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卫生歌

合集下载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长寿歌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长寿歌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长寿歌孙思邈的《养生歌》(即《孙真人卫生歌》),不违惰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盼可行。

易则易之,简则易从,此乃一难得的养生瑰宝,是中老年朋友延年益寿的指路明灯。

孙思邈“博极医源”,曾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寿论》、《摄养枕中方》、《孙真人卫生歌》等,为我国医药发展和养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因此,他在自己所写的两部巨著中,均冠以“千金”二字。

他告诫人们,要珍重生命,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

他写的《养生歌》第一句就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他告诉世人:“箕裘五福寿为最。

”这五福之中“寿”列第一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重的。

善待生命是《养生歌》的主题歌,正如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所说:“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

故以自慎为首焉。

”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

所谓“自慎”,就是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命质量。

简而言之,就是“自主健康”。

衰老、疾病是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自慎”就不足以抵抗。

孙思邈在《养生歌》中说:“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孙氏在《摄养枕中方》讲了人生不慎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说:“养生者失去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燥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

应生着死,应存着亡,应成着败,应吉着凶。

”因此,养生者首先要重视“自慎”。

我们应从珍重生命的“自慎”的角度,深刻理解《养生歌》的精髓。

《养生歌》全面讲述了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提出了养性十法:一曰吝神,二曰惜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养生歌》从10个方面对长寿经验做了精辟的论述,介绍了延年之术,却病之方。

其内容丰富,知识广博,议论详审,读后使人收获多多、益处多多。

《养生歌》论修身养性之道,述保精惜气之方,言永年夭生之理,明弃私去欲之义,议论警策而切实,语言浅近而易晓。

卫生歌文言文翻译

卫生歌文言文翻译

卫生之道,莫若养生。

养生之道,首在摄生。

摄生之道,贵在调摄。

调摄之道,须辨寒温。

寒温既辨,饮食宜节。

饮食既节,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劳逸适中。

劳逸适中,病邪不侵。

病邪不侵,身体康宁。

身体康宁,寿比南山。

翻译:《卫生歌》之文,论述的是卫生之道,其根本在于养生。

养生的方法,首要在于保养生命。

保养生命的方法,贵在调和身心。

调和身心的方法,需要辨别寒热。

寒热既已辨明,饮食应当节制。

饮食一旦节制,作息应有规律。

作息有规律,劳逸应当适中。

劳逸适中,病邪便无从侵入。

病邪不侵入,身体便得安康。

身体安康,寿命可比南山。

《卫生歌》文言文翻译如下:卫生之道,莫若养生。

养生之道,首在摄生。

摄生之道,贵在调摄。

调摄之道,须辨寒温。

寒温既辨,饮食宜节。

饮食既节,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劳逸适中。

劳逸适中,病邪不侵。

病邪不侵,身体康宁。

身体康宁,寿比南山。

夫卫生之要,莫大于养身。

养身之要,在于摄养。

摄养之道,贵在调和。

调和之道,必先明辨寒温。

寒温既明,饮食宜有所节制。

饮食既节,作息应有常制。

作息有常,劳逸应适度。

劳逸适度,病邪不得侵。

病邪不得侵,身体自安康。

身体安康,寿命可比南山。

盖卫生之术,莫若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首推保养生命。

保养生命之法,在于调和身心。

调和身心之术,必先辨识寒热。

寒热既辨,饮食须节制。

饮食既节,作息当有序。

作息有序,劳逸应适度。

劳逸适度,病邪不至。

病邪不至,身体自安。

身体自安,寿命可期南山。

夫卫生之至,莫若养生之理。

养生之理,首在保养生命。

保养生命之要,在于调和身心。

调和身心之法,必先辨明寒温。

寒温既辨,饮食宜节制。

饮食既节,作息当有常。

作息有常,劳逸应适度。

劳逸适度,病邪不侵。

病邪不侵,身体康泰。

身体康泰,寿命可比南山。

卫生之道,养生为先。

养生之术,首在摄养。

摄养之要,在于调和。

调和之道,必先辨寒温。

寒温既辨,饮食宜节。

饮食既节,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劳逸适中。

劳逸适中,病邪不侵。

病邪不侵,身体康宁。

身体康宁,寿比南山。

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七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七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七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
与卫生歌
周贻谋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年(卷),期】2012(000)007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周贻谋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五重视养生,自健康之时起——孙思邈论疾病预防 [J], 周贻谋
2.说说孙思邈“四少歌”和“卫生歌”的养生 [J], 贾佩琰
3.孙思邈的养生铭 [J], 孙清廉
4.孙思邈养生系列之四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 [J], 周贻谋
5.孙思邈养生系列之六广涉猎,防衰老——孙思邈论读书养生 [J], 周贻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生宗旨(1)

