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油脂检测方法汇总
![油脂检测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6c859a9960590c69ec376ff.png)
油脂质量检测方法
1 B&D重量法
2 香草醛比色法
提取小球藻总脂,分别配制油脂含量为0.1 mg·mL、0.2 mg·mL、0.5 mg·mL、1.0 mg·mL、2.0mg·mL、5.0mg·mL。
的氯仿溶液,取0.1 mL上述溶液,加0.5 mL 浓硫酸,混匀,100℃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加1.978 mg·mL。
香草醛磷酸试剂2.5mL,混匀,反应2h,在528nm下进行比色.绘制不同油脂含量与OD528相关的标准曲线,另取3 份1 0 mg小球藻藻粉提取后用同法进行测定。
3尼罗红染色法
干藻粉配制浓度为0.2 mg·mL~、0.5 mg·mL、1.0mg·mL、2.0mg·mL、5.0mg·mL、10.0mg·mL的小球藻溶液,另配制3份1.5 mg·mL一的小球藻溶液作为待测液.取96孔荧光板,每孔加入200 taL藻液和2 尼罗红染料(0.1 mg·mL ),反应7min,荧光酶标仪540nm光激发下,检测
580 nm处的荧光强度,扣除未染色藻液与尼罗红
染料在该波长处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出待测样品的油脂含量。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269549a8956bec0975e3ee.png)
摘 要 : 实验 室条件 下培 养提 取 所 得 的 几种 真 菌 油脂 经 水 解后 进行 薄 层层 析 , 在 结果 表 明油 溶 性 成分 因 菌种 而异 ; 脂肪 酸 分析 表 明 在 不 同培 养 条件 下菌种 脂 结 构也 不 同 ; 土 生假 丝 酵母 在 优 对
化 条 件 下 合 成 的 类 可 可 脂 经 甘 三 酯 组 成 测 定 和 差 示 扫 描 量 热 法 分 析 , 明 了 此 条 件 下 所 产 的 证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2期
20 0 2年 6 月
郑 州工程 学 院学报
J u n lo he g h u I siue o e h oo y o r a fZ n z o n ttt fT c n lg
V 12 , o 2 o.3 N .
脱 液 , 腈 : 酮 :4 :0 乙 丙 06.
1 4. 产 品 物 理 性 质 的 评 价 方 法 l . 7 5
酵 母 采 用 分 段 培 养 , 种 接 在 斜 面 上 活 化 菌
2 , 种 1 / L菌 悬 液 0 2 L于 装 有 2 m d接 0个 m .m 0 L培 养基 的 10 0 mL三 角 瓶 进 行 种 子 液 培 养 2 h 再 倒 5, 入装 有 7 m 0 L培养 基 的 2 0 L三 角 瓶 进 行 4 h生 5m 8 物量 培 养 , 后 倒 入 装 有 10 L培 养 基 的 50 然 1m 0 mL 三 角 瓶 中进 行 7 h产 脂 培 养 ; 枝 毛 霉 用 装 有 2 卷 10 L培养 基 的 50 L三 角瓶 连 续 培养 5 [ 1m 0m d .
类 可 可脂 是较 理 想的 类 可 可脂 .
