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合集下载

一片槐树叶教学案1份 )

一片槐树叶教学案1份 )

课题:长城谣课型:新授课执笔:谢文香备课组:初二备课组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2、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3、学习会仿写诗歌。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 ,蒙古族女诗人,原名穆伦.习连勃。

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198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_________,一年内再版七次,席慕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等,诗风清新易懂。

2、给加点生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荒莽.()焚.起()敕.勒()二、课堂研讨(1)、导入(2)明确目标(3)检查预习(4)、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以“法”引读1、先学生读,听朗读示范音,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2、推荐学生朗读。

自学指导二以“情”赏读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2、教师范读(1)从哪些诗句可看出?(2)“流进我不眠的梦中”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自学指导三以“议”品读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2、男女生轮读,想象。

借助了什么事物?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自学指导四以“听”背读自学指导五以“仿”创读三、当堂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隘口ài 歌谣yáoB.蹲踞jù 山巅diānC.焚起fãn 敕勒川shâD.槐树huái 蝉翼chán yì 荒莽mǎng2、根据本文诗歌中作者的情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_________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A.蹲踞 B.停踞2.蝉翼般轻轻_________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第6课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语文八级下

第6课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语文八级下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长城谣》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这首诗写于1954 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焚起()敕勒()蝉翼()沾着()槐树()山巅()2.易误读的字音蹲踞j U不读j U敕勒ch 1不读sh e隘口a i不读y1沾着zhm不读ni an蝉翼chdi不读 d al3. 形近字厂焉:焉支厂踞:蹲踞厂敕:敕免厂沾:沾湿「嫣:嫣红「裙:衣裙「蔌野蔌「粘:粘性4. 词语解释。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5. 背记知识《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______ ,流进 _____ 。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去享受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 ,_________ 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 ______ ? _____ 。

1981 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 ,1936 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 __________ 》月刊。

他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6现代诗两首一片槐树叶》word教案 (1)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6现代诗两首一片槐树叶》word教案 (1)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课文简介:《一片槐树叶》是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写于1954年,诗人已经远离了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他借这有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设计一:品读赏析式思路综述:本设计力求通过对诗歌的品读赏析,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浓浓的乡思乡愁,进而感知诗歌这种文学样式。

导入启思2、朗读领会2.教师示范朗诵,3.学生一边倾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4.一边画出断句标5.志,同6.时让学生对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舒缓、低沉、深情)有所感受。

7.学生自由朗读,8.在听读的基础上,9.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10.让学生自由朗读,11.初步领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巡视、倾听,12.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13.也要听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14.给予个别点拨。

15.学生展示朗读,16.请几名同17.学有感情朗读,18.其他同19.学要评一评,20.好在哪里,21.哪里还需要改进。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朗诵者和点评者进行鼓励与指22.导。

23.学生比赛朗读,24.分男女生竞赛朗读。

教师打分记录,25.奖励优胜队。

三、分组品读1、再次自由朗诵诗歌,2、寻找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3、在下面画出横线。

反馈:“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呦,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反馈:小组汇报收获,提出疑难。

7、教师预设学生的疑问,8、猜测几个可能的问题。

9、师生共同10、探讨,11、通过提示、提问等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即:B、由看到一片树叶随之引发回忆和思索更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是在第二节才写槐树叶的来历。

C、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双线合并: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四、学生熟读成诵通过自由背诵、集体背诵、展示背诵,加深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初二语文《一片槐树叶》优秀教案

初二语文《一片槐树叶》优秀教案

初二语文《一片槐树叶》优秀教案初二语文《一片槐树叶》优秀教案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赏析。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的语言魅力。

难点:诗歌的朗诵与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分三部分进展,以课文的朗读为线索进展组织串联。

第一部分:导入课文,激发情感,简介作者与背景。

(5—6分钟)第二部分: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情感,了解诗歌在构造上的特点。

(约25—30分钟)第三部分:拓展欣赏有关“乡愁”方面的资料。

(5分钟)第四部分:情感渗透与作业稳固。

(5分钟)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用谈话的方式切入课题,激发情感,拉尽师生间隔。

二、整体感知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两遍,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问题1、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或在头脑中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问题2、你的依据是什么?3、出示课件,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品味诗歌情感。

1、学生齐读。

老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播放朗读录音。

3、简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师:从朗读录音来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啊?明确:深情舒缓,略带着一点感伤。