养生宗旨(1)

养生宗旨(1)1、“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弱太损损则绝。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孙真人卫生歌》2、“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邵雍3、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白居易4、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

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唐·刘禹锡5、医者理也,理者意也。

药者瀹也,瀹者养也。

——《子华子·北宫意问》6、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不欲甚劳,不欲甚佚;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益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长寿之道,在于养生,养身之本,在于饮食。

——药王孙思邈7、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定。

水沸始饮,物熟始食,少食肉类,多食果蔬。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无求常安,知足常乐。

——陈立夫8、不渴勿强饮,不饥勿强食,不困勿强眠,不寒勿强衣。

——东晋葛洪9、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清乾隆(“十常”养生法:1、齿常叩2、津常咽3、耳常强4、鼻常揉5、睛常运 6、面常搓7、足常摩8、腹常旋9、腿常伸10、肛常提“四勿”养生法1、食勿言2、卧勿语3、酒勿醉4、色勿迷)10、寒从足下起,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

养生之道,眉开眼笑。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11、目不欲視不正之色。

耳不欲聽醜穢之言。

鼻不欲向膻腥之氣。

口不欲嚐毒辣之味。

心不欲謀詐欺之事。

——白水老人,“五不欲”錄自南朝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12、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大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孙真人卫生歌》13、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

——《太上隐书》14、少言语养内气,戒心性养神气,薄滋味养血气,戒嗔怒养肺气,节饮食养胃气,少思虑养肝气,寡嗜欲养心气,寡色欲养精气。

——15、饮食不止身不轻,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灵兮道不成。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孙真人卫生歌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心若大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磨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宜减苦秋辛可省但教酸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心旺肾衰宜切记君子之人能节制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大饱伤神饥伤胃大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搓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防发精竭荣枯病渐侵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索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终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告解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南朝·梁·陶弘景世言服灵丹、饵仙药、白日而轻举者,但闻而未见也,至于运气之术,甚近养生之道,人禀血气而生,故摄生论云:摄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

此名言也,予所编此歌,盖采诸家养生之要,能根据而行之,则获安乐,若尽其妙,亦长生之可觊,今着其歌于下: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

孙思邈卫生歌选讲正心诚意喜乐常有

孙思邈卫生歌选讲正心诚意喜乐常有

孙思邈卫生歌选讲正心诚意喜乐常有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常有嗔怒少。

心正意诚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每一个人都想知道养生之道,想让自己活得久,殊不知养生之道先养心,先从心态上做起,要“喜乐常有嗔怒少”。

这还真不容易做到,很多人更容易“喜怒无常”。

喜乐要有常,就是要有规律。

当喜则喜,但哪怕再高兴你都得有节制,不能高兴得太过,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所以喜乐要有常,怒要尽可能减少。

“心正意诚思虑除”,这个也是有出处的。

“心正意诚”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和;致知在格物。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儒家对个人的不同境界的一个要求。

正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心必须正。

若深入理解,就是“身有所忿?猎虿坏闷湔?,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当你对什
么事情有不满的时候,当你心里有所恐惧,有所喜好,有所偏见的时候,都不会安。

当你的心不安,心就不在这里,就像在吃饭的时候,你如果心不在吃饭上,可能吃什么你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所以,不管干什么事情,心都要正。

心正身才能正,所以很多疾病也是由于心不正而导致的。

心不正身就不正,气血就不调和,就会有病,养生你就白养。

心正了,思虑就少,烦恼就少,这是养生的根本。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孙思邈先 生十三鬼 穴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孙思邈【卫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注释)(1)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孙思邈养生歌诀

孙思邈养生歌诀

孙思邈养生歌诀“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减少加酸。

冬月大寒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健康,滋味能调少病缠……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来生疟痢…… 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须知忌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胯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 去其甚者自安逸。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脘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剧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语出《孙真人卫生歌》谨和五味五味, 是指饮食物的五种滋味, 即酸、苦、甘、辛、咸。

五味可以补益脏腑,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因其味不同, 对脏腑的作用也有所侧重, 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云:“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 提出了在生理情况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有主次之分。

五味偏嗜给机体带来的影响:“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原作… 甘‟ ,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甘(原作… 苦‟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如:酸味太过,致使肝气偏盛,导致脾气的运化作用受到阻滞。

