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规范》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合集下载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为了一套规范行为的准则,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式和仪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对族群的恭敬。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在不同的文明古国中形成为了独特的礼仪体系。

二、发展1. 古代礼仪的发展古代礼仪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宗教仪式和宫廷礼仪。

在宗教仪式方面,古代人们通过举行祭祀、祈福等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这些仪式通常包括舞蹈、祷告、献祭等环节,旨在与神灵建立联系并获得保佑。

在宫廷礼仪方面,古代帝王通过举行各种隆重的宴会、庆典和仪式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的手段。

2. 中世纪礼仪的发展中世纪是礼仪发展的重要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宗教的影响使得礼仪的规范更加复杂和严格。

贵族阶层通过举办隆重的宴会和舞会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同时也是社交交往的重要场所。

在宗教方面,教会的仪式和礼仪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例如教堂婚礼和葬礼等。

中世纪的礼仪体系对后世的礼仪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礼仪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现代礼仪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范。

在商业活动中,商务礼仪成为了商界人士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包括商务会谈、商务宴会等。

在社交场合中,礼仪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正式场合的着装要求、用餐礼仪等。

此外,跨文化交流的增加也促使人们对礼仪的了解和尊重更加重视,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三、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

具体而言,礼仪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交往:良好的礼仪能够匡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礼仪规范培训教材(PPT 52页)

礼仪规范培训教材(PPT 52页)

(五)站立注意事项
(1)站立时,切忌东倒西歪,无精打采,懒散地倚靠在 墙上、桌子上。
(2)不要低着头、歪着脖子、含胸、端肩、驼背。 (3)不要将身体的重心明显地移到一侧,只用一条腿支
撑着身体。 (4)身体不要下意识地做小动作。 (5)在正式场合,不要将手叉在裤袋里面,切忌双手交
叉抱在胸前,或是双手叉腰。 (6)男子双脚左右开立时,注意两脚之间的距离不可过
大,不要挺腹翘臀。 (7)不要两腿交叉站立。
(六)站姿训练
1.背靠墙 3.头顶书本
2.两人背靠背 4.对镜训练
二、坐姿
坐姿文雅、端庄,不仅给人以沉着、稳 重、冷静的感觉,而且也是展现自己气质与 修养的重要形式。
(一)正确的坐姿要求
(1)入座时要轻稳。 (2)入座后上体自然挺直,挺胸,双膝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弯
曲,双肩平整放松,双臂自然弯曲,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 或椅子、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 (3)头正、嘴角微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面容平和自然。 (4)坐在椅子上,应座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5)离座时,要自然稳当。
男士正确坐姿
女士正确坐姿
(二)双手的摆法
坐时,双手可采取下列手位之一: (1)双手平放在双膝上。 (2)双手叠放,放在一条腿的中前部。 (3)一手放在扶手上,另一手仍放在腿上或双
现在我们说的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 中,关于对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礼仪规范表现在礼貌、礼节、仪式、仪表等方面。 礼貌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交往时,表示尊敬和友好的言谈和行为。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祝颂、问候、致 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规定形式和程序的规范活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饰等内容。

关于礼仪的历史

关于礼仪的历史

关于礼仪的历史一、古代礼仪的起源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交习俗,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礼仪行为来表达尊重和敬意,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最早的礼仪形式可能是原始人们在狩猎或采集食物时的协作行为,例如分享食物、互相帮助等。

二、古代文明社会的礼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文明古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体系。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在举行重要仪式时会佩戴象征权力的皇冠;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参赛选手会进行庄重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古罗马帝国的宴会上,人们会按照一定的座位次序来就坐,象征着不同身份地位的人。

三、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礼记》是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礼仪规范和仪式流程。

古代中国人注重礼仪的原因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尊重长辈、传承家族传统等方面。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官员和士人都要遵守朝廷的礼仪规范,以示对皇权的尊重。

四、中世纪欧洲的礼仪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礼仪变得更加庄重和宗教化。

教堂成为了重要的礼仪场所,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

同时,贵族社会也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餐桌礼仪、舞会礼仪等,这些礼仪规范旨在展示贵族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五、现代礼仪的变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现代礼仪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现代礼仪更加注重个人尊重和平等性,强调互动中的彼此尊重和礼貌。