关 键 词 : 菌 ; 溶 成 分 ; 结 构 ; 可 可 脂 真 油 脂 类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https://img.taocdn.com/s3/m/de8d6b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b.png)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可以分为多个属,主要包括黑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地衣属(Cladophialophora)等。
这些真菌在冬青叶片内生存,可能会对冬青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在这些内生真菌中,一些产油真菌具有潜在的生物技术应用。
产油真菌是指能够合成和积累油脂的真菌,通常含有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产油真菌筛选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并通过考察它们的油脂生产能力进行筛选。
一些已知的冬青叶片内生产油真菌有Aspergillus candidus、Aspergillus terreus、Penicillium camemberti等。
这些真菌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和PUFA含量。
采用分子技术和生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产油真菌的生物合成途径,以期提高其油脂产量和PUFA 含量,为生物燃料、化工原料等领域提供新的资源。
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提取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5bbb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f.png)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3期食品科学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提取工艺研究杨蕾1陈艺1张瑞1杨桂莲1王沁1李锐扬2李琛1*(1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2玉溪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美味牛肝菌中的油脂,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温度)试验的基础上,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美味牛肝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最佳取工艺为液料比34.2mL/g,温度36℃,提取时间4.5h,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54826%。
试验结果能为美味牛肝菌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法;美味牛肝菌;油脂;响应面法;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3-0198-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3.04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Oil from Boletus edulisYANG Lei1CHEN Yi1ZHANG Rui1YANG Guilian1WANG Qin1LI Ruiyang2LI Chen1*(1School of Chemistry,Biology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Yunnan653100;2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Yunnan653100) Abstract Ultrasonic assisted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Boletus edulis.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traction time,liquid-material ratio,temperature)experiment,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oil from Boletus edulis wa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the oil extraction rate as the index.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of oil from Boletus edulis was as follows:liquid-solid ratio of34.2mL/g,temperature of36℃, extraction time of4.5h.Under this condition,the oil extraction rate was3.54826%.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oletus edulis.Keywords ultrasonic assisted method;Boletus edulis;oi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xtraction process美味牛肝菌别名白牛肝菌、大脚菇、大脚蘑等,为伞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真菌[1],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地[2-3]。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f85122915f804d2b16c141.png)
筛 选 工 作 中 ,建 立 了 一 种 新 的 真 菌 油 脂 提 取 方 法 — — 酸 热 法 ,本 文 将 其 与 油 脂 提 取 常 用 的 索 氏提 取 法 、有 机 溶 剂 法 及 超 临 界 o0 萃 取 法 进 行 了 比较研 究 。 ,
2 5 , 维 持 1 ri。 2℃ 5 n a
2 结 果
2 1 4种 方 法 提 取 雅 致 枝 霉 油 脂 的 综 合 情 况 比较 .
( h d trl ua t c ) R o oo a a a rni a ,均 购 自中 国科 学 院微 生 物 研 究 所 国家 菌 种 保 藏 中 心 l a 1 1 2 试剂 及 标 准 品 :各 种 化 学 试 剂 均 为 国 产 分 析 纯 ; 1 .. 5种 脂 肪 酸 甲酯 标 准 品 购 自 Sg i-
Ab ta t 『吣 src : j
o h m / ̄m tgr Moa rt a am nc m 哪 fT a naa eea ̄t reel rm * iae, a
e t ce y S x lte  ̄ xr tdb o he x a
ar za 删 r du , k
ir u r ad rgt e n e a
Rh d trla a a t z 慊 o oo u ̄ w'ni r aa
o n, s c c C 哪 j — bf i e 帕l6 D, a i-e t g e n l d x c0 u cd h a n x 静 i
l n a do g ncs le t Ⅱ c 0 , rs ea  ̄y F 叮 龆n 帅 me o sw a ae |鞠mden a e 【 f 一 i n r a i vn a 6 n ep c , o o o t d 百ee l t h v u d。L e ∞】l , l nl l a  ̄ q a t . l l smp l l uli y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468c6331580216fc700afd1c.png)
第 1期
董欣 荣等 : 几种 真菌 油脂的检 测 与提取
1 5
瓶速 度依菌 种 的类 型和菌体 的生 长 速度而定 .
2 1 3 摇 瓶 培 养 ..
使用 方法 1 分 析 酵母 菌 体 油 脂 , 果 见 图 1 , 结 至 图 5的酵母菌 体油 脂 照片
50m 0 L的 三 角 瓶 内 装 l0mL的 液 体 发 酵 培 1
活化 菌种 以少量无 菌水 洗人 装有 8 L种子 Om 液 培 养 基 的 20 m 5 L三 角 瓶 中 , 速 10~30 转 5 0 rm n 2 3 ℃ , 养 2~3d 培 养温 度 、 间 、 / i,4~ 0 培 , 时 摇
维普资讯
L o ye s r y 2 19 ( i r  ̄ t k i .30 中国 菌种 保 藏 中心 ) 啤 p a s a e , 酒 酵母 1 Sc ao ye cr ia ( 州 工 程 学 院 ac rm c e v i 郑 h s ese 微生 物 实 验 室 提供 ) 啤酒 酵 母 2 S c ao ye , ac rm cs h c ei e 郑 州工程 学院微 生物 实验 室提供 ) e vi ( rs a .
