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第5课时《认识厘米、米》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第5课时《认识厘米、米》教案

认识厘米、米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认识厘米、米,体会米、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认识米尺,能正确用刻度尺、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恰当使用“厘米”、“米”表示物体长度。

3、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学习回顾整理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4、通过对知识的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厘米、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带有练习题的练习纸)。

学生准备:刻度尺、米尺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交流导入:同学们,在儿童乐园里我们跳了蹦床、坐了碰碰车和龙船等,今天我们再去玩一个好玩的,好吗?课件展示动画片“托马斯小火车”。

(开头部分)师:你们喜欢坐小火车吗?生:喜欢!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去坐小火车,好不好?生:好!师:想坐小火车我们可是需要先买门票的哦!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米的尺子、一米多了要买票······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的数学信息。

师:需要买不买门票我们要看什么?生:身高,身高超过1米的需要买,不超过的就不用买。

师:在这儿我们用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个知识:米。

除了米,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生:厘米。

师: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的认识厘米与米,回顾与它们有关的知识。

板书:厘米米2、回顾整理师:在认识厘米和米的时候,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将你回忆起来写下来,整理一下,看谁回忆的的最全面,整理的最清楚。

生独立回顾,整理学过的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师:将你回忆起来的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一看,你的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回忆起来。

生小组内交流,并且补充全面自己回忆的知识。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

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认识直尺。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5、生活举例。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教学提示:让学生课前测量身上不同部位的长度,加深谜语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尺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二)探究新知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单位:厘米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一庹长(两臂伸开)一拃长身高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优秀教案3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优秀教案3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估测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师傅一拃的模型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小朋友们好。

你们昨天晚上看过动画片吗?老师昨天晚上也看过动画片了,猜一猜我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什么?告诉你们吧,老师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阿福的新衣》,想看吗?来,我们一起来看。

(放映动画——阿福的新衣)动画内容:有一天,一位叫阿福的年轻人来到了一家缝衣店,“师傅,我要做一件上衣”。

缝衣店的老师傅一边给他量衣服,一边告诉小徒弟:“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小徒弟在一旁认真地记录:“身长三拃,袖长……”。

衣服量好后,小徒弟就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观看动画通过动画,生动再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两天后,阿福高高兴兴地来拿新衣服,穿上一看“啊,太小了!”,老师傅用手量了量新衣服,就埋怨起徒弟来:“告诉你身长三拃,你怎么做成了两拃?”小徒弟莫名其妙:“我,我是做成了三拃啊?这是怎么回事?”活动二: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是啊,师傅量得是身长三拃,徒弟做得也是身长三拃,怎么会把衣服给做小了呢?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生可能提出:为什么会把衣服做小了呢?学生在小组里认真地商量、讨论。

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说:①师傅的手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

②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积极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动思考,参与问题的讨论。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考教案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考教案

(完好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照教课设计《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照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让学生参加整理的过程,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

2、培育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的乐趣教课重难点: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理解和运用。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生成问题1、让学生用自己身旁的 1 米、 1 厘米来预计教室中物体的长度。

2、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老师准备两根长度同样的纸条,一横一竖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哪根纸条长。

多半学生会以为竖着的纸条长,师接着指引:“如何就能知道哪根纸条长呢?”二、回首与整理1 米和 1 厘米的实质长度。

师:“丈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往常用什么作单位?丈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往常用什么作单位?” 你丈量过哪些物体的长度?丈量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家中、教室里的物体的长度。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厘米?”师:“我的身高是一米六,其实是几米多少厘米?也就是多少厘米?为什么?你的身高是多少?用两种单位表示,把你的身高告诉你的同位。

”“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认识本班多半学生的身高。

三、解决问题1、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

“你准备怎么丈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丈量。

如:手测、步测、尺测等。

2、课本 111 页第 8 题3、拓展应用师:你还认识相关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

相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1 / 1。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7厘米、米的认识教案4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7厘米、米的认识教案4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厘米、米的认识教学目标认识计量单位米,在具体操作中感受米的作用和长度。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灵活的选择和使用多种测量工具,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量单位米,在具体操作中感受米的作用和长度教学准备软尺、米尺、实物投影仪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阿福,我们帮助阿福做了上衣和长袍,认识了两个计量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知道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练习1、连一连在括号里填上“厘米”和“米”铅笔的长是15()课本的长是24()教室的长是8()操场的长是150()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答案。

