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第二章职业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1-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心率(次/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00
• 血液再分配:内脏、皮肤小动脉收缩,肌肉小动脉扩张。
关系。人的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会对这种影响做出各种
反应,指标也不同,而这些反应构成劳动生理的主要内容 (H. Luczak, W. Rohmert, J Rutenfranz)。 • 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 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 提高生产率目的的一门学科。
行的作业。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1] 劳动强度等级[2]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3] 耗氧量 (l/min) <0.5 0.5~ 1.0~ 1.5~ 2.0~ [<0.5 0.5~ 1.0~ 1.5~ (<0.70 0.70~ 0.96~ 1.19~ 1.36~ [3] 能耗量 (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90 90~ 110~ 130~ (<92 92~ 130~ 150~ 0 直肠温度( C) 37.5~ 38.0~ 38.5~ [4]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基本概念: • 氧需(oxygen demand):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 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 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 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氧债及其补偿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氧债及其补偿 A=氧债 B=偿还氧债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00
• 血液再分配:内脏、皮肤小动脉收缩,肌肉小动脉扩张。
关系。人的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会对这种影响做出各种
反应,指标也不同,而这些反应构成劳动生理的主要内容 (H. Luczak, W. Rohmert, J Rutenfranz)。 • 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 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 提高生产率目的的一门学科。
行的作业。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1] 劳动强度等级[2]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3] 耗氧量 (l/min) <0.5 0.5~ 1.0~ 1.5~ 2.0~ [<0.5 0.5~ 1.0~ 1.5~ (<0.70 0.70~ 0.96~ 1.19~ 1.36~ [3] 能耗量 (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90 90~ 110~ 130~ (<92 92~ 130~ 150~ 0 直肠温度( C) 37.5~ 38.0~ 38.5~ [4]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基本概念: • 氧需(oxygen demand):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 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 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 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氧债及其补偿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氧债及其补偿 A=氧债 B=偿还氧债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任务分配
学习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
主题介绍
1 工作幸福感
了解提高工作幸福感的重要性,并寻找积极的工作体验。
2 卓越表现
探索成为卓越表现者的策略和方法,追求职业发展的成功。
职业生理的重要性
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 提高工作表现和抵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精力充沛
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保持 充沛的精力,提高工作效能。
2
节省时间
探索如何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浪费和拖延。
3
提升质量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职业心理
压力管理
工作与生活平衡
学习应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策略, 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心态。
探索如何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 间取得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解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提升团队效能和工作 满意度。
工效学
时间管理
掌握计划、优先级和集中力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优化
打造舒适、有序的工作空间,促进专注和创造力。
预防职业病
掌握防止职业病的方法,避 免工作对身体的长期伤害。
职业心理的重要性
工作满意度 情绪稳定 工作动力
满足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应对工作压力和困难。
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工作动力,促进个人和团 队的成长。
工效学的重要性
1
提高效率
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和工具,完成更多任务。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课件课件
欢迎来到职业生理、心理和工效学课程!在这里,我们将探索各个层面上对 于工作效能和幸福的影响。
职业生理
1
学习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
主题介绍
1 工作幸福感
了解提高工作幸福感的重要性,并寻找积极的工作体验。
2 卓越表现
探索成为卓越表现者的策略和方法,追求职业发展的成功。
职业生理的重要性
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 提高工作表现和抵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精力充沛
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保持 充沛的精力,提高工作效能。
2
节省时间
探索如何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浪费和拖延。
3
提升质量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职业心理
压力管理
工作与生活平衡
学习应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策略, 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心态。
探索如何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 间取得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解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提升团队效能和工作 满意度。
工效学
时间管理
掌握计划、优先级和集中力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优化
打造舒适、有序的工作空间,促进专注和创造力。
预防职业病
掌握防止职业病的方法,避 免工作对身体的长期伤害。
职业心理的重要性
工作满意度 情绪稳定 工作动力
满足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应对工作压力和困难。
