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绥靖区〔〕消灭〔〕锐不可当〔〕击败〔〕2、分析第一那么文章标题,回答以下咨询题:所记的对象:所写军队的数量:所叙的地点:最有气概的两个词:要紧特点:"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指,何以见得:3、新闻的结构要紧包括、、三个部分。
新闻的最要紧特点是4、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讲讲哪句好,什么缘故?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依照地,而且扩大了依照地。
我们的依照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5、区不下句中加点的词: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消灭及击败一切抗击之敌。
6、在以下句子的重读词语下加点。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7、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抗击,甚为柔弱。
C、此种情形,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专门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能够渡完。
8、为下面这那么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溪洛渡和向家坝是金沙江上拟建设的两个梯级电站,其水电资源分不是12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两者之和接近三峡工程,差不多列入国家开发打算。
金沙江中段和下段一共能够建12个梯给电站,总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3倍多。
三峡总公司差不多被确定为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开发的主业单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 新闻两如此根底导练1.如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 杜聿.明(lù) 击溃.〔kuì〕塞.(sài) 豫.州〔yù〕统率.〔shuài〕逃窜.〔cuàn〕遏.(jié) 西鄂.(è) 封锁. (suǒ) 锐不可当.(dānɡ)D.绥靖..(suǐjīnɡ) 皖.东(wán) 管辖.(xiá) 荻.港〔dí〕2.如下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如此刚从某某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某某。
3.一如此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局部是 ( )A.标题主体结尾B.标题导语主体C.标题时间正文D.标题时间人物4.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1〕“西起某某〔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某某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我已歼灭..与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4〕“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枝叶茂..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是森林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表现语言特点是什么?5.在如下语段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
国民党的〔A.广阔 B.大量 C.多数 D.局部〕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某某〔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某某〔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某某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巩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 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某某某某一线。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1课消息二则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荻.港( )溃.退( )督.战( )区域.( ) 要塞.( ) 锐不可当.(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jiā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某某、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某某拒绝和平,都很(xiè)____气。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
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某某某某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自以为依靠长江天险构筑的防线固若金汤....,但在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面前,这防线顷刻变得不堪一击。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气势磅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
C.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勇往直前,锐不可当....,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敌人。
D.那些陈规陋习都是些摧枯拉朽....、丑恶糟粕,根本不能算做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军前锋即将业已切断某某某某段铁路线。
B.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行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小山村的农民真不简单,要在三年内使山村农业走上了机械化道路!D.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就连我自己也在闪闪绿色之中了。
A.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B.大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C.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D.天地山川整个绿成一片7.文体常识填空。
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下载】
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八上语文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鄂豫()逃窜()2. 填空(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幺?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幺?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幺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幺?体现语言特点是什幺?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填番号)国民党的(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A.弱点B.松懈C.劣势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今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1消息二则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签.()定(2)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
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
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
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
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5、6题。
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1 新闻两则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高屋建瓴.( ) 绥靖..区( )( ) 逃窜.( ) 杜聿.( )明锐不可dāng( ) kuì( )退阻è( ) 白崇x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锐不可当督战封琐镇江B.负隅顽抗拒绝协定功势C.排山倒海策略占据管辖D.横度长江豫北惨败企图3.填空。
消息的六要素是:时间、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的起因、_______、________、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B.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
C.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D.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6.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二、课内阅读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消息二则》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芜.湖()溃.退()荻.港()锐不可当.()泄.气()督.战()歼.灭()要塞.()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业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军队增了兵,并确定了他们溃退..的日期,再留给联合国六个月的时间去控制局势。
B.当你泄气..时,当你失落时,你要相信付出会得到回报。
C.北京时间3日晚,德国队以摧枯拉朽....之势4比0狂胜阿根廷队,昂首挺进世界杯半决赛。
D.经过数月的苦练,这支少年篮球队的气势锐不可当....,他们对于这次比赛志在必得。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正在湖南卫视热播。
(在“反腐”后面加上“电视剧”)B.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举行的教练员竞聘会议于3月30日在鞍山召开。
(删去“会议”)C.教师课余从事微商职业,不仅进货、选货、宣传费事费时,在社交平台回答顾客问题,也会占据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将“进货”和“选货”对调)D.虽然她在演唱中记错了歌词,但最终,还是以真挚的歌声,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与泪水。
(去掉“与泪水”)5.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安排的。
6.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一句表现新闻威力的句子。
新闻起先像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新闻两则》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控制要塞(sài)阻塞交通(sè)B.锐不可当(dǎng)当真这样(dàng)C.歼灭顽敌(jiān)歼陌交通(qiān)D.横渡长江(héng)蛮横无理(hèng)2、与短语“擦破了”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甚为微弱3、按要求填空。
①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的六要素即、、、事件的发生的、、。