例如,在商务场合,人们会通过握手、行礼等方式表示谦恭和友好;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通过发送问候语、礼貌语等表达尊重和友好。

六、全球化时代的礼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礼仪也变得重要起来。

人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习俗,以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尴尬和冲突。

在跨国商务、外交活动以及国际会议等场合,遵循正确的国际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为丰富的文化之一,其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重视礼仪和规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传统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宴会庆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礼仪与礼仪规范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守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它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文明风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它代表了尊重、谦虚、和谐等价值观念。

礼仪规范则是这种礼仪的行为准则,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举止、言谈举止以及礼品馈送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1. 家庭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在家庭中,人们注重对年长者的尊敬和孝顺。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要向父母问候、尊敬和孝顺他们,这是传统家庭礼仪的重要方面。

2. 社交礼仪在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也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比如,在相互见面时,人们通常会互相问候、握手或行礼。

在大规模集会和宴会中,人们还有更为正式的礼仪规范,如宴席礼仪,宾主互相敬酒等,这些礼仪规范代表了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3. 传统节日礼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礼仪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互赠年货、祝福和红包。

在清明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也有独特的礼仪,如祭祖、赏月等,这些传统节日礼仪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祖先的敬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三、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传统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纷争,保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传统礼仪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礼仪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继承和遵循传统礼仪,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中华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华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智慧和精神内涵。

它源远流长,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文明交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文化。

本文将从起源与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中华礼仪文化的价值和特点。

一、起源:深植于原始社会中华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缺乏对大自然的掌控能力,因此表现出敬畏之情。

他们通过祭祀、祈福等仪式,表达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敬重。

这种原始形式的礼仪文化是中华礼仪文化的萌芽,奠定了其后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礼仪逐渐从原始的祭祀活动中脱离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行为。

在古代中华大地上,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礼仪制度。

比如周朝的礼乐制度、秦朝的礼仪条文等,这些制度为中华礼仪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融合多元文化中华礼仪文化的发展是在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完善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礼仪文化得以发展壮大。

例如,汉朝时期,汉族与匈奴、南越等民族的交往,使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南方水乡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华礼仪文化。

中华礼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在封建社会中,礼仪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不同社会等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礼仪行为和礼仪要求,比如皇帝、官员、百姓等都有各自的礼仪仪式。

这种等级制度对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华礼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礼仪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华文化与西域、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互交流,其间融入了不少外来元素。

例如,唐朝时期的高丽、新羌、波斯等国家的使节来华,带来了各自的礼仪风俗,丰富了中华礼仪文化的内涵。

中华礼仪文化的特点是尊重和谦虚,以及约束自律。

中国人注重礼仪,尊重他人和他人的感受。

《礼仪规范》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礼仪规范》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一是天神生礼说统一的体现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三是礼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一天神生礼说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对日月星辰的交替风雨雷电的肆虐等自然现象无从认识更无从把握只好推测在人类之外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干预着人类的生活这种超自然的力量源于天地鬼神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综合以上五种观点,结合现代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礼仪是与部落群居的形成过程 同步产生的。部落群居的生活要求人们必须进行交往,原始人开始用手势、表情来反映意向, 用击掌、拍手、拥抱等来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等庆贺丰收,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礼仪的 雏形,而敬天祭神(表现形式主要是图腾)活动的开展使礼具备了最基本的内容。
五、礼仪的原则
(一)注重社交形象的原则
社交形象直接影响到社交礼仪的成功与否,而讲究礼仪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 象。在社会交往中,人的仪表、服饰、言谈、举止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礼仪 修养与气质,是树立自我形象的第一因素。人的“第一印象”在社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因此,整洁的仪表、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风趣的谈吐、高贵的气质,都会 让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 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礼仪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以后,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社会中,才发 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只有当人脱离动物界并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礼仪。礼仪是个 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产生,并 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表现出来。简言之,礼仪起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 交往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任务一源远流长服务礼仪溯源资料

