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保护
大运河江苏段遗产生态修复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大运河江苏段遗产生态修复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f3d7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d.png)
大运河江苏段遗产生态修复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吕倩
【期刊名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1
【摘要】大运河江苏段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及经济价值,因此,对其遗产生态修复价值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历史价值、自然环境价值、社会属性价值三个层次,构建了生态修复价值评估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对沿线城市生态修复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不同城市在生态修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
提出了“一个转变,两个衔接,三方支持及四个途径”的建议。
生态修复遗产资源,运河沿线城市共建共享运河文化带,不仅对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其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页数】8页(P102-109)
【作者】吕倩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大运河文化遗产解说系统的构建——以大运河江苏淮安段明清清口枢纽为例
2.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及评估(Ⅱ):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价值评估
3.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戏剧遗产传承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游客旅游体验研究——以大运河淮扬段里运河和中运河区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苏州大运河的介绍
![关于苏州大运河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fbd71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b.png)
关于苏州大运河的介绍苏州大运河,是一条连接苏州与无锡的重要水道,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承载着苏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然发挥着航运、水利、旅游等多重功能。
一、历史渊源苏州大运河的开凿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为了交通便利和军事需要,开始修建这条水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水道逐渐成为连接苏州和无锡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对于两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历史上,苏州大运河也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造。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隋唐时期的开凿,形成了现今我们所见的大运河雏形。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航运业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二、文化价值苏州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长卷。
沿岸的古镇、古桥、古塔、古建筑等,都见证了苏州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大运河的水波荡漾,承载着苏州评弹、丝竹乐等传统艺术的优美旋律,传承着吴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旅游景观苏州大运河沿岸的风景秀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河两岸的古镇、古村、古园林等,都是游人争相探访的景点。
如苏州的甪直古镇、无锡的南长街等,都是游客钟爱的旅游胜地。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现代功能虽然时代变迁,但苏州大运河的功能并未因此消失。
它仍然承担着航运、水利、旅游等多重功能。
在航运方面,大运河仍然是沟通长江和太湖流域的重要通道,为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大运河的水利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沿岸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抗旱做出了贡献。
在旅游方面,苏州大运河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沿岸的风景名胜区、博物馆、古建筑等都是游客探访历史的绝佳场所。
此外,大运河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五、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是在法律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大运河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运河生态护岸优秀案例
![运河生态护岸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38ef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9.png)
运河生态护岸优秀案例运河生态护岸是指在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岸线的塑造,使运河岸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
下面是十个优秀的运河生态护岸案例。
1. 京杭大运河生态护岸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修建运河的地区来说,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京杭大运河沿线,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修复,建立了一条生态护岸带,有效保护了运河的生态环境。
2. 苏州运河生态护岸苏州运河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运河之一,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为保护苏州运河的生态环境,苏州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建设湿地公园,使苏州运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 阳澄湖运河生态护岸阳澄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著名的天鹅湖。
为保护阳澄湖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生态护岸和湿地公园,种植湿地植物等,使阳澄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4. 运河生态护岸在城市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不仅应用于乡村和自然环境中,也可以在城市中进行应用。
在城市中,通过种植植物和建设湿地公园,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 运河生态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河道治理中,通过修复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和湿地面积,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减少水污染和水灾害的发生。
