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科学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课件
认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认识在实践中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在实践中的发展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指导实践:认 识对实践具有指导 作用,可以促进实 践的发展
主观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发展性: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具有发展性
社会性:认识是在社会交往 中产生的,具有社会性
历史性:认识是在历史发展 中产生的,具有历史性
认识的意义
认识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是决策的基础
认识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是自我发展的基础
认识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认识的来源和过程
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通过个人实践和观察获得的知识 间接经验:通过学习、阅读、交流等方式获得的知识 理性思考: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 直觉和灵感:通过直觉、灵感等方式获得的知识
认识的过程
感觉:通 过感官接 收外界信 息
知觉:对 感觉信息 进行组织 和解释
实践检验认识:实 践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 关系:认识与实践 是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的,二者是辩 证统一的关系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认识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相 互促进的
认识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认识论 的基本原理
认识的局限和超越
认识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事物,获取信息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获取新知识 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规律,形成理论 演绎法:通过演绎,推导结论,验证理论
第四章 科学认识的形成
二、科学问题的选择
1、选题的重要意义
孟子:“学贵慎初” 兵家:“慎重初战”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
(P.111-112)
好的选题应当是在现有背景
知识中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 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 的科学问题。
2、选题的基本原则
(2)科学性原则
(P.111-112)
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当
1、科学观察 观察方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 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 基本手段。(P.115)
2、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P.115)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典型性:一是典型的观察对象; 二是典型的观察环境。 2.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3、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
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 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 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 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观察客体 的,因此比观察能获得更精确可靠的科 学事实。
主要是搜集自然现象 所提供的东西。 主动地从自然现象索取所期 望的东西,因而比观察能更深 刻地揭示事物本质,证明其客 观必然性。
第三节 科学假说的形成
1、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P.120-121)
一致对应性
假说应当与经过实践检 验的科学理论相互支持。
第四章 科学认识的形成
第一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
一、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1、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经验主义: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科学的发展过程 就是不断的归纳过程。
波普尔: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P.113):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
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科学的本质是一种系统、有规律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试图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探索万物的奥秘。
科学认识过程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归纳、推理等环节。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的本质还包含着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追求。
科学研究的目标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现象。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实验和观察,试图深入理解事物的深层结构和内在机制,从而形成更为完备的科学理论和模型。
科学研究注重理论的构建和验证,致力于寻求更为完善和全面的解释。
科学认识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归纳、推理等环节。
观察是科学认识过程的起点,科学家通过观察现象和事物,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观察结果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矛盾,提出问题并制定科学研究的目标。
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家们会根据提出的问题,主动假设可能的解释和规律,建立科学模型和理论。
假设可以通过实验或其他方法进行验证,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是科学认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设计实验和观测实验结果,科学家可以验证和修正已有的假设,进而获得更准确的理论。
科学认识过程还包括归纳和推理。
归纳是从具体的事实和数据中总结出普遍规律的过程,科学家通过归纳分析,将实验和观察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
推理是从已有的前提出发,根据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和推断。
通过归纳和推理,科学家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得出更为普遍的结论,从而理解和解释更为复杂的现象。
总之,科学的本质是一种系统、有规律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试图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探索万物的奥秘。
科学认识过程是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归纳、推理等环节。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讲科学认识的起始阶段
验证假说(观察、实验)
构建科学理论。
第2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一、科学问题
作用: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 起点。科学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 力和 科学进步的标志。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问题的类型
经验问题:
what?How?一般与观察、实验相关。
理论问题: why?探讨本质、规律、机制等。
