术发展提供展示自 我和传播的空间 武术一直以来都是以区域传播、 结社传播、 寺院传播等口 传
搏击 武术科学
20()6年 9 月 第 3 卷 第9 期
【 武术发展研究】
试论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 的影响
如伟华 ’ 匆丽华 2 匕 匕
( 1.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 0 0;2 商丘师范学院体育系, 1 . 河南 商丘 47600 ) 0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作用, 合理 提出 发展对策, 以期为武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武术运动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一5643( 2006 ) O ee0012一03 gw s
社会体育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4f989159eef8c75fbfb3bf.png)
社会体育复习资料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和体育科学的方法,将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展开对体育现象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研究的学科。
二、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体育社会学是介于社会学和体育科学之间,与上述两个学科紧密相联、又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角度的综合性学科。
➢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三、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
➢体育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属性产物。
有别于人的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的一切现象。
➢体育社会现象独立于个人而存在,是一种集体的、普遍的现象。
如:国际比赛颁奖时升冠军国家的国旗、奏国歌等。
➢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强制性,是人们大多数的意念和倾向。
如:兴奋剂事件一、社会学定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特点和功能1、特点➢对人的研究最全面➢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有一套自身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几乎能和每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相联系。
➢具有研究社会问题的专门的理论和方法。
➢多元共存。
➢具有想象力。
2、功能描述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象预测社会发展19世纪末,一批社会学家开始关注运动场、游乐场和娱乐问题,标志着体育社会学进入了初创阶段。
➢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体育社会学》问世,标志了初创阶段的完成。
➢ 1956年罗德等人著的《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
四、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利与弊1、促进作用借助政治对体育效用的需求而得到政府、社会、经济和舆论的高度支持,从而推动体育的发展。
2、消极作用政治的需求可能向体育注入为争锦标而不顾一切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以致向体育注入急功近利的拜金主义而不顾后果,使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暴力事件累累发生,从而亵渎体育精神。
大众传媒对我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宣传报道的特点比较
![大众传媒对我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宣传报道的特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b310a26915f804d2a16c107.png)
大众传媒对我国体育运动宣传报道的特点比较前言西方学者对大众传播的界定进行了诸多研究。
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1]随着电子技术的更新,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时代。
大众传媒(指现代常用的一些宣传手段,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是推广和普及体育运动,扩大体育影响,吸引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媒介。
体育运动通过传媒的种种渠道,被输送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2]由于不同新闻媒介对体育运动的报道各有优劣,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不同媒体体育报道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1报纸对我体育运动的宣传报道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连续发行的定期出版物,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产生之初,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读者少,销路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完善,报纸内容日渐丰富,种类日趋多样,发行量也大大增加。
“报纸是最早介入我国体育报道的传媒,因此现代意义上体育报道的雏形也是在近代报纸产生后才逐渐出现的。
”[2]报纸所提供的体育信息贴近不同受众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和观念,并比较符合大部分受众群体的思维习惯和语言风格,所以比较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报纸具有包括健身、体育娱乐等在内的多方面指导性、提示性信息,使之成为受众体育学习、娱乐的好帮手。
电视转播的增加也刺激了报纸的销路。
报纸版面的扩展以及各种专业体育报刊的出现,表明体育信息的内容已经发展成为印刷媒体中传播的重要内容。
1.1报纸体育报道的优势特点(1)便于深度报道。
报纸主要以文字符号传播信息。
文字符号本身的抽象性与读者阅读时可以仔细品味,使报纸可以十分便利地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预测体育比赛的发展趋向;可以对体育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做出高度抽象的概括和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对体育事件做深度报道。