6. 运河生态护岸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水资源保护中,通过修复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增加湿地面积和水生植被,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7. 运河生态护岸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生态旅游中,通过修复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湿地公园和观鸟塔等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8. 运河生态护岸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中,通过修复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步道和休闲广场,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创意理念下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与文化建设
![创意理念下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与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1550c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3.png)
4创意2021/01大运河文化包括燕赵通惠文化区、北运河文化区、南运河文化区、齐鲁运河文化区、中运河文化区、里运河文化区、江南运河文化区系,而大运河江苏段则是我国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这其中有着丰富的遗产资源,需要通过创意保护来更好地发挥价值,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转变和传承,确保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价值创意和文化内涵(一)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形象设计及价值我国大运河的文化形象非常明确,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是连接我国中部、东部的重要渠道。
中国大运河不仅有着相应的文化,而是也带动着我国文化的向前发展。
千年运河始于江苏,大运河江苏段是中国大运河文明的制高点,对于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可以以“江南门户、城市轴心”等来概括,是江南水网网状运输通道的一种体现[1]。
江苏段曾经是贯穿东西和南北两条运河的重要一环,体现着我国运河发展中的文化。
当前所存在的河道、水工设施等,都是1000多年前运河制度下的重要遗存,也是能够展示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运河漕运发展与江苏的整体城市形象有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江苏的发展是依靠运河而进行,通过运河来不断地扩充江苏的面积,其一直作为江苏人民的生活根本,为江苏的发展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
大运河的文化形象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析,在这其中所存在的文化价值也各不相同[2]。
江苏凭着自身的地域和文化,让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建设是从最南端这一战略中呈现出来的,进而带动周边经济、文化稳定发展,为后续的江苏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江苏段的运河文化可概括为“开放多元、生态和谐”,对于大运河的出现,主要是当时王朝为了获得江南财富而修挖,但最终却为江南的发展贡献巨大力量[3]。
历史上,江苏通过大运河的建设,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也让江苏文化向外输出。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8c8bd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2.png)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段大运河滨江,地势平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江苏省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江苏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着力保护文化遗产。
通过修复石桥、整治河道、加固护坡等工作,保护了大运河的自然环境。
同时,对沿线古建筑、碑碣、墓葬等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确保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江苏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注重传承与利用。
通过建设多个展陈馆、博物馆、文化演艺中心等设施,使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多样化的活动,提升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在文化资源利用方面,公园管理单位积极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相关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再次,江苏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公园积极与国内外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专题研讨会、国际交流活动等。
这些交流与合作为公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较高。
公园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保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同时,公园注重传承与利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同时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效益。
此外,公园还积极与国内外文化机构合作,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园管理的难度、保护和利用协调的难题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未来,我们希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
通过加强公园的管理和监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让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永远流传下去,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财富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较高水平的协调。
苏州市大运河实施方案
![苏州市大运河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191f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b.png)
苏州市大运河实施方案在苏州市,大运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运河,它连接了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路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运河,苏州市制定了大运河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环境整治和旅游开发,下面就是该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文化保护1. 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修复和保护古代建筑、石碑、碑刻等文物,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体系。
2. 开展大运河文化宣传教育,组织举办大运河文化节、讲座、展览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3. 加强大运河考古工作,深入挖掘大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完善相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二、环境整治1. 加强大运河水质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大运河水质环境。
