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第三章--村镇总体规划
西安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2501【发布文号】【发布日期】1996-12-26【生效日期】1996-12-26【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西安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6年4月26日西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1996年12月26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执行。
本条例所称村镇是指:村庄、集镇、建制镇。
第三条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本市城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规划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区域内的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市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村镇规划建设应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协调,鼓励进行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第六条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村镇,必须制定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村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依照村镇规划标准进行,并遵守有关公路、铁路管理、军事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规划的编制,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村镇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十年,建设规划期限应与总体规划期限相同,近期建设规划为五年。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村镇与村镇规划1.村镇——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P1)2.居民点——是由居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人们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的场所。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建筑群(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与生产建筑等)道路网、绿地网及其他公用设施。
(P1)居民点可以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自然村)。
3.建制镇——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P2)集镇——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中心村——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规模在1000—2000人。
基层村——也就是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4.村庄的特点:(P2)⑴点多面广,结构比较松散;⑵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⑶人口密度低,且相对稳定;⑷依托土地现有资源,家庭血缘关系浓厚。
5.集镇的特点:(P3)⑴历史悠久,交通便利;⑵集镇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⑶星罗棋布,服务农村;⑷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节制人口盲目外流。
6.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
即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
(P7)7.村镇体系的构成层次:建制(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8.村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就具有的条件:各村镇内部在地域上应是相邻的,彼此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村庄规划范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 2 -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3)五、规划期限 (4)第二章基本情况........................................................ - 4-一、地理位置 (4)二、自然条件 (5)三、交通条件 (5)四、社会经济条件 (5)五、存在的问题 (6)第三章村域总体规划 ................................................... - 6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6)二、村域空间管制区划 (7)三、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8)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 - 9- 一、村庄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 (9)二、规划目标和指导思想 (9)三、村庄性质与规模 (10)四、村庄规划布局 (10)五、市政设施规划 (12)六、专项规划 (14)第五章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 - 15 -一、规划原则 (15)二、近期建设任务 (15)第六章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 - 15 - 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 - 17 - 附表二、技术经济一览表 ................................................. - 18- 附表三、近期建设整治行动计划表 ........................................ - 19 - 附表四、村庄绿地规划一览表 ............................................ - 20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村镇规划-第三章
1.3 血缘关系与宗法观念
浙 江 诸 葛 村
浙江诸葛村又称八卦村,迄今为止发现 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 布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保存了大量明 清古民居,是著名的古文化村落。
第二节 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 2.1 乡村设计的理论 2.1.1 田园城郊理论
时间:18世纪 地点:英国 核心思想(1)乡村特征的保留;(2)社区感的追求。 案例:汉姆斯特德田园郊区
一、首钢(1919年始建)建在北京大概有三个原因 1、首钢前身石景山炼铁厂,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 万吨;这是首钢建厂的前提. 2、解放后国内百废待兴,尤其是首都建设迫在眉睫,急需大量钢材, 就近建钢厂方便. 3、北京密云有首云铁矿。
二、宝钢建在上海的主要原因:集聚 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农业基础好为工业生产提供农副产 品、劳动者素质高、规模效益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区域;临近长 江水源充足、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水陆交通便利.