(2)选择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媒介对传统体育的意义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体越来越注重体育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大众传播媒体已把体育作为主要的报道内容予以注重,各种媒体都有专门栏目报道大量的相关体育的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期,国家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后,我国大众传播媒体也增大了对体育宣传的力度,据统计,当前我国各大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各个知名网站90%以上设有体育栏目,时事,财经,体育,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版块。
不过,媒体对于民俗体育的注重却远没有对竞技体育的注重度高,深入探讨民俗体育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寻找促动二者两性互动的节点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
基于津鲁新鄂豫四省一市的大众传媒与民俗体育关系度调查每个城市、地域在其形成和发展当中都积累了其特有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包括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形态。
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他独有的魅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民俗体育发展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对其产生的影响实行了调查,并使用逻辑分析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实行了系统分析。
此外我们还就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调查结果的结论性论证,专门对上海体院的肖奂禹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的张玉田教授,南开大学的赵航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刘卫东教授实行了访谈。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针对天津市、山东、新疆、湖北、河南五个地区,综合5000名受访者的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为2011年2月-3月间,调查过程中,我们将各地区民俗体育参加者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为了检验民俗体育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水准,我们也对部分普通“体育人口”实行了调查走访。
调查采取访谈方式实行,按照事先设计的问卷,围绕我们关心的问题采取问答方式实行。
因为时间、经费、人力所限,我们只在每个地区采样1000个,虽然不能反映所有常住人口的全貌,但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在年龄、性别、职业实行平均分配,所以能够在一定水准上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因为我们是利用寒假实行的调查,而且采取的是集中调查的方式,所以受访者中学生的比例偏大,这当中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和高中生,但是从学历结构上看除本科占比较大外,初、高中学历亦占有较大比例。
从年龄角度来看,30-50岁的比例达到50%以上,较为集中。
籍贯分布除天津的人员分布较为分散外(这与天津作为大型城市流动性人口较多相关),其余四省籍贯基本均衡。
所以,我们认为本次调查的对象选择基本符合民俗体育参加者的情况,尤其是符合各地区体育人口分布的基本情况,应为有效调查。
2调查内容2.1民俗体育参与度调查根据表2,我们不难看出,参加过民俗体育的人数还是占绝大多数,只有18.8%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民俗体育。
但是经常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乐观,只有20%的人经常性的参加,剩余的人都是不经常或偶尔参加。
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民俗体育的传播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从不参加的人口比例不足20%),但是传播的效度不够,这从偶尔参加和不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对象超过50%中能够得出结论。
从表3能够看出,跳绳、放风筝,踢毽子这三种民俗体育是在这五个地区比较流行的项目。
跳绳、放风筝和踢毽子这三个个项目参加比较容易,对活动器械的要求也比较低,是民众比较喜爱的民俗体育项目;太极、武术和气功是比较受男性欢迎的项目;龙舟因为条件限制,参加的人数并不多,在河南和湖北,参加龙舟的人比较多,这大多是因为南方河流相对较多和纪念屈原的习俗,使得这项民俗体育项目得以广泛流传,但是在北方,例如山东,天津这些地方龙舟活动相对较少,这也是民俗体育地域性特点的表现;踩高跷是参人数与最少的民俗体育项目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踩高跷的技术难度比较大;其他民俗项目就根据各地民俗文化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特色:山东有扭秧歌,天津有舞狮、杠箱、中幡、高跷、旱船、舞龙、摔跤、抖空竹等,因地而异。
综上,民俗体育参加者在我国体育人口中比例偏低,项目参与度随项目的专业性、地域分布变化体现出明显差异,这在充分体现民俗体育的草根属性的同时,也表明其传播的局限性。
2.2民俗体育传播途径分析在了解了民俗体育参与对象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对其中主要参与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实行了调查,从中探究大众传播媒介对民俗体育的影响力度。
(1)大众传播在民俗体育的传播活动影响力偏低。
这能够从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社区体育和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获取民俗体育信息中得出结论。
(2)大众传媒在影响民俗体育的形式上存有较大的局限性。
报道内容单调,形式简单是各种媒体中普遍存有的现象,表5中各种报道形式的统计中“新闻报道”和“知识性信息”占信息形式的比例达到55.6%,而其它形式则占比较低。
从媒介传播的一般规律上看,信息传播形式、角度对于信息的有效到达率有着直接影响。
(3)报道数量上明显不足,信息到达率明显偏低。