任务一源远流长服务礼仪溯源资料

四、服务礼仪
• (一)何为礼仪? 《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 者,以有礼也。” 孔子:“礼者,敬人也。”
仪:表现也,具体形式也。
•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 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换言之,礼仪就是一切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 和手段。
• (二)何为服务礼仪?
服务礼仪:主要泛指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所应当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即在特定场合之 内进行活动时的标准的、正确的做法。
服务的标准: 热情、礼貌、主动、周到、耐心。
礼仪拾趣
• 握手礼
• 叩手礼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礼
• 脱帽礼
• 碰杯礼
一、礼仪起源
• (一)祭祀源说 • (二)秩序源说 • (三)习俗源说
(一)祭祀源说
=
+
(一)祭祀源说
• 礼仪起源于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 祭祀“天神”,这种祭礼活动是礼仪的萌芽。
• 原始社会礼仪主要内容: 对大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祭天敬神。
(二)秩序源说
• 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不学礼,无以立。
• 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 是不礼貌的行为。
• 骑士精神行为准则: 强调“服务精神”和“敬忠职守”
• 骑士精神八大美德: 谦卑、荣誉、牺牲、英勇、 怜悯、精神、诚实、公正。

《礼仪规范教程》第一章

《礼仪规范教程》第一章

二、礼仪的原则
3. 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是礼仪的基本原则。所谓尊重 原则,首先是在自尊、自爱的同时,尊重他 人的人格、劳动和价值,以平等的身份同他 人交往;其次是尊重他人的爱好和情感,不 强求他人按自己的爱好和志趣来生活、行事。
二、礼仪的原则
4. 平等原则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即尊重交往对象, 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 遇。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 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时时处处平等谦 虚待人,唯有如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2. 礼仪的形成阶段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礼仪的形成阶段。
夏代的礼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商代的礼仪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周代的礼仪已经达到了系统完备阶段。
《周礼》确定了古代礼仪制度的基 本结构,将“礼”分为五类:吉礼、 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是对 我国古代礼仪的总结和汇编。
西周时期周公旦所著的《周礼》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礼仪的著作。
二、礼仪与修养的关系
礼仪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一个思想道 德高尚的人,对待他人一定彬彬 有礼;而一个虚伪、自私自利、 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苛求于人 的人,不可能对别人诚心实意、 以礼相待。
礼仪与文化修养的关系
礼仪与艺术修养的关系
二、礼仪的发展
3. 礼仪的变革和强化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
“恭敬之心,礼也”
荀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
董仲舒
“三纲”“五常”

《礼仪规范教程》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追根溯源,走进礼仪课堂

《礼仪规范教程》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追根溯源,走进礼仪课堂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三、 礼仪的特征
(二)礼仪具有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主要是指礼仪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这种规范 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无论是具 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 的行为标准。 (三)礼仪具有广泛性 所谓广泛性,主要是指礼仪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被人们 广泛认同。礼仪无处不在,礼仪无时不有。 (四)礼仪具有民族性 和其他民族交往,就要了解他们的民族生活习惯,以利于共同发展。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二)天、地、人统一说 该观点认为天、地和人具有统一性和制约关系,天地的观念包含了许多自然界 的规律,而礼仪也是对于这种制约关系和统一性的体现。子产曰:“夫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就礼仪的内容而言,的确有 一部分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如顺天地之规律,行四时之政等。当 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与此无关,如等级贵贱之分绝非源于天地之别。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综合以上五种观点,结合现代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礼仪是与部落群居 的形成过程同步产生的。部落群居的生活要求人们必须进行交往,原始人开始用手 势、表情来反映意向,用击掌、拍手、拥抱等来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等庆贺丰收 ,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礼仪的雏形,而敬天祭神(表现形式主要是图腾)活动 的开展使礼具备了最基本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礼貌、礼节、礼仪三个词。譬如,做家长的经常 教育子女要有礼貌,要注意礼节,要懂得礼仪。显然,这是三个同义词。但仔细琢 磨体味一下,礼貌、礼节、礼仪是既紧密相关又不尽相同的三个概念。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礼仪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人们注重尊重他人、谦虚有礼、注重细节等,这些礼仪规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交往。

一、尊重长辈和上级中国传统礼仪强调尊卑有序,对待长辈和上级要表现出尊重。

在中国社会中,年长者被视为有经验、有智慧的人,尊敬他们是一种尊重传统、尊重智慧的表现。

因此,在与长辈和上级交往时,应主动问候并称呼对方的尊称,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同时以礼貌的语气和态度对待对方。