乱的感受、主观错觉等。 (4)观察渗透理论 同样的外部刺激,在不同观察者的大脑中, 从不同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上做信息加工, 形成了不同的信息组合和联系,就映现为不 同的图象,从而做出了不同的观察陈述。
(5)感知渠道的限制
人的五种感知渠道(人眼的观察
以及耳、鼻、舌、身的感知)和 感官数量,对于认识客观世界来 说是否足够。
如:爱因斯坦关于“统一场论”的研
究就为时过早。
马克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
道。”
⒌ 效益性原则
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并合理分配 人、财、物和时间。
第3节
观察、实验和机遇
什么是科学事实
科学观察
科学实验
观察和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
科学研究中的机遇
一、科学事实 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 过程。 经验事实——已纳入认识主体的经验, 被陈述或判断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科学事实——经观察、实验得到并经过 鉴定的经验事实。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是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有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科学事实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反映的内 容是客观的,但映象常常出现偏差和错误 科学事实是客观事实与科学理论的一个中介
特点: ⒈ 是单称陈述。是对个别性存在的陈述 和判断。 ⒉ 有可重复性。因此是真实可靠的。 ⒊ 渗透理论。与科学理论相联系,以语
第四讲 科学认识论
逐项分析、审议。
• 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
27
• (4)课题确定
• 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 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 或修改课题,或另选课题。 • 科研选题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
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完成课题
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经费,需要有关部门协助 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 题的重要依据。
26
• (3)课题论证
• 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 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 •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 实施条件、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
2
• 2.深刻性 • 科学认识不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力求揭示现象背后 的本质,阐明其内在机理,即不仅“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并且可定量表述其“精确性”。
• 3.创造性 • 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思维,创建科学理论 并指导实践创造出天然自然中未曾有过的人工客体。
3
二、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
24
• 2、科研选题的步骤
• (1)问题调研
• 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
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
究领域,然后对这一研究领域作全方位的调研。 • 调研内容包括,了解人们已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
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
• 1. 科学认识主体
• 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人。科学认识主体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第四讲 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
(2)必然规律与统计规律
科学规律:科学定律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之间关系或规则的系统认识 。 必然规律:一种规则性毫无例外地在所有时间和所有地方都普遍适用, 它由“全称条件陈述”予以表达。 统计规律:有些规律断定只一定的概率出现,不是在所有场合下都出现。
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1)科学观察:
观察即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当然, 盲目的,被动的感受过程还不能称为科学的观察。科学观察是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 导下,有目的的,主动的观察。
观察同理论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理论依赖于观察,而观察则是独立于理论之外,不依 赖理论。 代表人物:培根、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等。 现代的观点认为:不存在所谓纯粹的中性观察,提出“观察渗透理论” 的新见解。 代表人物: 波普尔、库恩等 理由: 首先是因为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人 在观察过程中必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挑选、加工和翻译。这就与人的理论知 识背景有关。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理论指导、甚至不同的生活经验,对 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陈述。 其次,观察之所以渗透理论还因为观察一般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仪 器),而观察工具是理论的物化。 最后,观察之所以渗透着理论,还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 的(通过语言,来自客体的信息被编码记载下来),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 科学理论联系着 爱因斯坦:“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 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2.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详解
3.构造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①解释性原则
这是指假说和已知事实的关系。一般说来,假说应当与那 些经过实践反复核实的事实相符合,它不仅能解释个别事 实,而且能解释相关的全部已知事实。
②对应性原则
这是指假说和已有理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任何解释某一 对象领域现象的新假说,不应当与该对象领域中其真理性 已被久经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
二、科学事实
1. 科学事实的概念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 ,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事实可分为客观事实和经验事实: 客观事实--指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这种 事实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事实,通常被称为“客观事实”, 或者叫做“事实1”。 经验事实--指观察者从观察对象中所获得的结果, 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的一种反映或描述 。这种含义的“事实”通常被称为“经验事实”,也叫做 “事实2”。
爱因斯坦:“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 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 --只要这点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 混乱的东西。”
③可检验性原则
这是指假说与科学实践的关系。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 。任何假说必须通过演绎得出一些推论,这些推论原则上 能够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
五、科学理论
1、假说转化为理论的标志
第一,解释性条件 把假说运用于实践,如果有愈来愈多的事实和 这个假说相符合,并且没有任何已知事实与之矛盾 ,那末就证明这个假说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 是假说转化为理论的首要标志。
第二篇 自然科学观与方法论
