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主题、杰出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的诗人。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自幼聪慧好学,酷爱文学。

然而,他的一生却并不如意。

他历经家族的衰落、个人的失败、政治的动荡等种种困境,使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与苦难。

他先后在柳州、洛阳等地担任官职,但由于他的真诚与直言不讳,经常遭到上司的排挤和贬谪。

无奈之下,他多次流亡逃荒,漂泊于乱世之间。

尽管如此,他坚守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坚持写作。

最终,杜甫于770年逝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杜甫的诗作多以写实为主,他以大自然为背景,以民生疾苦为题材,思想深邃,感情真挚。

他的诗作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着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手法上,他擅长运用对仗、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流畅而有力,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在主题上,他关注国家兴衰、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他以儒家思想为依托,探讨人生命运和儿女情长,他的诗作既具有鲜明的个人情感,又带有深厚的社会意义。

杜甫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涵盖了政治、军事、历史、宗教、人情等丰富内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题材。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被编入《杜工部集》以及其他多种版本的选集中。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所推崇,被视为中国诗歌的瑰宝,儿女们与爱人们长久地吟唱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

最后,我们来看看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在后世文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他的诗作对于唐宋以及后来的文人在诗歌写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代以后,文学风格多次变迁,但杜甫的诗歌却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一)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一)

杜甫诗歌研究报告(一)简介杜甫被誉为唐代“小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就是针对杜甫诗歌的研究,旨在展示他的诗歌特点、主题和艺术手法。

杜甫诗歌的特点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真实性: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厚重性:杜甫的诗歌不仅真实反映了社会问题,还表现了诗人本身的厚重情感。

•叙事性:杜甫的诗歌常常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表现力强,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强烈的思想。

杜甫诗歌的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复杂,既包括对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包括对个人与人性的关注。

•政治批判:杜甫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当时政治现状的批判,表明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民生状况的关切。

•社会赞颂:杜甫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社会上的美好事物的赞颂,对于劳动人民的敬意也表达得十分深刻。

•人性关怀:杜甫的诗歌还常常表现出对人性问题的关怀,对于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的深刻揭示,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名诗人的独特视角。

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艺术手法层次丰富,结构完整,行文厚重,开创了唐诗的新篇章。

•比兴: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兴手法,使用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的比喻和象征,效果十分出色。

•叙事:杜甫的诗歌也善于叙事,通过详细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押韵:杜甫的诗歌中也有很多押韵的结构,使用韵律性的语言来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结论杜甫诗歌的研究是对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深度挖掘和发展。

通过对杜甫诗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唐代历史与文化的真实面貌,感受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1] 杨宪益. 中国文学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张岱年. 杜诗新探[M]. 北京:大象出版社,2008.[3] 王士禛. 杜甫研究论文集[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致谢在撰写此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特此致谢。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范文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范文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巨匠,其作品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江湘地区,作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背景,孕育了杜甫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本文旨在探讨杜甫江湘诗歌的诗骚接受情况,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杜甫江湘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二、杜甫江湘诗歌的背景与特点杜甫的江湘诗歌以描绘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为主,其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丰富多样,情感真挚,艺术上独具匠心,既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三、江湘诗歌的诗骚接受历史杜甫的江湘诗歌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接受。

从唐至清,历代文人墨客对杜甫的江湘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诗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诗骚接受方面,杜甫的江湘诗歌不仅在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民间流传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四、诗骚接受的文化内涵杜甫江湘诗歌的诗骚接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杜甫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通过描绘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其次,它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自然观念和审美追求。

杜甫在诗中赞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自然观念。

最后,它还体现了楚文化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江湘地区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五、诗骚接受的艺术价值杜甫江湘诗歌的诗骚接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其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杜甫在继承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其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真挚性和深刻性。

杜甫通过描绘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最后,其诗歌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价值。

杜甫的江湘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而且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杜甫研究论文

杜甫研究论文

论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对杜甫后期乡思诗“诗性”与“史性”整合的影响内容摘要: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

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象。

杜甫以沉郁的客寓意识,飘零落拓之感,寄托了乡国君民之思,体现了其思乡诗“史性思维”与“诗性思维”的融合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乡诗的超越。

在杜甫研究的领域内,本文第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对杜甫后期乡思诗的影响,论证了这种影响的性质——强化了诗性与史性的整合,提升其忧国忧民的儒家人文精神。

关键词:漂泊生涯、客寓意识、乡思、“诗性”“史性”整合“客寓意识”一词出自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所著的《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一书。