二、注重礼节和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注重细节和规矩,礼节意识很强。

在宴会上,主人要注意宾客的座位安排,按照宾主尊卑的原则进行安排。

宾客之间互相敬酒、敬茶,示意对彼此的尊敬。

同时,在宴会上,主人还应主动为客人倒酒、夹菜,这是一种尊重和关怀的表达。

三、尊重他人个人空间中国人注重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交往过程中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

在公共场合,避免与他人过于贴近,尤其是在排队、坐车等场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此外,在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语音的音量和说话的速度,避免对他人造成困扰或不适。

四、注重面子和谦虚谨慎中国人注重面子,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人们要尽量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张扬自我,不给他人制造尴尬或尴尬的局面。

当赞美别人时,要适度、真诚,并注意不要夸大其词,以免给对方造成困扰或尴尬的境地。

五、守时和言谈举止在中国传统礼仪中,守时被视为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

准时参加约会、会议等活动,体现出一个人对他人时间和安排的尊重。

此外,在交谈中,应注意礼貌和言辞的举止,避免使用粗鲁、侮辱性的语言,也要注重言行一致,不说或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六、尊重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中国传统礼仪也包括尊重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

在中国的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和活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服务礼仪朔源

服务礼仪朔源


• 2、重视长幼序和血缘关系 •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突然,船出了故障,开始下 沉,船上的人只能跳水才能逃生。船长根据商人们的不同 文化背景,采取不同的方式一一说服他们。船长对德国商 人说:“我是船长,现在跳水,这是命令!”德国人纪律 严明,服从命令听指挥。船长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 种运动”,英国人崇尚运动,听罢即跳。船长对法国商人 说:“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有人在跳吗?”法国人 爱赶时髦,就跟着跳水了。船长对现实的美国人说:“跳 吧,反正有人寿保险。”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于是船 长对意大利商人说:“乘坐别人的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 我的船上不准跳。”话音未落,意大利人已跳入水中。最 后船长对中国商人说“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不跳, 怎么对得起家人呢?”
wwwnordridesigncom1见面语的差异2发问语的差异3受礼语的差异4宴请语的差异5道别语的差异6致谢语的差异7赞誉及其反应语的差异8数字运用的差异9动植物象征意义的差异i0色彩象征意义的差异wwwnordridesigncom在广东一家五星级宾馆的宴会厅里一名服务员正在为一批客人服务
服务礼仪朔源

• 2、崇酒店的前台接 待员。小刘对待工作热情负责,很受领导的赏 识和一些宾客的好评。有一次,在接待两位回 头客——一对意大利夫妇的服务工作中,如同 对待老朋友那样,随口问道:“你们去哪里玩 了?”见对方有些迟疑,又问道:“你们逛了 哪家商店?”看到对方有点不耐烦,还以为对 方累了,于是又说,“你们明天想去哪里?我 可以给你们提些建议,……”话还未说完,那 对意大利夫妇已转身离去了,小刘一脸茫然, 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 4、女士优先

某高级宾馆的迎宾员小赵,见有一辆高级 轿车停靠在饭店门前,赶快迎上前去。小赵 看到车内坐的是外国宾客,前排副驾驶座上 坐着一位女士,后排坐着两位男士。小赵立 即以优雅的姿态和职业性的动作,先为后排 客人打开后门,做好护顶姿势,并目视着客 人,礼貌亲切地问候。关好车门后,小赵又 迅速走向前门,以同样的礼仪迎接那位女士 下车,但发现几位宾客都是满脸不悦的神情, 小赵感到有点茫然。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中华礼仪,源远流长,你知道中国古代礼仪演变的八个阶段吗?
七、 现代礼仪时期(公元1911-1949年,民国时期) 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当时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火速赶回祖国,
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 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 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八、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 1949年至1966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 “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 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 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1966年至1976年,中国进行了“文 化大革命”。 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礼 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 1977年-至今,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 复兴时期 ,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 ,岗位培训、礼仪教育日趋红火, 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秦朝制定了集权制度 , 汉代时,孔门后学编撰的《礼记》问世。《礼记》共计49篇,包罗宏富。其 中,有讲述古代风俗的、有谈论古代饮食居住进化概况的、有记录家庭礼仪 的、有记载服饰制度的、有论述师生关系的等。 六、 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1796-1911年)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而衰。而伴随着西学 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 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 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做,能带给父 母家庭的欢欣快乐。在家庭就培养出这么好的言 行举止,将来到社会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良好的习惯与品德能成就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礼仪规范一直是中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待他人的态度,更凝聚了尊重和谦逊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项重要的礼仪规范。