本篇依据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观相一致的原理,围 绕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科学认识自然的过程:一 个以科学问题为起点,对自然界由直观形成的感性认识, 再经过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又回到实践改造自 然的过程;研究人们怎样通过感性直观取得经验,怎样通 过抽象思维形成观念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探讨理解 科学研究是一个从问题到假说,再通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 验转化为理论的过程。认识科学理论及其体系的形成和理 论的评价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 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四章认知过程
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式将具有不同波长 的光混合在一起。例如将 700nm的光和570nm的光混合得到橙色的光 线,将光谱上各种波长的光用透镜聚集起来,得到白色光等.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油漆、油墨的混合,将红与 黄的颜料混合配成桔色,把各种颜色的颜料混合得到黑色。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
认知心理学建立以前的认知研究有两个重要 特点:
其一是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用生理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动 以及导致这些神经活动的生物化学过程试 图揭示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
其二是观点林立,使人莫衷一是 2020/4/30
2020/4/30
注意的特点
• ①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 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 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2020/4/30
感觉的重要意义
* 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认 识事物的开端和知识的源泉。
* 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 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
的重要条件。
2020/4/30
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荷 比(D.O.Hebb)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 激的一种方法。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 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 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 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 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 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 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 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 常。 2020/4/30
2科学认识的形成
电子检测器 1
单电子
2
毒气释 放装置
电子检测器
非均匀磁场
五、科学假说的提出
• 科学假说的定义: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 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 • 科学假说的构成:
事实基础 + 背景理论 + 对本质的猜测 + 预言
<假说的特点>
• 科学性: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 基础,以一定的背景理论为根据建立 起来的。 • 假定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本质规 律的想象、猜测成分。 • 易变性:
•
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顽固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仍然固执地望着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是呵!相信未来, 这是最温暖的手臂, 是啊!相信未来, 这是最迷人的色彩。 我要用手指——指那滚向天边的波浪, 我要用手掌——托起那太阳的大海, 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漂亮而温暖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记本写下:相信未来!
实验方法
•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和变革客观事 物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实践 形式。 • 与观察相比,实验具有更大的主 动性
实验的结构
手段 实验者 实验对象
实验方法的作用
• • • • • • 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 强化研究对象 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现 模拟自然界的运动过程 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建立、检验假说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图二
观察渗透着理论
• 观察的陈述必须运用某种语言,作出具有 某种理性结构的判断。
如红光的波长是7000埃
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 机遇就是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 外的事件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 它的最大特点是意外性。 •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科学家认知过程及科普传播方式挖掘
科学家认知过程及科普传播方式挖掘科学家的认知过程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手段,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科学家的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问题识别、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结论得出。
问题识别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家会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问题识别的关键是要从观察中发现有规律和问题,从而引发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问题识别之后,科学家会提出假设。
假设是一种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或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提出假设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是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关键步骤。
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或者推翻他们的假设。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对象、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家会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修正或者重新提出新的假设。
数据采集和分析是科学家进行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科学家可以得到数据,并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科学家会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数据,以验证或者推翻他们的假设。
最后,科学家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是科学研究的总结和回答问题的结果。
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证据和数据来得出结论,并在学术界进行同行评议,以验证和确认他们的研究结果。
科普传播是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传播给公众的过程。