②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③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4、品味语言,对加点词作简要分析。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二、课内精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时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分别写出新闻选段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写出起止即可)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722140
1.新闻两则作业导航1.注意新闻的要素和结构2.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3.体会新闻的感情色彩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渡(hénɡ) 歼.灭(qiān)B.锐不可当.(dānɡ) 要塞.(sài)C.阻遏.(jié) 鄂.(è)D.绥靖..(suǐ jīnɡ)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主体结尾B.标题导语主体C.标题时间正文D.标题时间人物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二、提高部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那么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1.新闻两那么一、基础知识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荻.港( ) 溃.退( ) 芜.湖( ) 泄.气( ) 诸.县( ) 企.图( )阌.乡( ) 豫皖.( ) 襄.阳(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2.琢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种情形,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 )(3)占据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域。
( )(4)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线路。
( )3.填空(1)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确实是记叙要素):、、,事件发生的、、。
(2)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份,即题目、、、结语。
(3)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地揭露新闻的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它用充沛的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和。
二、语言运用4.依照以下情境,说话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用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B、陈江借了同窗一本新书,不警惕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
”他的同窗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C、李河骑自行车不警惕撞了一个同窗,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那个同窗说:“没关系。
”D、某中学正要上公布课,课前一名外校来观摩的教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窗,上什么课?”那个同窗回答说:“你自己可不能看课程表吗?”5. 新学期,初二的小丽想参加学校的集体舞训练,可是妈妈死活不同意,缘故是担忧小丽跳舞会引发男女情感问题。
作为小丽的同窗,你应该如何去劝说小丽的妈妈?(话语要得体适当)三、课内阅读汤恩伯以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冲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打算,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1.DOC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二、填空新闻,又叫______,主要包括标题、______、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______至______。
主体是从______至______。
三、阅读(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四、选做题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
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
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
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
孩子乐得直跳。
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应读“ y ai"。
C 项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2.如下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歼灭(消灭)为“倾倒"之意。
答案:D3.对如下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某某为古宛县,位于某某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描写)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 某某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某某。
(记叙)1新闻两如此时曹操与X 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记叙)遏(e )管辖(xi @溃退(ku 1) 锐不可当(d eng )B.磅礴(b mg) 歼灭(qi ai) 荻港(d i) 排山倒海(d co )C.绥靖(su 》某某(w u) 逃窜(cu高屋建瓴(l ing )D.阕乡(w cn)要塞(s e)殷红(y in) 负隅顽抗(y u )提示:A 项中“锐不可当'’的 应读“d aig B 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 岔g ".“歼灭"的“歼"应读“ ji——〃cn ;D 项中“要塞"“塞"应读“ s d ", “殷红"的“殷"遏(阻止)B.绥靖(安抚、平定)殷切(深厚、丰盛辖(管理)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高屋建瓴(建立)提示:D 项中“高屋建瓴 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建"三国它们立即散布我军当即占领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议论)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对几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与区分,特别是记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容易混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1消息二则基础知识巩固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荻.港(dí)诸.城(zhū)溃.退(kuì)B.瓶塞.(sè) 要塞.(sài) 督.战(dū)C.泄.气(xiè) 歼.灭(qiān) 纤.维(xiān)D.区域.(yū) 芜.湖(wú) 执.行(zhí)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B)A.经营巩固摧枯拉朽万船齐发B.泄气抵抗风平浪静锐不可挡C.封锁签订英勇善战毫无斗志D.拒绝控制和平协定横渡长江3.选词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激战战争战斗)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4.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又称为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5.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长江。
..敌阵,横渡“冲破”一词,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横渡”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6.学习了毛泽东的《消息二则》后,同学们对我国的解放战争有了更多的了解。
为此,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一次“话说解放战争”的主题班会。
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条标语。
示例:难忘历史,珍惜和平。
(2)你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我国解放战争的诸多情况?(至少说出两种)示例:①上网查相关资料;②翻阅一些关于解放战争的报刊和书籍;③走访老革命军人或参观革命遗址。
(3)请你列举出解放战争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那么同步练习带答案2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那么》同步练习带答案2一判定题(2分,每题分)1.(1)消息用来及时报导最新发生的事实。
( )(2)消息的特点之一是让事实说话,但有时依照需要也能够作必然的虚构和夸张。
( )(3)消息的题目由引标、主标、副标三部份组成,其中主标是必需有的,其他的那么可有可无。
(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那个题目全面表达了消息的要紧事实,其中“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雄浑,洋溢着成功的豪情。
( )二选择题(14分,每题2分)2.下面的“通知”格式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题目位置B.正文开头C.通知对象的位置D.签名和日期3.以下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B.他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大体一致。
C.我国有世界上并世无双的万里长城。
D.有无健康的躯体,是可否学好作业的前提。
4.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新闻(也叫消息)是报纸、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及时地报导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B.新闻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
C.新闻的题目包括正题、引题和副题。
D.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5.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背景是在主体中显现的,结语那么在篇尾。
B.每条新闻都必需包括题目、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份。
C.新闻通经常使用副题来交代背景。
D.正题是题目的核心,用来归纳新闻的要紧事实。
6.以下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主语:我35万大军和西路军)B.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长江防线通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骨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定协定)C.山头上插着我军的战旗。