2. 加强大运河沿岸生态修复,植树绿化,建设湿地公园,改善大运河周边生态环境。
3. 加强大运河垃圾清理工作,定期清理大运河水面和沿岸垃圾,保持大运河清洁整洁。
三、旅游开发1. 加强大运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大运河沿线旅游线路,推出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
2. 加强大运河旅游设施建设,修缮古代码头、船闸等设施,提升游客接待能力。
3. 加强大运河旅游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宣传大运河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四、综合配套1. 加强大运河规划管理,编制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大运河保护利用的统筹规划管理。
2. 加强大运河监测评估,建立大运河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大运河的文化、环境、旅游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加强大运河保护利用资金保障,争取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界资金支持,保障大运河保护利用的资金需求。
总之,苏州市大运河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环境整治和旅游开发工作,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支持和参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ae56c8c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f.png)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1.12.16•【文号】文物保函[2012]37号•【施行日期】2011.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物保函〔2012〕37号)江苏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审批〈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的请示》(苏文物保〔2011〕12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所报规划中大运河江苏段的遗产认定、保护原则、保护区划界划及管理规定、规划措施等,应与《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0-2030)》相衔接。
(二)应根据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存现状和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景观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核定并细化大运河江苏段河道及遗产点的保护区划。
尤其对于“在用”交通、水利等设施,应结合其使用现状和功能需求,明确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的依据并重新核定其范围,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关于江苏省大运河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报告制度,除大运河遗产保护区划内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须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并提交影响评估报告外,也应从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大运河遗产本身的重要性和遗产类别的角度进行梳理和分类,对于其中涉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河道及遗产点的工程建设项目,应考虑将其纳入大运河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报告制度体系。
(四)应根据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要求,对于淮安、扬州、苏州等运河遗产分布密集区域以及运口工程、枢纽工程等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河道及遗产点,从省级层面提出考古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规划建议。
(五)应对相关环保、交通、水利、建设、南水北调等规划进行分析、研究,对涉及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水利、交通等相关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进行遗产影响评估,制定规划层面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妥善处理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做好遗产保护规划与上述规划的衔接。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a8a8917628ea81c758f578ca.png)
《戏剧之家》2019年第29期 总第329期11戏剧研讨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柴少军,李永乐(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江苏段戏剧历史文化深厚,种类剧多,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经过千百年的戏剧文化,由于在人、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其逐步退出历史表演的舞台,并被人们所遗忘,如何将大运河江苏段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是值得我们进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运河;戏剧;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11-02基金项目:京杭运河(江浙段)文化遗产资源群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14BGL085)、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校立项“基于复杂网络的古镇旅游主导文化提炼模型研究”资助(2019XKT242)。
一、研究区概况大运河江苏段全程长612公里,既是全国著名的黄金水道,也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廊道,北起苏鲁交界的大沙河口,南至苏浙交界的油车墩,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地级市,大运河江苏段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由南向北逐渐增高,零星分布着山地、丘陵。
研究区为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1]。
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北运河与苏南运河,其中苏北运河404公里,苏南运河208公里,苏北运河沿线包括宿迁、淮安和扬州,又以扬州、淮安两市为主。
扬州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遗产数量全省第一;苏南运河段以苏州、无锡为主,苏州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进行申遗的城市[2]。
中国戏剧素来有“水路传播”的说法,伴随着运河的流淌与滋润,孕育了可以融合各自城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城市符号的大运河江苏段戏剧。