• 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概念接近,城乡统筹是手段,城乡一体化是目的。
2.7 乡村规划理论向文化价值视角的转变
2.7.1 西方国家乡村研究的视角改变
西方乡村研究的主流方向由过去的单纯生产地空间变为现在乡村 文化的表征、乡村自然环境和可持续性、乡村新经济、乡村能源、乡 村新的消费主义、乡村个性以及乡村社会排斥性。
2.7.3 农业三产化理论与乡村旅游
农业一产: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指种植业和养殖业
农业三产 农业二产:农产品加工
农业三产: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营销
2.8 乡村规划理论向人本内生视角的转变
• 2.8.1 人的发展观的成熟与确立 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经济增长观、现代化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 可持续发展观。 2.8.2 内生发展理论 理论起源:1969年日本社会学者鹤见和子认为现代化的演化过程根据初始状态的 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外发的发展和内发的发展。 外发发展:以政府巨大投入和吸收资金为主,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 内生发展:保护生态、注重文化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社区秩序,追求区域可持续 发展。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6年5月2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村庄和集镇(以下简称村镇)规划,以及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
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的规划和实施,国家《城市规划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由乡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
第四条村镇规划建设,应当以现有村镇为基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鼓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支持在村镇建设中推广先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第六条村镇建设必须编制村镇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镇规划的编制;组织各村民委员会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第七条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和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镇的各项建设;(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镇建设的规模、速度、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四)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布局,引导乡镇工业向工业区集中,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五)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
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
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正文:---------------------------------------------------------------------------------------------------------------------------------------------------- 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7年11月12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村镇是指村庄、集镇、建制镇(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除外)。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均须遵守本条例。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优化环境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注重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适当集中发展,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五条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有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村镇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当同步编制、相互衔接。
已编制的村镇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一致、不衔接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建设、土地、农业部门指导下组织协调,并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调整。
调整规划不得减少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和耕地总量。
第七条严格控制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发展规模。
《村镇规划》复习试题综合
2010─2011学年 第1学期 《村镇规划》课程考试试卷(A 卷)专业:种植II 年级:2009 考试方式:开卷 学分:2.5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总5小题,共10分)1.城乡一体化:2.村镇人口规模:3.小产权房:4.城市化5.村镇规划二、 填空 (每空1分,总15个空,共15分)1. 城镇型居民点可以分为: 城市 和 城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 乡村集镇和 村 。
2. 中心村的人口规模一般在 人。
A 卷 第1页 共4页3.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一个十分重要特点是 ,这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政策,与其他国家农民失去土地破产被迫进城有着本质的区别。
4.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村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规定,干道的道路间距要m 。
干道的道路红线宽度在 m 。
5. 小康村镇要求建制镇和乡政府驻地绿化面积人均分别为 m 2以上,覆盖率达 %以上。
村庄四旁植树,人均公共绿地 m 2以上,覆盖率达%;行道树排列整齐,各类绿地保持整洁、完美、美观。
6.根据图一所示村镇布局典型图式信息,把相应含义填入相对应的括号内。
三、简述题 (1-4小题每题8分,5-6小题每题9分,共50分)得分1.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
(8分)A卷第2页共4页2.农村城市化发展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有哪些?(8分)3.居住用地的分布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8分)4.乡(镇)域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哪些?(8分)5.村镇基础设施的基本特点是?(9分)A卷第3 页共4页6.村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的主要内容?(9分)四、论述题 (共1题,25分)1.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主要存在问题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解决思路。
A卷第4页共4页2010─2011学年第1学期《村镇规划》(A卷)参考答案专业:种植II 年级:2009 考试方式:开卷学分:2.5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1.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正文:----------------------------------------------------------------------------------------------------------------------------------------------------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6年5月2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村庄和集镇(以下简称村镇)规划,以及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
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的规划和实施,国家《城市规划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由乡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