中国人教育子女尊重和孝顺长辈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被广泛看作是尊敬和感激他们在成长中给予的关爱和教诲的表达。

无论是通过行为还是言语,对长辈的尊重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正式问候中国文化注重礼貌和正式的问候方式。

在中国,当人们相遇时,通常会向对方表示问候和关心。

例如,当两个人见面时,他们可能会相互道喜,以表达对对方的祝福,这被称为“你好”。

在正式场合,例如商务会议上,人们通常会鞠躬示意以示敬意。

三、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人们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主人会坐在桌的最前面,来宾则会坐在主人后面。

其次,人们在就餐时通常会以长者先开始,其他人按次序依次进食。

同时,人们要注意礼貌待人,例如不张扬地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体验。

四、婚礼习俗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也体现了礼仪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被视为重要的家庭事件,因此有着一套独特的礼仪程序。

例如,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会向父母行三鞠躬的礼仪,以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

同时,亲友们也要尊重新人,为其祝福和庆祝。

五、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礼仪规范的重要体现。

例如春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拜年,给对方送上祝福和红包。

同时,人们还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例如舞龙舞狮和燃放烟花爆竹。

这些形式是中国人民表达节日祝福和喜庆的一种方式。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是对他人表示尊重、感激和关心的表达。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谦逊的价值观,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任务一服务礼仪溯源

任务一服务礼仪溯源

温馨贴士
任务二、服务礼仪的作用
• • • •
1、提升个人素质 2、调解人际关系 3、塑造企业形象 4、提高竞争附加值
任务三、服务礼仪的原则
• • • • • 尊重的原则 真诚的原则 自律的原则 宽容的原则 适度的原则
一、餐厅服务人员仪容仪表基本要求
头发
面部
饰物、手部 制服 鞋子
请找出自己心目中的微笑
服务礼仪
追根溯源
走进礼仪殿堂
一、礼仪的起源
• 1、祭祀源说 • 2、秩序源说 • 3、习俗源说
1、祭祀源说

示 +豊
一、礼仪起源
1.礼仪之祭祀源说
•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 天地信仰、祖先信仰 • ---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 原始社会礼仪的主要内容: 对大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祭 天敬神
想一想:
1、酒店有责任吗? 2、本案例中酒店的闪光点 在何处?
三、自律原则
• 某酒店总台 , 一位小姐正在给 915房间的客人办理离店手 续。 闲聊中,那位客人旁顾左 右,捋下手指上的一枚戒指,偷偷 塞到小姐手里,低声道:“我下星 期还要来长住一个时期,请多多关 照。”
• 如果你是该酒店服务员,你怎么办?
起源时期:
原始社会,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炎、黄、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有文字记载之前。尧舜时期:拜、揖、拱手
等礼节。
握 手 礼 的 起 源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 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
与同学见面: 自己应该主动伸手。 与长辈见面: 应该等长辈主动伸手。 与异性朋友见面: 男性应该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 握女性手指即可;女性如果无握手之意, 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礼仪规范教程(中职)第一单元全

礼仪规范教程(中职)第一单元全

第二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
一、礼仪是道 德的基石
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二、礼仪是每个 人的基本素质要

三、礼仪修养 伴随文明人生
第二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
一、礼仪是道 德的基石
二、礼仪是每个 人的基本素质要

三、礼仪修养 伴随文明人生
礼仪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礼仪意识、 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指达到一 定境界。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三、礼仪的特征
四、礼仪的作用
五、礼仪的基 本原则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主要源于共同 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经济的共同性 必然导致礼仪的变化。比如,现代经济 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 务实方向发展。共同的文化涵育了共同 的礼仪。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 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三、礼仪的特征
(一)礼仪是立国的精神之本 (二)礼仪是民族形象、社会风尚等 的反映 (三)礼仪是公民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
四、礼仪的作用
五、礼仪的基 本原则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基 本原则
4.注重技巧的原则 在社交中,无论是见面时的称呼、
介绍,还是相互间的交谈等,都要遵循 一定的礼仪,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交际中 友好、亲切、和谐的气氛。要做到不失 礼仪,必须顾及各种技巧、表现方式与 表现手段。采取灵活多样、新鲜生动的 交际方式和交际技巧,才会在社交中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面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与演变