关 键 词 : 菌 油 脂 ; 处 理 ; 取 ;分 析 真 前 提 中 图 分 类 号 :Q 4 T61 文献标 识 码 : B
20 0 中 国 菌 种 保 藏 中 心 ) .7 4( ,油 脂 酵 母
0 前 言
真菌 油脂 在 成 分 组成 上 类 似 于植 物 油 , 主要 是 中性 油脂 、 离 脂 肪酸 、 脂 物及 不 皂化 物 . 游 类 真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1 期 20 0 2年 3月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fd9c9a852458fb770b56f8.png)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尤其是一种不使用溶剂从微生物中提取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婴幼儿发育必需营养素,在其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代表分别是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在婴幼儿时期花生四烯酸属于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缺乏对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婴幼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由于婴幼儿体内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效率很低,其合成量不足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所以必须从食物中额外补充。
通过发酵富集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微生物是目前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主流生产方法。
传统的微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提取方式是将微生物菌种通过发酵得到大量微生物,然后进行预处理破壁,再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脱溶,得到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毛油。
该提取方式需要使用大量溶剂,如己烷、丁烷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溶剂回收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存在安全隐患。
无溶剂提取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提取方式,它利用油脂与水分子在高温下的极性差异,通过高速离心等方法将水相和油相分离得到油脂。
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无溶剂提取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近些年逐渐受到油脂生产企业的重视。
专利CN101463371A公开了一种无溶剂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培养基中培养所述微生物,处理来自所述培养基的微生物细胞并没有干燥细胞已释放胞内脂质,将包含已释放胞内脂质的配方及进行重力分离以形成含脂质的轻相和重相,使所述轻相与重相分离,处理轻相以破坏在改脂质和水间形成的乳化液,回收粗脂质,用于破坏乳状液的处理优选乙醇、丙酮或它们的混合物。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1ee6824633687e21af45a9ae.png)
第 1 期 董欣荣等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15
瓶速度依菌种的类型和菌体的生长速度而定. 21113 摇瓶培养
500 mL 的三角瓶内装 110 mL 的液体发酵培 养基 ,接入种子液 2~3 mL ,温度 、转速同上 ,培养 时间比种子液培养延长 1~2 d. 212 菌体收集
0191
在抽提油脂的过程中 ,对于土生假丝酵母 ,用 乙醚作浸取溶剂时出油率只有 3182 %. 把经过乙 醚抽提后的酵母干菌体润湿 ,再用氯仿和甲醇的 混合液 (2∶1 配成) 抽提 ,还能抽提出 10 %以上 (见 表 1) ,所以最终选用氯仿 、甲醇的混合液作为土 生假丝酵母的浸取溶剂. 氯仿 、甲醇和试样中的水 分形成 3 种成分的溶剂 ,可把包括结合态脂类在 内的全部脂类提取出来[17] . 由此也可以推测土生 假丝酵母的菌体内脂多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1 6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第 23 卷
图 5 啤酒酵母 2 苏丹黑染色
从图 1~5 可以看出 ,土生假丝酵母 、粘红酵 母 、斯达克油脂酵母均有明显的脂肪粒或油滴 ,且 粘红酵母的脂肪粒位于胞外的一圈 ,土生假丝酵 母的脂肪粒分布于假菌丝内 ;斯达克油脂酵母菌 体内油脂呈油滴状 ,因而胞内油脂是片状 ,而不是 粒状 ,观察起来也不如脂肪粒清晰. 显然啤酒酵 母 、金啤酵母菌体为红色 ,很少有脂肪粒或油滴. 对于毛霉 ,由于菌丝缠结成团 ,且其细胞壁常常难 以脱色而被苏丹黑染为浓重的蓝黑色 ,再加上生 长状况不同 ,染色状态也不稳定 ,因此无论方法 1 还是方法 2 对毛霉苏丹黑染色都不成功. 312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测定菌体内脂的分析
第 1 期 董欣荣等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17
从实验结果来看 ,用超声波和盐酸破壁效果 都不错 ,但用盐酸破壁操作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 大规模生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冷冻处理比反 复冻融破壁效果略差一些 ;而以真空干燥处理效 果最差. 考虑到菌体结构上的差异 ,可采用不同的 方法处理. 比如毛霉的细胞壁比较坚韧 ,不易破 坏 ,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如同时采用超声波和 冷冻的破壁手段 ,先进行超声波处理 ,再反复冻融 3~5 次 ;而对于土生假丝酵母 ,直接用超声波破 壁 15 min 就可达到要求. 314 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的影响