松浦友久指出:“纵观李白诗歌及生涯,我们深感他本质上是‘旅人’亦即行旅之人,他的诗本质上是旅人之诗,亦即行旅之诗。

这并不是说,他只是像杜甫那样生涯大半在行旅中度过,而是以一言蔽之:他总为行旅之人,总有行旅之感,也即所谓客寓意识,这是他诗思(或诗质)的中心内核。

”(1)“李白本质上是‘旅人’——行旅之人,永远的行旅者,不存在可以回归的实际上的故乡。

不仅只有行旅,才是他生活的常态,诗歌创作的常态,而且,也许在他的观念上,他似乎也处于这种永远的行旅(客)之中。

他在临死之际希望埋葬之地不是蜀,也不是长安,而是晚年旅行途中所经之地宣城(安徽省宣城)。

”(2)同处羁旅之中,杜甫的意识却与之适成对照。

李白出川之后,终生不肯定居于一地。

他以天地为逆旅,以漂泊为人生之常,有意在变动不居的生涯中求奇探胜。

而杜甫壮游归来,则定居于洛阳与长安,并以之为故乡,漂泊西南时的客寓意识也是因此而发。

李白终生游览名山大川,求仙访道,有如走马观花,故民间有水中捉月而终的传说。

而杜甫为战乱与生计所迫履践的漂泊生涯,年深月久,历尽沧桑,直至最终沉凝于一叶孤舟之上。

杜甫论文

杜甫论文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品析教师教育学院小教122 胡娟霞126110154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杜甫个人简介及人生经历、《登楼》、《新婚别》等介绍了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关,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

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这种思想内容是由卓越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达到了思想性前历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登楼》《新婚别》生平事迹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研究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道路,可以更确深入地了解杜甫各个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等。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

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

”[1]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

《登楼》就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登楼》花近高楼伤1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2相侵。

可怜后主还3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4历代诗家对于《登楼》评价极高。

清人浦起龙评谓:“声宏势阔,自然杰作。

”[3]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4]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

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运用了反衬手法。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论文题目: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引言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巨人”。

他的诗作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中尤以沉郁顿挫的风格为其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试图探讨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

正文一、情感体验杜甫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身处天下动荡、社会紊乱的时代背景下,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苦难和人类的无奈。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从而产生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例如《春望》中,杜甫通过表现自己望春生情的感受和看到荒烟平地扫的现实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和生命的无奈和沮丧,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

这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方式,让杜甫的诗歌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生活经历杜甫的生活经历也是成就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曾经历过数次边疆之旅,亲眼目睹了边疆的贫困和战争的残酷。

他也曾经历过数次的失业和贫穷,饱尝着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

这些人生经历,让杜甫具有了深厚的生活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同时也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

这些生活经历直接反映到了他的诗作中,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文化底蕴杜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他熟读《诗经》、《左传》等古籍,对汉唐文化传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他也有着深厚的佛教修养,对宗教信仰有着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些文化底蕴和宗教修养,让杜甫在写作时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他在写作中借用了大量的古典典故和佛教禅理,让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种文化底蕴的内涵,也让杜甫的诗歌更具有沉郁顿挫的气质和艺术风格。

结论杜甫的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体验、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作品。

杜甫诗体流变研究

杜甫诗体流变研究

杜甫诗体流变研究作者:卢坤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诗体的变化反映着诗歌内容和风格的变化,研究杜甫诗歌体裁的变化对研究杜甫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从杜甫的生平经历入手,将杜甫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主要研究了杜甫古体、近体、五律、七律的发展流变规律,并且结合杜甫主要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社会文化、诗歌发展的趋势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其诗体流变的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杜甫;诗体;流变刘开扬在《杜甫诗集导读》中,对杜甫四个时期诗歌创作概况作了一个总结,他认为:“这四个阶段,读书游历时期是其杜甫创作的准备期,主要是学习前人的优秀的诗学传统;困守长安时期是杜甫创作的成熟期,在这里他着重进行了古体诗歌创作,借以表达安史之乱发生后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巨变,创作了大量直接记录时代变化和个人命运的作品,奠定了杜诗“诗史”性创作的基本面貌;成都和夔州生活时期,杜诗的创作数量最多,题材、风格日趋多样丰富”[1],总体上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杜甫诗歌创作的基本导向和趋势。

研究杜甫各个时期杜甫的诗体及诗体的特点,对于研究杜甫的生平经历,个人才华,乃至社会背景,历史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杜甫四个时期诗歌创作概况1.1读书游历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读书和游历的时期。