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工作动力,促进个人和团 队的成长。
工效学的重要性
1
提高效率
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和工具,完成更多任务。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课件课件
欢迎来到职业生理、心理和工效学课程!在这里,我们将探索各个层面上对 于工作效能和幸福的影响。
职业生理
1
人体工效学.ppt
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 人体工程学主要关注点是减少与工作有关的肌肉骨骼损伤。
Occupational Ergonomics人体工效学
This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employee exposure to workplace hazards 控制下面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可以达到上述目标 : ? Awkward postures/不良的、笨拙的姿势 ? Forceful exertions/用力过度 ? High rates of repetition/重复性高
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重复过度疲劳损伤
Tendonitis/Tenosynovitis 肌腱发炎/滑膜炎
Manual Handling of Loads人工搬运的定义
Manual handling of loads (MHL) is any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one or more workers.以下任何一种由一人或多人完成的活动称为人工搬运
1
用力
2
姿势
3
频率
Contact Stress 接触压力
Temperature 温度
Vibration 振动
MHL Hazards & Solutions: Force MHL危害因素和解决方法:用力
HAZARDS危害
Lifting out of a bin 从储物箱内取出物品
Difficult power gripping 抓握困难
MHL Hazards & Solutions: Other-contact stress MHL 危害和解决办法:其他-接触压力
Occupational Ergonomics人体工效学
This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employee exposure to workplace hazards 控制下面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可以达到上述目标 : ? Awkward postures/不良的、笨拙的姿势 ? Forceful exertions/用力过度 ? High rates of repetition/重复性高
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重复过度疲劳损伤
Tendonitis/Tenosynovitis 肌腱发炎/滑膜炎
Manual Handling of Loads人工搬运的定义
Manual handling of loads (MHL) is any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one or more workers.以下任何一种由一人或多人完成的活动称为人工搬运
1
用力
2
姿势
3
频率
Contact Stress 接触压力
Temperature 温度
Vibration 振动
MHL Hazards & Solutions: Force MHL危害因素和解决方法:用力
HAZARDS危害
Lifting out of a bin 从储物箱内取出物品
Difficult power gripping 抓握困难
MHL Hazards & Solutions: Other-contact stress MHL 危害和解决办法:其他-接触压力
职业卫生课件-职业生理心理与工效学一
❖ 一升氧氧化葡萄糖可产生6.5 mmol ATP,而氧 化脂肪产生5.6 mmol ATP。
❖ 脂肪能源:贮存量约90000-110000 kcal
❖ 糖原能源:贮存量约2000 kcal
乳酸系列
C6H12O6
2ATP+ 2CHCOCOOH 丙酮酸
2CHOHCOOH 乳酸
❖ 缺点: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作用,故不经济,不能持久。
无 氧 酵 解
氧化磷酸化
ATP
ATP-CP
❖ ATP-CP系列
ATP + H 2 O CP +ADP
ADP + Pi + 29.3 kJ/mol Cr +ATP
供能几秒钟至一分钟
❖ ❖
需氧系列
C6H12O6 +6O2
6CO2+6H2O +38ATP(36ATP)
❖ 一分子葡萄糖形成38分子ATP,一分子脂肪形成 130分子ATP。
氧 速度 能源
产生 ATP 劳动类型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 系列
乳酸系列
无氧
无氧
非常迅速
迅速
CP,贮量有限
糖原,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性
很少
有限
任何劳动,包括短 短 期 重需氧系列 需氧 较慢 糖原,脂肪及蛋 白质,不产生致 疲劳性副产物 几乎不受限制 长期轻及中等 劳动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Ⅰ
≤15
Ⅱ
~20
Ⅲ
~25
Ⅳ
> 25
*摘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于永中
❖ 脂肪能源:贮存量约90000-110000 kcal
❖ 糖原能源:贮存量约2000 kcal
乳酸系列
C6H12O6
2ATP+ 2CHCOCOOH 丙酮酸
2CHOHCOOH 乳酸
❖ 缺点: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作用,故不经济,不能持久。
无 氧 酵 解
氧化磷酸化
ATP
ATP-CP
❖ ATP-CP系列
ATP + H 2 O CP +ADP
ADP + Pi + 29.3 kJ/mol Cr +ATP
供能几秒钟至一分钟
❖ ❖
需氧系列
C6H12O6 +6O2
6CO2+6H2O +38ATP(36ATP)
❖ 一分子葡萄糖形成38分子ATP,一分子脂肪形成 130分子ATP。
氧 速度 能源
产生 ATP 劳动类型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 系列
乳酸系列
无氧
无氧
非常迅速
迅速
CP,贮量有限
糖原,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性
很少
有限
任何劳动,包括短 短 期 重需氧系列 需氧 较慢 糖原,脂肪及蛋 白质,不产生致 疲劳性副产物 几乎不受限制 长期轻及中等 劳动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Ⅰ
≤15
Ⅱ
~20
Ⅲ
~25
Ⅳ
> 25
*摘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于永中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PPT课件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 13 页
4、人的视觉及其特性
安 • (1)人眼的构造
全 人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
机
同完成,眼是视觉的感受器官。
工 程
眼球的基本结构(见图6)
学
眼球的水平解剖图 (见图3-2)
︵ 第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角膜、玻璃体、
三
瞳孔、晶体、聚焦在视网膜的中央窝。
章 ︶
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及杆体细胞接受光
三 • 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章 ︶
•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 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红、 绿、黄、白。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
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等。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 27 页
5、听觉特性
安 (1)人耳构造和听觉过程(见图3-8,图3-9) 全 • 将声能有骨膜经放大传达到相当于鼓膜面积1/20
第 33 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3-11 人的听觉阈限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 34 页
安 6、人的嗅觉、味觉和肤觉特性
全
人 (1)嗅 觉(P59) 机
工 (2)味 觉(P59) 程
学 ︵
(3)肤 觉(P59)
第 三
• 触觉(触觉感受器见图10 ,触觉阈限)
章 ︶
• 温度觉
2L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 18 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2008.9
环境工程系
人体工效学PPT课件
.