针对粮油产品略析其真菌毒素的检测工作
![针对粮油产品略析其真菌毒素的检测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40567a1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53.png)
80·FOOD INDUSTRY菌毒素就是一种新型真菌代谢产物的代名词,它的毒性非常大,污染范围也比较广泛,主要依附于一些粮油类农产品中。
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大概有1/4的农作物受到真菌毒素的危害,还有一少部分的农副产品因为污染严重而不能食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真菌毒素的检测工作。
材料与方法样品采集通过认真分析不同种类真菌毒素的污染特征,我们从不同地区抽取了一些粮油产品作为检测对象,这样也能让检测结果更具说服力。
主要仪器与试剂在本文的检测过程中主要采用以及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粉碎机、不含荧光剂的玻璃纤维滤纸、高速均质器、免疫亲和柱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都属于ToxinFast产品。
AflaTest显色剂;玉米赤霉烯酮显色剂;甲醇;乙腈;苯;冰乙酸;Tween-20溶液;PBS缓冲液;3种真菌毒素检测质控样品全部为国家计量标准物质中心产品。
黄曲霉毒素B1测定黄曲霉毒素B 1提取与净化。
随机选取50g 研磨好的样品备用,在搅拌容器中加10gNaCl,然后按4:1的比例加入总量为100ml的甲醇/水,进行快速搅拌1min。
然后把提取到的物质进行过滤,滤液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
移取10ml上步滤液于干净容器中,用40ml纯水稀释滤液,混匀。
将稀释液通过玻璃微纤维滤纸再过滤,收集滤液。
取10ml滤液以1~2滴•s -1的流速全部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空气进入到亲和柱中。
将10ml纯水以1~2滴•s -1的流速全部通过亲和柱直至空气进入柱中,弃去淋洗液(重复该步骤1次)。
用1mlHPLC级甲醇以1~2滴•s -1的流速洗脱亲和柱,收集全部洗脱液于玻璃测试瓶中。
荧光检测与读数。
我们应该把新配置的AflaTest显色剂加入1ml到测试容器中,完全混合好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到标好的荧光记中读取数值,这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1μg•kg -1。
赭曲霉毒素A测定赭曲霉毒素A提取与净化。
马尾松内生真菌产油脂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马尾松内生真菌产油脂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81c04e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1.png)
马尾松内生真菌产油脂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邓慧华;洪伟;吴承祯;谢安强;潘伟彬;段萍【摘要】采用组织块法从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根、茎和叶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出产油脂菌株且对其油脂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产油脂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
结果显示:从马尾松植株中共获得21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分离自根、茎和叶片的菌株分别为4株、6株和11株。
有14株菌株的菌丝中有油滴;其中,分离自叶片的菌株ZP-1、分离自根的菌株ZP-2和分离自茎的菌株ZP-3的菌丝内油滴较多且油脂含量较高,平均油脂含量分别达到29.12%、25.03%和30.56%,差异极显著(P<0.01)。
不同菌株的菌落颜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明显不同,菌株ZP-1、ZP-2和ZP-3的形态分别与拟青霉属( Paecilomyces Bainier)、生赤壳菌属( Bionectria Speg.)和镰刀菌属( Fusarium Link)菌种的形态相似。
与GenBank中相关真菌ITS序列的比对以及NJ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P-1与拟青霉属、菌株ZP-2与生赤壳菌属、菌株ZP-3与镰刀菌属间的ITS片段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在各自的NJ系统树上它们也分别聚在一起。
初步确定菌株ZP-1、ZP-2和ZP-3分别属于拟青霉属、生赤壳菌属和镰刀菌属。
%By means of tissue block method, endophytic fungi were obtained from root, stem and leaf of Pinus massoniana Lamb., and producing lipid strains were preliminarily selected out and their lipid cont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se lipid strains were also classified and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21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P. massoniana, in which, the number of strains isolated from root, stem and leaf is 4, 6 and 11 strains, respectively. There are oil bodies in mycelia of 14strain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oil body is more and lipid content is higher in mycelia of strain ZP-1 from leaf, strain ZP-2 from root and strain ZP-3 from stem, and average lipid content reaches to 29. 