从二十岁起,他开始了十年左右的漫游。

南至吴越,北至齐赵,期间曾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二十四岁时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考中。

这一时期,他结交了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过了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壮游》)[2]的生活。

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我们知道,这一时期,杜甫主要的人生经历是读书和漫游,在诗歌创作中主要是学习和模仿前人之作,还较缺乏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诗体意识。

1.2困守长安时期困守长安时期,杜甫诗歌创作总数增加比较迅速,相较于前期,五律虽然仍旧占第一,但比率上,已经从58.3%下降到了33.9%,而古体诗增加明显。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范文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范文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诗圣”。

其作品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江湘地区作为杜甫创作的重要地域之一,其诗歌在此地的接受与传播,对于理解杜甫诗歌的流传及其文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杜甫江湘诗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江湘地区的诗骚接受情况。

二、杜甫江湘诗歌概述杜甫的江湘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诗歌描绘了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杜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则使这些诗歌具有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三、诗骚接受的历史背景诗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江湘地区,诗骚的接受与传播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自唐代以来,江湘地区文化繁荣,诗骚创作盛行。

杜甫的诗歌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其江湘诗歌在当地的接受与传播,受到了当地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四、杜甫江湘诗歌在江湘地区的接受与传播杜甫的江湘诗歌在江湘地区的接受与传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

首先,当地的文人墨客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传颂和模仿,使其在江湘地区得以广泛传播。

其次,江湘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对杜甫诗歌的接受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和演化。

此外,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为杜甫诗歌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五、杜甫江湘诗歌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杜甫的江湘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先,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

其次,这些诗歌描绘了江湘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对于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杜甫的江湘诗歌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和文化追求具有重要价值。

六、结论综上所述,杜甫的江湘诗歌在江湘地区的接受与传播,受到了当地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为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范文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范文

《杜甫江湘诗歌诗骚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诗圣”。

其作品不仅在唐代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湘地区作为杜甫创作的重要地域之一,其诗歌作品在当地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杜甫江湘诗歌诗骚的接受研究,探讨其在当地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

二、杜甫江湘诗歌概述杜甫的江湘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这些诗歌以江湘地域为背景,描绘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三、江湘地区对杜甫诗歌的接受1. 民间接受江湘地区的民众对杜甫的诗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认同。

这些诗歌在民间广泛传唱,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艺人将杜甫的诗歌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如民歌、戏曲等,使其在江湘地区得以传承和发扬。

2. 文人接受江湘地区的文人墨客对杜甫的诗歌情有独钟,他们从杜甫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这些文人通过研究杜甫的诗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且为江湘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杜甫江湘诗歌诗骚的特点杜甫的江湘诗歌具有鲜明的诗骚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沉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2. 独特的表现手法。

杜甫的诗歌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3. 鲜明的地域特色。

杜甫的江湘诗歌以江湘地域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五、杜甫江湘诗歌诗骚的影响及价值杜甫的江湘诗歌在江湘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这些诗歌丰富了中国的诗歌宝库,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其次,这些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最后,这些诗歌在江湘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江湘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066杜甫研究

0066杜甫研究

杜甫研究【0066】1、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主要有哪些内容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大约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歌咏大自然的美,即对美的自然界的玩赏态度。

二是对自然中那些被损伤,被遗弃,被践踏的“弱者”表现出深厚的同情。

三是由仁民爱物思想而产生的人与物的对比,进而对自然界流露出的向往之情。

2、结合作品《咏怀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爱情怀。

《咏怀五百字》是杜诗的重要篇章,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有多方面的表现,该诗在显示杜甫博大仁爱的情怀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诗中写返家后的情景极为感人:纵观“五百字”,写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手法上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和抨击了唐朝统治阶层的荒淫腐朽,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种种征兆发出了预警,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杜甫由一己之悲升华到为天下人的痛苦、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产生的深重的悲感。

杜甫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处境比起“失业徒”、“远戌卒”总要好一些而消解了现实的苦难,而是由自己的不幸联想到普天之下的百姓更为不幸,由此加重了这种悲剧意识。

由己悲念人悲,由一家之不幸念天下国家之不幸,它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自然流露,显示出一个社会良知的情怀。

3、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以上二诗,受《茅屋歌》的影响是明显的。

但其艺术感染力却大大不如杜甫。

其原因有二。

一是仿作。

仿作只能出赝品,而艺术贵在创新。

二是推己及人的角度不一样。

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为他对自己人生的切身体验和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众的深切关怀。