表7说明在众多的媒体形式当中,50.8%的受调查对象偶尔能够看到的关于民俗体育的信息。
所以证明了我们的媒体对民俗体育的注重度和报道量还不够。
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民俗体育参与度较低,与大众传媒对于民俗体育报道的重视水准密切相关。
2.3受访者对大众传媒相关报道和民俗体育展开情况的评价分析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公众对民俗体育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注重水准,那么如果增大大众传媒对民俗体育的宣传报道力度,是否会对民俗体育的推广与传播产生直接的影响呢。
通过对表8、9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如下结论,(1)大众传媒对民俗体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
有33.8%受访对象会因媒体报道而去尝试某种民俗体育形式。
这说明有部分受调查者认同媒介的引导作用。
(2)大众传媒在对民俗体育宣传方面还很欠缺。
“不知道”的比例高达44.2%,表明至少2个结论,一是受访对象从媒体获取民俗体育信息的几率较小,所以无法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受访对象对从媒体获取相关信息有一定的期待度,大家有一定的尝试意识,希望感知自己是否会因大众媒体对民俗体育的注重而受之影响。
(3)表9是对被调查对象关于媒体影响力的感知性调查。
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播、手机。
除电视和网络以外,其余媒体的受众占有率接近。
这表明影响受众的媒介形式中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兴媒体,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接触动机和渠道方便性。
电视的娱乐属性是种受众群体都认可的,所以追求娱乐的原始动机会有效促动电视媒体的媒介接触。
而网络媒体虽然受到一定条件限制,但是其媒介整合的多用途性使得它成为受众的重要选择。
表10是综合四省一市的受调查对象对民俗体育开斋状况的认知统计,54.8%的人认为民俗体育展开的一般,而认为展开较差的达到了26.8%。
虽然被调查对象在此仅仅提供的是主体印象,但是“很好”和“较好”的认知率不足13%能够在很大水准上说明广大民众对民俗体育的陌生和距离。
这个方面表明我国民俗体育面临的困境:信息危机、形式危机、传承危机、传播危机并存;同时也表明民俗体育的发扬光大还有着很大提升空间。
四省一市的数据比较分析媒介的发展与影响力与社会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准,社会开放水准有着密切关系。
下表中将受调查对象在同一调查项目下,使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地区分布实行了横向比较,以期得出统计因子的量度区分,并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数据差异实行分析。
上述统计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实行比较分析:从纵向角度,各调查问题的数据内涵已经在前文中实行了分析、解读,再此主要从横向角度对不同地区的同一统计因子实行差异比较。
1受调查对象对民俗体育的认知度较高综合四省一市的调查,民众对民俗体育的理解和参与处于较高水平。
综合我国关于体育人口的统计数据:我国体育人口占常住居民人口的比例为31.2%,而我们所调查的体育人口中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比例为“经常”20%,如果加上“不经常”和“偶尔”的选项这个比例能够达到81%,按照这个比例测算,中国国内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对民俗体育有接触经历,有超过十六分之一的人口经常参与各种形式的民俗体育项目。
四省一市中新疆的参与度相对较高,其中“跳绳”和“踢毽子”的参与率又处于相对高位,这与项目的易参与性和对环境要求简单有很大关系。
2大众传媒对民俗体育传播的力度不够受调查对象中只有14.8%的是从大众媒介获得关于民俗体育相关信息的,而社区体育和人际传播所占比重高达64.8%。
这个方面反映出民俗体育在传播过程中仍然较多依照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同时也说明大众传媒对民俗体育注重的力度还很不足。
这能够从受调查对象的到达感知上得到反映,感觉媒介传播民俗体育信息的数量为“偶尔”和“基本没有”的比例合计为90.8%。
这当中大众传媒影响较大的是天津,这与天津作为直辖市媒体资源相对发达相关,而新疆地区的占比最低,这也与边疆地区信息传递欠缺有一定关系。
3电视和网络在民俗体育的媒介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受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人认为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力较大,相对于其它媒介形式来说这两种媒介因其传播形式和特点而占据了信息传递中的较大“带宽”。
究其原因,电视的图文并茂,老少皆宜使得它成为受众群体最广阔的媒介形式;而互联网则是作为新兴媒体,因其互动性、参与性强,表现形式多样化而紧随电视之后。
天津山东的电视影响水准最高,达到14.4%,而网络的受众认知度出了湖北以外都超过10%。
这表明,适合社会发展潮流,技术先进、受众接受度高的媒介形式应该是我们传播民俗体育的首要选择。
从横向的角度对津鲁新鄂豫五地的民俗体育发展情况,大众传媒影响力、影响方式和效果实行比较。
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天津与其它地区相比,大众传媒对民俗体育的传播力度较大,这从第5、6、7、8、9项统计项目中能够得到体现。
这表明,天津作为沿海城市,体育信息的传播相对发达,大众传媒对于体育文化的深度解读也领先于其它被调查省份。
这既让我们对天津的体育信息传播的合理性感到欣慰,也让我们意识到多数省份对于体育信息的传播还局限于赛事、明星的热点上,还缺乏对体育文化的深入挖掘。
当然,天津的领先优势也并不明显,这也表明我国大众传媒对于体育信息的报道整体上还处于欠发达阶段,追求眼球效应的急功近利仍然左右着我们的媒体。
前景与展望1大众传播媒介对民俗体育的注重亟待增强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媒体的宣传或者报道的根基植根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政策指导,遵循“举国体制”。
不可否认,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下,体育运动尤其是民俗体育运动更多的是走市场化的道路。
民俗体育要发展,就要符合市场化运营的规律。
以往的经验证明,大众传播媒体利用转播体育赛事插播的商品广告及在现场放置的广告牌不但为媒体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还带动了整个媒体产业以及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
毋庸置疑,民俗体育必须依靠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才能使其传播的更快、更广、更具有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