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绪论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高级水生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四、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五、参考书目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科学。

2、水具有许多适合维持生命的特性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体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作为介质水的热稳定性水的浮力和黏性3、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本课程以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常见和典型的水生生物类群。

4、水生生物学目的:在学习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并初步掌握其采集、鉴定、培养、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1、国外研究状况Aristotle(384-322 B. C.)最早建立生物学分类系统;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显微镜;C. 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中确定双命名法;Forbes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Muller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19世纪中期,西欧探险船对世界海洋考察德国学者Hensen在188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Plankton一词。

20世纪50年代,进行水域生产力研究。

2、国内研究状况1920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2年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调查1980年对全国海岸及海涂资源进行调查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调查中科院水生所调查长江中、下游湖泊、青海湖1980年始,国务院部署全国渔业资源调查1985年和1988年,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海洋浮游生物学》郑重等,1984;《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饶钦止,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杨德渐、孙瑞平,1988;《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齐雨藻等,1995;《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施之新等,1999;《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等,1999单胞藻培养,藻种库;为配合生产发展,作为饵料解决了固氮蓝藻、螺旋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大面积培养;主要鱼类和经济生物个体种群实验:青、草、鲢、鳙;虾、蟹、鳖、贝;重点水域水生态系统学研究富营养化环境监测研究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1、淡水:根据水的运动和水体容积流水水体:泉、溪涧、河流静止水体:湖、池、沼泽半流水体:水库2、淡水:水体生物区划分a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水带b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c水面区3、温带湖泊中的季节性周期a春季环流(spring overturn)b温跃层(thermocline)c秋季环流(fall overturn)秋季水华(fall(autumn)bloom)4、海洋(1)水层区(pelagic division)a浅水区:大陆架水体深不超过200m,平均宽度80km,环境复杂b大洋区:大陆缘以外水体,海洋主体,环境稳定(2)将大洋水体按垂直方向划分a上层:表层到150~200 m,光强随水深而变,温度有季节和昼夜变化b中层:200~1000 m,无光,无变化c深海:1000~4000 m,黑暗,水温低而稳定d深渊:>4000 m,黑暗寒冷,食物少(3)补偿点相关概念:由于水中的光照随深度而递减,因此水层中光合作用率也随着深度而逐渐减弱,到了某一深度,照度已减弱到使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生成的氧量,仅能满足本身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照度称为这种植物的补偿点,补偿点所存在的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水生生物学第1章绪论

水生生物学第1章绪论

本课程目的:
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 础知识,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 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分类 2.渔业资源调查 3.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 4.特殊类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篇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通常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柴毅 动物科学学院
绪 论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 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包括形态、分
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本课程着重研究水产饵料生物的形态、 分类、个体生态和渔业利用。
水产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 动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
物、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的分布特点
分布很广,但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分为浮游藻类、 底栖藻类和附着藻类等生态类群。
(二)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渔业和工农业价值 饵料、肥源、工业制造、水华赤潮危害等。 2.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用藻类群落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 3.医药和食用价值 紫菜、海带、江蓠、发菜、琼脂、螺旋藻等。
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
裸藻门和绿藻门。
浮游植物:是水体中鱼类和其他经济
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 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
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
来源。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
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 藻类概述
藻类: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 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 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叶状体植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绪论
区系分类研究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饶钦止等1956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郑重等1984的海洋浮游生物学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2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内陆水域的生物学调查3
陈宜瑜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 师。1964年厦门大学生物系 毕业后即到中国科学院水生 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 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 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士。
2006年10月31日因病逝世, 享年74岁。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纲》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2、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内陆水域的生物学调查
长江
黄河
黑龙江
珠江
3. 对某些种类的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动 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4. 固氮蓝藻的培养以及应用研究
5. 生物饵料培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
•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淡水鱼类的研究工作。 •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扬子鳄的人工繁殖工作。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湖 泊生态系统等。
• 东海水产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海洋 捕捞、渔业环境、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鱼类学及水产 科技情报等。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绪论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此外,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