(主语:山头上)D.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你是不是意识到你是在幸福当中呢?(“意识到”的宾语:你在幸福当中)7.对以下加粗的词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政府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那么同步练习带答案1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那么》同步练习带答案1一、基础芳草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你做到了吗?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阻遏.()聿.()绥靖..()()消耗.()荻.港()逃窜.()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抗击,甚为微弱。
(军队被打倒而后退)B.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锋利非常,不可招架。
)C.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
(安抚,平定)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3.在下面这段话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成天苦战中,我已及一切抗击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域,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溃占据封锁操纵B.击溃消灭占据操纵封锁C.消灭击溃占据操纵封锁D.击溃消灭操纵占据封锁4.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址在九江、安庆段。
B.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C.上月,白崇禧利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D.此种情形,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专门大关系。
5.文体知识填空。
(1)新闻结构有五个部份,即、、、、。
其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腹地揭露新闻的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两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â)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B.磅.礴(bàng) 歼.灭(qiān) 荻.港(dí) 排山倒.海(dǎo)C.绥.靖(suí) 芜.湖(wú) 逃窜.(cuàn) 高屋建瓴.(líng)D.阌.乡(wãn) 要塞.(sâ) 殷.红(yīn) 负隅.顽抗(yú)提示:A项中“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B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áng”,“歼灭”的“歼”应读“jiān”;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ài”,“殷红”的“殷”应读“yān”。
C项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丰盛)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提示:D项中“高屋建瓴”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建”为“倾倒”之意。
答案:D3.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记叙)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描写)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记叙)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议论)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对几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与区分,特别是记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容易混淆。
记叙,就是记载、叙述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经过的。
说明,是用来介绍或注释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特征、性状、结构、概念、功能、程序等的一种表达方式。
A句应为“说明”。
答案:A4.新闻又称为_______,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_______等;狭义的新闻,专指_______。
_______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
我们所学的两则新闻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消息报告文学消息用事实说话毛泽东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 ) (2)新闻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
( )(3)新闻的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三个标题缺一不可。
( )(4)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 )(5)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 )(6)新闻的背景,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 )提示:(2)中“新闻的记叙要素”应改为“新闻的结构”,而且“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错误。
(3)三个标题不一定齐全,主标题(正题)是必不可少的。
(6)“背景”应改为“结语”。
答案:(1)√(2)×(3)×(4)√(5)√(6)×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标题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百万大军”是_______(实、虚)指;导语部分是从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导语部分是____________。
提示:结合我们对新闻这种体裁知识的了解来解答此题。
“百万大军”不是虚指,因为中路军30万,东路、西路各35万,正好100万。
参考答案:百万横渡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电头后的第一句,即“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蒋介石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______(A.阻遏B.阻隔)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A.突破B.越过)安庆、芜湖线,(A.到达B.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______(A.共B.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1)中“阻遏”为“阻止”之意,“阻隔”表明“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根据语境应选择“阻遏”。
(2)中“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答案:(1)A (2)A B B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提示: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适当的议论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
参考答案:议论这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
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
这样写增强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
5.《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为何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提示:可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的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解放军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6.关于《新闻两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作者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告知广大军民,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上的主动权,蒋军败局已定,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三路大军的作战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
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
D.《新闻两则》的语言虽不鲜明生动,但在准确精练方面堪称典范,符合新闻报道对语言的高要求。
提示:D项说法错误。
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
《新闻两则》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答案:D快乐时光忘记三位老妇人聊到了她们的生活。
一位说:“我现在有一个毛病,有时打开冰箱后,忘记了自己到底是来拿东西,还是刚刚把东西放了进去。
”“那没什么,”另一位说,“我的毛病是站在楼梯上,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还是下楼。
”第三位说:“谢天谢地,我没有这样的毛病。
”说着,她用指节敲着桌面,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啊!有人敲门!”她惊叫道。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将占领、击溃、封锁、歼灭、控制五个词语填入文中□,按顺序是___________。
提示:“歼灭”和“击溃”表现的胜利程度的范围不同,击溃的范围更广,两词不能颠倒使用。
“占领”表现的是经过战斗而占据领土。
“要塞”是关卡,用“控制”,对江面则用“封锁”。
用词准确恰当。
答案: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1)不料:(2)突破:提示:“不料”即出敌预料,对敌人充满了讽刺,语言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突破”是在阻挡的情况下进行的进攻,区别于一般的进入。
用词恰当。
参考答案:(1)“不料”充满了嘲讽。
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
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2)“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3.关于这一部分的分层,有四种意见,你认为选哪一种合适(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提示:要结合内容的归纳来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是全面介绍东路军渡江情况,⑥⑦则是介绍渡江后的战斗情况。
答案:D4.“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提示:从①②句推断可知。
参考答案:“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段防线”。
5.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篇报道战事进展情况的新闻,在用词上表现得十分准确,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用词的习惯。
参考答案: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6.这则新闻的导语没有交代的一项是( )A.何时B.何事C.何地D.何因E.何人提示:要看导语交代了什么,应先明确导语的内容。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结合句子不难看出它交代的具体内容。