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中药说明

合集下载

常用方剂—解表剂

常用方剂—解表剂

常⽤⽅剂—解表剂A+医学百科 >> 解表剂解表剂(prescription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Disorder),以⾟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组成的⽅剂的统称。

有发汗解肌、疏散表邪及解表透疹、解表消疮、宣肺通窍、疏风明⽬等作⽤。

主治各种表证以及表邪外束,⿇疹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风热上攻,⽬⾚翳障等证。

⽬录1 分类和适应证2 使⽤注意事项3 常⽤解表剂4 参看分类和适应证根据表邪性质、传变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和解表剂兼有的不同治疗作⽤,可分为⾟温解表剂、⾟凉解表剂、解表祛暑剂、解表润燥剂、和解少阳剂、表⾥双解剂、扶正解表剂、解表透疹剂、解表消疮剂、宣肺通窍剂、疏风明⽬剂11类。

主治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暑湿表证、外感燥证、少阳证、表⾥同病、虚⼈外感及表邪外束、⿇疹透发不畅、疹⾊紫暗、疮疡初起,并伴有恶寒、发热、⿐塞等表证,⿐渊和风热上攻,⽬⾚肿痛,翳膜障睛,落泪羞明等症。

使⽤注意事项使⽤解表剂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恰当掌握⽤量。

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加⾐加被保暖助汗,以全⾝微汗出为佳,切不可⼤汗淋漓,以防耗伤⽓阴,甚则出现伤阴亡阳的危重证候。

服⽤解表剂时,饮⾷宜清淡素⾷为主。

⽤治疮疡初起、⿇疹不透时,忌⾷鱼、虾、蟹等腥膻发物。

解表药物⾟散质轻,不宜久煎。

常⽤解表剂⽅名来源组成功效主治⿇黄汤《伤寒论》⿇黄桂枝杏仁⽢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疼⾝痛,⽆汗⽽喘,苔薄⽩,脉浮紧的表实证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姜⽢草⼤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鸣⼲呕,苔⽩不渴,脉浮缓的表虚证;营卫不和,妊娠恶阻;⼩⼉暑温后期,营卫不和,风寒型瘾疹⿇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桂枝⽩芍⽣姜⼤枣⽢草⿇黄杏仁散风祛寒,调和营卫太阳病,外感风寒,多⽇不解,症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荨⿇疹表寒⽆汗者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黄桂枝芍药⽢草⽣姜⼤枣发汗解肌外感风寒,项背强痛;太阳病,⾓⼸反张,发为刚痉;颈部扭伤兼有风寒乘袭者⽠蒌桂枝汤《⾦匮要略》⽠蒌根桂枝芍药⽢草⽣姜⼤枣调和营卫,柔润筋脉柔痉,感受风湿,⾝热汗出,颈项强急荆防败毒散《摄⽣众妙⽅》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草发汗解表,消疮⽌痛风寒感冒,寒重热轻,⽿内胀痛;疮疡初起,兼风寒表证;风寒型瘾疹;⾓膜炎见寒重热轻者⾹苏散《和剂局⽅》⾹附紫苏茎叶陈疏散风寒,理⽓外感风寒,内有⽓滞,发热⽪⽢草和中憎寒,头痛胸闷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羌活防风苍术细⾟川芎⽩芷⽣地黄黄芩⽢草发汗祛湿,兼清⾥热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汗,肢体痛楚,头痛项强葱豉汤《肘后⽅》葱⽩⾖豉通阳发汗,⾟温开肺外感轻症,恶寒发热⽆汗,头痛⿐塞;风寒闭肺,⼩⼉喘嗽三拗汤《和剂局⽅》⿇黄杏仁⽢草疏散风邪,宣肺⽌咳感冒风邪,⿐塞声重,咳嗽痰多,胸闷⽓短⾦沸草散《南阳活⼈书》⾦沸草前胡荆芥细⾟半夏茯苓⽢草⽣姜⼤枣解表散寒,降⽓化痰感冒风寒,头痛⿐塞,咳嗽痰多⽓急华盖散《和剂局⽅》⿇黄杏仁⽢草桑⽩⽪紫苏⼦⾚茯苓陈⽪⾟温开肺,⽌咳平喘肺感风寒,咳嗽上⽓,痰⽓不利,风寒闭肺,⼩⼉肺炎咳嗽六味汤《喉科秘旨》桔梗⽢草薄荷荆芥防风僵蚕⾟温解表,疏风散寒,宣肺利咽风寒喉痹,咽喉淡红不肿,吞咽不顺,恶寒发热,⿐流清涕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川芎蔓荆⼦⽢草防风藁本祛风胜湿外感风湿,肩脊强痛,头痛⾝重;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伤后风湿邪客,局部肿痛参看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应⽤注意事项中药学/解表药出⾃A+医学百科 “解表剂”条⽬http://www.a-/w/%E8%A7%A3%E8%A1%A8%E5%89%82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关于“解表剂”的留⾔:订阅讨论RSS⽬前暂⽆留⾔添加留⾔2个分类: 中医 | 中药。