12%, 25. 03% and 30. 56%, respectively, with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 01). Colony colo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elium and conidium of different strain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morphology of strains ZP-1, ZP-2 and ZP-3 is similar to that of fungus species in genera of Paecilomyces Bainier, Bionectria Speg. and Fusarium Link,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alignment with related fungus ITS sequences in GenBank and analysis of NJ phylogenetic tree show that the sequence similarity of ITS fragment of strain ZP-1 with Paecilomyces, strain ZP-2 with Bionectria, strain ZP-3 with Fusarium all reaches to 99%, and they are gathered respectively in their own NJ phylogenetic tree. It i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that strains ZP-1, ZP-2 and ZP-3 belong to genera of Paecilomyces, Bionectria and Fusarium, respectively.【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页(P27-33)【关键词】马尾松;内生真菌;油脂含量;形态特征;ITS片段;菌种鉴定【作者】邓慧华;洪伟;吴承祯;谢安强;潘伟彬;段萍【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福建龙岩364000;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武夷学院,福建南平354300;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36402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36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2.3;Q939.9植物内生真菌泛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或在整个生活史中都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但并没有引起植物组织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真菌[1-2];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其宿主相同的代谢产物[3-4]。
一种提取高山被孢霉所含油脂的方法
![一种提取高山被孢霉所含油脂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c7d0b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e.png)
一种提取高山被孢霉所含油脂的方法说实话提取高山被孢霉所含油脂这件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几种办法,一开始呢,我就直接采用那种原始的压榨法,就像咱们榨花生油似的,把高山被孢霉放在那里使劲压。
可结果发现这样做基本没什么油脂出来,后来我才明白,高山被孢霉它的细胞结构和花生那种油料作物有很大的不同啊。
这个就是我犯的第一个错,盲目类比。
后来我又想,那给它加热怎么样?就像咱们炖肉把油炖出来一样。
我把高山被孢霉放在容器里慢慢加热,还控制不同的温度试了好多次,低温的、高温的。
可这个效果也不咋地,而且还把真菌给整得一团糟,养分都被破坏了,估计油脂也受到影响了。
这个错误的尝试让我知道不能乱来啊,要考虑到这个真菌本身的特性。
再后来呢,我就想到细胞破壁这一招。
我用了一些化学试剂去尝试打破它的细胞壁,但是这个化学试剂的浓度可把我给折腾坏了。
浓度低吧,细胞壁不被破坏,油脂根本出不来;浓度高了,又把里面的油脂成分给破坏了。
我就一点点试着调整这个浓度,就好像做饭的时候一点一点试着加盐一样。
经过多次尝试,我发现大概百分之多少的那种试剂浓度比较合适,这个时候能感觉细胞壁被破坏得比较理想。
接着呢,我再用一种有机溶剂去萃取里面的油脂。
这个有机溶剂的选择也很重要,我试过好几种。
我发现有一种有机溶剂,就像一个特别好的快递员,能把油脂很高效地从被破坏细胞壁的高山被孢霉那里带出来。
但是呢,在萃取过程中,我还得注意搅拌的频率和强度,就像搅拌做蛋糕的面糊一样,搅拌快了怕起很多泡影响萃取,慢了又怕萃取不均匀。
不过这里还有个我不太确定的地方,就是这个萃取的时间到底多长是最理想的。
我做了很多组对比实验,感觉在某个时间段内出油率是挺高的,但是也许还有更好的时间。
最后就是把有机溶剂分离出来,这个时候就能得到高山被孢霉所含的油脂了。
反正啊,这一整个过程都是不断摸索尝试,也许还有更好的办法,但对我来说这已经算是有点门道了。
茶树油脂内生真菌检测及产油脂性状研究
![茶树油脂内生真菌检测及产油脂性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07e7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8.png)
茶树油脂内生真菌检测及产油脂性状研究
卢东升;卢帅;王明好;王霞
【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26)2
【摘要】通过培养、染色、显微观察及生化提取与分析,对茶树产油脂内生真菌种类及产油脂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内生真菌中大多数菌株能产生油脂类代谢产物,其产油脂真菌资源较丰富;产油真菌菌株所占比例与真菌种类相关,高产油真菌集中存在于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及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中,供试的青霉菌各菌株均不产生油脂.茶树内生真菌油脂为棕黄色黏稠液体,具芳香气味,茶叶提取液可促进内生真菌油脂的合成.