二 工效学的发展史——孕育期
美国工程师F.W·泰勒(Frederick W.Toylor,1856-1915)
开创的“时间与动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y)包括泰勒的 “铁锹 作业实验”,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的“砌 砖作业实验”等多项研究。
.
二 工效学的发展史——孕育期
“铁锹作业实验”是用种大小不同的铁锹,交给工 人使用,比较他们在每个班次8h里的工作效率。结果表 明工效有明显差距。这其实是关于体能合理利用的最早 科学验。
人体工效学 就是研究人在工作或劳动的 自然规律或法则中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与机 器和环境的关系,获取最大的劳动成果,同时 保证人自身的安全、健康、舒适和满意。
.
一 人体工效学的基本定义
人机工程学的多种学科名称: (1)人类工效学,或简称工效学,英文Ergonomics这
个学科名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 (2)人的因素(学),英文Human Factors 这是美国一
.
二 工效学的发展史——发展和成熟
人体工效与康复工程
北航生物工程系 丁立 Office Tel:82339614 E-mail:ding1971316@
.
参考书
1.Jan Dul, Bernard Weerdmeester, Ergonomics for beginners, London, 1995,Taylor & Francis.
.
一 人体工效学的基本定义
先看看几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人体 工效有关的例子: ➢人体采用哪种姿势最舒服? ➢坐着时采用哪种姿势最舒服? ➢使用什么鼠标最不易疲劳? ➢什么样的手机键盘最好? ➢什么样的计算机键盘最好? ……
.
.
二 工效学的发展史——孕育期
美国工程师F.W·泰勒(Frederick W.Toylor,1856-1915)
开创的“时间与动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y)包括泰勒的 “铁锹 作业实验”,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的“砌 砖作业实验”等多项研究。
.
二 工效学的发展史——孕育期
“铁锹作业实验”是用种大小不同的铁锹,交给工 人使用,比较他们在每个班次8h里的工作效率。结果表 明工效有明显差距。这其实是关于体能合理利用的最早 科学验。
人体工效学 就是研究人在工作或劳动的 自然规律或法则中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与机 器和环境的关系,获取最大的劳动成果,同时 保证人自身的安全、健康、舒适和满意。
.
一 人体工效学的基本定义
人机工程学的多种学科名称: (1)人类工效学,或简称工效学,英文Ergonomics这
个学科名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 (2)人的因素(学),英文Human Factors 这是美国一
.
二 工效学的发展史——发展和成熟
人体工效与康复工程
北航生物工程系 丁立 Office Tel:82339614 E-mail:ding1971316@
.
参考书
1.Jan Dul, Bernard Weerdmeester, Ergonomics for beginners, London, 1995,Taylor & Francis.
.
一 人体工效学的基本定义
先看看几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人体 工效有关的例子: ➢人体采用哪种姿势最舒服? ➢坐着时采用哪种姿势最舒服? ➢使用什么鼠标最不易疲劳? ➢什么样的手机键盘最好? ➢什么样的计算机键盘最好? ……
.
.