药2第四部分(第1讲解表剂)详解

药2第四部分(第1讲解表剂)详解

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01讲内科常用中成药(一)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桂枝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方义简释】方中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散风寒、助阳而解肌发表,故为君药。

白芍甘补酸敛微寒,善益阴血,敛固外泄之营阴。

与桂枝同用,散收并举,调和营卫,故为臣药。

生姜辛微温发散,既发表散寒,又温胃止呕;大枣甘温补虚,既补中益气,又养血益营。

二药相合,既助桂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又温胃止呕,故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营;又调和诸药,故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辛甘发散,酸甘和营,散收并举,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故善治感冒风寒表虚证。

表实感冒颗粒【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方义简释】方中麻黄辛温发散,微苦略降,善开宣肺气而发汗解表、止咳平喘;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二药配伍,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故为君药。

紫苏叶辛温行散,善发表散寒;防风辛甘微温,善发表胜湿、散寒止痛;白芷辛香温燥发散,善散风寒发表、通窍止痛。

三药合用,既增强君药的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之功,又能通窍止痛,故为臣药。

葛根甘辛平而升散,善解肌发表;生姜辛微温发散,善解表散寒、温肺止咳;陈皮辛散苦燥而温,善理气化痰;桔梗辛散苦泄而平,善宣肺利咽;炒苦杏仁苦微温润降、略兼解肌,善降肺气、止咳喘。

五药相合,既助君臣药发表散寒,又宣降肺气而止咳,还解肌而治头项强痛,故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止咳,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辛温宣散,共奏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之功,故善治风寒感冒表实证;或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荆芥
总结词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详细描述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 等症。荆芥具有较好的透疹作用,可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等症。
防风
总结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详细描述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总结词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宣肺止咳
解表剂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气喘等 症状。
清热解毒
解表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热毒所致的疮 痈肿毒等症状。
02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麻黄
总结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详细描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等症。麻黄发汗力强,宜用于风寒表实症,阴虚阳亢、肺燥阴伤者不宜使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目录
•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 解表剂的常见方剂 • 解表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指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作用的方剂,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如感冒、咳嗽等。
解表剂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如麻黄、 桂枝、紫苏叶、荆芥等,具有发散解 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
表寒证
对于表寒证,如恶寒、无汗、苔白等症状,解表 剂可发挥其发汗解表的作用。
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配伍得当
解表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需注意配伍得当,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禁忌症慎用
对于解表剂的禁忌症,如高热、 口渴、舌红等症状,需慎用或禁 用。
01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中药方剂解表剂

中药方剂解表剂

中药方剂解表剂1.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升麻芍药甘草葛根【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加减变化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力皆不强,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

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芥、柽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本方除用于麻疹治疗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水痘、腹泻、急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性细菌性痢疾等病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使用注意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2.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组成】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加减变化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增强发散表寒之力,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宜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

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龈炎、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者。

使用注意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人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用。

【附方】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葛根黄芩赤芍甘草知母生地丹皮贝母心烦加淡竹叶;谵语加石膏。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

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人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解表剂名词解释

解表剂名词解释

解表剂名词解释解表剂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用于治疗表邪病证。

表邪病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寒、畏寒等。

解表剂通过辛温解表的作用,可以驱散体表的邪气,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表邪病证的目的。