咸味虽然入肾补肾,但咸味太过则能伤肾。

肾气受损则养骨之气不足,故曰“ 大骨气劳” 。

肾水反侮脾土,脾失健运,肌肉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减少而消瘦无力。

苦味入心,然其太过则损伤心气, 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必受影响, 故有心跳急促及烦闷之症。

甘味入脾, 既可补脾, 太过则可伤脾, 所以脾气因滞碍而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濡养于全身。

脾与胃同居中焦,升降相因,纳运配合,如若脾气不能升运,必然对胃气之纳降产生负面影响, 使胃气的纳降迟滞, 浊气滞留而生胀满。

孙思邈【卫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注释)(1)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孙真人《卫生歌》原文及解析

孙真人《卫生歌》原文及解析

孙真人《卫生歌》原文及解析孙思邈,又称孙真人,唐朝人,被称为“药王”,活到了141岁,这么长的寿命,证明他是真正得养生之精髓的,孙思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养生之道,悉心保养,寿达天年是没有问题的。

卫生,是护卫生命、延年益寿的意思。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在天地之间,以人为最贵。

为什么呢?这是天地所钟的表现。

天地间万物都是阴阳二气转化而来,得气之至和者为人,得气之偏盛者为禽兽,得气之微者为植物。

这个“象”是象形的象,人生成这样是取象于天地。

头是圆的脚是方的,就是取象于天圆地方。

有人会问,地球不是圆的吗,怎么是方的呢?这个方是说地划成形之方。

人身和天地,是同步和同构的关系,比如天地分阴阳,人体也分阴阳,天地有升降,人体也有升降,天地有日夜,人体也有作息。

我们理解了天地,也就理解了人体的运行,如果能控制身体和天地的运行相同步,就能法于阴阳,合于术数,这是养生最基本的总原理。

我们得父精母血而来,父母生了我们,我们要把父母给我们的身体保养好。

“箕畴”是指《尚书·洪范》里的九畴,里面讲了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在这五福当中,长寿是最重要的。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护养生命,一定要牢记三戒,就是大怒、大欲还有大醉。

大怒伤气,大欲伤神,大醉伤精。

牢记这三点之外,还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谨防损失真元之气。

人身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得人身时是元精、元气、元神,也是本身的真精、真气、真神,这是先天而生,一定不要损耗。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方延命。

想要长生首先要戒除我们的偏邪之性,保持自然清静的状态,不要被外界的邪淫扰乱性情。

广成子说: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庄子说: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心滑心,使心飞扬。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1.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2.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趾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上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分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八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大针),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腿,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

更加间使、后溪三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人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3.孙思邈与十三鬼穴孙思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太陵穴八寸五分名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状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路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名鬼藏十二曲池为鬼哭火针仍要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猖狂恶鬼走无踪古人针灸治病经验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 太白丰隆治脾病。

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70快乐养生 2012.07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孙真人养生铭》、《孙真人卫生歌》流传较广,影响颇大。

但两者均不见于《千金药方》或《千金翼方》,而后世某些道家著作或养生著作却有所转载。

下面选录明代胡文焕辑《类修要诀》(养生著作)所转载的上述两首养生歌诀。

先介绍《孙真人养生铭》: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伤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静鸣天鼓,晨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须节五辛。

安神当悦乐,精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病,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这是孙思邈用五言诗歌形式所撰写的养生格言,全文20句,共计100字。

语言简明易晓,用不着多作解说。

其中有些语句高度概括和凝铸着颐养之道,的确值得反复玩味和铭记。

诸如“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安神当悦乐,精气保和纯”,“寿夭休论病,修行本在人”等,这些都是养生真理,不但必须牢记,而且应当成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倘能照着去做,即可“平地自朝真”,也就是由普通人变成精于养生之道的长寿真人。

至于“若要无诸病,常须节五辛”,就是要区别情况对待了。

所谓五辛,系指5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一般指韭、薤、葱、蒜、芫荽之类。

现今知道,这些蔬菜大多很有益于健康,可以常食;只有在患眼目疾病或皮肤病及汗腺气味较浓等疾病时,应当少吃或不吃。

在此,再将《孙真人卫生歌》选录如下: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

四季养生六字诀——孙思邈卫生歌

四季养生六字诀——孙思邈卫生歌

四季养⽣六字诀——孙思邈卫⽣歌
四季养⽣六字诀——孙思邈卫⽣歌
春嘘明⽬本扶肝,夏⾄呵⼼⽕⾃闲。

秋呬定收⾦肺润,冬吹肾⽔得平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其功尤胜保⾝丹。

“嘘、呵、呬、吹、嘻、呼”六字诀养⽣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种养⽣⽅法,为吐纳法,通过六字的不同发⾳⼝型,唇齿喉⾆的⽤⼒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的运⾏。