第一章生理心理学概述_PPT幻灯片
学习目标
❖ 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理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掌握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情绪 等心理机能的生理机制;
❖ 熟悉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语言
第一章 导论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 学科性质
三、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构进行定位。
门齿棒
二、脑损伤法
损伤要研究的脑部位, 然后观察其行为或功能的 变化,脑损伤法包括: 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 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损伤、 冰冻损伤、神经化学损伤
三、刺激法
❖ 刺激法又分为电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法。 ❖ 电刺激法是用无伤害性的电流刺激脑的特
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以确定该区 域的功能;或者记录其他脑部位的诱发电 位等,以推测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是否存 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化学刺激法是在脑的局部区域注射神经递 质激动剂观察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四、电记录法
❖ 电记录法是把生物细胞活 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 后,利用相应的仪器将这 种放大后的电流记录下来, 如脑电记录仪,是将一段 时间内脑的自发活动放大 若干倍后记录下来,就得 到这段时间的EEG。
五、生物化学分析法
❖ 心理行为是神经系 统活动的外部表现, 心理行为的变化必 然与脑内的生物化 学过程相关。生物 化学分析法就是对 脑内的生物化学过 程进行探讨,研究 某种操作对脑内物 质含量的影响。
3、利用灵长类动物,采用损伤性较小的实验方法研 究其认知或本能行为过程中脑生理参数的变化;
4、利用低等动物,给予损毁或刺激改变脑结构和功 能参数,观察对其行为产生的后果。
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 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理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掌握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情绪 等心理机能的生理机制;
❖ 熟悉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语言
第一章 导论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 学科性质
三、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构进行定位。
门齿棒
二、脑损伤法
损伤要研究的脑部位, 然后观察其行为或功能的 变化,脑损伤法包括: 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 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损伤、 冰冻损伤、神经化学损伤
三、刺激法
❖ 刺激法又分为电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法。 ❖ 电刺激法是用无伤害性的电流刺激脑的特
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以确定该区 域的功能;或者记录其他脑部位的诱发电 位等,以推测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是否存 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化学刺激法是在脑的局部区域注射神经递 质激动剂观察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四、电记录法
❖ 电记录法是把生物细胞活 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 后,利用相应的仪器将这 种放大后的电流记录下来, 如脑电记录仪,是将一段 时间内脑的自发活动放大 若干倍后记录下来,就得 到这段时间的EEG。
五、生物化学分析法
❖ 心理行为是神经系 统活动的外部表现, 心理行为的变化必 然与脑内的生物化 学过程相关。生物 化学分析法就是对 脑内的生物化学过 程进行探讨,研究 某种操作对脑内物 质含量的影响。
3、利用灵长类动物,采用损伤性较小的实验方法研 究其认知或本能行为过程中脑生理参数的变化;
4、利用低等动物,给予损毁或刺激改变脑结构和功 能参数,观察对其行为产生的后果。
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生理心理学PPT课件
21
周围神经系统(二)
内脏神经指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神 经。它们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延髓、脊髓等 中枢神经的调节下,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又 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机体处于应 激状态或进行比较强烈的运动时交感神经的兴 奋优势,它使机体产生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 缩、血压上升、支气管的平滑肌舒张、血糖升 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反应,为机 体的消耗提供能量。反之,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占优势时机体会有相反的反应。
22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包 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脑干自 上而下又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年 轻男性的脑平均约重1380克,年轻女 性则为1280克。脊髓位于椎管内。
23
脊 髓部位, 上端接延髓,下端止于终丝。形态上呈长柱状。 与脑相比是分化较少,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保 留着明显的节段性。内部中央有一条很细的中 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则是H形的灰质,在灰 质的外面由白质组成。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 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脊髓是周围神经系统 和脑之间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和许多简 单反射活动的中枢。
12
分子遗传学技术(一)
动物和人的心理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基因携带了所有机体能表达的蛋白质的氨 基酸序列的信息,通过复制传递这些信息,给下 一代提供自身的复制品,并在细胞内表达而产生 特异的蛋白质,从而决定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 他生物学特性。 某种行为可能明显地受到遗传的控制,但并不 知道哪些基因参与这种行为的控制,或者知道有 哪些基因参与,但这些基因并没有被克隆。在此 情况下,必须用正向遗传学方法.即从表型到基 因的手段来研究这种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9
脑研究法(三)
周围神经系统(二)
内脏神经指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神 经。它们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延髓、脊髓等 中枢神经的调节下,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又 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机体处于应 激状态或进行比较强烈的运动时交感神经的兴 奋优势,它使机体产生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 缩、血压上升、支气管的平滑肌舒张、血糖升 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反应,为机 体的消耗提供能量。反之,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占优势时机体会有相反的反应。