他的推己及人,也是根源于自身的悲剧性境遇。

从抒情主体看,更为亲切真实,让读者同情。

白居易也关心民生疾苦,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位“社会良知”。

但毕竟自己“不饥不溺”,在境遇上已与天下寒士隔了一层,在审美效应上则又和读者隔了一层,因而其艺术感染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杜甫研究2——精选推荐

杜甫研究2——精选推荐

自考杜甫研究(全)(2010-01-26 17:13:11)分类:默认分类第一章历代评杜第一节唐五代一、杜甫在世时:1、推销自己的作品,如天宝七载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另一篇自我推销的作品《进雕赋表》,提到自己的家庭传统是“奉儒守官”,风格“沉郁顿挫”。

3、与杜甫交往并对杜甫的诗有较高评价的人有:成都府尹:严武,衡阳判官:郭寿,邵州刺史:韦迢,名士:任华。

4、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与杜甫都有交往,杜甫对他们的诗称赞过,但没有留下他们对杜甫的称赞之辞。

5、当时的诗歌选本: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完成于天宝十载)选李白诗13首,王维诗15首,王昌龄诗16首,但没有选杜甫诗。

6、杜甫对自己不平遭遇的不满体现在其作品中,如《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南征》:“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二、中唐:1、樊晃:他是杜甫去世后首先认识到杜诗价值的人,著有《杜工部小集》收杜诗290首,在序中樊晃称:“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所知。

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句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

”2、韩愈:评价杜甫的诗有《调张籍》《题杜工部坟》《荐士》《醉留东野》,另一篇文《送孟东野序》(孟东野:孟郊)(1)、《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题杜工部坟》:“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

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五四人。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3)、《送孟东野序》中提出杜甫的诗是“不平则鸣”的主张。

3、白居易:评价杜甫的诗有:《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读邓鲂诗》,文章有:《与元九书》《序洛书序》。

(1)、《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杜甫的专题性研究报告

杜甫的专题性研究报告

杜甫的专题性研究报告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人文关怀,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专题进行研究,探讨他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杜甫的专题可以从他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中找到一些线索。

杜甫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当时社会政治不稳定,国家遭受战乱和灾难的侵袭。

而杜甫的诗作中不乏抨击当政者的内容,他通过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宣扬社会正义的理念,表达了他对国家民生的关切。

例如,在《登高》一诗中,他以嘲讽的口吻描述了朝廷官员的腐败和无能,呼吁改革政府体制,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繁荣。

其次,杜甫的专题还可以从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中窥见一二。

杜甫的诗歌通常以对个人命运的痛苦和对世事的悲凉为主题,他对生活的痛苦体验和对世界的悲观情绪经常溢于言表。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他写道:“璧合从来通往辽,当时肺石泪沾袍。

”这种对生活苦难的真实反映,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细腻。

最后,在杜甫的专题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思考。

杜甫的诗作中经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自然现象的抒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纯洁和美好的向往。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他写道:“纷纷暗雪里,冥冥孤星曜。

”通过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综上所述,杜甫的专题研究涉及政治、人生命运和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类命运的悲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这些专题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感悟。

《2024年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范文

《2024年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范文

《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篇一一、引言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其中,七言歌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针对杜甫的七言歌行进行深入的艺术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二、杜甫七言歌行的创作背景杜甫的七言歌行创作源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唐朝盛世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疾苦。

杜甫身处其中,以诗为载体,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七言歌行作为一种较为自由的诗歌形式,使得杜甫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其思想感情。

三、杜甫七言歌行的风格特点1. 丰富的意象:杜甫的七言歌行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些意象既包括自然景物,也包括社会现象,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2. 独特的韵律:七言歌行在韵律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杜甫巧妙地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得诗歌在节奏上富有变化,读来朗朗上口。

3. 深沉的情感:杜甫的七言歌行饱含深情,通过对时代和人民的关注,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这种情感既包括对时代的忧虑,也包括对人民的关爱。

四、杜甫七言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杜甫的七言歌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其次,它推动了七言歌行这一诗歌形式的发展,使其成为后世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

此外,杜甫的七言歌行还对后世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五、结论综上所述,杜甫的七言歌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其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继续关注杜甫的七言歌行,挖掘其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和价值,为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展望未来研究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杜甫的七言歌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 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深入分析杜甫七言歌行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 研究性学习杜甫

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杜诗选择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其次杜诗具有意象密集组合特点,丰富了诗歌内蕴,克服了近体诗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现出迥异于古诗的审美特征;再次杜诗新奇独特的意象构造方式,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增添了审美趣味。