春天要多“嘘”。

⽤嘘这种⽅式来吐⽓,以通肝。

肝旺于春季,春季要注意疏肝,清肝⽕。

要达到这⼀⽬的,⽤嘘的⽅式吐⽓可以说是最简单有效的。

肝开窍于⽬,此举还有明⽬的功效。

“呵”字诀与⼼相应。

⼝吐“呵”字具有泄出⼼之浊⽓、调理⼼脏功能的作⽤。

⼈们常讲笑呵呵,笑出于⼼。

“呬”字诀与肺相应。

⼝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调理肺脏功能的作⽤带有秋天的肃杀的意味,它通于肺,它能帮助肺的肃降,排出肺中的浊⽓。

冬季要“吹”。

就是以发“吹”这个⾳的⽅式来吐⽓,嘴要撮起来,具有泄出肾之浊⽓、调理肾脏功能的作⽤。

冬天最宜于这样做,所以古⼈讲寒则吹之。

⽽且“吹”能去风⽓,还可以温肾。

“嘻”通三焦。

三焦往往多有浮游之热,所以⼝吐“嘻”字有疏通少阳经脉、调和全⾝⽓机的作⽤。

“呼”字诀与脾脏相应。

⼝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浊⽓、调理脾胃功能的作⽤可以帮助运化。

脾旺于四季,在⼀年四季都可以⽤“呼”这种⽅式来吐⽓。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

卫生且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发兮心自定,木能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却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宜减苦,秋来辛减略加酸,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能调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觉冷便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色宜避,养肾固精当节制,常令肾实不虚空,自然强健无忧虑。

大饱伤脾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平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来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荣枯病渐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宜端肃畏天威,静坐澄心须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难报罔极恩,晨夕焚香频告解,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更幸福十句话、更健康十句话

更幸福十句话、更健康十句话

让你身心更健康的八句话一、孙思邈《卫生歌》中说:“养生切要知三戒,盛怒大欲与酣醉。

”二、《阎锡山日记》中记录的箴言:“疾病是由错误而生,管不了自己的人材常常发生疾病,擅长管理自己身体的人必能享大寿;事业完全储藏在健壮的身体中;病好治,致病之因难除;身体不强壮,即是精神不健全;人在一日当中,须有半小时以上之静时;世上哪有医生能治一切病,只有善保养是健壮之一途;有效的身心不可做无益的消耗;过量地食损胃,过度的责伤情;小病误大事,养身即是治事之根本工作。

”三、养生要除名利、除声色、除滋味、除喜怒、除神虑转发。

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

四、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

五、病,有根于心者。

虽仁心妙手难痊愈之,孙思邈在《千金方》的序中写到,“晋宋以来。

虽复名医间出。

然治十不能愈五六。

良由今人嗜欲太过。

立心不常。

淫放纵逸。

有阙摄养所致耳”,故养生最重要在养心,“德性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六、民间中医三七生先生有养生箴言:“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悲伤。

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

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

动能生阳,亦能散阳。

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七、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要运用合理方式锻炼并注意取得足够的睡眠休息,很多病尤其是些慢性病能不治而愈,超级神奇。

这正是美国超级流行的自然疗法(拒绝服用人工合成药物)的根本原理。

八、乾隆独享高寿切身体会总结出“十常四勿”,“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揉、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能让你更幸福的十句话一、人身上有七大缺点,即傲慢、贪婪、好色、暴躁、贪食、吃醋和懒惰,战胜它们,你就离幸福不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的卫生歌孙思邈的卫生歌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像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与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亡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杖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肝,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教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少无病难。

春寒莫放棉衣薄,夏月多汗须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绕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宜切记,君子之人能节制;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饮食喝饮莫太急,免致膨胀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引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煨邪俨蕉啵执昶旮故诚灰拱肓楦嗲逅镒瞧行牒恰饮酒可以陶情性,太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公明引贼入其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饮卧风中,风寒着体成实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多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静室收心宜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饮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忏悔。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注释与说明:孙思邈的卫生歌,在中国养生史上极为有名。

作者运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全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养生目的、养生之道及养德的有关内容,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养生作品。