请回答正确率比较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们发现,在做题的时候还要根据我们的生活动动脑筋,才能做的正确。

投影出示书79页练习画面上有些什么物体?下面的一行是它们的长度,请你给上面的一行物体找到合适的长度,把它们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指生答。

你还能用厘米和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可以怎样量?在空格内打“√”我们量物体有很多种方法,你都会怎样量?光是会这些方法还不行,还得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法。

比方说投影出示书79页第二题教室的长、黑板的长、凳子的长,量这些的时候都分别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在合适的量法下面打√3、怎样量乒乓球台的长呢?三、实践活动:带好工具(米尺、软尺、直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量一量学校乒乓球台的长。

要求:1、小组成员积极动脑思考,选择小组中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进行测量。

2、小组分工,部分进行测量,部分进行记录,部分进行监督辅助。

小组展示: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什么?你还想量什么?在课后成立测量小组,对你们共同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测量,并对你们的测量方式和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不仅知道了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知道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还知道了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我们身边物体的长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 实物教具:准备不同长度的物品、直尺等实物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长度,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厘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初步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小刚有一根绳子,他想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他用直尺测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得绳子的长度为45厘米。请问,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解答:小刚已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因此绳子的实际长度就是45厘米。
例题4:小丽有一块布料,她想测量布料的长度。她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测得布料的长度为60厘米。请问,这块布料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用厘米描述物体长度。
-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 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厘米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来加深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强调测量时需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以及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平行等核心操作要点。
3. 厘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厘米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不同物品的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如书本、桌子、步长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厘米测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解决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交流展示
指导学生上台分小组展示
收获总结
1、排排队
98厘米 、10厘米、1米、72厘米、10米
()<()<()<()<()
2、解决问题
(1)小明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路?
(2)小明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走多少米?
3பைடு நூலகம்修改日记(对应本课的开头,前后呼应)
我这样改:
早晨,我从2()长的床上起床,用15()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75()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的课本看起来。
多媒体课件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展示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课堂评价方式
小组评价,口头表扬,击掌鼓励
板书设计思路
复习米、厘米,掌握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
教学反思
在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复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测量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认识了数字和基本的数学运算。然而,他们在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点评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长度单位的探秘》:一篇介绍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和各种长度单位的文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测量大师》:一篇介绍著名测量学家和他们的测量成就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长度单位和测量的知识,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测量工具的发展等。
3.教学影响:由于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8.1节,主题是“厘米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和一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猜测这条线段有多长。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猜测。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1厘米的长度,并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 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厘米认识1厘米 = 10毫米测量步骤:1. 选择尺子或直尺2. 将尺子或直尺对准物体的起始点3. 沿着物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尺子或直尺4. 读取尺子或直尺上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和直尺测量你的桌子、书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

我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会量会画教学难点掌握厘米和米换算的关系会运用体会单位之间的关系前置作业可选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支撑设计意图环节上可选早晨我从2厘谈话导入复习厘米下衲咖小思策着渊8薇翊皴天成换八看一看小明这篇计记维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厘米、米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交流展示
指导学生上台分小组展示
收获总结
1、排排队
98厘米 、10厘米、1米、72厘米、10米
()<()<()<()<()
2、解决问题
(1)小明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路?
(2)小明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走多少米?
3、修改日记(对应本课的开头,前后呼应)
我这样改:
早晨,我从2()长的床上起床,用15()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75()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的课本看起来。
多媒体课件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展示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课堂评价方式
小组评价,口头表扬,击掌鼓励
板书设计思路
复习米、厘米,掌握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
教学反思
在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复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测量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厘米的基本概念,能够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厘米的测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厘米的测量,包括放置直尺、对齐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等。

3. 厘米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以及如何将厘米应用于实际测量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厘米的概念: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厘米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注意放置、对齐和读取。

3. 厘米的实际应用:测量物体长度,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 常见物体的长度测量。

3.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新课导入1. 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

2. 利用教具展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长度单位。

3.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

3. 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事先准备好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测量结果转换为厘米和米。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简要说明测量过程。