解表剂的主要成分多为辛温解表的草本植物,如葛根、麻黄、防风、桂枝等。

这些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作用。

通过服用解表剂,可以促进体表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供血供氧能力,加速邪气的排出,从而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解表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表邪病证。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表邪病证,由风寒、风热等外邪入侵引起。

感冒初期常伴有发热、头痛、恶寒、鼻塞等症状,此时可以选择辛温解表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解表剂有麻黄汤、葛根汤等,这些药物通过辛散发散的作用,可以驱散体表的邪气,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除了治疗感冒外,解表剂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表邪病证,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在选择解表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选择温阳解表的药物;对于阴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选择滋阴解表的药物。

解表剂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解表剂一般适用于急性发作的表邪病证,对于慢性表邪病证效果较差。

其次,解表剂具有辛散发散的作用,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以免伤及正气。

再次,解表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口干、心悸等,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总之,解表剂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类药物,通过辛温解表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表邪病证。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注意合理用药。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解表剂的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解表剂的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解表剂的中医名词解释大全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有许多术语和名词,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解表剂。

解表剂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感冒、发热、风寒感冒等疾病的治疗中。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解表剂的中医名词,以及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解表剂,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解表的方式来治疗病症。

在中医学中,人体有一个表里之分的概念,表指身体的表面,也就是所谓的外界,里则指身体的内部,也就是内脏和经络系统。

当外界的邪气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时,中医学认为可以使用解表剂来驱除这些邪气。

解表剂的主要功效是散表、祛风、解毒,对于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发热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还可以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加速疾病的康复过程。

解表剂通常采用中药制剂,由多种草药配制而成。

这些中药成分具有疏散风寒、清热解毒的作用,如防风、藿香、薄荷、桂枝等。

解表剂的制剂形式多样,包括颗粒剂、丸剂、煎剂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中医师的建议来选择适合的剂型。

使用解表剂的方法有多种,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感觉寒冷、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出现时服用。

使用解表剂的初衷是为了驱除体内的风寒邪气,所以在服用解表剂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汗出、发热、口渴等反应,这是正常的身体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在选择和使用解表剂时,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来决定。

同时,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确保能够达到最佳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剂虽然在治疗感冒等常见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严重病情并不适用。

此外,孕妇、乳母和儿童也需要谨慎使用解表剂。

在使用解表剂之前,建议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使用解表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解表剂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具有重要的疗效。

它通过疏散风寒、清热解毒的作用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患者在使用解表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剂型的选择以及咨询医生的意见,以保证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中医名词《解表剂》

中医名词《解表剂》

解表剂superficies-relieving formula中医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以疏达腠理、调畅营卫、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为主要作用,体现中医治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所治表证,包括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

分类及组方结构①辛温解表剂。

适用于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葱白、豆豉、羌活、苏叶、防风等为主组成方剂。

因寒邪袭表,每致营阴郁滞;风邪伤卫,易使营阴不守而外泄;风寒束表,又常影响肺气宣降。

故此类方剂每配伍活血通脉的桂枝、川芎,敛阴和营的白芍,以及宣降肺气的杏仁、桔梗等。

代表方如麻黄汤、-桂枝汤、正柴胡饮、葱豉汤等。

②辛凉解表剂。

适用于风热表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咳嗽,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常以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等为主组成方剂。

并根据风热之邪多挟热毒、温邪上侵首先犯肺之特点,以及伤阴耗津程度,主要配伍清热解毒之银花、连翘、山栀,宣肺利咽之桔梗、生甘草,养阴生津之芦根、生地、麦冬之属。

此外,对于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者,常以升麻配葛根辛凉解肌、透疹解毒,佐以赤芍凉血活血。

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升麻葛根汤等。

③扶正解表剂。

适用于表证兼正气虚弱者。

此时既要解表,又要扶正。

扶正目的并非治疗正虚,而是有助于鼓邪外出,力使祛邪而不伤正。

气虚或阳虚者外感风寒,常以辛温解表的麻黄、羌活、防风、苏叶等与益气助阳的人参、黄芪、附子、细辛等构成益气解表、助阳解表方剂,代表方如败毒散、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