师:诗歌是通过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明确:一片槐树叶师:那这是怎么样一片槐树叶啊?作者是诗歌中是如何描述的?明确:全世界最珍奇、最珍贵、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忘了是从哪里检来的、夹在古老的诗集里、沾着些故国的泥土。

师;读到这些描述,你想到了些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答复。

明确:诗人复杂的心情、树叶背后的故事、叶片承载着对故国的深情。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表达自己情感的呢?要求学生讨论后答复。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现代诗两首-“黄冈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现代诗两首-“黄冈赛”一等奖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4、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学会仿写诗歌。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意象表现主题;仿写。

三、教学准备1、预习这两首诗,反复诵读,揣摩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给生字注音:焉.支隘.口蹲踞.荒莽.焚.起敕.勒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简介两位诗人的特殊身份、特殊情结导入。

席慕荣:台湾女作家,1943 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纪弦: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1913 年生于河北,1948 年去台湾,现居美国。

由于这一特殊身份,乡思乡愁是他们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感。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份情感的呢在表达上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二)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这两首诗2、学生初读,教师作适当指导《长城谣》:第一节:深沉、舒缓、凝重第二节:前两句,可轻读、慢读,第三句重读、稍快之后情绪激昂、炽热第三节:舒缓、深情《一片槐树叶》:轻柔、舒缓、沉重、深情[教学意图]:把握两首诗基调,营造不同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不同表达。

(三)指导欣赏席慕蓉的《长城谣》,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齐读,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明确:主题意象——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2、理清结构,追寻作者的情感历程板书:长城的沧桑——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依恋长城——唱不成声,写不成篇梦回长城——难以成眠,梦回故乡主题:心系故国思恋故乡3、深入探究其隐含的思想根基(渗透于上一内容中)(1)男生齐读第一节,思考: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哪些词语体现了长城的形象明确要点:历次战争与“长城”恩怨荣辱与“长城”千年历史与“长城”词语:“无情”、“蹲踞”、“冷眼” ......[教学意图]:以上内容可各抒己见,只要能理解作者借助“长城”这个意象来凸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的意图,初步感知诗歌借助形象来抒情的特点就行。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纪弦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于是他借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

两条线索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未来。

全诗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成,构思完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主题寄情于物的写法教学难点:怎样欣赏诗歌学情分析:在文学作品的四大体裁中,学生往往只喜欢读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小说、戏剧,而对历史悠久、意境优美、艺术性很强的诗歌普遍不感兴趣,尤其是现代诗,为此,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拓宽学生的欣赏领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全面发展。

设计理念:1、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2、拓宽学生的欣赏领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人的思想之情。

2、体会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技能性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如何读懂一首诗,怎样欣赏诗歌的美情感性目标:拓宽学生的欣赏领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搜集现代乡愁诗。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伊始呢,老师先过一把当主持人的瘾,因为我最崇拜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的前主持人崔永元,所以呢,咱们假定这里就是实话实说的演播现场,现在呢,主持人就来个现场采访,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实话实说,我要提问的问题就是,在文学作品的四大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你最喜欢读哪类作品?为什么?生答。

通过采访呢,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喜欢读小说,因为小说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可是喜欢读诗歌的人呢,就比较少,我们都知道,诗歌这种作品形式历史悠久,意境优美,艺术性很强,可为什么现在喜欢阅读诗歌的人反而少了呢?尤其是现代诗,据我观察分析,原因呢主要有两个:一个呢,是这些年,诗歌创作园地萧条,不景气;其二,就是一些人不知道怎样欣赏诗,如何读懂一首诗。

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

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

现代诗《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师:放《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歌词歌唱了什么?(学生回答略)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

在华夏儿女心中,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

谁说起长城,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2、介绍作者说起席慕蓉,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老师的中学时代,她曾是我们膜拜的偶像。

她的诗和散文都写得极美,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有关介绍。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1943年出生于重庆,之后随父亲定居台湾。

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莽苍苍的大草原。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6现代诗两首长城谣(席慕容) 说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6现代诗两首长城谣(席慕容) 说课一等奖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赏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的语言魅力。

难点:诗歌的朗诵与欣赏导入师:老师是在南方上的大学,在学校的时候啊,老师总是去学校的一个湖附近去闲逛,因为这个湖和老师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的湖很像。

