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能够观察不同的物体,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出其中的特征。
(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3)在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描述物体的外观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2.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物体辨别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2)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物体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3.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观察出物体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物体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4.教学方法:通过贴图比较和实物观察两种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
5.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出其外观特征。
例如:圆形、三角形、方形、长方形、梯形等等。
(2)引导学生观察物体通过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出实物的外观特征。
例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将图形或物体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如:将图形按照边的数量分类,将物体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4)小结巩固通过让学生说出各组中的特征,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6.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小组的分类结果,来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同时,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7.教学资料:图形、物体、贴纸、白板、电子黑板、评分卡等教学资料。
8.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贴图比较和实物观察两种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结巩固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观察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更有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辨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 观察并辨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
3. 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辨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观察物体、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辨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物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2. 观察并辨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3. 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选择一个物体,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3. 思考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辨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三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个玩具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
为什么呀?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1、观察物体(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
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3. 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应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观察物体的实际操作: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观察物体的实际操作过程,突出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
5. 观察物体的语言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体的特征。
3.重点难点解析:在此环节,我会特别强调如何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解析观察物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现在,请大家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观察物体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观察物体的方法。
2. 实践活动设计: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从不同方向观察和操作物体。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语言表达训练: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体的特征。这种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体的特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增强应用意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圆形等,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空间物体的经验,如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几何体的形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9篇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教学目标⒈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⒉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一、复习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观察物体》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
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页例题观察长方体形状的图书柜,首先教学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由于学生已经能辨别图书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图书柜的前面又可以说成它的正面,图书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侧面,图书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
所以,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问学生“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认识的转化。
然后教学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个图书柜,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两个面,有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
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又画了两个这样的图书柜,其中一幅图上画出了正面、侧面、上面三个面,另一幅图上只画出了正面和侧面。
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在情境图里分别感受老师和女孩的观察,能够体会老师同时看到了图书柜的三个面,女孩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只同时看到两个面。
虽然例题里没有出现只看到图书柜一个面的情境,但学生能够从看到三个面、看到两个面,自觉体会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分成三部分。
第1题是巩固对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认识。
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哪是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哪是冰箱的正面、侧面、上面。
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两种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不会有多少困难。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件
2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看一看 ( 一 )
课前导入 盲人摸象
为什么每个人 形容大象的样子各 不相同?
观察物体时一 定要全面观察。
探究新知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 一连。
笑笑 妙想 淘气
课前导入
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 妙想) (笑笑 ) ( 奇思) (淘气 )
课堂练习
1. 把一个礼品盒放在桌 子上,站在不同的位 置看一看,最多能看 到几个面? 3个
2. 想一想,右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 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③①②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小朋友们思考一下。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面都不 一样;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 到三个面。
思路点拨
奇思
杯子把牙膏盒 都挡住了……
淘气
笑笑
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
√
课堂练习
1. 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 右面这两幅图分别是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 位置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①
④
3. 看一看,想一想。
(1)淘气看到的是哪副图?选一选。
√
(2)这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是在几号位置观 察的?
②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小朋友们思考一下。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所看到的形 状是不同的,有时从某个角度观察物体时, 会出现遮挡现象,以至于不能看见被遮挡的 物体,所以我们观察物体时要选好角度。
课后作业
( 1 ) 明明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下面画“√”。 ( 2 ) 右面这幅图,明明是在几号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看一看(一)学情分析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 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纸箱后体验: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 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与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 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 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 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 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 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 学起来比较轻松, 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的过程, 通过小组交流和游戏活动, 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正确观察物体并指出物体的正面, 反面和侧面。
难点: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小熊玩偶、长方体、助学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 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有一天, 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教学设计
-采用图示、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图形词汇,提高表达能力。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多元化教学策略,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观察物体”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但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影响,难以抓住物体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层次去观察、分析物体。
2.教学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物体、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2.教学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观察物体三年级知识点
观察物体三年级知识点
观察物体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以下是关于观察物体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观察物体的角度:学生需要了解,观察物体时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导致看到的形状不同。
例如,从前面看一个立方体,可能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而从侧面看,则可能看到另一个正方形。
2. 观察物体的形状:学生要学会识别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观察物体的方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 观察物体的对称性:学生要学习识别物体的对称性,比如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及如何通过对称性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5. 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要学会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比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方或下方,左边或右边。
6. 观察物体的变换:学生需要了解物体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反射等方式进行变换,并且这些变换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7. 观察物体的组合与分解:学生要学会如何将复杂的物体分解成简单的形状,以及如何将简单的形状组合成复杂的物体。
8. 观察物体的实际应用:将观察物体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拼图、搭积木或者解决一些简单的空间问题时。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内容。
【教学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究新知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1)明确观察位置。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让学生明确每个小朋友具体的观察位置分别是:站在箱子的左边观察、站在箱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站在右前方对着箱子的一个角观察。
(2)独立想象判断。
出示问题下面的三幅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完成后可先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组织集交流。
可以提问: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说清楚站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第一幅图是淘气从上面观察的,只能看到一个面;第二幅图是笑笑从左边观察的,能看到两个面;第三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的,能看到三个面。
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想一想,可以在前面观察判断的基础上提问: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一看。
①教师把事先制作的投票箱放在讲台上。
谁想象能看到四个面的,就请他上台演示: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观察能看到四个面。
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看一看(一))观察物体教育教学课件
里程表(二)
星期一的读数是160,说明星期一行驶了160千米。
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我们可以画图来看一下。
这160千米,可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数哦!