素体阴血不足而感受外邪,常由辛而微温或辛凉的解表药如葱白、豆豉、薄荷、葛根等与滋阴养血的玉竹、生地等组成滋阴解表、养血解表方剂,代表方如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等。

使用注意事项根据季节的变化恰当掌握用量;药后宜避风寒或加盖衣被以保暖助汗,以全身持续微汗为佳,不可大汗淋漓,以防耗伤气阴、甚则导致伤阴亡阳的危重证候。

中药药理解表剂

中药药理解表剂

模型。
过敏性哮喘模型(崔龙苹)·辛温解表·小青龙汤·
【模型制作方法】
一次性腹腔注射
2周后颈外静脉内注射
模型组
含卵蛋白1mg 和氢氧化铝10mg的生理盐水1ml 颈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 15mg/kg 体重)
一次性腹腔注射
2周后颈外静脉内注射
生理盐水组
生理盐水1ml
生理盐水( 15mg/kg 体重)
【主要药理研究】
·辛温解表·麻黄汤·
1.发汗 激动M受体、β受
体及拮抗α受体有关 辛温发汗之峻剂
2.平喘,抗过敏
麻黄
宣肺平喘
·辛温解表·麻黄汤·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属于风 寒束表或犯肺者。
桂枝
·辛温解表·桂枝汤·
银翘散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银翘散·
吴鞠通 (1758~ 1836),中国清代医 学 家。名塘。江苏 淮阴人。
撰写《温病条辨》 六卷,提出温病的 三焦辨证学说,对 温病学说贡献很大, 是继叶天士、薛雪 之后的温病学派重 要代表人物。
·辛凉解表·银翘散·
银 翘 散 (《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一两 薄荷六钱 荆芥穗四钱
·解表剂·
概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 念 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立法 依据
--汗法
“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主治病证
表证: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 水肿、痢疾等病初起时
表现恶寒、发热、头疼、 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
白、脉浮等症状

解表剂

解表剂
一、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 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 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 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组方,故煎药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 耗散,影响疗效。
方解
银翘散
•佐:桔梗 — 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 —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 —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功 能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1.重用银花、连翘的目的:二药以清热解毒为主, 并能轻宣透表,使热毒能解、风热表邪能散。
2.使用辛温的荆芥、淡豆豉之目的:二药辛而不烈, 温而不燥,与银花、连翘、芦根、竹叶等大队寒凉 药配伍,温性被制,增强了本方辛散透表之力。
君:桂枝 —解肌发表,温经散寒,温助卫阳以祛在表的风 邪,使卫不强。 臣:白芍 — 益阴和里,敛阴和营以使营不弱,兼制桂枝 汗散太过。 ◆桂、芍等量同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 a、解肌发表,且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祛邪而不 伤正,养阴而不留邪,使表邪得解。 b、调和营卫。
方解
桂枝汤
佐:生姜 —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补脾益胃,调和营卫 大枣 — 甘平和缓,助白芍以和营血。
银翘散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
主治
1.病证: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2.临床表现: 邪留肌表:发热、微恶风寒、舌尖 风热 红苔薄黄,脉浮数; 袭表 风热邪毒上攻:咽痛; 热灼津伤:口渴; 风热犯肺:咳嗽。 3.病机:风热袭表,肺卫被郁,热毒偏盛。

解表剂

解表剂

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例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例如银翘解毒丸、柴胡注射液。

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以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为主证。

例如参苏丸。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

例如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

温下剂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

中药解表剂

中药解表剂

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
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
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即《内经》所谓: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
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
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2. 用于咳嗽、气喘。
3. 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按语】1. 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 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 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
配伍:⑴虚者外感——补虚药;⑵兼它邪,如暑、湿、 燥等,分别配解暑、化湿、润燥等;
⑶用于温病初起,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⑴得汗即止;⑵慎用于虚汗、热病后期津伤、 疮疡后期、出血、淋病;⑶应季节变用量;⑷不宜久煎。
第一节 解表药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2. 用于风湿痹痛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用法:
生用解表、止痛、止痉、祛湿; 炒用止泻;炒炭止血。
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 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 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 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 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 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
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解表剂中药说明