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

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

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硅藻的细胞壁结构与其他水生生物有所不同,这也是硅藻的重要特征之一。

7、硅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硅藻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不同种类的硅藻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水体,有些则喜欢清澈的水体。

08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研)

08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研)

《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1、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水生生物学早期以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为主;其后由于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开展,生理学、生物化学概念和方法的引入,水生生物学也有了较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概念。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体生产力发展和改造的要求,加上现代科学新成就、新技术的采用,水生生物学已发展为综合性学科。

水生物学主要介绍水生生物学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意义,病一次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学习水生生物学的目的就是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

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包括一些体型微小的原生动物、藻类,也包括某些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

它们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

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按个体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六类:巨型浮游生物,大于1厘米,如海蜇;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桡足类、磷虾类;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桡足类;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蓝藻;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超微型浮游生物,小于5微米,如细菌。

3、试述蓝藻、绿藻、甲藻和硅藻的主要特征,每个门写出5个常见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4、试述湖泊蓝藻水华形成机制及我国蓝藻水华发生的现状。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力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04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保护
河流湖泊保护
保护河流湖泊的水质、水域面积和水流状态,确保水生生物的生 存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维护 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 设和管理,减少污染和过度捕捞。
水生生物学
目 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01
水生生物学简介
水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或水域 环境的生物,包括淡水生物和海 洋生物。
分类
水生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将 水生生物分为鱼类、无脊椎动物 、藻类等。
咸水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 统,其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水生 生物,包括鱼类、鲸类、海豚类
、贝类等。
河口湾生物群落
河口湾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 其水质、盐度、水流速度等因素都 较为复杂,因此河口湾中的水生生 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珊瑚礁生物群落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系 统,由珊瑚虫和其他海洋生物共同 构成,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
而来的。
适应水生环境
水生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 了水中的环境,发展出了各种适 应水生环境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多样性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生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各种
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03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第一篇:【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学时数:48 学分:3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在原先的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基础上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而设立的一门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与自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课堂讲授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的特点;掌握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初步具备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掌握有关文献的检索和查询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是同一系列课程,与水产养殖其他课程,如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鱼类学、贝类学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关系密切。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改革)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人才的需要和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大纲本着避免重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便于自学的原则,根据当代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向群体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本课程将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

本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缩减和优化,理论教学时数由50或60学时减到48学时。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讲述了与水域生态、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浮游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同时介绍了这些生物类群在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幻灯片放映、视频播放及活体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能够掌握鉴别常见小型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掌握各门有关纲、目的特征、繁殖及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以及在环保和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2)能应用检索表区分常见水生生物;识别常见浮游生物拉丁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定义、内容、研究意义。

2.水生生物的范围。

思考题:1.浮游生物在水域生态和养殖生产上有什么意义?2.水生生物在分类学、生态学角度上有怎样不同的划分。

第二章藻类第一节藻类的分类及检索表的使用(1学时)主要内容:1.藻类的定义和分类;各个藻门的形态特征及区分;微藻。

2.双岐括号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写。

第二节绿藻门(6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细胞核、鞭毛、眼点、色素体、蛋白核。

2.绿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3.绿藻门的分类:绿藻纲和接合藻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三节蓝藻门(3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胶被、胶鞘、异型胞、假空泡。

2.蓝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藻殖段、藻殖孢、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3.蓝藻门的分类:色球藻目和藻殖段目的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四节硅藻门(5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色素和色素体、硅藻细胞的空间立体结构、羽纹硅藻壳面形态特征。