22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包 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脑干自 上而下又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年 轻男性的脑平均约重1380克,年轻女 性则为1280克。脊髓位于椎管内。
23
脊 髓部位, 上端接延髓,下端止于终丝。形态上呈长柱状。 与脑相比是分化较少,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保 留着明显的节段性。内部中央有一条很细的中 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则是H形的灰质,在灰 质的外面由白质组成。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 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脊髓是周围神经系统 和脑之间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和许多简 单反射活动的中枢。
12
分子遗传学技术(一)
动物和人的心理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基因携带了所有机体能表达的蛋白质的氨 基酸序列的信息,通过复制传递这些信息,给下 一代提供自身的复制品,并在细胞内表达而产生 特异的蛋白质,从而决定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 他生物学特性。 某种行为可能明显地受到遗传的控制,但并不 知道哪些基因参与这种行为的控制,或者知道有 哪些基因参与,但这些基因并没有被克隆。在此 情况下,必须用正向遗传学方法.即从表型到基 因的手段来研究这种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9
脑研究法(三)
第十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PPT课件
2、 感觉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
感觉系统: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味觉等等。 特点: 1)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 感觉阈限 (表3-1、表3-2 ) 2)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 特征,眼睛只接受光刺激,耳朵只接受声刺激。人 的感觉印象80%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6%来 自其他器官。 3)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 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3.1 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
人体各关节的活动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 将会造成损失。另外,人体处于各种舒适姿 势时,关节必然处在一定的舒适范围内。
3.2 肢体出力范围
在操作活动中,肢体所能发挥的力量大 小除了取决于人体肌肉的生理特征外,还与 施力姿势、施力部位、施力方式和方向有密 切关系。只有在这些综合条件下肌肉出力和 能力和限度才是操纵力设计的依据。
第十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 物力学特性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与环境的设计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1、人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人与机的沟通主要通过感觉系统、神经系 统和运动系统相互协调完成。 为了建立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相适应的关 系,组成一个高效的人-机-环境,本节将 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来讨论人的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机能特点以及其功能 限度,为人机工程设计提供有关人体生理学 和心理学基础。
25~35(多 为30~32)
40~60
中等粗活 粗 远 活 看
50以下 50~150 150以上
至80 30~250 250以上
坐着或站着 多为站着 坐着3) 视觉运动规律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 右下。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 黑底白字、白底黑字等。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来源有三条途径: 1、ATP-CP系列 2、需氧系列 3、乳酸系列
(二)体力活动时的能量代谢
1、ATP-CP系列 :无氧、非常迅速、产ATP少、短暂的 极重劳动 2、需氧系列:需氧、较慢、长期轻及中等劳动
3、乳酸系列:无氧、迅速、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
(一)类型
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
(二)应用
1、适合90%的人应用 2、单侧限值 3、一般设计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的信息是通过人和机器之间的界 面传递的。
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
按照工效学要求,其设计需适合人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 点。
工作环境能够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一)气温 (二)噪声 (三)照明 (四)颜色
(五)劳动组织
1、不同的颜色心理作用有何不同?你喜欢什么颜色?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工效学 3、如何消除紧张? 4、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重件手工锤打
极大强度作业
无氧条件氧债几乎 等于氧需
短跑和游泳
(三)体力劳动时的调节与适应
1、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排泄系统
(五)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1)脑的氧代谢 脑的氧代谢较其它器官高,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重要能 源,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 (2)心血管系统 心率、脑电图、心电图 (3)其它 血糖、尿液、汗液、体温
注意几点 1、动力单元组成 2、重心 3、姿势
机器、工具、仪表等设计时需要特别重视人体的尺寸参 数。这样才能设计出的设备适合于人的特点,便于操作和 使用,即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职业情感过程
涉及到对职业的喜好、热 爱和投入程度,对工作满 意度和职业发展有重要影 响。
职业意志过程
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 出的决心、坚持和克服困 难等意志品质,是实现职 业目标的关键因素。
职业个性与职业匹配
性格与职业匹配
兴趣与职业匹配
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 业,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选择与之 匹配的职业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 效。
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特定疾病。例如,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长期接触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等。
职业相关疾病
职业相关疾病是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疾病,但不一定是直接由某种有害因素导 致的。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病等。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02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和职
业危害。
开展职业安全培训
03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减少事故发生。
员工健康与福利管理
提供健康保险和福利
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险和福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质量。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记录,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程优化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提高 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和不 必要的环节。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 效率。