4.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5.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在讲解长度单位换算时,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对错误进行纠正。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实验设计、实施和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给出改进建议。
3.批改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应用的理解和思考深度,给出改进建议。
4.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中反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长度单位和实际物体长度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理解长度单位和进行长度换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换算。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此外,学生可能在理解几何图形和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2.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1)要求学生阅读推荐阅读材料,并回答书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要求学生观看推荐视频资源,并写下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数学的见解和感受。
(3)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厘米的认识》。

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并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厘米的应用,提高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的长度概念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包括尺子的摆放、对齐和读数。

3. 能够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初步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2. 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3. 教学课件,包括厘米的定义、使用方法等。

4.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初步认识。

- 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用肉眼比较它们的长度。

第二阶段:新知学习-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的定义和标准。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

-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 选取生活用品,让学生现场测量并记录数据,体验厘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厘米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测量经验。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要点:1. 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

2.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测量长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示例。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三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 思考题:讨论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扩展活动:收集生活中使用厘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1认识厘米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1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课题:阿福的新衣--认识厘米教学内容:一年级下教材93—96页,信息窗1及相关的练习教学提示: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正确建立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直尺,长短不同的小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准备:课件,直尺,长短不同的小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听听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故事。

学生认真听。

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并给学生留下悬念, 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创设了具体的情景。

是啊,大家听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谁来说一说?学生同桌讨论,发表看法。

同学们想的真不错!师父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如果用同一个人的拃去量就好了。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板书:认识厘米)(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对,尺子上有1厘米,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他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出示刻度尺,这种尺子叫刻度尺。

厘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厘米的认识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厘米的概念和认识。

2.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数据的读取和记录。

教学准备:1. 尺子2. 测量物体(如铅笔、书本等)3.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

2. 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二、新课内容1. 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展示尺子,告诉学生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刻度就是厘米。

3. 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厘米的大小。

4. 进行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强调尺子要放平,视线要与尺子平行。

三、动手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把尺子和一些测量物体。

2. 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四、总结与展示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测量过程。

2. 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3. 回答学生的问题,巩固他们对厘米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记录下来,并尝试用厘米表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统计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每人一把直尺,一个学具盒(橡皮、图钉、小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呢?(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
教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演示一下。

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
(比手,比拃)教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开始,并交流结果)
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

徒弟再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对吗?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

(真聪明)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国到了战国时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交流的方便,便统一了当时不同诸侯国的长度单位,规定使用统一刻度的尺子。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
约1分钟多,)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1)、生活动。

(2)、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数字。

这些都是刻度
生2:线。

师:这是刻度线。

谁还有补充。

生3:字母CM
教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厘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你知道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吗?(起点)
师小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测量。

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不过也有的尺子的0刻度线在尺子的顶端的。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

生1:0-1师:注意说准确完整,从0刻度线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1-2
……(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尺子找到的1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1厘米,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活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

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别看1厘米很短,可是生活中的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交流
5、画1厘米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1厘米来吗?可以用手比划,也可以借助于尺子在本子上用画线段的方式表示。

<1>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

〈2〉回报交流:
教师找一些画的比较成功地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先评价,然后学生
介绍成功经验。

〈3〉总结:尺子要放平,从0刻度线开始画,线段要直,最后要标注是几厘米。

6、认识几厘米
找一找尺子上的2厘米,说一说。

教师: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啊?
在尺子上找一找5厘米,还有吗?
介绍简便方法、、、
教师:再不从刻度0开始找一段距离的时候,有一种简便方法,你想知道吗?悄悄地告诉你们,一般人我可不告诉她呀!就是用后面的较大数字减去前面的较小数字就得到了这段距离的长度。

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
6巩固训练见幻灯片8-----13
7总结测量儿歌
8、测量。

幻灯片15-----17
教师:你能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本子的宽度吗?
(1)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2)指名演示,大家评价,好不好,好在那儿,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3)总结:强调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平放,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有人测量,有人记录,小组长分工,互
相测量一下你们的身高、胸围、胳膊长或者是你身边桌子、凳子、讲台等物体的长度,然后找同学上来根据你们的记录汇报。

老师这儿还有直尺和卷尺,有想用的,也可以上来拿。

(2)量一量你最想测量的物体。

身体、身边的物体……可以下座,互相测量并记录。

汇报、交流。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