关键词:杜诗意象个性化密集组合新奇构造沉郁顿挫审美价值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

杜甫代表作品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赏析:这首诗写了诗人:1.自己的苦2.周围人的苦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杜甫诗歌鉴赏论文[精品]

杜甫诗歌鉴赏论文[精品]

杜甫诗歌鉴赏论文:试论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摘要:诗圣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不仅限于沉郁顿挫一个特点,他的风格是多样性的,有时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一个悲凉凄惨的意境;有时营造昂扬激烈、热情崇高的诗歌境界。

采展示自己苍茫雄浑的诗风;他还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创作出许多明丽鲜艳、清新爽快的诗歌。

虽然他不像王维那样“万事不关l心,晚年惟好静”,但他也有一些描写雪月残云,展示和平静穆意境的诗作。

关键词:杜甫;诗歌艺术诗圣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又是唐代诗歌的革新者。

他曾以饥寒之身咏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之情。

他的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环境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诗歌创作中,他运用精炼的文字、浪漫的想象,或夸张、或写实的手法,恰当的用典,精妙的表现技巧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来表现或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借此表达诗人的观念、感情和态度。

因此,杜甫对唐诗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诗歌不仅限于沉郁顿挫一个特点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唐音癸签》卷六)。

本文就杜甫在诗歌创作中的意境美谈谈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指抒情诗及其它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和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杜甫善于体贴物情,将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意与境浑,心与物共,将情思与景物融为一体,创作出一幅幅悲凉凄清、热情崇高、明丽鲜艳、和平静穆的优美画卷。

杜甫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

他的盛年正值唐王朝江河日下之际,安史之乱打碎了唐帝国的黄粱美梦,惊破了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

国家的倾覆,民族的多难注定了诗人悲凉凄清、沉郁苍凉的诗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V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V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V1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充满着沉郁顿挫的风格,这样的风格
是如何形成的呢?本篇论文将对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进行探讨。

一、社会背景
唐朝后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危机和不稳定
因素。

战乱、革命、官僚腐败等问题频频发生,社会风气混乱。

这样
的社会背景给杜甫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影响,这也导致了他
的诗作表现出了沉郁顿挫的情感色彩。

二、个人经历
杜甫在个人经历方面也遭受了不少打击。

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多次调任,他的家族被赶出家园,这些经历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此外,他还多次遭遇官场上的挫折,这也让他对生活更加悲观。

这些
经历成为了他诗歌中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来源。

三、文化传统
唐朝后期是诗歌繁荣的时期。

众多诗人为了追求崇高的境界,借鉴前
人经验,自创新诗。

因此,杜甫的诗歌中还深受前人的影响,如李白、王维等。

这些前辈诗人的诗作也带有较为崇高的情感色彩,这也成为
了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一种来源。

综上所述,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唐朝后期
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个人经历和文化传统的长期影响,使得他的诗作
充满了郁闷和悲情。

尽管如此,杜甫的诗作仍然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形态、文学风范在今天仍然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士祯的杜甫研究

王士祯的杜甫研究

王士祯的杜甫研究刘文刚【摘要】Wang Shizhen's study of Du Fu was characterized most prominently by his special research thought and methods under the guideline of combining Confucian thought and his romantic charm theory. He viewed Du's poems as "Du Fu's devout eloquence" and believed that "with sincere loyalty and patriotism, they are faithful to the current events and highly regarded as historical poems", "what they are far better than others is its faithfulness to the reality", and that their artistic greatness lay in the "grand narrative recording current events faithfully with new poetic meters", "which is fu's advantage, with the function of analogy? and punning". Additionally, Wang did an extensive research on Du Fu. For example, he conducted field studies to Du's living thought and poem content, did text research on certain names and descriptions in Du's poems, on their different versions, and studied Du's influence on the great poets of the later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s.%王士祯研究杜甫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神韵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形成独到的思路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2015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杜甫研究【0066】A卷
课程论文满分:100分
一、课程论文题目(任选一个题目作答):
1、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
2、谈谈杜甫宽容精神的表现。
3、杜甫的忧患意识。
二、课程论文要求:
1、格式须合乎学术论文的相关要求。
2、字数不低Leabharlann 2000字。3、题目用黑体四号加粗,小标题用黑体四号,正文采用宋体五号字。
4、文章须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严禁抄袭。
答卷提交要求:考试题提前公布,学生下载试题和答题卷后,在答题卷上答题。完成后需网上提交答卷。答卷于11月20日--12月6日通过点击页面左侧导航栏内“我的考试”-“课程论文/大作业”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