解表剂中药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1、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解表剂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fffffffffff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表剂
2、适应病证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 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 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 脉浮等。 Gh dm
《经方实验录》
桂枝汤
关于桂枝汤的服法
1.服热稀粥以助药力 2.温覆,避风以助汗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不效再服。 4.忌生冷粘滑,酒肉臭恶
桂枝汤
附方
1、 桂枝加葛根汤
主治:桂枝汤证而兼项背强几几者 加强解表,舒缓筋脉之力
桂枝汤
附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主治:素有咳喘,又感风寒而见桂 枝汤证者 兼顾下气平喘之功
呷有声,脉浮者。
麻黄汤
桂 枝 汤 Ⅰ类
《伤寒论》
辛温解表
病机分析
外 感 卫阳浮强 恶风 发热 脉浮 风 寒 营阴泄弱 自汗,头痛,脉缓 表 虚 肺胃不和 鼻鸣,干呕
桂枝汤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解
外 感 风 寒 表 虚 证
卫阳浮强 营阴泄弱 肺胃不和
桂枝 君
芍药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 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
服法与剂型 汤剂: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内热者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 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丸剂:治疗痹证。

中药之分类~解表剂

中药之分类~解表剂
功 用:發 汗 散 寒 、 宣 肺 定 喘 , 利 水 消 腫 。
性味: 辛苦,溫。
桂枝Cinnamomi Ramulus
又名柳桂
來源:
本品係樟科(Lauraceae)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B1.的乾燥嫩枝 。
主治: 感冒風寒表實症,惡寒,頭痛,身 疼,無汗,脈浮緊;與桂枝用以發汗 解表,與杏仁平喘止咳,與白朮、生 薑利水消腫。
分 布 : 分布全國各地,韓國,日本。
成 分 :本品含異酮生物(Isoflavone mderivatives),葛根素 (Puerarin),大豆苷元 (Daidzein),大豆苷 (Daidzin)及大量澱 粉。
功 用: 解表,透疹,生津,止瀉。
‧【藥名及炮製】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 疹、生津。)煨葛根(用麩皮同炒至微黃色為度,用于止 瀉。

概述‧定義


具有發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 主要治療表証的中草藥, 統稱為解表藥
二、共同的藥理 作用
發發汗汗作作用用
絕直在接多刺數激解汗腺表︰藥麻都黃有揮一發定油的、麻發黃鹼 汗擴作張用血,管特,改別善是血辛液溫循解環表︰劑生姜。、桂枝揮發油
惡寒(或惡風)、發熱鼻塞、噴嚏、無 汗或有汗、流鼻涕、咳嗽、咽喉痒痛、 舌苔薄白、脈浮數等
緊張素系統;影響血漿兒茶酚胺 代謝;改善血管的回應性(順應性)
主 治 :1.用于感冒、發熱、惡寒、無汗、項強等症。葛根有發汗、 退熱作用,與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熱症;與麻黃、桂枝、芍藥同用治 風寒表症而見項背強、無汗、惡風者。 2.用于麻疹透發不暢。葛根有透發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瀉弁 遄A所以麻疹發熱口渴,或伴有腹瀉等症,常與升麻等配合應用。 3.用于胃熱口渴等症。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對熱病口渴,或消渴等 症,可配麥冬、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脾虛泄瀉、濕熱瀉痢等症。本品性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陽氣 上升,有制止泄瀉的作用,臨床常配合黨參、白朮等治療脾虛泄瀉; 但又可配黃連、黃芩等,用于濕熱瀉痢等症。