这个表格里没有125千米呀!从哪里来的呢?
是在35千米的基础上行驶到了160千米。
星期一应该行驶了125千米。
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下列物体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
( 长方体 )( 圆柱 )( 正方体 )( 球 )
长方体
圆柱
正方体
球
通过对知识的巩固,再次验证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新知的引入,要使学生易于接受。
任务驱动
观察课本“看一看(一)”的主题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找到桌子上的投票盒,盒子周围有几个小朋友?
盒子周围有3个小朋友,分别是笑笑、淘气和妙想。
28+27+31+29+28=143(千米)
答:赵叔这叔五天一共行驶了143千米。
周一:160-35=
周二:350-160=
周三:555-350=
周四:745-555=
周五:955-745=
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125(千米)
190(千米)
205(千米)
190(千米)
210(千米)
210千米>205千米>190千米>125千米
拓展练习
乐乐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乐乐都记录了当时的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2410ຫໍສະໝຸດ 745745928
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相同?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二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说课稿北师大版
答案:建议农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土地,并记录下每个角度观察到的边界,然后使用这些观察数据计算土地的面积。
4. 观察物体设计题:
题型说明: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物体的一般特征,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或美学的物体。
举例:请设计一个可以用来盛放物品的立方体盒子,要求盒子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拉手。
答案:设计一个立方体盒子,其中一个面去掉,形成一个开口,再在盒子的一侧设计一个拉手。
3.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观察物体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观察物体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观察物体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二 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其次,我在讲解观察物体基础知识时,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非常有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使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本单元以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观察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物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套教材里观察物体从二年级(上册)起陆续安排。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
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
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
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
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
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
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
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观察物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不同的观察角度、物体的形状、物体的组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或物品、画笔、纸张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自带一些物品,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品,感受观察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组合。
3.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物体为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组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画出物体的形状和组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1. 不同的观察角度2. 物体的形状3. 物体的组合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画笔和纸张,画出一个你熟悉的物体,并标注出物体的名称和形状。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画出自己熟悉的物体,并标注出物体的名称和形状。
2. 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画的物体,并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组合。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出物体的形状和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能够通过思考、表达来提高观察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
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
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精品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例外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优良的交流、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从例外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物体
教具准备:照相机;正方形、长方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在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哪位同学愿意作一下自我介绍?面对大家,落落大方,真不错!我们跟人打招呼就应这样正面对着大家。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讲台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调查好不好?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教室里的物品,并且说一说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问:你是怎样确定的?
指出:讲台这面大家是正面,它的左侧或右侧的面都叫侧面,台顶的一面是上面。
学生互相说一说。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老师请大家准备了,拿出正方体像我这样放好!
请生找出三个面分别在哪?解放发言。
说明: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已经约定俗成了,但是像正方体模型这样,没有明明的标志,就把正对着大家的一面称为正面。
指名说说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3、认识洗衣机、电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做87页第一题,指明回答。
三、从例外位置观察物体
1、活动中质疑。
谈话:请自己来进行一次观察活动,拿出正方体,先选择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
观察结束了,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解放发表意见。
(在例外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
2、活动中验证
谈话:是这样吗?那么我们就以整理箱为例,一起来看一看。
问:你坐的座位上看到了箱的几个面?哪几个面?
让三个坐在例外角度的学生说一说。
A:我看到了左侧面、正面。
B:我看到了正面。
C;我看到了右侧面、正面。
怎么会有三个答案呢?引导验证上面一句话,板书。
猜一猜:你知道老师站在这儿观察到了哪几个面吗?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一猜,并说说依据。
让各组学生轮流站起来,从例外位置观察整理箱,验证自己猜得怎样?
小结:a、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b、我们(观察者)站的位置例外,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例外。
老师的个子高,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们个子矮,站在这里只能看到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3、活动中运用
1)照相
A、请一位同学按要求照,其他同学判断他站的角度是否正确?
B、教师在上面照,学生按要求站好,摆好姿势。
2)观察长方体。
按要求不动长方体,应在什么位置观察。
A:只能观察到正面.
B:既能看到左侧面,又能看到正面。
C:既能看到右侧面,又能看到正面,还能看到上面。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四、练习
第二题: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例外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的同学,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第三题: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观察后回答问题: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请一组在班内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补充。
归纳:因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每两个面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反面,看到了左侧面就看不到右侧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请学生说说图中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
第四题: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第五题: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课桌上,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请个别学生口答书中的问题。
(左图是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右图是从侧面看到的
五、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请语文教师结合本课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教学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由只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可以同时观察到两个面或三个面。
以学生每天生活的教室为背景,选择讲台、整理箱为观察对象去认识显得亲密自然,又选择洗衣机、电冰箱、文具盒等多见的物品和正方体、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简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课后评议:
教师基本功结壮,熟练掌握教材,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教态自然、滑稽、俳谐。
——李缜峥
这是一堂很胜利的课,上得轻松自如,并且充分体现了语文和数学的整合,这一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陆嵘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