如扬州市的扬剧,在20世纪20年代,扬州的戏曲艺人们将古老的香火戏、花鼓戏以及扬州清曲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扬剧”,经过多年来大运河的哺育及各院团的努力和坚守,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扬剧。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852c41bb68a98271fefac0.png)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54号《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7月2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 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蔡武二○一二年八月十四日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行为,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运河遗产,包括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水工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村镇,以及相关联的环境景观等。
近代以来兴建的大运河水工设施,凡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突出价值的,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大运河遗产。
第三条大运河遗产保护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段管理,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设立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协调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重大事项,会商解决重大问题。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主管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工作,并与国务院国土、环保、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合作,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
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依法与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合作开展工作,并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大运河遗产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大运河遗产保护基金,用于大运河遗产保护。
大运河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条大运河沿线省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
属于大运河遗产的不可移动文物,县级以上地方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认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江苏段沿岸戏剧表演等非遗类项目的保护与利用
![大运河江苏段沿岸戏剧表演等非遗类项目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f903b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8.png)
摘要: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
长久以来,因通航条件最好、人文环境优越,江苏段大运河沿岸创生和传承着传统戏剧等众多类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其保护与利用现状、主要原则并藉此提出沿岸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乃至京杭大运河沿岸非遗保护工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段;沿岸非遗;保护与利用一、大运河江苏段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一)保护与利用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苏段内22处遗产点和7个世界文化遗产区在列,为运河沿线省份之首。
[1]大运河作为活态的、线性的、依然在发展变化着的特殊的文化遗产廊道,不仅留下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留下了内涵深厚、外延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保护与利用大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儿女神圣的使命与职责。
因此,加强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贯彻落实我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千年运河国家品牌显得极为重要。
(二)大运河江苏段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与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对于大运河江苏段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而言,难点在于非遗与大运河江苏段的相关度的把握,即以什么标准判定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大运河江苏段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里,应着重强调的是其应当凸显与大运河这一文化内涵的相近性而非空间相近性。
鉴此,本文认为大运河江苏段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藉由大运河开凿、运行、生产生活过程中,或在运河影响下伴生、形成、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叙事理论下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为例
![空间叙事理论下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16245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e.png)
空间叙事理论下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为例
许雯;刘韩昕;刘宁;赵屹男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24(40)5
【摘要】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遗产进行主题挖掘、主体适配和场景串联,进而从叙事场景体系的整体架构及总体风貌控制两个层级探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83-90)
【作者】许雯;刘韩昕;刘宁;赵屹男
【作者单位】苏州城市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的聚落更新——以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为例
2.文化空间视角下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
3.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天津大
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格局构建4.从文化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的大运河价值研究——以扬州段水工设施为例5.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建议
![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138a8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3.png)
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建议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不仅是水运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保护大运河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其独特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一、加强保护意识,提高文化价值的认知保护大运河文化首先需要大家的认同和重视。
政府、学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认知。