大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⑴宜保之,箕裘⑵五福⑶寿为最。

卫生⑷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⑸,人能戒性还延命。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⑹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慎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哂冬吹肺肾安,三焦嘻出烦热停,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⑺。

发宜常梳气宜练,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⑻,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増辛减却苦,秋月辛省便加酸。

若能全减⑼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

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亨⑽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⑾,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

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⑿,丹田⒀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淘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⒁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⒂,分明引賊入肾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⒃积善多。

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注释:⑴遗体:父母给予子女的体格。

⑵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和造弓的人,意思是儿子往往继承父业。

时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

在这里孙思邈以道家的思想,把人的寿命长短也看作是受之于父母,故用“箕裘”表示相继之意。

⑶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

⑷卫生:保护生命。

⑸性:指暴燥的性格。

⑹神:道家指经过修炼后得到的灵气或真气,可以冲出体外。

春嘘、夏呵、秋哂、冬吹及嘻、呼等,是根据季节不同,以不同的调息方法行吐纳、导引之气。

⑺保神丹:并非指实际的方子,而是指保养精神的丹药。

⑻昆仑:人的脑袋。

⑼全减:都少吃。

⑽膨亨:指腹部胀大。

⑾醉后强饮饱强食:酒醉后依然继续喝,吃饱了还要继续吃。

⑿清水:指口中津夜;灵根:指肾;夜半灵根灌清水:指夜半静坐,舌抵上腭,津液口中溢,咽下以补肾气。

⒀丹田:人身脐下三寸处。

⒁华盖:此指肺。

⒂慎勿将盐去点茶:不要把盐放在茶里喝。

⒃平夷:平和坦荡。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公元581-682),活了102岁,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是列代医家和百姓尊重备至的伟大人物。

他的名著《千金方》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诗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思想,如四季饮食原则、卫生三戒、强调养性、注意避害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六字诀现存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

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尤其在六字诀的方法理论及应用上有不少发展与补充。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隋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智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挥,“大呼结合细呼”;唐代道教学者胡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

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六字诀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是历史上最详细的,对呼吸和读音方法作了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毕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

”另外,还增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遵生八笺校注·延年去病笺》的《四季却病歌》中记载:“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这就将六字诀与四季养生结合起来了。

从现有文献来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例如,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等著述中都有《去病延年六字法》总诀的记载:“肝若嘘时目睁精(精同睛),肺知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这是最早的六字诀配导引动作的记述。

虽然在宋代曾的《临江仙·八段锦》中,已将六字诀融入其中,作为八段锦的辅助练习,但这只是六字诀的应用,而不是独立的六字诀导引法。

从当代有关功法流派来看,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虽有六字诀的相关应用,但与原始独立的六字诀功法已不完全相同,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为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

今人马礼堂在研究养气功时,根据传统的六字诀文献,编创了“养气功六字诀”,用于临床治病,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综合文献资料和现存各种六字诀相关功法内容分析,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但是,在功法的规范性上,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

如,个别字诀(呵、)的发音、六字的吐音口型及发声与否、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六字在练习中的排列顺序等都存在着一些歧义;各种功法的呼吸发音与肢体导引动作之间的关系各有特色,尚缺乏统一的科学论证。

正是在此基础上,“健身气功·六字诀”课题组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化研究论证,以此来编创便于群众习练的、科学健康的健身气功新功法。

一、关于六字的脏腑归属《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有关六字诀的记载为:“凡病之来,不离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

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其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为:心——吹、呼,肺——嘘,脾——唏,肝——呵,肾——,并不同于现代。

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养性之调气法,也与其完全一致。

隋代高僧智在《童蒙止观·治病第九》中记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其脏腑配属已与明清和现代相同。

唐代道教学者胡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在脏腑归属上,和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的对应关系相同:心——呵,肺——,肝——嘘,脾——呼,肾——吹,胆——唏(嘻)。

后来的文献在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归属上,大体都沿用了这一论述,只是将胆——嘻改为三焦——嘻。

综合有关文献,根据《河洛精蕴》五音五行五脏的论述,我们认为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应为: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

“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

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

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心,——肺,嘘——肝,呼——脾,吹——肾,嘻——三焦”是合理而规范的。

二、关于六字的习练顺序在六字的习练顺序上,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主要有三种:一是,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述:“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依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吐之。

”这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顺序是一样的,起于心,依五脏五行相克的顺序排列。

二是,邹朴庵在《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中,不仅脏腑归属发生变化,其练习的顺序也相应变化,呈现由相克向相生变化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