科普传播需要借助适合的方式和渠道,以便让公众理解和接受科学知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科普传播方式:首先,科普文章和科普图书是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科普文章和图书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图书馆等渠道传播给公众。
这些科普作品通常以简单、生动的语言和图表,通过扎实的科学知识向公众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科普展览和科普演讲是向公众展示和介绍科学知识的重要形式。
科普展览和演讲通常结合实物展示、图表解释和互动体验等方式,使公众通过观察和参与来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第四讲认识论(共21张PPT)
2、科学认识中的真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的深化
德里达说:“语言可称为在场与不在场这个游戏的中项。
4、艺术认识中的真理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理是事物与观念或理智相符合,或者是观念或理智符合于事物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的真实的意义,认为抽象的概念是最真实的,是唯一的真理,艺术家所创造的典型体现了概念、理念,因而具有艺术的真实 性。 第二,典型所概括的内容都是某类人物或事物的现实的特性,是把感性直观中变化不定的在场的东西集中、总结、提升为定型的东西,这定型的 东西仍然是在场的东西,只不过它是恒定的在场(constant presence)罢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
的深化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此在与世界的融合关系这一存在论的基础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上的符合是第二位的 。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2.真理与实践
只有生活实践( 而不是理论认识)才让 人领悟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整体,这 是第一位的,至于理论认识则是后起的、 第二位的。
三、真理的层次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四个层次的真理观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四种人生境界或四种人生观。
1、常识认识中的真理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认识的过程
哺 乳 动 物
人 类
物 理 学
速 度
加 速 度
力
功 和 能
亚里斯多德 伽利略 牛顿
焦耳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 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 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 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 个飞跃。
——毛泽东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 改造世界的目的。
个别
一般
不完全归纳
羊是食草动物 牛是食草动物 鹿是食草动物 ………… 羊、牛、鹿……都长角
长角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
不完全归纳
老虎是胎生的 牛是胎生的 猫是胎生的 …… 老虎、牛、猫……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不完全归纳
1840年德国几何学家默比乌斯提出, 在平面和球面上画地图,只要用四种颜 色就可将所有相邻地区区分开来。
表现为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其形式是认 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其内容是每一次的循环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而不断地接近客观真理。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不断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 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
第四章 人对世界的认识 第四节 认识的过程
本节内容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⒈ 感性认识 ⒉ 理性认识 ⒊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系统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不断发展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反映形式和 理性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 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学问题的来源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看图片) --不同学派不同理论的争论 --社会需要同现有的生产技术不能 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 --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 1780年迦伐尼 (1737—1798)
• 巴斯德(1822—1895)
(二)怎样提出科学问题
• 调研综述,科学分析 • 集思广益,初步论证 • 胸有成竹,灵活机动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定义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 质进行的推理。 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例如:如果你坚持锻炼,你的身体就会康复。 (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如果小王患肺炎,则他会发烧。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 定义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假 言判断,并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 质进行的推理。 规则 (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应用: 在中国,只有富士山连锁店经营日式快餐。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Ⅰ.苏州的富士山连锁店不经营日式快餐 Ⅱ.杭州的樱花连锁店经营日式快餐 Ⅲ.温州的富士山连锁店经营韩式快餐。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Ⅰ 和Ⅱ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根据一类事物对象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 性,推出该类对象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 的推理。 • 逻辑结构式 S1是(不是)P S2是(不是)P S3是(不是)P …… Sn是(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出 现反例) —————————————————————— ———— 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 需要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创造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永动机
• 历史上最著名的第一类永动机是法国人亨内考在十三 世纪提出的“魔轮”,魔轮通过安放在转轮上一系列 可动的悬臂实现永动,向下行方向的悬臂在重力作用 下会向下落下,远离转轮中心,使得下行方向力矩加 大,而上行方向的悬臂在重力作用下靠近转轮中心, 力矩减小,力矩的不平衡驱动魔轮的转动。
结构式 (1)肯定否定式:
. p∨q(要么……要么) p(∨q) ———————— ﹁ q(∨﹁ p) . 或: ((p∨q)∧p)—→﹁q . (2)否定肯定式: p∨q(要么……要么) ﹁ p(∨﹁q) ———————— q(∨p) . 或: ((p∨q)∧﹁p)—→q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什么是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断定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 结构式(两部分) (1)假言支。(两个:一个作为原因的称为“前 件”;一个作为结果的称为“后件”) (2)联结项。通常用“如果……那么……”、“只 有……才……”、“当且仅当……则……”表示。 例如: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 只有你去,我才放心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根据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是后件的不同条件,假 言判断又可以区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求同求异并用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形式结构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正面场合 (3) A、F、G a …… ……………… …… (1') —、D、H — (2') —、B、I — 反面场合 (3') —、G、J — …… ……………… ……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联言推理