2.硅藻的繁殖:细胞分裂、复大孢子、小孢子、休眠孢子。

3.硅藻门的分类: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绪论

56
2、国内研究状况:
※《诗经》大雅-“灵台篇” 灵台、灵囿、灵沼-池塘养鱼 ※《齐名要术》“陶朱公养鱼经” 范蠡(春秋) 八谷、九州 ※《史记》“水居千石鱼陂”---大面积养鱼 ※唐初,“青草鲢鳙”混养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水生生物形态习性详细描述
※西方国家科学工作者,零星报道
※ 19世纪20年代开始对各种水体进行规模不等区系调查
Sars(1900)、Mayer(1910)、Schmidt(1935-1937)、Kofoid(1903
)、Birge & Jaday(1911-1912)、Ward & Whipple(1918)等
53
(2)20世纪以后,转向生理、生态学方面研究 20世纪50年代,水域生产力的研究
R. Lindeman(1942)水生生物营养动力学(Trophodynamics)理 论,生态系统概念,水生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中的 作用。水生生物学=水域生态学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国际生物规划”(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IBP)淡水生物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MAB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键技术,

第二阶段目标主要突破水体"减负修复"关 键技术,

第三阶段目标主要是突破流域水环境"综 合调控"成套关键技术。
66
发展方向


1)微观与宏观拓展:
90%代谢利用和分解,细菌、病毒、原生动物,水质状 况 微生物、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流域生态学:



2)应用多学科综合研究
自然科学:生态学、水文学、地质学、气象学、数学、 物理、化学等 社会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题型:名词解释、写出各名词的英文或汉语名称、单项选择、是非题、简答题、问答题、绘图题第一、二次绪论解释: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湖沼学 Limnology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长距离的游动,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其个体微小.包括细菌、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自游生物(Nekton):具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具有快的游泳能力。

如各种鱼、虾。

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表面。

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于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如槐叶萍、船卵溞等。

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2。

简述我国在水生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3.如何划分湖泊的生物区?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深沿岸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从水面开始,延伸到沉水植物的部分.亚沿岸带(sublittoral zone) :沿岸带与深底带的过渡带.深底带(profoundal zone):深底带部分,无植物生长,只有少数底栖动物。

2.水层区:沿岸区(littoral zone):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湖心区(limnetic zone):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生物圈(biosphere):4.简述水生生物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藻类摡述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1)水华(water bloom)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2)赤潮(red tide):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3)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水生生物学绪论71页文档

水生生物学绪论71页文档


水生生物学绪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01水生生物学-绪论14

01水生生物学-绪论14

幻灯片1水生生物学绪论幻灯片2第一节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阐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种类、组成、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生物——海洋生物、淡水生物(半咸水、内陆盐湖生物)。

●生态各异——浮游、底栖、游泳●本课程主要内容:● 1.海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2.各门类的形态特点,分类依据,● 3.各门类的分布及其生态学和经济意义●●主线:生物分类系统;●景点:各类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依据;●思考贯通:它们的进化(亲缘)关系;●了解:它们的生态学意义;●游后的收获:引起对海洋和生物世界的兴趣,认识了很多种类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幻灯片5教与学的方式●课堂介绍这趟旅程的主干路线,各景点特点●课下需要大信息量浏览:互联网,图书馆,水族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公共邮箱进行学、教互动●辅以专题双语科教片●重视实验操作●期中考试以写总结或综述的方式●期末考查开卷或闭卷,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运用检索表等几种题型。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1815年,Forbes就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1845年穆勒(J. Muller)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

1868年穆勒首次用拖网在瑞士湖泊采到浮游生物并作了很多分类工作●1867年德国人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869年瑞士学者佛列尔(F.A. Forel,1841-1912)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栖动物。