解表剂详解

解表剂详解
【组成】麻、桂、杏、草
【方解】 麻(君)──辛苦温,发汗、解表、平喘 桂(臣)──辛甘温、解表散寒,助麻
黄发汗解表 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杏(佐)──苦辛、①降肺气 ②合麻黄
一宣一降 ,调肺平喘
炙草(使)──甘温 ①调和 ②防麻、 桂过汗伤亡阳
【运用】
本方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经加 减可治多种咳喘。 a、风寒表实咳喘──原方使用 b、风寒闭肺咳喘─去桂─三拗汤─偏 于平喘,加桂偏于解表 c、风寒挟痰湿咳喘──去桂──加苏 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华 盖散 d、风热犯肺之咳喘──去桂加石膏─ 麻杏石甘汤
长于清热解毒利咽、解表 为“辛凉平剂”
长于清肃肺热,止咳,为 “辛凉轻剂”。来自药少,用 量轻。配伍特点
①辛凉宣散中,配小量辛温透 轻宣疏散之中,配 邪之品(荆、豉),而不助 降肺止咳之品。 热。②疏散之中,又配解毒 辟秽之品,清疏兼顾。
煎服 研粗末,每用六钱,芦根汤煎,待香气大出 法 即可,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病重日三服。
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1.外感风寒表虚:是指感邪较轻,肌腠疏松
的表寒证。 2.营卫不和:即卫强营弱。
卫强:非卫气强盛,实指肌表有风邪。 营弱:卫浮于外,与邪相争,营阴不能内守。
【组成】桂、芍、姜、草、枣 【功用】解肌发表,长于调和营卫 【方解】 桂:辛甘温①解肌散寒。②温经通阳,调
卫——散---温阳 芍药:酸寒敛阴以和营——收---益阴
银翘散中豆豉:
用青蒿、桑叶制──辛凉解表
用麻黄、苏叶制──辛温解表
使用 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 风寒咳嗽忌用。 注意 忌用。
败 毒 散 (又称人参败毒散)
钱己《小儿药证直决》
【主治】1.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 2.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

解表剂

解表剂

按语:本例原属外感表虚证,因服用过多解热镇 按语:本例原属外感表虚证, 痛药而致发汗太过,损伤营阴,筋脉失养, 痛药而致发汗太过,损伤营阴,筋脉失养,故一 身尽痛、头痛;卫气不固,故恶风。 身尽痛、头痛;卫气不固,故恶风。 治疗时不可再发汗,使营阴更伤, 治疗时不可再发汗,使营阴更伤,而予桂枝汤加 味以益气和营、调和营卫。则身痛自止。 味以益气和营、调和营卫。则身痛自止。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长期低热症 沈某, 1993年10月 日初诊。 沈某,女,5岁,1993年10月6日初诊。患支气管肺炎 恢复期) 低热不退已1月余,体温每在37.5 38℃左右 37.5~ (恢复期),低热不退已1月余,体温每在37.5~38℃左右 波动。偶咳,面色黄白,动则汗出,纳差,二便可, 波动。偶咳,面色黄白,动则汗出,纳差,二便可,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时发热自汗出 李某某, 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 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 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 每天发作 次 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 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 舌质淡苔白。 舌质淡苔白。
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辛温发汗, 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辛温发汗,解 表散寒。用麻黄汤: 表散寒。用麻黄汤: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3 麻黄 克,桂枝 克,杏仁 克,炙甘草 克,1剂 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 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
服法与剂型 汤剂: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内热者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 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丸剂:治疗痹证。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Ⅰ类
《伤寒论》
辛温解表
病机分析
引动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外感风寒表实) 招 致 (水饮内停)
解表剂
3、分类
辛温解表--病性属寒 辛凉解表--病性属热 扶正解表--兼见气、血、阴、阳不足
解表剂4、使用注意⑴不久煎,以免药性耗散⑵宜温服,服后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 以助汗出。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 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 病瘥,即停服,不必尽剂。
⑶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A.桑菊饮
B.麻杏甘石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E. 桑杏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枳壳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 人参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A. 2 : 1 C. 1 : 1
B.1 : 2 D. 3 : 2
麻杏甘石汤
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肺者不宜使用
麻杏甘石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解表剂
败 毒 散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扶正解表
病机症候分析
正气素虚 外感风寒湿邪
郁于肌表
犯肺
舌苔白腻 脉浮而按之无力
败毒散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败毒散
方解
羌独 柴川 桔枳 前茯 人 甘
生 姜
败毒散
运用
适应病证
老人、小儿、久病、产后,气虚之人 外感风寒湿邪。
败毒散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
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败毒散
逆流挽舟法
以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 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
败毒散
附方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
银翘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 方。
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 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银翘散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以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银翘散
桑 菊 饮 Ⅰ类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
病机分析
风热犯肺(为主)--咳嗽 风热犯卫(轻证)--微恶风发热 邪热伤津(早期)--微渴
外 感风 寒 证 辛温解表法
区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虚证 别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 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 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 著,此其分也。”
水饮
气滞
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宣肺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
清热药:石膏、黄芩 祛痰化饮药:干姜、细辛、半夏 行气药:香附、陈皮
辛温解表剂
麻 黄 汤 Ⅰ类
《伤寒论》
辛温解表
病机分析
外 卫阳被遏 恶寒 发热 无汗 脉浮 感 风 寒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脉紧 表 实
肺气不宣 咳喘
麻黄汤
功用 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苔薄白,脉浮数
桑菊饮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方解
桑菊 杏桔 连薄芦 甘 叶花 仁梗 翘荷根 草