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意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二、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保护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任务。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同时,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考古、修复、展示等工作,保护好每一处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加强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基础。
学界应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研究,挖掘其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学术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教育,培养大运河文化传承人才,传承大运河文化的技艺和技术,保证其传统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四、加强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大运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对大运河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游览质量。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世界传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世界传播。
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六、保护大运河的生态环境大运河作为一条人工运河,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江苏省政府关于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的批复-苏政复[2012]48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的批复-苏政复[2012]48号](https://img.taocdn.com/s3/m/a67d145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b.png)
江苏省政府关于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的批复(苏政复〔2012〕48号)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审批公布〈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的请示》(苏文物保〔2012〕55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国家大运河申遗工作部署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原则同意《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规划》)。
二、大运河已被国务院列为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你局作为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市厅际会商小组牵头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规范与引导作用,积极推进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按照《规划》要求,你局要对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大运河申遗点、段组织制定科学完善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重点做好我省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构)筑等遗产的保护工作。
指导运河沿线各市建立大运河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加大对大运河遗产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大运河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各类建设行为,确保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你局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及运河沿线各市人民政府认真做好《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和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提升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有力推动全省文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7eecf7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b.png)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参与申遗的城市,苏州也终于圆梦。
苏州的运河遗产包括四条运河故道和七个点段,形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
其中,四条运河故道为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七个点段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
很想把这“七个点段”、“四条运河故道”逐一用图文的形式具体化一些。
前些日子写了篇《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盘门》,算是投石问路。
“遗产”这东西,许多是今人已遗忘或被淡远了,要找回来,不太容易。
虽然自己也是生在古城、又在古城生活了好多年的人了,但这几十年的所见所闻,与遗产比起来,无疑是凤毛麟角。
努力吧,自己说,尝试一下。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个老范围,新名词。
说老范围,是因为苏州古城2500年来,街道的总体格局未变,以平江路一带的旧貌、特别“双棋盘”的格局保存得又相对好一些;说新名词,是以前只提平江路或平江河,2009年平江路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街后,为保护与发掘,范围又扩大了许多。
现在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南到干将路,北到白塔东路,东到环城河,西到临顿路,位于古城的东北部。
纵横其间的街巷有二十余条,尚存的桥梁中绝大部份还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老名字。
街区内,名人故居不少。
如清末著名外交家洪钧的故居,说起他就会联想到《孽海花》与赛金花;民国期间的影片制作人唐纳的故居,说起他,便能勾引起人们对三十年代蓝苹(江青的化名)轶事的好奇与探究……拍平江路今貌的朋友很多很多。
自己也拍过不少。
满以为箱底片子甚丰,只要补拍少许便可。
不料,越拍越觉得那些岁月的“钩沉”实在是沉得深,且也很分散,回首一望,竟发现过去的片子能对上号的不多。
既然上了“钩”,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竟接连去补拍了四回。
这一集,片子不大好看,有卡片机拍的,也有手机拍的,还有阴雨天拍的。
好在不是只看风景,历史有时也在风雨中……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简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现存古桥13座。
大运河沿线城镇交通设施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天津、扬州、苏州、杭州为例
![大运河沿线城镇交通设施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天津、扬州、苏州、杭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11e122e482fb4daa58d4b54.png)
为苏州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 景点 ,很 少
有 行人通过 。拱 宸桥位于杭州市 区大关桥北 的运河 之上 ,东连丽水路 、台州路 ,西接桥 弄街 。该桥桥 身长9 0 余米 ,高约 l 6 米 ,是杭
州古桥 中最高 、最长的石拱桥 ,也 是大运河 最南端 的标 志。现虽时有行人来往 ,但 有相
大 量石 拱 桥 ,渡 口和码 头 的功 能虽 已退化 或丧 失 ,