老师知道咱们班级很多同学是住校生,尤其是外地的同学可能要很久才能回家一次,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事物是能在不经意间就勾起你对家的思念的?生答作者、写作背景简介师:一副旧画、一首老歌,在外人看来或许不起眼,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有时这些简单的事物这些却能触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

每个人的心中对家乡的情感都有不同的寄托,对纪弦老先生来说,他的思乡之情就寄托在了一片槐树叶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现代诗——《一片槐树叶》。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诗的情感。

生:给我的感觉很伤感。

师:同学的感觉很准确。

我们在读任何一篇作品的时候都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

哪位同学知道纪弦是何许人也?明确作者、写作背景:纪弦(1913~月22日),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

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

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

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

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本文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离开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一次偶然间翻动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发了诗人情感中最敏感的一根弦,诗人感情战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便借这一小片槐树叶尽抒思乡之情。

赏析一、整体感知情感师: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结合刚刚初读课文的体验,同学们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来读这首诗呢?生:语调低沉带着善感的情绪伤感语速舒缓师: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的乡愁同我们刚刚学过的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长城谣》相比,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有没有什么不同?生:长城谣更激昂,气势恢宏。

一片槐树叶教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

一片槐树叶教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

《一片槐树叶教案《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摘要:教学目标、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眷恋情,(请抓住重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部浩浩荡荡长城史两千多年争战和杀伐,布置预习《片槐树叶》思考两诗歌共教学目标、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眷恋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二、掌握诗歌寄情物、借物抒情写法培养诗、写诗兴趣教学重、难.反复朗把握两首诗心思想和容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二.理诗歌寄情物、借物抒情写法是教学难课教学容和步骤导入请学们说出国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体)二检预习正音正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音略)三学海拾贝作者简介席慕容(略)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节提问节写什么?(请抓住重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部浩浩荡荡长城史两千多年争战和杀伐长城作历史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悲欢离合使诗歌气势下子显得气磅礴讲析二节提问节写什么?(请抓住重词语加以分析总、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依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诗人心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己根基和灵魂寄托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不情结5 讲析三节提问节写什么?(请抓住重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故乡黄河是华民族象征由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诗人希望有梦梦回故乡但梦难成因浓浓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结诗人从生长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故乡她是少离老难回因诗人心长城除了是民族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象这是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片槐树叶》思考两诗歌共二课教学要欣赏《片槐树叶》教学容和步骤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录音整体感知诗歌、讲析诗节(可先)提问节写什么容?明确写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修饰语全世界指出围;珍奇、宝贵指出程;使人伤心、让人落泪指出它背故事;薄薄、干、浅灰黄色指出它形状、颜色这样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情溢言表3、讲析诗二节提问节写什么容?明确写槐树叶历追问槐树叶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作诗集签用这里册古老诗集有了化象征也许指是古老国化虽忘却了它具体历但它肯定是故土槐树叶诗人因而略感欣喜因它使诗人思乡情有了寄托也下子开启了诗人浓浓乡思乡愁门、讲析诗三节提问节写什么容?明确对将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情感思考这节运用了诗歌什么手法?诗怎么写?明确运用了想手法由槐树叶想到故土泥土进而想到淡淡槐花香季节5、教师总结诗以片槐树叶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季节收尾首尾呼应气呵成和上诗歌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艺术手法6、再听要当场成诵四布置作业。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长城谣》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这首诗写于19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隘口()蹲踞()焚起()敕勒()蝉翼()沾着()槐树()山巅()2易误读的字音蹲踞ù不读ū敕勒hì不读shè隘口ài不读ì沾着zhān不读niǎn 蝉翼hán不读dān3形近字┏焉:焉支┏踞:蹲踞┏敕:敕免┏沾:沾湿┗嫣:嫣红┗裙:衣裙┗蔌:野蔌┗粘:粘性4词语解释。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背记知识《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进______。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

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

一片槐树叶1

一片槐树叶1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长城谣》《一片槐树叶》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故乡无限的眷恋,学习时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来理解品味。

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逐步养成比较阅读和迁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可按照“激情—朗读—分析—品读—延伸”的环节展开。

二、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师:“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不再四处漂泊。