【总页数】5页(P221-225)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油脂真菌;检测
【作者】卢东升;卢帅;王明好;王霞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6
【相关文献】
1.黑核桃内生真菌HJ1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J], 毛光瑞;翟梅枝;陈汀汀;史冠昭;王丹
2.黑核桃内生真菌HJ1油脂提取工艺的研究 [J], 翟梅枝;陈汀汀;李秀红;问小强;刘
枫
3.头花蓼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油脂类代谢物的鉴定及其抗多药耐药菌和抗炎作用研究 [J], 刘俊;张青艳;杨馨;周孟;廖尚高;徐国波
4.红豆杉内生真菌产油脂的初步研究 [J], 陈淑娟;刘佳佳;杨栋梁;孟宪华
5.油樟内生真菌产油脂初步研究 [J], 游玲;王松;魏琴;田文;王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dd0b9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0.png)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
董欣荣;曹健;赵斌
【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3)002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提取所得的几种真菌油脂经水解后进行薄层层析,结果表明油溶性成分因菌种而异;脂肪酸分析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种脂结构也不同;对土生假丝酵母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类可可脂经甘三酯组成测定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证明了此条件下所产的类可可脂是较理想的类可可脂.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董欣荣;曹健;赵斌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2;郑州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2;郑州工程学院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
【相关文献】
1.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J], 董欣荣;曹健;赵斌;许伟华
2.一株高效产油脂真菌的选育及其油脂成分分析 [J], 马占军;蔡冠竟;杨旭俊;郑天凌
3.几种甜瓜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比较 [J], 赵雅霞;孔建军;张健;杜鹃;吴忠红
4.几种甜瓜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比较 [J], 赵雅霞;孔建军;张健;杜鹃;吴忠红
5.超临界CO_2萃取真菌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J], 李植峰;沈晓京;张玲;赖炳森;吴红梅;谭亚芳;孙树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董欣荣 (#&’( $ ) , 女, 内蒙古五原县人, 硕士, 主要从事 微生物油脂方面的研究 )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第 "% 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瓶速度依菌种的类型和菌体的生长速度而定 ! "#$#% 摇瓶培养 &’’ () 的三角瓶内装 $$’ () 的液体发酵培 养基, 接入种子液 " * % (), 温度、 转速同上, 培养 时间比种子液培养延长 $ * " + ! !"! 菌体收集 酵母、 毛霉均采用 , ’’’ - . (/0, $& (/0 离心收 集! !"# 菌体油脂的检测 "#%#$ 苏丹黑染色法定性分析菌体油脂 方法 $: 培养好的菌体按常规方法涂片、 热固 定, 用苏丹黑 1 染色 $& (/0, 倾去染料, 二甲苯冲 洗至洗脱液无色, 再用沙黄复染 " (/0, 水洗、 吸干 后镜检 ! 细胞和菌丝呈红色, 菌体内的脂肪颗粒呈 [,] 蓝黑色 ! 方法 ": 将滤纸覆盖在菌体上, 用手轻压, 把 沾有菌体的滤纸置于 &’2 下干燥 "’ (/0 后, 将其 浸入 苏 丹 染 色 液 中 染 色 "’ (/0, 再将滤纸浸入 脱色重复两次, 观察滤 3&4 乙醇中脱色 % * & (/0, [$%] 纸上菌体颜色 ! [$,] "#%#"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分析菌体油脂 培养好的菌体经离心, 蒸馏水洗去所含营养 物, 制成与培养液等体积的悬液, 取 " 支试管, 各 加入 & () 该悬液, 一管用苏丹黑染色, 以另一管 未染色细胞作对照, 在 &5’ 0( 测定吸光度, 由此 来确定油脂浓度 ! !"$ 前处理方法 "#,#$ 酸处理 取一定量的菌体, 用 ,’ 倍体积的 $ (67 . ) 盐 酸配制成菌悬液, 使细胞壁 $"$2 下维持 $’ (/0, [$&, $8] 水解, 达到破壁的目的 ! "#,#" 反复冻融 [5] 将菌体置于冰箱 9 "’2 冷冻过夜后取出融 化, 反复冻融 % 次, 通过慢速冷冻过程中细胞体内 生成的大冰晶及反复冻融的过程来破坏细胞壁 ! "#,#% 超声波破壁 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加入水, 将菌体悬液置于 玻璃烧杯内, 以水为介质, 处理 $& (/0, 通过超声 波高频振动产生的空穴效应达到破壁的目的 ! !"% 油脂提取 [$;] "#&#$ 氯仿:甲醇法 "#&#" 索氏抽提法 图% 斯达克油脂醇母苏丹黑染色 图" 粘红醇母苏丹黑染色 使用方法 $, 分析酵母菌体油脂, 结果见图 $ 至图 & 的酵母菌体油脂照片 !