全面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与演变

全面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与演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文明礼仪一直是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规范。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文化水平,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历史与演变两个方面,全面了解文明礼仪的发展。

一、历史文明礼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声音表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礼仪规范。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体系,其中一些规范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

古代中国是文明礼仪的发源地之一。

《礼记》是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

在古代中国,礼仪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二、演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文明礼仪也在不断演变。

在现代社会,传统礼仪规范与新兴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礼仪体系。

例如,在商务场合,人们注重的是规范的礼仪礼节,如握手、礼貌用语等。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化,礼仪规范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社交也成为现代人交往的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交流,这给传统礼仪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虚拟空间中保持礼貌和尊重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因此,文明礼仪的演变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

三、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文明礼仪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一个礼仪有序的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文明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们相互交往中,礼貌和尊重是建立互信和友好关系的基础。

只有通过文明礼仪的表达,人们才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最后,文明礼仪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的人往往更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通过学习和遵循文明礼仪,个人的品格和修养也能得到提升。

礼仪殿堂

礼仪殿堂

毛主席与尼克松
中国古人见面,有作揖的、跪拜的; 西方人见面,有接吻的、拥抱的。现 代人见面,用得最多的是握手。
握手礼的由来
说法一:战争期间,骑士们都穿盔甲,除两只眼睛外,全身都包 裹在铁甲里,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 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后来,这种 友好的表示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握手礼。当今行握手礼也都是不 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识的人初识、再见时,先脱去手套,才能施握 手礼,以示对对方尊重。 • 说法二:握手礼来源于原始社会。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以狩猎为 生,如果遇到素不相识的人,为了表示友好,就赶紧扔掉手里的打猎 工具,并且摊开手掌让对方看看,示意手里没有藏东西。后来,这个 动作被武士们学到了,他们为了表示友谊,不再互相争斗,就互相摸 一下对方的手掌,表示手中没有武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动作就 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握手礼握手礼的由来 握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 到的礼节。 • 说法三:来源于原始社会。 当时,原始人居住在山洞,他们经常打 仗,使用的武器是棍棒。 后来他们发现可以消除敌意,结为朋友,而最好 的表达方式是见面时先扔掉手中棍棒,然后再挥挥手
电话礼仪
• • • • • • 拨打电话的一方要主动报上姓名。 接电话的一方要运用礼貌用语,仔细聆听。 打电话时的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通话内容结束后要互道再见,礼貌地结束通话。 在公共场所应避免大声讲电话或长时间通话。 在会议上、图书馆、课室、自习室、电影院等场 所响起手机或使用手机是极不文明的行为。
小节见礼仪,小节见文明,小节见风度
现代社会=礼仪社会
礼仪名句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 存心。
孔 子 孟 子 祥 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

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

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论语》中也说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明礼仪对我们文化的重要性。

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可是,你知道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吗?凡事都要遵循从无到有的过程,礼仪文化也不例外。

古代的礼分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节。

春秋之后,古代的礼仪基本被废弃,礼家整理之后,并加以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以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的知识,欢迎阅读。

五礼之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古人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受惠于万品百物,方才能够生息繁衍;自家的祖先,代代不懈的努力,为家族的繁荣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对于它们的恩泽,人类一定要有所回报,回报的方式就是祭祀。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大明宫完整再现1300多年前唐代“冬至祭天礼”。

记者贺桐摄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根据它们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分为大示(qi,音祈)、中示、小示三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大示是指昊天上帝,又称玉皇大帝,宇宙中所有的神都归他管,是百神之君。

实际上是指北极星。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里的“北辰”,就是北极星。

在满天的星斗中,北极星位于正北,恒定不动,其它的星星都拱卫着它、围绕着它转动,被视为百神之君。

古代帝王称“天子”,受命于天,与天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是一国之中最重大的'典礼。