第四条村镇规划建设,应当以现有村镇为基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鼓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支持在村镇建设中推广先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第六条村镇建设必须编制村镇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镇规划的编制;组织各村民委员会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第七条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和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
村镇规划PPT第三章
各类公共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 地
政府、团体、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等用地
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及专科院校、成人教育及培 训机构等用地
文化、体育、图书、科技、展览、娱乐、度假、文物、纪 念、宗教等设施用地
医疗、防疫、保健、休疗养等机构用地
按自然增长计算
规划范围内非农业户人口
按自然增长和机 械增长计算
单身职工、寄宿学生
按机械增长计算
劳动、学习在村镇内,住在规划范 按机械增长计算 围内的职工、学生等
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 进行估算 与村镇活动的人员
类别代号 大类 小类
R1 R
R2
C1 C2 C C3 C4 C5 C6
类别名称 居住建筑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未使用和尚不能使用的裸岩、陡坡地、沙荒地等
特殊用地
军事、外事、保安等设施用地,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 公安消防机构等用地
• 3)村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村镇性质 ②村镇的人口规模 ③村镇布局特点 ④自然地理条件
第四节 村镇用地分析
• 1.村镇用地的概念及特征 • 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
类别代号 大类 小类
G1 G
G2
E1
E2 E
E3 E4 E5 E6 E7
类别名称
范围
绿化用地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水域
农林用地
牧草和养殖用地 保护区 墓地 未利用地
各类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不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附属绿 化用地 面向公众、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公园、路旁或临水 宽度等于和大于5M的绿地 用于安全、卫生、防风等的防护绿地
乡镇规划
第一章 绪论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居民点如何分类?村镇:指建制镇 中心集镇 一般集镇 中心村 基层村村镇规划的内容。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设施水平不同环境质量优劣各异社会人际关系不同村镇的基本特点区域特点经济特点基础设施特点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点城市 城镇 乡村集镇 村县城镇、建制镇中心村、基层村村镇规划的内容: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建设基金的来源;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
村镇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从实际出发高起点规划坚持标准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1 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2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3 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4)环境资料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1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
(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2向当地计委及有关部门了解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计划资料(村镇建设、商业、工业、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环保、公安等)3现场调查第三章村镇总体规划乡(镇)域规划:国家和地区对村镇建设发展所做的总体部署,是村镇长远建设计划的一种形式村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
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规范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附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二000年二月十四日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现状分析图的绘制第七条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
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2.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3.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4.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5.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6.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乡镇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编制幻灯片PPT
❖ 根本任务是根据所在地区的乡〔镇〕域社会经 济开展方案以及乡〔镇〕域村镇体系的分布规划, 研究村镇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开展, 预测村镇的开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和规模, 进展村镇的构造布局,统筹安排各项根底设施的 建立。
1 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1、确定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2、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开展方向,预测人口开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对村镇用地做适宜性评价,进展村镇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4、确定村镇道路系统位置选择,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公共建筑位置。 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等开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进展综合协调。 6、确定进展新区开发和旧域改造、用地调整的原那么、方针和步骤。 7、确定从近期建立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立的主要工程工程。 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古迹、纪念地的保护措施。 9、估算村镇近期建立的投资。
二、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
❖ 1、地区自然条件 ❖ 2、地区资源条件 ❖ 3、人口分布 ❖ 4、交通运输 ❖ 5、村镇企业的分布 ❖ 6、原有生产布局的根底和科学技术开展水平
乡〔镇〕域规划的根本要求
1、积极开展村镇建立 2、远近结合,新旧结合 3、充分考虑建立条件 4、节约土地 5、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3.村镇体系的布局形式 A 集团式B 卫星式 C 自由式
4.村镇的规模
村镇规模与村镇本身的类型、布局形式有关, 同时受耕作半径和生产、管理水平制约,也受地 区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密度及其他社会经济条 件影响。
5.村镇用地选择 6.公共福利设施的布局
乡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方法
❖ 〔1〕区域构造分析法 ❖ 首先,调查和分析,明确总体开展方向 ❖ 其次,研究关系,明确职能、方向、范围 ❖ 再次,分析体系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联系 ❖ 〔2〕地理综合平衡法 ❖ 从一定的国土区域各生产部门对村镇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一、村镇体系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2)中心村
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办事机构的所在 村庄。
是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副业生产活动 的基地。