图$
土生假丝酵母苏丹黑染色
%
#"&
结果与讨论
菌体油脂的观察结果 图, 啤酒酵母 $ 苏丹黑染色
第#期 董欣荣等: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该方法的缺点是发酵液中生物量浓度高于 (本实验中最大浓度达 &( - . /) , 直 "! $ ’( - . / 时 接测量吸光度就有较大的误差, 这是因为细胞核 中的染色质会对测量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把样品 液稀释到一定程度, 或加入盐酸处理后再进行染 色 % 此外, 该方法还要求样品液均匀稳定, 实验中 卷枝毛霉经发酵培养, 菌丝缠结成团, 不能很好地 分散于水中形成均匀的悬液, 所以该方法只适于 测定酵母这类菌体的油脂浓度 % 图! 啤酒酵母 " 苏丹黑染色 !"! 前处理方法对油脂得率的影响 ’0’0# 土生假丝酵母 土生假丝酵母经摇瓶培养 ! 1, 离心收集, 混 匀, 用吸水纸吸去一定的水分, 分别称取约 ! - 的湿 菌体 ! 份, 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 在 称干重, 采用氯仿3甲酵法 (添加 &(2 下真空干燥, 一定量的水) 提取油脂, 计算油脂得率, 结果见图 4%
第 !( 卷第 # 期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BCD ) !(, EC ) # !""! 年 ( 月 FCG>AHD CI JKLAMNKCG OAPQ@QGQL CI /LRKACDCMS 4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图4
前处理方法对土生假丝 酵母油脂得率的影响
’0’0" 卷枝毛霉 卷枝毛霉 ’0""(5 经摇瓶培养 & 1, 离心收集, 用吸水纸吸去一定的水分, 称取约 #( - 的湿菌体 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 在 &(2 下真空 ! 份, 干燥, 称干重, 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油脂, 计算油脂 得率, 结果见图 5 % 图&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测定土生 假丝酵母菌体内脂标准曲线 只要得到少量培养好的菌体, 即可 根据图 &, 用苏丹黑染色法确定吸光度, 再从标准曲线估算 油脂浓度 %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 前后只需 ’( $ )( 不需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壁和进 *+,; 行常规的溶剂抽提 % 只要确定了吸光度和油脂浓 度的标准曲线, 就能很快地得出结果 % 用该方法预 测菌体的含油量, 能够及时决定取舍, 避免了后序 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劳动, 也节省了时间 % 图5 前处理方法对卷枝毛霉
从图 # $ ! 可以看出, 土生假丝酵母、 粘红酵 母、 斯达克油脂酵母均有明显的脂肪粒或油滴, 且 粘红酵母的脂肪粒位于胞外的一圈, 土生假丝酵 母的脂肪粒分布于假菌丝内; 斯达克油脂酵母菌 体内油脂呈油滴状, 因而胞内油脂是片状, 而不是 粒状, 观察起来也不如脂肪粒清晰 % 显然啤酒酵 母、 金啤酵母菌体为红色, 很少有脂肪粒或油滴 % 对于毛霉, 由于菌丝缠结成团, 且其细胞壁常常难 以脱色而被苏丹黑染为浓重的蓝黑色, 再加上生 长状况不同, 染色状态也不稳定, 因此无论方法 # 还是方法 " 对毛霉苏丹黑染色都不成功 % !"#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测定菌体内脂的分析 苏丹黑染色法测吸光度确定菌体油脂浓度的 结果见图 & % 油脂浓度的值来源于粗脂肪的重量 与培养液体积的比 %
"
前言
真菌油脂在成分组成上类似于植物油, 主要