在古代中国的阴阳学说中,天为阳,东南西北四方中南方为阳,所以祭天的场所要在国都的南郊;天是圆形的,祭天之坛的形制必须与之相应,所以天坛是圜形的,称为圜丘;一年四季,阴阳轮回,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祭天的日子必须是在冬至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 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礼仪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以后,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社会中,才发 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只有当人脱离动物界并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礼仪。礼仪是个 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产生,并 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表现出来。简言之,礼仪起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 交往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二)天、地、人统一说
该观点认为天、地和人具有统一性和制约关系,天地的观念包含了许多自然界的规律,而 礼仪也是对于这种制约关系和统一性的体现。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就礼仪的内容而言,的确有一部分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如顺天地之规 律,行四时之政等。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与此无关,如等级贵贱之分绝非源于天地之别。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三)礼源于人性说
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它把人性和礼结合起来。孟子认为在人性中存在善端,故而人 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辞让之心乃礼之端。孟 子从人的本性上找到了礼的心理依据。孔子则以“仁”释礼,把礼当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 则;同时他又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克己爱人则为仁,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则 为礼。
礼仪规范教程
第一单元 追根溯源 走进礼仪殿堂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中华民族 礼仪之邦 第二节 和谐社会 礼仪为先 第三节 文明生活 礼仪保障
单元导读
在以往的教育中,父母和老师常常教 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将来我们步入 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更要掌握一些基本 的礼仪知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通过 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走进礼仪文化的殿 堂,逐步感受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礼仪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礼貌、礼节、礼仪三个词。譬如,做家长的经常教育 子女要有礼貌,要注意礼节,要懂得礼仪。显然,这是三个同义词。但仔细琢磨体味一 下,礼貌、礼节、礼仪是既紧密相关又不尽相同的三个概念。
三是礼起源于人 的自然本性
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为人性和环境 矛盾的产物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一)天神生礼说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对日月星辰的交替、 风雨雷电的肆虐等自然现象无从认识,更无从把握,只好推测在人类之外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力 量在干预着人类的生活,这种超自然的力量源于天地鬼神。于是,人们对其产生了敬畏,进而 开始了相关的祭祀活动,如祭天礼仪、祭地礼仪、祭祖礼仪等。这种礼仪最明显地表现在古代 婚姻仪式中的拜天、拜地、拜父母。这些祭祀活动的动作、程序就是礼仪的渊源。《左传》有 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说明了合乎天意的礼便是合乎“天道”。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综合以上五种观点,结合现代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礼仪是与部落群居的形成过程 同步产生的。部落群居的生活要求人们必须进行交往,原始人开始用手势、表情来反映意向, 用击掌、拍手、拥抱等来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等庆贺丰收,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礼仪的 雏形,而敬天祭神(表现形式主要是图腾)活动的开展使礼具备了最基本的内容。
了解礼仪的起源、含义和特征 掌握礼仪的作用和原则 体会礼仪的内在精神和要求 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
情景感悟
读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你 对“礼仪”一词了解多少? 你怎样看待“礼仪”的问题?
某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一位同学在参加应聘的时候 并没有任何介绍信,但却成为百名竞争者中唯一胜出的 人,成为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的朋友很奇怪地问:“他 并没有任何单位的介绍信,您是如何短时间内知晓他能 胜任这份工作的呢?”总经理说:“其实,他带来了不 止一封介绍信。你看,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 进门后又先脱帽,并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很懂礼貌 ,做事很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 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我故意在地上 放了一本书,所有的应试者都视而不见,只有他俯身捡 起,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文尔雅 ,思维十分敏捷。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 的介绍信吗?”
第一节
中华民族 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三、礼仪的特征 四、礼仪的作用 五、礼仪的原则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 竟于何时因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学说:
一是天神生礼说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四)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该观点同样与人性有关。荀子认为人天生好逸恶劳,欲壑难填,但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出现并制定了礼,用礼来抑制人的恶性,培育人的善性。在此,礼被 看成了抑恶扬善的工具。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五)礼生于理、起于俗
《管子·心术上》曰:“礼者,谓之有理。”理,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该观 点认为人们想正常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规范来约束,这些合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荀 子曰:“顺人心者,礼也。”此话把礼落到实处,使之与民俗习惯相联系,于是就有了礼起源 于俗的说法。从理和俗两方面来说明礼的起源,不仅使礼获得了哲学上的依据,也使礼获得了 民间的基础,这样就可以解释礼可因理而变,因俗而异。这一观点是对礼的起源的更深入的探 讨与概括。
二、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作 礼仪。换句话说,礼仪是指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 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在其内部和在其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 规范和准则。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敬重、友 善和体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