04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的实践应用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二)作业时氧消耗动态变化 劳动时人体所需要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强度愈大,
需氧量也愈多。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oxygen demand)。
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其次为 呼吸系统的功能。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成年人 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达4L多。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三)体力劳动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
1.中等强度作业
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我国目
前的工农业劳动多属此类中等强度作业。
2.大强度作业
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如重件手工锻打、爬坡搬运重
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优秀课 件
第一章 劳动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种类和制度,例如:劳动强度、 劳动姿势、轮班工作,以及个体差异等条件或因素可能对 人的作业能力或健康有影响。
经常参加劳动,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和适应,不 仅可以完成作业而且可以促进健康。
但若劳动负荷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及环境条件太差, 至人体不能适应和耐受时,这些也就构成了劳动过程中的 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造成危害:生理和心理过度紧张从而使 作业能力下降,甚至损害健康。
也称负荷的安全限值或安全范围。现认识到,劳动负荷过高或过低都
不好;
负荷过高会降低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引起疲劳甚至损害健康
过低又会降低作业者的警觉性,使其感到单调、无兴趣,也影响 作业,对于体力和脑力劳动均如此,故负荷应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 显然,适宜负荷可作为劳动负荷评价的依据。
劳动心理学 研究劳动条件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类工效学 第四节有关内容)。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人类的劳动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进行的,由
于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故以其活动为主的体力劳动消 耗的能量较大。 在一般营养条件下,一个人每天摄入约20 000kJ的能 量,除基础代谢(约8 000KJ)及业余活动等所需能量外, 剩余供劳动消耗的能量约为10 000kJ。
时间的延长,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脂肪即成为主要的能
源。该过程需要氧的参与才能进行,故称需氧系列。
此时,1摩尔葡萄糖或脂肪能相应地形成38摩尔或130 摩尔ATP,能使活动经济持久地进行。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3、在大强度活动时 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
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此时,需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来 提供能量,称乳酸系列 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只能生成2分子ATP,但速度较需氧系列快32 倍,故能迅速提供较多的ATP供肌肉活动之用。 其缺点是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故不经济, 也不能持久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1、 一般运动 三磷酸腺苷(ATP)是供给肌肉收缩活动的直接能
量来源,首先由肌细胞中的ATP迅速分解提供的,并由磷酸肌酸(CP)
及时分解补充,称ATP-CP系列。
肌肉中CP的浓度约为ATP的5倍,但贮量甚徽,只能供肌肉活动几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二)作业时氧消耗动态变化 非乳酸氧债即恢复ATP、CP、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等所需的氧可在2~3分钟内得到补偿; 乳酸氧债则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完全补偿。有时部
分氧债也可在作业的稳定状态期间得到补偿。恢复期一 般需数至十余分钟,也可长达1小时以上。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二)作业时氧消耗动态变化 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叫氧债(oxygen debt) 在作业开始2~3分钟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尚不能满足氧需,
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 其后,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逐渐加强,氧的供应得到满足,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三)体力劳动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 作业时的能消耗量是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能消耗量
的总和。 由于最紧张的脑力劳动能消耗量不会超过基础代谢
的10%,而肌肉活动的能消耗量却可达基础代谢的10~25 倍,故传统上用能量消耗或心率来划分劳动强度 (intensity of work),它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 的作业,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章 劳动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
为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先 后形成三门既独立又有关联的学科一一劳动生理学(work physiology)、劳动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和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劳动生理学 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的功 能;
秒至1分钟之用。故需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再合成ATP的
能量。
正常情况,一般不动用蛋白质。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中等强度肌肉活动
ATP以中速分解,糖和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 量来合成ATP;在开始阶段利用的糖类较多,但随着活动
即进入稳定状态(steady state)下工作,这样作业一般能维持较 长的时间。若劳动强度较大,氧需超过氧上限,机体处于供氧不足 的状态下工作,肌肉内的贮能物质(主要指糖原)迅速消耗,作业 就不能持久。作业停止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需要继续消耗较安静 时为多的氧以偿清氧债: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物等。
3.极大强度作业
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的氧债几乎等于氧需。例如
短跑和游泳比赛。这种剧烈活动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
钟。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四)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