• .定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 例如:小张歌唱得好并且舞跳得好。 • .结构式(两部分) (1)联言支。(两个或两个以上) (2)联结项。通常用“并且”表示。此外还有 “既……又”、“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而且……”、“……而……” • .符号表达式 p∧q(“∧”读做合取;“p∧q”读做p合取q)
相容的选言命题的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并根据相容选 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规则 (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因 为不能同假) (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因 为有可能是多个选言支) 结构式(否定肯定式) p∨q ﹁ p(∨﹁q) ——————— q(∨p) 或: ((p∨q)∧﹁p)—→q 例如:或者派小李去广州,或者派小王去广州;不派小李去 广州,所以,派小王去广州。
第四讲 科学认识的过程
•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没有刻板的固定程 序,但在多数情况下,会包含几个相互 衔接的环节。大体包括五个阶段。 • 科研选题阶段 获取事实阶 段 思维加工阶段 验证假说阶 段 建构理论体系阶段
一、科研选题
• 科研选题是科研劳动的起点,是关系到 整个科研工作成败的战略性环节。 • 一部科学史,就是科学家前仆后继,不 断提出科学问题又不断地予以解决的历 史,只要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这部物对象中每一个对象 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全 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 2.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结构式 • S1是(不是)P • S2是(不是)P • S3是(不是)P • …… • Sn是(不是)P • (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 —————————————————— • 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贝尔和他设计的电话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三、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
• 科学抽象 指在科学研究中排除事物的非本质 的、次要的、表面的因素,抽出其本质 因素,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符号,以达 到揭示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 的思维方法。
科学抽象的方法论功能
• 能够抽取和概括出科学概念,以此作为表述科 学发现的“知识细胞”。 • 能够提取和创造科学符号,以次作为人类交流 思想的通用语言。如, “氧”——氧元素、氧气、臭氧 o o2 o3 • 创造出形式化语言。 M——P S——M ∴S——P
逻辑方法
• 归纳法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 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 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 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完全归 纳推理除外)具有或然性。 • 归纳推理的种类 根据推理所考察的对象的范围,把归纳推 理划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又根据对象和属性之间的联系方式,把不完 全归纳推理划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 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根据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具有必 然性,推出该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的逻辑结构式 S1是P S2是P S3是P …… Sn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并且S与p之间有必然联系) —————————————————— 所以,所有的S是P
二难推理法
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具有二支的选 言前提联合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
简单的构成式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或者p,或者q; 所以,总是r。
p—→r; q—→ r p∨ q R
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 上相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 同的一种推理。 二、类比法的逻辑结构式 A事物具有属性a、b、c、d; B事物具有属性a、b、c; —————————————— 所以,B事物也可能具属性d。
(一)科学问题
• 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 • 科学问题的类型
--what型(陈述型):客体对象的性质 --how型(过程型):客体对象的运动 --why型(因果型):客体对象的机理 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 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 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 • 实验方法: 是人们根据课题规定的目的, 通过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改变、控 制或模拟客观对象,在有利的条件下获 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 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 怎样抓住机遇: —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造批判的精神 —敏锐的洞察能力
形式 p∧q ———— p(q) 或:p∧q —— p(q) 例如: 小张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所以,小张是有优点(缺点)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什么是选言命题 1.定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复 合判断。 2.逻辑性质(特征) 几种情况的可能性,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3.结构式(两部分) (1)选言支。(两个或两个以上) (2)联结项。通常用“或者……或者”表示。此外还有 “要么……要么……” 例如:李明或者是诗人,或者是小说家。 要么武松打死老虎,要么老虎吃掉武松。
(四)科研选题的方法论功能
• 激发功能
问题能够激发热情,激励他们披荆斩刺, 去开拓出科学技术新领域并进而收获科学技术 新硕果。
• 对后来者的号召功能
科研选题的确立,犹如树立了一面旗帜, 召唤着一代新人为解决而奋勇前进。
• 对科学家的培养功能
科学好奇心与求知 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搜集科学事实 的方法
例如: 凡金属 都能 导电; ――(大前提) 铜 是 金属; ――(小前提) 所以,铜能导电。--(结论) M——P S——M
S——P
(1)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 △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用“S”表示。 △ 中项:在两个前提判断中出现,但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概念。用“M” 表示。 △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用“P”表示。 (2)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的。 △ 大前提:包含着大项“P”和中项“M”的前提判断。 △ 小前提:包含着小项“S”和中项“M”的前提判断。 △ 结论:包含着大项“P”和小项“S”,由两个前提推出的新判断。
剩余法 剩余法的逻辑结构式 复合情况(A、B、C、D)是被研究现象(a、 b、c、d)的原因 A是a的原因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 所以,D是d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