扬州东关古渡 、杭州武林 门码头 、塘栖乾隆御碑码 头等均属于此类设施 。扬州东关古渡原是扬州东城 门外 的主要渡 口,直N2 O 世纪末仍有渡船停靠 ,现 已成 为 “ 东 关 古 渡— — 古运 河 风 光 带 ” 的一 部 分 ,
关 附近 的 古运 河 河 道 与天 津段 相 比要 宽很 多 , 水 也 深 许 多 ,但 河 中 同样 没有 船 只 往来 。此
桥 ,是古运河 苏州段颇有名气 的一座单 孔石
桥 。桥 宽 底 部 近 5 米 ,顶 部 超 过 3 米 ,长 逾 8 1
米 ,跨度 1 9 米 多。该桥也经过多次修葺 ,现
量 【 城 市 管 理 】
熊 亚 平
大 运河 沿线 城镇 交通 设施 类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与利用
以天津 、扬 州 、苏州 、杭州 为例
自隋炀帝下令开凿 运河 ,沟通海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及 钱 塘 江 五 大 水 系 以后 ,京 杭 大运 河 就成 为 纵 贯 我 国南 北 的交 通 大 动 脉 。 每年 有 大 量 的漕 粮 从 江浙 一 带 起 运 ,途 经 浙 段 河 道 已经 变 成 了 风景 游 览 区 。苏 州 运 河 公 园 至 寒 山段 与 前 几 段 相 比 ,不 仅 河 面 宽 阔 、 水 量 充 沛 ,而 且 可 以看 到 不 时 往 来 的 船 只 。 在 寒 山寺 附 近 的 河 面 上 ,甚 至 可 以看 到 由杨柳青 等沿线城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3]159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3]159号](https://img.taocdn.com/s3/m/ecdd691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7.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3〕159号)无锡、徐州、常州、苏州、淮安、扬州、镇江、宿迁市以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高质量做好我省大运河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加快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根据文化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54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2〕54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部署要求,就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大运河已历经2000余年历史,是独特的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江苏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境内大运河约占大运河总长的2/5,沿线流经8座城市,其中扬州市被列为全国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有7个遗产区、28处遗产点段被列入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提交的大运河申遗文本。
省委、省政府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市厅际会商小组,启动实施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推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但也要看到,城乡、水利及航道交通建设与大运河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有的地区重开发轻保护,对违法建设行为查处不力,部分建设活动严重威胁着运河遗产本体及其环境景观。
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919e5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4.png)
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建议大运河,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存在。
想想那蜿蜒的河流,穿越南北,见证了多少故事、多少历史。
说到大运河,咱们脑海中浮现的可不止是水面上的小船,还有那悠悠岁月里的渔人、商贩,甚至是文人墨客的吟哦。
传承和保护这样的文化遗产,简直是重中之重,毕竟,这可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咱得让更多的人知道大运河的魅力。
没错,大家都爱风景如画的地方,但你可知道这里面隐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像是水上音乐节、运河文化周啥的,大家聚在一起,听听故事、看表演,吃吃地方小吃,简直就是一个文化大party。
这样一来,既能吸引游客,又能让本地人重新认识这条河流的价值,真正的让人“耳目一新”。
再说了,保护运河的环境也是头等大事。
很多地方的水质都不怎么好,鱼儿都懒得游了。
我们可以发动社区力量,搞一些志愿活动,大家一起去清理河道,捡捡垃圾,给水里的小生物一个干净的家。
保护环境就像给自己盖房子,基础不稳怎么能住得舒服呢?说到传承,咱得把大运河的传统手艺好好发扬光大。
你看看,做运河船工的、打渔的、甚至是运河边的小吃摊,都是浓厚文化的体现。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教年轻人学学这些手艺,让他们知道,做一碗地道的运河粽子,背后可是有着百年的故事。
这样一来,既能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根,又能让古老的技艺不至于失传,双赢嘛。
科技也不能少。
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像是AR技术,让游客在游览时能看到历史场景的重现,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
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享受到美丽的景色,还能了解背后的历史,简直就像是看了一场活生生的历史剧,兴奋得不要不要的。
咱们也得和国际接轨。
可以开展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友人来体验运河文化。
想象一下,外宾们坐在小船上,品尝地道的运河美食,听着我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肯定能让他们大开眼界。
与此同时,咱们也能借此机会学习别国的文化,互相借鉴,进步得更快。
对于当地社区来说,参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苏州河道及遗产点12处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苏州河道及遗产点12处](https://img.taocdn.com/s3/m/93b85b6fddccda38376bafae.png)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河道及遗产点12处时间:2014-06-23 来源:“中国大运河八年申遗,今天梦圆多哈”。
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正在多哈现场的原中国大运河申遗办主任、知名学者顾风通过手机告诉记者,申遗成功是第一步,后申遗时代对“活态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
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连线多哈48小时,大运河申遗成功“翻盘”22日下午,远在多哈的大运河申遗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与本报记者连线时,讲述大运河申遗现场亲历:本届多哈的世界遗产大会收到40个申遗项目。
中国有3个,分别是丝绸之路、大运河和南方喀斯特拓展项目。
在抵达卡塔尔后的沟通中,我们获悉丝绸之路因为是多国联合申请,要优先保障,大运河今年申报很可能的结果是补充材料明年再报。
这个信息,让我们心里都凉了半截。
多哈时间20日下午4点,开始项目审议,第一个项目就发生意外。
那是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山谷葡萄园文化景观项目,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估结果,建议意见是“NO”不予列入,黎巴嫩发言要求从第四种变成第一种列入,最终德国要求秘密投票,芬兰和克罗地亚支持,因此启动秘密投票程序,结果7票弃权,14票有效票中11票赞成,尽管以色列发言反对,但该项目仍列入世界遗产。
这个项目的“翻盘”,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不过,随后发生项目插队审批现象让我们头疼,第一个插队的是日本,那是在审议项目第二天上午,日本插进来的是丝织厂遗址项目。
现场一下子涌入大批日本媒体,长枪短炮架起来。
由于现场支持者众多,这个项目也通过了。