适度的负荷是完成工作任务甚至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劳动负
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消除它,而是把它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有时
需氧量也愈多。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oxygen demand)。
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其次为 呼吸系统的功能。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成年人 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达4L多。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三)体力劳动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
1.中等强度作业
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我国目
前的工农业劳动多属此类中等强度作业。
2.大强度作业
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如重件手工锻打、爬坡搬运重
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优秀课 件
第一章 劳动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种类和制度,例如:劳动强度、 劳动姿势、轮班工作,以及个体差异等条件或因素可能对 人的作业能力或健康有影响。
经常参加劳动,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和适应,不 仅可以完成作业而且可以促进健康。
但若劳动负荷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及环境条件太差, 至人体不能适应和耐受时,这些也就构成了劳动过程中的 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造成危害:生理和心理过度紧张从而使 作业能力下降,甚至损害健康。
也称负荷的安全限值或安全范围。现认识到,劳动负荷过高或过低都
不好;
负荷过高会降低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引起疲劳甚至损害健康
过低又会降低作业者的警觉性,使其感到单调、无兴趣,也影响 作业,对于体力和脑力劳动均如此,故负荷应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 显然,适宜负荷可作为劳动负荷评价的依据。
劳动心理学 研究劳动条件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类工效学 第四节有关内容)。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人类的劳动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进行的,由
于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故以其活动为主的体力劳动消 耗的能量较大。 在一般营养条件下,一个人每天摄入约20 000kJ的能 量,除基础代谢(约8 000KJ)及业余活动等所需能量外, 剩余供劳动消耗的能量约为10 000kJ。
时间的延长,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脂肪即成为主要的能
源。该过程需要氧的参与才能进行,故称需氧系列。
此时,1摩尔葡萄糖或脂肪能相应地形成38摩尔或130 摩尔ATP,能使活动经济持久地进行。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3、在大强度活动时 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
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此时,需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来 提供能量,称乳酸系列 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只能生成2分子ATP,但速度较需氧系列快32 倍,故能迅速提供较多的ATP供肌肉活动之用。 其缺点是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故不经济, 也不能持久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1、 一般运动 三磷酸腺苷(ATP)是供给肌肉收缩活动的直接能
量来源,首先由肌细胞中的ATP迅速分解提供的,并由磷酸肌酸(CP)
及时分解补充,称ATP-CP系列。
肌肉中CP的浓度约为ATP的5倍,但贮量甚徽,只能供肌肉活动几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二)作业时氧消耗动态变化 非乳酸氧债即恢复ATP、CP、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等所需的氧可在2~3分钟内得到补偿; 乳酸氧债则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完全补偿。有时部
分氧债也可在作业的稳定状态期间得到补偿。恢复期一 般需数至十余分钟,也可长达1小时以上。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二)作业时氧消耗动态变化 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叫氧债(oxygen debt) 在作业开始2~3分钟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尚不能满足氧需,
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 其后,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逐渐加强,氧的供应得到满足,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三)体力劳动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 作业时的能消耗量是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能消耗量
的总和。 由于最紧张的脑力劳动能消耗量不会超过基础代谢
的10%,而肌肉活动的能消耗量却可达基础代谢的10~25 倍,故传统上用能量消耗或心率来划分劳动强度 (intensity of work),它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 的作业,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章 劳动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
为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先 后形成三门既独立又有关联的学科一一劳动生理学(work physiology)、劳动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和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劳动生理学 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的功 能;
秒至1分钟之用。故需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再合成ATP的
能量。
正常情况,一般不动用蛋白质。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中等强度肌肉活动
ATP以中速分解,糖和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 量来合成ATP;在开始阶段利用的糖类较多,但随着活动
即进入稳定状态(steady state)下工作,这样作业一般能维持较 长的时间。若劳动强度较大,氧需超过氧上限,机体处于供氧不足 的状态下工作,肌肉内的贮能物质(主要指糖原)迅速消耗,作业 就不能持久。作业停止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需要继续消耗较安静 时为多的氧以偿清氧债: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物等。
3.极大强度作业
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的氧债几乎等于氧需。例如
短跑和游泳比赛。这种剧烈活动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
钟。
第一节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四)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
适度的负荷是完成工作任务甚至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劳动负
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消除它,而是把它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