使
桑菊饮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 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 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桑菊饮
银翘散与桑菊饮之比较
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 桑菊饮宣肺止咳之力大

邪热伤津



恶寒 发热 头痛 无汗或有汗 咽喉红肿热痛 咳嗽 口渴或不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 浮数
银翘散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
方解
银连荆淡薄牛芦桔竹甘 芥豆 蒡
花 翘穗 豉 荷 子 根 梗 叶 草



使
银翘散
配伍特点
辛凉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薄白,脉浮缓。
止嗽散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止嗽散
方解
紫百 桔白 陈荆 甘 菀部 梗前 皮芥 草



使
止嗽散
配伍特点 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适合: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多表证的生理特点。
止嗽散
第二节 辛凉解表
解表剂
银 翘 散 Ⅰ类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
病机症候分析
风热犯卫

热壅成毒

风热犯肺
发热或兼微恶风邪 咳喘气急鼻煽 口渴或不渴 无汗或有汗 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麻杏甘石汤
功用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方解
麻生



黄膏



臣 佐使
麻杏甘石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 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 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 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经方实验录》
桂枝汤
关于桂枝汤的服法
1.服热稀粥以助药力 2.温覆,避风以助汗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不效再服。 4.忌生冷粘滑,酒肉臭恶
桂枝汤
附方
1、 桂枝加葛根汤
主治:桂枝汤证而兼项背强几几者 加强解表,舒缓筋脉之力
桂枝汤
附方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主治:素有咳喘,又感风寒而见桂 枝汤证者 兼顾下气平喘之功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1、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解表剂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fffffffffff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表剂
2、适应病证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与麻疹、疮 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 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 脉浮等。 Gh dm
麻黄汤
附方
1.三拗汤 《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而以肺气不宣
咳嗽、鼻塞为侧重者。
麻黄汤
2.大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脉浮紧。
麻黄汤
3.华盖散 《和剂局方》
组成:三拗汤加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
⑷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 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⑸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
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的组方规律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羌活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



肺失宣降 咳 喘
里热
兼夹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
A.败毒散 B.大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独活寄生汤 E. 香苏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小青龙汤的组成中含有:
A.紫菀 B.杏仁 C.生姜 D.白芍 E. 白前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止嗽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CDE
上一题
临床案例
E. 2 : 3
桂枝汤原书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 麻杏甘石汤原书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为 :
上一题 下一题 AC
多选题:
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
A.杏仁
B.连翘
C.荆芥
D.桔梗
E. 芦根
BDE
上一题 下一题
参苏饮配伍苏叶的意义是 :
A.理肺舒肝 B.行气安胎 C.发散表邪 D.行气宽中 E. 宣肺止咳
麻黄汤
方解
外 卫阳被遏

风 寒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麻黄 君 桂枝 臣 调 甘草 使
和 杏仁 佐
麻黄汤
配伍结构
桂枝
麻黄
杏仁
发散风寒
宣降肺气
制约
甘草
调和
麻黄汤
配伍特点
麻桂相须,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麻杏相使,加强宣肺平喘之效
麻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 证要点。
活活 胡芎 梗壳 胡苓 参 草
薄 荷
君臣

使
败毒散
正气与表邪之关系
“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 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 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 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 缩入,发热无休。……”
《寓意草》
败毒散
人参的作用
1、助正气以鼓邪外出 2、散中有补,防止耗伤正气
大枣 生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