●始于1872年英国的“挑战者”号海洋探险考察●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Sars(1900)、Mayer(1910)、Schmidt(1935-1937 )、Kofoid(1903)、Birge & Juday(1911-1922)、Ward & Whipple(1918)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 总课时数:64学时(理论52;实验12) • 所属单位: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科学系
水产养殖教研室
• 授课教师:李 明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部分 藻类 第二部分 水生维管束植物 第三部分 浮游动物 第四部分 底栖动物 第五部分 水生生物的调查方法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纲》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2、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内陆水域的生物学调查
长江
黄河
黑龙江
珠江
3. 对某些种类的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动 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4. 固氮蓝藻的培养以及应用研究
5. 生物饵料培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
1956年出版《湖泊调查基本知识》一书,为我国第一 部水生生物(湖沼学)指导书。
B)取得的成绩
1. 区系分类研究
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饶钦止等(1956)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
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类》
(1901) c. 1895年萨斯(G. O. Sars)出版了挪威甲壳动物。 d. 湖泊营养类型的研究(1929) e. 日本淡水生物学 f. 20世纪50年代集中研究了内陆水体生产力的问题,包括
理化因子测定,种类组成,食物关系,种群动态,群落生 物量和生产量,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g. 目前各国在水生生物方面采用遥测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水生植物。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湖泊
环境。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鱼类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两栖爬行动
物的研究。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以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同
(1)水生生物的基础知识(形态、分类) (2)水生生物的生理学研究 (3)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 (4)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研究 (5)水生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研究方法
4、研究对象:
• 广义:水体中的各种生物。
• 狭义:藻类、小型淡水无脊椎动物、高等 水生植物

鱼类
经济海藻
经济贝类
经济甲壳动物
棘皮动物
2、我国的研究状况
A)研究简史
• 在公元前1600年殷朝就有记载,明朝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中对水生生物的形态、 习性作了描述,开始了零星资料的积累。
• 直至20世纪20-30年代起,才对各种水体 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区系调查和形态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工作开展迅速。成立了 水产学院,水产研究所,各种专著的出版,对各水 体进行调查,浮游生物的培养,有害生物的杀灭, 淡水生物资料的积累和污染生态学的发展等。
时进行开发性研究、重点水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研 究。
b. 列文虎克(Leeuwenhoek 1632-1723)研制出显 微镜。
c. 林奈(C. Linnaaeus)在“自然系统”一书中确 定了双命名法,为现代分类奠定了基础。
d. 德国浮游生物学家亨生(V. Hensen)创用了 (1887)“Plankton”一词。
D)出版各种专著
a. 日内瓦湖底栖动物的研究(1869) b. 瑞士湖泊的调查研究,为世界上第一部湖沼学教科书
• 生物因子(种内和种间关系)
• 非生物因子(温度、光、O2、CO2、pH、盐类等)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2、划分:淡水生物学和海水生物学
• 淡水生物学(Freshwater Biology / Limnology):研究 内陆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研究内容(学习内容):
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的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
构、生理、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属于生态学范畴。
(1)水生生物:指生活于各类水体中生物的总称,
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 物等
(2)环境因
返回
二、水生生物学的发展史
发展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A)派出海洋调查船对世界各大洋进行考察。 • 1872-1876年英国皇家组织“挑战号”调查船对太平
洋、大西洋进行了调查,出版报告50余册。 • 1889年德国亨生(V. Hensen)率“国家”号调查船
夫北大西洋采集浮游生物,出版论文和专著数十余册。 • 1889年荷兰韦伯(Weber)率“西坡加”(Siboga)
船对热带太平洋进行调查,出报告60余册。
B)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站的建立
• 1871年俄国的塞瓦斯托波尔建立第一个海洋生物 站;
• 1891年莫斯科的格鲁波克湖建立了第一个淡水生 物站;
• 1897年丹麦的建立了淡水生物研究室; • 1905年奥地利建立了罗斯全生物站。
C)分类方面的工作
a. 亚里士多德(384-382 BC Aristotle)最早系统 整理生物学知识,建立了分类系统;到18世纪初, 才有从事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工作。
6. 渔业为目的:进行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学 管理的研究
7. 出版了一些淡水生物读物,大中专教材、 翻译和介绍国外先进经验及理论
螺旋藻培养基地
室内工厂化
室外敞池培养利用
轮虫培养
枝角类培养
卤虫资源调查
返回
C) 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介绍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对象包括水生生物,淡水 生态,该所是国内唯一的致力于研究水生生物的国家机构。
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 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
类》 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 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郑重等(1984)的《海洋浮游生物学》 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 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 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