是中性油脂、 游离脂肪酸、 类脂物及不皂化物 ) 真 菌合成油脂的速度、 油脂积累量和脂肪酸组成, 因 所用原料、 培养基条件、 产油菌株的不同而有显著 由于个体微小, 菌体 ) 对于产油微生物, 量少不足以检测, 完全依靠传统的提取, 检测动植 物油 的 方 法, 将使实验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之 上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第 #! 卷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油脂得率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来看, 用超声波和盐酸破壁效果 都不错, 但用盐酸破壁操作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大规模生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冷冻处理比反 复冻融破壁效果略差一些; 而以真空干燥处理效 果最差 & 考虑到菌体结构上的差异, 可采用不同的 方法处理 & 比如毛霉的细胞壁比较坚韧, 不易破 坏, 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如同时采用超声波和 冷冻的破壁手段, 先进行超声波处理, 再反复冻融 而对于土生假丝酵母, 直接用超声波破 ! ’ ( 次; 壁 )( *+, 就可达到要求 & !"# 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的影响 提取方法主要有干法 (乙醚索氏抽提) 和湿法 (氯仿-甲醇抽提) 两种 & 由于含油率及油脂得率的 计算以干菌体为基础, 干燥是必须的步骤, 这就使 得干 法 操 作 更 加 方 便 & 然 而, 对于含水率高达 用湿法提取更加适合, 抽提 .(/ ’ 0$/ 的湿菌体, 更加彻底, 也节约能源, 但实验步骤多, 操作复杂 & 表) 土生假丝酵母与卷枝毛霉 !"##$% 的提取测定
[(]
差别
[#, !]
, 而且事倍功半 ) 此时观察法
[+]
成为首选 ) 真
菌尤其是霉菌具有坚韧的细胞壁, 使我们不能直 接获得油脂或者只能获得少量油脂, 因此, 提取前 用前处理方法破坏菌体细胞
[%态还是结合态也在
[*]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用的提取方法 , 这些都会 [’] 导致真菌油脂的实际产量有所差别 )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董欣荣#,曹 健#,赵 斌!,许伟华#
(郑州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系,!, 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郑州 +%""%!) 摘要: 通过对几种产油真菌的培养, 详细介绍了菌体油脂的观察、 检测方法— — —苏丹黑染色法, 并以土生假丝酵母和卷枝毛霉 (,!!"- 为例进行了前处理方法及油脂提取方法的分析 ) 结果表 明: 苏丹黑染色法中的定性观察法和定量检测法均能成功地适用于酵母菌; 超声波处理、 盐酸 处理是较为有效的前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超声波处理和反复冻融结合使用效果好; 酵母 菌及毛菌油脂的有效提取方法为氯仿.甲醇法 ) 关键词: 真菌油脂;前处理;提取;分析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 1 (中 国 菌 种 保 藏 中 心) ,油 脂 酵 母 !,"’"+ ( 中国菌种保藏中心) , 啤 1%2*(3)40 0-".543% !,#(&" ( 郑州工程学院 6"))&".*(3)40 )4.47%0%"4 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 啤酒酵母 ! 6"))&".*(3)40 (郑州工程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4.47%0%"4 8 #,#,! 毛霉 卷 枝 毛 霉 9’)*. )%.)%#4++*%$40 (,!!"( 234. , 卷 枝 毛 霉 9’)*. )%.)%#4++*%$40 (,(*-" ( 234. 22) 22) ) !"# 培养基 #,!,# 斜面培养基 大麦芽汁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 #,!,! 液体发酵培养基 麦芽汁或马铃薯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不同菌 种所用的合成培养基参见文献 [- 5 ##] ) , 半合成 培养基 (%"6 麦芽汁或马铃薯培养基, %"6 合成培 养基) ) 酒酵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