中午,会议主席宣布,下午有几个国家提出要提前审议,包括墨西哥、法国、越南和韩国等,共5个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保护
尹占群
从文化遗产角度关注中国大运河,并把它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加以认知和保护,是最近几年的事。
大运河是一项特殊的文化遗产,跨地区、跨部门,兼有活性特征,保护的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2006年大运河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依法有效保护被提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许多政策和技术层面的难题需要研究破解。
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涉及8个省(市)、33个地级市。
国家文物局要求先从地级市着手编制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完成省一级规划,最后形成全运河规划,这一技术线路是正确的。
因为:第一,各地遗产情况不完全一致,有长,有短,有的还承担繁重的水上运输任务,有的已经干涸,有的保护状况较好,有的保护状况较差,各地存在差异性,保护的内容、方式就会有所区别;第二,运河的保护责任主要应当由当地政府承担,各地政府组织编制属地运河保护规划,明确目标、责任,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做好全运河保护工作的基础。
做好各地区的运河保护工作,包括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对当地运河的特点、难点以及保护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
下面拟以运河苏州段为例,谈一点初步认识。
一、运河苏州段遗产的特点
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州与无锡交接的望亭镇五七桥,南至江浙交界处的吴江鸭子坝,穿越苏州相城区、高新区(虎丘区)、古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市,全长82.35公里,是江南运河重要的一段,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1、类型的多样性。
既有丰富的物质遗产,又有丰富的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中,既有与运河直接相关的遗存,如:桥梁、纤道、水闸、驿亭等,也有与运河人生活相关的遗存,如:城墙、关隘、古塔、寺庙、会馆、园林等;有单体的遗存,如:一座古桥、一座古塔,也有群体的遗存,如一处古民居建筑群,还有较大规模的文物组合体,如古城、古镇、古村落。
苏州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应运河而生,三位一体,体系完整,形态完备,是苏州运河遗产的一大特色。
非物质遗产中,除大家熟知的昆曲、古琴、评弹、吴歌、桃花坞木刻、刺绣之外,还有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陆墓御窑金砖烧制技艺,船菜技艺等等。
2、形态的集合性。
运河遗产既是线型文化遗产,又有文化景观(文化廊道)特征。
线型遗产强调的是遗存的线型状态,文化景观(廊道)关注的除了遗产本体的线型特征外,还涵盖与本体相关的景观内容,即运河本体及两侧空间环境,包括水体、驳岸、桥闸、两侧城镇、村庄、建筑、农田、植被、气候等,运河是一项集合式大型文化遗产。
3、数量的密集性。
苏州运河沿线文化遗存的数量众多。
目前,有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庄、同里、甪直、木渎、沙溪、千灯),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月湾、陆巷),另有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东山、西山、光福、震泽、沙家浜、锦溪、汾湖-黎里)、12个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杨湾、三山岛、东村、堂里、甪里、东、西蔡、徐湾、植里、后埠、恬庄、金村、南厍)。
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不含大运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8处,此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价值之高,在运河同类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
4、功能的活态性。
大运河自古以来兼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水利、交通、运输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交通运输是最主要的功能。
直到现在大运河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仅就苏州为例,目前,它承载着货物运输55%份额,其中煤炭、原油以及建筑材料约占70%。
大运河是一个持续发挥强大功能的活态的文化遗产。
5、保存的完整性。
苏州运河全线以及沿线文化遗存保存的状态比较完整,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虽有两次改道,但原有水系仍然畅通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保护状况良好。
二、保护的难点
大运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在造福人类。
对大运河加强保护,适度利用,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运河的科学保护、依法管理实质性的工作尚未真正展开,保护管理的难度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1、保护的责任主体尚未明确。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是交通部门、水利部门、还是文物部门,各地情况不一,大多还没有明确。
2、保护的内容、范围确定存在一定难度。
保护范围划定相对简单一些,建设控制地带划定难度较大,要不要划定建控地带?划多大?各地情况不一,沿线遗存有别,需要科学研究,区别对待,合理划定。
3、审批管理情况复杂。
涉及运河保护范围,建控地带的项目是否全部按照《文物法》规定报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
运河的相关项目审批应当研究一个能够操作的办法。
否则,要么繁杂,要么失控。
4、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协作共管机制。
大运河保护管理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
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作,形成有效的共管机制。
特别是治污,航道的疏浚、拓宽,村镇建设规划等等。
三、保护对策
大运河保护管理是一个高难度的新课题。
但是再难,还得要做。
要深入研究,因地制宜,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切合实际开展工作,积极寻找对策,逐步摸索出一条运河保护管理的新路。
1、首先,必须把大运河保护管理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在政府的统一组织指导协调下,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切实加强管理,履行职责。
大运河保护管理需要自上而下的地区协作和部门协作。
建议国家就此专门立法。
2、抓紧编制大运河保护规划。
编制保护规划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从规划入手,明确目标、任务,提出方法和措施,排出进度和步骤。
各地既要按照国家的统一技术规范编制,又要结合各地特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3、文物部门应当在大运河保护管理上发挥更多更积极的作用。
大运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又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运河保护规划编制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文物部门积极主动地工作,做好指导和服务。
事实上,各地运河保护管理工作做得好与坏,文物部门是关键。
4、积极探索,循序渐进。
遗产保护管理有内在规律。
大运河是一项特殊遗产,保护管理也有内在规律。
我们现在对它的内在规律还不完全掌握,需要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切合实际开展运河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作者系苏州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