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在向我们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游子思乡)(2)解读“乡愁”: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有关乡情的作品是的,乡思一直都是文人骚客久唱不衰的主题,当离家万里的时候,一片枯黄的树叶,一幅旧画,一首老歌,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却很容易触动我们的思乡情怀。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同样表达思乡情感的现代诗《一片槐树叶》”(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纪弦,生于河北省清苑县。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

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

1948年赴台。

1976年移居美国。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覃子毫和钟鼎文)。

他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极有建树,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

他的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

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

主要作品集有:《火灾的城》、《烦哀的日子》、《无人岛》、《纪弦诗选》、《纪弦诗论》等。

2、写作背景:《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一次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两首》教案泉州一中分校刘顺玉用户名:liusy02 <原创作品>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讲析诗的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

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讲析诗的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教师总结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6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略附舒婷诗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重点难点点拨】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隘口(ài) 歌谣(yáo) 蹲踞(jù) 山巅(diān) 焚起(fãn) 敕勒川(chì) 槐树(huái) 蝉翼(chán yì) 荒莽(mǎng)二、掌握下面多音多义字尽(jǐn)尽管勒(lâ)勒索薄(bò)薄荷夹(jiā)夹道(jìn)尽头 (lēi)勒紧 (báo)薄片 (jiá)夹被(bó)单薄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隘口:狭窄的山口。

些微:一点儿。

焚:燃烧。

山巅:山顶。

五、作者简介席慕蓉,1943年生。

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慕蓉”是“慕伦”的音译。

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

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

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

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

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

1976年移居美国。

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

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

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

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

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

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六、写作背景《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七、文章主旨《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在《一片槐树叶》中作者借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八、结构分析《长城谣》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

历史之久远,即使用洋洋洒洒的千万言也未必能反映历史全貌。

但诗人只用一节诗,短短的几句,便勾勒出浩浩的长城史,抒写了两千多年的争战与杀伐。

长城,曾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而流到诗中的只有寥寥数字:“城上城下的争战”,“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只用这两句就把长城的历史概述出来。

诗人完全放弃感情评价,只是让历史凸现其本体状态——人世的恩怨、成败、荣辱,在无情的长城面前,在无情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只是昙花一现,如白驹过隙。

而古老的长城却饱经沧桑,连它周围的环境也是如此的苍凉,“你”“冷眼看”的是人间的恩怨,自古以来的争战和杀伐,都在无情的你的面前成为沧海一粟,这里“你”第二人称的使用,更易于作者情感的抒发,“你”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对自己的影响。

“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为,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诗人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

所以,才会日夜牵肠挂肚,魂牵梦绕。

长城在诗人的心中,早已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文化遗产的象征。

所以,才会让多情的诗人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却又挥之不去,成为一种情结。

这里作者举了几个长城留在作者心中的意象,这些意象成为了作者情感的载体,“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已经在作者心中成为了烙印,所以,一提起才“便有烈火焚起”。

长城的“云”“树”“风”在作者心中不仅仅是风是云是树,都是长城的一部分,进而我们可以体会其中承载的民族历史的象征意义。

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诗人梦到的是记忆与想像中的故乡——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阴山山脉。

通过这两句可以看出,故乡的山水草木在诗人心中有多么深刻而又久远的印象,而且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也时时在是诗人的心中流淌。

诗人虽身居他乡,却心系祖国。

诗人希望有梦,在梦里回到故乡,但是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乡思乡愁让诗人难以成眠。

全诗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今宵月色应如水”在作者心中,这一切的景成了美景,这一切的情都是载不动的深情。

《一片槐树叶》全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现在一过去一将来”;另一条是感情线索,“伤感一回忆一企盼”,两条线同步并行构成三块:伤感现在,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第一节:有四行,仅仅是一句最简单的陈述句:“这是一片槐树叶。

”而诗人却采用了极繁复的修饰性定语,用以说明诗人当时睹物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矛盾的感情。

前两句落笔见情,诗人见到槐树叶仿佛回到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这种心情却转瞬即逝。

第三句是一个长句,节奏缓慢沉重,欣喜一变而为伤感。

这一节诗要传达给读者的,恐怕主要是伤感,而大幅度感情起伏变化,令人难忘,令人感慨。

这种感情的变化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如同看到能引起我们回忆的一张照片,让我们欣喜,回味。

这种感情的转瞬即去,因为回忆的内容毕竟是丰富的,更容易勾起我们的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