设有农民日常生活必须的福利设施,如小学、 卫生所、代销店等为本村和附近所属的基层 村服务。
29
一、村镇体系
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使一些交通 发达的小城镇有更大的吸引范围,从而改变 小城镇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布。 (如:高铁经济、城际列车)
10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6.其他因素
县农业区划 综合经济区划 土地利用规划 县域工农业布局 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11
农业区划
5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2.县域城镇居民点体系
概念:由不同等级与规模、不同职能特点的城 镇居民点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密切联 系的空间统一体。
是县域社会生产综合体的一个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反映出县域生产力分布的基本形式。
6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2.县域城镇居民点体系
如:南方平原地区比西北山区城镇居民点的分 布稠密;水系发达的河网地区比干燥缺水的干旱 地区城镇居民点分布较为稠密。
地形、水资源的限制,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点 的布局、发展规模及布局结构形式。
8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4.资源分布条件
资源条件主要指:矿产资源、河湖水库及地下水 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农业资 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等。
对村镇建设的影响:
各个村镇的人口规模、行政职能、经济 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区域中的作用差 别。所以掌握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职能结 构、空间分布结构,用来指导小城镇建设 与开发。
7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3.自然地理条件
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征上,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 条件下,居民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
贸易的集散地; 也是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
31
一、村镇体系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3)乡镇
按照乡镇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影响范 围大小及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乡镇一 般可分为:
1.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布局 2.县域城镇居民点体系 3.自然地理条件 4.资源分布条件 5.区域的交通条件 6.其他因素
二、小城镇的区域地位分析
4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1.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布局
通过对县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 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各部 门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生产力布局等, 从而确定出小城镇在县域范围内所担负的 职能和作用,以此为依据制定小城镇社会 经济发展目标和计划。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
一 村镇的区位分析 二 村镇体系规划 三 确定镇域内村镇的性质与人口规模 四 村镇用地及其用地指标 五 村镇总体规划布局
1
第三章 镇(乡)总体规划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村镇与区域的关系:
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村镇不能脱离它们所在的区域而孤立地 存在,在一定区域社会生产综合体中起着不 同的经济中心的作用。
22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二、小城镇的区域地位分析
按规律规划:
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了解县 域内自然条件、资源、经济发展的相似与分 异的规律性,发挥优势,做到真正按照自然 规律和经济规律规划;
打破行政区界:
当现行的行政辖区与经济区划的合理性发生 矛盾,可打破现行的行政区界,在所涉及的 区域范围进行相关分析。
12
农业区划
13
农业区划
14
农业区划
15
农业区划
16
农业区划
17
农业区划
18
农业区划
19
农业区划
20
农业区划
21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二、小城镇的区域地位分析
系统性:村镇规划是多学科、多部门相结合 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系统相关的分析,村 镇所在区域的地位分析是其中重要组成部 分。 村镇的区域地位分析不完全在县域范围内, 范围多大,视对村镇影响程度大小而定。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3)乡镇
定义: 是县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镇或乡)所
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 服务中心,联系着附近若干个中心村和基层 村。
30
一、村镇体系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3)乡镇
特点: 位置比较适中,交通较为便利; 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福利、商业服务设施; 是乡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基地,物资交流和
25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体系 1.村镇体系的概念
村镇体系是乡村一定区域内相互 联系、协调发展的居民点群网络。
26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体系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村镇体系的三个层次: 基层村 中心村 镇区
27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体系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1)基层村
基层村是一个或几个村民小组的聚居点,是 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的最基本单位。除了农 民住宅和生产性设施外,没有或设有简单的 生活服务设施。
23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由上看出: 村镇的区域地位分析具有综合性、区
域性、动态性、系统性、政策性很强的 特点。
规划时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忌 孤立分割、偏执一端。。
24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体系
1、村镇体系的概念 2、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3、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4、影响村镇体系规划的因素 5、村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资源的性质、储量、分布范围等,对小城镇的形 成与分布、性质与规模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影 响。
风景、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必然引起风景 旅游小城镇和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等。、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5.区域的交通条件
小城镇总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与 发展。
新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及水运航线的开 辟,促进了沿线小城镇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
2
第三章 镇(乡)总体规划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村镇与区域的关系: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区域内小城镇发 展的必要条件; 村镇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
因此,在编制小城镇规划时,首先要 分析它所处区域的职能和作用。
3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
第一节 村镇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